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全新收錄〈給台灣讀者的信〉與〈日常養成恆毅力的方法〉
★出版至今長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榜超過三年
★亞馬遜最佳商管書|TED超人氣演說觀看突破兩千萬
★《華盛頓郵報》《富比士》《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選書報導
天分或努力,都不是成就的唯一條件,
持久熱情X堅持毅力,才是更重要的致勝關鍵。
首度完整揭露成就背後的科學實證,
解開人類恆久探索的高成就之謎
為什麼最聰明不見得最優秀?最有才華不見得最成功?
如果不是天分、不是埋頭努力、不是運氣,什麼才是人生成功最重要的關鍵?
作者達克沃斯博士是美國研究成就與人格特質的新生代心理學家,曾任麥肯錫顧問、小學教師,也是兩個女兒的母親。她長期研究成就的科學,發現創造卓越成就的關鍵不是天賦,而是「恆毅力」(Grit)──對目標長期的熱情與堅持。更重要的是,恆毅力不像天分無法改變,是可以由自己掌控、刻意練習得來的特質,達克沃斯因此獲得被譽為「天才獎」的麥克阿瑟獎。
本書完整說明具體方法,每個人都能培養、強化恆毅力
書中除了呈現心理學實證研究與發現,達克沃斯更分享她訪談全球各領域恆毅力典範的故事,包括西點軍校訓練的祕密、拼字冠軍的自我練習,還有業務、運動明星、成功企業人士如何設定目標、找到人生熱情,以及如何堅持下去。這項發現顛覆了教育界培養能力的觀點,全球愈來愈多學校將恆毅力納入學生評量項目。
成功,是因為灌注熱情;卓越,是因為堅持不懈。
是你的恆毅力,而非運氣,讓你發揮極致,成就精彩人生。
本書精華:
˙為什麼比起天分,努力加倍重要?
˙如何測量恆毅力的高低?
˙無論智商高低或環境如何,如何培養恆毅力?
˙如何打造戰勝逆境的超強大腦?
˙如何找到終生的興趣與熱情?
˙如何設定正確目標?哪些目標必須堅持哪些必須放棄?
˙究竟是溫暖的陪伴,還是設定嚴格高標能協助孩子發展潛力?
˙教養小孩「困難任務」的神奇力量
˙如何建立不斷增強恆毅力的環境,打造超級團隊?
˙如何挑選具有高度恆毅力的人才?
各界誠摯推薦
國際名廚 江振誠
Teach for Taiwan創辦人 劉安婷
世紀領袖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盧蘇偉
美國前財政部長 桑默斯(Lawrence H. Summers)
可汗學院的創辦人 薩爾曼‧可汗(Sal Khan)
赫芬頓郵報創辦人 雅莉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
NBA波士頓塞爾提克隊教練 史蒂文斯(Brad Stevens)
海星傳媒集團(Starfish Media Group)董事長 歐布萊恩(Soledad O'Brien)
Tory Burch托里伯奇CEO兼設計師 托里‧伯奇(Tory Burch)
哈佛大學公共政策教授 羅伯特‧普特南(Robert D. Putnam)
哈佛商學院教授 艾美‧柯蒂(Amy Cuddy)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教授 柳波莫斯基(Sonja Lyubomirsky)
國際正向心理學協會會長 佛列德里克森(Barbara Fredrickson)
紐約市公立學校前校長 喬爾‧克萊(Joel Klein)
七度登上聖母峰登山家 艾德‧維思特斯(Ed Viesturs)
國際西洋棋大師 喬許‧維茲勤(Josh Waitzki)
《引爆趨勢》作者 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 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
《安靜,就是力量》作者 蘇珊‧坎恩(Susan Cain)
《先問,為什麼?》作者 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
《孩子如何成功》作者 保羅‧塔夫(Paul Tough)
《與快樂偶遇》作者 丹尼爾‧吉伯特(Daniel Gilbert)
《創意黏力學》共同作者 丹.希思(Dan Heath)
《教出最聰明的孩子》作者 亞曼達‧雷普利(Amanda Ripley)
《別拿基因當藉口》作者 大衛‧申克(David Shenk)
作者簡介
安琪拉‧達克沃斯博士是麥克阿瑟獎得主及賓州大學心理學教授,曾為白宮、世界銀行、NBA和NFL球隊、財星五百大企業執行長提供諮詢。投入研究生涯以前,她曾為低收入戶的學童創立獲獎肯定的暑期學校,也是非營利組織「品格實驗室」(Character Lab)創辦人兼負責人,該組織的使命是促進品格發展的科學與實務。達克沃斯是哈佛大學神經生物學學士,牛津大學神經科學碩士以及賓州大學心理學博士,本書是她的第一本著作。
洪慧芳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 MBA,曾任職於Siemens Telecom及Citibank,目前為專職譯者,從事書籍、雜誌、電腦與遊戲軟體的翻譯工作,譯作包括《挺身而進》、《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藍色革命》、《別自個兒用餐》、《開會開到死》、《看得見的領導》、《引爆市場力》等近八十部。
名人/編輯推薦
【名人推薦】
「堅持到底,勿忘初心」是我人生中極為重要的座右銘。恆毅力也正是我覺得這個世代最需要的特質。書中告訴我們,專注一個方向、竭盡所能、充滿熱情地觀察自己與他人,在所有事物中洞察各種模式和動機,不斷地整合各種可行的方法──清楚描繪出「成功」的輪廓。我回想起自己生涯中每一段挑戰、挫折、改變、調適,最後超越,恆毅力一直是我跨越每一個階段最大的動力,和成就每一個創作最重要的元素。《恆毅力》是一本改變人生方向,讓我們的內心更強大的成功手冊。
“Passion, Patience, Persistence”,你離成功並沒有太遙遠!
──江振誠 國際名廚
乍看之下,「恆毅力」似乎不是什麼新穎的想法。尤其在華人的學校與家庭中,「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已經是被強調的概念。但這本書在我心中最重要的價值之一,在於作者清楚地呈現「吃苦」跟「恆毅力」是不同的。我看過無數在教育體制中成功生存的學生,都是「吃苦」的佼佼者,卻從來不曾被鼓勵去認識自己的興趣或是尋找自己的人生目的。一旦脫離學生身分,很容易成為達克沃斯博士描繪的「脆弱的完美者」,瞬間失去前進的動力、也不相信自己有改變的能力,「習得無助」而徬徨不已。因此,老師是否能創造出「高度期許、持續支持」的環境以有效幫助孩子建立「恆毅力」,是孩子們能否透過教育、度過難關、有能力為自己選擇的關鍵。僅向在教育現場每一天用動人的恆毅力奮鬥的老師們致敬。願我們用更多充足的愛與陪伴,讓台灣的孩子們都擁有恆毅的力量,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
──劉安婷 Teach for Taiwan創辦人
說服力十足。這本書的觀點很有可能轉變我們的教育、管理與生活方式,難能可貴之作。
──桑默斯(Lawrence H. Summers),美國前財政部長及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校長
在知識無遠弗屆的世界裡,這本書說明了善用此環境的人所具備的關鍵特質,本書將激勵讀者堅持投入熱情。
──薩爾曼‧可汗(Sal Khan),可汗學院創辦人
我堅信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沒有比恆毅力更重要的特質,希望每位讀者都跟我一樣喜愛這本書。
──布萊德‧史蒂文斯(Brad Stevens),波士頓塞爾提克隊教練
達克沃斯的理念令人關注,一般人只要有自制力和毅力,成就也能媲美天賦異稟者,也就是說,心態和心智一樣重要。
──歐布萊恩(Soledad O'Brien),海星傳媒集團(Starfish Media Group)董事長
本書提出真正睿智的觀點:致力於帶給我們歡樂與使命感的志業,就能成功。
──雅莉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創辦人
這本書破解了普遍的迷思,針對讓我們更努力挑戰極限的關鍵,提出可靠的預測指標。作者為了尋找決定成就的要素,深入研究形形色色的對象,包括國小四年級學生、軍校生、電話行銷員等等。在各類型的研究中,她自己的故事就是理論的最佳實證:結合熱情和毅力就能培養出恆毅力。
──托里‧伯奇(Tory Burch),托里伯奇CEO兼設計師
重要巨作……研究恆毅力的頂尖學者首次公開研究結果,引用適切的實例和箴言,說明如何將她的研究洞見運用在我們自己及孩子的人生。
──羅伯特‧普特南(Robert D. Putnam),哈佛大學公共政策教授
引人入勝,鼓舞人心,充滿創見,一翻閱就令人愛不釋手。
──艾美‧柯蒂(Amy Cuddy),哈佛商學院教授
結合豐富的科學,引人入勝的故事,流暢優美的文筆,以及動人的實例。
──柳波莫斯基(Sonja Lyubomirsky),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教授
唯有恆毅力不負所望!達克沃斯分享持久成就的幕後故事、科學原理以及正面意義,這是一本必讀的佳作。
──佛列德里克森(Barbara Fredrickson),國際正向心理學協會會長
這本書發人深省,對希望孩子學習有成的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好書。
──喬爾‧克萊(Joel Klein),紐約市公立學校前校長
人生的高峰不見得是由天生敏捷機靈的人征服的,而是由願意堅持不懈、撐過難關、重新嘗試的人攻頂。
──維思特斯(Ed Viesturs),七度登上聖母峰登山家
極為重要……深刻體現的恆毅力以及堅定的熱情,只會出現在極度艱辛刻苦的情境中。冷靜、耐心、紀律的培養以及挫折復原力的研究,可以教我們如何達到那個境界。達克沃斯的傑作橫跨了這兩個世界,提出我未曾讀過的細膩觀點。
──喬許‧維茲勤(Josh Waitzki),國際西洋棋大師
這本書針對崇拜IQ的觀點,提出兼具說服力又引人入勝的回應。達克沃斯提醒我們,品格和毅力是成功人士脫穎而出的關鍵。
──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引爆趨勢》(The Tipping Point)作者
當代經典,承襲柯維(Stephen Covey)和杜維克(Carol Dweck)的論點,釐清要義,研究深入。想要更精明地工作或過得更好的人,都應該閱讀本書,也許可以改變一生。
──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
令人耳目一新,富有創見,推翻了我們對潛能的先入之見。
──蘇珊‧坎恩(Susan Cain),《安靜,就是力量》(Quiet)作者
我喜愛挑戰普遍觀點的概念,這本書就是如此!先擱下你對超越對手的既有想法,即使對手更有天賦也沒關係。變得更精明幫不了你,但堅持到底可以!
──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先問,為什麼?》(Start With Why)作者
達克沃斯集結數十年的心理學研究、商場與體育界的動人故事、以及個人獨特的經驗,粹煉出一套激勵你自己及孩子更熱情投入工作與課業,並堅持到底的實用對策。
──保羅‧塔夫(Paul Tough),《孩子如何成功》(How Children Succeed)作者
心理學家花了數十年尋找成功的秘訣,達克沃斯找到了。在這本生動精彩的好書中,她不僅告訴我們秘訣是什麼,也教我們如何掌握。
──丹尼爾‧吉伯特(Daniel Gilbert),《與快樂偶遇》(Stumbling on Happiness)作者
這本書將會改變你的人生,內容精彩、嚴謹又務實,注定會成為成功學領域的經典。
──丹.希思(Dan Heath),《改變,好容易》(Switch)共同作者
我想為我的孩子、先生以及我關心的每個人朗讀這本書。追求卓越確實沒有捷徑,但有指南,就是握在你手中的這本書。
──亞曼達‧雷普利(Amanda Ripley),《教出最聰明的孩子》(The Smartest Kids in the World)作者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深信天賦的迷思,達克沃斯帶我們洞悉實力的養成之道,感謝她的真知灼見。
──大衛‧申克(David Shenk),《別拿基因當藉口》(The Genius in All of Us)作者
目次
各界推薦
推薦序 堅持到底,勿忘初心 江振誠
推薦序 剝蒜頭專家──媽媽教會我恆毅力 劉安婷
前言 我不是天才
Part I 恆毅力 被低估的成就必要條件
第1章 拼到底的祕密
有潛力不等於發揮潛力
第2章 我們的天賦迷思
聚焦聰明才智,是給自己一個藉口
第3章 努力 雙倍重要
那些成就者沒說出口但習以為常的事
第4章 你的恆毅力有多高
評量你的熱情X毅力分數
第5章 可以後天養成的特質
基因X經驗 同時影響人類每項特質
Part II 培養恆毅力 1──由內而外的四大驅動力
第6章 興趣 必須再三的重新觸發
追隨夢想是空話,熱情不會從天而降
第7章 練習 專家的刻意練習法
重複操作 vs 有目標的持續進步
第8章 目的 造福他人的意念
持久的熱情 需要興趣與目的兩個支柱
第9章 希望 努力可以改變未來的信念
跌倒七次,爬起來八次的力量
Part III 培養恆毅力 2──由外而內的三大環境力
第10章 家庭教養 榜樣的力量
明智家長的科學解答
第11章 課外活動 練習對困難事務的堅持
比成績更嚴重的貧富差距
第12章 組織文化 周圍夥伴的驚人鞭策力
身分認同對恆毅力有強大影響
結語 讓我們重新定義天賦
附錄 日常養成恆毅力的方法
致謝
推薦閱讀
書摘/試閱
第1章 拼到底的祕密
當你被錄取西點軍校的那一刻,你可以告訴自己,這是你拼來的。
西點軍校的招生程序,跟最難擠進的大學窄門一樣嚴格。優異的高中成績和學術能力測驗(SAT)或美國大學入學考試(ACT)高分都是必要的。但是,即使申請哈佛也不需要在十一年級就開始申請,不需要獲得眾議員、參議員或美國總統的推薦。你也不必在跑步、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等項目的體能評估上獲得佳績。
每年都有超過14,000位高三學生申請西點軍校,經過篩選後,只剩4,000人獲得必要的推薦。這其中只有一半多一點的學生(約2,500人)達到西點軍校嚴格的學業和體能標準。而那批菁英裡,只有1,200人獲得錄取並註冊入學。加入西點的男女青年幾乎都是運動校隊,大多數還是校隊隊長。
然而,畢業前,每五位軍校生中就有一人輟學。更值得注意的是,過去的資料顯示,輟學大多集中在第一個夏天,那段期間有密集的七週訓練課程,連校方的文獻都稱之為「野獸營」(Beast Barracks),或是簡稱「獸訓」。
怎麼會有人花兩年的時間擠進那道窄門,卻在進門不到兩個月就退出呢?但話又說回來,野獸營可不是普通的兩個月。西點軍校的新生手冊對野獸營的描述是:「這是你在西點四年,身心受到最大磨難的時期……目的是把你從新人淬練成軍人。」
每天從清晨五點開始,五點半就要集合,立正升旗。接著是紮實的體能訓練(跑步或操練),之後就是不斷地重複隊伍行進、上課、武器訓練、體育活動。最後,晚上十點在惆悵疲憊的熄燈號中就寢,明天,一切重來。喔!而且沒有週末,除了用餐時間以外沒有休息,幾乎完全與外界隔絕,無法和親朋好友聯繫。
一位新生這樣描述野獸營:「精神上、身體上、軍事上、社交上──各方面都受到挑戰。訓練會突顯你的弱點,但那正是訓練的用意,西點會把你淬練得更堅韌。」
那麼,究竟是哪些人通過野獸營的考驗呢?二〇〇四年,開始探索這個問題,數十年來,美軍也一直在問同樣的問題。事實上,一九五五年,年輕的心理學家凱根(Jerry Kagan)被徵召到西點軍校,測驗這些新生,辨識誰會留下來,誰會放棄。
凱根說,早期他在西點軍校想要區分新生的優劣,總是徒勞無功。此後,又有更多代的心理學家投入研究這個議題,但是沒有人能肯定地說,為什麼有些看起來最有潛力的新生,反而在訓練之初就放棄了?
我得知野獸營後,馬上想辦法拜訪多年在西點軍校擔任軍事心理學家的馬修斯(Mike Matthews)。馬修斯解釋,西點軍校的入學流程有效地挑選出有潛力在該校發展的男女青年。尤其,入學審查者會計算每位申請者的「候選總分」,包括把SAT或ACT的考試成績、高中排名(按畢業班的同屆人數做調整)、領導潛力評估、體適能得分的加權平均。
你可以把候選總分想成西點軍校對申請者具備多少通過四年嚴格訓練的能耐的最佳預測,換句話說,也就是評估新生掌握軍事領袖必備技能的潛力有多高。
候選總分是西點軍校篩選申請者的最重要項目,卻無法可靠地預測誰能完成野獸營的訓練。事實上,候選總分最高和最低的新生,輟學的機率差不多,這也是馬修斯讓我參與研究的原因。
根據他年輕時加入空軍的親身經歷,他知道破解這個謎題的線索。他入伍後經歷的嚴格訓練不像西點軍校那麼嚇人,但有明顯的相似之處,最重要的是面對超出現有技能的挑戰。軍方每個小時都會要求馬修斯和同梯的夥伴做他們還不會做的事。馬修斯回憶道:「不到兩週,我就感到疲憊、孤獨、沮喪,準備放棄了,其他人也是如此。」
有些人確實放棄了,但馬修斯沒有。馬修斯發現,隨機應變的能力幾乎和天賦無關,那些放棄受訓的人很少是因為能力不足。馬修斯說,真正重要的是「絕不放棄」的態度。
◎出類拔萃背後的共同點
大概也是同一時期,不只馬修斯在跟我談這種堅持不懈的心態。當時我是研究生,才剛開始探索成功的心理,訪問了許多商業、藝術、運動、新聞、學術、醫藥、法律界的領導者,我問他們:「誰是您這個領域的頂尖人物?他們是什麼樣子?您覺得他們如此出類拔萃的原因是什麼?」
這些訪談提到的一些特質是某些領域特別需要的,例如,很多企業家提到勇於承擔財務風險的心態:「你要懂得精算數百萬美元的投資決策,晚上還能安穩入睡。」但是對藝術家來說,這個特質就顯得無關緊要了,藝術家提到的特質是創作的強烈動力:「我喜歡創作,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我就是喜歡。」相對的,運動員則是提出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動機,是由勝利的快感所驅動的:「贏家喜歡和人正面交鋒,討厭落敗的感覺。」
除了這些不同領域的特有屬性,有些特質是各個領域共通的,那些共同特質正是我最感興趣的。我以前就聽過無論是哪個領域,最成功的人都是幸運的、有天分的。我也沒有懷疑這種說法的可信度。
但是成功的故事不是那麼單純。我訪問的很多人也提到一些明日之星的故事,那些新秀看起來前程一片光明,卻在充分發揮潛力以前就退出或失去興趣,出乎大家意料。
顯然,失敗後繼續堅持下去非常重要,但不容易。「有些人在事情順利進行時,表現得非常優異,但一遇到狀況就崩潰了。」訪問裡提到的高成就者都是堅持不懈的人,「這個作家其實一開始不是那麼出色,以前我們會笑他寫的東西,因為那時他的文筆很粗糙又太過濫情。但後來他愈寫愈好,去年得了古根漢獎。」而且他們不斷想辦法進步,「她從來不滿足於現狀,你可能以為現在她對自己應該很滿意了,但她就是自己最嚴厲的批評者。」這些成就過人者都是堅韌的典範。
為什麼這些成功人士可以持續對目標努力不懈?他們大多沒想過有朝一日真的能達成心中的抱負。在他們的眼裡,自己永遠不夠好,從不自滿或安於現狀。然而,他們很滿意自己永不滿足的狀態。他們各自追求著自己熱愛又重要的事物,追求帶來的喜悅,一點也不亞於達成目標的成就感。即使他們必須做的某些事情可能很枯燥或令人沮喪,甚至痛苦,他們都不會想放棄,他們的熱情是恆久的。
總之,無論什麼領域,極成功的人都擁有強烈的決心,他們的決心以兩種方式呈現。一是過人的堅韌與努力;二是他們打從心底認定,這是他們想做的。他們不只有決心,更有明確的方向。就是這種熱情與毅力的結合,使這些人出類拔萃。以一個詞來形容,他們恆毅力過人。
但我該怎麼衡量恆毅力這麼抽象無形的概念?恆毅力這個特質,連軍事心理學家數十年來都無法量化,很多高成就者都可以馬上辨認出的特質,但是我們卻不知道如何測試衡量。
我靜下來翻閱訪談的筆記,開始撰寫一些問題,以文字勾勒出恆毅力的意思。有一半的問題是和毅力有關,例如,詢問受訪者對下面說法的認同度:「為了克服重要的挑戰,你不畏挫折的打擊」、「任何事情只要開始動手,你一定會堅持到完成才肯罷休。」另一半的問題和熱情有關,詢問「你的興趣是否年年改變」以及「你對某種概念或專案只有三分鐘熱度」的情況有多明顯。這些問題構成了恆毅力量表(Grit Scale),只要誠實作答,就能衡量你面對人生展現的恆毅力。
◎測試恆毅力
二〇〇四年七月,野獸營第二天,1,218位西點軍校新生坐下來接受恆毅力量表的測試。
收回量表後,我先分析恆毅力分數和天資之間的相關性。你猜結果如何?恆毅力分數和入學流程精心計算的候選總分毫無關係。換句話說,新生的天資無法用來評斷他們的恆毅力,反之亦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結果時,真的很意外。有天分的人為什麼會不堅持下去?照理說,有天分的人應該會努力堅持,因為他們堅持努力就能表現得非常卓越。例如,在西點軍校,新生撐過野獸營以後,他們的候選總分可以很完美地預測他們將來在西點的各方面表現,不僅學業成績可以預測,軍事與體能表現也可以預測。所以,很有天分不等於很有恆毅力,這點真的令人訝異。
野獸營結束時,共有七十一位新生輟學。結果證實,恆毅力是預測學員能否通過嚴厲訓練的可靠指標。隔年,我又回到西點軍校做了同樣的研究。這次有六十二名新生退出野獸營,恆毅力再次準確地預測誰會留下來。留下者和離開者的候選總分幾乎沒有差別,我進一步分析候選總分的個別組成,還是分不出差異。所以通過野獸營的關鍵是什麼?不是SAT成績,不是你的高中排名,不是領導經驗,也不是運動能力。總之,不是候選總分。而是恆毅力。
在西點軍校以外的地方,恆毅力的測量依然適用嗎?為了找出答案,我找了一些挑戰性高到讓很多人放棄的情境,想知道是不是只有野獸營的嚴峻考驗需要很高的恆毅力才能因應,還是一般來說,恆毅力就是讓人堅持下去的關鍵。
我測試恆毅力的下一個領域是業務員,那是無時無刻都等著吃閉門羹的職業。我請某家分時度假公司的數百位男女業務員做性格問卷,裡面包含恆毅力量表。六個月後,我再次造訪那家公司,已經有55%的業務員離職了。恆毅力再次預測了誰留下來、誰離開。此外,其他經常衡量的人格特質(包括外向性、情緒穩定、責任心等等),都無法像恆毅力測驗那樣精確地預測員工流動率。
大約同一時間,我接到芝加哥公立學校的請託。他們很想了解哪種學生能順利完成高中學業。那年春季,數千名高三學生填寫了精簡版本的恆毅力量表和其他問卷。一年多以後,有12%的學生沒有畢業,順利畢業的學生恆毅力較高。比起學生在乎學業的程度、勤勉認真的程度、對校園安全的感受度,恆毅力還是比較準確的預測指標。
同樣的,兩次在美國取樣的調查也顯示,恆毅力較高的成年人在正規教育體系中比較可能繼續深造。擁有企管碩士學位、博士學位、醫學博士、法學博士或其他研究學位的人,比只有大學學歷的人更有恆毅力。擁有大學學歷的人又比只修一些大學學分,但沒拿到學位的人恆毅力更高。有趣的是,拿到兩年制大學學位的成年人,恆毅力分數比拿到四年制大學的畢業生略高一些。最初我對此感到不解,但我很快發現,社區大學的輟學率可能高達80%,所以能夠排除萬能拿到學位的人恆毅力特別高。
同時,我也開始和陸軍特種作戰部隊合作,更有名的綽號是「綠扁帽」。他們是陸軍裡訓練最精良的士兵,總是負責最艱難、最危險的任務。綠扁帽的訓練是嚴峻的多階段考驗。我研究的階段是在九週的新兵訓練營、四週的步兵訓練、三週的傘兵訓練、四週的地面導向預備課程之後。前述的初步訓練都非常艱難,每個階段都有人放棄。但是特種部隊的篩選程序更難,套用總司令帕克(James Parker)的說法,「我們就是從這裡開始判斷誰能進入綠扁帽訓練的最後階段」。
相較於綠扁帽的篩選程序,野獸營簡直像夏令營。綠扁帽學員從黎明前就開始出操,直到晚上九點。除了日間和夜間的導向演習以外,還有四英里和六英里的跑步和行軍,有時是在負重近三十公斤下進行。此外,還要挑戰障礙訓練,又稱「棘手尼克」(Nasty Nick),包括爬行涉水從鐵絲網底下鑽過、橫越高架獨木、穿過吊貨網、徒手旋盪水平梯。
學員能夠進入篩選程序就已經是一項成就了,但即便如此,我研究的學員中,有42%在考驗結束以前就自願退出。所以究竟為什麼有些人能夠撐完考驗?答案還是恆毅力。
除了恆毅力,還有什麼能預測軍中、教育、商場上的成功呢?在業務領域,我發現經驗有助於堅持,業務菜鳥撐下去的機率比老手低。在芝加哥的公立學校系統中,老師的支持和鼓勵可以讓學生更順利畢業。至於有心成為綠扁帽的青年,訓練之初具備基本的體適能是必要的。但是在各別領域,當你比較上述特質相當的人時,恆毅力仍是預測成果的指標。即使在某些領域,特定的性格特質和優勢能幫助某些人成功,恆毅力仍是不分領域都很關鍵的成功特質。
◎真的與天分無關
我讀研究所的第一年,紀錄片《拼字比賽》(Spellbound)正好上映,紀錄三名男孩和五名女孩為了全美拼字比賽總決賽做的準備。每年在華盛頓特區一連舉行三天的總決賽,由專門轉播大型體育賽事的ESPN直播,總是讓人腎上腺素狂飆。為了進入總決賽,這些孩子必須先贏過數千位來自全美數百所學校的參賽者。這表示他們在一輪接一輪的考驗中,必須拼對愈來愈艱深的單字,先是打敗班上的同學,接著依序打敗同年級、同校、同校區、同地區的學生。
《拼字比賽》讓我想知道,要正確無誤地拼字,究竟牽涉到多少過人的語言天賦以及多強的恆毅力。於是,我聯繫拼字比賽主辦單位的執行長佩姬.金柏(Paige Kimble),金柏是個活力十足的女性,她自己以前就得過拼字比賽冠軍。她跟我一樣,也對獲勝者的心理狀態很好奇。她答應在總決賽名單確認後,馬上幫我寄出問卷給273位總決賽的參賽者(總決賽將在幾個月後舉行)。大約三分之二的參賽者填了問卷,寄回我的研究室,換取二十五美元的禮卷。最年長的回函者十五歲(那是比賽規定的年齡上限),最小的才七歲。
這些參賽者除了填寫恆毅力量表,也回覆他們花多少時間做拼字練習。平日,他們平均練習的時間超過一小時,週末則是超過兩小時。不過,個別狀況的差異很大,有些參賽者幾乎不太鑽研文字,而有些人週六的閱讀時間長達九個小時!
我又從這些人之中挑了一小群參賽者,邀請他們來做語文能力測驗。整體來看,這一小群參賽者的語言能力相當傑出,但是個別差異很大。有些孩子的分數已達到語言天才的等級,有些只有同齡的「平均」水準。
ESPN播出總決賽那天,我從頭看到尾,直到最後最緊張的時刻,聽到十三歲的阿努拉格‧卡西亞普(Anurag Kashyap)正確拼出A-P-P-O-G-G-I-A-T-U-R-A(倚音,一種裝飾音的音樂術語),贏得冠軍。
接著,我拿著最後的排名,分析之前收集的資料。以下是我發現的結果:總決賽前幾個月所衡量的恆毅力,正確地預測了參賽者的最後表現。簡單來說,恆毅力高的孩子在比賽中的排名較高,他們是怎麼做到的?每天研讀較長的時間,也參加較多次拼字比賽。
那麼天分呢?語言能力好也可以預測出他們的比賽排名較高,但是語言能力和恆毅力毫無關係。更重要的是,語言天賦較高的參賽者,研讀時間並沒有比天賦較差者長,參賽經驗也沒有比較多。
「天賦和恆毅力毫無關連」的現象,在我對長春籐盟校的大學生做研究時又再度出現。在那個研究中,SAT成績和恆毅力甚至出現負相關。那個樣本中,SAT成績較高的學生,平均的恆毅力比同儕差一點點。我把這個研究結果和其他的研究資料整理起來,得出一個初步見解,那個見解也指引了我未來的研究方向:潛力是一回事,發揮潛力又是另一回事。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