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解密末代帝王的亡國路:中國歷朝的興衰與更迭的命運
滿額折

解密末代帝王的亡國路:中國歷朝的興衰與更迭的命運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90342
庫存:3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內容簡介】亡國非我所願,我也曾想當個好君王
從夏桀到溥儀,中國亡國帝王的血淚末路。
十三位帝王,十三次政權更替,留下無數真實教訓。

昏聵淫亂、暴政逼民、奸臣竄立、兵戎之禍
成魁儡帝王,或亡於金戈之下,或遭囚禁屈辱
從萬人之上到零落成灰,帝王的興衰、國朝的更替,為我們留下無數血淚教訓。

夏朝之桀――
淫亂後宮,窮奢極侈,酒池肉林殫竭民財,地方勢力趁勢而起。

秦二世胡亥――
改詔篡位,任倀做虐,官逼民反帝王拔劍自刎。

蜀漢後主劉禪――
出身亂世,賢臣殞落,寵幸閹豎,家國陷落卻樂不思蜀。

南唐後主李煜――
風流文士卻出身帝王之家,大夢三十年一朝清醒,階下囚徒留千古絕唱。

清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
三歲登基,幾番起落,真龍天子到普通公民,中國的末代皇帝。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姚偉鈞
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武漢市文史館館員,武漢市參室文化研究院副院長。主要從事中國文化史和歷史文獻學研究。
宋傳銀
華中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江漢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前言
從夏代到清代,中國歷史上王朝興替,長者數百年,短者數十年。在馬背上奪得天下的開國帝王們,不論是在歷史的大舞臺上馳騁,還是在即將走下歷史大舞臺的時候,誰不希望自己創下的基業永久流傳,直至千秋萬世?然而,這只是這些叱吒風雲人物的美好幻想。想萬世不絕者多者十幾世,少者二世而已。在歷史上眾多的帝王中,既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也有諸如秦二世胡亥、隋煬帝楊廣、北宋徽欽二宗、明思宗朱由檢等。後者相對於他們的祖輩來說,他們是一群失敗者。祖宗辛辛苦苦、嘔心瀝血打下的江山斷送在他們手上,他們這些人成了無顏見列祖列宗的亡國之君。試想,他們的祖宗在奪得天下之時是何等的自豪,何等的風光,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一切都成了過眼雲煙。歷史留給人們太多的遺憾警示。
一般說來,一個新王朝,往往是創立者在馬背上打下的天下。開國帝王們深知江山來之不易,往往勵精圖治,任用賢良,疏遠奸佞,採取一系列有利於統治的政策,使得國家逐步走向繁榮,天下安定,社會經濟得到發展,王朝因之達到了它的統治高峰,如著名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都出現在一個朝代的前期。到了中後期,各種社會矛盾逐漸激化,吏治腐敗,貪污成風,強盛的王朝開始走下坡路。如果這時出現一位有所作為的君主,矯治前朝弊政,採取措施,緩和各種矛盾,王朝在這時會出現「中興」局面,統治達到又一個高峰,如唐代玄宗時的「開元盛世」等。面對日益衰落的王朝,繼立的帝王大都希望自己是個中興之主,扶大廈於將傾。然而,有些人做到了,延長了王朝的壽命 , 有些人沒有做到,成了亡國之君。就他們這些人來看,一部分人的確是昏庸無能之輩,治理國家無方,導致王朝迅速走向滅亡。尤其巧合的是,這些亡國之君即位時,國勢並非衰落,而王朝到了他們手上就很快滅亡了。如秦二世胡亥,他在趙高的扶植下即位,當上皇帝後被趙高玩弄於股掌間。他擔心自己的帝位不穩,大殺宗室,弄得全國上下人心惶惶。陳勝、吳廣起義的警報頻傳,他卻只知淫樂,還聽從李斯之言,實行嚴刑苛法。又聽從趙高的建議,不理朝政,只深居宮中享樂,朝中大小事情聽憑趙高處置,最後落得可悲的下場,被趙高派人殺死,作為與起義軍講和的條件。又如蜀漢後主劉禪,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整天沉溺酒色,不思進取,在魏國強大的攻勢面前,只有束手就擒。押入洛陽之後,他被封為安樂公,食邑一萬戶,他竟然也心安理得,樂不思蜀。這種愚劣的人連司馬昭也對他完全放心,這倒使劉禪能夠渾渾噩噩地度過餘生,最終以六十五歲的年齡病死於洛陽。試想,蜀漢政權到了這種人手裡,能不滅亡嗎?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在他的一首詠史詩中也寫道:「也知劉禪本庸才」其他的如北齊後主高緯、後蜀恭帝孟昶都屬於這一類型,他們成為這些短命王朝的亡國之君,對王朝的滅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另一類君主沉溺于自己的「業餘愛好」,在業餘愛好上他們是高手,在安邦治國上卻是庸才。南唐後主李煜、北宋徽宗趙佶是典型的代表。李煜是書畫名家,詞壇高手,他寫下了許多著名的詞章,有的甚至成為千古絕唱。命運似乎跟他開了一個玩笑,讓他當了皇帝。他寫詩填詞是行家裡手,當皇帝卻不是那麼回事。在國難當頭的時候,依舊歌舞昇平,吟詩作賦,當他的「風流皇帝」,但北宋太祖的臥榻之旁容不得他人鼾睡,李煜苟且終究不能長久偷生。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宋軍攻破金陵城的時候,李煜正在填寫一首〈臨江仙〉詞。趙佶是一位書畫高手,他獨創的「瘦金體」飄逸瀟灑,剛柔相濟,花鳥畫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但這些畢竟不能代替治理國家的才能。他的心思完全用在了這些閒情逸致上,王朝也就一步一步地走向崩潰的邊緣了,繼立的宋欽宗成了他的替罪羊。
皇帝是最高的統治者,但是在歷史上的一些亡國之君,有的大權旁落,只能充當傀儡。 他們大多年幼即位,權力被權臣操縱,他們只是名義上的皇帝,對國家大事的處置沒有發言權。 如西漢平帝劉衎、東漢獻帝劉協、魏元帝曹奐等,均是這樣的名義上的皇帝。西漢末年,王莽專權,年僅六歲就即位的劉衎毫無權力,幾年過後,王莽連這個傀儡也不想要了,乾脆自己來當皇帝。東漢末年,軍閥混戰九歲即位的漢獻帝劉協成了軍閥們爭來奪去的戰利品、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工具。 他先被董卓控制,接著被李榷、郭汜等人劫持,最後又落到了曹操手中,直至將皇位拱手讓給曹操的兒子曹丕。 獻帝雖然做了三十餘年的皇帝,但有幾天做的是真皇帝?在他統治期間,東漢王朝又豈是名副其實的東漢王朝?
一個朝代的末期,積澱的各種矛盾總爆發,正如一個久病的病人,縱使醫術再高明的大夫也難以妙手回春。 在社稷大廈將傾之際,獨木豈能支撐?在這種大勢已去、無力回天的情形下,有的君主作了積極的努力,雖然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但他們畢竟不同於那些昏庸無能者。 金哀宗完顏守緒即位時,國內殘破不堪,國外則有蓬勃興起的蒙古正虎視眈眈,南宋這時雖已衰落,但也是一支不可忽略的對抗力量。 完顏守緒在內憂外患的形勢下,力爭作中興之主,他重新調整了對宋和西夏的政策,任用賢能,虛心納諫,然而這一切都無力挽救金朝的滅亡,最終以死殉國。 明代崇禎帝朱由檢所處的情形與金哀宗大同小異,最後崇禎帝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也以身殉國,吊死於煤山。
在大勢已去的形勢下,有些君主實際上成了亡國的替罪羊。他們登上皇帝寶座的時候,王朝實際上已經分崩離析,亡國的命運已經無法挽回了。在這種時候上臺,註定了他們的命運要以悲劇告終。強大的唐王朝在玄宗以後開始由盛轉衰,中經代宗、憲宗、宣宗的中興,稍有起色,但已無法挽回頹勢。繼宣宗而立的懿宗荒淫無道,怠於政事,加之吏治腐敗,賄賂公行,導致農民起義爆發,唐朝統治處於崩潰邊緣。繼立的僖宗是懿宗的第五子,比起其父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在他統治時期,爆發了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唐王朝又一次受到沉重打擊,藩鎮割據愈演愈烈,朝廷已無力控制。繼位的昭宗雖想打擊宦官勢力,削弱藩鎮,無奈沒有這個能力。後來,昭宗被朱全忠殺死。朱全忠奉昭宗第九子即位,這就是唐昭宣帝(或稱哀帝)李柷。此時唐王朝已經名存實亡,朝政由朱全忠控制,短短的兩年以後,迫不及待想當皇帝的朱全忠逼迫昭宣帝禪位給他。試想,在這種形勢下,十三歲的哀帝又能有什麼作為呢?北宋欽宗趙桓的「替罪羊」特色更為明顯。在北宋統治風雨飄搖之際,徽宗禪位給欽宗趙桓,把一副爛攤子甩給了他。此時的北宋猶如驚濤駭浪中的一葉漏水的小舟,誰又能挽救它覆亡的命運?南宋小朝廷多災多難,最高統治者在元軍強大的攻勢面前顯得無能為力,一二七六年,元軍攻破臨安,恭帝被俘往元大都,至此,南宋已基本滅亡。大臣陳宜中、陸秀夫等人先後擁立趙、趙昺即位,他們分別是宋端宗和末帝,總共延續了數年。末帝趙昺即位不到一年,在元軍的追趕下,最終戰敗,陸秀夫負其投海而死。八歲的末帝對此時南宋的局面又能怎樣呢?南宋雖然亡國在他手上,責任卻不應該推到他的身上。
在亡國之君中,還有一類荒淫之主,他們生活上奢侈腐朽,對百姓殘酷暴虐,最終天怒人怨,斷送了自己的江山。夏桀、商紂自不必說;吳末帝孫皓、隋煬帝楊廣幾乎都成了「暴君」的代名詞。還有那北齊後主高緯、後蜀後主孟昶、陳後主陳叔寶、遼天祚帝耶律延禧等。就他們的個人資質而言,並非庸劣低下,相反,有的還有很高的天資,如紂王天資聰穎,思維敏捷,有良辯之才;但他卻自以為智謀過人,剛愎自用,獨斷專行。為滿足自己的欲望。大建離宮別館,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並作炮烙之刑,暴虐百姓。楊廣在當皇帝之前,能征善戰,他率軍滅陳,為結束分裂、實現全國統一作出了貢獻,即位之初,也實行了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措施。此後的楊廣仿佛判若兩人。他沉溺聲色,奢侈無度,濫用民力,窮兵黷武,隋朝的二世而亡,與他的這種作為有很大的關係。高緯沉溺於圍獵,甚至在大敵當前之時,「更請君主獵一圍」。後蜀後主孟昶的尿壺竟然用七寶裝成,稱為「七寶溺器」,宋太祖趙匡胤看到它也吃了一驚,並連連感歎。一個王朝的滅亡有多種原因,但王朝在這些人的手上滅亡,也決不是偶然的。
歷代封建王朝的覆亡,無論從哪一方面講都是一場災難,百姓生靈塗炭,亡國者本人有的歷經艱辛與恥辱,有的甚至成為亡國的犧牲品。亡國是痛苦的,留給後人的教訓是深刻的。作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皇帝個人的素質顯得非常重要,由於世襲的皇位繼承制度,又有多少無知的頑童被扶上皇帝寶座。又有多少才資平庸者只因是龍種而統治天下?昏庸者統治天下,在平常時期只能夠勉力維持,一旦到了非常時期,不亡何待?用人是一個王朝興衰的關鍵因素之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諸葛亮的這一至理名言,不僅道出了兩漢興衰的奧秘,而且具有普遍的意義。王朝的末期,是一個非常時期,任用什麼樣的人尤其顯得重要。對一個王朝而言,亡國的因素多種多樣,但勤儉興國、奢侈亡國似乎是一個定論,如何抑奢從儉,成為統治者應吸取的教訓之一。一個王朝的末期,往往是政治最為黑暗的時候,為官者貪污腐化,吏治敗壞,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最終人民群眾會揭竿而起,推翻腐朽的王朝。歷史,有時是驚人的相似,有時似乎是在重演,在不同王朝的晚期,我們有時甚至可以看到同樣的景象,亡國之君們不斷地重蹈前朝覆轍,要他們做到「以史為鏡」,真是太難了。那麼,作為今天的我們,應該從這些紛繁複雜的歷史中學到些什麼呢?聰明的讀者一定可以總結出很多很多……。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夏朝末代王 桀
夏祚滄桑
夏桀亂德
無力回天

第二章 商紂王 辛
殷鑒已遠
禍起周原
鹿台之喪

第三章 周幽王 姬宮涅
山雨欲來
冰凍三尺
身國俱喪

第四章 秦二世 胡亥
狼狽為奸改詔篡位
貪圖享樂任倀作虐
官逼民反拔劍自戕

第五章 西漢平帝 劉衎
「燕飛來,啄皇孫」
成帝少嬪館暴亡
荒淫的年輕皇帝
王莽手中的傀儡皇帝

第六章 東漢獻帝 劉協
立長還是立少
外戚與宦官間的廝殺
董卓進京
李傕、郭汜相互爭鬥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丕代漢

第七章 蜀漢後主 劉禪
顛沛流離身世堪憐
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
惑閹豎則為昏闔之後
此間樂,不思蜀也

第八章 西晉湣帝 司馬鄴
武帝貽患
白癡肇禍
替罪羔羊

第九章 東晉恭帝 司馬德文
王室衰微權臣當道
禍起蕭牆身不由己

 第十章 隋煬帝 楊廣
軍旅中出類拔萃的皇子
相煎何太急
烝淫父妃
好戲不連台
「好頭頸,誰當斫之」

第十一章 唐哀帝 李柷
臨難登基
一心禪讓

第十二章 南唐後主 李煜
誰料心願與身違
佳人舞點金釵溜
虔誠信佛
三十年來夢一場
屈辱的囚徒生活

第十三章 北宋徽宗 趙佶
弟承兄統登大寶初期為政尚清明
逐忠良 寵六賊 不勤政事 崇道教 興土木 實為苛政
內政外政多有誤從此天下不太平
欲借金亡遼自釀苦酒 待國破家亡悔之晚矣

第十四章 北宋欽宗 趙桓
受命于危難之時
勤政和從諫雖好膽識與才智平庸
猶猶豫豫抗戰事淒淒慘慘亡國君

第十五章 南宋恭宗 趙㬎
國難小皇帝
名僧瀛國公

第十六章 元順帝 妥懽帖睦爾
文宗悔過舍子立侄
委事重臣善加制衡
義軍紛起大廈將傾

第十七章 明莊烈湣皇帝 朱由檢
驚恐惶惑登上皇位
沈機獨斷刈除客魏
舉措失當激化糾紛
過敏多疑自毀長城
用人失策走馬換相
官逼民反水必覆舟

第十八章 清宣統帝 愛新覺羅.溥儀
沖齡踐阼
康德皇帝
從囚徒到公民

書摘/試閱

第十七章 明莊烈湣皇帝 朱由檢

驚恐惶惑登上皇位

朱由檢是在驚恐惶惑中登上皇帝寶座的。提起這段故事,還得從其父朱常洛說起。
光宗朱常洛是神宗的長子,因為其生母相貌平凡、地位低賤,故不為神宗所喜。由於群臣為「爭國本」而奏請神宗和神宗的生母慈聖李太后,朱常洛才在二十歲那年勉強地被立為皇太子。然而做了皇太子的朱常洛仍被父親繼續冷落,其地位有隨時被鄭貴妃所生的愛子福王朱常洵代替的可能。
命運莫測的朱常洛三十多年來在憂危的氛圍中過著聽天由命、百無聊賴的生活。一次偶然的際遇,他和一位劉氏宮女邂逅,於萬曆三十八年(一六一〇年)十二月生下了朱由檢。這劉氏宮女什麼身分都沒有,朱由檢冷清清、靜悄悄地來到人間。劉氏宮女白白地為朱家十月懷胎、傳宗接代,還要有事無事做朱常洛的受氣包。朱由檢不滿五歲時,她就遭到朱常洛沒來由的重責,痛斷肝腸不得善終。劉氏宮女的慘死,自然是皇太子的失德劣行。為了不讓父親和鄭貴妃得知,劉氏宮女被祕密地草草掩埋在西山!
朱由檢雖然生在皇家,但那個家給他的是一個幼失慈母,沒有愛、沒有溫暖的童年。不曾想在他不足十歲那年,才做了一個月皇帝的父親又盛年辭世,使他成為無母又無父的孤兒。父親沒有得到祖父給予的理應得到的培養。十歲以前,如果現實生活給予他一些記憶,那印象也是慘然的:母親的早逝留給他沒有母愛、刻骨銘心的悲苦童年;處在痛苦深淵中的父親還能得到一個大太監王安的關照和庇護。這是人世間僅有的那麼一絲絲讓他體會得到的溫情。也是他日後始終眷顧內臣—宦官,交給他們監軍、總管京師城守等大權的來由。
朱由檢十歲那年,他的祖父神宗去世。祖父靈柩未葬,父親光宗又崩逝於乾清宮,比朱由檢大五歲的哥哥朱由校即位,改年號為天啟。朱由校是一位永遠都長不大、十六歲大婚還離不開奶媽,喜歡做木匠活的庸懦皇帝。他把奶媽客氏和陪同玩耍的奴才魏忠賢捧上了天。他統治的那七年,是明朝歷史上「婦寺竊柄」、「濫賞淫刑」、「忠良慘禍」、「億兆離心」的時期。朱由檢在十二歲那年,被皇兄冊封為信王。按常規,直到天啟六年(一六二六年)十一月大婚以後,他才能出紫禁城,入居京師信王府。從十歲到十六歲,他親眼看見客氏、魏忠賢在宮中作威作福、胡作非為,朝臣中黨派林立,或卑鄙無恥地依附閹宦為閹黨,或自命清流稱東林,或以地緣相勾攀為齊黨、浙黨、楚黨、宣黨,黨派相互攻訐傾軋,沒完沒了。他厭惡這些,時時事事都使他疑竇重重;他幾乎不相信任何人而懷疑一切。好在兄長正在盛年,他雖是朱常洛的兩個親子之一,但從來都沒有覬覦皇位的野心,更談不上糾集勢力或尋找什麼參謀了!他靜靜地生活著,其地位決定了他對客、魏玩弄兄長於掌上只能視而不見。客、魏甚至設謀墮皇后及其他妃嬪之胎而使朱由校乏嗣。他們還陰畜已孕宮女八人於客氏家中,打算效呂不韋進孕女給秦莊襄王的做法來轉移朱明的皇統,只是由於朱由校的猝然早逝,才使他們的陰謀破裂。
那是天啟七年(一六二七年)七月,京師正值紅葉滿山、金風送爽的宜人季節。不滿二十三歲的皇帝朱由校患上了秋痢。或許因為朱由校正當盛年,沒有對此疾重視,秋痢發作難止,終至藥石無效,天啟皇帝元氣盡失,臥床不起,於八月二十二日「大漸」了。那天正午時分,朱由校突然召朱由檢入乾清宮,虛脫中囑以「吾弟當為堯舜之君」,又囑善待嫂嫂張皇后,最後甚至在嘶啞難以成聲的狀況下,若斷若續地說魏忠賢和司禮監秉筆太監王體乾是可以依賴的定國家大計的人。這真是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囑咐,看來人之將死,其言也未必盡善!
此際,倉促入宮而心情惶惑的朱由檢如聞晴天霹靂,驚恐萬狀,辨不清平日厚待他的皇兄說的是由衷之言,還是要賜他自盡的斃命信號。因為深邃的宮禁中許多事難以預料。客、魏為謀害張皇后就曾令人扮做刺客對天啟皇帝拔出匕首做刺殺狀,然後嫁禍后父張國紀,說是他要弑君而謀立信王。這是一起一石數鳥的超級大案,最後因作案人自省不當,在弦之箭才沒有射出。誰知如今乾清宮的召見又會耍什麼花招!此時,魂魄已驚懼出殼的朱由檢只有伏地磕頭如搗蒜,不斷喃喃地說:「臣罪應萬死,愧不敢當!」請安問病已畢,他速速退出乾清宮,快步前行,以求迅速地離開這禁地。他未出紫禁城,天啟皇帝即已「大行」。魏忠賢從後面急急奔來,要求他再返乾清宮。他聞言渾身戰慄,只好不由自主地隨魏忠賢走回。原來進宮之前他也曾做了一點小小的自我保護準備:他熟知客、魏在宮禁中謀害人命的方法多種多樣,如以護理為名而陰墮皇后之胎就是先例。如今,他矯旨賜自盡、賜有毒食物、幽禁絕食對朱由檢都是可能的。從最輕的想,幽禁絕食對他來說也算是幸運的。故而,他奉詔到乾清宮時便在寬大的袍袖之中藏了一些乾糧以防萬一,在沒有人理會時他吞了幾口自帶的乾糧,秉燭獨坐在乾清宮內他逝去的兄長身旁。兄長是真正走了,沒有殺害他的意思!他心中默默地禱念著,希望兄長的在天之靈助他轉危為安。他在搖曳不定、忽明忽暗的燭光中,諦視著一個攜帶著寶劍向他走來的小太監,他害怕極了。理智告訴他應該當機立斷,於是,他以承諾許給小太監重賞的辦法取得這把寶劍,作為防身的武器。
天空終於露出了魚肚白。
皇上已患疾一月有餘。這天,上早朝的文武百官被魏忠賢召喚而來。他們都在驚惶和戰慄中遲疑地向紫禁城城門靠近。守門的宦官先吆喝他們回家換孝服。換來孝服,又說還沒有正式發喪,要他們再回去換常服。被宦官愚弄得狼狽不堪的群臣,只好苦苦哀求網開一面,才進入城門。群臣在乾清宮看見了熹宗的「龍蛻」和他唯一的親弟信王依然還活著,算是吃了一顆定心丸。當群臣為表忠君之意而悲聲大放時,魏忠賢獨召兵部尚書崔呈秀入內室密議。大約一個時辰左右,百官停泣免悲,魏忠賢當著百官之面啟奏信王,說是新喪的大行皇帝還有妃子懷有遺腹子,請信王放寬登極的日期,暫且以「監國」的身分理事,以待遺腹子的出生。朱由檢當即表示了對魏忠賢奏詞的認可,而百官多以應按遺詔辦事力爭。不管勢焰如何喧天,魏忠賢的身分只能是宮奴,在中國的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出現過閹人做皇帝的先例,魏忠賢退卻了!
天啟七年(一六二七年)的八月二十四日,不足十七歲的朱由檢正式登上皇帝的寶座。他的年號是崇禎,人們又習慣地稱他為崇禎皇帝。至於魏忠賢和崔呈秀的密語是什麼?有些史書稱魏忠賢早已按捺不住篡位的野心,此時正欲取而代之,而崔呈秀則以為時機不成熟,不可貿然從事。忖度崔呈秀其人,也是十年寒窗苦讀,萬曆四十一年進士及第,攀附魏忠賢以求升遷則可,擁立宦豎登九五則未見其可,這自然是崔呈秀心中再明白不過的,於是他們倉促之間玩弄了這個並不高明而又有可能實現的花招,因為八個已孕的宮女未必不會有一個生出男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