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17期
商品資訊
ISBN13:9786668901200
替代書名:Taiwan: A Radical Quarterly in Social Studies
出版社:台社
作者: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出版日:2020/12/01
裝訂/頁數:平裝/282頁
規格:21cm*15cm*1.4cm (高/寬/厚)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擘劃於戒嚴時期,誕生於80年代社運烽火之中,多年來《台社》持續力耕批判學術,在廣大中文世界中應屬獨特。關懷在地、立足區域、面向世界,賡續並創新批判傳統,是這個刊物繼續前進的動力與願景。
目次
【一般論文】
當圖書成為冷戰武器︰美新處譯書計劃與馬來文化宣傳(1950-1961)
王梅香
「謝尖順事件」之媒體語藝框架分析︰「跨性別國家主義」的觀點
王孝勇
中國當前思想狀況與「中國性」問題
周展安
【問題與討論】
鄉村振興、學者實踐和中國大陸集體未來的動力
嚴海蓉、古學斌、徐思遠
新冠肺炎的「新聞併發症」︰媒體、政府與民眾的新三角關係
魏玓
【書介與評論】
中國傳播的社會現實主義︰《依附之路》譯者序
吳暢暢
人文的社會︰烏托邦抑或可能?評《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與《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是否必要?如何可能?》
張華軍
《農民工與新工人》讀後
張智琦
對《農民工與新工人︰當代中國階級問題研究》書評的回應
潘毅
書摘/試閱
摘自〈中國當前思想狀況與「中國性」問題〉/周展安
自晚清以來關於中國的歷史敘事主要是以否定的方式完成的。新的時代需要對過去的時代加以否定來開啟和證成自身。革命否定傳統,改革又否定革命,而被否定者又反過來以否定的方式面對自己的否定者。否定,構成晚清以來中國歷史敘事的基本邏輯。
否定有助於卸掉歷史負擔,有助於完成肌體的自我更新,從而以更輕捷的姿態迎接現實和未來。但否定也帶來自我的窄化,使其所帶出的新穎性甚至成為一種「稀薄的抽象」。否定也帶來歷史敘事的斷裂,而這種斷裂導致「中國」面目的晦暗不明甚至明戚不定。
時移世易,在21世紀即將進入第三個十年的今日,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民族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逐步地確位,筆者認為以肯定的方式重建一套具有內在連續性的中國敘事,尤其是為當代中夯實文明根基地課題極待展開探索。重建連續的中國敘事也將有助於消除思想隔閡、增強社會凝聚力和認同感,或者至少,為當前所存在的思想辯論提供更廣闊的平臺。從世界秩序的急劇變動來說,當前部分西方國家耍次露出種族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蠻樣,而中國在世界秩序中愈益顯示其主動與正義,重建連續的中國敘事就尤其顯示出其必然性。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