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差集(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559639158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杭侃
出版日:2020/11/01
裝訂/頁數:精裝/303頁
規格:21cm*14.5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文字簡煉,通俗易懂,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圖文並茂的普及考古文博專業知識,使廣大讀者能學習掌握一定的考古文博信息。全書共分為考古之思、從源到流、源頭活水三個部分,每個部分由多篇文章構成,每篇文章都闡述了一個大眾感興趣的,有關考古學,博物館學方面等問題。
作者簡介
杭侃,曾任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副館長、法人代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院長;現任山西大學副校長(掛職),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宋元考古、佛教考古、文化遺產學。先後發表《宋元時期的地方城址》《清明上河圖再研究》等論文四十餘篇,出版有《東京夢清明上河圖》等。
名人/編輯推薦
我有一個夢想:是希望考古所見的美好,真正能夠成為公民素質教育的一部分。
1.《參差集》的作者杭侃先生曾任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副館長、法人代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院長;現任山西大學副校長。主要的科研領域集中在宋元明考古、佛教藝術、古代建築、博物館學與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
2. 《參差集》一書為作者幾十年的研究成果,包含了多個篇論文,這些文章寫成的時間跨度很長。其中很多觀點,在現在看來依然有著重要的價值。書中還配有大量的圖片,以便讀者查閱,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 《參差集》一書為方便讀者閱讀和收藏,採用了145mm*210mm的小開本,以及圓脊精裝的裝幀方式,封面書名部分使用燙漆片的印刷工藝。
1.《參差集》的作者杭侃先生曾任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副館長、法人代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院長;現任山西大學副校長。主要的科研領域集中在宋元明考古、佛教藝術、古代建築、博物館學與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
2. 《參差集》一書為作者幾十年的研究成果,包含了多個篇論文,這些文章寫成的時間跨度很長。其中很多觀點,在現在看來依然有著重要的價值。書中還配有大量的圖片,以便讀者查閱,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 《參差集》一書為方便讀者閱讀和收藏,採用了145mm*210mm的小開本,以及圓脊精裝的裝幀方式,封面書名部分使用燙漆片的印刷工藝。
目次
考古之思
003 “關”“扃”和“倉”“廩”
008 夏縣東下馮的圓形建築淺析
011 宋塔立面設計模數
015 胡同的本義
018 老北京的排水系統
025 中國古代城市的防洪排澇
036 大昌古城參觀劄記
040 地方考古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古今重疊型城址的研究方法
053 古今重疊型地方城址工作的幾點思考
066 龜卜與佘田
069 桃形飾物= 扇子?
074 大黑天與十相自在
――釋讀梁莊王墓中的藏傳佛教文物
078 雲岡頭像辨偽
085 延興二年交腳彌勒像獻疑
093 武林舊事
101 天寶荔枝道與驛站系統
108 馬車是西方傳入的嗎?
113 天馬的誘惑
118 伯樂相的是什麼馬?
124 學問即使遠在中國
133 歷史時期考古大有可為
136 考古手工測繪的學與用
141 十年辛苦不尋常
――讀王仁波先生主編的《秦漢文化》和《隋唐文化》
146 《徐蘋芳北京文獻整理系列》後記
150 夙夜孜孜沉潛貴,朝夕默默惟苦吟
――記著名考古學家宿白先生
157 博學而詳說
――從《宿白未刊講稿系列》看宿白先生的治學之路
171 宿白留下的考古學之思
從源到流
177 要關注生產性文化傳承
181 活態傳承需要普及和人才
185 激發內心的創造力
189 誰謂古今殊
――關於“源流運動”的思考
201 “讓文物活起來”的一些思考
206 作為資源的文化遺產
209 從年度報告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展示問題
217 大遺址保護中的展示工作
220 公共考古學推動考古學發展
224 考古是人民的事業
227 我有一個夢想
232 考古,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源頭活水
239 中國文明形成問題的一部新作
245 為有源頭活水來
――讀《中國史前城址與文明起源研究》
250 補白之作
――讀《7―14 世紀中日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
254 《武威行》導讀
257 石窟寺考古報告的諸問題
――讀《莫高窟形》有感
269 教育乃養成人格之事業
272 六千歲,正青春
――讀《年方六千:文物的故事》
276 《雲岡石窟的營造工程》專家推薦意見
279 《北宋西京城市考古研究》專家推薦意見
284 讀《第五次開始―― 600萬年的人類歷史如何預示我們的未來》
287 讀《古物的聲音:古人的生活日常與文化》
291 什麼樣的展覽是一個好的展覽
297 《價值與權力:中國大遺址展示的觀察與反思》序
301 後 記
003 “關”“扃”和“倉”“廩”
008 夏縣東下馮的圓形建築淺析
011 宋塔立面設計模數
015 胡同的本義
018 老北京的排水系統
025 中國古代城市的防洪排澇
036 大昌古城參觀劄記
040 地方考古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古今重疊型城址的研究方法
053 古今重疊型地方城址工作的幾點思考
066 龜卜與佘田
069 桃形飾物= 扇子?
074 大黑天與十相自在
――釋讀梁莊王墓中的藏傳佛教文物
078 雲岡頭像辨偽
085 延興二年交腳彌勒像獻疑
093 武林舊事
101 天寶荔枝道與驛站系統
108 馬車是西方傳入的嗎?
113 天馬的誘惑
118 伯樂相的是什麼馬?
124 學問即使遠在中國
133 歷史時期考古大有可為
136 考古手工測繪的學與用
141 十年辛苦不尋常
――讀王仁波先生主編的《秦漢文化》和《隋唐文化》
146 《徐蘋芳北京文獻整理系列》後記
150 夙夜孜孜沉潛貴,朝夕默默惟苦吟
――記著名考古學家宿白先生
157 博學而詳說
――從《宿白未刊講稿系列》看宿白先生的治學之路
171 宿白留下的考古學之思
從源到流
177 要關注生產性文化傳承
181 活態傳承需要普及和人才
185 激發內心的創造力
189 誰謂古今殊
――關於“源流運動”的思考
201 “讓文物活起來”的一些思考
206 作為資源的文化遺產
209 從年度報告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展示問題
217 大遺址保護中的展示工作
220 公共考古學推動考古學發展
224 考古是人民的事業
227 我有一個夢想
232 考古,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源頭活水
239 中國文明形成問題的一部新作
245 為有源頭活水來
――讀《中國史前城址與文明起源研究》
250 補白之作
――讀《7―14 世紀中日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
254 《武威行》導讀
257 石窟寺考古報告的諸問題
――讀《莫高窟形》有感
269 教育乃養成人格之事業
272 六千歲,正青春
――讀《年方六千:文物的故事》
276 《雲岡石窟的營造工程》專家推薦意見
279 《北宋西京城市考古研究》專家推薦意見
284 讀《第五次開始―― 600萬年的人類歷史如何預示我們的未來》
287 讀《古物的聲音:古人的生活日常與文化》
291 什麼樣的展覽是一個好的展覽
297 《價值與權力:中國大遺址展示的觀察與反思》序
301 後 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