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十年顛沛一頑童》姊妹篇,上一部內容結束於1948年,童年的作者隨父親王壽康舉家赴臺,創辦《國語日報》。《調笑如昔一少年》則講述了作者的青少年時期生活:有初到異地的居住窘迫,也有結識新鄰居、新同學的歡欣;有學習成績長居班級下遊的尷尬,也有考上名校名系的揚眉吐氣;有青春期的叛逆,也有追求女孩子不成的沮喪;有同學友情,更有老師之恩……無論記人敘事,作品表詞達意準確細膩,且生動幽默,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作者記憶力超群,數十年前的故人舊事,由頗具個性的獨特細節逼真還原,講來如在昨天、如在目前,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打動人心。作者的經歷極富傳奇色彩,曾與很多名人有過交集:與《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曾是分隔一室居住的鄰居;是白先勇、蔣經國的公子蔣孝文的同學;與作家江南是朋友……這部作品從記述個人生活入手,卻折射了大時代歷史的光影。貼地氣、生活化,與上一部《十年顛沛一頑童》一樣好看可讀。
作者簡介
王正方
於1938年出生在湖南長沙,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舉家逃難各地,抗戰勝利後定居北京,後隨父遷往臺灣生活,現定居美國。王正方畢業於臺大電機系,後赴美留學,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取得電機博士學位,先後擔任過工程師、研究員、大學教授等職位。他生長在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從事教育工作,自幼受到濃厚的人文氣氛的浸染,即使在戰亂煙火中仍有良好的社會資源、教育環境,在父親的影響下得到多種樣式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這些都滋養著他的戲劇能力與天分,也始終沒有放棄對藝術的追求。他在不惑之年毅然辭去了大學教職,一頭栽進了電影圈。1983年他擔任主角,出演港片《半邊人》,獲得香港金像獎提名。他的電影才華,在1986年他身兼編、導、演三職的電影《北京故事》(AGreatWall)中得到充分展現,影片成為該年度特別片種(非好萊塢制作)賣座前五名。
目次
十四巷一號·植物園
孔老師·江班長
新鄰居來了
劉老師的女兒哭起來像貓叫
紀陶舅舅
蘇主任·林活頁·遊老師
中山堂表演“滿江紅”
哥哥在建國中學F班的日子
老馬叔叔·哥哥出走
我的一九四九年
課堂上母子混戰
張老師
王大爺
學遊泳
從夜貓子補校轉到建國中學日間部
賀校長
於非·蕭明華案
籃球不能越打越新
譚老虎
徐載華紀事
矮冬瓜與傻蛋
又要考學校了
我也是保送班的學生
罰站的學生不準發言
白色恐怖下的姻緣
我們的化學老師
你發賤了嗎?
壽彭大哥
頭發跟瘋子一樣·棲霞縣縣令
連環屁
魯思瑪莉我愛你
考大學
遊手好閑難度日
我好想去演戲
附錄黎錦熙老師的子弟兵
書摘/試閱
十四巷一號·植物園
坐在窗口發呆,傻瓜似的進入冥想,想什麼?隔壁巷子新搬來一家,那家女兒好像同我差不多大,她為什麼笑起來那麼好看!
巷口有人吵架,我穿上木屐衝到門外去。一位摩登少婦和三輪車夫爭車費,言語不通各說各的話。車夫急起來臺語三字經頻頻出籠,少婦開始聽不懂,後來知道了那個意思,氣得漲紅了臉,突然以純正的山東煙臺話說:
“有戲麼(什麼)了不key(起)的,你這個臺灣印(人)。”
熱鬧啦!這種場景每天都有。
我們家在臺灣的第一個地址:臺北市古亭區龍口裡重慶南路三段十四巷一號。左右都是清一色的日本木制房子,拉動式的門窗,打開紙門四處通風,還有個花木扶疏的小院子,我最喜歡光著腳丫子在榻榻米上跑。
左鄰右舍多半是從大陸來的南腔北調人。斜對角的董家講福州話。再過去一家小周的母親,常在窗戶口用江北話喊:“小比阿(八)子,七(吃)飯啰!”對門李家,不論老小一開口就是標準的山東濟南腔。說四川話的有好幾家,他們有時候聽不懂 電臺播放的相聲,就問我這個從北平來的孩子:
“他們都在講啥子喲?!”
“侯瑞亭剛才說:我們說相聲的是狗掀門簾子——全仗一張嘴。”我說。
有位老先生,挑著擔子用一根筷子敲打盛茶葉蛋的鐵臉盆,在巷子裡邊走邊叫賣,天津口音十足:
“五香的茶葉蛋哪!”
他的茶葉蛋鹵汁特別香,出來繞兩圈就賣完了。
再過去一家住了個大老美(美國人),據說是位大學教授,見了人就大聲用英語打招呼,聽久了才知道洋教授在試著說中國話哩!
重慶南路三段的馬路非常寬,那時三段和二段還沒有連起來,來往汽車不多,腳踏車和三輪車是主要車輛。路邊有一道既寬且深的水溝,不時有小孩、自行車、三輪車掉進溝裡去。
很多《國語日報》的同人就住在這附近,大家稱那一帶作“國語胡同”。社長洪炎秋伯伯住在三段十二巷,梁伯伯(總編輯梁容若)住在隔壁的那條巷子,走到巷子口過了馬路就是國語推行委員會主委何容伯伯的家。
晚飯過後,坐在窗口寫母親交代的幾頁大小楷,努力做用功狀,其實已經困到睜不開眼睛。經常有個高大身影出現在窗口,聲音低沉地問:“爸爸哩?”
何容伯伯來找父親談事情,兩人通常會聊到深夜。
重慶南路三段尾,有兩戶距離不遠,都是門禁森嚴的大房子,小孩子在那兩家大門前玩耍,就有穿制服的年輕人出來喝令我們快點走開。後來知道,那是海軍總司令桂永清、總統府秘書長張群的官邸。某年除夕夜,家家戶戶照例大放鞭炮,有時炮仗聲太響,把小孩都嚇哭了。小李的爸爸,官拜陸軍中校,上身赤膊穿著內褲跑出大門來大聲說:
“俺聽著非常的熟悉,這是在放連發的機關槍哩!”
第二天小孩子們在大水溝裡撿到好多顆子彈殼。小李爸爸判定是官邸的衛士,除舊歲的時候找樂子,半夜裡朝著水溝掃射。
這個十四巷細細長長,兩輛三輪車面對面過來勉強可以走過去,巷口的另一端接泉州街,那是一條漂亮的柏油馬路,順著它走到街底的南海路再左拐,就到了臺北市植物園。
父親來臺灣創辦《國語日報》,報社就設在植物園內原來的“建功神社”裡面。日本神社有漂亮的日式庭園、花草樹木、石制的燈座、荷花池子。幾個小朋友去荷花池畔,脫了鞋子光著屁股下池塘,踩著池底軟軟的爛泥,水深過腰,捉蝌蚪、摸蓮藕,玩到天黑。
再過去有一座銅馬像:那匹馬的一只前腿做高抬狀,但它是一條斷腿。據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被盟軍飛機炸掉的。我總想爬到那座銅馬的背上,耀武揚威一番。銅像的底座就比我高很多,多次試著攀登上去都無功而退。有一回突發神勇,攀著那條翹起來的馬尾巴使出巧力,我出乎意料地跨上了馬背,銅像下面幾個小朋友為我舉手高聲歡呼!剎那間真的有指揮千軍萬馬的威風,高處的視野廣闊,看得到植物園對面的馬路。
開心了一會兒,可是問題來了,怎麼下馬呢?低頭往下看,地面距離我好遠,自小就有的“懼高癥”此時發作,兩條腿止不住地微微顫抖,真叫作“騎馬難下”了。眾小朋友的建議很多,都沒有什麼實際的幫助,我轉過身來,抓住馬尾、馬腿一寸一寸地慢慢往下溜,還是重重地摔了下來,胳臂和腿上有好幾處擦傷。
晚飯時母親見到我的狼狽樣子,厲聲質問。我一五一十地招了。老爸嘬了一口杯中的酒,發出短暫清脆“嘖”的那麼一聲(此乃中國國粹),他說:
“天下的事兒都這樣,費盡心機辛辛苦苦地爬上去,還沒風光多久就得下馬,根本沒想過怎麼下來,又非下來不可。一眨眼連摔帶滾地就橫躺在地上啦!鬧了個灰頭土臉的。
……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