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NT$ 260 元優惠價
:90 折 234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特色
★跳脫新自由主義的國際建制框架,尋找亞州的最適模式!
★以亞洲本身的文化特性和建構主義來補充新自由制度主義解釋不足之處!
★深入分析兩岸的政治、經濟整合的相互影響,進而探討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的關聯!序
【作者序】
本書係個人過去數年參與南華大學社會科學院及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聯合向科技部申請之二次共六年的整合型計畫過程中,所撰寫之研究成果中的四篇同性質論文集結而成。研究各國經濟發展模式與經濟整合向來是個人的研究興趣,過去也曾經以中英文發表多篇與上述主題有關的論文,如“EU model and Cross-Strait Integration”、“China’s Multilateralism and Its Impact on Cross-strait Relations: A View from Taipei”、〈開發中國家的發展模式選擇:華盛頓共識、北京共識與其他共識〉等。本書是從認同的角度來探討亞太、東亞及兩岸整合的現狀與挑戰。
研究國際關係的學者一般都是從自由制度主義或新自由制度主義的角度來探討區域整合,然而如同在本書導論中所言的,基於新自由制度主義理論本身的侷限性;新自由制度主義在解釋實際案例時的限制,因此需要運用其他的理論予以補充;新自由制度主義在理論內涵及應用方面,近年來有愈來愈多與建構主義相互參照融合發展的趨勢。本書著重探討亞太、東亞及兩岸在整合過程中認同的作用。從認同或建構主義主張之朋友式的無政府狀態來處理整合的問題,不在取代新自由制度主義的作用,而只是補充新自由制度主義解釋不足之處,否則無從解釋為何經濟整合的擴散效應沒有在某些區域發生,甚至在某些區還出現經濟整合的倒退現象。
本書得以順利出版,首先要感謝科技部整合型計畫的總主持人、南華大學講座教授郭武平的提攜,若無郭老師盛情邀約參與整合型計畫,恐無法有本書之出版。當然也要感謝參與整合型計畫的其他夥伴,張裕亮教授兼社科院長、張子揚教授、楊仕樂教授、張心怡副教授、孫國祥副教授、胡聲平副教授、邱昭憲副教授、王思維副教授,在寫作過程中不斷地意見交換與討論,使個人在學術研究道路上不致太孤獨。最後要感謝本書的編輯,以及總是在背後默默支持、體諒個人必須犧牲陪伴時間從事學術研究的家人們。書籍簡介
國際關係領域的研究,傳統都以自由制度主義或新自由制度主義的角度來探討區域整合。然而,隨著世界各地的區域整合發展,(新)自由制度主義在面對實際案例時,往往囿於理論侷限性而無法完全解釋,在歷史經驗與發展脈絡和歐美迥異的亞太地區尤其如此。作者分析亞太、東亞及兩岸整合的現況與挑戰,以亞洲本身的文化特性和建構主義來補充新自由制度主義解釋不足之處,並從「認同」的觀點著手,在領域方面是另闢蹊徑的研究方式。
本書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導論」,討論經濟整合為何不是從新自由制度主義之國際建制角度,而是從認同的角度來切入探討。第二章是「亞太經濟整合與台灣的挑戰:認同與朋友式無政府狀態途徑」,檢視認同途徑在經濟整合中的重要作用。第三章是「亞洲區域整合之認同的趨勢與挑戰:以東亞為例」,檢視「認同」在區域整合過程中的建構與發展。第四章是「台灣地區民眾的國家認同:大陸學者的觀點」,主要是從大陸學者角度探討為何經濟整合未能向政治整合進一步靠近。第五章是「台灣的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大陸學者的觀點」,主要是接續第四章的內容,探討兩岸之間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的關聯性。第六章則為本書的結論,將前五章作一綜合性的總結,說明以認同角度探討整合的適切性。
★跳脫新自由主義的國際建制框架,尋找亞州的最適模式!
★以亞洲本身的文化特性和建構主義來補充新自由制度主義解釋不足之處!
★深入分析兩岸的政治、經濟整合的相互影響,進而探討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的關聯!序
【作者序】
本書係個人過去數年參與南華大學社會科學院及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聯合向科技部申請之二次共六年的整合型計畫過程中,所撰寫之研究成果中的四篇同性質論文集結而成。研究各國經濟發展模式與經濟整合向來是個人的研究興趣,過去也曾經以中英文發表多篇與上述主題有關的論文,如“EU model and Cross-Strait Integration”、“China’s Multilateralism and Its Impact on Cross-strait Relations: A View from Taipei”、〈開發中國家的發展模式選擇:華盛頓共識、北京共識與其他共識〉等。本書是從認同的角度來探討亞太、東亞及兩岸整合的現狀與挑戰。
研究國際關係的學者一般都是從自由制度主義或新自由制度主義的角度來探討區域整合,然而如同在本書導論中所言的,基於新自由制度主義理論本身的侷限性;新自由制度主義在解釋實際案例時的限制,因此需要運用其他的理論予以補充;新自由制度主義在理論內涵及應用方面,近年來有愈來愈多與建構主義相互參照融合發展的趨勢。本書著重探討亞太、東亞及兩岸在整合過程中認同的作用。從認同或建構主義主張之朋友式的無政府狀態來處理整合的問題,不在取代新自由制度主義的作用,而只是補充新自由制度主義解釋不足之處,否則無從解釋為何經濟整合的擴散效應沒有在某些區域發生,甚至在某些區還出現經濟整合的倒退現象。
本書得以順利出版,首先要感謝科技部整合型計畫的總主持人、南華大學講座教授郭武平的提攜,若無郭老師盛情邀約參與整合型計畫,恐無法有本書之出版。當然也要感謝參與整合型計畫的其他夥伴,張裕亮教授兼社科院長、張子揚教授、楊仕樂教授、張心怡副教授、孫國祥副教授、胡聲平副教授、邱昭憲副教授、王思維副教授,在寫作過程中不斷地意見交換與討論,使個人在學術研究道路上不致太孤獨。最後要感謝本書的編輯,以及總是在背後默默支持、體諒個人必須犧牲陪伴時間從事學術研究的家人們。書籍簡介
國際關係領域的研究,傳統都以自由制度主義或新自由制度主義的角度來探討區域整合。然而,隨著世界各地的區域整合發展,(新)自由制度主義在面對實際案例時,往往囿於理論侷限性而無法完全解釋,在歷史經驗與發展脈絡和歐美迥異的亞太地區尤其如此。作者分析亞太、東亞及兩岸整合的現況與挑戰,以亞洲本身的文化特性和建構主義來補充新自由制度主義解釋不足之處,並從「認同」的觀點著手,在領域方面是另闢蹊徑的研究方式。
本書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導論」,討論經濟整合為何不是從新自由制度主義之國際建制角度,而是從認同的角度來切入探討。第二章是「亞太經濟整合與台灣的挑戰:認同與朋友式無政府狀態途徑」,檢視認同途徑在經濟整合中的重要作用。第三章是「亞洲區域整合之認同的趨勢與挑戰:以東亞為例」,檢視「認同」在區域整合過程中的建構與發展。第四章是「台灣地區民眾的國家認同:大陸學者的觀點」,主要是從大陸學者角度探討為何經濟整合未能向政治整合進一步靠近。第五章是「台灣的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大陸學者的觀點」,主要是接續第四章的內容,探討兩岸之間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的關聯性。第六章則為本書的結論,將前五章作一綜合性的總結,說明以認同角度探討整合的適切性。
作者簡介
戴東清
現任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興趣在全球化、東亞政經、兩岸關係、公共政策、國家與社會關係。曾出版《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係1989-2002:以鑲嵌的社團自主性為例》、《兩岸終究難免一戰!?》,並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在中外期刊。
現任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興趣在全球化、東亞政經、兩岸關係、公共政策、國家與社會關係。曾出版《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係1989-2002:以鑲嵌的社團自主性為例》、《兩岸終究難免一戰!?》,並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在中外期刊。
目次
自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分析架構與章節安排
第二章 亞太經濟整合與台灣的挑戰:認同與朋友式無政府狀態途徑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文獻回顧:認同與朋友式無政府文化的關鍵性
第三節 東協共同體(ASEAN Community)
第四節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
第五節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TPP、CPTPP)
第六節 台灣面臨的挑戰
第七節 小結
第三章 亞洲區域整合之認同的趨勢與挑戰:以東亞為例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為什麼要有亞洲區域認同?
第三節 如何建構亞洲區域認同?
第四節 東亞各國建構區域認同的作法
第五節 建構東亞區域認同的挑戰
第六節 小結
第四章 台灣地區民眾的國家認同:大陸學者的觀點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文獻分析:國家認同不同的面向
第三節 台灣民眾國家認同的現狀
第四節 造成台灣民眾國家認同現狀的原因分析
第五節 改變台灣民眾國家認同的治理舉措
第六節 小結
第五章 台灣的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大陸學者的觀點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文獻回顧:文化認同現狀與重要性
第三節 文化認同的利基與促進途徑
第四節 促進文化認同的限制與轉化
第五節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表目錄
表2-1:溫特的三種無政府狀態文化/結構
表3-1:亞洲認同成長對穩定的重要性
表5-1:兩岸交流發展與融合發展
圖目錄
圖1-1:認同在亞太、東亞及兩岸整合過程中的作用
圖4-1:台灣民眾去中趨台傾向的原因分析
圖4-2:改變台灣民眾認同的途徑
圖5-1:台灣民眾台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分析架構與章節安排
第二章 亞太經濟整合與台灣的挑戰:認同與朋友式無政府狀態途徑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文獻回顧:認同與朋友式無政府文化的關鍵性
第三節 東協共同體(ASEAN Community)
第四節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
第五節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TPP、CPTPP)
第六節 台灣面臨的挑戰
第七節 小結
第三章 亞洲區域整合之認同的趨勢與挑戰:以東亞為例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為什麼要有亞洲區域認同?
第三節 如何建構亞洲區域認同?
第四節 東亞各國建構區域認同的作法
第五節 建構東亞區域認同的挑戰
第六節 小結
第四章 台灣地區民眾的國家認同:大陸學者的觀點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文獻分析:國家認同不同的面向
第三節 台灣民眾國家認同的現狀
第四節 造成台灣民眾國家認同現狀的原因分析
第五節 改變台灣民眾國家認同的治理舉措
第六節 小結
第五章 台灣的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大陸學者的觀點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文獻回顧:文化認同現狀與重要性
第三節 文化認同的利基與促進途徑
第四節 促進文化認同的限制與轉化
第五節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表目錄
表2-1:溫特的三種無政府狀態文化/結構
表3-1:亞洲認同成長對穩定的重要性
表5-1:兩岸交流發展與融合發展
圖目錄
圖1-1:認同在亞太、東亞及兩岸整合過程中的作用
圖4-1:台灣民眾去中趨台傾向的原因分析
圖4-2:改變台灣民眾認同的途徑
圖5-1:台灣民眾台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