TOP
0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簡體書)
滿額折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9.9 元
定價
:NT$ 419 元
優惠價
87365
缺貨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11世紀末,數萬十字軍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慘烈的東征之路。他們天真地堅信,從異教徒手中奪回耶路撒冷、解救被淩虐的東方教徒,就是上帝賦予他們的神聖使命。但歷史遠非如此簡單,十字軍說到底是一群狂熱的烏合之眾,從一開始,他們就只是這場權力遊戲中任人擺佈的棋子……


權力遊戲Round 1: 出征
作為十字軍的幕後推手,拜占庭皇帝阿萊克修斯很早就開始了輿論造勢。他通過官方和私人的渠道,不斷向西歐人渲染東方教徒的慘狀;還成功地洗腦西方教徒:只有拯救拜占庭,才能拯救基督的事業!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則與他遙相配合,通過巡迴演說,直接煽動西歐人出發遠征。

權力遊戲Round 2: 控制
烏爾班二世故意不指定東征的領導人,也不制定戰略目標。群龍無首的情況下,阿萊克修斯順利成為十字軍的實際指揮者。他壟斷了東征沿途的接待和引導工作,直接控制了十字軍的招募、補給和後勤,讓十字軍各路領導人對他投鼠忌器。

權力遊戲Round 3: 收復
阿萊克修斯趁著十字軍進行艱苦異常的圍城戰,暗中說服了守城的塞爾柱人投降拜占庭,又命令自己的軍隊佯裝攻城,製造了一種拜占庭率先破城的假像,順理成章地將戰略要地尼西亞收入囊中。他又通過賄賂和切斷補給等軟硬兼施的手段,迫使十字軍幫助自己收復了大量失地,給內外交困的拜占庭帝國帶來了史詩般的逆轉。
翻開本書,探尋狂熱的十字軍東征背後那些真實的權力遊戲!

作者簡介

彼得•弗蘭科潘 PETER FRANKOPAN

 

牛津大學全球史教授、牛津大學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牛津大學伍斯特學院高級研究員。他是英國皇家歷史學會、英國皇家藝術學會、英國皇家人類學研究所和英國皇家亞洲學會的研究員。同時,他還榮任聯合國特別顧問和世界銀行高級顧問。

 

其作品《絲綢之路:一部全新世界史》暢銷23國,第十二屆文津圖書獎推薦圖書,獲得CCTV、《人民日報》數度重磅推薦。

前言與致謝

 

大多數大學生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他們學習生涯中的某些時刻,要在上午九點鐘去聽一次講座實在讓人感覺不太公平,甚至有些殘忍。我還記得1992年的我無精打采地爬上劍橋歷史系的樓梯,努力地把自己搖清醒,找個位子坐下聽自己本學期的第一次講座課。講座和我選的論文主題有關,題為“拜占庭及其鄰居們,西元800年—1200年”。但五分鐘後,我卻突然警醒,像換了個人似的,仿佛剛剛喝了一杯三倍濃縮的咖啡。我聽到了,無情的佩切涅格草原遊牧民族,他們什麼都願意做,只要能換到胡椒、紅色絲綢和中東的毛皮;我思索著,異教徒保加利亞人的領袖為什麼會在西元9世紀選擇皈依基督教;我還聽說了新羅馬帝都君士坦丁堡。

 

這第一講給我帶來的興奮,激發了我對拜占庭帝國及其鄰人的無窮興趣。我選擇繼續深造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唯一的問題是要選擇一個課題。最後,皇帝阿萊克修斯一世·科穆寧的統治期吸引了我的目光,因為它有豐富的相關文獻和眾多沒有解答的問題。可是,我很快就發現,為了真正瞭解11世紀末12世紀初的拜占庭帝國,我必須能讀懂當時的文獻,尤其是《阿萊克修斯紀》;然後是義大利南部的希臘和拉丁文獻;我還要瞭解草原遊牧民族的世界;再接下來是君士坦丁堡、巴爾幹和小亞細亞的考古材料和物質文化遺存;接著還有十字軍、中世紀教皇,以及在聖地開創拉丁拓殖地的歷史……最初由一次晨間講座課不經意引發的情緒,變為了一種追尋的激情:偶爾似乎要壓垮我,有時讓人沮喪無比,但總是如此令人興奮。

 

……

 

我最要感謝的是我的妻子潔西嘉,她在我聽到講座的同一天聽到了關於遊牧民族、拜占庭和東地中海的故事,因為我很興奮地告訴了她,那天上午我遇到的這個新世界是多麼讓我激動。我告訴她我找到了自己夢想的主題,而她一直耐心傾聽。當我喝完在Clowns買到的第一批咖啡,感到遇到瓶頸時,她仍然鼓勵我繼續追尋下去。我將這本書獻給她。

 

彼得·弗蘭科潘

 

20117

目次

前言與致謝

序 言

第1章 危機中的歐洲

第2章 重振君士坦丁堡

第3章 東方的穩固

第4章 小亞細亞的崩潰

第5章 山雨欲來

第6章 東方的召喚

第7章 西方的回應

第8章 去往帝都

第9章 初次遇敵

第10章 為十字軍的靈魂而戰

第11章 十字軍離析

第12章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影響

注 釋

進一步閱讀書目

書摘/試閱

 

10951127日,在法蘭西中部的城鎮克萊蒙,教皇烏爾班二世站在眾人面前,進行了堪稱歷史上最為激動人心的一次演講。這之前的一個星期裡,他主持召開了教會的一次大公會議,與會者包括12名大主教、20名主教,以及其他若干高級教士。然後他宣佈,自己要向廣大信眾做一次意義重大的演講。烏爾班二世沒有選擇在克萊蒙教堂的神壇上進行這次演講,而是選在了教堂附近的一塊空地上。這樣的話,所有想來聽演講的人就都有機會聽到。

 

演講的場地相當恢宏。這片空地坐落在一連串休眠火山的環抱中,其中噴發起來最為猛烈的那一座——多姆山,就在五英里以外,山形清晰可見。這是一個凜冽的冬日,人們擁在一處聽烏爾班二世的演講:“最親愛的兄弟們,我,烏爾班,羅馬教皇,蒙上帝之允統管整個世界的教士。作為信使,在這個危急時刻來到你們這些上帝臣僕的面前,傳達神聖的告誡。”教皇接下來聲情並茂地呼籲人們拿起武器,敦促善戰的人們遠征數千英里,前往聖城耶路撒冷。這次演講的目的是要傳遞某些音信,引發信眾的激憤情緒,向他們提出勸誡,從而贏得前所未有的熱烈回應。而教皇也確實做到了。不到四年的時間裡,西方的騎士們就駐紮在了那座耶穌基督被釘上十字架的城市郊外,準備奉上帝之命奪回耶路撒冷。成千上萬的人遠離家園,橫穿整個歐洲,就是受到烏爾班二世克萊蒙演講的鼓動,決心前去解放聖城。

 

“我們希望你們明瞭,”教皇在克萊蒙演講中這樣解釋道,“是何種悲傷的原因把我們帶到了你們的土地上?是你們及所有虔信者的何種緊急之需將我們帶到了這裡!”他說,來自耶路撒冷和君士坦丁堡的令人憂心的消息已經傳到了他這裡——穆斯林,“一群異族和被上帝拋棄的人,侵佔了屬於基督徒的土地,毀壞田地,劫掠當地的人民”,很多人遭到殘殺,另一些人淪為階下囚。

 

教皇概括地描述了“波斯人”(他指的是突厥人)在東方犯下的罪行:“他們摧毀並玷污聖壇,給基督徒行割禮,還將流出的血潑在聖壇上或倒進施洗的罐子裡。當他們想要狠狠地將某些人折磨致死時,就刺穿他們的肚臍,拉出他們腸子的一端,掛在棍子上,然後用鞭子抽趕他們繞著棍子轉圈,直到腸子全被拖出來,人也咽氣倒地。他們還把一些人綁在柱子上射殺;另一些人則引頸待戮,供他們試驗是否能拔出劍來一擊斷頭。至於女人們所遭受的厄運,我又怎麼好說呢?與其細細道來,不如還是默哀罷了。”

 

烏爾班二世不是單單想傳遞音信給聚集的聽眾們,而是要他們激憤起來:“不是我,而是上帝要你們充當基督的先鋒,去一遍遍敦促各階層的人們,不論他們是騎士還是步卒,富有還是貧窮,去敦促他們行動起來,速速將這個邪惡的族群趕出我們的土地,及時襄助那裡的基督徒居民。”

 

歐洲的騎士們應該行動起來,勇敢地作為基督的戰士,竭盡所能地迅速趕去捍衛東方的教會。基督徒騎士們應該結成統一戰線,遠征耶路撒冷,沿途驅趕突厥人。“望你們能以此為幸事,為基督而戰亡,埋骨在基督為我們獻身的那座城裡。”上帝賜福于歐洲的騎士們,讓他們擁有出眾的戰鬥力、了不起的勇氣和力量。他說,時機已經到來,是時候使用他們的力量,為東方基督徒們遭受的迫害復仇,讓聖墓重新回到虔信者手中了。

 

關於烏爾班二世在克萊蒙的演講內容,各方在他們的記述中都毫無疑問地認為,教皇的這次演說堪稱經典。他的勸誡拿捏得恰到好處,他所舉的關於突厥人壓迫暴行的例子也選得相當精妙。接著,他開始描述拿起武器應戰的人們將會獲得的獎賞:無論是誰,只要踏上征途前往東方,就將獲得永恆的寬恕。所有人都受到鼓勵去響應這種召喚。坑蒙拐騙盜人財物之流也被敦促著去成為“基督的戰士”,之前曾與他們的教友兄弟和親人們為戰者,則得到勸告,要冰釋前嫌,聯合起來,正正當當地去與野蠻人作戰。任何踏上征途者,只要是出於虔誠之心,而不是因著對金錢與榮耀的渴望,就將得以赦免所有的罪。用一位研究者的話來說,這乃“一種新的獲得救贖的方式”。

 

聽眾們對烏爾班二世演說的回應熱烈而喜悅。他們高聲喊道:“上帝所願!上帝所願!上帝所願!” 之後,他們又靜下來,用心傾聽教皇接下來說些什麼。“讓這成為你們前往戰場的召喚吧,因為它是來自我主的召喚。當你們聚集起來聯合抗敵,我主的召喚就將成為所有人的使命——上帝所願!上帝所願!”

 

現場親耳聆聽教皇演說的人們都不禁激情澎湃,他們匆匆趕回家,開始做踏上征途的準備。教會派遣教士向四方傳揚演說的內容,而烏爾班二世本人也制定了繁忙的行程,馬不停蹄地穿梭在法蘭西各地宣揚這場遠征,至於那些沒時間親自到訪的地方,他也送去了激奮人心的書信。沒過多久,整個法蘭西都陷入了對十字軍東征的狂熱嚮往中。重要的貴族和騎士們紛紛急切地趕來加入遠征的隊伍。前往耶路撒冷遠征的消息傳播得很迅速,很激動人心。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即將成行。

 

……

 

然而,儘管我們對於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興趣綿延不息,對於它的真正起源卻關注得相當少。在近十個世紀的時間裡,作家們和學者們的關注點都在教皇烏爾班二世身上,在他激奮人心的克萊蒙演說以及因此而踏上征途的歐洲騎士身上。可是,東征耶路撒冷的催化劑不是教皇烏爾班二世,而完全是另一個人:烏爾班二世發出征戰號召,是因為東方君士坦丁堡的皇帝阿萊克修斯一世·科穆甯直接向西方發出了求助的呼聲。

 

西元4世紀時,“新羅馬”作為羅馬帝國第二首都被創立,當時它是為了統治帝國在東地中海不斷雜亂蔓延的諸多行省而建立的,很快它就作為其創立者君士坦丁大帝之城(君士坦丁堡)而名揚天下。它坐落在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岸,漸漸發展成歐洲最大的城市,城中處處點綴著凱旋拱門、宮殿和帝王雕像,以及在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之後的數個世紀裡慢慢建造起來的不計其數的教堂和修道院。

 

西元5世紀,在西部諸行省開始衰退而“舊羅馬”陷落之時,東羅馬帝國仍然繼續發展壯大。到1025年,它控制著幾乎整個巴爾幹、義大利南部、小亞細亞,以及高加索和敘利亞北部的大部分地區。而且它還野心勃勃地向西西里擴張。但七年後,圖景卻已經大不相同。突厥劫掠者已經湧進安納托利亞,洗劫了幾座重要城市,嚴重擾亂了地方行省社會的秩序。此外,巴爾幹一帶幾十年來也遭受著幾乎無休無止的攻擊,承受了與安納托利亞大致相同的後果。與此同時,帝國在阿普利亞和卡拉布裡亞的領土也喪失殆盡,落入諾曼冒險者們的手中。他們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征服了義大利南部。

 

佇立在帝國崩潰與帝國得救這兩極之間的人,正是阿萊克修斯·科穆寧。阿萊克修斯本是一位傑出的年輕將領,他並沒有繼承王位,而是通過一場軍事政變上臺的,那是在1081年,他大概25歲的時候。在位的頭幾年裡,他過得並不舒坦,因為他一面要對抗拜占庭帝國面臨的外部威脅,一面又要鞏固自己在國內的統治。作為一名篡權者,阿萊克修斯缺乏通過繼承獲得的權力合法性,於是採取了更為務實的方式來鞏固自己的地位:高度集權,提拔親信盟友,把家族成員安排到拜占庭帝國各個重要位置上。但到1095年前後,他的政治權威已經動搖,拜占庭帝國因為四面八方頻發的暴力入侵而動盪飄搖。

 

1095年,阿萊克修斯派了一批使節前往拜謁烏爾班二世,使節們也同時帶去了一則急切求助的消息。他們在皮亞琴察找到教皇,請求他以及所有虔信基督者伸出援手,抗擊異教徒,保衛神聖的教會。因為此時此刻,在那片地域上,征服了東部大片江山、幾乎已兵臨君士坦丁堡的異教徒們,簡直將要毀滅教會。烏爾班二世立刻就做出了回應,宣稱他將北上,去法蘭西召集人馬襄助阿萊克修斯皇帝。正是來自阿萊克修斯的請求促成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儘管當代有關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史學著作一般都會提到拜占庭使節來訪,但阿萊克修斯皇帝到底提出了什麼請求,又為什麼提出請求,則被一筆帶過。結果,十字軍東征普遍被認為是由教皇發出武裝集結號召,然後基督徒戰士們以上帝的名義一路征戰到耶路撒冷的行動。當然,一旦騎士們1099年兵臨耶路撒冷城下,這個故事就必然發展成這樣,自此以後的作家、藝術家、電影導演等也幾乎毫無二致地採取了這種立場。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真正起源,在於11世紀末君士坦丁堡城內及周邊地域發生的一切。本書將表明,這場遠征的根源不在西方而在東方。阿萊克修斯為什麼會在1095年請求幫助?教皇是宗教領袖,自身並不擁有強大可觀的軍事力量,為什麼他選擇向教皇求助?1054年,羅馬教會與東正教會大鬧一場以致決裂後,為什麼烏爾班二世還願意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在1071年災難性的曼齊科爾特戰役後,突厥人已經成為小亞細亞的主人,那為什麼阿萊克修斯要一直等到1095年才求助呢?簡言之就是,為什麼會有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背景不能到克萊蒙的山麓或梵蒂岡去尋找,而應到小亞細亞,到君士坦丁堡去尋找。對十字軍的闡述被西方的聲音壟斷的時間已經太長太長。然而,1096年懷著崇高的使命踏上東征路途的騎士們,是為了回應地中海另一側發生的一場危機。軍事打擊、內戰和反叛的力量已經將拜占庭帝國帶到了崩潰的邊緣。阿萊克修斯一世·科穆甯被迫向西方求助,而他向教皇烏爾班二世發出的呼救將成為催化劑,催生此後發生的一切。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5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