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詩篇中的教會讚美(詩篇卷五)
滿額折
詩篇中的教會讚美(詩篇卷五)
詩篇中的教會讚美(詩篇卷五)
詩篇中的教會讚美(詩篇卷五)
詩篇中的教會讚美(詩篇卷五)
詩篇中的教會讚美(詩篇卷五)

詩篇中的教會讚美(詩篇卷五)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90 元
優惠價
90261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9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主啊,我們讚美你!」當我們說讚美的時候,我們是對神的所是,神的屬性,神屬性所流露的美德,神的經綸,神的工作,神的各面,都有一種認知,一種把握,而帶進一種享受。乃是這一種認知、把握和享受,叫我們起來讚美我們的神。
是的,神有多大,那個讚美就有多大。詩人末了說,穹蒼要讚美祂,所有的樂器要讚美祂,所有有氣息的要讚美祂,蒙恩新造的人要讚美祂……宇宙中要產生一個超凡的、偉大的、榮耀的讚美。看哪,我們的神太可愛了!我們經過生命成長,教會生活,教會建造,生命見證,現在,我們要來讚美祂。

作者簡介

朱韜樞(Titus Chu, 1935-)

浙江紹興人,自幼隨父過軍旅生活,後轉至臺灣。一九五三年信主,五四年開始過教會生活,隨即熱烈愛主,絕對奉獻。一九六三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後赴美深造,以副教授之職服務於大學圖書館。一九六九年蒙主呼召,全時間事奉主,逐漸成為主手中可用的器皿,神忠心的管家,眾教會的祝福。他積極與聖靈配合,在非洲、亞洲、澳洲,以及北美洲服事數百處教會。他的事奉不拘泥於成規,試圖打破僵硬,老舊的聚會模式,讓聖靈享有絕對的主權和自由,使人摸著新鮮、活潑的靈,享受主活而有功效的話。他用自己一生的經歷,咀嚼聖經,不斷實踐真理,幫助聖徒在點滴生活中經歷基督。他關愛每一位聖徒,低肩負重,殷勤勞苦在聖徒中間,成為眾聖徒跟隨主的榜樣。

朱韜樞弟兄的書行之有年,中文著作已逾五十多本,七十餘冊,如《創世紀鳥瞰》、《民數記鳥瞰》、《歌中之歌》、《馨香之氣:哥林多後書的生命經歷》、《詩篇》五卷八冊、《羅馬書研讀》、《使徒行傳研讀》、《腓立比書研讀》、《提摩太後書研讀》、《腓利門書研讀》、《馬太福音研讀》、《出埃及記研讀》、《會幕》、《彼得!彼得!》、《大衛》、《以利亞與以利沙》、《給你,親愛的姊妹》……。他的語言注重靈感,契合意境,洋洋灑灑,帶聖徒進入一幅幅惟妙惟肖的聖經圖畫,感受聖靈的鮮活,主話語的滋潤。



哈利路亞!經過漫漫長途,詩人終於領我們到路終,在這裡,我們用盡聲音說:哈利路亞!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這是一個大圓滿的結局。如果人生有活著的意義,如果宇宙有存在的目的,那麼此刻,那意義、那目的,已經完全揭示出來,就是一同頌揚神,一同高舉神羔羊。詩人在經歷了整卷詩篇之後,包括生命成長(卷一),教會生活(卷二),教會建造(卷三),生命見證(卷四),如今同著教會伴隨各式樂器,在宇宙中向神發出了頌揚和讚美:哈利路亞!
《詩篇中的教會讚美》是朱韜樞弟兄所著詩篇卷五的第一冊。詩篇卷五,歷經三次特會訓練所完成:首先是《上行詩》乃一九八八年講於芝加哥,因已成格,又因它在詩篇中的獨特地位,遂另集發行;其次是二○○八年歲末於多倫多講一○七至一一八篇,以及一三五至一五○篇,即為本書;再次是二○一○年六月於克里夫蘭專講一一九篇,亦另集發行。親愛的讀者,從卷一到卷五,面對這繁帙的五卷著述,我們向著神只有一面感激,一面讚美。哈利路亞!這是何等的哈利路亞。

目次

目錄


前言
總論

第一段 對基督屬天的認知和讚美
第107篇 經歷了神救贖的工作而有的屬天見證
第108篇 經歷了基督在祂的供備裡完美的製作
第109篇 交通於基督的受苦得以住在十字架的成就裡
第110篇 見證掌權的基督在屬天爭戰裡的超越得勝

第二段 對神所是的讚美
第111篇 讚美神在祂所是裡的旨意、工作和彰顯
第112篇 讚美能在與主是一裡取用祂的一切
第113篇 讚美神的屬天權能和憐憫心腸
第114篇 經歷了神奇妙的工作而發出讚美
第115篇 經歷了神愛裡的信實而發出讚美
第116篇 交通於基督的苦難而發出讚美
第117篇 萬國萬民都要見證和讚美
第118篇 在基督的新造裡發出讚美

第三段 認識神話語十面的運作
第119篇 神的僕人藉著祂話語的各面得著成熟和供應的見證
(另集發行)

第四段 第120篇至134篇:
上行詩──詩篇中的申命記
(另集發行)

第五段 見證神國的榮耀和大能
第135篇 讚美神在祂所是裡奇妙的作為和成就
第136篇 稱謝神在祂長存慈愛裡的所是和工作
第137篇 在與主一致的嘆息裡切慕主完美的同在
第138篇 在對基督主觀的經歷裡而有的讚美
第139篇 認識了神格各面的所是而有的超凡讚美
第140篇 見證神在祂所是裡的拯救、保護和同在
第141篇 在主親密的同在裡過與祂一致的生活
第142篇 切慕活在主的同在和聖徒的交通裡
第143篇 主的僕人一生經歷神而有的見證
第144篇 經歷生命的成長和聖靈的雕刻而產生神的見證
第145篇 成熟的聖徒一生平凡且屬靈的見證

第六段 全地的讚美
第146篇 讚美神在祂所是裡奇妙的創造
第147篇 讚美神在祂所是裡超凡的建造
第148篇 讚美神在祂所是裡榮美的新造
第149篇 在教會生活中認識並經歷神的創造、建造和新造

第七段 穹蒼中的讚美
第150篇 穹蒼之中的讚美

書摘/試閱

第107篇
經歷了神救贖的工作而有的屬天見證


【導言】
一○七到一一○篇是卷五的根基。一○七篇說到我們在神的作為裡不僅蒙救贖,也是祂從各地各方招聚來的(2-3節)。祂的百姓曾經在地上曠野中漂流,卻因著他們的哀求,得著了主的引領,使他們行走直路,直到可居住的城邑,就是地方教會所見證的耶路撒冷(4-7節)。
這位滿了慈愛的耶和華神,使心裡渴慕的人(或乾渴的人)得以滿足,使飢餓的人得飽美物(8-9節)。
祂使那些坐在黑暗中死蔭裡,被困苦和鐵鍊綑鎖的背道人,因著經歷祂的管治,產生了哀求,也得著拯救(10-13節)。祂發出話語(發命),醫治那些因著自己的過犯和罪孽臨近死門的人(17-18、20節)。祂又引導那些在世上漂流(海上坐船)的人,到他們所願去的港口(海口)(23、30節)。
我們的神是何等的奇妙,所以祂的百姓在大會中尊崇祂,長老們也讚美祂(32節)。這樣的讚美是何等的豐富!神審判了祂的子民,又叫他們得著豐盈(33-38節)。也許因為領袖們的不忠,帶進外邦君王的暴虐,至終祂卻將窮乏人安置在高處(39-41節)。末了詩人說,「正直人看見就歡喜;罪孽之輩必塞口無言。凡有智慧的,必在這些事上留心,也必思想耶和華的慈愛。」(42-43節上)這樣的見證是何等的美呢!

祂本為好,祂的慈愛永存

詩篇卷五的第一篇(一○七篇),是描述因著神在以色列人身上一切的工作(應用在今天,即使人愛主、跟隨主)而產生的見證。
1節上,「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稱謝就是稱頌。為什麼要稱頌耶和華呢?因為祂是好的。善,也可譯作「好」(good)或「美」(beautiful)。好(good),這字的意思包羅萬有。無論你尋求什麼,祂在你尋求的積極的人事物裡都是好的,也是美的。
你尋求你的前途,祂在那裡是好的,也是美的;
你尋求你的健康,祂在那裡是好的,也是美的。
你尋求你的婚姻,祂在那裡是好的,也是美的;
你尋求你的職業,祂在那裡是好的,也是美的;
祂本來就是好的!
祂本為善,也可解釋為,祂本來就是好的,也是美的。
我們要稱謝祂,因祂本來就是好的。祂的好顯在什麼地方呢?顯在祂的慈愛上。
「他的慈愛永遠長存!」(1節下)我們稱讚祂,第一個著重的是什麼?祂的愛。為什麼是祂的愛?因為這愛可以達到人所不能達到的地步。如果不是有這樣完美的愛,沒有一個人能跟隨主,沒有一個人能一直忠心的向著主。哦,祂的愛是永遠長存的!

神救贖和招聚的工作

2至3節,「願耶和華的贖民說這話,就是他從敵人手中所救贖的,從各地,從東從西,從南從北,所招聚來的。」耶和華的贖民,就是聖徒們。弟兄姊妹們,我們都是神所贖的。願眾弟兄姊妹都說這話,就是祂從敵人手中救贖我們,又從各地──中國,美國,南美洲,加拿大,俄國……從東從西,從南從北,招聚我們來。耶和華從東西南北把我們招聚在一起。
這篇詩的一個主要特點,是說到神如何作工。神的工作最重要的兩個地方:救贖和招聚。神是救贖的神,神也是招聚的神(一○七2-3)。救贖是個人的事,招聚是見證的事。
救贖是為我們,招聚是為祂自己;
救贖叫我們得生命,招聚叫我們成為見證;
救贖叫我們對主有主觀的取用,招聚叫我們和弟兄姊妹們一同成為耶穌基督的彰顯。
詩人說:「以色列人哪,我們是神所救贖的,我們是神所招聚的!」 為什麼可以這樣?因為祂是好的,祂愛我們的愛永遠長存!
我們在曠野漂流,祂領我們到可住的城
我們是怎樣一班人,讓祂既來救贖、又來招聚呢?
這裡請我們先注意,本篇有四次提到相似的經文:6節,13節,19節,28節。根據這四節,我們可以把本篇分作四段,說出我們經歷神工作的四面,即:4至9節,10至16節,17至22節,23至32節。在這四段中,8節,15節,21節和31節,又是同樣的話,「但願人因耶和華的慈愛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稱讚他」。這一位詩人似乎在這四面中都是有分的。 以整首詩分類的架構來看,我們可以看出來,每一面同時有三個層次:
第一,我們在悲慘的光景裡;
第二,我們哀求神,祂就拯救我們;
第三,我們讚美祂,稱讚祂。

1. 我們在世界裡流蕩,不滿足也失去方向
4至5節,「他們在曠野荒地漂流,尋不見可住的城邑,又飢又渴,心裡發昏。」城邑是單數的(the city),指一個城。尋不見可住的城邑,即尋不見可居住的一個城。那一個城,那時候,就是指耶路撒冷;今天,就是指一處處的地方教會。
曠野,預表世界。在曠野荒地漂流,就是在世界裡漂流。我們是活在世界裡,在世界裡流蕩,即使我們不移民來到異地,留在本國本鄉,照樣也是在那裡漂流。我們這些人,都是在曠野裡漂流的人,尋不見可住的城邑,找不到安息,永遠沒有真實的享受和滿足。
沒有錢的人,有沒有錢的苦;有錢的人,有有錢的苦。我們在世界裡,不發達很苦,發達了也很苦。沒有讀到博士的,苦;讀到博士的,也很苦。都是尋不見可住的城邑。今天若有人說:「我是董事長。」
我們可以回答他:「你沒有尋見可住的城邑。」
或說:「我是某某大學教授。」
回答:「你沒有尋見可住的城邑。」
或說:「我是某某公司的總經理。」
回答:「你沒有尋見可住的城邑。」
我們都在曠野漂泊,尋不見可住的城邑,而且又飢又渴,心裡發昏。「又飢又渴」,就是永遠不滿足;「心裡發昏」,就是找不著方向。人永遠不滿足,找不著方向,「到底我該往哪裡去呢?」

2. 哀求耶和華,祂救我們又領我們
6節,「於是,他們在苦難中哀求耶和華;他從他們的禍患中搭救他們。」這是我們經歷神工作的第一面。禍患(distress),原來有「狹窄」(narrow)的意思,可以延伸為「受痛苦」(anguish),因受痛苦,而遭禍患。人狹窄,自然就受痛苦。為什麼我們可以喜樂?因為我們沒有理由不喜樂。喜樂不是說事事如意,喜樂的主要原因是:在主的憐憫裡,我們的生活範疇非常廣闊。如果我們很狹窄,天天計較聚會人數,我們就會活得很苦;如果我們很狹窄,定規一生要這樣,或要那樣,我們也會活得很苦。狹窄,會帶進痛苦、壓抑、禍患。我們在壓抑中、禍患中,神就搭救我們,把我們從壓抑中、禍患中領出來。
7節,「又領他們行走直路,使他們往可居住的城邑。」領他們行走直路,就是給他們一個方向,告訴他們,現在你有路可走了,你是為基督的,你是為教會的。往可居住的城邑,「往」可譯作「走到」,「城邑」就是城;使他們走到可居住的城,就是耶路撒冷。

3. 讚美祂!因祂使我們得飽至美
8節,「但願人因耶和華的慈愛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稱讚他。」這時候,詩人懂了:
我在曠野漂泊,想尋找城邑,那是不可能的;
我只要沒有認定基督,我只要沒有認定教會,我的人生是發不出讚美的。
我的讚美是因為我看見了基督,看見了教會而有的!是主的拯救,才引我走直路,領我到可居住的城邑。所以這時候,我就因耶和華的慈愛, 和祂向人所行的奇事稱讚祂。
9節,「因他使心裡渴慕的人得以知足,使心裡飢餓的人得飽至美。」(另譯)知足,也可譯作滿足。「祂使心裡渴慕的人得以知足」,就是使乾渴的人得以滿足。「也使心裡飢餓的人得飽至美」,至美,和合本譯作美物。什麼是至美的?不是單指物質的事物,乃是說我們來跟隨主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我們的魂,我們的靈,都可以得滿足。我們的心不需要再乾渴了,連我們的飢餓也因著主而得著美物。至美之物就是主自己。我們說:「主啊,我有你,一切都太好了!」我們的主,滿足了我們的心靈,叫我們的飢餓得以滿足,也覺得飽足──有了主,我們得飽至美!
這一段說出我們每個人的光景:
沒有人不是在曠野中漂流過的,
沒有人不是尋找人生的意義的,
沒有人不是又飢又渴的,
沒有人不是心裡發昏的。
當我們說「主耶穌啊,我相信你」的那一刻,我們的信就叫祂搭救我們。搭救以後,祂就引導我們走路,叫我們的人生有方向,「我有神了,我有主了,主就是我的方向!我也可以過教會生活,我尋找到耶路撒冷這個城了!」但這時候,我們還要說:「主啊,因你的慈愛,因你所行的奇事,我要來稱讚你啊!」在這時候,主也說:「我要叫你滿足,我要叫你飽足,我要叫你以我為享受,我要你以我為至美!」

我們被鐵鍊綑鎖,祂使我們得以自由

神說,我要使乾渴的人得以滿足,心裡飢餓的人得飽美物;可惜,根據我們的經歷,人是信不來的,人會回答神說:「那怎麼成!」神說,你要稱讚我,我要叫你滿足,我也要叫你以我為至寶、至美;人卻回答:「那怎麼成!」人一回答「那怎麼成」,人一信不來,人就落入10至12節的三種景況中:受綑鎖,藐視神的旨意,被勞苦治服。

1. 我們受綑鎖,藐視神的旨意,被勞苦治服
10節,「那些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被困苦和鐵鍊綑鎖。」鐵鍊,指一種的轄制。有一個鐵鍊,不是從主來的(主是要用鐵杖轄管列國,參啟二27,十九15),是從世界來的,把人綑綁起來了。例如,你對一個弟兄說:「弟兄,你聚會吧。」他就說:「我實驗室的工作怎麼辦呢?」
你說:「弟兄,你來看看弟兄姊妹吧。」
他就說:「我今天要開店哪!」
你說:「弟兄,你好好愛主吧。」
他就說:「現在不行,等我買了房子再說吧!」
確實有個鐵鍊,把人綑綁在世界中。
「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死蔭(shadow of death),說出有一個影子把人籠罩起來,人就死了。死的意思就是沒感覺,沒反應。對什麼沒反應呢?對神的事沒反應。
11節,「是因他們違背神的話語,藐視至高者的旨意。」有個東西把人綑鎖起來,因為人違背神的話;不僅違背神的話,也藐視至高者的旨意。旨意,就是目的、定旨。藐視至高者的旨意,就是對神所要的,毫不注意。親愛的弟兄姊妹,請小心聽這話,基督徒真古怪,基督徒什麼都看重,就是不看重神的旨意。神和我們正好相反,神對什麼都不看重,祂最看重的,就是要我們以祂的旨意為人生的目的。
12節,「所以,他用勞苦治服他們的心;他們仆倒,無人扶助。」什麼叫仆倒?當我們把一切力量用盡,得著了所要得著的,我們一定仆倒。也許那時候,我們會找一個地方大哭一場,說:「我這麼多年活著就為這個?這算什麼!」因為我們藐視神的旨意,祂就用勞苦來治服我們。所有我們所做的,都是勞苦啊!讀大學,勞苦;大學畢業了讀博士,勞苦;讀了博士作教授,勞苦。可笑的是,我們已經仆倒,無人扶助,竟然還能誇口。真是虛空到極點了!親愛的弟兄姊妹,人應該活得有榮耀,人應該活得有光采,但是大多的人跑到黑暗中、死蔭裡去,被一個東西控制住,所以神說,我用勞苦治服他們,叫他們仆倒,無人扶助。

2. 哀求耶和華,祂救我們又領我們
13節,「於是,他們在苦難中哀求耶和華;他從他們的禍患中搭救他們。」他們就是我們。我們哀求耶和華:「主啊,救我!」主就把我們救出來。
14節,「他從黑暗中和死蔭裡領他們出來,折斷他們的綁索。」主也領我們出來,並且釋放我們。

3. 讚美祂!因祂打破銅門、砍斷鐵閂
15節,「但願人因耶和華的慈愛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稱讚他」。為什麼呢?「因為他打破了銅門,砍斷了鐵閂。」(16節)打破銅門,是說神的審判不再施行在我們身上,我們不再被勞苦所治服,也不再仆倒。不僅這樣,神也砍斷鐵閂,說出祂解開了這個世界對我們的控制,叫我們得以被釋放出來。
我們信主以後,有時會落到一個情形裡,坐在黑暗中、死蔭裡,被困苦和鐵鍊綑鎖,並且違背神的話,藐視至高者的旨意。所以這時候,神就用勞苦來治服我們,叫我們仆倒,無人扶助。勞苦之中,我們呼求,「主啊,救我!」主就救我們,不僅救我們,打碎我們的鎖鍊,叫我們有一種自由,可以來服事神,為著神的旨意而活,同時也打破銅門,砍斷鐵閂,叫一切使我們受審判的,叫一切轄制我們的,都被祂除去──我們成為自由的人來跟隨主!

我們臨近死門,祂使我們不見朽壞

1. 人愛自己,厭惡屬靈的事而臨近死亡
17節,「愚妄人因自己的過犯和自己的罪孽便受苦楚。」也有些基督徒,沒有別的嗜好,他就愛他自己。這班人聖經稱作愚妄人。愚妄人犯了什麼罪呢?我再說,犯了愛自己的罪。人最大的罪就是愛自己。
基督徒跟隨主有什麼難處?
第一,走自己的路。人堅持不以神為中心,要有自己的路,藐視神的旨意(11節);
第二,為自己考量。當人為自己考量的時候,他就彰顯自己,也使他因自己過犯的行徑而受苦(17節)。
弟兄啊,我們在世界上彰顯自己,甚至也在宗教裡彰顯自己,這都說出人有他自己的行徑。這個行徑就叫作「過犯的行徑」。這個行徑是不是罪很難說,總之人就這樣走下去了,包括走向宗教。例如,人說:「我願意作這一行。」哪一行?「宗教行。」所以他去讀神學院。讀神學並沒有錯,錯是在讀了神學以後,他就以為取得了「入行」的資格,他已經可以在「生命的新樣」裡來服事神了。不!其實這都是他自己的行徑,他便因此受苦楚。
18節,「他們心裡厭惡各樣的食物,就臨近死門。」心裡厭惡各樣的食物,不是他得了胃病,是他對主所有的供給,好像都不享受。對主自己,他不享受;對聖徒們,他不享受;對主的話語,他不享受;對主所給的聚會,他不享受;對基督徒同在的喜樂,他不享受;對傳福音所得的喜樂,他也不享受。他厭惡各樣的食物!他這樣的愛他自己,愛到一個地步,所有屬靈的事他欣賞不來了──他到教會中,覺得自己最好;在教會生活裡,覺得自己最高;與聖徒們在一起,也覺得自己最有追求。
這時候,他不會享受,他只會批評。很可能他聖經沒有讀過幾遍,批評的話倒是說了一堆;真理他不一定認識,但對任何事他都想發表意見。弟兄啊,對那些愛世界、在荒地漂流的人,我們不怕他走得太遠,找不到方向;對那些在死蔭裡、被鎖鍊綑鎖掙扎不出來的人,我們也不怕他勞苦太多,而求救無門;乃是那一班有他自己行徑的人,才叫人覺得害怕。為什麼害怕?因為他有他的行徑,他說:「這是我的路,我定規這個路!」這個路可以是世界的路,也可以是宗教的路,殊不知,這個路至終一定會帶進苦楚。
要知道,沒有基督就有罪孽。罪孽不是指人犯了什麼罪,罪孽乃是指人不以基督為中心,不活基督,不倚靠基督,也不仰賴基督。一個人不住在基督裡,只住在自己裡,他就成了一個有罪孽的人。有罪孽,就有苦楚;有苦楚,就厭惡各樣的食物。請我們注意,在教會生活裡厭惡各樣食物的人,聖經對他的斷語就是:臨近死亡。凡在教會中說長道短的,如說長老的帶領不對,長老的道講得不好,弟兄姊妹不夠可愛,大家不夠有心追求;或者,果然有個追求聚會,又說帶頭的人不會帶領,同工們不會盡職,像這樣的人,都是厭惡各樣食物的人。凡是熱衷說這些話的,他都有自己的行徑,然後,臨近死亡。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願意再重複,凡只說自己對,長老錯的人,他就是心裡厭惡各樣的食物,也臨近死門的人。不錯,也有可能他說的都是真的,然而,他也是快死的,死亡已在他的身邊。倒不如一個弟兄傻乎乎的,凡事說阿們,反而給自己一個好胃口,整個人也顯得有生氣。看哪!說阿們的人是活的,批評論斷的人是死的。我再說,長老的帶領也許真的不對,但是,學習看不見長老的錯誤的人,他活了;一味說長老不對的人,他死了。這就是詩人說的,臨近死門。

2. 哀求耶和華,祂救我們又醫治我們
小心啊!不要自己選一條路,而不懂得欣賞神所給的食物。要知道,神所給的食物,就是基督自己,就是基督的話,就是聖徒,就是教會,就是聚會,就是弟兄和睦相愛,就是弟兄來在一起,就是一同傳福音,就是帶人得救。神所給的各樣食物,我們若厭惡,我們就會發死。當我們發死的時候,千萬不要說完了、完了,乃要說:「主啊,救我!」──「於是,他們在苦難中哀求耶和華;他從他們的禍患中拯救他們。」(19節)
親愛的弟兄姊妹,今天我們還是有我們的觀念,要求自己完美;但詩人在這裡說,就算我們這麼愛自己,各人有自己的意見,各人有自己的道路,主仍然可以從我們的哀求中拯救我們。不錯,有時候,我們還會揀選自己那「過犯的行徑」,當我們揀選自己的路的時候,我們就厭惡各樣的食物,好像教會生活永遠不那麼叫人滿意,但是,我們哀求耶和華,祂就拯救我們!
20節,「他發命醫治他們,救他們脫離死亡。」脫離死亡,按原文應該譯作:不見朽壞。為什麼我們能把18節的「食物」解釋成屬靈的事?因為有20節的「不見朽壞」。如果只有脫離死亡,那18節的食物還可以是物質的,指主醫治他的病。若主的醫治是叫我們「不見朽壞」,就和17至18節連結起來,指我們雖然跟隨主,卻走自己的路,走到後來,心裡厭惡各樣的食物(神各樣的屬靈供給),就臨近死門。現在主說:「我來了,我拯救你,叫你不見朽壞!」

3. 讚美祂!因祂的作為而歡呼
21至22節,「但願人因耶和華的慈愛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稱讚他。願他們以感謝為祭獻給他,歡呼述說他的作為!」這位主真是太好了!在曠野,祂救了我們(4-9節);在死蔭之地,祂救了我們(10-16節);在我們自己所揀選的「過犯的行徑」上行走時,祂還是救了我們(17-22節)!

我們在海上搖晃,祂引我們到所嚮往之地

1. 我們出去傳道,遇風浪而無法可施
23節,「在海上坐船,在大水中經理事務的」。還有一班人,他們是屬靈人。他們在海上坐船,又在大水中經理事務。坐船可以無處不去,「在海上坐船」,意指有能力可以在世界中自由地行走。「經理事務」,可以譯作:產生事物。為什麼可以這樣翻譯呢?因為所有傳道的人、服事主的人都要有一個能力:使無變有。所謂使無變有,並不是從一個完全的無,變出一個有來;乃是使一個「屬靈的有」,變成一個「實質的有」。譬如說,你到一個地方,那裡沒有一個人信耶穌,你就傳福音、講耶穌,把耶穌講到人心裡面去,使人信了耶穌。這件事難不難?真難!因為它是使無變有的。
24節,「他們看見耶和華的作為,並他在深水中的奇事。」這是說,我們看見主的作為真是奇妙!
25節,「因他一吩咐,狂風就起來,海中的波浪也揚起。」然後,「他們上到天空,下到海底;他們的心因患難便消化。」(26節)不得了!這一班人真是屬靈。他們上天入海,所以,他們的魂(心可譯作魂)因患難便消化。消化,也可說融化。「患難」的希伯來文字根是邪惡(evil),說出有一個不健康的東西在他們裡面。他們看見人愛世界,覺得不好;看見人愛自己,覺得不好。現在,連他們(即傳道的人,全時間服事的人,作長老的人,愛主的人)也要說:我們這樣愛主也要小心!一不小心,我們深處也有一個東西不是那麼乾淨,我們要的到後來也不一定是主,而是想為主作些什麼,或為自己得些什麼。
27節,「他們搖搖晃晃,東倒西歪,好像醉酒的人;他們的智慧無法可施。」弟兄啊,我們上到天空,下到海底,一不小心,我們裡面有一個不好的東西就出來了,叫我們被消化、被融化,並使我們這個人站不起來,搖搖晃晃,東倒西歪,好像醉酒的人。這時候,他們有智慧,也無法可施。
是的,他們有智慧,他們是認識神的,可是無法可施,愣在那裡,不知道該怎麼辦。有一個愛主、服事主的弟兄曾經說:「我在這裡好像找不到著力點。」這是什麼?這就是智慧無法可施。這班服事主的人比前面那些人聰明多了,也屬靈多了,他們飄揚出海,的確願意受差遣,遵行主的旨意,但這時候,他們卻搖搖晃晃,東倒西歪,好像醉酒的人,有智慧但無法可施。譬如,面對今天的需要,有許多人需要得救,有許多愛主的人需要受成全,有許多教會要被建造出來,我們常常覺得不夠,無法可施,完全應付不來。

2. 哀求耶和華,祂領我們又引我們
28至30節,「於是,他們在苦難中哀求耶和華,他從他們的禍患中領出他們來。他使狂風止息,波浪就平靜。風息浪靜,他們便歡喜;他就引他們到所願去的海口。」這時候,我們在苦難中哀求耶和華,一哀求,狂風就止息了,波浪就平靜了。就好像前面那位弟兄說:「我現在沒有著力點了。」其實不是沒有著力點,是他不能安詳。我們若呼求主:「主啊,救我!」立刻就能安詳了。
教會不是主的嗎?聖徒們不是神的兒女嗎?建造教會不是主耶穌的事嗎?不是主耶穌來建造祂的教會嗎?有了這個看見,突然間我們就問自己:為什麼我搖搖晃晃,東倒西歪?為什麼我上天入海?主啊,原來,這一切都是你所做的!
弟兄姊妹們,主怎麼救你?祂是把你救到祂自己裡面去。我們一被領出來,進到祂裡面去,我們就發覺:狂風也止息了,波浪也平靜了,風息浪靜了,我們便歡喜;祂就引我們到所願去的海口。
主引我們到所願去的海口,就是主把我們帶到所嚮往的地方。那地方就是祂的見證,我們嚮往祂的見證,主就把我們帶到祂的見證去。

3. 讚美祂!在長老的位上讚美祂
31至32節,「但願人因耶和華的慈愛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稱讚他。願他們在民的會中尊崇他,在長老的位上讚美他!」民,也可譯作百姓。民的會中,就是百姓的大會中。換句話說,經過這些事以後,他們就說:「神的子民們哪,你們一同在會中尊崇祂,在長老們的地位上讚美祂!」請我們注意,他們的讚美不是空口的,他們的讚美非常的實際,他們是在長老的位上讚美主。

何豐盈!神的祝福不斷加多

下面就是長老的讚美。
33至34節,「他使江河變為曠野,叫水泉變為乾渴之地,使肥地變為鹼地;這都因其間居民的罪惡。」長老們,就是帶領教會的人,他們來讚美神時,開頭卻是說:「神哪,我們曾經得罪你,你就叫江河成為曠野,叫水泉成為乾旱之地,叫肥地成為鹼地。」這段話的背景應該是指美地說的。申命記二十八章23節,「你頭上的天要變為銅,腳下的地要變為鐵。」二十九章23節,「又看見遍地有硫磺,有鹽鹵,有火跡,沒有耕種,沒有出產,連草都不生長─好像耶和華在忿怒中所傾覆的所多瑪、蛾摩拉、押瑪、洗扁一樣。」神的子民不聽話,因其間居民的罪惡,我們就失去神所有的祝福,江河變成曠野,水泉變成乾渴之地,肥地變為鹼地。所幸的是,當我們再回轉歸向神的時候,神的祝福還是會回來的,我們還是要為教會的見證站住。
我們曾經失敗過,現在我們要回來站住;當我們回來的時候,「他使曠野變為水潭,叫旱地變為水泉。他使飢餓的人住在那裡,好建造可住的城邑,又種田地,栽葡萄園,得享所出的土產。他又賜福給他們,叫他們生養眾多,也不叫他們的牲畜減少。」(詩一○七35-38)真好!我們曾經這麼墮落,所以神把祂的祝福拿去,當我們再回來的時候,我們要讚美祂:「主啊,你給我們的祝福何其多!以前,你不過是叫江河變曠野,水泉變乾渴之地,肥地變為鹼地;現在,你是叫曠野變水潭,旱地變水田,飢餓的人可以建造城池,可以種田地,可以栽葡萄園,可以享受土產,可以生養眾多,牲畜也不減少。」神的審判到底是有限,神的祝福卻是不斷地加多啊!

帶領的人不忠,以致遭暴虐而人數減少

但這時候,我們又出問題了!出什麼問題呢?
39節,「他們又因暴虐、患難、愁苦,就減少且卑下。」當聖經說到以色列民卑下的時候,通常是指外邦人進來的時候。因為有暴虐的情形,他們就有患難、愁苦,減少且卑下,這時,外邦人就來得著他們。為什麼有暴虐呢?根據40節的「君王」(或譯貴胄,今指教會中的領袖們),我們可以說,外邦人的暴虐乃是由於以色列的領袖們的不忠,不稱職。
弟兄姊妹要注意,帶領的人不忠,外邦的勢力一定會進來。開頭是一點點,到後來,這外邦的權勢可以完全把教會給佔據。外邦君王的暴虐,就是踐踏神的子民。神的子民本來一個個都是神的掌上明珠,是神所寶愛的,因為帶領的人有時候不夠智慧,就帶進外邦君王的暴虐,叫以色列人減少且卑下。
真是悲慘!因為有暴虐,以色列的人數就減少,而且活得卑下。這裡給我們看見,聖徒們帶人得救,教會見證的人數增加,都是一個健康的表徵;若是教會的人數減少,通常都是指有一個不健康的東西產生了。
40節,「他使君王蒙羞被辱,使他們在荒廢無路之地漂流。」為什麼我們可以說外邦人的暴虐是由於以色列的領袖們不忠呢?因為這裡說,神使君王們蒙羞被辱。君王,或譯貴冑。神使貴胄蒙羞被辱,使他們在荒廢無路之地漂流。

神卻將窮乏人安置在高處

41節,「他卻將窮乏人安置在高處,脫離苦難,使他的家屬多如羊群。」領袖們雖然沒有盡責盡忠,神卻得著一班窮乏人,並將他們安置在高處。弟兄姊妹們,我們是誰呢?窮乏人。
就教會的人數來說,我們窮乏;
就教會生活的年日來說,我們窮乏;
就屬靈的成長來說,我們窮乏;
就對聖徒們的服事來說,我們也窮乏。
我們都是窮乏人。
領袖們不盡忠,外邦人進來,結果整個會眾就減少、被藐視,連貴胄和帶領的人也被藐視。但是,神卻得著一些窮乏人,就是我們。哦,這篇詩結束在我們這班人身上,太好了!
我們有沒有資源?沒有。
人數多不多?不多。
教會大不大?不大。
有用的人多不多?不多。
將來有沒有職事產生?盼望有,但也只是盼望,今天仍是很窮乏啊。
親愛的弟兄姊妹,這一篇詩結束在一班窮乏人的身上。經歷了許多事之後,詩人說,神將窮乏人安置在高處。高處,是神安置我們的地方,是撒但攻擊不到的地方;在那裡,神要叫我們脫離苦難,使我們的家屬多如羊群,繁衍眾多。

留心思想耶和華的慈愛

末了,詩人又說,「正直人看見就歡喜;罪孽之輩必塞口無言。凡有智慧的,必在這些事上留心,也必思想耶和華的慈愛。」(42-43節)這時候,我們再想想主的慈愛,主真愛我們!再想想整個過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61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