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林有棵樹【出版75週年紀念版】
商品資訊
系列名:理想圖書館
ISBN13:9789578567276
替代書名:A Tree Grows in Brooklyn
出版社:如果
作者:貝蒂‧史密斯
譯者:方柏林
出版日:2019/12/11
裝訂/頁數:平裝/504頁
規格:21cm*15cm*3.4cm (高/寬/厚)
重量:635克
版次:2
商品簡介
講述「閱讀」如何讓生命變得鮮活,
知識是如何改變人的命運,
和家庭的力量能如何支撐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
一部讓人笑中帶淚,淚中帶笑,20世紀最真誠的小說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紐約公共圖書館
★獲選美國公共電視新聞網(PBS)「百大最受美國人歡迎的小說」第13名
★亞馬遜書店20世紀最佳青少年讀物,與《小王子》、《夏綠蒂的網》、《紅髮安妮》、《哈利波特》並列
★改編電影曾榮獲奧斯卡劇情片大獎,並曾多次改編為音樂劇
★部份篇章選入美國中學課本
․如果你錯過了《布魯克林有棵樹》,你將失去一次重要的人生體驗,這是一個深刻瞭解孩子和家庭之間關係的故事。──《紐約時報》
․「《布魯克林有棵樹》有資格被視為最偉大的美國小說之一。」──《紐約客》雜誌
․「我想,在我成長過程中,讓我最受感動的一本書就是《布魯克林有棵樹》了。」――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女人,改變了美國人閱讀方式的知名脫口秀節目主持人歐普拉
紐約的布魯克林有一種樹,有人稱它為天堂樹,
它是唯一一種能在水泥叢林成長的大樹,
不論種子落在何處,都會長出一棵樹來,
無論是在圍滿木籬的空地上,或是棄置的垃圾堆裡,
它都能向著天空,努力生長。
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的十一歲小女孩法蘭西,院子裡就有一顆天堂樹。
她喜愛閱讀,每到週末都躲在家裡防火梯上倚著樹蔭讀書,
每個禮拜六她都到圖書館去借兩本書,
她想,如果能從A到Z全部讀完,那就可以宣稱她讀完了全世界的書。
她喜歡觀察鄰居的生活,看他們的一舉一動就好像在看舞台上的一齣齣戲劇。
她也喜歡聽周遭大人們?說自己的人生──
生活豐富多彩的西西阿姨,結過三次婚,生過十個小孩都夭折,每一位情人都被她叫做約翰、
外祖母瑪麗,雖然是文盲,卻記得一千多個故事和傳說、
外祖父羅姆內心充滿仇恨,常說「我就是魔鬼本人」、
費里曼姨爹在家裡唯一的話題就是他的馬「鼓手」今天又是如何捉弄他…
雖然,法蘭西有一顆鮮活的心靈,生活在布魯克林畢竟是艱辛的,
母親美麗嬌小有鋼鐵般的意志,但卻偏愛她的弟弟,
父親溫暖迷人,卻沒有固定工作,沈迷於酒精中。
小孩子撿破爛賺取微薄的幾分錢,只能一半自己花掉,
一半帶回家給勉強付得起房租和只買得起過期麵包的父母。
法蘭西的母親希望靠教育讓自己的孩子脫離底層,
然而,生活裡的遽變與困頓讓一切變得遙不可及,
面對坎坷的人生,法蘭西如同院子裡的天堂樹般堅韌,
始終保持著尊嚴和信念,夢想著一個和過去和現在不同的未來,
最終,人生的另一扇大門為她打開!
這本書於1943年在美國首次出版之後,便成了美國的超級暢銷書,讀者的信件如雪片般飛來,信首都寫著:「親愛的法蘭西……」。這本書在美國出版後,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著名的主持人歐普拉就曾說過,在我成長過程中最讓我感動一本書,就是《布魯克林有棵樹》。
【讀者感動回響】
․我愛故事裡的法蘭西,也愛她的家人。堅毅的媽媽、溫柔的爸爸和弟弟、有著古老智慧的外婆、開朗的阿姨、各色鄰居們,他們全活生生的如同在我眼前。這本書以誠懇的態度書寫,閱讀中,我很快認同了法蘭西,經歷她與她家人的生命,裡面有快樂、有傷痛,也與她一起自省。閱畢,我有深深的滿足,也得到了一顆自省過的新鮮的內心。──安石榴,作家
․主角法蘭西在貧困、失學、面對各種不幸,但始終不改其志,熱愛閱讀,對生活充滿希望,一如法蘭西家前的那棵樹一樣,在風雨飄搖和各種巨變中,依然開枝散葉,卓然而立;本書直入人心,探索真實人性的價值,是非常值得閱讀的勵志經典。──知名部落客 施典志
․這本書的年份和題材完全都不是我過去會碰觸的類型,但看完後卻深深被吸引,且深受感動,難怪是經典!──劉曉樺,知名譯者
․「這本小說談了許多主題……但對我而言最明顯的有兩個主題。第一個是堅持與希望。……第二個訊息是,即使日子過得艱難,歡樂一直都在。……《布魯克林有棵樹》真是個美麗、悲傷又讓人驚豔的故事,時間證明了它的不朽。它是每個人必讀的經典之作。」
──美國讀者 蘇扎妮‧道賓斯(Suzanne Dobbins)
․法蘭西‧諾蘭和她的家人永遠都會留在我心中。故事的角色深刻,情節豐富,讀完這本書後我更珍惜我所擁有的一切,它讓我知道即便貧困,即便教育程度不高,也可以活得有尊嚴、活得燦爛。──美國讀者 蜜雪兒‧史朗(Michelle M. Schramm)
․近來「經典」兩字已被濫用,不管是書籍、音樂或者電影,許多冠上經典之名的作品其實都有辱此名,但這本書確實是顆珍寶。我自己五十年前讀了這本書,其後各送我女兒、媳婦一本閱讀,晚近又送了姪女一本。我們都很愛這個故事,它絕對值得收藏、分享。──美國讀者 珍妮佛‧紐威爾(Jennifer M. Newell)
․《布魯克林有棵樹》是一本讓人瞭解個人如何能變得更堅強、堅定、睿智的書,最重要的,它談及人生存所需的人格力量,也就成了一篇關於愛、信任與磨難的文章。正是在讀完這本書後,我平生第一次瞭解,盡管磨難是艱難的考驗,但他確實是個人所能體驗,最積極能影響人生的因素之一。──美國讀者
作者簡介
原名依莉莎白‧威娜(Elisabeth Wehner),生於1989年,比小說中的女主角法蘭西‧諾蘭早了五年。依莉莎白的父親是德國移民,她自幼在布魯克林的威廉斯堡長大,此地也是她在《布魯克林有棵樹》中鉅細靡遺重現的世界。
貝蒂‧史密斯並未正式完成學業,但她自學不輟,不但被允許在大學中修課,還因戲劇作品得到艾維理‧霍普金斯獎(Avery Hopkins Award)肯定,又至耶魯大學戲劇學院修習劇本寫作。
和布魯克林人喬治‧H‧E‧史密斯結婚後,依莉莎白與丈夫搬至密西根的安娜堡;喬治在密西根大學研讀法律。這位年輕的新娘很快有了兩名女兒,南西和瑪麗,因此必須等兩個女兒上了小學之後才能繼續完成她的正式教育。儘管沒有完成高中學業,自學不輟的史密斯仍被允許在大學中修課,主修新聞、戲劇、寫作和文學。她的戲劇作品得到艾維理‧霍普金斯獎(Avery Hopkins Award),成績獲得肯定,其後她又至耶魯大學戲劇學院修習三年的劇本寫作。她的第一本小說《布魯克林有棵樹》出版後,因為大受歡迎,更獲得在《紐約時代雜誌》(New York Times Magazine)執筆的機會。
《布魯克林有棵樹》感動了千千萬萬的美國人,許多人在提筆回信給她的時候,都把她當成是書中主角的化身,稱她為親愛的法蘭西,更告訴她,感謝她讓她們知道,無論如何,人都可以活得有尊嚴、活得燦爛,活得更加充實。貝蒂‧史密斯於一九七二年逝世。
方柏林
現居美國,在美國高校從事課程設計工作,業餘從事文學翻譯,曾譯有《河灣》、《一個唯美主義者的遺言》 、《老謀深算》、《萬靈節》、《布魯克林有棵樹》、《地之國》、《兩個世界之間:賽珍珠傳》、《另類的英雄:薩特傳》 等。他還是國內外多家報刊的撰稿人或專欄作者。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
安娜‧昆德蘭(Anna Quindlen)
普立茲獎得主、電影《親情無價》原著One True Thing作者
就像其他許多受人喜愛的名作一樣,《布魯克林有棵樹》表現出故事情節所能發揮的極限,在它將近五百頁的故事中,並未真正發生什麼重大的事件——當然,這麼說也不對,所有在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事,在故事中都發生了:從出生到死亡,從婚姻到重婚,都囊括在故事裡面;但是這些事件都像現實生活一樣,以一種緩慢、確實而曲折的方式一一發生,並非用個簡單的「然後」就一下跳到某件事上。
世上有許多對讀者和作者來說都一樣既煩人又過度簡化的問題,其中之一便是:「這個故事是在講述什麼?」,若有人這樣問起《布魯克林有棵樹》,你不會說這是關於一個戀童癖在樓梯間攻擊小女孩,或是一個男人沈溺於飲酒作樂導致失業,或是一個女人在出租公寓當清潔工的故事。《布魯克林有棵樹》並不是一本可以簡述劇情的小說,最好的答案是這是個講述「生而為人的意義」的故事。
當這本書首次於一九四三年出版時,喜歡這本書的書評將其稱為一本「誠實的書」,這個形容也算適切;但更貼切的,應說這本書「有著最深刻、無法抹滅的真實」;誠實是在你自身的親身經歷上投下一束明亮的光芒,而真實的光芒卻是反映在所有事物之上。這也是為什麼《布魯克林有棵樹》在一出版就成為暢銷書的六十年後,仍持續被各個國家、各個階層的讀者所閱讀。
在它爆炸性的成功早期,這本書被認為是在描述城市生活、貧窮困苦和美國移民的掙扎,但這些其實都不過是故事背景而已,它的主題實際上更為深遠:它要講的是家庭、是愛情有其限制、是純真的喪失,是知識的誕生。
這一些都發生在法蘭西‧諾蘭的生活之中。故事在一九一二年的夏天展開,十一歲的法蘭西住在沒有電梯的三樓公寓,院子裡長著一棵堅韌的都市椿樹,而這種樹是「唯一能在水泥地上生長」的樹,就像窮人一樣。故事在頭幾頁便很快進入了亂烘烘又栩栩如生的社區場景,這裡的人艱苦度日,小孩子靠撿破爛換取幾分錢;賺來的錢一半自己花掉,一半帶回家給勉強付得起房租和買麵包的父母——買的還是店裡隔天就會壞掉的麵包。
法蘭西的母親身材嬌小、美麗動人,同時也堅忍不拔,擁有鋼鐵般的意志。她的父親溫暖迷人但卻不負責任,最糟的是,他有酗酒的毛病。所有像史密斯這類人和生活的刻板印象,都真實地令人無法否認,但在一個小女孩眼中卻並非如此;書中以小女孩的視野,簡單明瞭地講述種種生活瑣事:法蘭西的母親用舊罐子做了一個存錢筒,釘在衣櫥裡,好存錢買一小塊地、她父親當伴唱侍者時穿在舊禮服下的漿襯衣、替小孩子蓋借書卡從來不抬頭的圖書館館員、堅持法蘭西只能寫美和寧靜,不准寫真實生活的老師;這些鉅細靡遺的細節和生活時刻無一不讓我們想起自己的生活。
從文學的角度來看,這並非一本引人注目的書。書中並沒有充斥隱喻、明喻或作者的聲音。這本書真正的出色之處是在於它清清楚楚、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場景和人物。當諾蘭搬家時,他們空蕩蕩的公寓看起來像「近視眼沒戴眼鏡看到的景象一樣,霧濛濛的」;當小孩子看著爸爸喝酒,他們「尋思著睡前喝上一杯能開什麼眼界呢?」;法蘭西按照老師期許寫下富麗堂皇的文章,她看著自己的文字卻下了個結論:「這些話聽來有如罐頭食物,新鮮味都已經給煮掉了。」
這些故事片段不需要太多裝飾,它們的力量就在於它們可以喚醒全世界共通的簡單感情。為了上學,法蘭西必須先去衛生中心打預防針,除了對針頭的恐懼之外,她還必須承受醫生和護士討論她有多骯髒的恥辱。她的階層和出身良好的的醫生,以及和她相同出身卻沒有對她伸出援手的護士中間隔著天大的鴻溝,但最後打完針、包紮好手臂後,法蘭西依舊勇敢地說出:「我弟弟是下一個,他的手臂和我一樣髒,所以請不要吃驚。你不用跟他說。跟我說就夠了。」
門關上後,她聽到醫生吃驚的聲音:「我真不知道我說這些話她居然都聽得懂。」
其實生活周遭大部分的事情小孩子都能理解,法蘭西只是其中之一。成長會讓生活從像萬花筒般多采多姿變成乏味無趣,而書中描述法蘭西進入青春期的段落更是此類描述的佼佼者:長大後,法蘭西突然發現世界原來骯髒污穢,瑕疵百出;她的父母只是平凡人,而非無所不能;她過去深愛的戲劇原來也不過是情節老套的陳腔濫調。她和弟弟小時候若家中食物匱乏,他們母親會跟他們玩一個遊戲,假裝他們是在北極探險,被暴風雪困在洞穴裡,終於有一天她質問母親:「探險者挨餓受苦總有個理由,最終能做成大事;他們發現了北極。但是我們這麼餓為的是什麼?」凱蒂‧諾蘭哀傷地回答:「讓你瞭解『代價』兩字。」
法蘭西個性敏銳、對閱讀孜孜不倦、瘋狂寫作,夢想著一個和過去和現在不同的未來。相信讀者在閱讀這個撼動人心的故事前就已經看過這樣子的小女孩,《小婦人》人中的老二,喬、著名的《清秀佳人》中的安,還有貝西‧瑞所著的貝西—泰西系列小說都是。但是法蘭西‧諾蘭和《布魯克林有棵樹》卻揭露出這些故事內在的弱點,這些故事因缺乏現實性而被視為青少年讀物,而《布魯克林有棵樹》卻是一本成人小說。
在法蘭西鍾愛的布魯克林裡,有強暴犯在走廊和樓梯間內鬼祟出沒,未婚媽媽被羞辱甚至攻擊,垃圾回收站的老好先生原來並非小孩可以獨處的對象。《小婦人》中的馬區姊妹雖然窮,但是他們的窮困卻有種尊貴的格調;貝西‧瑞下定決心要成為作家,最終結局也如償所願。但是法蘭西家的窮困是粗鄙的、是會啃蝕靈魂的,而她想成為作家的可能性最終也化為幻夢,因為她無法繼續升學,必須到工廠和辦公室上班幫忙家計。當法蘭西去戲院看戲,劇情安排英雄角色在最後一刻突然現身,付清貸款,解救了女主角,但法蘭西卻瞧不起這樣的高潮轉折。「假如他被耽擱了,無法及時出現怎麼辦?」她自問;而她也用她唯一知道的答案回答自己:「他們會活下來,」法蘭西冷冷地想著,「死沒有那麼容易。」
書中還描述了法蘭西深愛的父親因酒精中毒引發震顫性譫妄而哭喊不已、她的老師在她不寫蘋果園、高山茶這類文章,而大著膽子寫她生活中恐怖的實際經驗時只給她「丙」的成績,有了這些情節,為什麼這還不算一本黑暗冰冷的小說?原因之一是因為我們知道法蘭西最終會戰勝一切,情節中處處迴盪著一種睿智、審慎的聲音,作者貝蒂‧史密斯的聲音,肯定地告訴我們法蘭西會隨著年歲漸長,個性越來越平靜、穩定。這無庸置疑是個傳記式小說,史密斯開始是想寫成一本回憶錄,後來被編輯和出版社要求改寫為小說。史密斯自己曾說,第一版和隨後的版本出版之後,在如潮水般湧來的信件中有五分之一的開頭都是「親愛的法蘭西」。
就算我們不懷疑法蘭西長大後不只會成為作家,還會是個出色的暢銷作家,在小說的結尾我們也已經看到這些可愛的角色們有了個更好的未來和寧靜的生活:在他們迷人卻又沒用的父親死後才出生的妹妹將來會過著比法蘭西和尼力輕鬆許多的生活;當法蘭西在替尼力燙襯衫上的工會標章時,她也即將離鄉背井,前往遠方念大學。她是要離開了,但是是滿載她在這個極度貧窮卻也極度富有的地方學到的一切離開。在深富情感的結尾,法蘭西的目光穿過院子對面那棵被砍下卻依然蓬勃生長的樹木,看到一個小女孩,並對自己低語:「再見了,法蘭西。」
在故事的結局,我們道別的只是法蘭西嗎?當然不是,否則這本書早就為世人遺忘。這本書描寫的不僅僅是一世紀前的一個城市,也不是其時美國窮困人家的生活;不管某些評論的說法,這也不是一本關於社會議題、階級奮鬥、工會成員和窮人的義務教育的故事;這不是一本社會小說,裡頭的角色只是牽線木偶,一言一行都被當時的議題牽著走。在生活中,這些議題只能透過人類具現化,而它們得以成為故事的一部分,也是因為角色在其中經歷了蔑視、拯救或傷害。
相反的,《布魯克林有棵樹》中一切稀奇和歷久彌新的事物我們都能夠認同,不管我們的背景為何。法蘭西並不是和那些出租公寓或悲劇說再見,她道別的是她過去的自己、她曾有過的幻想,和她過往的生活。
序
作者序
我愛生活
貝蒂‧史密斯 首刊於《本週雜誌》
孩提時候的我喜歡傾聽,常聽大人說:「啊,過去我也有雄心大志!」、「過去我也有夢想!」還有幾乎人人都會說:「要是我能從頭再來一次……」我想這些人多多少少都錯過了生活的充實。
但是我不會,我不會和生活的充實失之交臂。十四歲那年我就暗下決心,在一本有些舊的抄寫本上,把我一生要做的事一條一條寫了下來,發誓要一條一條實現。
但這些計畫根本沒有實現。我成人後大部分時間都得拼命工作,養家餬口,生命的充實有不少耗在商業世界的競爭裡了。不過我還年輕,還樂觀,我告訴自己這些都是暫時的,總有一日,我的夢想都會實現。
可是一年過去,一年又來,轉眼到了中年。孩子們離開了,去了別的地方,追求自己充實的生活。我也開始想:「要是我從頭再來一次啊……」
一個雨夜,我下樓去雜貨店準備買一本平裝書,以打發睡前的時間。我拿起一本艾米爾‧左拉的書,我站在那裡,拿著這書,費力地回憶很久以前曾看過的一句話,後來終於想了起來。左拉說:「所謂充實的生活,便是『養個孩子、栽棵樹、寫本書』」。
我感覺四周寂靜了下來。我意識到我有孩子……我種過一棵樹……事實上我甚至寫過一本書;不過我肯定左拉說的「書」是種象徵,指的是任何具有建設性的誠實工作。
就這樣,根據一個偉人的信條,我有了自己充實的生活。孩子成長期間總給我帶來無限喜悅,育兒之樂雖波瀾不驚,但卻無窮無盡。二十五年前,我將一棵被人拋棄的樹苗栽下來,如今這棵小小樹苗已經長成參天大樹,高過我的屋子,給我帶來陰蔽;我的兒孫得以樹蔭下玩耍,假如天增人壽,或許我可以活到曾孫輩在樹下玩耍的時候。我甚至有幸出了一本書,書內記載了我的希望、我的恐懼、我的夢想。
所有這些都沒有寫在當初的抄寫本上,因為這些都是我自然而然的一部分,是我視為理所當然的東西,例如,從意識到自己的女人之身時,我就知道自己未來會生養孩子;人們將租屋院子裡的樹砍掉的時候我流下了童稚的眼淚,但那時候我就知道,不管未來生活在什麼地方,我都會栽一棵樹;八歲時,我的作文得了「優」,我就知道有朝一日我會寫一本書。
我得出了一個結論,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結論,那就是活著、奮鬥著、愛著我們的生活、愛著生活饋贈的一切悲歡,那就是一種實現。生活的充實常在,人人皆可獲得。
目次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後記
書摘/試閱
寧靜這個詞用於紐約布魯克林恰如其分,尤其是一九一二年的夏天。沉靜這個詞大概更好些,只是對布魯克林的威廉斯堡不大合適。大草原可愛,「仙納度」悅耳,但用於布魯克林都不合適。還是只能用寧靜這個詞,特別是夏日的一個星期六下午。
下午的斜陽照在法蘭西.諾蘭家爬滿苔蘚的院子裡,把破舊的木籬笆曬得暖暖的。看著斜射下來的一縷縷陽光,法蘭西心頭湧出一種美好的感覺來。這樣的感覺,她回憶起一首詩歌時也有過;那是一首在學校裡背誦過的詩:
在這片原始森林,
松樹和鐵杉陣陣低語
苔蘚如鬚,
翠綠滿身黃昏中佇立,依稀朦朧如一個個督伊德僧侶。
法蘭西院子裡的樹既不是松樹,也不是鐵杉。樹上的綠色枝條從樹幹向四周發散,枝條上長滿了尖尖的葉子,使得整棵樹看起來如同無數把撐開的綠傘。有人稱它為天堂樹,因為不管它的種子落到什麼地方,都會長出一棵樹來,向著天空努力生長。這樹或長在四周圍滿木籬的空地上,或從棄置的垃圾堆裡鑽出來;它也是唯一能在水泥地上生長的樹。它長得高大茂盛,而且只長在住宅區。
星期天下午,你去散散步,走到一個不錯的住宅區,高雅的住宅區,看到別人家通往院子的鐵門後有這樣一棵小樹,你就知道布魯克林這一帶快變成住宅區了。樹懂,樹會打前鋒。到了後來,便漸漸會有些貧窮的外國人跑來,把破舊的褐砂石房整修成平房,把羽毛褥墊從窗戶裡推出來曬;等到此時天堂樹已經長得鬱鬱蔥蔥了。這種樹習性如此,就像窮人一樣。
法蘭西的院子裡長的就是這種樹。在她三樓的太平梯附近,樹上的小「傘」一個個蜷曲過來,讓一個坐在消防梯上的十一歲女孩覺得自己就住在樹上。夏天的每個星期六下午,法蘭西都這麼想像著。
啊,布魯克林的星期六多麼美好啊!啊,到處都是那麼美好啊!星期六是發薪日,也是個週末假日,卻又不用守星期天那些清規戒律。人們有錢出去買東西,在這一天好好吃一頓飯、喝醉、約會、做愛、熬夜、唱歌、放音樂、打架、跳舞,而且因為次日就是自由自在的一天,還可以睡個懶覺—至少可以睡到晚場的彌撒。
星期天,大部分人會擠著去參加十一點鐘的彌撒。但是呢,也有一些人,很少的一些,會去參加六點鐘那場。人們誇他們趕得早,但其實他們不配這樣的誇獎,因為他們根本是在外頭待得太久,回到家的時候都已經是早晨了,所以才去這場彌撒。他們只想趕快應付過去,趕快洗清罪惡,然後回家安安心心睡一天大覺。
法蘭西的星期六是從去垃圾回收站開始的。和其他布魯克林的小孩一樣,她和弟弟尼力會在外頭撿些碎布、紙張、金屬、橡膠等破爛,藏在地下室上鎖的箱子裡,或是藏在床底下。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放學回家的路上,法蘭西總是慢慢走,邊走邊看排水溝,希望能找到菸盒的錫紙或口香糖的包裝紙。之後她會將這些東西放在小罐子的蓋子上熔化;垃圾站不收沒有熔化的錫球,因為很多孩子會將鐵墊圈放在中間增加重量。有時候尼力會找到汽泡礦泉水的罐子,法蘭西就幫他把壺嘴弄下來,熔化出其中的鉛來,要不然垃圾站的人怕汽泡水公司的人找麻煩,不敢回收完整的壺嘴。壺嘴是好貨,化掉後能賣到五分錢。
法蘭西和尼力每天晚上都到地下室,把升降機架上當日收的破爛全倒出來。他們的媽媽是清潔工,所以兩個孩子享有這項特權,能下到地下室去。他們會把架子上的紙張、碎布和能回收的瓶子全都拿走。紙張不值什麼錢,十磅才能賣一分錢;碎布一磅兩分錢;鐵是一磅四分錢。銅是好貨,一磅能賣一毛錢。有時候法蘭西走財運,找到廢棄的煮衣鍋鍋底,就用開罐器將它掰下來,折起,錘打,再折,再錘打。
星期六早晨九點一過,孩子們就從大街小巷鑽出來,紛紛湧到曼哈頓大道這條主街上,再沿著曼哈頓大道慢慢走到斯科爾斯街。有的孩子把破爛直接拿在手上;有的則拖著用木頭肥皂盒做的推車,盒子下頭裝有穩當的木頭輪子;還有幾個推著裝得滿滿的嬰兒車。
法蘭西和尼力兩個人把他們收集到的破爛裝進一只麻袋裡,一人拎著一端在街上拖著走,沿著曼哈頓大道,路過茂吉街、滕.艾耶克街、斯塔格街,最後來到斯科爾斯街。這都是些醜陋的街道,名字倒是很漂亮。每條偏街陋巷裡都會有衣衫襤褸的髒小孩鑽出來,匯入街上的破爛大軍,一同前往卡尼的垃圾站。
他們去的路上會遇到其他空手折返的孩子,這些孩子已經把破爛賣掉,賺來的錢也都花得一點不剩了。現在他們大搖大擺地走回來,還嘲笑起其他小孩。
「撿破爛的!撿破爛的!」
聽到這嘲笑,法蘭西的臉立刻就脹紅了。她知道這些罵人的人自己也是撿破爛的,可是這也無濟於事。其實過一會兒她弟弟也會和他的小夥伴們一起空著手大搖大擺地走回來,同樣嘲笑後來的人,可是這也安慰不了她,她就是覺得很害臊。
卡尼在一個搖搖欲墜的馬棚裡經營他垃圾回收的生意。轉過街角,法蘭西就看到那兩扇大門被鉤子鉤在牆邊,友善地敞開著;那個不起眼的磅秤的指針晃了一下,法蘭西暗自想像那是它對她睞了睞眼,表示歡迎。然後她看到卡尼,他鐵鏽色的頭髮、鐵鏽色的鬍鬚和鐵鏽色的眼睛就守在磅秤邊。卡尼更喜歡女孩子些,如果他伸手捏女孩子臉蛋的時候女孩不退縮,他就會多給一分錢。
因為有可能獲得這額外的好處,尼力閃到一邊,讓法蘭西獨自把麻袋拖進馬棚。卡尼跳上前,把袋子裡的東西倒在地上,然後先在法蘭西臉上捏了一把。當他將破爛堆上磅秤的時候,法蘭西眨了眨眼,好讓眼睛適應馬棚內的黑暗。她能聞到空氣中的苔蘚味和濕碎布的臭味。卡尼眼睛朝磅秤的指針瞟了一眼,然後說了兩個字,也就是他的出價。法蘭西知道他不讓人討價還價,只好點頭答應。卡尼把磅秤上的破爛掃下去,叫她等著,然後自己把廢紙扔到一個角落,碎布扔往另外一個角落,最後再將金屬挑出來。這一切弄完後,他才把手伸進口袋,扯出一個用蠟線拴著的舊皮袋,掏出一枚枚分幣來;分幣都發綠了,本身就像破爛似的。法蘭西低聲說了聲:「謝謝您。」這時候卡尼賊賊地看了她一眼,然後又伸手狠狠捏了她的臉蛋一把。法蘭西忍住沒有退縮。卡尼笑了,又多給了她一分錢。然後他的舉止陡然一變,活力十足地大聲吆喝起來。
「過來,」他對下一個男孩喊道,「把鉛拿出來!」他等著孩子們發笑,「我可不要什麼破銅爛鐵啊!」孩子們十分配合地笑了起來。這笑聲聽來有如迷失羔羊的咩咩叫喚,不過卡尼似乎心滿意足了。
法蘭西走出去,向弟弟報告成果:「他給了我一毛六,還有捏臉給的一分錢。」
「那一分錢歸你。」他說。這是兩人之間很早就有的協定。
法蘭西將一分錢放進洋裝的口袋裡,餘下的交給弟弟。尼力才十歲,比法蘭西小一歲,不過他是男孩,所以錢的事情歸他管。他將這些分幣小心翼翼地分好。
「八分錢放進存錢筒。」這是規定。他們不管在哪裡賺到錢,都要將一半存入存錢筒裡。存錢筒是個錫罐子,釘在衣櫥裡最陰暗的角落。「四分錢歸你,四分錢歸我。」
法蘭西把歸存錢筒的錢用手帕包好,打上結。她看著自己的五分錢,很高興這些錢能換成一個五分硬幣。
尼力把麻袋捲起來,用手臂夾著,衝進查理廉價雜貨店;法蘭西跟在他身後。查理廉價雜貨店是一家廉價糖果店,緊挨著卡尼的垃圾回收站,是專門為了垃圾站這邊的生意而開的。星期六結束後,糖果店的錢筒裡就會裝滿發綠的分幣。根據某個不成文的規定,這店只有男孩才能進去,所以法蘭西並沒有進去,而是靠在門口。
男孩們的年齡從八歲到十四歲不等,看上去都一個樣,全都穿著鬆垮垮的燈籠褲,戴著破破爛爛的鴨舌帽。他們隨處站著,手插在口袋裡,瘦瘦的肩膀用力朝前弓著。他們長大後也會是這個模樣,用一樣的姿勢站在別處。唯一不同的是,長大後他們的嘴邊會總叼著菸,那菸就像是永遠黏在嘴上一般。他們帶著口音說起話來,嘴角的菸就跟著一起一伏。
……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