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與逸樂:18世紀英國的物質世界(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500869085
替代書名:Luxury and Pleasure in Eighteenth-Century Britain
出版社:中國工人出版社
作者:(英)馬克辛‧伯格
譯者:孫超
出版日:2019/03/01
裝訂/頁數:精裝/476頁
規格:23cm*16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十六世紀,英國社會所用的奢侈品很大部分是從東方而來,如中國的茶具、絲綢等。到了十八世紀,時尚的消費品變成多為英國製造。這些商品,如各種玻璃製品、金屬飾品、棉布、家具等,紛紛引起購買風潮。本書通過講述奢侈品與娛樂的故事,分析了從十六世紀開始的全球奢侈品貿易到十八世紀英國消費品新的全球貿易的發展。
這些新物品,不同於舊時精英的腐敗的奢侈,是一種被中產階級和貿易階層推崇的新“奢侈品”。它們在幫助宣傳個人身份和引導社會互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十八世紀的奢侈品和娛樂業是英國文化*好的研究對象,它的研究,建立在海關賬戶、廣告海報、公司文件、圖書雜誌和當代信函中提取的資料基礎之上。Maxine Berg意圖指出,正是因為十八世紀這種新的消費文化的形成,才有了新的需求,刺激了工業化的進程,從而激發了工業革命,為英國“贏得了世界”。
作者簡介
馬克辛‧伯格
英國華威大學歷史系教授,長期從事全球史的歷史研究和教學工作,在物質文化史、知識和技術史、全球史書寫等方面發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論文和著作。她的主要學術成果包括:《近代早期歐洲的市場與製造業》(1990年)、《製造業時代》(1994年)、《貨從東方來:1600-1800年間的歐亞貿易》(2015年)。
孫超,山東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世界史系教師。專業為英國政治制度史方向,亦對全球史有所涉獵。復旦大學——美國猶他州立大學聯合培養博士。
目次
第一部分奢侈、品質與樂趣
第一章奢侈的樂趣/ 024
品質型經濟/ 024
從抑奢法案到社交活動/ 032
當時對奢侈的思考/ 035
從宮廷和沙龍到家內物品/ 042
從奢侈品到流行風尚/ 046
從仿製到發明:18世紀的商品/049
第二章貨從東方來/ 052
向亞洲學習/ 052
亞洲消費者產品和消費者文化/ 061
亞洲的生產機制/ 063
為歐洲市場進行生產/ 065
中國熱/ 068
貿易與營銷/ 069
貿易的機制/ 074
對華貿易的規模/ 076
出售亞洲貨/ 078
歐洲的反應/ 079
仿製/ 081
第三章民族的產品:論藝術與發明/ 096
特色、品質與新產品/ 096
製造消費產品:一項國家計劃/ 102
經濟和政治思想中的工藝、設計和時尚/ 107
仿製與不列顛式發明/ 116
第二部分怎樣製造
第四章玻璃與瓷器:優雅餐桌上的語法/ 131
玻璃/ 131
無色玻璃的發明:面向新市場的新產品/ 134
18世紀的玻璃/ 136
市場與價格/ 137
陶器與瓷器/ 141
技術、勞動與網絡/ 146
市場與運輸/ 154
銷售/ 159
價格/ 163
品味/ 165
第五章金屬製品:實用的器具與討人喜愛的小飾品/ 177
金屬之迷狂/ 177
伯明翰/ 182
產品與消費品/ 185
組織系統與勞動力/ 190
原材料、技術與發明/ 196
所有那些金光閃閃的不都是金子:質量管理/ 202
市場、價格與宣傳/ 204
不列顛商品與外國市場/ 210
第三部分一個購物者的國家
第六章中產階級的男女:佔有慾和體面/ 229
威廉·哈頓和詹姆斯·比塞特/ 230
中產階級:他們是誰?/ 234
中產階級與城市/ 235
私人財產/ 249
性別與消費者/ 262
第七章“購物就是不斷前往的地方”:時尚、購物與廣
告宣傳/ 280
引言/ 280
定義時尚並了解消費者的品味/ 282
購物/ 291
廣告/ 305
第八章商業的舞台:不列顛商品與美洲消費者/ 316
全球貿易與帝國/ 317
北美的消費者/ 327
不列顛身份/ 330
商品/ 342
商業實踐:新式消費品的貿易活動/ 349
廣告:高品質、多樣性和新奇性/ 356
尾論/ 370
註釋/ 375
精選參考書目/ 429
索引/ 463
書摘/試閱
1758 年本傑明·富蘭克林訪問倫敦。他給妻子寄了一些棉布,而其中“讓人驚奇的是,人們用銅板在棉布上印花,這是個新發明物”。在18世紀80年代早期,另一位訪問者把倫敦的街頭形容為一個工藝產品的展示櫃,各種頗具創意的新奇之物,畫作,機械器具,以及珍貴的物品都在鋥亮透明的窗戶後面一一展示。與當時的電力實驗(electrical demonstrations)以及關於光學、水力學的大眾科學講座所引發的轟動相比,商店櫥窗在這一時期所具有的魅力一點也不弱。機器編織的地毯,銅板印花的窗簾,印有圖案的黃銅器具(stamped bras)及其廉價模仿品,塗漆的鼻煙壺,鋼質鈕扣和懷錶,這些新式的家庭裝飾用品體現了何為新奇好玩、亮點頻頻、時尚新潮。萊因霍爾德·安格斯坦(Reinhold Angerstein)這位瑞典工業間諜在18世紀50年代中期將他在英格蘭的行程記錄下來並畫成了圖。他將報告送回本國政府,並且他在日記中將新式機械製造的物品的詳細圖表和描寫一一轉抄下來,其中就包括印有圖案的鈕扣,壓製而成的茶杯柄以及各種數不盡的機械裝置,並且它們大多數是由手工或馬匹作為動力打造而成的。即使到這一時期,英國人在這一點上也是遠超其他歐洲國家的。
亞當·斯密就注意到,這些充滿奇思妙想的小裝飾品和玩具給生活帶來了便利和實用的理念,他的國人們對此充滿了好奇心並且著迷不已。詹姆斯·比塞特(James Bisset)是伯明翰的“小飾品製造商”(toymaker)——這是當時用來稱呼那些製造小型裝飾金屬製品的生產商的術語。比塞特曾經淪落到無家可歸併且債務纏身的境地,不過作為一個年輕的熟練工,他最後因發明了彩繪玻璃裝飾品而得以發家致富。愛德華·托馬森(Edward Thomason)是一位伯明翰鈕扣製造商之子,他在提升各種消費品的品質上下了極大的工夫。有兩個發明讓他特別驕傲,一個是他獲得專利的可伸縮的馬車階梯,另一個是他那“無與倫比的軟木塞開瓶器”。此外,他還發明了由銀、鍍金、鎳、銅合鑄而成的可滑動的長柄麵包烤叉,他用同樣的材料還製成了爐刷,只是這個物品添加了混凝紙漿(papier mǎché)。他的陳列店裡有著各種造價不菲的小玩意兒,那些原先漫不經心的人在初次到他的車間14旅行一番後就被徹底征服了。蒙塔古夫人(Mrs Montagu)在此之前就因造訪一座蘇荷製造廠(Soho Manufactory)蘇荷製造廠是一座開啟大規模生產時代的早期工廠,它主要生產鈕扣、盒子和日式漆器物品等,由“小飾品製造商”馬修·博爾頓建造,位於伯明翰的蘇荷區。1863年該工廠關閉。獲得了許多的樂趣。在這個工廠裡,她看到了各種高雅的美妙物品;在這兒所發現的各種令人欽佩不已的發明令她著迷不已,並且各種化學品和以機械為動力的產品所包含的秘密也讓她難以忘懷。
從職業專家、商人和企業主到普通商貿人員和工匠為代表的中產階級在不斷壯大,他們對於這些傳遞著現代感、高雅氣質、尊貴獨立等特性的消費品持歡迎態度。它們看似有著無窮盡的設計類型、品質等級和價格定位——真正重要的是其外觀、精緻度和價位。多蘿西·里奇韋(Dorothy Ridgeway)是謝菲爾德的一位富裕的終身未婚女子,她把自己的銀飾品,桌子和茶具,以及質地最佳的一套“白蘭地”(也叫作中國出口瓷)瓷器贈送給了她的侄女們。還有一位跟她經歷相似但財產少些的人叫伊麗莎白·萊恩斯(Elizabeth Lynes),她是伯明翰的小飾品製造商。她給自己女兒遺留了一堆普通家具和上好的衣服,還有一個銀質鼻煙壺。1746年,約瑟夫·馬克斯(Joseph Marks)在伯明翰寫下一份遺囑。馬克斯的資產不到50英鎊,但他卻擁有瓷器、巧克力杯、一個茶壺、一個穿衣鏡、一個盒式掛鐘、一個日式漆器碗櫥和五個銀茶匙。威廉·泰勒(William Taylor)是一位18世紀中期的倫敦屠夫。一天早晨,在他上班的路上,一個強盜搶走了他的一堆服飾,其中包括一件燈芯絨禮服大衣,其上鑲有12個鈕扣,每個單價40先令,此外還包括價值60先令的銀質鞋扣,以及一個價值10先令的假髮。[36]無論是把銀質鼻煙壺傳給心愛的女兒,還是把金光閃閃的鈕扣和鞋扣放在富裕的商人面前做一次時髦的展覽,這些都說明了人們對這些輕奢物品(semi luxury)存在著情感上的聯繫。商人和工匠們紛紛珍藏這些商品,重視它們的價值,並熱衷於展示它們。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