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針灸學術史研究要論(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銅人文叢
ISBN13:9787520151825
替代書名:Essays on History of Acupuncture in Modern Times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張樹劍
出版日:2020/08/01
裝訂/頁數:平裝/311頁
規格:24cm*17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對於針灸學而言,民國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時代。傳統的知識不斷被質疑與解構,新的知識體系又沒有完成構建,保守主義的針灸師與頗具新思維的中醫醫家之間既有學術共同體內部的共享利益,同時又有學術觀點與新舊之爭。日本明治時期經歷了針灸近代化歷程,民國時期日本針灸醫籍的譯入,也影響了中國針灸的理論與實踐。本書是關於民國時期針灸問題的學術論文集,分為民國針灸文獻、民國針灸醫家、民國針灸教育與傳播、民國針灸學術變革4個部分。
作者簡介
主編張樹劍,醫學博士,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劍橋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訪問學者(2016-1017),馬來西亞拉曼大學(2013)、泰國蘭實大學(2017)客座教授,中國針灸學會文獻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主要研究領域為針灸理論與學術史,以獨著、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針灸學術史及針灸理論研究學術論文30餘篇,完成專著《中華圖像文化史?醫藥卷》(中國攝影出版社,即將出版),作為副主編完成著作《針灸學基本概念術語通典》(2014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學術隨筆集《明堂深許》(2014年,海天出版社),獲中國針灸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中國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獎一獎。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宋元以來中醫知識的演進與現代中醫的形成研究”之子項目“宋以來技藝、器具變革與中醫知識的演進和再生”與中國科協學科史研究專項“中國針灸學科史研究”;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國針灸思想史研究”、江蘇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針灸經典理論構建之思想內涵研究”等各級科研項目十余項。同時擔任《中國針灸》《中醫雜誌》等十餘種學術期刊審稿人,近年來在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查理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等國內外學術機構作學術報告30餘次。
目次
緒論:學術調適與妥協中的針灸知識轉型 張樹劍/001
一 鬱鬱乎文:民國針灸文獻009
民國時期針灸醫籍研究現狀 崗衛娟/011
民國時期中國針灸醫籍數量考 崗衛娟/018
民國時期針灸醫籍分類及內容特點 張建蘭 張樹劍/027
近現代漢譯日本針灸醫籍述要 劉科辰 張樹劍/039
民國期刊《中國針灸學》鉤沉 耿飛 張樹劍/051
承淡安與《針灸雜誌》 夏有兵/060
民國針灸譯著《最新實習西法針灸》內容及其影響 張建蘭 張樹劍/066
民國時期漢譯日本針灸醫籍對我國針灸學的影響 劉科辰 張樹劍/077
二 示我周行:民國針灸醫家089
承淡安遊學日本經過 夏有兵 張建斌 周俊兵 葛善為/091
民國針灸醫家徐益年及其《實用針灸學》 李乃奇 劉小斌/099
民國針灸家陳景文《實用針灸學》學術思想初探 黃偉萍 李乃奇/106
堯天民《中國針灸醫學》考略 李劍榮 黃龍祥 杜廣中 崗衛娟/114
嶺南針灸名醫曾天治《科學針灸治療學》學術探析 劉芳/122
楊醫亞先生生平事蹟及主要中醫針灸貢獻概要
邢海嬌 楊繼軍 張選平 崗衛娟 賈春生/128
近代針灸學家羅兆琚生平著述考略 林怡 戴銘 彭君梅/134
朱璉“新針灸學”與針灸科學之初曦 張樹劍 張立劍/143
三 學而不已:民國針灸教育與傳播151
民國時期針灸教育形式的轉型及其特徵分析 趙璟 張樹劍/153
民國時期針灸學校述要 趙璟 張樹劍/170
民國時期針灸教材體例及內容特點 趙璟 張樹劍/185
著名針灸學家承淡安無錫辦學概貌 夏有兵 周俊兵/200
現代針灸學科體系構建軌跡的探析
――兼評承淡安“針灸學”三部曲 張建斌 夏有兵 王欣君 郝峰 張宏如/207
近代中醫藥類期刊特點淺析――以《針灸雜誌》為例 王瓊/215
民國時期針灸醫生執業管理的實施及其影響 鄭洪/220
清代及近現代傳世針灸針具實物舉例 伍秋鵬/225
四 擇善而從:民國針灸學術變革233
民國時期澄江針灸學派科學化實踐探析 張建斌 張宏如 夏有斌/235
西方“nerve”的譯入及其對經絡研究的影響探源 李素雲 趙京生/244
民國針灸學講義“重術”特點與原因探討 李素雲 趙京生/253
淺談針灸的道與術――以近代針灸名家為例 張雯 李瑞/261
民國《針灸雜誌》“以西釋中”理論現象探析 李素雲/268
西學引入背景下近代針灸臨床思維取向和技術特點 楊潔 馬燕冬/275
近代灸法的學術繼承與發展
――以民國期刊《針灸雜誌》為例 宋海坡 任宏麗 段逸山/281
論疾病分類法對民國時期針灸治療學的影響 楊潔/287
近現代針灸科學化實踐與轉向――以朱璉為中心 張樹劍/294
後記308
一 鬱鬱乎文:民國針灸文獻009
民國時期針灸醫籍研究現狀 崗衛娟/011
民國時期中國針灸醫籍數量考 崗衛娟/018
民國時期針灸醫籍分類及內容特點 張建蘭 張樹劍/027
近現代漢譯日本針灸醫籍述要 劉科辰 張樹劍/039
民國期刊《中國針灸學》鉤沉 耿飛 張樹劍/051
承淡安與《針灸雜誌》 夏有兵/060
民國針灸譯著《最新實習西法針灸》內容及其影響 張建蘭 張樹劍/066
民國時期漢譯日本針灸醫籍對我國針灸學的影響 劉科辰 張樹劍/077
二 示我周行:民國針灸醫家089
承淡安遊學日本經過 夏有兵 張建斌 周俊兵 葛善為/091
民國針灸醫家徐益年及其《實用針灸學》 李乃奇 劉小斌/099
民國針灸家陳景文《實用針灸學》學術思想初探 黃偉萍 李乃奇/106
堯天民《中國針灸醫學》考略 李劍榮 黃龍祥 杜廣中 崗衛娟/114
嶺南針灸名醫曾天治《科學針灸治療學》學術探析 劉芳/122
楊醫亞先生生平事蹟及主要中醫針灸貢獻概要
邢海嬌 楊繼軍 張選平 崗衛娟 賈春生/128
近代針灸學家羅兆琚生平著述考略 林怡 戴銘 彭君梅/134
朱璉“新針灸學”與針灸科學之初曦 張樹劍 張立劍/143
三 學而不已:民國針灸教育與傳播151
民國時期針灸教育形式的轉型及其特徵分析 趙璟 張樹劍/153
民國時期針灸學校述要 趙璟 張樹劍/170
民國時期針灸教材體例及內容特點 趙璟 張樹劍/185
著名針灸學家承淡安無錫辦學概貌 夏有兵 周俊兵/200
現代針灸學科體系構建軌跡的探析
――兼評承淡安“針灸學”三部曲 張建斌 夏有兵 王欣君 郝峰 張宏如/207
近代中醫藥類期刊特點淺析――以《針灸雜誌》為例 王瓊/215
民國時期針灸醫生執業管理的實施及其影響 鄭洪/220
清代及近現代傳世針灸針具實物舉例 伍秋鵬/225
四 擇善而從:民國針灸學術變革233
民國時期澄江針灸學派科學化實踐探析 張建斌 張宏如 夏有斌/235
西方“nerve”的譯入及其對經絡研究的影響探源 李素雲 趙京生/244
民國針灸學講義“重術”特點與原因探討 李素雲 趙京生/253
淺談針灸的道與術――以近代針灸名家為例 張雯 李瑞/261
民國《針灸雜誌》“以西釋中”理論現象探析 李素雲/268
西學引入背景下近代針灸臨床思維取向和技術特點 楊潔 馬燕冬/275
近代灸法的學術繼承與發展
――以民國期刊《針灸雜誌》為例 宋海坡 任宏麗 段逸山/281
論疾病分類法對民國時期針灸治療學的影響 楊潔/287
近現代針灸科學化實踐與轉向――以朱璉為中心 張樹劍/294
後記308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