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古羅馬詩歌史(簡體書)
滿額折
古羅馬詩歌史(簡體書)
古羅馬詩歌史(簡體書)
古羅馬詩歌史(簡體書)
古羅馬詩歌史(簡體書)
古羅馬詩歌史(簡體書)
古羅馬詩歌史(簡體書)
古羅馬詩歌史(簡體書)
古羅馬詩歌史(簡體書)
古羅馬詩歌史(簡體書)
古羅馬詩歌史(簡體書)
古羅馬詩歌史(簡體書)
古羅馬詩歌史(簡體書)
古羅馬詩歌史(簡體書)
古羅馬詩歌史(簡體書)
古羅馬詩歌史(簡體書)
古羅馬詩歌史(簡體書)
古羅馬詩歌史(簡體書)
古羅馬詩歌史(簡體書)
古羅馬詩歌史(簡體書)
古羅馬詩歌史(簡體書)
古羅馬詩歌史(簡體書)
古羅馬詩歌史(簡體書)
古羅馬詩歌史(簡體書)

古羅馬詩歌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38 元
定價
:NT$ 828 元
優惠價
8772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21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以史為綱,把古羅馬詩歌的歷史劃分為萌芽時期、發軔時期、繁盛時期、衰微時期、轉型時期和不朽時期;以文體為目,分類評述各個時期敘事詩、抒情詩、諷刺詩等文體的詩歌作品;與此同時還以詩人為本,既重點闡述大詩人,如維吉爾、賀拉斯與奧維德,又兼顧一些小詩人,如馬爾蘇斯和佩多;以文本研究為主,以影響、接受研究為輔,力求全面、系統地評述古羅馬詩歌傳承、變遷的發展歷史,嘗試揭示古羅馬詩歌發展的立體圖景。古羅馬詩歌與它所繼承的古希臘詩歌一起確立了西方古典詩歌, 對後世詩歌發展影響甚大。
本書力求吸納學術界最新成果,重新理清一些詩歌原初概念,如訴歌(ēlegēa)和敘事詩(epos),而且在漢語學術界首次闡述拉丁語基督教詩歌與拉丁語異教詩歌。本書對古羅馬詩歌史作了全面、系統的闡述,填補了漢語學術界相關研究的空白。

作者簡介

江瀾,1972年生於重慶,四川外國語大學德語語言文學碩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助理研究員,曾獲“廣州市十大傑出殘疾員工”、“廣州市自強不息好青年”等榮譽稱號。著有“古羅馬文學史”三種(含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一個);發表Der passive Rebell等論文六篇和譯品十餘種。

名人/編輯推薦

1. 《古羅馬詩歌史》為江瀾《古羅馬文學史》三部曲的第二部,本書的寫作,以史為綱,以文體為目,以詩人為本,以文本研究為主,注重吸納學界最新研究成果。
2. 《古羅馬詩歌史》全書50多萬字,對古羅馬詩歌史作了全面、系統的闡述,填補了漢語學術界相關研究的空白。

目次

目 錄


弁言 /1

第一編 萌芽時期 /1

引言:古羅馬文學的萌芽時期 /3
第一章 非文學詩歌 /11
第一節 宗教詩歌 /14
第二節 銘辭 /24
第三節 宴會歌 /41
第四節 悼亡曲 /44
第五節 諷刺歌曲 /46
第六節 薩圖爾努斯詩行 /48

第二編 發軔時期 /53

引言:古羅馬文學的發軔時期 /55
第一章 敘事詩 /63
第一節 安德羅尼庫斯 /64
第二節 奈維烏斯 /83
第三節 恩尼烏斯 /91

第二章 諷刺詩 /108
第一節 雜詠:恩尼烏斯 /117
第二節 諷刺詩:盧基利烏斯 /121
第三節 墨尼波斯雜詠:瓦羅 /136

第三章 碑銘詩 /156

第四章 哲理教誨詩:盧克萊修 /164

第五章 羅馬新詩派 /189
第一節 羅馬新詩派 /189
第二節 卡圖盧斯 /192

第六章 羅馬文人業餘詩:西塞羅 /222



第三編 繁盛時期 /239

引言:古羅馬文學的繁盛時期 /241
第一章 維吉爾 /257
第一節 生平簡介 /257
第二節 《牧歌》 /260
第三節 《農事詩》 /274
第四節 《埃涅阿斯紀》 /281
第五節 歷史地位與影響 /314

第二章 《維吉爾補遺》 /326
第一節 《短詩集》 /327
第二節 《蚊蟲》 /327
第三節 《彩鵐》 /328
第四節 《色拉》 /330
第五節 《科帕》 /331
第六節 《邁克納斯訴歌》 /332

第三章 賀拉斯 /334
第一節 生平簡介 /334
第二節 《諷刺詩集》 /336
第三節 《長短句集》 /343
第四節 《歌集》與《世紀頌歌》 /347
第五節 《書劄》 /369
第六節 《詩藝》 /374
第七節 歷史地位與影響 /380

第四章 訴歌詩人 /387
引言 /387
第一節 伽盧斯 /399
第二節 提布盧斯 /402
第三節 《提布盧斯文集》 /407
第四節 普羅佩提烏斯 /411
第五節 奧維德 /429

第五章 小詩人 /456
第一節 馬爾蘇斯 /456
第二節 科·塞維魯斯 /458
第三節 佩多 /459

第四編 衰微時期 /461

引言:古羅馬文學的衰微時期 /463
第一章 教誨詩 /478
第一節 日耳曼尼庫斯 /478
第二節 曼尼利烏斯 /482

第二章 寓言:斐德若斯 /485

第三章 諷刺詩 /492
第一節 墨尼波斯雜詠:小塞涅卡 /492
第二節 諷刺詩:佩爾西烏斯 /496
第三節 諷刺詩:尤文納爾 /502
第四節 銘辭:馬爾提阿爾 /508

第四章 牧歌:西庫盧斯 /523

第五章 敘事詩 /526
第一節 盧卡努斯 /526
第二節 弗拉庫斯 /534
第三節 斯塔提烏斯 /538
第四節 伊塔利庫斯 /543

第六章 即興詩:斯塔提烏斯 /548

第五編 轉型時期 /551

引言:古羅馬文學的轉型時期 /553
第一章 拉丁基督教詩歌 /569
第一節 聖經的古拉丁文譯本 /569
第二節 康莫狄安 /574
第三節 《鳳凰鳥之頌歌》 /577
第四節 普魯登提烏斯 /580
第五節 諾拉的保利努斯 /588
第六節 西多尼烏斯 /589
第七節 波愛修斯 /594

第二章 拉丁異教詩歌 /627
第一節 涅墨西安 /627
第二節 《阿爾刻提斯》的莎草紙抄本 /631
第三節 《維納斯節前不眠夜》 /632
第四節 瑞波西安 /635
第五節 奧索尼烏斯 /638
第六節 克勞狄安 /651
第七節 納馬提安 /659
第八節 注疏 /662
第九節 寓言詩 /666

第六編 不朽時期 /671

引言:古羅馬文學的不朽時期 /673
第一章 古羅馬詩歌的遺產 /674
第二章 古羅馬詩學的遺產:兼論西方詩學之爭 /713

結語 /785
附錄一 主要參考文獻 /792
附錄二 縮略語對照表 /813
附錄三 年表 /815
附錄四 人、地譯名對照表 /837
附錄五 作品譯名對照表 /891

書摘/試閱

引言:古羅馬文學的萌芽時期
(頁下注和希臘文從略)

古羅馬文學的萌芽時期指“自遠古時代至公元前3世紀前期”,主要包括羅馬王政時期(公元前753-前510年)和羅馬共和國前期(公元前510-前264年)。
在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期間,數支(至少有兩支)印歐語系的部族入侵意大利半島。公元前1000年,在意大利定居的印歐部族已經有20多個。他們不僅帶來了先進的青銅文化[如約公元前1700年左右開始的特拉馬拉(Terremara)文化和亞平甯文化]和/或鐵器文化[如公元前1000紀出現的威蘭諾瓦(Villanovan)文化](參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頁35及下;李雅書、楊共樂,《古代羅馬史》,頁4及下),而且還帶來了印歐語言,其中影響較大的印歐語有兩支:奧斯克翁布裡亞語和拉丁語(lingua Latina)。亞平寧半島坎佩尼亞(Kampanien;那不勒斯原野)地區使用奧斯克語(Oskisch);翁布裡亞翁布裡亞坐落在古比奧(Gubbio)附近,即古代的伊古維烏姆(Iguvium)。見《雅努斯――古典拉丁文言教程》,前揭,頁4。使用翁布裡亞語;第伯河(Tiber)的低矮河谷使用拉丁語。拉丁語起初只不過是古意大利半島的拉丁語方言族群中一個鄉村地區拉丁姆(Latium)的方言,後來傳播到意大利全境,乃至羅馬帝國西部,成為古羅馬的官方語言。和拉丁語接近的還有法利斯克語(Faliskisch)(參《雅努斯――古典拉丁文言教程》,前揭,頁4;布洛克,《羅馬的起源》,頁35;羅格拉,《古羅馬的興衰》,頁8)。
“拉丁語是希臘語和當地其他印歐語融合的產物”。在成分複雜的古意大利居民中,古羅馬的文化發展較快。它經過公元前5至前4世紀的擴張,統一了意大利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區,同時吸收了這些部族文化中不少有益的成分。羅馬北方的埃特魯裡亞人的文化發展遠早於羅馬人,古希臘人早在公元前8世紀即開始向意大利半島南端和西西裡島移民,因此,早期羅馬文化同時保存著埃特魯裡亞文化和古希臘文化的痕跡。這一時期的文學沒有留下直接的文字資料,只是老加圖、瓦羅、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李維等後代作家的記述和稱引,保留了一些早期的材料。依據李維的《建城以來史》(Ab Urbe Condita),來自伯羅奔尼撒也有人認為,埃萬德爾來自哥林多(Korinth,見《聖經》,亦譯“科林斯”)。(Peloponneso)的希臘人埃萬德爾(Euander=Evander)已經使用字母(《建城以來史》卷一,章7,節8),創立了代表神聖的尤皮特(Iupiter=Jupiter)之子海格立斯(Hercules)的祭壇,並雇傭當地的名門望族波提提依(Potitii)和皮那裡依(Pinarii)為祭司。後來,埃萬德爾本人與埃涅阿斯結盟,而這個聖儀被埃涅阿斯的後代、羅馬的締造者羅慕路斯所繼承。此外,研究表明,儘管埃特魯裡亞語不屬￿印歐語系,可它是拉丁語的真正語源,至少書面拉丁語中最初的21個字母是從埃特魯裡亞語26個字母借用過來的(參《雅努斯――古典拉丁文言教程》,前揭,頁5和14;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頁38及下;李雅書、楊共樂,《古代羅馬史》,頁7)。
隨著古羅馬歷史發展到一定成熟的階段,文學的主體羅馬人達到一定的開化程度,文學的語言拉丁語產生並得到初步發展,古羅馬文學也開始萌芽。在這個時期,廣義的羅馬文學在詩歌、戲劇(主要有雜戲、阿特拉笑劇和模擬劇)和散文方面都有所發軔,並得到一定的發展。
在文學史以前,口頭流傳詩歌作品的古老傳統就已經存在(參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章12,頁206)。起初羅馬人用“carmen(箴言、祈禱或魔法術的咒語、歌曲、歌唱、詩)”指代受韻律約束的演說辭中所講解的一切,所以史前的詩歌形式多樣。首先,在曠日持久地記錄祖先的道德與價值觀念的過程中,特別保守的羅馬人用宗教詩歌(例如每年3月祭祀戰神的踴者之歌)讓宗教傳統代代相傳。屬￿此列的還有魔咒文本。史前詩歌的第二個大類是即興詩歌,包括取材於羅馬歷史傳說的宴會歌,殯葬時的挽歌,例如悼亡曲,紡織、劃槳、摘葡萄等各種勞動的伴唱歌曲,例如菲斯克尼歌(versus fescennini或Fescennina),以及各種嘲諷短詩,例如士兵歌和婚歌(hymenaeus或epithalamium)。史前詩歌的第三個大類是銘辭,包括獻辭、墓誌銘和題記。
史前詩歌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同民間詩歌內容相適應的詩歌格律。常用的詩歌格律是用最古老的羅馬農神的名字命名的薩圖爾努斯詩行(versus saturnius)。不過,根據最近的研究結果,用薩圖爾努斯詩行甚或已經用抑揚格(iambus)撰寫的天才(Duenos)銘文(最早的銘文之一)已經可以確定寫作日期為公元前7至前6世紀,即在羅馬王政時期。假如天才(Duenos)銘文的詩行確實關係到抑揚格(iambus),那麼由此可以推斷,在意大利南部希臘人的格律對羅馬人受韻律約束的演說辭已經產生了早期的影響。持有這種觀點的人現在又越來越多(參《古羅馬文選》卷一,前揭,頁7)。
而史前的散文則主要表現為年代記(大祭司的記事、官方記事和私人記事)、演說辭(如阿皮烏斯·克勞狄烏斯的演說辭)、法律(如《十二銅表法》)和條約。
在公元前3世紀中葉之前的萌芽時期,古羅馬文學具有3個顯著的特徵:以民間口頭文學為主,書面文字極少;作者多為佚名,知道姓名的作家僅有阿皮烏斯·克勞狄烏斯;除少數銘文以外,作品多數失傳,傳世的一般為後世作家的稱引。不過,古羅馬早期文學的最大特徵還是藝術水準相當低,不僅不能和古希臘文學同日而語,而且也同古羅馬自身的國力並不相稱。因此,西方學界把萌芽時期的文學稱作“非文學”。也就是說,萌芽時期的古羅馬文學達不到現代意義上的文學藝術標準。
王煥生認為,萌芽時期的古羅馬文學藝術水平很低,這是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和思想意識根源的。
首先,在公元前510年(或前509年)廢除王政,建立共和以後,羅馬陷入和欲復辟的埃特魯裡亞裔國王的戰爭中。經過艱苦的連年戰爭,羅馬才擺脫埃特魯裡亞人的統治,重新讓那些周邊城市和部族歸附自己。之後,羅馬又聯合各拉丁城市,對付東南方的沃爾西人、埃魁人等古意大利部落,與此同時還和北方的南埃特魯裡亞各城邦作戰。這兩場戰爭差不多延續了整個公元前5世紀,雖然擴大了勢力範圍,但是由於高盧人的入侵,古羅馬人前功盡棄。特別是在公元前390年高盧人攻陷羅馬以後,不僅羅馬遭到毀滅性破壞,而且周邊的城邦紛紛背叛羅馬。在耗費50年左右的戰爭時間以後,羅馬才趕走了高盧人。接著在公元前4世紀30年代初統一了拉丁平原;在經過同中部意大利各部族特別是同薩姆尼特人(Samnites)、耗時約半個世紀的3次戰爭以後,於公元前290年控制了意大利中部;公元前272年攻陷希臘殖民城市塔倫圖姆,標誌著羅馬控制了意大利南部。也就是說,在這兩個多世紀中,羅馬通過擴張性的對外戰爭,最終把統治範圍擴大為整個意大利半島。
在戰亂時期,由於思想自由,本應出現百家爭鳴、文學繁榮的局面,像中國春秋戰國時期一樣。然而,在古羅馬文學的萌芽時期卻並沒有出現文學繁榮的局面。之所以這樣,主要是因為羅馬人在擴張戰爭中取得了土地和財富,社會各階層都從中得到極大的好處。戰爭的益處蓋過戰亂之苦。在利欲之心的驅使下,野蠻的古羅馬人便理所當然地尚武,把所有的資源都投入到擴張戰爭中,而無暇顧及文學。正如2世紀的蘇維托尼烏斯所言:“早先在羅馬,國家還處在不文明狀態,戰火綿延不絕,國民尚無閒暇研究學問”(《文法家傳》,1,見《羅馬十二帝王傳》,頁344)。羅馬人把注意力轉向文學,那是很晚的事情。可以證實這一點的是賀拉斯的一席話(《書劄》卷二,首1,行161163):

Serus enim Graecis admovit acumina chartis
et post Punica bella quietus quaerere coepit,
quid Sophocles et Thespis et Aeschylos utile ferrent.
(羅馬人――譯加)確實很晚才接觸希臘詩作的頂點,
在布匿戰爭平息以後才開始探討
索福克勒斯、特斯庇斯和埃斯庫羅斯帶來什麼益處。

另一方面,由於古羅馬早期主要是閉塞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古老的氏族制還殘存,家庭結構具有宗法性,人們崇尚純樸,以恪守古風為榮,自然導致當時的社會意識很保守,形成褊狹的文化心理,因此,文學受到輕視,偏重審美效果的文學活動被視為不高尚行為。可以證實這一點的是老加圖的話:

Poeticae artis honos non erat. Si quis in ea re studebat aut sese ad convivia adplicabat, “crassator”vocabatur (革利烏斯,《阿提卡之夜》卷十一,章2,節5)
詩歌藝術的名聲並不存在。如果某人獻身於詩歌藝術,或者讓他自己頻繁地參加宴會,他就被稱作“痞子”(引、譯自LCL 200,頁304)。

這表明,從事詩歌創作的人或戲劇演員得不到社會特別是上層貴族的尊重。戲劇演員的處境更加糟糕:除阿特拉笑劇演員受到特別優待以外,模擬劇或雜戲的演員則受到政治歧視,不僅要被逐出基層行政單位特裡布斯,而且還要失去服兵役的神聖公民義務。這些狀況都不利於文學的發展。這種輕視文學的狀況在古羅馬延續了數個世紀。即使在共和國文學的興起和發展時期,從事文學的也只是一些社會地位很低的人:獲釋奴。直到奧古斯都時期,元老院貴族在失去政治影響力以後,才從事文學以消遣,從而改變了文人的社會成分,文學才逐步受到上層社會的重視。
保守的思想意識還限制和壟斷了文字的使用。史料表明,在相當長的時期裡,運用得很早的拉丁文局限於用在官方事務或經濟活動,如簽訂條約、契約、編年性的歷史記事等。這種情況也限制了文學的發展。
另外,在宗教領域裡,由於宗教觀念的保守性,少數人把持著宗教組織,宗教祭祀變成了少數人從事的活動,早期萌芽的宗教頌歌也隨之失去了藝術審美活力,演變成形式性的東西,其含義後來甚至連祭司們本人都不清楚了,如薩利伊頌歌(昆體良,《雄辯術原理》卷一,章6,節40及下,參LCL 124,頁181及下;王煥生,《古羅馬文學史》,頁22)。與宗教祭祀典儀相關的戲劇因素也同樣遭遇了被扼殺的命運。
綜上所述,儘管社會生活實踐和人類的審美天性促使了古羅馬文學的萌芽,可由於野蠻的羅馬民族尚武、崇政、重農、輕文的思想意識和羅馬宗教的保守性束縛了萌芽時期的文學發展,導致在公元前3世紀中葉以前的數個世紀裡文學都一直處於較低的水平,幾乎不具有藝術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72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