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最好的療癒:當靈魂遇見音樂(簡體書)
滿額折

最好的療癒:當靈魂遇見音樂(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9 元
定價
:NT$ 414 元
優惠價
8736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在奧利弗·薩克斯基金會年度圖書評選,入圍“擁有更好生活的本書”獎, 獲《人物雜志》( people)精選非虛構類圖書推薦,被譽為和《Z好的告別》一樣感人。 一位音樂家在生命垂危之際,被音樂賦予的強大力量 所拯救,重獲健康。之後他重返醫院,用音樂幫助其他危重病人康復。音樂治療師與病人之間一次次感人的互動,是對音樂 力量的探索,對身體的治癒,也是對精神的喚醒。生命的深度與廣度在小小的病房裡延展,人性的溫暖 得以再次點燃。這不僅僅是一個鼓舞人心的故事,也得到了大量令人 信服的科學證據的支持,包括神經科學、醫學和音樂 領域的前沿研究。音樂在治癒身心過程中具有的強大作用已廣為人知, 在現代醫院環境中也可以發揮不可思議的作用。

作者簡介

安德魯·舒爾曼(Andrew Schulman) 他是伯克希爾醫療中心的醫學音樂家,是第一位被認可為危重病治療學會會員的醫學音樂家,也是阿巴卡弦樂樂隊的創始人和藝術總監,還是獨奏吉他手,曾在卡內基音樂廳、倫敦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白宮和即興喜劇俱樂部等許多地方演出。

名人/編輯推薦

奧利弗薩克斯基金會年度圖書,People雜志精選非虛構圖書,和《*好的告別》一樣感人,舒爾曼,音樂療癒,巴赫,馬太受難曲開篇,音樂家對音樂療法的實踐,國內知名音樂治療專家張刃推薦。

推薦序一 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理事、北京社會心理研究所心理專家 張刃 本書是一本介紹將音樂治療技術應用於ICU重癥病房的臨床紀實性圖書。作者安德魯·舒爾曼作為一個跨越過生死線的音樂人,以切身的體驗為寫作基礎,詳細地描述了音樂治療在腦外科手術康復、喚醒臨終重癥病人、音樂鎮痛等案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所以本書不但適合音樂治療和臨床醫學領域的專業讀者閱讀,對普通讀者而言也相當具有可讀性。 本書大的特點就是在描述案例的過程中,充分地結合了對相關的當代醫學文獻中的理論研究內容的論述,與故事相交織。這種描述方式不但沒有破壞其故事性,反而提升了本書在音樂治療臨床方面的專業性,凸顯了本書作為一本關於音樂治療在重癥病人人群中的應用的文獻類讀物的價值。 雖然本書中提到的大部分西方音樂作品,對於多數非音樂專業的讀者而言,在閱讀和理解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定的難度,但這並不會妨礙讀者對音樂治療技術的實施思路的理解。尤其是文中描述的一些有治療功能的音樂的選擇方法,以及部分古典音樂在臨床上的應用方面的細節,對音樂治療在重癥監護病人人群中的臨床應用,具有很大的啟發性。 音樂治療在當代人文健康領域還是一門年輕的學科,其在臨終關懷以及重癥監護領域的技術推廣,在我國確實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本書的翻譯與出版,無疑為我國音樂治療的學術及臨床領域的同仁提供了更多的閱讀選擇。 推薦序二 美國外科醫師協會會員、醫學博士 馬文·A.麥克米倫 在過去的32年中,我在布法羅、明尼蘇達州、布魯克林、紐黑文、芝加哥、布朗克斯、曼哈頓和伯克郡等地的主要教學醫院和醫學院的重癥監護室中照顧過大約三萬名重癥病人,其中不少人都向我坦承過恐懼,分享過感悟。而大部分人在拿到診斷通知書、發現自己患有危及性命的重疾時,似乎總會質問為什麼得病的是自己,卻沒有意識到在他們身邊其實還有很多重癥病人。這是一個認知悖論,盡管每個人都存在患上重疾的可能,但在真正患病前,他根本無法理解疾病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直到疾病降臨,我們才發現它的重擊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孤獨,一種懷疑自我存在的孤獨。 1979年我作為器官移植外科醫生受訓時,得知自己患上了多囊腎病。這種疾病終會導致腎功能衰竭,並使我的壽命急劇縮短—我有可能活不過50歲,而且有一半的概率會將這種缺陷遺傳給我的孩子。就在我試圖弄清楚這種遺傳疾病的後果時,我發現我的同事開始疏遠我,不願交談,不願見面。我感到震驚,要知道我待的可是一家先進開明的醫學院,這裡的腎病研究水平堪稱世界! 我也曾努力想改變當時的狀況,可一談及我的病情或它帶來的影響,同事們就會表現得很不愉快,我能感受到他們身心的抗拒。他們當時大多還是30出頭,可以繼續積極地規劃自己的生活和事業。而我,卻被孤立了,我感到發自內心的孤獨。教授們差不多也是這種態度,比起坐在辦公桌邊面對一個焦慮的小同事,他們更喜歡在課堂上高談闊論。那些年我可謂“四面楚歌”,這場疾病徹底地改變了我的人生,我從醫生變成了病人,而且隨時可能病危。 此後我的人生和事業起起伏伏,時而扮演重癥病房的醫生角色,時而淪為重癥病人,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如此往復循環。四年時間裡,我轉了四個重癥病房。發病時,我盯著天花板,視線往下是一臺呼吸機和腎透析機。我祈禱自己體液中的水電解質能得以糾正,達到酸堿平衡;我祈禱自己的呼吸功能可以好轉;我祈禱自己的血液鉀水平能夠降低;我祈禱自己能活著離開重癥病房,再多活一些時間,去看看溫煦的陽光,吹吹怡人的微風。這種狀態持續幾周並得以改善後,我又“變回”ICU的醫生,為其他病人解釋呼吸機和透析機的工作原理,以及“休克”“膿毒癥”等名稱的含義和影響。我認為,如果一個人想要重新定義人生的優先次序,或是在大限將至之時分辨出自己珍視的東西,那麼醫院的病床絕不是個做決定的好地方。事實上,外科重癥監護室差不多是我能想到的糟糕的場所,在這裡,你會直面各種危重疾病的殘酷與無情,你也不得不接受人類是如此脆弱與無助的現實。 刺眼的燈光、笨重的顯示器、令人心煩的儀器蜂鳴,還有時不時響起的警報聲這一切讓現代重癥監護室成了一個糟糕的治療環境,而且與其設立的本意是背道而馳的。在這裡,病人的單次睡眠時長不會超過一個小時,因為護士會把他們叫起來做各項護理或身體檢查。鮮花也是不允許帶進來的,而且為了保持ICU無菌運轉,所有與外界有接觸聯系的活物都被禁止入內,甚至屬探望也要穿著無菌服。無怪乎住到ICU的大多數患者血壓和心率都高於正常水平,僅僅是待在這個空間裡就足夠讓人窒息。 那我們怎樣才能大限度地讓患者及其家屬了解到所患疾病的真相,幫助他們康復痊愈、走出困境,或者體面地道別呢?我是在尼亞加拉瀑布附近長大的,從小就見識了它的波瀾壯闊,成年後我在風景壯美的地方當過園丁、徒步旅行者還有漁夫,這些經歷影響了我應對困境與絕望的處事方式。就個人而言,我認為治療環境對我還有我的病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忘不了自己在尼亞加拉瀑布的咆哮下戰栗的靈魂,在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面前,人類只會感受到自己是滄海一粟而心生謙卑;我忘不了在夏日的早晨徜徉於花園的舒馨,蜂飛蝶舞,草綠花香;我忘不了那輪圓日在我愛的鱒魚溪頭沉沉落下,紅霞蔚蔚,長天流云。要怎樣才能把這種幸福與美好帶到ICU這個世界來,用陽光驅散這裡由強光、繃帶、噪聲還有花花綠綠的屏幕數字帶來的焦慮與恐懼,用希望引領患者與其家屬應對困境、堅強生存?我們所追求的理想的治療環境重要的關注點在哪裡?有效的方式是什麼? 在我讀過的美國醫院行政文獻中,“治療環境”有時會作為商業醫院建筑和設計的流行語。而英國在這方面則早已接受了一個更廣泛的概念,比如將園藝療法、藝術療法以及音樂療法作為醫療手段。在英國,國王基金已成為推動治療環境理念發展的重要觸媒和轉折點,這一推力中為關鍵的特點就是重點關注患者個體的需求。 指揮家丹尼爾·巴倫博伊姆曾說過,現場音樂之所以會對我們產生強大的感染力,是因為它在我們兩耳所聞的一瞬間就消失了,“對每一個音符來說,它本身就是它的一生”。我們聆聽它,它消逝了,於是我們渴望能再次與它相遇。我可以盯著透納的港口風景畫品研欣賞,累了我就走向下一幅畫,但我知道前一幅風景畫還在那兒,只要我走回來,我還是能看到的。而音樂不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合唱曲在演奏完畢的那一刻便宣告結束。我們的大腦,特別是先進化形成的控制血壓和心率的部分,對音樂的處理方式不同於對視覺藝術。視覺或認知信息的輸入會被視覺皮質區或顳葉皮層接收,與之相比,接收音樂信息的神經通路則穿過了那些維持我們基本生存的腦區。因此,較之視覺藝術,音樂可能會對我們產生更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早可以表現為母為肚子裡的寶寶哼唱歌曲。 剛被診斷出患有危及性命之重疾的患者常常會患上焦慮癥,很容易陷入深度抑鬱。看起來就像巨大的陰影統治了他們的生活,患者的思想和視覺似乎也被裝上了屏蔽網,世界看起來不一樣了,他們對生活的感受也不一樣了。在醫生說出“是癌癥,而且已經無法手術治療”後,很少有病人能清醒地處理消化接下來的信息。重疾診斷帶來的精神衝擊就像計算機程序中的惡意軟件一樣,計算機必須重啟或者重新編程才能恢復使用。 音樂就有這種“重啟”的力量。對我們這一代人而言,一聽彼得、保羅和瑪麗,詹姆斯·泰勒,伊迪絲·琵雅芙的錄制唱片仿佛就能重回那個意氣風發、無往不利的青壯年時代,還有《藍色狂想曲》、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或者像《圖蘭朵》這樣的歌劇作品,它們可以讓我們聯想到浩瀚的宇宙和壯麗宏偉的景象。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音樂的“處方”可能如出一轍,也可能因人而異,有的音樂因其悅耳動人而廣受讚賞,有的音樂則與個體的記憶和經歷緊密相關,這些記憶和經歷甚至會反作用於特定音樂,增強其影響和效果。通過這種聯系,我們可以從音樂中汲取面對疾病及其後果的力量、希望和決心。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就曾建議我的朋友在預立指示(為了防止自己身處疾病末期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意願而預先做出的醫療指示)中加入音樂的播放清單,我可不是在開玩笑。 現場音樂的效果要比錄制音樂更為強大。像駐唱歌手、戰勝了病魔的音樂家,還有具備共情能力的音樂治療師等,這些人都可以將音樂的治療力量發揚光大。耶胡迪·梅紐因就曾在英國推出名為“現在!來點現場音樂”的項目,旨在推動音樂人繼續發展並向社區提供音樂服務,以加強音樂家與聽眾的聯系。音樂家開演奏會是在燈光的照耀下閃亮登場,展現他的才藝,結束後在落幕的黑暗中接受觀眾的贊美與掌聲。但駐唱歌手不同,她需要直接面對她的觀眾,她可以直接看到觀眾的臉和表情,她要用完全不同的方式來表演、分享。後者是一種雙向的關係。 2004年,作為一名間歇性病重的透析患者,我漫長的疾病抗爭史終告結束,我迎來了腎移植的奇跡。腎源來自一名已故的器官捐獻者,他的家屬將其作為匿名禮物送給了我。我的移植腎健康運作,給我延續了十多年高質量的生存期,這十多年我過得充實快樂,這是我此前從不敢想象的。 安德魯·舒爾曼和我一樣,曾熬過了巨大的痛苦與折磨幸存下來,我們都獲得了上帝的恩賜,爭取到了更多的時間,並以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回歸。其實,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這樣的人,安德魯也和我分享了他們的故事。在生病過程中,我們都體會到音樂、藝術和園藝在安撫自身痛苦與迷惘方面所起到的神奇、重要的作用。幸運的是,我們倆所從事的職業給了我們機會,我們可以嘗試改善其他患者的治療環境。 安德魯在接到診斷結果通知後所經歷的一切(包括他對音樂的愛在關鍵時刻救了他一命)使得他的認知發生了改變。他帶著這種變革性的體驗回到重癥監護室,並將其分享給他的病友和聽眾。安德魯雖不能“讀取”他人的感受,但他有著強大的洞察力和共情能力,這來自於他自己曾作為重癥患者的經歷。其實,要想對患者或其家屬感同身受,並理解他們的孤獨和恐懼是不太可能的,但至少安德魯把這些患者帶進了一個同伴的圈子,在這裡,他們不會再自欺欺人,他們理解死生有命。他會和患者及其家屬合作,找到那張有效的“音樂處方”來幫助病人與病魔抗爭。在這個過程中,安德魯給我們展現了音樂的強大,也給我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音樂在現代醫學治療中理應得到更廣的應用。 姑息治療是目前新興的醫學專業,它強調無論是在病人康復,還是臨終護理的過程中都應以病人為中心。現代醫學並不總是把患者的生理與心理護理作為重中之重,也許這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事實上,長期以來,患者接受的都是醫療行業認為優的治療方案,而這套方案不一定適合患者本人。近幾年,患者和醫生都已開始呼吁並且也看到了這個領域的積極變化。打比方說,越來越多的醫護人員和病人認可,重大手術和化療對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的影響可能遠超其帶來的好處。從病人享受生活的角度看,為“僅僅活著”(不保證生活質量的簡單生存)付出的代價可能過大了,所以現代醫學的追求重點轉向了如何讓病人在餘下的時光中活得更好更體面,而不是讓他們一次次經受痛苦的治療折磨。這也是向人文主義關懷的轉變。 我由衷地希望,在重癥病人的世界裡,在臨終關懷的過程中,“音樂處方”能得到更多運用。我期望,那些戰勝了病魔的音樂家,還有具備共情能力的音樂治療師,能繼續將音樂的治療力量發揚光大。我期望,這些ICU床邊的音樂人能夠成為改善治療環境的領路人與希望。

目次

推薦序一推薦序二前言第一章終極真實第二章藍色警報第三章溫蒂之愛與巴赫之樂第四章蘇醒第五章歸家第六章重回重癥病房第七章萬物皆振動第八章身著藍禮服的愛麗絲第九章你的好轉勝過一切掌聲第十章往彩虹的彼端第十一章穿越那扇門第十二章可別殺了那位病人第十三章詩之樂,樂之詩第十四章我要和我的寶貝去約會第十五章關於一切的記憶第十六章野馬注釋參考資料關於樂曲的備注致謝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