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技術進步方向和政策績效評價(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中國技術進步系列叢書
ISBN13:9787521816174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作者:王林輝; 董直慶; 王輝
出版日:2020/09/01
裝訂/頁數:平裝/146頁
規格:21cm*14.5cm (高/寬)
商品簡介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環境技術進步方向是指技術創新是否更有利於提高清潔技術生產率,並朝向提升環境質量方向發展。一方面,前沿研究關注政策管制對清潔技術創新的激勵作用,卻普遍忽視環境規制與清潔技術創新的非一致性特徵。本書構建二階段模型演繹環境規制與技術進步方向的作用機制,利用我國2003-2011年省際面板數據考察環境規制與清潔技術關係及其背後成因。結果顯示環境規制存在陷阱,環境規制強度和清潔技術研發並非同向變化,僅當滿足清潔技術創新激勵相容約束時環境政策才能有效激發清潔技術研發。我國環境規制與清潔技術吻合“厚左U”型關係,呈現非同步性效應且多數地區處於U型左側階段。門檻回歸模型檢驗結果發現,環境規制與清潔技術創新的非同步性源於技術進步方向轉變的“門檻”效應,當經濟發展水平達到臨界狀態時,政策管制才能轉變技術進步方向提升環境質量。另一方面,前沿文獻在考察清潔技術創新過程中,忽視現實經濟生產過程中科學家作為研發人力資本與企業家的本質差異,假定科學家和企業家對企業利潤分配無差異,將企業利潤作為科學家激勵引入技術進步方向模型,推演宏觀環境政策幹預對清潔技術創新的可能性影響。本文引入異質性工資結構修正科學家研發激勵假定,通過擴展AABH模型考察清潔和非清潔技術研發過程、政策幹預對勞動力結構和清潔技術研發的影響。結果表明,無政府幹預條件下技術研發均衡的穩定性取決於清潔和非清潔產品的替代關係,在穩態時清潔和非清潔技術進步率相同,由於傳統環境中非清潔技術水平更高且要素稟賦更優,清潔技術往往研發不足,環境質量改善效果有限。但政策幹預能夠有效改變科學家供給及清潔技術研發,但環境政策效果能否長期持續,卻直接受制於要素替代彈性和科學家研發成功率。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