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為中國文學史上難得一見的將帥詞人,馳騁沙場的殺伐決斷讓他一改文人的羸弱印象,成為豪氣衝天的英雄,他那勇於抗爭的氣質,成為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內核。本書帶你走入這位孤膽英雄的世界,穿越歷史的風云,見一見他那英勇的身姿,看一看他那一身的傲骨。
作者簡介
三川,文史作家,喜歡在歷史的典籍中找尋真相,與古人心靈對話。為人為文灑脫豪放,喜縱論文史,談經說道,偶有作品發表於各類文學期刊。
序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既是文臣、詞人,也是軍事家。他曾經“金戈鐵馬”,縱橫沙場,少年壯志,渴望恢復中原,無奈“醉裡挑燈”,北伐夢碎,終成詞中將軍。
他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者和杰出的詞作家,他的詞代表了南宋詞的最高成就。他曾寫下許多慷慨豪邁的英雄壯詞,也有婉約細膩地表達兒女情長及其日常生活的妙詞。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
他一生失意,一生樹敵,一生備受指責。他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一生力主抗戰。自南歸之日起,他就對北伐念念不忘,望有朝一日能“沙場秋點兵”,指揮千軍萬馬,光復中原,卻始終被視為“歸正人”,不被信任,備受指責,幾度奉命出任,又幾番被罷免,猶如一枚棋子一樣,到頭來卻只能“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可憐白發生,最後含恨辭世。
辛棄疾為抗金事業奮斗了整整一生。當真正的任命來臨時,年近古稀的他也只能悲上心頭,再無壯懷激烈的感慨,心死如燈滅。“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今古恨,幾千般,歸去,歸去罷。
本書講述了南宋詞人辛棄疾跌宕起伏、壯志難酬的傳奇一生。全文行如流水,或言辭懇切、入情入理,或激情澎湃、豪情萬丈,將一生空懷理想、報國無門、鬱鬱不得志的辛棄疾刻畫得淋漓盡致。拿起本書,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他一生的悲歡歲月吧!
目次
第一章 絕世英雄,謝幕辭別
第一節 垂死的三呼 /003
第二節 天賜辛良臣 /008
第二章 幾向求索,南向報國
第一節 幼年啟蒙,光復神州 / 015
第二節 亳州城外,拜名師 / 023
第三節 辛苦尋訪,早識愁 / 028
第四節 赴燕京,激蕩心弦 / 033
第五節 生歧路,後會無期 / 039
第三章 弓如霹靂,棄筆投戎
第一節 南歸很逢時 / 049
第二節 身披軟甲,慷慨從戎 / 053
第三節 略顯軍才,力薦義端 / 057
第四節 怒向膽邊生 / 061
第四章 初入政壇,且貪歡笑
第一節 歸附大議,建康城面聖 / 069
第二節 意外的叛變 / 073
第三節 歸正人,江陰簽判 / 078
第四節 易主後的憂與喜 / 081
第五章 《美芹十論》,淋漓之想
第一節 分裂的禍端 / 087
第二節 登臨北固山,偶遇範邦彥 / 091
第三節 天定姻緣,燈火闌珊 / 096
第四節 奮筆疾書,諫言衷腸 / 102
第五節 《美芹十論》始成 / 107
第六章 生路多艱,壯志未酬
第一節 一紙調令,閑愁千斛 / 115
第二節 《再上九議》 / 120
第三節 艱難的任命 / 126
第四節 高樓相會,酒令詩籌 / 132
第五節 一舸弄煙雨 / 139
第六節 眾友南樓送別 / 150
第七節 湘潭大地,人間煉獄 / 160
第八節 鐵心平亂,解決困局 / 169
第九節 奇招募兵,創建飛虎軍 / 180
第七章 世外桃源,閑居稼軒
第一節 也罷,歸家 / 189
第二節 帶湖避世,賦閑生涯 / 196
第三節 專屬的稼軒 / 200
第八章 詞賦之會,把酒歡歌
第一節 新家落成,種花花已開 / 205
第二節 琴瑟之和,舞劍長歌 / 210
第三節 一樁荒唐命案 / 216
第九章 壯志難酬,使命猶在
第一節 出山赴任,福建提刑 / 223
第二節 推行政令,安居樂業 / 230
第三節 恍入夢,功名渾是錯 / 234
第十章 花期不定,國愁難平
第一節 相憐相笑,滿面塵埃 / 241
第二節 識放翁,相見恨晚 / 246
第三節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 251
第四節 心死如燈滅 / 255
第十一章 千古詩名,都付笑談
第一節 古今多少成亡事 / 263
第二節 稼軒者,詞中之龍 / 268
書摘/試閱
第一節
垂死的三呼
南劍永遠都不會忘記,老爺歸天時的那一幕。
那一年,他剛過40歲的關口,膝下已經有了幾個活蹦亂跳的孩子,讓他這個父親覺得人生十分有趣。同時南劍也依稀記得,主仆初次相見時,老爺大概也正逢不惑之年。
對老爺的過去,南劍知之甚少,只聽前來府上拜會的先生、官人說起過,他們家老爺曾是個大英雄、真豪杰。雖然功勛不及岳元帥,但老爺的名聲至少能同李綱丞相、韓郡王這樣忠貞為國的名臣比肩。然而也有那些閑散的過客,提起老爺時總會帶上少許鄙夷的譏笑,一邊喝著茶,一邊唱話本似的說老爺殺人如麻、聚斂錢財、風流成性……
南劍從來不信這些奸猾之徒的流言蜚語,盡管府上確實有一些年輕的夫人。老爺從來沒有強搶過誰家的姑娘,更不會流連青樓妓館。何況,老爺同夫人的感情很好,從未冷落她,不論是已經仙去的範夫人,還是續弦的林夫人,老爺都一視同仁。至於小夫人們,她們更像是老爺的擁躉和幫手,而非普通的侍妾,她們沒有一個不被老爺的文采和胸襟所折服。
可是,天下仍然有很多人不喜歡老爺,嫌他盛氣凌人,言談行事不會給人留情面,說這樣的牛脾氣是幼稚和莽撞的表現,不但不能做官,更不會做人,所以老爺雖然在官場30多年,卻始終得不到臨安宮中那位官家的喜愛。然而南劍不這樣看,他覺得老爺是山東長起來的彪悍人物,本就沒有喜好算計的脾性。南劍也是北方人,他認為:不論做人還是做官,都理當像老爺一樣,君子坦蕩蕩,絕不因怕得罪人而強迫自己委屈心意。畢竟為君子者不拘小節,更不會記恨口舌,只有小人才會錙銖必較。但是,不論是老爺或是南劍,他們都只有孤身一人——雙足健全的人來到跛子村,反會被當作跛子嗤笑。
南劍還記得,老爺有個習慣,每日早飯後都要舞劍。當官的時候他在府院中練劍,閑居的時候就在家院中的空地上練劍。即使陰天下雨、冬日飛雪,老爺也要練夠兩個時辰。夫人為這事沒少勸誡他,但老爺依舊如故。
剛入府時,南劍以為老爺是英雄,所以必須練劍——老爺是從過軍的,還是在遠方敵國裡當義軍。後來做大官剿匪,老爺也經常戎裝在身,握著利劍指揮平叛。這些事雖然南劍沒有親眼看到過,但細細觀察了老爺虬筋烏青的大手後,南劍就能篤定,他的主人是一位武林高手。
直到後來老爺被皇上罷去官職成為平民後,南劍才徹底明白,老爺的劍其實不是給自己練的,是為大宋練的。然而,等年邁的老爺拄著木柄拐杖套重甲時,縱使是對國家大事毫無概念的南劍也看得出來,一切都晚了。
每當想到這裡,南劍就會忍不住鼻子一酸,流下來幾滴眼淚。他太懷念老爺了,有時夜深人靜時,只要想起那些過往的事情,他都會不自覺地猛然回首,盼望能看到那位目光和善、身材高大的主人,笑吟吟地撫摸自己的腦袋,哪怕自己也正追隨著老爺的步伐,走入了衰老的時期。
那段時間園中來了很多人,出外做事的幾位少爺、出嫁的小姐都回來了,連帶著他們的家人,冷清了多時的家園突然就這樣熱鬧了起來,卻沒有人面帶笑容,因為他們都知道:老爺快不行了。
這幾天其實最為難熬:南劍幾乎每天都在家中忙碌,為少爺、小姐、小公子們準備衣食住行,極少有時間能照顧老爺。老爺此刻已然病入膏肓,時常會痛得昏死過去。過府診脈的郎中來了一撥又一撥,只知道搖頭說“好生準備後事”,連張助眠的方子也不肯開——興許他們知道老爺已經沒什麼積蓄了。夫人和小夫人們則每天都待在老爺房中服侍,生怕有什麼閃失,寸步不敢離開,因此老爺房中經常傳來女人們細碎的哭聲。
所有人都很焦急,但究竟是為哪般急,南劍也很難一一說清。
那日凌晨,忍受病痛多時的老爺再次昏了過去,任誰都喚不醒。夫人和小夫人們哭得傷心欲絕,幾位少爺、小姐也帶著家眷衝了進去,跪倒在床前哭作一團。南劍當時正跪在一旁痛哭流涕,他等待老爺得解脫的這一天已經很久了,可真當上路的時刻到來時,南劍還是難以抑制那份依賴。
全家人就這樣一直磨到當日黃昏。老爺仍舊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大少爺當時跪在最前面,扯著老爺身上的送行被,哭聲讓人不忍聽下去:“父親,孩兒們都回來了,您倒是睜眼啊!父親,父親,孩兒求您了,開眼再看看我們吧!”可他越是這樣哭喊,老爺的臉色就越發煞白,似乎已經留不得了。
南劍當時心裡難過極了,他也想喚老爺兩聲,讓這位當年的恩人再好生瞧瞧自己——在南劍眼中,老爺和死去的父親沒有分別。可在少爺、小姐們面前,他始終只是府中的一個下人。
南劍決定鋌而走險一次。
“老爺,金賊攻來了!”
全家人都被南劍突如其來的喊叫驚得停了下來,卻不等他們發難,卻見老爺口鼻中忽然“哼”地噴出一股濁氣,緊閉多時的雙眼終於再次費勁地睜開。他喘著粗氣,一雙大手左右抓捏,仿佛想要尋找什麼利刃。
眼見父親回光返照,大少爺激動莫名,急忙湊過去準備將他扶起,但老爺根本不理會兒子的關切,只顧找尋那柄利刃。
“殺賊,快殺賊!”老爺瞳孔裡的光亮開始渙散,他竭盡全力將自己的上半身撐起來,用力撥開兒孫們接連蓋上的送行被褥,瘦骨嶙峋的胸口竟然將衣襟的縫隙撐開了,毫無顧忌地裸露在外。他瞪著跪在床前的家人子女,突然怒火中燒,揚起臂膊,食指顫巍巍地指向北方:“你們都跪在這裡做什麼?還不快去殺金賊!”
“父親啊,”二少爺淚流滿面、悲傷莫名,搗蒜似的磕著頭,“金賊都被阻在江北,孩兒們不願棄父親而去殺賊啊!”
“胡言什麼?!”老爺怒道,殘存的口水順著幹枯的胡子噴涌而出,“家國天下,豈是區區一條江!金賊未滅,你們還管我這個要死的老東西作甚!快去殺賊!”
教訓完兒子,他又笨拙地把身子轉向北面的那扇大窗。夫人想要過來攙扶,卻被老爺揮手攆開。他直勾勾地瞪著北方,水天相交的地平面暗紅遍野,似乎染盡了污血。天地之間,似乎正燃著烏黑的狼煙。
“金賊來了,快去殺賊……殺——賊——啊!”老爺對著那黑幕咆哮著,粗糙的大手死死地攥緊著,“殺賊啊——”
殺賊!殺賊!殺賊!
殺盡金賊,護佑大宋百姓!
殺盡金賊,光復祖宗陵寢!
殺盡金賊,還我大好河山!
“殺賊!殺賊!殺賊啊!”昏黃的日暮時分,老爺最後的怒吼驚動了周圍林中小憩的飛鳥。它們在驚懼中飛身而起,在寢屋的上空結隊盤旋,仿佛在為即將謝幕的絕世英雄送別。
南宋寧宗開禧三年(1207年)秋季,前樞密院都承旨辛棄疾病逝,時年68歲。
第二節
天賜辛良臣
西方藝術史上,最奇美的作品是斷臂的維納斯——因為缺陷,所以美得驚人,美得獨一無二。大宋的美,正與維納斯的斷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它缺少了秦漢的盛氣凌人,摒棄了盛唐的飛天歡歌。它缺乏淮陰衛霍那般的絕世戰神,卻誕生了楊家將、折家將、狄家將、種家將這樣的軍事家族;沒有蕭何、張良、房玄齡、杜如晦這些名垂青史的名臣,卻有寇準、韓琦、石介、富弼等一大批素質奇高的政治專家;沒有賈誼、司馬相如、大小李杜這類空前絕後的文豪,卻有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三蘇這樣一代代薪火相傳的文壇巨擘。四大發明中,有三項在宋朝被發揚光大,與其同時到來的是令人瞠目結舌的工業水準和城鎮化規模。更有甚者斷定,如果偏要說隋唐才是封建社會的巔峰,那麼宋朝就是古代中國的極致。
它的文藝是那麼地收放自如——先秦散文在南北朝走向沒落,到了宋朝重煥青春;繪畫被漢唐大家淘盡了創意,在宋朝又再次突破;甚至連唐人眼中上不了臺面的填詞小曲,也被宋朝賦予了新的生命。
填詞技藝早已有之,並非宋朝的創造,然縱觀前後500年,只有宋朝曾讓詞作的光輝一度壓過詩歌;柳永、張先、晏殊、秦觀、蘇軾、周邦彥、範仲淹,他們寫文作詩之餘,無一不是填詞的高手,詞作之高深,甚至足以讓後世500年的文人都汗顏不止,即便“最後一位詞人”納蘭性德,也難以與他們比肩。
然而,尚有一個尷尬的現實擺在眼前:這些震古爍今的填詞大家,不僅都是文臣,而且無一例外地都屬於北宋。在刻意吹捧的同時,人們似乎有心忽視掉了那個比北宋弱小太多卻同樣擁有150餘年生命的南宋。因為一想到它,我們就很容易將它和喪權辱國、賣國求榮、殺戮忠良、俯首稱臣這些負面的詞匯聯系到一起;而事實上,它確實是這樣的。
然而,三個人的出現,使這個風雨飄搖的另一半宋朝,擁有了前所未有的氣節和偉岸,最終成為華夏民族的脊梁。
第一個人是岳飛,理由應該很明顯。
第二個人是文天祥,他用一首《正氣歌》為華夏子孫鑄就了永遠的豐碑。
第三個人,就是我們的主人公辛棄疾。他的出現,讓素來被人詬病不斷的南宋文壇終於顯出了自己的錚錚鐵骨。
辛棄疾出生前,北宋就以極度恥辱的方式宣告滅亡。他出生在金國占據下的山東。所以,至少在這時,辛棄疾不僅不是南宋的臣子和脊梁,而且是它的敵人——金國的臣民,甚至連撫養他長大成人的祖父,也是接受金國封綬的官吏。
當身邊的好友選擇了兵強馬壯的女真族時,辛棄疾卻義無反顧地掉頭南下,投向從未養育過自己的父母之邦大宋。
這個選擇並沒有艱難的地方:辛棄疾痛恨出生前就奪去他宋人身份的金國,並且恨之入骨。這份隨著血統和家教而來的恨意終身伴隨於辛棄疾,潛移默化地左右了他的一生,甚至影響到他的創作思維。
辛棄疾的詞是與眾不同的:時而婉轉動聽,時而清新別致;時而沉鬱悲愴,時而豪邁雄渾。他的詞作往往深嵌了自己的人生,卻又不完全只有自己。他從懂事起就抱定了匡扶天下、收復故土的憧憬,但其命運卻又大起大落,連遭磨難。自身的際遇加之現實的瞬息萬變,令辛棄疾變得無比堅強和沉重。
然而,當辛棄疾持劍上陣、馳騁沙場時,他的人生就不能只局限在“詞作家”這個相對狹小的框架中了。他不僅是文壇巨匠,更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忠臣、萬軍之良將。他文采飛揚,卻又不只是擅長填詞。他不僅精忠報國投效南宋,還能德才兼備造福百姓。他像所有豪放派的文人們一樣,對戰場有著旁輩難以理解的熱衷和情感,且是真正擁有將才和武力的一員驍將。然而,命運和時代卻和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讓這位本有能力名垂青史的愛國將領,反倒做了文壇中那顆閃耀近千年的明星。而後,又在他垂垂老矣、功名盡沒之際,才將他實現人生理想的機會拱手奉上,結果毫不留情地撕碎了他對生命的最後一絲眷戀。
因為這些緣由,辛棄疾的苦與痛從來都無法被人感同身受。正如他在那首流芳千古的《破陣子》中所唱的那般:“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一句“可憐白發生”,難道就是這位詞家僅有的絕唱?他所憐惜的,又豈會是只有自己?答案顯而易見——辛棄疾的故事,注定不會這般簡單。
第二章 幾向求索,南向報國
時光如梭,辛棄疾很快就成長起來,進入了自己的青春期。比起幼年時的懵懵懂懂,現在的他已經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
第一節
幼年啟蒙,光復神州
黃河,世界第五大河,發源自海拔4200米以上的青海高原,獲此天命而注定不凡。從人跡罕至、天寒地凍的巴顏喀拉山脈開始,她一路向東,百折千回,以大自然賦予的力量逐漸匯聚,雄渾、偉岸而雄奇。她一彎而成河套平原,造就塞上江南的繁榮富饒,再彎而出龍門天險,以不可阻擋的氣勢直瀉下遊。在經歷了高原的萌動、河套的平靜、陜晉的約束、河洛的奔騰之後,黃河走進她在華夏大陸的最後一站——山東。
黃河自古貫穿山東全省,其中濟南北段的河道古名濟水,濟南城由此得名。從西晉重新統一中華之後,500年中濟南始終被當作整個齊州的治所。到北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朝廷更是直接將齊州改名為濟南府。
秉承著自春秋而來的人文氣質,浸潤著七十二名泉的自然景觀,濟南城鐘靈毓秀、人杰地靈。而正是在這樣的黃河畔、正是在這樣的城市旁,誕生了南宋一代豪放派詞家大師——辛棄疾。
南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人間自此有了辛棄疾。
辛棄疾出生於四風閘村,這個村子至今尚在(位於濟南市歷城區),當時距離歷城縣也只有20多裡。四風閘村原來叫四橫閘村,從字面上看,這個村子應該是歷城小清河上一處重要的閘口。直到今天,小清河依然帶著旺盛的生命力,從村北緩緩流過。
辛棄疾出生時,他的家族就在這裡依山傍水而居,有著鬱鬱蔥蔥的花木庭院、風景宜人的幽雅居所,詩書耕讀,生活安定。
雖然這裡早已知名於史——被《隋唐演義》一遍遍描摹的秦瓊,同樣也是這片土地養育的男兒——但若在1140年的歷城縣外駐足探聽,就知當地名門中赫然有著辛氏在列。
辛家始祖是辛維葉,在唐代時便擔任過大理寺評事,後來整個家族從原籍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遷到濟南。而高祖辛師占,則擔任過朝廷的儒林郎;曾祖父辛寂,是濱州司戶參軍的官員;祖父辛贊,擔任朝散大夫、隴西郡開國男,做過亳州譙縣縣令和開封府知府;父親辛文鬱,則受贈過中散大夫。
從祖父開始,辛家的仕途出現了微妙的變化,而這種變化的緣由則早在辛棄疾出生前13年就開始了。
1127年,北宋欽宗靖康二年,北來的金兵踏破開封,擄走徽宗、欽宗和大量皇室成員,北宋滅亡。康王趙構逃到河南商丘,宣布即位,南宋登上歷史舞臺。第二年,趙構任命劉豫擔任濟南知府。但劉豫到任後馬上接受金人的條件,殺害守將關勝,然後宣布投降金兵。
驟變猝至,全城驚悚,辛贊此時也在家中,猝不及防之下,無法舉家南逃,只得滯留濟南。由於背負了整個家族的安全,他只能接受金人的委任,先後在宿州、亳州、沂州、海州擔任官職。
然而,這樣的仕途始終並非辛贊的初衷,對故國的眷戀也總是縈繞心頭,無法釋懷。因此,孫子辛棄疾帶給他的不僅是喜悅和安慰,更帶來了對家族未來雪恥復興的希望。正因為此,辛贊仿照漢時留下“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名句的霍去病,為這個初生的嬰兒起名,喚作“棄疾”。
辛棄疾三歲時,父親辛文鬱不幸撒手人寰。至此開始,辛贊就親自擔負起對孫兒的撫養義務。他將小棄疾帶在身邊,遊宦各地。在這種書香門第的背景下,加上祖父的淵源家學,辛棄疾從記事開始就受到濃郁的傳統文化的教育影響,同時也產生了強烈的民族意識。
辛棄疾跟著祖父讀書識字,從最早的幼學啟蒙開始,稍長一點則讀六經、諸子,其中尤以《史記》《漢書》等為重,而那些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君臣名人,他們的本紀、列傳更是做到耳熟能詳、融會貫通。
辛贊這樣向辛棄疾強調背誦經典的重要性,他說,想要明了世事,就必須要先熟讀史書,而只有熟讀史書,才能更加明了世事背後的道理,最終達到“通古今之變,知興廢之由”的境界。
冬季初雪的一天,辛贊讓剛剛晨練完畢的棄疾背誦太史公司馬遷的《報任安書》,然後特別讓他解釋這段話:“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棄疾立刻嚴肅起來,認真地解釋說:“太史公這段話就是說,每個人都會死,但死去的價值是不同的。如果能夠為朝廷社稷、蒼生百姓而死,那麼死得就比泰山還要重。如果是為了一己私利死去,那就比鴻毛還輕。”
辛贊摸著胡須,看著眼前惹人心疼、聰明伶俐的孫兒,似乎看到一位將來英武縱橫的偉丈夫。他頓了一頓,又問道:“棄疾,我且問你,近世之中,誰人之死可算重於泰山,誰人之死又算輕於鴻毛呢?”
棄疾毫不遲疑,兩眼炯然有神,帶點稚氣的童聲穿透屋內清寒的空氣,“岳飛將軍,為復國北伐,救民於水火之中,不幸被奸臣秦檜所害,死於風波亭上,可算是重於泰山;而秦檜一幹人等,陷害忠良,自毀長城,將來死了,也只能說死有餘辜,比鴻毛還要輕微!”
“說得好!”辛贊擊掌而贊。這位老人從來治學嚴謹、為人古樸,輕易不會當面稱許晚輩,但有感於辛棄疾年紀尚幼就能這樣深明大義,還是忍不住夸了一次。
終究是孩子天性,被夸了一句的辛棄疾立刻高興起來,爬到爺爺的膝上,頑皮地摸著辛贊的胡須末端說:“爺爺,你不是說,要帶我去城外千佛山觀景玩耍嗎?”
這句話提醒了辛贊,他想到,孫子每天都在成長,是時候帶他出去飽覽山河的壯麗景色了。
過了幾日,天氣晴朗,原本刺骨的寒風也收斂了許多。在家人的陪伴下,辛贊帶著辛棄疾來到城南的千佛山。這座山在歷史上便是濟南的三大名勝,雖然不高,但來頭卻不小。辛贊心情很好,也不覺得疲憊,便將千佛山的來歷一一告訴辛棄疾:這座山原來名叫歷山,在隋文帝開皇年間,山上的僧人用辛苦化緣得來的錢,雇請了數十名工匠,在稍微平整的山壁處開鑿了近千個佛像,故此名叫千佛山。
說著此山的典故,一行人也登上了山頂。辛棄疾還是第一次從高處觀看濟南城,於是興奮地拉著爺爺,憑空指點著眼前的風景:“您看,那裡是大明湖,那裡是我們的小清河……”
等辛棄疾的好奇勁頭過去,辛贊問他說:“千佛山好玩嗎?”
“好玩,真高。”
“是啊,千佛山是濟南城的名勝。不過,比這裡好玩的名山大川多得是。西蜀峨眉、中原嵩山、朔方太行,還有我們齊魯大地的泰山,原來都是咱們大宋的美好江山。可惜,現在山河破碎、神州陸沉,空餘南北分裂,殘山剩水都成了爺爺眼前的悲色啊。”
辛贊的表情越來越凝重,話語也低沉下去。
“爺爺,您不需煩惱。等我長大了,總有一天和大家光復神州,收回大宋江山!”辛棄疾握緊拳頭說道。這一說,竟將隨從們嚇得四下張望,生怕有人聽見,畢竟濟南還是金國的勢力範圍。
“嗯,好孩子,有志氣。那你現在要做的,是努力練文習武,以後才能報效大宋。”辛贊並不吃驚,他早就盼望辛棄疾有這樣的雄心壯志。
新年在爆竹聲中匆匆度過了。
第二年,辛棄疾年滿八歲,辛贊也接到了官府的起用調令,讓他去任開封府。對於尚未出過遠門的辛棄疾來說,這是一次更加難忘的經歷。
開封原本是北宋的都城,對經歷了時代劇變的辛贊而言,這座城市至今讓他有無法抹去的痛楚回憶。路途上,他便向小棄疾說起開封當年的輝煌和美麗。
那座城市,早在戰國時期的魏國就已是名動天下的中原名城。此後經過五代的梁、唐、晉、漢、周,直到太祖皇帝趙匡胤黃袍加身,開封都是都城,因此是當之無愧的六朝古都。
那座城市街道整齊而縱橫,城中貫穿三條寬闊御街,分為南、東、西三個方向,在皇城以南呈“丁”字形設計。而城外更有汴河、金水河、武大河、蔡河緩緩流淌,為城市帶來更多流動的生機。這些河流之上有橋梁三十餘座,其中橋身全為石制的州橋最為著名。
那座城市人口有上百萬之巨,是華夏最繁華的城市。一年四季,集市人聲鼎沸,街道車水馬龍,王公大臣和平民百姓在茶館酒肆內錯綜相間,販夫走卒和文人墨客在勾欄瓦肆裡不分彼此,這讓開封府成為最難管理的城市。也正因如此,開封府平均不到一年就要更換一名知府大人。
這些熟悉卻又遙遠的景象,讓年幼的辛棄疾已然聽得沉醉其中。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原本乏味無趣的旅途,被爺爺那繪聲繪色的描述填補得美好充實。
然而,開封府真正映入眼簾的時候,給小棄疾帶來很大的衝擊。
經歷過多次戰火洗禮、軍隊洗劫的開封府,像一切遭受過劫難的名城那樣,不復往昔美好景色。小棄疾攀在馬車的車窗上向外看去,只看得見街道上冷清如水,三兩百姓衣衫破舊地踟躕而行,動輒還有斷壁殘垣映入他睜大的雙眼中。
這一切,都無聲地向辛棄疾訴說著開封城經歷過的一切。
馬車在城內向北前行,過了陳州門,便來到北宋曾經的離宮旁。辛贊叫停了車夫,帶著辛棄疾下車,步履沉重地走進當年的禁中。這裡有一彎池水,依然碧綠,但池水旁的樹木卻早已無人打理,殘花落葉散落一地,再看池水旁那些亭臺樓閣,已是灰塵滿布、無處入座。
目睹此情此景,辛贊黯然神傷,指著身旁的一株株樹木對孫兒說道:“棄疾,這是當年皇上最喜歡的紅木犀,是寧波象山進貢的佳品,一到三秋時節綻放,香氣四散,禁苑外的百姓們也都沉醉馨香、不覺叫好。現在物是人非,國家面目不堪,可痛可痛啊!”
辛棄疾看著爺爺指的方向,紅木犀無言站立,冷冷地面對自己,又似乎在問著:“這是怎麼了?這是怎麼了?”
這問話的聲音越來越大,讓辛棄疾不由自主地將頭深深埋進爺爺的懷裡,淚水在眼眶中直打轉,但堅強的男孩強忍著沒有讓它們滾落下來。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此時真正埋下了未來復興中原的志向。
40多年之後,辛棄疾寫下一首《聲聲慢·賦紅木犀》回憶這段童年中影響深刻的旅行。在詞前的小序中,他這樣寫道:“餘兒時嘗入京師禁中凝碧池,因書當時所見。”
詞曰:
開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裡芬芳,一枝金粟玲瓏。管弦凝碧池上,記當時、風月愁儂。翠華遠,但江南草木,煙鎖深宮。
只為天姿冷淡,被西風醞釀,徹骨香濃。枉學丹蕉,葉展偷染妖紅。道人取次裝束,是自家、香底家風。又怕是,為凄涼、長在醉中。
同學們便將他倆稱為“辛黨”,這兩人也不以為意,樂得被相提並論。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