緘默的病人
商品資訊
系列名:storytella
ISBN13:9789577412713
替代書名:The Silent Patient
出版社:春天出版國際
作者:艾力克斯.麥可利迪斯
譯者:吳宗璘
出版日:2020/07/31
裝訂/頁數:平裝/384頁
規格:21cm*14.8cm*2.5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只有她知道發生了什麼;只有我能讓她說出口……
全球最大書評網站Goodreads讀者票選年度最佳推理驚悚小說No.1,逾十二萬五千則★★★★★書評狂推!
艾力克斯.麥可利迪斯寫出了我有生以來所看過的最佳心理懸疑小說之一。這部擁有絕對驚嚇結局的小說,是一場壓力沉重的偏執夢魘!
──《紐約時報》暢銷書《人生複本》作者,布萊克.克勞奇 Blake Crouch
●電影版權由美國Plan B Entertainment搶下!全球討論度最高的驚悚懸疑小說!
●自出版即蟬聯紐約時報暢銷榜至今!全球熱銷突破百萬冊!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當月選書,高居小說暢銷書排行榜年度總銷量第二!
●出版人週刊年度選書
●英國「理查與茱蒂讀書俱樂部」選書
●《時人》雜誌選書
●《泰晤士報》選書
●翻譯版權已售39國
感謝老天,我有這本日記可以寫下自己的心聲,能夠讓我保持理智,我根本找不到可以傾訴的對象。
我沒辦法相信任何人。
艾莉西亞
艾莉西亞的生活看起來非常完美,她是知名的畫家,嫁給同樣知名的時尚攝影師蓋布瑞爾,兩人住在倫敦最令人稱羨的地區。
艾莉西亞靠著寫日記抒發心情──而且也藉此向摯愛的老公證明一切安好無恙。一想到蓋布瑞爾可能會擔心,甚或造成他痛苦不堪,就讓她揪心不已。
不過,某個深夜,蓋布瑞爾結束工作回家,艾莉西亞對著蓋布瑞爾的臉開了五槍,自此之後,她堅持不語,也不肯作出任何解釋,讓這起家庭悲劇成了大眾關注的懸案。而這位緘默的病人,被收治在位於北倫敦的精神病療養院,就此遠離了八卦小報的窮追不捨。
李歐
心理治療師李歐對艾莉西亞的案件一直十分關注,他深信自己可以治癒艾莉西亞,終於等到機會和她接觸,卻發現她噤聲的背後,藏了一個更黑暗的秘密……
要是她真的開口,他希望聽到真相嗎?
作者簡介
艾力克斯.麥可利迪斯 Alex Michaelides
於劍橋主修英國文學,在美國電影學院研習劇本寫作。麥可利迪斯是羅莎蒙.派克主演《失控好萊塢》的編劇,也是電影《英國佬來了》的編劇之一。《緘默的病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說,已經進入電影籌拍階段,而且暢銷全球三十九國。在美國出版第一周就成為《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精裝小說暢銷書第一名,並且在Amazon.com的小說暢銷書排行榜上名列2019年銷量第二。
麥可利迪斯曾經念過三年的心理治療,而且曾在某間青少年精神病患監獄工作兩年──這些背景也成為《緘默的病人》的素材與靈感來源。
麥可利迪斯的父親為希臘裔塞浦路斯人,母親為英國人,他出生於塞浦路斯,現居英國英格蘭。
譯者簡介
吳宗璘
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肄,曾任職媒體與從事設計業,曾獲華航旅行文學獎與南瀛文學獎,現居義大利專事翻譯。
名人/編輯推薦
媒體名人盛讚
這是我們近年來看過最叫人目不轉睛的心理驚悚小說之一。文筆優美,佈局精巧,它毫不留情,把你硬拉進去,一直要到最後的驚人轉折出現之後才肯放手,絕對與眾不同的精采作品!
──暢銷書排行榜冠軍《Pendergast》作者,道格拉斯.普列斯頓與林肯.查爾德
精緻俐落的敘事手法,內蘊真正的懸疑情節──無論就任何標準來看,都屬極為上乘之作!
──傑克.李奇暢銷書系列作者,李.查德
鳳毛麟角:完美的驚悚小說。這本了不起的小說看得我熱血沸騰──真的是無法釋手。我知道自已入了坑,爬不出來,十一個小時之後──凌晨五點四十七分──我一口氣看完了,驚嘆讚服不已!
──《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冠軍《後窗的女人》作者,A.J..芬恩
慢火鋪陳的絕妙心理驚悚小說,佈局精巧,而且還有讓我真的嚇了一大跳(這一定要功力非凡)的暗黑伏筆。作者超厲害,拜託,再多寫一點吧!
──《濃情巧克力》作者,喬安娜.哈里斯
「我再看一章就休息了,一章就好。」只要你一拿起這本書,你一定會對自己說出這句話,但最後還是會繳械投降,繼續看到那令你大呼意外的精采結局──無論你是多厲害的偵探,也絕對猜不出結果!
──《IF I Die Before I Wake》作者,艾蜜莉.寇區
《緘默的病人》悄悄襲身,宛若暗巷裡殺出的一道可怕幽影。麥可利迪斯打造出一部創意十足、令人癡迷的心理懸疑小說,實在太詭譎獨特,應該要自成一派類型才是。我花了兩個晚上就看完,所有美麗的文字、恐怖的相會、驚奇的轉折,都讓我回味不已。指尖急速翻閱的摩擦力,將會讓你的書著火!
──《End Game》作者,大衛.鮑爾達奇
艾力克斯.麥可利迪斯寫出了我有生以來所看過的最佳心理懸疑小說之一。這部擁有絕對驚嚇結局的小說,是一場壓力沉重的偏執夢魘!
──《紐約時報》暢銷書《人生複本》作者,布萊克.克勞奇
我今年看過最棒的懸疑小說之一。大師級佈局,步調緊湊,作者的巔峰極品!
──《消失的女孩》作者,卡拉.韓特
『那一刻』到來的時候,我居然沒有發現,不禁讓我十分懊惱。我從來沒有判斷失準卻如此過癮的經驗──強力推薦!
──《周日泰晤士報》暢銷書《粉筆人》作者,C.J..杜朵
真正令人不寒而慄,令人驚呼的意外轉折!
──《周日泰晤士報》暢銷書《The Craftsman》作者,莎拉.鮑爾頓
精采絕倫!
──史蒂芬.費亞
布局精準,文筆充滿機鋒的小說,掀開了創傷與人性心理複雜性的面紗。
──《周日泰晤士報》暢銷書《Good Me, Bad Me》作者,艾麗.蘭德
令人驚豔的處女作……充滿原創性的心理分析小說作品。我對艾力克斯的下一部作品充滿興奮期待,這傢伙的確有才,實在罕見,天賦異稟!
──《Thirteen》作者史蒂夫.卡瓦納
這本獨特、佈局精緻的心理懸疑小說,建立了麥可利迪斯的一線地位。
──《出版人周刊》
本書定義了什麼叫作令人愛不釋手,關鍵轉折宛若甩在臉上的一巴掌,來得又狠又快!
──《The Good Samaritan》作者約翰.馬爾斯
許多小說,尤其是心理懸疑類,都有吹捧過度的問題,但這本二〇一九年在茫茫書海中脫穎而出的優秀作品,絕對值回票價!
──《Heat》雜誌
艾力克斯.麥可利迪斯的初試啼聲之作是部懸疑小說,某名女子對丈夫任意施加暴行,心理醫生執意要挖出她的真正動機。步調明快,層次複雜,完全意想不到的結局轉折,這是一部會讓人久久不忘的作品。
──《Dead Good Books》網站
頂尖之作……這本獨特、佈局精緻的心理懸疑小說,建立了麥可利迪斯的一線地位。
──《出版人周刊》星級評論
精緻布局,加上障眼法與諸多轉折,編劇出身(電影《失控好萊塢》)的麥可利迪斯的懸疑處女作的結局,一定會讓絕大多數的讀者大吃一驚。陰鬱、獨特、令人想一口氣讀完!
──《圖書館期刊》
本書一點也不低調,大聲宣告了艾力克斯.麥可利迪斯是心理懸疑小說的新秀!
──《Shelf Awareness》網站
初試啼聲的小說家麥可利迪斯,藉由向希臘神話、藝術,以及愛情的致敬方式,成功糊化了精神變態與理智之間的界線。結合過往日記內容與現今敘事,娓娓道出多重故事軸線,扭合為一的時候,情節更加糾葛不清,讓讀者坐立不安,苦思猜測。這部作品令人愛不釋手,充滿情感面的恐懼與張力,而且還有就連最經驗豐富的懸疑小說讀者也會嚇出一身冷汗的結局轉折。
──《書訊》
書摘/試閱
艾莉西亞.拜倫森當年殺死老公的時候,三十三歲。 他們結婚七年。兩人都是藝術工作者——艾莉西亞是畫家,而蓋布瑞爾則是名時尚攝影師。他的風格特殊,喜以詭奇的直白角度拍攝那些餓得半死的半裸女子,他過世之後,生前作品的價格也開始以驚人速度飆升。老實說,我覺得他的東西浮誇又膚淺,完全沒有艾莉西亞巔峰之作的那種內蘊質感。當然,我對藝術認知有限,無法斷言艾莉西亞.拜倫森的畫家地位是否能夠經得起時代的考驗,她惡名昭彰,藝術才華也顯得黯然失色,所以很難客觀看待。也許你會指責我偏頗,但我也只是表述個人意見而已。對我來說,艾莉西亞也算是天才。除了技巧之外,她的畫作具有一種攫取觀者目光的神奇魔力——幾乎是,鎖喉——宛若老虎鉗一樣緊掐不放。 蓋布瑞爾.拜倫森在六年前慘遭謀殺,時年四十二歲。八月二十五日身亡——也許你有印象,某個異常酷熱的夏日,創下了什麼最高氣溫紀錄,他死亡的那一天,是當年最炎熱的一日。 蓋布瑞爾在世的最後一天,他一大早就起床了。某輛派車在五點十五分到達他與艾莉西亞的家,位於倫敦西北部、漢普斯特德邊郊的住所,司機把他載到肖爾迪奇,進行拍攝工作。他一整天都待在某個屋頂上面,為《Vogue》雜誌拍攝模特兒。 至於艾莉西亞那天的行蹤,大家並不是很清楚。她馬上就要開展,一直忙著畫畫,應該是整天都窩在自宅花園後方的夏屋裡作畫,她最近才把它改建為畫室。最後,蓋布瑞爾工作到很晚才結束,直到十一點才被送回家。 過了半小時之後,他們的鄰居,芭比.赫爾曼,聽到了數起槍響。芭比打電話報警,十一點三十五分的時候,哈沃史托克丘派出所派出警車,不到三分鐘的時間就到達拜倫森住所。 大門開敞,屋內一片漆黑,所有的燈都沒開。警員走入門廳、進入起居室,以手電筒四處搜尋,時斷時續的光束照亮了屋內,他們發現艾莉西亞站在壁爐旁,白色睡衣在手電筒燈源的映照下發出慘光,整個人宛若幽魂一樣。她對於警方到來似乎不以為意,她僵挺凝凍——成了一具冰雕——臉龐流露出詭異的驚懼神情,彷彿見到了什麼不該看到的恐怖畫面。 地板上有把手槍。蓋布瑞爾坐在一旁的陰暗處,動也不動,腳踝與手腕被鐵絲纏綁在椅子上頭。警察起初以為他一息尚存,他的頭無力側垂,宛若昏迷不醒。然後,手電筒的光束照到蓋布瑞爾中了好幾槍的面孔。英俊的五官就這麼沒了,只剩下一團血糊的爛泥。濺滿他背後牆壁的那些碎末包括頭骨、腦漿、頭髮——以及血塊。 鮮血到處都是——從牆面流下、在地板上匯成小河,浸染了木板條地板的紋理。警方判定那是蓋布瑞爾的血,但這種血量也未免太多了。然後,手電筒映出了某個東西的閃光——艾莉西亞腳邊地板上有把刀子。另一道光照到了艾莉西亞白衣上的濺血痕跡。某名警員抓住她的雙臂,舉高,對著光源,她的雙腕有多處傷及血管的割痕,她大量失血,但依然還活著。 第二天,艾莉西亞躺在醫院的私人病房,在律師的陪同之下、接受警方偵訊,她全程不發一語。雙唇發白,毫無血色,偶爾會顫抖兩下,但始終無法說出任何一個字句,發不出聲音。她沒有回答任何問題,不能言語,不願言語。就連因為殺害蓋布瑞爾而遭到起訴的時候,也沒有講話。 艾莉西亞再也不說話。 她堅持不語,讓這起事件不再是一般的家庭悲劇,反而蛻變成某種更了不得的轟動事件:佔據頭條版面不放、緊緊抓住大眾想像力長達數月之久的懸疑謎團。 艾莉西亞一直不說話——但她還是提供了自白,一幅畫作。這是她出院之後、等待審判開始之前的居家軟禁期作品。根據法院指派的精神病專科護士表示,艾莉西亞簡直不吃不睡——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拿來作畫。 通常,艾莉西亞必須花上好幾個禮拜、甚至是好幾個月的醞釀,才能著手進行新的作品——不斷修改的草圖、安排與重置構圖、測試顏色與形式——經過了漫長的孕育期之後,才能一筆一筆地辛苦畫圖,宛若難產一樣。不過,現在她的創作過程卻發生了巨大變化,謀殺親夫之後,才不過短短幾天,就完成了這幅畫作。 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這已經足以構成撻伐她的理由——在蓋布瑞爾死後沒多久就重返畫室,流露出她異常漠然的性格,這是冷血殺手毫無悔意的殘暴獸性。 也許吧。但我們千萬不要忘了,雖然艾莉西亞.拜倫森可能是殺人犯,但她也是藝術家。拿起畫筆作畫、在帆布上表達內心的複雜情緒——至少對我而言——這種行為十分合理。難怪她的揮灑出現難得一見的輕鬆暢快,如果,悲傷能被稱之為輕鬆暢快的話。 這幅畫是自畫像,她在畫布的左下角以淺藍色的希臘字母、寫下了畫作名稱—— 只有一個名字。 阿爾克斯提斯。
2
阿爾克斯提斯是某部希臘神話的女英雄,那種哀戚至極的愛情故事女主角。阿爾克斯提斯自願為先生阿德墨托斯犧牲生命,願意為他受死,一部有關自我犧牲、另人惴惴不安的神話故事。但它與艾莉西亞之間到底有什麼關聯,依然混沌不明,其蘊含的暗示意義讓我百思不解了好一段時間。直到有一天,我終於領悟到真相…… 但我這樣敘述也未免太急躁,衝過了頭。我應該要從從頭開始,讓所有事件自我表述。我不該為它們塗抹上色、扭曲它們,或是講出任何的謊言。我應該要按部就班,步履緩慢,小心翼翼。不過,該從哪裡著手?我應該先做自我介紹,但也許先不要這麼做比較好,因為,我畢竟不是這齣戲裡的英雄。這是艾莉西亞.拜倫森的故事,所以我必須從她——以及阿爾克斯提斯——作為起點。 這是一幅自畫像,謀殺案發生之後、艾莉西亞在自家畫室的模樣,她站在畫架與畫布前面,手裡拿著畫筆。她全身赤裸,身體的細節盡顯無遺:一綹綹的紅色長髮垂落見骨不見肉的肩頭、半透明肌膚下的青筋清晰可見,還有雙手的簇新割腕傷口。她掐著畫筆,紅色顏料滴落而下——或者,那其實是鮮血?在她作畫的那一瞬間,被定格下來——不過,她面對的畫布一片空白,表情也同樣空茫。她回頭,直視著每一個觀者,張開嘴唇,沉默無語。 在法院審理案件的時候,負責代理艾莉西亞作品的蘇活區小畫廊經理尚費利克斯,做出了充滿爭議的決定,許多人指責他譁眾取寵,唯恐天下不亂,因為他執意要展出《阿爾克斯提斯》。現在,畫家因為謀殺親夫而入獄,也讓畫廊出現了成立許久以來、前所未見的景觀,為了等待入內參觀的排隊人潮。 我與其他引頸期盼的藝術愛好者一起排隊,站在隔壁成人用品店的紅色霓虹燈管招牌旁邊,一個接著一個,陸續進去。大家進入藝廊之後,紛紛衝向那幅畫作前面,宛若遊樂園裡的興奮群眾直搗鬼屋一樣。最後,我站到了第一排——與《阿爾克斯提斯》面對面。 我盯著那幅畫,望著艾莉西亞的容顏,想要判讀她的眼神,了解她的思維——但那幅畫像卻拒絕溝通,艾莉西亞回瞪我——戴著沒有任何表情的面具——高深莫測,難以捉摸。我的直覺告訴我,她的神情並非無辜,但也不是有罪之人。 對其他人來說,判讀她這個人倒是容易多了。 站在我後頭的女子低聲說道,「根本就是個大魔頭。」 「就是說嘛,」她的女伴附和,「冷血的賤女人。」 我心想,這樣說未免有些不公平——艾莉西亞畢竟還沒有被定罪。不過,這種結果也是意料中事,八卦小報早從一開始就把她定位為壞蛋:蛇蠍美人、黑寡婦、禽獸。 事實擺在眼前:蓋布瑞爾的屍體旁只有艾莉西亞,手槍上頭也只有她的指紋,她殺死蓋布瑞爾,無庸置疑。不過,就另一方面來看,她的殺人動機,依然是未解之謎。 媒體爭論不休,報章雜誌、廣播以及晨間談話性節目也衍生出各式各樣的理論。 針對艾莉西亞的行為,他們找專家予以解釋、譴責、合理化。她一定是家暴案的受害者,沒錯,被欺壓過頭,最後大暴走?另一派理論則是他們玩性愛遊戲擦槍走火——先生被綁起來了,不是嗎?有些人則懷疑這是傳統的妒妻殺人案——應該是另有女人吧?不過,蓋布瑞爾的哥哥在法院審案時供稱弟弟是個忠心耿耿的好老公,深愛妻子,那麼,是因為錢嗎?艾莉西亞並沒有因為老公之死而得到什麼好處,她才是有錢人,曾經從父親那裡得到了大筆遺產。 所以各種臆測沒完沒了——沒有答案,只有越來越多的問題——艾莉西亞的動機,還有行兇之後的沉默以對。她為什麼拒絕開口?這蘊含了什麼意義?她是不是想要隱瞞什麼?保護某個人?如果是這樣,是誰?又是為什麼? 此時此刻,我回想起當初每一個人都在討論、書寫、爭辯艾莉西亞的事件,然而眾人瘋狂喧囂的核心卻是一片空白——只有沉默,解不開的謎團。 對於艾莉西亞堅持不開口,法官在審案件時抱持了懷疑的態度。艾佛史東法官強調,無辜者通常會大聲喊冤——而且,是頻頻護衛自己的清白。但艾莉西亞不只是保持緘默,而且完全看不出任何悔意,審理過程自始至終都沒看她哭過——媒體報導特別強調這一點——她面無表情,冷若冰霜。 被告律師別無選擇,只能尋求認罪減刑:他宣稱艾莉西亞一直因精神問題所苦,早自童年時期就有跡可尋,法官認定這只是傳言,大部分的主張都被駁回——不過,到了最後,帝國學院精神鑑定科系任教的拉札魯斯.迪奧米德斯教授,同時也是北倫敦某間精神病療養院「葛洛夫」的醫療長,他的證詞卻讓法官陷入搖擺。根據迪奧米德斯教授的主張,艾莉西亞拒絕說話正是嚴重心理疾病的明證——應依此特殊狀況審酌量刑。 當心理學家想要說出某個不方便點破的事實的時候,就會採取這種相當迂迴的說法。 迪奧米德斯認為艾莉西亞是瘋子。 這是能夠解釋一切的唯一理由:不然為什麼要把心愛的男人綁在椅子上面?然後以這麼近的距離、拿槍轟爛他的臉?而且,看不出任何悔意,沒有提出解釋,甚至根本不開口?她一定是瘋了。 絕對沒錯。 最後,艾佛史東法官接受了認罪減刑,也建議陪審團據此作出決議。艾莉西亞隨後被送進葛洛夫——接受迪奧米德斯教授的監管,當初就是他的證詞大大影響了法官。 其實,如果艾莉西亞沒有發瘋——也就是說,要是她不說話純粹是在演戲,是為了要討好陪審團所作的一場表演——那麼,的確發揮了效果。她免去了漫長的牢獄之災——而且,要是她能夠完全康復的話,有機會可以重獲自由。當然,現在就是開始佯裝康復的時機了吧?三不五時講幾個字,然後,又多說一點,慢慢傳達出某種悔意?但就是沒有。一週接著一週過去了,一個月接著一個月過去了,接下來,好幾年過去了——艾莉西亞依然不說話。 全然沉默。 而且,已經再也沒有任何新事證,失望的媒體終於失去了對艾莉西亞.拜倫森的興趣。她也進入了短暫名噪一時的殺人犯之列:眾人依然記得的面孔,但卻早已遺忘了他們的姓名。 但必須要說一句話,並非所有人都如此,某些人——包括我自己在內——對於艾莉西亞.拜倫森的懸案以及她堅持沉默不語,依然癡迷不已。身為心理治療師,我當然看得出來蓋布瑞爾之死對她造成了巨大創傷,而且她不說話就是創傷的明證。艾莉西亞無法講出自己所做的事,口吃、卡住,就像是拋錨的車子一樣。我想要扶艾莉西亞一把、讓她重新站起來——幫助她說出自己的故事,逐漸痊癒康復,我想要修補她的傷口。 我不想誇口,但我的確認為自己別具資格,可以幫助艾莉西亞.拜倫森。我是負責精神鑑定的心理治療師,也曾經處理過許多飽受摧殘、脆弱不堪的社會個案。而艾莉西亞故事的某些部分也觸動了我個人的共鳴——打從一開始,我就對她的狀況充滿同理心。 可惜的是,這些日子我依然在布羅德摩精神病院工作,所以,要是沒有命運之神的意外介入,治療艾莉西亞很可能——應該就是——純粹空想罷了。 艾莉西亞入院已經將近六年,而葛洛夫終於開出了精神鑑定心理治療師的職缺。我一看到徵人啟事,我就知道自己別無選擇,必須相信自己的直覺——應徵那項職位。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