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國際書展現場活動搶先看
為師生賦能:魅力校園的構建智慧(簡體書)
滿額折

為師生賦能:魅力校園的構建智慧(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從尋找學校的意義、發現教師的價值、喚醒學生的靈魂、提升課堂的力量、重構學校的文化等五個方面,系統展示了知名校長王福強構建魅力校園的教育實踐智慧。每個方面,均精選四個典型教育案例,多維度呈現作者的積極行動和教育思考,分享作者為師生賦能,讓教育看得見人,讓師生喜歡上學校的教育策略。人是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宿,一起加入這場“尋人”之旅,建設更多讓“學生站在中央”的學校。

作者簡介

王福強,中學高級教師,河北省骨幹教師,全國語文優秀教師,教育部“國培計劃”主講教師。先後出版《用心做教研》《經營你的課堂》《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成為好教師的7項修煉》(與李維華合著)等教育作品,出版音像製品《駕馭課堂的藝術》《做傳遞正能量的教師》《挖掘學生潛能:教師必備的喚醒藝術》。先後在全國各地為中小學教師、校長、家長、學生做專題報告百餘場。

名人/編輯推薦

·好的學校猶如一方池塘,允許師生發出自己的光亮,允許師生自由呼吸,順應自己的成長節拍。
·涵蓋學校價值、教師、學生、課堂、學校文化五個方面的校園構建智慧,系統完整地提供可資借鑒的辦學理念與教育策略。
·案例生動典型,直指一線教育難題,多維度呈現作者的積極行動和教育思考,可讀性強。
·人是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宿,作者分享的讓師生喜歡上學校的教育策略,能為師生賦能,讓教育看得見人。

序 言

一個被稱作學校的地方

你喜歡你的學校嗎?

每看到一個孩子,我都有一問究竟的衝動。在我的認識中,學生是否喜歡是衡量一所學校優劣的最重要尺度。沒有人可以遠離學校,也沒有人能夠完全不受學校教育的影響,學校生活總是以這樣那樣的形態成為人生命中的永恆。但我內心最大的不安是,我們的教育並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相反,氾濫於學校中的問題卻日益尖銳、積重難返,嚴重點說,不少學校正在“認認真真”“兢兢業業”地毀掉無數孩子的前途和幸福。
在這本書裡,我想與大家一起探討學校究竟具有什麼樣的價值,一個人未來的生活與他曾經的校園經歷有什麼樣的關係,學校如何為每一名師生賦能,促成一個人發展的底座是什麼,等等。我想告訴大家:即使現行的教育體制短期內不會發生質的變化,但有遠見的校長和老師仍有巨大的操作空間,去探索並創造更有利於學生發展的教育生態。面對必然發生的學校變革,我們不能坐等,而要積極行動。當年,安徽鳳陽小崗村那18位農民以“托孤”的方式立下生死狀,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紅手印,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我相信,我們面臨的這場教育變革也可以自下而上,靠基層學校的主動求變,“倒逼”教育體制與社會生態環境的變革,從而推動整個教育系統運動軌道的扭轉。當越來越多的人亮出鮮明的旗幟,去建設更符合教育規律的學校時,我們的教育會越來越充滿希望。


我們的學校是這樣的嗎

某一年,我到河北某地籌辦一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與區委書記見面,他說:學校辦成什麼樣,其實早就有了標準答案,就是向“某某名校”學習。
我當然知道領導口中的“某某名校”。這所學校以高考成績驚人而聞名全國,學校大門外,巨幅狀元畫像沿街一字排開,吸引著眾人的眼球。“成功”的背後當然是寶貴的“經驗”,“某某名校”模式應運而生,風靡全國。大家紛至遝來,急於取得真經。你的學生怎麼跑操我就怎麼跑操,你的時間控制到每一分鐘我就控制到每一分鐘,你強調“叢林法則”,我就變本加厲。於是,一套“工業化流水線”式的人才培養模式應運而生,成為人們爭相效仿、趨之若鶩的榜樣。
這樣一所“全國知名學校”,被領導嚮往,可以理解。
我當即表態:“某某名校”有它的優勢,但我不主張完全照搬。首先,僅憑高考升學數據並不能完全證明一所學校的成功,還要洞察它背後犧牲的東西。況且,即使認定它是成功的,“拿來主義”也可能水土不服。我們可以辦出優質的學校,但我希望,這個“優質”,有我們自己的理解和判斷。
可以說,中國大部分學校是“牆頭草”式的,“跟風現象”嚴重。今天這個學校火了,人們一窩蜂去考察、學習,明天那個學校出名了,大家又“喜新厭舊”,朝著新的榜樣奔去。什麼樣的風來了,就倒向什麼方向,你方唱罷我登臺,紅紅火火,一片虛假繁榮……
缺乏獨立判斷和思考,一味盲從,讓中國的學校同質化嚴重:面目模糊、枯槁蒼白、孱弱無力。


我們的學校學生怎麼看

什麼樣的學校是好學校?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但我堅定地認為,學生視角是一條絕不能忽略的標準。
前兩年,網上有一個段子,說學校的職責是“你想幹嘛它就不讓你幹嘛”。雖是調侃之語,但折射出的並非少數學生的心聲。當一所學校給學生留下如此印象,難免會遭到學生的排斥與抵觸,我們固然可以憑權威來壓制學生的負面情緒,或者學生因為顧忌自己的前途命運而只得忍氣吞聲、不敢造次,但這表面上的風平浪靜能讓我們心安理得嗎?
我一直主張從學生視角判斷學校的成功與否,最為簡單的標準是:學生每天是否願意開開心心地到學校來?有一天畢業離開了,他是否懷念自己的母校並樂意“常回家看看”?他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言行舉止是否印上了母校的“標識碼”?如果一所學校空有驕人的高考數字,卻沒有真正被學生接納和熱愛,算得上成功嗎?
關鍵的問題在於,一所學校是不是真的有勇氣來聽一聽學生的心聲?我到過一所名校,一路參觀,頗覺壓抑。樓道口、走廊中、院區裡,到處分佈著臂戴紅袖章的“糾察隊”,他們趾高氣揚,嚴格執法,凡是不按規定路線走路的,在樓道裡說話音量偏大的,有奔跑、打鬧現象的,一律視為“違紀”,要記錄在冊。校長頗為得意,這是“自主管理”的顯著成效。的確,乍看起來,一切井然有序。但仔細琢磨,又有些怪異:好學校首先是有“人”存在的學校,但這所學校的“人”在哪裡?人真誠乾淨的眼神在哪裡?人明媚自然的笑容在哪裡?人勇敢積極的狀態在哪裡?人溫暖純正的心靈在哪裡?好學校的“好”是孩子生命狀態的純真與自然,是孩子精神世界的飽滿與富足,是孩子行為舉止的自然與端莊。而在這所學校,目之所及的“規範”“順暢”背後,卻是簡單、粗暴地逼人就範的“野蠻”。在我看來,這種“人盯人”的控制並不是教育,這樣高壓下的“低眉順眼”更算不上教育的成效,而是對人性的扭曲與摧殘。
如果學校有膽量,給學生一次民主發表意見的機會,對遍佈校園的“糾察隊”和一雙雙監視自己的“眼睛”,到底是支持的人多,還是反對的人多呢?


我們的學校出了什麼問題

我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學校教育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如果你去主掌一所學校,你的學校會有哪些與眾不同?
我們都知道南轅北轍的故事,方向錯了,跑得越快,越會偏離目的地。無數經驗教訓也告訴我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今天的教育,從政府官員、校長、老師到家長、學生,不可謂不辛苦、不努力,但出現的問題卻越來越多,國家不滿意,教育者不滿意,老百姓也不滿意。問題就在於,方向出了問題,我們“辛勤”地構築著一個病態的教育系統。
在我們的生活中,流行著這樣一個話語體系:你要好好讀幼兒園,學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這樣你才能去讀重點小學;你要好好讀小學,努力提高成績,這樣你才能讀重點初中;你要繼續好好學習,吃更多的苦,這樣你才能考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讀了重點大學,你才能找到好的工作,開始好的人生……這樣的邏輯體系,就像一個美麗的傳說,從老師、家長口中活靈活現地表達出來,成為顛撲不破的真理。太多的人對此深信不疑,他們急於把這種邏輯灌輸到孩子的頭腦中,以期待他們依此行事。
我認為,這恰恰是教育出現問題的根源。建立在這樣一套邏輯上的教育系統,本身存在著致命的缺陷。無論我們的課程改革進行了多少輪次,各個學科的教學綱要怎樣修改、補充、完善,也難以撼動這個體系的根本,因此也就很難奏效。
顯然,這套邏輯過分強調了智力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其潛在含義是:只要你的智力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你的美滿人生就有了基礎,而智力水平提升的基本表現就是你各類考試的成績出色;反之,如果你拿不到“高分”,對不起,你只能是個失敗者,體面的社會地位,令人豔羨的職業,足夠驕傲的收入,也就註定與你無緣了。
這種說法貌似“有理”:現有的高考體制不就指向這樣一個結論嗎?但冷靜下來,並不難發現這個邏輯中的漏洞:一方面,人的智力存在先天差異,永遠不能做到所有人都取得好的成績;另一方面,優質教育資源的數量有限,即使再努力,能過“獨木橋”的永遠是少數人。況且,學校教育絕非只有“智力”的培育,而是著眼於“完整的人”的培養。唯有完整的人,才能更好地面對未來的工作與生活。如果我們堅持以上述邏輯來設計學校教育的系統,導致的結局就顯而易見了:
學校成為了按照“智力”標準去打造學生的流水線,一套模子,一把尺子,在讓一小部分人受益的同時,將付出更多的人被淘汰的巨大代價。這樣的學校中,鮮活的“人”不見了,學生只是“產品”,教師是製造產品的“工具”。從學校這個“工廠”走出來的,當然有優質品、合格品,但必然出現大批量的“次品”和“副產品”,他們的未來在哪裡?
更糟糕的是,即使我們眼中優秀的學生,如果他們僅限於“智力”層面的高水平,甚至降格為“考試”層面的“高分數”,面對洶湧而至的人工智能時代,面對“已來”的未來,他們雖然在流水線上經歷了“千錘百煉”,以“優質產品”的面貌走上了社會,成為所謂的“精英”,誰敢保證,他們不會陷入精緻的平庸,甚至淪為新時代的“廢品”,最終百無一用呢?


一起加入這場尋人之旅吧

並非所有人都無法洞察時代不可逆轉的腳步,也並非所有人都不知道學校教育面臨的巨大挑戰,但因循守舊的惰性以及規避所謂“風險”的理性,讓更多的學校管理者選擇視而不見地“裝睡”,如同英國諺語“房間裡的大象”所喻,面對觸目驚心的不堪事實,卻集體明目張膽地忽略、沉默,找出無數冠冕堂皇的藉口來墨守成規,推脫可能的變革。
的確,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評價體制調整的遲緩,社會對學校成果的認定習慣,家長對學校各種“風吹草動”的敏感、質疑、干預,師資隊伍自身轉型的艱難等,都會成為制約學校變化的阻力。但不可否認,教育正處在急速轉型的關鍵期,如果我們為了維護排行榜上那驕人的“業績”,甘做舊有學校系統的“衛道士”,我們將註定成為教育的“罪人”、孩子們的“罪人”,這絕非危言聳聽。
《讓學校重生》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如果你是一位教師,對你的學生來說,“你”就是系統;如果你是一名校長,對你管理的學校來說,“你”就是系統;如果你是政策制定者,對於所屬區域的學校來說,“你”就是系統。

現實並不像人們刻意誇大的那樣“逼仄”,不同位置的人都有充分的變革空間,而每一項來自系統內部的創新和改變,都可能影響到整個教育生態的改善。如果每個人都在自己的領地嘗試著種下一棵樹,那麼,一排樹、一片森林的誕生,一方環境甚至氣候的改善,就會最大限度地接近可能。
我們每個人都是無數因果鏈條上的一環,儘管每個人所決定的只能是自己所能決定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個人是完全被動的。人是有自由意志的,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有自己的選擇,也應該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因為我們不僅僅是上一層因果關係的終點,也是下一層因果關係的起點。
我寫這樣一本書,就是希望引發更多的人去思考:未來的學校,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子?作為有精神生命存在的人,他的靈魂、他的思維該得到怎樣的養育?作為有肉體生命存在的人,他的身體該在怎樣的呵護與理解中健康發育?作為時間單位的人,每一分每一秒的校園生活將給予怎樣的塑造與完善?希望更多的同行者,致力於學校建設與時代韻律相契合,讓校園高揚起“人”的旗幟,改變被“成功學”戕害的教育生態,扭轉赤裸裸地崇尚“叢林法則”的學校文化,調整以剝奪學生思想和行動上的自由來“製作”學生的“一刀切”的所謂“人才培養模式”,改善因過度學習、機械學習、負擔過重導致的厭倦學習、仇恨知識,以及求知欲、想像力、創造力大面積喪失的教育局面,讓學校成為流行尊重、信任文化,師生關係良好的地方,成為學生認識自我、完善自我並為將來實現自我做好準備的地方,成為師生人格昇華、生命變得更有價值的地方。
如果十年以後,我仍有勇氣重讀這些文章,我希望至少不會背叛以下文字:我仍是一個誠實的作者,真情用筆,記下我與教育、與學校的相濡以沫,或許我不能道破所有的真相,但我用心記下的每一個文字都不是虛妄與違心的;我仍然是一個敢於放棄“過去”的好奇者,這個時代的非線性發展,正讓過往的許多經驗變成“障礙”,能力被重新定義,模式淪為桎梏,我會保持歸零的心態,重新認識學校,讀懂學校。
我希望自己真正領悟到:人是什麼;學校如何為人“賦能”;未來,人如何獲得自由。薩特說:“作為一個人,我根本沒有預先被決定的本性。我的本性,要通過我選擇去做什麼來創造。”今天,年逾五十的我,癡迷于人的成長,我希望通過我的創造幫助師生去選擇。我希望自己永遠擁有“在”的勇氣,無論教育風雲如何變化,我會因熱愛而存在。作為這個時代教育的記錄者與參與者,我希望自己永遠在現場。我希望仍能與喜歡這本書的讀者,與你們在一起。我們並非須臾不分,更非對所有的事物保持一致的立場,但我們會一直努力追尋“人”在學校、在教育中的存在。
人是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宿。我將在這本書中,從“人”這個視角,多維度呈現我們的思考和實踐案例。我期待,讀到這本書的人,能和我們一起加入這場尋“人”之旅,去建設更多讓“學生站在中央”的學校,創造更多能夠發現每個人天賦的新型教育。期待與你並肩同行!
我們仰望星空,也終將被星空仰望。

王福強
2020年3月18日于河北廊坊

目次

目 錄

序言一個被稱作學校的地方001

第一章尋找學校的意義

第一節學生需要什麼樣的學校003
【案例】你的畫裡是什麼003
沃森父子對話的啟示005
“目中無人”的學校比比皆是008
學生喜歡是評定優質學校的最重要標準009

第二節學校的第一要務是什麼012
【案例】“寄生蟲”與苦惱的媽媽012
“巨嬰”是怎麼養成的014
先成人,後成才015
“叢林法則”帶來的惡果018

第三節學校的價值如何選擇022
【案例】“一個都不能少”的開學典禮022
“學生成長”先於“學校發展”023
何為基礎教育的“基礎”025
人是教育的終極目的027

第四節學校的信仰如何定位030
【案例】“誠信考試”面臨的挑戰030
相信是最大的師德031
教育要讓社會變得更好034
尋找每個人的天賦037

第二章發現教師的價值

第一節沒有教師的幸福,就沒有學校的未來043
【案例】一個優秀教師的巡迴報告043
讓教師遠離“被幸福”044
評價教師要多一點溫度046
要做教師心靈的守護者050

第二節教師是“人”,而非工具053
【案例】不肯站在“大局”的高度看問題的老師053
淪為“工具”的教師054
還教師精神的自由056
強化“教師第一”的管理理念060

第三節教師是學校變革的“最大變量”064
【案例】一個老師的“蛻變”064
給合適的人提供合適的崗位066
每個人都成為培訓資源的提供者069
給教師搭建分數之外的“T台”072

第四節讓每一位教師成為課程075
【案例】被表彰的“捶背”事件075
人格課程的最佳表現方式076
推廣“我,就是教育”的文化078
發現學校中默默無聞的人081

第三章喚醒學生的靈魂

第一節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087
【案例】如此悲催的課間087
別讓整個民族暈倒088
“空心病”離我們的孩子有多遠090
由“消極矯治”轉向“積極建設”093

第二節尋找學生成長的秘密096
【案例】一個另類家長的“遭遇”096
尊重成長規律才能真正“目中有人”097
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100
讓學生做更好的自己104

第三節沒有自我管理,教育就不會發生109
【案例】一年級的“自我管理”109
學生的自覺性決定著一所學校的高度111
搭建學生自主管理的平臺113
我的大門隨時開,歡迎大家走進來117

第四節聽到每一個孩子的夢想120
【案例】二十五年前的夢想120
留給學生“做夢”的空間121
要擺脫“過度現實”的教育124
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權126

第四章提升課堂的力量

第一節 為學生的二十年後而教131
【案例】一場關於“有用”和“無用”的辯論131
有滋有味兒的“無用”更讓人受益終生132
為學生的未來而教:培養學生的關鍵技能134
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138

第二節 教學管理的真實屬性140
【案例】取消公開排名帶來的困惑140
學生不是成績冊上的一個符號141
“綠色升學率”帶來的思考143
讓課堂“安全”起來145

第三節 課堂教學之辯149
【案例】一個教研員的“自白”149
一份流產的高效課堂評價表150
公開課要立足於提供研究的樣本153
不要過度模式化155

第四節 看得到人的課堂158
【案例】一次課堂教學的探討158
不僅“心中有案”,更要“目中有人”159
“備學生”才不會“對牛彈琴”160
讓課堂評價語言靠“人”近一些163

第五章 重構學校的文化
第一節讓文化成為一種力量169
【案例】一所校園文化“名校”的誕生169
日益庸俗化的學校文化170
建立以人為中心的共同價值觀172
不能丟掉教育自信175

第二節 廢棄基於害怕的管理178
【案例】一封被怒懟的關於“體罰”的信件178
賦予“安全校園”更豐富的內涵181
讓“舒展”成為學校的一個關鍵詞183
故事:讓教育溫暖起來186

第三節 向前再走一步就是創新189
【案例】一次特殊的“班級管理現場會”189
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出教育的味道190
讓系統思考成為所有人的工作方式194
創造真正有“儀式感”的儀式197

第四節建設學校良好的文化生態201
【案例】你是“差生”,我不跟你玩201
好學校是一方池塘202
生態構建從改變人的形象做起206
“我”是即將到來的日子209

書摘/試閱

“目中無人”的學校比比皆是

八九年前,西安市某小學採取了一項管理措施,給表現差的學生佩戴綠領巾,表現好的學生佩戴紅領巾,並且上學、放學都不能解開,不然就在班上點名批評。這件事引發了極大爭議,不少家長表示:“綠領巾是很傻很邪惡的教育暴力”,“小學生戴綠領巾比抽教鞭還惡毒”,“綠領巾是‘象形之刑’”。這種帶有鮮明特徵的懲戒型教育,不能不讓人聯想到《水滸》中宋江的“面上刺字”。
或許有人說校方的初衷是好的,但將心比心,一個戴著“差生”標記的小學生,混雜在一群戴著“良民”標記的同學中,整日承受著老師、學生異樣的目光,其背負的精神壓力將是怎樣的?如此重壓施諸小學生,究竟會讓其“幡然醒悟”還是自暴自棄?這會給本應平等、純真無邪的同學關係,帶來怎樣的陰影?
重新回顧這個事件,是因為“綠領巾事件”絕不是孤立的,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教育的一個縮影。很多學校總是樂於打著“為學生好”的旗號,做出一些違背教育規律的匪夷所思的事情。譬如:成績差的學生伺候優等生吃飯,目的是讓“差生”“知恥而後勇”;課間將學生“圈養”在教室裡,只准喝水上廁所,美其名曰“為學生的安全著想”;將學生推入“書山題海”,要熬到後半夜才能完成作業,完全不顧學生的身心健康,還美其名曰為了學生的“前途”;等等。這些司空見慣的現象背後,折射出的都是學校文化中一個嚴重的問題:“目中無人”。
“唯分數論”大行其道,考試成績公然張榜,不僅有“紅榜”,甚至有“黑榜”,學生每每“膽戰心驚”“無顏以對”,尊嚴都沒有了,談何健康成長?
動輒罰抄幾十遍、幾百遍,體罰、變相體罰屢禁不止。因一分之差在年級排名中掉了十幾位,就被視為“退步”,老師批評,父母抱怨,整個假期就得補課。學生淪為成績冊上的一個代碼。
課堂教學不考慮學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搞統一“規格”,實行“標準件生產”。學校成了工廠,課堂教學成了流水線,把培養人等同於生產產品,漠視人本有的差異性。
走廊裡掛了那麼多優秀的藝術作品,可有多少是孩子們的?懸掛的作品有多少符合孩子的欣賞角度?我們在活動區裡放置的遊戲器械,有幾樣能夠讓孩子們自由使用?
開設的各類課程,開展的各種教育活動,只考慮到了部分孩子,還是滿足了所有孩子的需求?我們有沒有努力關注到每一個孩子,無論他智力如何,成績如何?
……
不得不說,很多時候我們過於“自以為是”。我們覺得給了孩子需要的一切,覺得只要願望是好的結果就不會差。可是我們瞭解孩子嗎?他們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我們願意給他們“所需要的”嗎?我們又有能力給嗎?說起教育“要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沒有人會反對,但如果我們連孩子當下的幸福都不肯真正關注,孩子們怎麼可能對未來充滿憧憬與期待,怎麼可能堅定地尋找未來的美好呢?
教育是一種培育人的社會活動,促進人的發展是學校最根本的任務。一個教育者,首先應該嘗試努力減少學校中“目中無人”的現象。這也是本書致力探討的核心話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