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7/10,三民書局週年慶暖身活動,簽到拿好禮!
中國哲學史(全2冊)(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哲學史(全2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98 元
定價
:NT$ 588 元
優惠價
87512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馮友蘭早年先後就讀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史》是他於1928年到清華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期間所寫。該書沒有採取“信古”或“疑古”的態度,而是以“釋古”的態度來寫中國哲學史,把中國哲學史分為“子學時代”與“經學時代”兩個大段落。馮著《中國哲學史》不僅在當時得到了陳寅恪、金嶽霖這兩位審閱人的高度評價,而且至今仍然備受讚揚。例如,張世英說,“《中國哲學史》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史論結合、有自己獨立的理論體系的第一部哲學史著作。……把史論結合得那麼緊密,把中國哲學史講得那麼有條理、那麼清晰,而且貫穿著自己的觀點,不人云亦云,到現在還無人能及”。

名人/編輯推薦

★今欲求一中國古代哲學史,能矯傅會之惡習,而具瞭解之同情者,則馮君此作庶幾近之。其材料取用,具史學之通識,實近年吾國思想史之有數著作!
――陳寅恪

★中國人瞭解、學習、研究中國哲學,馮友蘭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如果中國人因為有嚴複而知有西方學術,外國人因為有馮友蘭而知有中國哲學,這大概不會是誇張。
――李慎之

★《中國哲學史》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史論結合、有自己獨立的理論體系的第一部哲學史著作。……把史論結合得那麼緊密,把中國哲學史講得那麼有條理、那麼清晰,而且貫穿著自己的觀點,不人云亦云,到現在還無人能及。
――張世英

目次

自 序一 / xi

自 序二 / xiii

自 序三 / xv

第一篇 子學時代

第一章 緒論 / 003

(一)哲學之內容 / 003

(二)哲學之方法 / 009

(三)哲學中論證之重要 / 010

(四)哲學與中國之“義理之學” / 011

(五)中國哲學之弱點及其所以 / 012

(六)哲學之統一 / 014

(七)哲學與哲學家 / 018

(八)歷史與哲學史 / 019

(九)歷史與寫的歷史 / 020

(十)敘述式的哲學史與選錄式的哲學史 / 023

(十一)歷史是進步的 / 024

(十二)中國哲學史取材之標準 / 025

第二章 泛論子學時代 / 027

(一)子學時代之開始 / 027

(二)子學時代哲學發達之原因 / 029

(三)子學時代之終結 / 035

(四)古代大過渡時期之終結 / 041

(五)古代著述體裁 / 042

第三章 孔子以前及其同時之宗教的哲學的思想 / 045

(一)鬼神 / 045

(二)術數 / 050

(三)天 / 053

(四)一部分人較開明之思想 / 054

(五)人之發現 / 056

第四章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 065

(一)孔子在中國歷史中之地位 / 068

(二)孔子對於傳統的制度及信仰之態度 / 075

(三)正名主義 / 080

(四)孔子以述為作 / 084

(五)直、仁、忠、恕 / 087

(六)義利及性 / 094

第五章 墨子及前期墨家 / 097

(一)關於墨子之考證 / 097

(二)《經》、《經說》及《大取》、《小取》,六篇之時代 / 101

(三)墨者為一有組織的團體 / 102

(四)墨子哲學為功利主義 / 105

(五)何為人民之大利 / 108

(六)兼愛 / 112

(七)宗教的制裁 / 116

(八)政治的制裁 / 120

(九)餘論 / 124

第六章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學 / 127

(一)孟子之抱負及其在中國歷史中之地位 / 127

(二)孟子對於周制之態度 / 130

(三)孟子之理想的政治及經濟制度 / 132

(四)性善 / 139

(五)孟子反功利 / 146

(六)天、性及浩然之氣 / 147

第七章 戰國時之“百家之學” / 151

(一)楊朱及道家之初起 / 152

(二)陳仲子 / 162

(三)許行、陳相 / 163

(四)告子及其他人性論者 / 164

(五)尹文、宋 / 166

(六)彭蒙、田駢、慎到 / 174

(七)騶衍及其他陰陽五行家言 / 179

第八章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學 / 189

(一)老聃與李耳 / 189

(二)《老》學與莊學 / 192

(三)楚人精神 / 195

(四)道德 / 196

(五)對於事物之觀察 / 200

(六)處世之方 / 203

(七)政治及社會哲學 / 205

(八)《老子》對於欲及知之態度 / 207

(九)理想的人格及理想的社會 / 209

第九章 惠施、公孫龍及其他辯者 / 211

(一)辯者學說之大體傾向 / 211

(二)惠施與莊子 / 216

(三)《天下篇》所述惠施學說十事 / 218

(四)惠施與莊子之不同 / 222

(五)公孫龍之“白馬論” / 224

(六)公孫龍所謂“指”之意義 / 227

(七)公孫龍之“堅白論” / 228

(八)公孫龍之“指物論” / 230

(九)公孫龍之“通變論” / 232

(十)“合同異”與“離堅白” / 235

(十一)《天下篇》所述辯者學說二十一事 / 236

(十二)感覺與理智 / 240

第十章 莊子及道家中之莊學 / 241

(一)莊子與楚人精神 / 241

(二)道、德、天 / 243

(三)變之哲學 / 246

(四)何為幸福 / 247

(五)自由與平等 / 251

(六)死與不死 / 256

(七)純粹經驗之世界 / 260

(八)絕對的逍遙 / 264

(九)莊學與楊朱之比較 / 265

第十一章 《墨經》及後期墨家 / 267

(一)戰國時墨家之情形 / 267

(二)《墨經》中之功利主義 / 269

(三)論知識 / 272

(四)論“辯” / 279

(五)《墨經》中“同異之辯” / 284

(六)《墨經》中“堅白之辯” / 287

(七)《墨經》對於其他辯者之辯論 / 292

(八)《墨經》對於兼愛之說之辯護 / 294

(九)對於當時其餘諸家之辯論 / 296

第十二章 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學 / 301

(一)荀子之為學 / 301

(二)荀子對於孔子、孟子之意見 / 303

(三)荀子對於周制之意見 / 304

(四)天及性 / 307

(五)荀子之心理學 / 310

(六)社會國家之起源 / 314

(七)禮論、樂論 / 316

(八)王霸 / 318

(九)正名 / 321

第十三章 韓非及其他法家 / 329

(一)法家之學與當時社會政治經濟各方面之趨勢 / 329

(二)法家之歷史觀 / 333

(三)法家之三派 / 335

(四)三派與韓非 / 338

(五)法之重要 / 339

(六)正名實 / 341

(七)嚴賞罰 / 343

(八)性惡 / 344

(九)無為 / 347

(十)法家與當時貴族 / 351

第十四章 秦漢之際之儒家 / 353

(一)關於禮之普通理論 / 353

(二)關於樂之普通理論 / 358

(三)關於喪禮之理論 / 360

(四)關於祭禮之理論 / 365

(五)關於婚禮之理論 / 370

(六)關於孝之理論 / 372

(七)《大學》 / 376

(八)《中庸》 / 382

(九)《禮運》 / 389

第十五章 《易傳》及《淮南鴻烈》中之宇宙論 / 391

(一)《周易》之起源及《易傳》之作者 / 391

(二)八卦及陰陽 / 396

(三)宇宙間諸事物之發展變化 / 400

(四)宇宙間事物變化之循環 / 401

(五)易象與人事 / 403

(六)《淮南鴻烈》中之宇宙論 / 409

第十六章 儒家之六藝論及儒家之獨尊 / 413

(一)儒家之六藝論 / 413

(二)儒家所以能獨尊之原因 / 417




第二篇 經學時代

第一章 泛論經學時代 / 423

第二章 董仲舒與今文經學 / 429

(一)陰陽家與今文經學家 / 429

(二)陰陽家思想中之宇宙間架 / 431

(三)董仲舒在西漢儒者中之地位 / 434

(四)元、天、陰陽、五行 / 435

(五)四時 / 438

(六)人副天數 / 441

(七)性情 / 443

(八)個人倫理與社會倫理 / 446

(九)政治哲學與社會哲學 / 451

(十)災異 / 455

(十一)歷史哲學 / 457

(十二)春秋大義 / 462

第三章 兩漢之際讖緯及象數之學 / 469

(一)緯與讖 / 469

(二)所謂象數之學 / 472

(三)陰陽之數 / 476

(四)八卦方位 / 478

(五)卦氣 / 480

(六)孟喜、京房 / 482

(七)音律配卦 / 486

(八)其他緯書 / 488

(九)陰陽家與科學 / 492

第四章 古文經學與揚雄、王充 / 493

(一)“古學”與劉歆 / 493

(二)揚雄 / 495

(三)王充 / 505

第五章 南北朝之玄學(上) / 517

(一)玄學家與孔子 / 517

(二)何晏、王弼及玄學家之經學 / 518

(三)阮籍、嵇康、劉伶 / 527

(四)《列子》中之唯物論及機械論 / 534

(五)《楊朱篇》中放情肆志之人生觀 / 536

第六章 南北朝之玄學(下) / 545

(一)向秀與郭象 / 545

(二)獨化 / 549

(三)宇宙間事物之關係 / 552

(四)天然及人事之變化 / 554

(五)“無為” / 557

(六)“聖智” / 559

(七)“逍遙” / 563

(八)“齊物” / 564

(九)“至人” / 568

第七章 南北朝之佛學及當時人對於佛學之爭論 / 571

(一)中國佛學與中國人之思想傾向 / 571

(二)佛家與道家 / 574

(三)“六家七宗” / 577

(四)僧肇所講世界之起源 / 585

(五)僧肇之不真空義 / 588

(六)僧肇之物不遷義 / 589

(七)僧肇所說之聖人 / 591

(八)僧肇之般若無知義 / 593

(九)道生之頓悟成佛義 / 594

(十)當時對於神滅神不滅之辯論 / 603

第八章 隋唐之佛學(上) / 609

(一)吉藏之二諦義 / 609

(二)玄奘之《成唯識論》 / 612

(三)法藏之《金師子論》 / 634

第九章 隋唐之佛學(下) / 649

(一)天臺宗之《大乘止觀法門》 / 649

(二)慧能、神會、宗密 / 666

第十章 道學之初興及道學中“二氏”之成分 / 691

(一)韓愈 / 692

(二)李翱 / 695

(三)道學與佛學 / 702

(四)道教中一部分之思想 / 703

(五)道教中之科學精神 / 706

第十一章 周濂溪、邵康節 / 709

(一)周濂溪 / 709

(二)邵康節 / 719

第十二章 張橫渠及二程 / 735

(一)張橫渠 / 735

(二)程明道與程伊川 / 748

第十三章 朱子 / 791

(一)理、太極 / 773

(二)氣 / 779

(三)天地人物之生成 / 782

(四)人物之性 / 785

(五)道德及修養之方 / 790

(六)政治哲學 / 792

(七)對於佛家之評論 / 795

第十四章 陸象山、王陽明及明代之心學 / 799

(一)陸象山 / 799

(二)楊慈湖 / 804

(三)朱陸異同 / 808

(四)朱子以後之理學 / 813

(五)陳白沙與湛甘泉 / 813

(六)王陽明 / 815

(七)王龍溪及王心齋 / 832

第十五章 清代道學之繼續 / 837

(一)漢學與宋學 / 837

(二)顏李及一部分道學家 / 838

(三)戴東原 / 849

第十六章 清代之今文經學 / 865

(一)清末之立教改制運動 / 865

(二)康有為 / 867

(三)譚嗣同 / 875

(四)廖平 / 883

(五)經學時代之結束 / 891

附錄一:審查報告三篇 / 893

附錄二:第二篇 第五章 異文 / 907

附錄三:《中國哲學小史》 / 931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