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惑:百年中國股史的九個瞬間1872-1998(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520713443
出版社:人民東方出版社(東方社)
作者:孫驍驥
出版日:2020/05/01
裝訂/頁數:精裝/366頁
規格:24cm*17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晚清中國,傳統商業規則受到西方資本主義的猛烈衝擊。一種全新的商業組織形式——股份公司,以及由此衍生的一種全新的投資方式——股票,隨之進入國人的生活。人們對於財富與投資的理解,發生了巨變。
本書以1872年輪船招商局建立為始,以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落幕為終,記述了百年來證券市場在神州大地激蕩起伏的歷程,對中國股市的演變細節做了全景式呈現。
股票市場的出現,雖為中國投資者帶來了機遇和財富,但投資的高風險也經常讓人血本無歸。股市的沉浮並不是簡單的重復,市場的歷史總是遵循著某種內在的經濟規律。
穿越百年,重現九個驚心動魄的歷史瞬間,從股史中讀懂人心。以史為鏡,不僅可以領悟日常的投資策略,更意味著開啟今人財智的某種可能。
作者簡介
孫驍驥
80後,財經作家,國際金融理財師CFP持證人,畢業於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常年致力於經濟史和財富管理的研究。“騰訊大家”、“百度百家”、“雪球財經”、“金融界”等媒體專欄作家。著有《購物兇猛:20世紀中國消費史》《致窮:1720年南海金融泡沫》,隨筆集《不列顛筆記》等。
名人/編輯推薦
股票市場在中國的發展已近百年,然而此間中國正值新舊交替的歷史轉折,戰亂紛爭不斷,股票市場的發展軌跡時斷時續,使得今天的人們對於這段歷史的了解知之甚少。
1990年,在闊別了近40年之後,股票投資又回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今天,股票已經成為人們重要的投資工具。查看相關的數據,截止到2019年10月,我國股票賬戶的開戶數已經超過1.5億個,股市的漲跌可以說事關千千萬萬個家庭。
非常感謝本書的作者在散亂的資料中將中國股市的歷史重新梳理並呈現出來,讓人們有機會了解中國股市的百年風云。正如作者所說:“市場無常、投資無常、財富無常,股票投資是一個披沙揀金的過程,它考驗的不僅是表面的操作技術,更是一個人內在的心態、眼界與格局!”
縱觀百年股史,因為盲從和不理性而導致的投資失敗不勝枚舉,在市場中博弈,不論你的投資方法是公司基本面分析,公司財務面分析,還是市場技術面分析,用歷史的眼光去增加一個觀察的維度,都是必不可少的。
目次
目錄
自序
上篇 晚清股市風云
輪船招商局:“晚清第一股”是怎樣煉成的
1883 年的啟示:上海的房市、股市為何同時崩盤
橡膠股泡沫:清王朝的最後一場股災
中篇 民國投機往事
金陵投機夢:浮沉於投機市場的民國政要
民國十年:那場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潮
孤島繁榮:戰亂年代的上海證券市場
下篇 現代股壇憂思錄
香港1973 :股市迎來大時代
黑色星期一:黃金的八十年代戛然而止
亞洲金融風暴:一場承前啟後的危機
結語:走向世界的中國股市
附錄
書摘/試閱
在2012 年出版了一部關於英國股市泡沫史的作品後,我便打算繼續寫作有關中國股票史的書稿,怎奈雜務纏身,這個想法並未立即付諸行動。孰料,此事一經擱置便是多年,以至我擔心如再不付諸筆端,恐怕計劃要永遠延期,成為創作上的遺憾。於是,在2018 年夏秋之季,我強迫自己從繁忙的工作裡抽出時間,設立嚴格的寫作時間表並潛心整理資料、伏案寫作,一鼓作氣將書稿完成。
記得在香港求學之時,我曾埋首閱讀中國近現代金融史的諸多歷史檔案與學術文章,對相關話題的興趣由來已久。在學術界中,早有不少優秀的經濟史學者對中國近現代的股票市場作了深入討論。然而,在大眾閱讀層面,關於這個話題似乎還缺少一本論述較為嚴謹,同時在閱讀上兼具通俗性的金融史讀物。這種缺失使我感到,以平民化的語言對19 —20 世紀中國股票史進行梳理的工作並不是毫無意義的。這些年來,我會不定期為《鳳凰周刊》《騰訊• 大家》《金融界》《雪球財經》等新聞媒體撰寫數千字的專欄文章,以特定的歷史事件為由頭,從晚清時代的輪船招商局為始,至1997 年爆發的亞洲金融風暴為終,記述百年來中國股票史的片段。這些流傳在網絡和手機移動端的文章可以被視為書稿在大眾傳播層面的某種“預演”。
然而,淺嘗輒止的媒體文章在內容上難免流於單薄,無法捕捉到諸多的歷史細節,也無法對於股票市場的各種現象進行詳細分析。中國近百年股市中的各類人物與事件,以及由人物與事件編織而成的復雜關係網,需要數百頁文字的篇幅才足以完整呈現。
這種全景式的、具有縱深感的文字呈現,在當下可能投射出何種意義呢?我想,如果說1720 年發生在英國、法國的巨型股市泡沫是人類金融史上“泡沫經濟”的源頭,那麼在相距百餘年後的19 世紀末葉,發生在中國的股市風潮,則開啟了此後一個世紀以來“中國式股市泡沫”之先河。它深刻地影響了其後中國的歷史,尤其是金融史的發展。無論是晚清時期的股市泡沫、民國時代上海“孤島”的股市泡沫,還是20 世紀90 年代以來在內地復蘇的股票市場,我們都能從中窺探到植根於人類金融泡沫源頭的某種歷史基因。
馬克• 吐溫說,歷史不會重復,但會押韻。我視這句話為歷史寫作的一種標準。歷史寫作者的責任,其實是要從那些散發著霉味的散亂故紙堆中,梳理出歷史這部偉大歌劇的“韻腳”。假如作者能夠精準地找出這些“韻腳”和“音階”,並用筆下的文字將這種韻律富有節奏地吟唱出來,如此,讀者自然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這出多年前寫就的歌劇將為今天的聽眾傳達什麼重要的信息。
本書並非試圖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尋找某種對應的關係。如今大眾媒體中流行的“借古喻今式”的寫作其實並不高明,以歷史上曾發生某事而斷言今天必將發生類似之事,在我看來,也屬於一種思維上的懶惰。單一的人物或者事件本身什麼也說明不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問題的,乃是事件與事件之間隱秘的內在規律,以及這種規律所植根的社會文化土壤。
人類從古至今的金融史似乎都在訴說相同的主題:無論時代如何變換,人性的貪婪與短視並沒有多少不同。但僅用這幾個簡單的詞語解釋歷史上發生的一切金融投機事件,似乎太過粗疏。近百年來的中國,處於新舊交替的歷史變革期,傳統的政治和商業規則受到了來自西方資本主義的猛烈衝擊,中國的傳統金融體系自然也不能幸免於這種衝擊。我們甚至可以說,受到現代資本主義影響最深遠、改變最劇烈的領域之一,恰恰是中國的金融行業。
當傳統與現代的齟齬磨合尚處於陣痛階段,一種全新的商業組織形式——現代股份公司,以及一種全新的投資方式——股票,迫不及待地走進了國人的日常生活。股份公司和股票市場為清末以來中國的投資者帶來了巨額財富。但是,隨著財富同時到來的,也包括非理性的投機心態。
投機、欺詐橫行的金融市場所暴露的並非僅僅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謂人性,它為我們展現出更重要的事實真相是:盲目的樂觀和非理性的投機如何影響、左右著這一出真實的金融歷史劇裡邊每一個角色的思考、選擇以及行為,從而讓眾人合力締造出巨大的金融泡沫並且親手將其刺破。
近一個世紀中國股票市場發生的故事,將我們的視野引入歷史深處:所有國家的股票市場,似乎都不得不經歷從不規範到規範、從疏漏百出到不斷完善的歷史進程。在中國的現代金融市場形成之初,新的制度與法規尚未完全建立,這使得缺乏必要監管的近代金融市場幾乎可以為所欲為,儼然化身為一個吞噬財富的巨獸,處於財富食物鏈底端的普通投資者不幸成了它的“獵物”。
此種情景呼應了經濟學大師熊彼特(Schumpeter) 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擔憂:缺乏監管的資本主義將不可避免地伴隨著會計欺詐、企業丑聞和監守自盜的行為,這讓嚴重依賴“信托責任”的資本主義金融市場完全背離了資本主義的精髓,成為投機者和賭徒出沒的理想場所,同時也成了讓勤勞經營、穩步投資的人們血本無歸的“財富熔爐”。
我們今天還有機會逃脫資本市場的“獵殺”嗎?答案見仁見智。雖然“改進金融制度”的呼聲時常在輿論空間響起,但說到底,呼吁終究是過於廉價的言辭,對於現實社會施加的作用有限。制度與規則,說起來都是十分動聽的名詞,然而在現實之中,要想建立一個良性的、公平的、保護大眾投資者利益的遊戲規則又是何其困難。這個制度建設的過程必將受到習慣勢力與既得利益的阻撓,絕非朝夕之功。在一個良性的金融市場成為現實以前,更值得我們做的事情其實是潛下心來研究與思考,從中國股票市場近百年來的諸多歷史細節之中,嘗試探尋金融泡沫的源流。這不僅意味著新知的開啟,其對於指導我們在現實中的投資策略,也不無裨益。
我的身份除了是一名財經研究者、通俗書籍的作者以外,也是一名投資者,與千千萬萬的普通投資者一樣,常年在金融泡沫的起落之間輾轉騰挪,為了個人財富的保值增值操碎了心。其間的成敗得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立足於現在遍布陷阱與暗流的金融市場,回顧中國百餘年來跌宕起伏的股史,今之覽者,必將有感於斯文。
是為序。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