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傳播與社會治理(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新世紀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文叢
ISBN13:9787300278537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胡百精
出版日:2020/01/15
裝訂/頁數:平裝/405頁
規格:24cm*17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本書分為傳播學研究、公共傳播與社會治理、新媒體研究三個部分,收入了21世紀以來傳播學、新媒體研究領域代表性學者的重要篇章,為做好相關領域的基礎研究及面向21世紀的轉向提供了經驗。
作者簡介
胡百精,1976年生,吉林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兼黨委副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公共傳播研究所所長。*高等學校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傳播學與公共傳播。出版《說服與認同》《公共關係學》《危機傳播管理》等專著,發表《互聯網與重建現代性》《互聯網與集體記憶構建》《互聯網與對話倫理》《互聯網與信任》等論文。
目次
部分 傳播學研究
互聯網的非線性傳播及對其的批判思維 /陳力丹
人的記憶、搜索引擎與新聞傳播學研究——搜索引擎批判 /陳力丹
傳播學研究的一個“邊緣”課題——女性與傳播 /陳 陽
框架分析——一個亟待澄清的理論概念 /陳 陽
從“不專業”到“專業”——體制外記者與媒體機構的衝突 /陳 陽
傳播學的研究物件和基本問題 /郭慶光
中國傳播研究的史前史 /劉海龍
像愛護愛豆一樣愛國——新媒體與“粉絲民族主義”的誕生 /劉海龍
傳播中的身體問題與傳播研究的未來 /劉海龍
媒介儀式的結構化與反結構化——評析央視春晚小品的敘事模式變遷 /劉宏宇 李婧文 白 靜
虛擬性媒介研究範式導論——理解作為媒介基本屬性的虛擬性 /劉宏宇 劉亞光 李婧文
弱媒體與強現實——“發廊妹”整容消費的影響因素調查 /閆 巖 許孝媛
健康信息獲取渠道的聚類分析——主動獲取與被動接觸 /張 迪 古俊生 邵若斯
黨報話語裡的“公信力”建構——基於人民日報社論、言論數據庫(2002—2009)的內容分析 /趙永華 賴華榕
全球治理視閾下“一帶一路”的媒體合作——理論、框架與路徑 /趙永華 王 碩
第二部分 公共傳播與社會治理
互聯網信息傳播業的發展與中國公民信息權利的實現 /高 鋼
互聯網時代公共信息傳播的理念轉型 /高 鋼
公共傳播研究的基本問題與傳播學範式創新 /胡百精 楊 奕
互聯網、公共危機與社會認同 /胡百精
後真相時代網絡輿論場的話語空間與治理範式新轉向 /李 彪
社交網絡時代輿情預警的挑戰、模式及趨勢研究 /李 彪
風險溝通如何做到以受眾為中心——兼論風險溝通的演進和受眾角色的變化 /黃 河 劉琳琳
參與、賦權與聯結性行動——社區媒介的中國語境和理論意涵 /王 斌 古俊生
媒介傳播與社會抗爭的關係模式——基於中國情境的分析 /王 斌 胡周萌
第三部分 新媒體研究
新媒體如何影響社會管理——兼論新媒體在社會管理中的角色與功能 /黃 河 王芳菲 5G將徹底顛覆主流媒體的概念 /匡文波
信息精準推送中主流價值觀的算法實現 /宋建武 黃 淼
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 打造治國理政新平臺 /宋建武 喬 羽
融媒體環境下視聽傳播效果評估的指標體系建構——基於VAR模型的大數據計算及分析 /周 勇 趙 璇
“自主”的情境:直播與社會互動關係建構的當代再現——對梅羅維茨情境論的再審視 /周 勇 何天平
書摘/試閱
序
2008年,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組建了中國人民大學公共傳播研究所。彼時,社交媒體和社會化傳播尚未在全球鋪展流行,但多元主體於公共空間普泛、複雜的社會交往、意見交換,已然成為顯著的新傳播樣態、結構和趨勢。我們將這種新傳播境況稱為公共傳播。西方早前也有公共傳播(public communication)的說法,卻更多指涉面向公眾的傳播,如公共傳媒的傳播產出、政治人物的公共演講、個體或機構的公共修辭等。在我們的定義中,公共傳播的關鍵詞是多元主體、公共空間、社會交往和意見交換,區隔於特定主體朝向公眾的信息傳遞,故與西方分殊鮮明。
面對新技術革命下的傳播新境況,學界提供了多種命名方案,如技術居於主位的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時代。倘以主體觀之,這是一個多元主體共同主導的公共傳播時代。此中,普羅大眾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表達權利、資源和通路,仿佛挺進了柏拉圖所應許的真理之路和自由之地。然而,一如現代性轉型進路中的每一個新階段,進步的希望與風險的隱憂如影隨形。
公共傳播激發了兩種主流的學術想象:基於技術民主、多元協商和話語權再分配,一種以開放、對話、參與為特徵的新型社會結構及與之適配的國家和社會治理體系或將形成;鑒於意見競爭的不確定性和公共理性的匱乏,公共傳播常以對抗、疏離為終局,或陷入不以達成共識為目的的輿論僵局,故國家和社會治理不可避免遭遇現代認同困境。前一種想象帶有強烈的現代性情緒,樂見變革和進步;後一種想象則心懷泰勒(Charles Taylor)意義上的“現代性之隱憂”——過度多元主義導致嚴峻的認同危機和“放任社會的苦果”。
兩種想象實則抱持同一關切:如何在互聯網革命洶涌向前的時代語境下,為公共傳播提供正當、合理的導向和出口?若以國家治理與社會整合的眼光看,則這一問題又可分解如次:如何平衡公共傳播中自由與秩序的關係?如何構建“個體-自由-表達-意見競爭”與“共同體-秩序-協商-多元共識”互濟共生的公共傳播生態?進一步的追問是:如何將意見競爭由同質偏好的簡單聚合轉換為公共偏好的達成?如何培育公共理性、設計討論程序,將公共傳播嵌入自由與秩序、差異與認同、多元與一體動態平衡的國家和社會治理體系?
本書匯集了自新世紀初以來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圍繞傳播、公共傳播及前述相關問題的代表性論文。這些論文雖並未覆蓋和響應本領域的全部問題,但總體上向著問題及其背後的真相和真理、向著可能的解釋和解決方案靠近了一步。這也正是學術本來的樣子,一代又一代人、一家又一宗,在大路上向前,在岔口徘徊。忽然萬物生的時刻從來罕見,循環增益、漸然升進的景象多。
胡百精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