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天天領券享優惠!
黃河與中華文明(精)(簡體書)
滿額折

黃河與中華文明(精)(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價
:NT$ 468 元
優惠價
87407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自古以來,黃河安瀾就是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欣欣向榮的保證和象征。那麼,為什麼說黃河是母親河呢?她和中華民族有怎樣的關係,如何孕育出輝煌的文明,她的獨特面貌是如何形成的,又應該如何治理呢?復旦大學資深教授、中央文史館館員葛劍雄先生撰寫《黃河與中華文明》一書,即討論、闡述了這些問題。葛劍雄教授曾任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是歷史地理領域的一流專家,他師承譚其驤先生,多年來一直關注河流文化領域。本書開首之“引言”部分,即高屋建瓴地闡述了河流與人類文明的關係,從理論角度為黃河治理以及黃河的重要性提供了充分論證。以下八章,首先梳理黃河地理全貌,隨後從黃河如何孕育中華文明、古人對黃河的考察與認識、黃河為何渾濁而容易泛濫、自古以來中華兒女如何治理黃河等各方面娓娓道來,梳理黃河的歷史沿革、地理變遷,展現黃河與中華文明的緊密聯系。最後展望新形勢下的黃河發展,指出新的黃河文明的創建不僅是美好的願望,而且有堅實的基礎,期待在中華民族的復興中,黃河兒女不斷創建新的文明,黃河萬古流,中華民族的母親永葆青春。


作者簡介

葛劍雄,復旦大學教授,中央文史館館員,著名學者,尤精於歷史地理、人口史等領域。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著有《西漢人口地理》《中國人口發展史》《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中國歷代疆域的變遷》等,主編有《中國人口史》《中國移民史》等。


名人/編輯推薦

1.逐段梳理,完整呈現黃河地理全貌

都說“黃河之水天上來”,你知道黃河究竟從哪裡來,源頭是什麼樣子的嗎?

黃河九曲十八彎,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何畫出壯麗的大河,中華兒女又如何建設大壩、水電站,讓母親河更好地造福人民。

從黃河源頭直至入海口,逐段梳理流域面貌、重要支流、地理水利,信息量巨大。

全書彩印,配有大量精彩航拍圖,更有高科技軟件專業制作的黃河流域圖獨jia呈現。

2.從上古到當下,黃河流域的興衰歷史娓娓道來

中華文明如何在黃河流域興起,最早的“中國”二字在哪裡發現?

秦漢和唐宋是黃河流域的輝煌時期,黃河兒女繁衍生息,又由於戰亂向其他地域遷移,走向全國乃至世界。你的祖先,是不是就來自黃河呢?

我們的祖先對黃河做過怎樣的探索,又是怎樣一代代治理黃河的?

3.高屋建瓴,解析黃河形成原理和治理方案,展望未來

河流為什麼對人類文明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黃河為什麼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黃河為什麼是黃的,它有變清的那一天嗎?

黃河歷史上曾經有過較長時期的相對安流,從中汲取經驗,有助於當下的治理;梳理黃河流域璀璨的文明遺產,為當下繼承與開發提供方向。

4. 歷史地理領域一流學者葛劍雄教授新作,數十年心得匯於一書

葛劍雄教授,我國著名歷史學者,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他師從譚其驤先生,也繼承了老師對河流的研究,數十年來始終關注黃河,研究成果與心得盡匯於此書。既有翔實細致的具體數據、文獻資料,又有歷史傳說、人物故事,更有宏觀視野和理論構建。無論是想了解黃河,還是治理黃河、弘揚黃河文化,這本書都不容錯過。


在距今115萬年前的早更新世晚期,在今天中國的北部出現了一些互不連通的湖盆,並各自形成了獨立的內陸水系。此後,隨著西部高原的抬升,一些河水不再流入湖盆,而是流向地勢低的東方。有的湖盆缺水,甚至斷水,有的被新形成的河流連通,成為河流的一部分。隨著地勢高差的增加,更多的小河匯聚成較大的河,或者沒入了其他河道,或者侵奪了其他河道。水量的增加和流水比降的加大,加劇了對河床的下切和兩岸的侵蝕。在黃土高原,這種侵蝕和奪襲尤其明顯和迅速。歷經105萬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逐漸連通,構成黃河水系的雛形。到10萬年至1萬年前的晚更新世,黃河演變為從河源到入海口貫通的大河。

比起形成於300萬年前的長江來,黃河要年輕得多。

黃河,中國的第二大河,世界長度第五的大河。發源於青海高原的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經過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九個省(自治區),流過黃土高原和黃淮海平原,注入渤海。幹流全長5687千米,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西界巴顏喀拉山,北抵陰山,南至秦嶺,總面積81.31萬平方千米(含內流區面積4.2萬平方千米)。在歷史上,黃河曾多次改道,一度注入黃海,其流域範圍、面積也有過較大變化。

年輕時,我經常在地圖上看黃河。當時看到報道,毛澤東主席在視察黃河時曾說過,他希望能騎著馬沿黃河走一次。看到黃河上遊蜿蜒於高原雪山之間,兩岸都是深棕色。那時我的職業是中學老師,與考察、研究、探險沾不上邊。自己擁有的交通工具是一輛自行車,每個月的工資不過三四十元,我自然不敢發這樣的宏願。

1966年11月我乘火車由上海去北京,駛出濟南站後我就急切地看著窗口,終於第一眼見到了黃河。只是不無失望,與我此前在南方見過的江河相比,絲毫感覺不到想象中的黃河應有的氣勢。1978年後我成了歷史地理專業的研究生、大學教授,有機會在鄭州、風陵渡、開封、蘭州、炳靈寺、包頭、河口村、銀川、三門峽、壺口、老牛灣等地觀賞黃河,感受黃河,考察黃河,或在岸邊驅車,或走過跨河橋梁,或沿峽谷步行,或在河上泛舟,或在遺址懷古,還有幾次在飛機上俯瞰,這才目睹黃河的萬千氣象。但是我知道,盡管道路交通建設飛速發展,但在黃河上中遊的不少河段,還沒有修通沿河岸的道路,要絕對地沿著黃河走一遍,無論是騎馬還是開車,依然只能是一種願望。

1981年至1982年5月31日,一位考察家完成了徒步全程考察黃河。看了他的事跡,我知道常人是不可重復的。我有自知之明,只能企盼再多看幾段黃河。

1987年6月,我與一位同學從上海乘火車去格爾木,準備換乘汽車去拉薩。車過洛陽,我們的車廂上來母女兩位女士,那位年輕的女士還有些面熟,她們的鋪位就在我們的旁邊。第二天交談後,才知道是漂流黃河勇士郎保洛的妺妺郎保湘女士和她母親。郎保洛已在青海黃漂中殉難,她們是去料理後事的。後來見到報道,這支黃漂隊在付出了包括郎保洛在內的7位隊員犧牲的慘重代價後,終於在9月25日勝利漂至黃河入海口。

當然,我們現在已經可以通過衛星遙感照片,從黃河源頭一千米一千米地看到入海口,甚至在重要的、有特色的河段一米一米地看。但非專業人士不會有這樣的興趣,也不可能都看懂。既然如此,就請熱愛黃河、渴望了解黃河的朋友們,與我一起從源頭出發,縱覽大河上下!


目次

引言 河流與人類文明

一、河流與人類文明的關係

二、人類與河流的互動

第一章 大河上下

一、源在天上:黃河上遊

二、中流砥柱:黃河中遊

三、奔流向海:黃河下遊

第二章 黃河—— 中國的母親

一、無可爭辯的地位:本土古人類的發祥地

二、農業文明的曙光,中華文明的起源

三、中國的來歷

四、天下之中——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第三章 黃河兒女

一、商周時期:華夏的擴展

二、秦漢的開拓與移民

三、南遷的序幕

四、永嘉南渡

五、向西北和東北的遷移

六、怛羅斯的戰俘和安史之亂後的南遷浪潮

七、靖康之亂後的南遷和金、元時的外遷

八、開發邊疆

九、各族人民的大熔爐

十、黃河兒女的貢獻

第四章 黃河之水天上來——探尋河源

一、導河積石

二、重源伏流

三、親歷河源

四、探尋河源

五、測定正源

第五章 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

一、大慶關滄桑和洛水、汾水入河之謎

二、變化莫測的下遊河道

三、分流湖沼何處覓

第六章 俟河之清 人壽幾何

一、世界最大的黃土高原:黃河泥沙及其來源

二、下遊懸河:驚人的泥沙堆積

三、中遊來沙,暴雨助虐

四、幹支流的下切和側蝕

五、溝壑的發育和塬的縮小

六、從統萬城興廢看沙地的擴展

七、平原飛沙何處來

八、森林的消失

九、八百年安流誰創造

第七章 大禹的事業——歷代治黃

一、大禹治水

二、戰國筑堤,河道固定

三、瓠子堵口

四、賈讓的“治河三策”

五、王景治河

六、高超合龍

七、賈魯河的來歷

八、潘季馴“束水攻沙”

九、靳輔和陳潢的貢獻

十、近代水利學家的代表——李儀祉

第八章 黃河萬古流

一、黃河能長期安流嗎?

二、懸河會落地嗎?

三、黃河能變清嗎?

四、黃河流域能保持繁榮嗎?

五、中華民族復興,黃河文明永葆青春

主要參考文獻及資料來源


書摘/試閱

無可爭辯的地位:本土古人類的發祥地

現在的黃河自西向東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及山東九個省和自治區,而在歷史時期,黃河下遊還曾經流過今河北省、天津市、安徽省、江蘇省四個省市,整個黃河下遊總衝積平原的面積共約25萬平方千米。今天的海河水系是在公元3世紀以後才開始出現和形成的,而黃河奪淮的歷史直到1947年才最後結束。因此,歷史時期的黃河流域面積比今天要大,總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千米。

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一直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早在漢代就被尊為“四瀆”(當時認為四條最大的河流,即黃河、長江、淮河、濟水)之宗。黃河一向被稱為哺育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黃河流域被稱為中華文明的搖籃。

但是近些年來,隨著在黃河流域以外地區,如長江中下遊、四川盆地、遼河流域、燕山山區等地新的考古發現,有人對此說法提出了異議,有人認為有關黃河在中國早期文明的地位的歷史應該重寫,或者說中華文明不止這一個搖籃。還有些人認為,黃河自古以來帶給中國人民的只是災害,黃河對中國弊大於利,甚至黃河是近代中國落後、封閉的根源。

如果我們尊重歷史事實,不抱任何偏見的話,就可以十分明確地得出這樣的結論:根據迄今為止的科學研究包括考古發掘的成果,上述看法是完全站不住腳的。特別是近年公布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結論,已經對這些質疑作了明確的回答。

遺傳學家研究人類基因結構普遍的共同性及其流傳分布的過程,肯定人類都起源於東非,大約在8萬—10萬年前遷入中國。但另一個無法否定的事實,是在中國境內的確發現了大量在10萬年前就存在的古人類及他們留下的遺址、遺物。對這些古人類及他們存在年代的鑒定,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那麼無非有兩種可能:一是這些古人類以後全部滅絕了,所以今天的中國人完全是來自非洲的古人類的後代;一是盡管今天的中國人主要是來自非洲的古人類的後代,但在中國本土的古人類並沒有完全滅絕,其中一些人已經融合於外來的人口中。

我認為,無論最終的結論是什麼,在探討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形成過程時,中國本土古人類的存在和活動都不應忽視。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從非洲遷來的古人類到了中國以後為什麼選擇某些地方定居呢?除了當時當地的自然條件外,有沒有此前的本土古人類活動造成的因素或留下的條件呢?所以討論本土古人類對中國歷史的影響還是有意義的。

考古學一般將距今二三百萬年至一萬年左右的時間段稱作舊石器時代。在中國境內已經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遺址大約有兩千處,其中近一半分布在黃河流域。迄今為止,在黃河流域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是藍田人,距今已有70萬—115萬年,1963—1964年發現於陜西藍田縣公王嶺,最新的研究成果認為藍田人的年代還應更早。其次是北京猿人,亦稱中國猿人,距今約70萬年,1927年發現於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洞穴中。發現於黃河流域的距今3萬—1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人類化石,還有山西襄汾縣丁村的丁村人、陜西大荔甜水溝的大荔人、山西陽高縣許家窯的許家窯人、內蒙古烏審旗薩拉烏蘇河(即紅柳河)的河套人等,時間稍晚的人類文化遺址還有山西朔州市寺峪遺址、河南安陽縣小南海洞穴遺址、山西沁水縣下川遺址等。這些遺址不僅分布面廣,內容豐富,而且持續時間長,具有連續性。如北京周口店的遺址,既發現了約7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也發現了距今18000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山頂洞人。

當然,黃河流域之外也已經發現了重要的古人類遺址,如目前我國最早的元謀猿人的化石是在云南元謀縣發現的,距今約170萬年。還有安徽和縣的和縣人,也有三四十萬年的歷史。此外有馬壩人(廣東韶關)、長陽人(湖北長陽)、柳江人(廣西柳江)、資陽人(四川資陽)、左鎮人(臺灣臺南)等。但除了元謀猿人外,其他的都晚於藍田人和北京人,數量和延續性方面還不能與黃河流域相比。

所以,盡管其他地區也是中國古人類的發祥地,但黃河流域無疑是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發祥地,所起的歷史作用自然要大得多。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7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