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金鼎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得主 林芳萍
專為中、高年級讀者量身訂做的15篇兒童散文
★與《林芳萍散文集1:屋簷上的祕密》並列為經典姊妹作★
值得孩子一讀再讀的童年二部曲
充滿情味的精緻文字,珍藏溫暖人心的親情
洪淑苓(臺大臺文所及中文系合聘教授)
許建崑(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專文導賞
金鼎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得主經典之最
《林芳萍散文集1:屋簷上的祕密》姊妹作
在我的心裡,有兩個阿公。
一個在山裡,一個在畫裡。
一年一年過去,畫裡的阿公都沒變,
山裡的阿公卻老了……
15篇抒情動人的兒童散文‧精煉出最難忘的親情之愛
繼《屋簷上的祕密》之後,金鼎獎童書作家林芳萍,再度化身為既純真又善感的小女孩,透過她獨特的童話眼睛、童話心,以生動、溫潤的抒情文字,帶領小讀者走進青翠蓊鬱的山林鄉野,細細品味鄉居情趣、傳統節慶和濃密親情。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擅長以溫柔的童稚視角描繪家族長輩:阿公、阿嬤、叔公、二叔、尾仔伯母……甚至鄰居阿旺伯,這些慈愛、親切的長者身影,讓小讀者很容易聯想到自己身邊的親人,並隨著情緒飽滿的描述文字,對於「親情」、「家族」、「人際關係」之珍貴與美好,以及面對「傷逝」、「死別」的痛楚與釋然,各有不同的深刻體會。
資深畫家謝祖華則以特殊的透明片繪圖技法,再創作者眼中、心中質樸甜美的童年時光。在視覺設計上,巧妙的圖文嵌合與編排,更有如把北臺灣山間的微風綠意、陽光香雨統統精巧的收羅在這本書裡。
兒童散文,文字活潑洗鍊或優美流暢,主題、內容皆饒富童趣與想像力,是接續橋梁書的最佳讀物之一,也是增進語文能力的最佳寫作範本!
本書收錄15篇專為中、高年級讀者量身訂做的短篇兒童散文,與《屋簷上的祕密》並列為作者最重要的經典姊妹作,經得起代代讀者的閱讀和傳誦,是本土兒童文學的重要瑰寶。
死亡最教人難以承受的部分──要與自己親愛的人從此分隔兩地,愛別離!所以,我用筆替這些親愛的人覓得了最適宜之地:
讓叔公重回「弟弟山」上;阿公留在如畫之境;二叔走進一片櫻花林;三隻小鳥兒飛往籠外更廣闊的天空;小狗優力步向水壩的長堤之外……
這樣想,稍稍撫慰了我與親人永別的悲傷和失落,也重新給了我思念他們的勇氣。
而當我有勇氣去開啟這道生死柵門時,才發覺,儘管死亡以築堤防、建水壩的各種形式來分隔時空,卻無法切斷源源思念的流水依歸向愛的海洋裡。
──林芳萍
專為中、高年級讀者量身訂做的15篇兒童散文
★與《林芳萍散文集1:屋簷上的祕密》並列為經典姊妹作★
值得孩子一讀再讀的童年二部曲
充滿情味的精緻文字,珍藏溫暖人心的親情
洪淑苓(臺大臺文所及中文系合聘教授)
許建崑(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專文導賞
金鼎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得主經典之最
《林芳萍散文集1:屋簷上的祕密》姊妹作
在我的心裡,有兩個阿公。
一個在山裡,一個在畫裡。
一年一年過去,畫裡的阿公都沒變,
山裡的阿公卻老了……
15篇抒情動人的兒童散文‧精煉出最難忘的親情之愛
繼《屋簷上的祕密》之後,金鼎獎童書作家林芳萍,再度化身為既純真又善感的小女孩,透過她獨特的童話眼睛、童話心,以生動、溫潤的抒情文字,帶領小讀者走進青翠蓊鬱的山林鄉野,細細品味鄉居情趣、傳統節慶和濃密親情。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擅長以溫柔的童稚視角描繪家族長輩:阿公、阿嬤、叔公、二叔、尾仔伯母……甚至鄰居阿旺伯,這些慈愛、親切的長者身影,讓小讀者很容易聯想到自己身邊的親人,並隨著情緒飽滿的描述文字,對於「親情」、「家族」、「人際關係」之珍貴與美好,以及面對「傷逝」、「死別」的痛楚與釋然,各有不同的深刻體會。
資深畫家謝祖華則以特殊的透明片繪圖技法,再創作者眼中、心中質樸甜美的童年時光。在視覺設計上,巧妙的圖文嵌合與編排,更有如把北臺灣山間的微風綠意、陽光香雨統統精巧的收羅在這本書裡。
兒童散文,文字活潑洗鍊或優美流暢,主題、內容皆饒富童趣與想像力,是接續橋梁書的最佳讀物之一,也是增進語文能力的最佳寫作範本!
本書收錄15篇專為中、高年級讀者量身訂做的短篇兒童散文,與《屋簷上的祕密》並列為作者最重要的經典姊妹作,經得起代代讀者的閱讀和傳誦,是本土兒童文學的重要瑰寶。
死亡最教人難以承受的部分──要與自己親愛的人從此分隔兩地,愛別離!所以,我用筆替這些親愛的人覓得了最適宜之地:
讓叔公重回「弟弟山」上;阿公留在如畫之境;二叔走進一片櫻花林;三隻小鳥兒飛往籠外更廣闊的天空;小狗優力步向水壩的長堤之外……
這樣想,稍稍撫慰了我與親人永別的悲傷和失落,也重新給了我思念他們的勇氣。
而當我有勇氣去開啟這道生死柵門時,才發覺,儘管死亡以築堤防、建水壩的各種形式來分隔時空,卻無法切斷源源思念的流水依歸向愛的海洋裡。
──林芳萍
作者簡介
林芳萍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美國休士頓大學幼教碩士。
曾獲「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臺北市公車詩文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散文首獎、金鼎獎推薦獎、信誼幼兒文學獎文字首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等。
著有兒童散文《林芳萍散文集1:屋簷上的祕密》,兒童散文詩《稻草人想說的話──林芳萍散文詩集》,兒童詩歌《誰要跟我去散步?》、《我愛玩》、《愛畫畫的詩》、《ㄅㄆㄇ唱學兒歌》、《青果子》、《彩虹花》,童話《ㄅㄆㄇ識字童話》,繪本創作《會說話的畫》,以及繪本翻譯等共百餘冊。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美國休士頓大學幼教碩士。
曾獲「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臺北市公車詩文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散文首獎、金鼎獎推薦獎、信誼幼兒文學獎文字首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等。
著有兒童散文《林芳萍散文集1:屋簷上的祕密》,兒童散文詩《稻草人想說的話──林芳萍散文詩集》,兒童詩歌《誰要跟我去散步?》、《我愛玩》、《愛畫畫的詩》、《ㄅㄆㄇ唱學兒歌》、《青果子》、《彩虹花》,童話《ㄅㄆㄇ識字童話》,繪本創作《會說話的畫》,以及繪本翻譯等共百餘冊。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一】
美的后冠
洪淑苓(臺大臺文所及中文系合聘教授)
林芳萍的文字很有滋味,我曾用「活色生香」來形容她的《屋簷上的祕密》,《走進弟弟山》依然具有這迷人的特色。雖然這本書裡很多都是在處理「死亡」或「消逝」的主題,但透過她靈秀的筆觸,竟呈現山水畫般的輕盈優美,構成一個充滿情韻與美感的文字世界。
例如〈阿嬤家的櫻花,開了〉:「多美好啊,有一棵嫣紅的櫻花樹站在門前的院子裡,彷彿掛了幅春聯,正嬌羞的報歲,要把冬眠的山谷從一片蓊鬱的深綠中,悄悄喚醒。」文中櫻花的紅豔裝點了新春的喜氣,和二叔紅亮的臉,以及他的紅跑車相映成趣。但這美麗的印象,卻隨著櫻花樹被砍倒,也帶來了二叔死亡的消息。這裡,林芳萍試圖用美來烘托死亡,使人深深歎息,又彷彿忘不了那櫻紅片片的絢爛。
對叔公的懷念,林芳萍則用另一種手法來處理。〈走進弟弟山〉和〈再別弟弟山〉都是在寫探望叔公的感想。「山」在這裡有寫實的山景山路的描繪,也有抽象的意涵,長年在山上種茶的叔公,他的一生和山有密切關係,直到「入土為安」,他的生命完完全全和山結合為一。這裡,林芳萍藉由死亡來刻劃生命的尊嚴,雖然文中的叔公已病體孱弱,但我們卻能感受到他健朗的精神。使我們注意的是,這兩篇文章都是用回憶與現實交錯的方式寫成,以類似意識流的寫法,時空情境的轉接相當流暢自然,使我們也跟著情緒起伏,或喜或悲。當然,林芳萍也照應了她在文中的「兒童眼光」,所以有些場景寫得細膩,有些則刻意模糊,適時加入的反詰,更能渲染童稚的天真與純情。就兒童散文的創作而言,林芳萍的文字火候確實拿捏得很精準。
許多兒童散文都會以童年為書寫對象,這本《走進弟弟山》也可從這個角度看。但林芳萍似乎決定了一個基調,那就是在敘事之外,以濃郁的抒情氣氛塑造了情境上的美感。這有一部分是借助於生動的描寫與比喻,但如何使之和主題呼應,或是多處的描寫仍可和全文通貫,形成統一和諧的美,這都是考驗作者功力的地方。這點,〈沿著河堤走〉就是篇很精彩的作品,寫一次小小探險,但把河堤比喻為手臂的意象,貫串全文。這趟探險,意外的和兩隻小狗同行,也帶出童年時和小狗「優力」為伴的回憶。流水、歲月與思念,兩兩之間也有很貼切的比喻。「當夕陽餘暉像片片玫瑰花瓣撒落在水面時,我才發現,這道河堤並沒有盡頭,它會一直延伸到另一道河堤那裡。這兩隻手,原來始終緊緊相握,從沒有鬆開過!」全篇以此作結,情味十足。
林芳萍還擅長寫老人,在她筆下,阿公、阿嬤、阿旺伯、尾仔伯母等,都活躍於她的童年舞臺。如同書中阿嬤笑她愛聞「老人味」,這充滿「老人味」的童年記憶盒子,也是許多人的共同回憶吧!七夕節慶、橘子園採橘、養蠶採桑葉、種棵「公的」木瓜、白菜葉上的小蟲、不再唱歌的白頭翁……這是一段多彩多姿的童年,雖然往者已矣,但因為文字的編織,它們都以最美的姿態存在於林芳萍的記憶中。
書寫童年,其實就是在書寫一種死亡與逝去的歲月,但是因為美的理由,它們都再次復活,活在作者與讀者的心中。林芳萍的兒童散文,確實當得起「美」的后冠,令人讚賞。
【推薦序二】
用孩童的眼睛看世界
許建崑(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明朝有一位學者李卓吾提出了「童心」理論。他說,我們人類最珍貴的是「初心」,也就是赤子之心,有「絕假純真」的特質。可是當我們長大了,通過聽見的、看見的,以及學習而來的知識,開始分辨所謂的是非、善惡、美醜、好惡,從此有了分別心,也被社會的規矩、律法所制約,反而失去原先純真而富有創造、想像的本質。
林芳萍的《走進弟弟山》,則難得的保有且展現了這份最純粹的童心,令人驚喜。
兒童文學大家長林良先生曾說,芳萍具有「童話眼睛童話心」,能夠把童話精神與散文結合,而形成一種獨特的「童話散文」。
從第一篇〈走進弟弟山〉讀起,弟弟山?多麼童趣的山名。一個懵懂的小女孩跟著爸、媽出門,為了去陌生的山裡探視叔公。她一路上沉溺在自己的想像遊戲中,立刻看見弟弟山已經戴著一頂白雲帽在等她;爸爸辛苦的把車子停在兩棵相思樹之間,好像塞進弟弟山的腳趾縫裡,她因此深怕弟弟山感到不舒服;看見一株株金狗毛蕨的幼葉長成了問號般的形狀,她似乎聽見山谷裡迴盪著一聲聲「為什麼?為什麼?」如此擬人化的寫法,常常不經意的出現在字裡行間,屢屢令人玩味。而在這麼一段充滿童趣的路上,大人們一邊走一邊談論叔公的病情,卻同時喚醒了小女孩既陌生又熟悉的家族印象,在天真的童語中,給予讀者強烈的情緒撞擊。
彰顯孩子的玩心,是芳萍作品中令人快慰的書寫。譬如,她看著阿嬤揀菜葉時被葉汁弄汙的大手,就把自己的小手搭在阿嬤的手背上,想像一隻老烏龜背著一隻小烏龜,優游在綠色的波濤裡。當桑樹上的葉子被別的孩子摘光,她卻看到枝條上的桑葚好像「耶誕節的彩色燈泡」,有紅、有藍,有紫、有綠,於是開心的摘了回去,熱情的塞進阿嬤嘴裡,讓阿嬤吃得眉頭都皺在一塊兒,額前的皺紋也更深了,看起來就像「蠶寶寶吃桑葉似的,把頭一直晃個不停」,多麼調皮!在夏天皎潔的月光下,她參加踩影子遊戲,玩累了就躲進花叢,「讓影子休息一會兒」;而心裡明明惦記著曇花的綻放,卻把頭靠在阿嬤腿上,悠悠夢周公去了……每幅玩樂景象,更暗藏著濃郁的親情、讓人羨慕的祖孫之愛。
除此之外,芳萍還有獨自思考與冒險的傻勁。七夕的夜晚總要下雨,是情人相聚時的淚珠,還是織女洗盤子的心酸呢?被叔叔們撈捕的魚蝦好可憐,趁人不注意,她將魚蝦倒回溪中,好報答海龍王贈別的水珍珠。她一個人〈沿著河堤走〉,兩隻小狗跟上來,陪著走一段,她一點兒也不害怕;這段短暫的人狗邂逅,反而讓她想起失去的愛狗優力。而參加阿隆哥主辦的「星空夜遊」,在〈竹林後的世界〉探險,也別有一番驚悚,之後卻又高明的轉化成對老者的溫柔心意。
不過,最令人注意的,還是貫穿全書的「傷逝」主題。在悼念叔公、阿公的感人文字之後,隨著一陣陣鞭砲聲,〈阿嬤家的櫻花,開了〉一文中的二叔,開著紅色跑車出現在嫣紅的櫻花樹下。然而,這位叔叔經營事業失敗,即使遊說阿公、阿嬤砍去庭中的櫻花樹,他的運途仍然沒有好轉,最後「像櫻花樹一樣倒地不起」……芳萍對這位二叔的描述,在在充滿了情感與慈悲。
萬物皆有情,對孩子而言,小小生物的死亡,也同樣難以承受。鄰居阿國仔為公雞烏金被殺而抽泣,童稚的芳萍伸出援手,邀請阿國仔參加她和娃娃小琴兒的霞光晚餐。心愛的三隻白頭翁生病了,爸爸餵食正露丸,仍然不敵死神;不過,她終能自我紓解,以想像力和誠摯祝福,期望小鳥兒的靈魂能夠從此飛得更遠。她期待鬱金香開花,最後落得一場空;為了安慰這個小孫女,阿嬤讓她撒下木瓜子,終於盼得竄出泥地的木瓜小苗;就在木瓜樹開花之際,芳萍釋然決定讓那顆沒開花的鬱金香種子埋在心裡,「讓它等待自己的春天降臨」。
引領孩子及早接受生命教育,體認生活中有喜樂,也有悲傷,是童書作家創作時的重要課題之一。但兒童文學的寫作,主題卻不宜淺顯外露,誠如自名「思想貓」的桂文亞女士曾經說過的── 寫作的主旨,要讓孩子踮一下腳尖才搆得到的,才會有滋味。芳萍的作品,就有這樣的高度與深度。
【自序】
走過四季,荷花開
那年夏天,荷花池撐起一把一把小紅傘,柔韌的粉紅荷瓣溢灑著陽光、擎托過雨露、又自在與微風攬腰共舞的時節,我感覺心湖也有一朵荷花,要綻放了。
我將荷瓣上的雨露一顆顆收集起來,每一顆,都是一滴晶瑩的淚珠;每一滴淚珠,都閃爍著一個眼角泛光的故事。
我將筆握直如挺立的荷梗,期望它能支撐所有雨滴和淚珠的重量,一旦寫了,一定要寫下去,一直到完成!
當時,我剛送叔公走完他人生的最後一程。參加叔公的喪禮,使我非常想念阿公───這位在我生命中永遠靜默付出愛的老人。阿公過世時,我人在美國求學,沒能在他生命中重要的時刻陪伴他身旁,一直是我心中深深的遺憾。
然而卻也因為缺席了一場隆盛的告別儀式,使我始終對死亡存有一份遙遠距離的想像,認為阿公並沒有真正離開我們,他只是換了另一種形式,到了另一個世界。而這便是我覺得死亡最教人難以承受的部分───要與自己親愛的人從此分隔兩地,愛別離!
所以,我用筆替這些親愛的人覓得了最適宜之地:
讓叔公重回「弟弟山」上;阿公留在如畫之境;二叔走進一片櫻花林;三隻小鳥兒飛往籠外更廣闊的天空;小狗優力步向水壩的長堤之外……
在我心中,死亡不再只是一處冰冷、灰茫的幽域。它也許是在青翠的湖面下;或在碧綠的竹林之後……一經空間轉換,就能依著每個人不同的質性去到專屬的地方,在那裡,展開另一段新生命。
因此,死亡的同時竟也獲得了重生。這樣想,稍稍撫慰了我與親人永別的悲傷和失落,也重新給了我思念他們的勇氣。
而當我有勇氣去開啟這道生死柵門時,才發覺,儘管死亡以築堤防、建水壩的各種形式來分隔時空,卻無法切斷源源思念的流水依歸向愛的海洋裡。
這浩瀚無邊的愛,灌溉滋潤了大地萬物,使生命得以多樣姿彩的風貌呈現,不斷變化成長,展現明亮的生機與活力:
於是,從豐收的金黃橘園、各階段蛻變的蠶兒、蘊藏希望的種子……我搜尋到荷瓣上的陽光了。
就這樣,在隔年夏天將來之前,我完成了這本夾藏陽光和雨露的書。
我要把它獻給我已逝去的親人和朋友,也獻給那些曾經失去親愛的人的朋友。讓我們沿途走過生老病死的春夏秋冬後,相約一個雲淡風輕的晴朗早晨,一起笑看荷花擁攬微風,款款起舞……
這本書從初版到現在,十四個年頭過去了。今年,當它再度以新面貌出現時,阿嬤已經在去年往生。
我常常在想,阿嬤現在在哪裡呢?故鄉的櫻花樹在哪裡呢?記憶中的童年在哪裡呢?
時間看似改變了一切,但不能阻隔愛與思念。
當我重新再讀這本書時,我知道所有的愛與美好並沒有消失不見,只是轉換成另一種形式,被繼續珍藏與紀念。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去記憶生命中的人事物。而我能做的,就是試著將這些保存在我的文字裡。有一天,當我也不在了,希望還能留下生命中的這些美好,給所有心中有愛的人。
美的后冠
洪淑苓(臺大臺文所及中文系合聘教授)
林芳萍的文字很有滋味,我曾用「活色生香」來形容她的《屋簷上的祕密》,《走進弟弟山》依然具有這迷人的特色。雖然這本書裡很多都是在處理「死亡」或「消逝」的主題,但透過她靈秀的筆觸,竟呈現山水畫般的輕盈優美,構成一個充滿情韻與美感的文字世界。
例如〈阿嬤家的櫻花,開了〉:「多美好啊,有一棵嫣紅的櫻花樹站在門前的院子裡,彷彿掛了幅春聯,正嬌羞的報歲,要把冬眠的山谷從一片蓊鬱的深綠中,悄悄喚醒。」文中櫻花的紅豔裝點了新春的喜氣,和二叔紅亮的臉,以及他的紅跑車相映成趣。但這美麗的印象,卻隨著櫻花樹被砍倒,也帶來了二叔死亡的消息。這裡,林芳萍試圖用美來烘托死亡,使人深深歎息,又彷彿忘不了那櫻紅片片的絢爛。
對叔公的懷念,林芳萍則用另一種手法來處理。〈走進弟弟山〉和〈再別弟弟山〉都是在寫探望叔公的感想。「山」在這裡有寫實的山景山路的描繪,也有抽象的意涵,長年在山上種茶的叔公,他的一生和山有密切關係,直到「入土為安」,他的生命完完全全和山結合為一。這裡,林芳萍藉由死亡來刻劃生命的尊嚴,雖然文中的叔公已病體孱弱,但我們卻能感受到他健朗的精神。使我們注意的是,這兩篇文章都是用回憶與現實交錯的方式寫成,以類似意識流的寫法,時空情境的轉接相當流暢自然,使我們也跟著情緒起伏,或喜或悲。當然,林芳萍也照應了她在文中的「兒童眼光」,所以有些場景寫得細膩,有些則刻意模糊,適時加入的反詰,更能渲染童稚的天真與純情。就兒童散文的創作而言,林芳萍的文字火候確實拿捏得很精準。
許多兒童散文都會以童年為書寫對象,這本《走進弟弟山》也可從這個角度看。但林芳萍似乎決定了一個基調,那就是在敘事之外,以濃郁的抒情氣氛塑造了情境上的美感。這有一部分是借助於生動的描寫與比喻,但如何使之和主題呼應,或是多處的描寫仍可和全文通貫,形成統一和諧的美,這都是考驗作者功力的地方。這點,〈沿著河堤走〉就是篇很精彩的作品,寫一次小小探險,但把河堤比喻為手臂的意象,貫串全文。這趟探險,意外的和兩隻小狗同行,也帶出童年時和小狗「優力」為伴的回憶。流水、歲月與思念,兩兩之間也有很貼切的比喻。「當夕陽餘暉像片片玫瑰花瓣撒落在水面時,我才發現,這道河堤並沒有盡頭,它會一直延伸到另一道河堤那裡。這兩隻手,原來始終緊緊相握,從沒有鬆開過!」全篇以此作結,情味十足。
林芳萍還擅長寫老人,在她筆下,阿公、阿嬤、阿旺伯、尾仔伯母等,都活躍於她的童年舞臺。如同書中阿嬤笑她愛聞「老人味」,這充滿「老人味」的童年記憶盒子,也是許多人的共同回憶吧!七夕節慶、橘子園採橘、養蠶採桑葉、種棵「公的」木瓜、白菜葉上的小蟲、不再唱歌的白頭翁……這是一段多彩多姿的童年,雖然往者已矣,但因為文字的編織,它們都以最美的姿態存在於林芳萍的記憶中。
書寫童年,其實就是在書寫一種死亡與逝去的歲月,但是因為美的理由,它們都再次復活,活在作者與讀者的心中。林芳萍的兒童散文,確實當得起「美」的后冠,令人讚賞。
【推薦序二】
用孩童的眼睛看世界
許建崑(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明朝有一位學者李卓吾提出了「童心」理論。他說,我們人類最珍貴的是「初心」,也就是赤子之心,有「絕假純真」的特質。可是當我們長大了,通過聽見的、看見的,以及學習而來的知識,開始分辨所謂的是非、善惡、美醜、好惡,從此有了分別心,也被社會的規矩、律法所制約,反而失去原先純真而富有創造、想像的本質。
林芳萍的《走進弟弟山》,則難得的保有且展現了這份最純粹的童心,令人驚喜。
兒童文學大家長林良先生曾說,芳萍具有「童話眼睛童話心」,能夠把童話精神與散文結合,而形成一種獨特的「童話散文」。
從第一篇〈走進弟弟山〉讀起,弟弟山?多麼童趣的山名。一個懵懂的小女孩跟著爸、媽出門,為了去陌生的山裡探視叔公。她一路上沉溺在自己的想像遊戲中,立刻看見弟弟山已經戴著一頂白雲帽在等她;爸爸辛苦的把車子停在兩棵相思樹之間,好像塞進弟弟山的腳趾縫裡,她因此深怕弟弟山感到不舒服;看見一株株金狗毛蕨的幼葉長成了問號般的形狀,她似乎聽見山谷裡迴盪著一聲聲「為什麼?為什麼?」如此擬人化的寫法,常常不經意的出現在字裡行間,屢屢令人玩味。而在這麼一段充滿童趣的路上,大人們一邊走一邊談論叔公的病情,卻同時喚醒了小女孩既陌生又熟悉的家族印象,在天真的童語中,給予讀者強烈的情緒撞擊。
彰顯孩子的玩心,是芳萍作品中令人快慰的書寫。譬如,她看著阿嬤揀菜葉時被葉汁弄汙的大手,就把自己的小手搭在阿嬤的手背上,想像一隻老烏龜背著一隻小烏龜,優游在綠色的波濤裡。當桑樹上的葉子被別的孩子摘光,她卻看到枝條上的桑葚好像「耶誕節的彩色燈泡」,有紅、有藍,有紫、有綠,於是開心的摘了回去,熱情的塞進阿嬤嘴裡,讓阿嬤吃得眉頭都皺在一塊兒,額前的皺紋也更深了,看起來就像「蠶寶寶吃桑葉似的,把頭一直晃個不停」,多麼調皮!在夏天皎潔的月光下,她參加踩影子遊戲,玩累了就躲進花叢,「讓影子休息一會兒」;而心裡明明惦記著曇花的綻放,卻把頭靠在阿嬤腿上,悠悠夢周公去了……每幅玩樂景象,更暗藏著濃郁的親情、讓人羨慕的祖孫之愛。
除此之外,芳萍還有獨自思考與冒險的傻勁。七夕的夜晚總要下雨,是情人相聚時的淚珠,還是織女洗盤子的心酸呢?被叔叔們撈捕的魚蝦好可憐,趁人不注意,她將魚蝦倒回溪中,好報答海龍王贈別的水珍珠。她一個人〈沿著河堤走〉,兩隻小狗跟上來,陪著走一段,她一點兒也不害怕;這段短暫的人狗邂逅,反而讓她想起失去的愛狗優力。而參加阿隆哥主辦的「星空夜遊」,在〈竹林後的世界〉探險,也別有一番驚悚,之後卻又高明的轉化成對老者的溫柔心意。
不過,最令人注意的,還是貫穿全書的「傷逝」主題。在悼念叔公、阿公的感人文字之後,隨著一陣陣鞭砲聲,〈阿嬤家的櫻花,開了〉一文中的二叔,開著紅色跑車出現在嫣紅的櫻花樹下。然而,這位叔叔經營事業失敗,即使遊說阿公、阿嬤砍去庭中的櫻花樹,他的運途仍然沒有好轉,最後「像櫻花樹一樣倒地不起」……芳萍對這位二叔的描述,在在充滿了情感與慈悲。
萬物皆有情,對孩子而言,小小生物的死亡,也同樣難以承受。鄰居阿國仔為公雞烏金被殺而抽泣,童稚的芳萍伸出援手,邀請阿國仔參加她和娃娃小琴兒的霞光晚餐。心愛的三隻白頭翁生病了,爸爸餵食正露丸,仍然不敵死神;不過,她終能自我紓解,以想像力和誠摯祝福,期望小鳥兒的靈魂能夠從此飛得更遠。她期待鬱金香開花,最後落得一場空;為了安慰這個小孫女,阿嬤讓她撒下木瓜子,終於盼得竄出泥地的木瓜小苗;就在木瓜樹開花之際,芳萍釋然決定讓那顆沒開花的鬱金香種子埋在心裡,「讓它等待自己的春天降臨」。
引領孩子及早接受生命教育,體認生活中有喜樂,也有悲傷,是童書作家創作時的重要課題之一。但兒童文學的寫作,主題卻不宜淺顯外露,誠如自名「思想貓」的桂文亞女士曾經說過的── 寫作的主旨,要讓孩子踮一下腳尖才搆得到的,才會有滋味。芳萍的作品,就有這樣的高度與深度。
【自序】
走過四季,荷花開
那年夏天,荷花池撐起一把一把小紅傘,柔韌的粉紅荷瓣溢灑著陽光、擎托過雨露、又自在與微風攬腰共舞的時節,我感覺心湖也有一朵荷花,要綻放了。
我將荷瓣上的雨露一顆顆收集起來,每一顆,都是一滴晶瑩的淚珠;每一滴淚珠,都閃爍著一個眼角泛光的故事。
我將筆握直如挺立的荷梗,期望它能支撐所有雨滴和淚珠的重量,一旦寫了,一定要寫下去,一直到完成!
當時,我剛送叔公走完他人生的最後一程。參加叔公的喪禮,使我非常想念阿公───這位在我生命中永遠靜默付出愛的老人。阿公過世時,我人在美國求學,沒能在他生命中重要的時刻陪伴他身旁,一直是我心中深深的遺憾。
然而卻也因為缺席了一場隆盛的告別儀式,使我始終對死亡存有一份遙遠距離的想像,認為阿公並沒有真正離開我們,他只是換了另一種形式,到了另一個世界。而這便是我覺得死亡最教人難以承受的部分───要與自己親愛的人從此分隔兩地,愛別離!
所以,我用筆替這些親愛的人覓得了最適宜之地:
讓叔公重回「弟弟山」上;阿公留在如畫之境;二叔走進一片櫻花林;三隻小鳥兒飛往籠外更廣闊的天空;小狗優力步向水壩的長堤之外……
在我心中,死亡不再只是一處冰冷、灰茫的幽域。它也許是在青翠的湖面下;或在碧綠的竹林之後……一經空間轉換,就能依著每個人不同的質性去到專屬的地方,在那裡,展開另一段新生命。
因此,死亡的同時竟也獲得了重生。這樣想,稍稍撫慰了我與親人永別的悲傷和失落,也重新給了我思念他們的勇氣。
而當我有勇氣去開啟這道生死柵門時,才發覺,儘管死亡以築堤防、建水壩的各種形式來分隔時空,卻無法切斷源源思念的流水依歸向愛的海洋裡。
這浩瀚無邊的愛,灌溉滋潤了大地萬物,使生命得以多樣姿彩的風貌呈現,不斷變化成長,展現明亮的生機與活力:
於是,從豐收的金黃橘園、各階段蛻變的蠶兒、蘊藏希望的種子……我搜尋到荷瓣上的陽光了。
就這樣,在隔年夏天將來之前,我完成了這本夾藏陽光和雨露的書。
我要把它獻給我已逝去的親人和朋友,也獻給那些曾經失去親愛的人的朋友。讓我們沿途走過生老病死的春夏秋冬後,相約一個雲淡風輕的晴朗早晨,一起笑看荷花擁攬微風,款款起舞……
這本書從初版到現在,十四個年頭過去了。今年,當它再度以新面貌出現時,阿嬤已經在去年往生。
我常常在想,阿嬤現在在哪裡呢?故鄉的櫻花樹在哪裡呢?記憶中的童年在哪裡呢?
時間看似改變了一切,但不能阻隔愛與思念。
當我重新再讀這本書時,我知道所有的愛與美好並沒有消失不見,只是轉換成另一種形式,被繼續珍藏與紀念。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去記憶生命中的人事物。而我能做的,就是試著將這些保存在我的文字裡。有一天,當我也不在了,希望還能留下生命中的這些美好,給所有心中有愛的人。
目次
自序 走過四季,荷花開
走進弟弟山
再別弟弟山
阿公的畫像
阿嬤家的櫻花,開了
誰來霞光晚餐?
飛吧!小鳥兒
沿著河堤走
竹林後的世界
翡翠山峰裡的溪
月光下的精靈
七夕夜,下雨了
金黃色的慶典
養蠶
春天的種子
一個晴朗的早晨
作品賞析之一 美的后冠 洪淑苓
作品賞析之二 用孩童的眼睛看世界 許建崑
走進弟弟山
再別弟弟山
阿公的畫像
阿嬤家的櫻花,開了
誰來霞光晚餐?
飛吧!小鳥兒
沿著河堤走
竹林後的世界
翡翠山峰裡的溪
月光下的精靈
七夕夜,下雨了
金黃色的慶典
養蠶
春天的種子
一個晴朗的早晨
作品賞析之一 美的后冠 洪淑苓
作品賞析之二 用孩童的眼睛看世界 許建崑
書摘/試閱
【內文試閱】
在我的記憶深處, 阿嬤房間的牆上一直掛著一幅阿公的畫像。
畫像裡的阿公穿著深黑色的西裝, 端坐在一張高腳椅上。椅子斜後方,有一張雕刻精細的紅木小桌几。桌几上,擺著一個精緻的瓷花瓶,瓶裡,插了幾朵紅紅的康乃馨。
這樣的擺設和背景,看起來就像阿公在自家書房的一隅隨意留下的身影。但是,我找遍了阿嬤家的每個房間,試過了瞇著眼從各個角度看,卻總是找不到畫裡的那一個天地。
那是一個消失的角落嗎?還是隱藏在某個櫥櫃後面、必須啟動開關才會出現的密室?
有好長一段時間,我相信阿嬤家真的有一處這樣的地方。因為,這畫像畫得實在傳神,尤其是阿公的臉,像用相機拍下的黑白大頭照片。只是如此單調的臉色被嵌在那些鮮豔的油彩裡,使畫中的阿公看來比真的阿公又更拘謹幾分。
掛著畫像的牆上,另外加釘了一排掛鉤,用來吊掛我們日常換穿的衣物。每天,阿公就站在畫像下面,換上一身鴿子灰的工作服,準備上山。
他總是微微揚起眉,迅速望一眼畫裡的自己,彷彿照過了鏡子之後才出門。
有時候,我也會仰起頭,凝視畫裡的阿公。
當我分享快樂的心事時,阿公緊抿的嘴會悄悄上揚成一道弧線;當我傾吐悲傷的煩惱時,阿公擺放在腿上的雙手會輕輕搖喚我坐到他膝上;而當我做錯事時,我就躲著不進阿嬤的房間,這樣就看不見阿公生氣瞪圓的眼了。
在我的心裡,有兩個阿公。一個在山裡,一個在畫裡。
一年一年過去,畫裡的阿公都沒變,山裡的阿公卻老了。
當我和弟弟到了入學的年齡,阿公和阿嬤陪著我們一起搬到了臺北,住進大都市的樓房裡,只偶爾在假日才回老家一趟。阿公上山的時間更少了。
原本,我們還擔心阿公會住不習慣高樓大廈,他卻反過來安慰我們:
「這樓仔厝哪有算高?卡高也沒比咱的山頂高!」
原來阿公默默使出乾坤大挪移,將故鄉的山搬運到都市叢林裡來了。他以此種心情待在這座水泥山中,照顧我和弟弟這兩棵唯一的小茶樹。
不再上山的阿公,整日和我們在一起,成了我和弟弟最好的玩具。只要阿公坐在客廳裡那張專屬的搖椅上,就表示是他可以陪我們玩和被我們玩的時候了。
弟弟拿著火柴盒小汽車,先繞著阿公的腳邊轉圈圈兒,慢慢輾過阿公的拖鞋,爬上了阿公又瘦又長的小腿。
那是一座土壤貧瘠的小山,暴脹的青筋從山頂沖瀉而下,像水量豐盈的河道,流經了起皺褶的皮膚。
小汽車繼續翻山越嶺,涉過溪河,行駛到阿公平坦的胸膛。
一望無邊的原野,不見青青芳草長,只有六處隨風沙飛揚起伏的肋骨土坡。
突然,小汽車一個拐彎,轉向阿公身後,登上那一座高聳入雲端的山峰──正是阿公彎駝的背!
阿公俯身,好讓弟弟的小汽車在他背上高高低低爬駛著。他的背看起來更駝了。這時的阿公還能空出手來,剝我遞給他的手帕香蕉皮兒。阿公最喜歡吃香蕉了,他總能一口氣吃下兩根我的手帕香蕉。
「好吃好吃!擱來一支!」
可是,有一個早晨,阿公醒來,他的手指卻緊緊握成一個拳頭,再也無法張開來剝香蕉皮了。
這之後,阿公的身體就愈來愈衰老,他的面容卻愈來愈像嬰孩。
常常,我看著阿公,覺得他隨時都在變小,等他變回最初來到這個世界的樣子時,便會以這個樣子離開世界。好比畫圓,起點和終點都在同一點時,就畫好了一個圓。
阿公離開我們的時候,大家都說他的一生很圓滿,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有好長一段時間,我不想看阿公的畫像。因為不想讓阿公看見我眼裡想念的眼淚。
直到有一天,我回阿嬤家,在剛剛過完七十大壽的阿旺伯家中看到了一幅畫像。
畫裡的阿旺伯穿著藏青色的西裝,坐在一張高腳太師椅上,椅子斜後方,也有一張紅木桌几,只是桌几上的瓷花瓶裡,這回換上了幾枝劍蘭。
我笑了,就在笑當年那個自己時,我也相信,阿公現在是真的到了一個如畫的地方。
(以上摘錄自〈阿公的畫像〉)
在我的記憶深處, 阿嬤房間的牆上一直掛著一幅阿公的畫像。
畫像裡的阿公穿著深黑色的西裝, 端坐在一張高腳椅上。椅子斜後方,有一張雕刻精細的紅木小桌几。桌几上,擺著一個精緻的瓷花瓶,瓶裡,插了幾朵紅紅的康乃馨。
這樣的擺設和背景,看起來就像阿公在自家書房的一隅隨意留下的身影。但是,我找遍了阿嬤家的每個房間,試過了瞇著眼從各個角度看,卻總是找不到畫裡的那一個天地。
那是一個消失的角落嗎?還是隱藏在某個櫥櫃後面、必須啟動開關才會出現的密室?
有好長一段時間,我相信阿嬤家真的有一處這樣的地方。因為,這畫像畫得實在傳神,尤其是阿公的臉,像用相機拍下的黑白大頭照片。只是如此單調的臉色被嵌在那些鮮豔的油彩裡,使畫中的阿公看來比真的阿公又更拘謹幾分。
掛著畫像的牆上,另外加釘了一排掛鉤,用來吊掛我們日常換穿的衣物。每天,阿公就站在畫像下面,換上一身鴿子灰的工作服,準備上山。
他總是微微揚起眉,迅速望一眼畫裡的自己,彷彿照過了鏡子之後才出門。
有時候,我也會仰起頭,凝視畫裡的阿公。
當我分享快樂的心事時,阿公緊抿的嘴會悄悄上揚成一道弧線;當我傾吐悲傷的煩惱時,阿公擺放在腿上的雙手會輕輕搖喚我坐到他膝上;而當我做錯事時,我就躲著不進阿嬤的房間,這樣就看不見阿公生氣瞪圓的眼了。
在我的心裡,有兩個阿公。一個在山裡,一個在畫裡。
一年一年過去,畫裡的阿公都沒變,山裡的阿公卻老了。
當我和弟弟到了入學的年齡,阿公和阿嬤陪著我們一起搬到了臺北,住進大都市的樓房裡,只偶爾在假日才回老家一趟。阿公上山的時間更少了。
原本,我們還擔心阿公會住不習慣高樓大廈,他卻反過來安慰我們:
「這樓仔厝哪有算高?卡高也沒比咱的山頂高!」
原來阿公默默使出乾坤大挪移,將故鄉的山搬運到都市叢林裡來了。他以此種心情待在這座水泥山中,照顧我和弟弟這兩棵唯一的小茶樹。
不再上山的阿公,整日和我們在一起,成了我和弟弟最好的玩具。只要阿公坐在客廳裡那張專屬的搖椅上,就表示是他可以陪我們玩和被我們玩的時候了。
弟弟拿著火柴盒小汽車,先繞著阿公的腳邊轉圈圈兒,慢慢輾過阿公的拖鞋,爬上了阿公又瘦又長的小腿。
那是一座土壤貧瘠的小山,暴脹的青筋從山頂沖瀉而下,像水量豐盈的河道,流經了起皺褶的皮膚。
小汽車繼續翻山越嶺,涉過溪河,行駛到阿公平坦的胸膛。
一望無邊的原野,不見青青芳草長,只有六處隨風沙飛揚起伏的肋骨土坡。
突然,小汽車一個拐彎,轉向阿公身後,登上那一座高聳入雲端的山峰──正是阿公彎駝的背!
阿公俯身,好讓弟弟的小汽車在他背上高高低低爬駛著。他的背看起來更駝了。這時的阿公還能空出手來,剝我遞給他的手帕香蕉皮兒。阿公最喜歡吃香蕉了,他總能一口氣吃下兩根我的手帕香蕉。
「好吃好吃!擱來一支!」
可是,有一個早晨,阿公醒來,他的手指卻緊緊握成一個拳頭,再也無法張開來剝香蕉皮了。
這之後,阿公的身體就愈來愈衰老,他的面容卻愈來愈像嬰孩。
常常,我看著阿公,覺得他隨時都在變小,等他變回最初來到這個世界的樣子時,便會以這個樣子離開世界。好比畫圓,起點和終點都在同一點時,就畫好了一個圓。
阿公離開我們的時候,大家都說他的一生很圓滿,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有好長一段時間,我不想看阿公的畫像。因為不想讓阿公看見我眼裡想念的眼淚。
直到有一天,我回阿嬤家,在剛剛過完七十大壽的阿旺伯家中看到了一幅畫像。
畫裡的阿旺伯穿著藏青色的西裝,坐在一張高腳太師椅上,椅子斜後方,也有一張紅木桌几,只是桌几上的瓷花瓶裡,這回換上了幾枝劍蘭。
我笑了,就在笑當年那個自己時,我也相信,阿公現在是真的到了一個如畫的地方。
(以上摘錄自〈阿公的畫像〉)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