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銀劍
滿額折

銀劍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79253
庫存:4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得獎作品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激勵人心的戰時冒險
烽火漫天的時代裡,三個孩子踏上了一段尋親之旅
於煙硝離亂中,探尋生命的勇氣

19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密雲籠罩著整個歐洲,戰火碾碎了波蘭這塊土地,將所愛的人推向生死未卜之境。貝立克家族,一個平凡的波蘭家庭,在一夕之間被拆散了——爸爸被抓到集中營,媽媽也被納粹帶走。徬徨迷惘之際,那把刻著噴火龍的銀劍宛如神蹟般出現,冥冥牽引著孩子們,邁向未知的旅程……
兒童文學界新寫實主義代表作,英國當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伊安.塞拉利爾,以其樸實溫潤之筆,娓娓道出大時代下的絕望與期盼、矛盾與美好,在最動盪黑暗的歲月,見證最熠熠動人的勇氣。

【本書關鍵字】
經典文學、第二次世界大戰、冒險 、波蘭華沙、尋親、納粹、戰爭、集中營、銀劍
【本書特色】
1. 獨家收錄伊安.塞拉利爾創作手稿及相關照片
2. 經典兒童歷史小說,引領讀者在戰爭的苦難中擁抱希望
3. 書後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歐洲地圖,寫實記錄孩子們的旅行路徑
4. 深入導讀與閱讀思考,提供教師和家長與孩子共讀討論

 

作者簡介

伊安.塞拉利爾 Ian Serraillier
1912年出生於英國,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曾於多所學校擔任英語老師,並出版多本小說及詩詞,為享譽文壇的兒童文學作家。其最為知名的小說作品為《銀劍》,獲得廣大讀者與書評家喜愛。作品曾入圍英國卡內基獎、英國水石書店最愛童書書單,不僅被翻譯為多種語言,更曾兩度被英國廣播公司改編為迷你影集。

譯者簡介
趙永芬
 畢業於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及東海外文系,任教中國科技大學近三十年,目前專事翻譯。從小愛讀小說,長大以後愛上小說翻譯。譯有《天藍色的彼岸》、《大探險家》、《爛泥怪》、《小步小步走》、《洞》、《藍莓季節》、《神偷》等(以上皆由小魯文化出版)。

名人/編輯推薦

名人推薦(按姓氏筆畫列名)
林瑞昌Domingo/吉光旅遊總經理
張碧珊/新北市新市國小教師
發光小魚/文學博士、文史作家
黃啟清/臺北市建成國民中學校長
黑貓老師/《歷史,就是戰》作者
蜜拉、士愷/波蘭女孩×台灣男孩蜜拉士愷頻道創作者
楊麗中/兒童文學學者
管家琪/兒童文學作家
歐玲瀞/佳音聯播網FM90.9節目主持人
謝金魚/歷史作家

 有一些歷史,不得不說,卻又難以說盡。
 工作的關係,我去過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東歐各國超過百次,在集中營、二戰博物館……等遺址現場,見證過戰爭冷酷無情的一頁歷史,也從諸多記載的人物故事之中,重新看到了人性的光明與勇敢。
 身為兩個女兒的父親,想要讓孩子了解在二戰中,歐洲那一段慘痛教訓的經過,我認為最重要的青少年文學讀物有兩本,一本是紀實文學《安妮的日記》,另一本就是這本歷史小說《銀劍》。
──林瑞昌Domingo/吉光旅遊總經理
 《銀劍》就是以二戰時,飽受納粹與蘇聯欺凌,命運多舛的波蘭為背景,講述四個孩子如何在戰火下相互扶持,從波蘭華沙遠行到瑞士尋找家人。沒有大人羽翼的保護,孩子以超齡的成熟,力求生存。書中最令人心疼的角色是伊安,留在心上的創傷,讓他行為乖張。一把拆信刀使伊安與貝立克一家產生連結並改變彼此的命運。兒童文學要帶給讀者的是勇氣與希望,《銀劍》帶領讀者經歷波蘭被強國瓜分的歷史,孩童奔向家園的旅程與在顛沛流離中感受人性溫暖的光輝,永不失盼望。
──張碧珊/新北市新市國小教師

 驚心動魄,讓人難以預料下一關;扣人心弦,讓人捨不得放下書本!當安妮.法蘭克被困在密室時,還有些孩子,懷抱著勇氣,跨越難關,即便是面對無力可為的戰爭,露絲、艾迪和朗妮三姐弟依然不屈不撓地克服一切,因為惟有善良與真誠,才能完成這段與家人重聚的奇異的旅程。閱讀這本書讓我們更加珍惜當下,擁抱所愛!
──發光小魚/文學博士、文史作家

 小時候,我總是喜歡在睡前央求長輩講故事。我也才知道,外公曾經從集中營逃出來,而奶奶曾經庇護過猶太人,讓他們逃離納粹的搜索。
 不只是我,許多波蘭人都是聽這類二戰故事長大的。這也塑造了我們的個性與價值觀,提醒我們不論現實如何艱困,都要抱著希望堅持下去。
 很開心《銀劍》有機會在臺灣出版,期待這段大歷史下的冒險故事,能給更多人一些啟發。
──蜜拉、士愷/波蘭女孩×台灣男孩蜜拉士愷頻道創作者

 《銀劍》以一只十二公分左右的拆信刀為中心比喻,默默聯繫推展小說情節發展,帶出戰時亂世如利刃去骨刮肉的痛苦磨難,同時也娓娓敘寫多少大人、孩子懷抱希望、堅持信仰以及他們對愛與安全的需求和渴望。雖然是1950年代冷戰時期的作品,故事也以德國納粹占領波蘭華沙為歷史背景,但是書裡的人物如伊安、貝立克一家人,以及德國老農夫卻像你我身旁的家人朋友般鮮活,像木盒中那把沉穩獨特的銀劍。
──楊麗中/兒童文學學者 

 生為貴格會成員又堅守和平主義精神的作者伊恩,雖未實際參與戰役,在透過報章雜誌對當時戰爭的描繪,並摻揉了自身成長的經驗,讓這個故事靈感源來自於一把十二公分的拆信刀,在時光的浸潤下,劃開歷史一道重要的切面。在其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被戰爭摧殘的城市、佔領軍的侵犯、孩子被迫與父母分離、在饑餓外加上身體的病痛,以及面對可能隨時被遣送的擔憂……
 優良的文學作品在還原歷史面相時,絕對不會忘記闡述人性的光輝,如同故事的主人翁們在面對生離死別的心碎之際,同時見證價值取捨中的良善與溫暖。《銀劍》所觸動人心的,不僅僅是一種動亂中的約定,更是跨越千山萬水的生命信念。
──歐玲瀞/佳音聯播網FM90.9節目主持人
國外推薦
「經典的老派文學,關於勇氣的美好故事。」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

「時隔已久,這是我讀過最激動人心的書之一。」
──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1945年以來最出色的兒童文學之一。」
──牛津兒童文學百科全書(Oxford Companion to Children's Literature)


導讀
一場精采的紙上「公路片」
文/管家琪(兒童文學作家)

這真是一本很好看的少兒小說,只要一翻開,很容易就能進入書中的情節,其明快的節奏、尋親的故事主軸,也深深吸引著少兒讀者,讓讀者能自然而然地讀下去。
這也是一本很有誠意的少兒小說。對作者塞拉利爾而言,這本書的主要讀者非常明確,就是──少兒。他不賣弄寫作技巧,而是以非常樸實、非常誠懇的筆調,講述一個關於愛與勇氣的故事。

「兒童」與「文學」兼顧
塞拉利爾選擇以一種全知的觀點來說故事。第一章的第一句話這麼寫道:「這個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打後不久,主角是一家姓貝立克的波蘭人。」簡單的兩句話,便把這本書的時間、背景和人物,交代得非常清楚。
故事進行到一半,作者似乎擔心讀者會搞不清楚(畢竟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或是猜想大家讀著讀著會淡忘前面交代過的一些劇情,因此還特意藉由一位英國軍官的家書,替讀者將劇情的脈絡整理一下──這個安排真有意思,讀來也不會太過突兀。
我一直覺得,優秀的兒童文學必須把「兒童」和「文學」這兩個關鍵字,做最好的融合。如果太重「兒童」,文學性必然不足,時下有很多作品喜歡製造低俗趣味、老拿不雅的事物來製造笑點,還理直氣壯地宣稱「孩子們喜歡」,就屬於此類;但如果太重「文學」,必然又曲高和寡,很難接近孩子,各個圖書館裡頭那些為大人推崇、孩子們卻普遍「看不下去」的作品,就是這樣。兼具「兒童」與「文學」,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塞拉利爾便處理得恰如其分。

貫穿全書的「銀劍」
本書叫作《銀劍》,因為「銀劍」是貫穿全書的重要物品;確切地說,「銀劍」是一把漂亮的拆信刀,是一項信物。現在的孩子們,知道什麼是「拆信刀」嗎?遠在沒有電腦和手機的「恐龍時代」,人們會互相寫信。接到信之後,如果暴力地撕開,信封就會變得破破爛爛的;如果用剪刀將封口剪開,或是用拆信刀把封口挑開,這封信被打開之後,看起來就斯文多啦。
故事從1940年初開始說起,此時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爆發還不到半年。貝立克先生是一位小學校長,一天夜裡,納粹突然來到他們家,抓走了貝立克先生,當時老大露絲還不到十三歲,二弟艾迪十一歲,小妹妹朗妮才三歲。他的妻子隨後也被抓走,三個孩子則幸運地及時逃出,躲到城裡另一頭的一個地窖裡,就這樣熬到了戰後。
在這期間,老二艾迪失蹤,而亂世棄兒模樣的伊安加入了由露絲和朗妮組成的小小的家。露絲從伊安這兒發現了那把銀劍。這把銀劍,大約五英寸長,劍柄是銅做的,上面刻著一條噴火龍,是貝立克先生送給妻子的生日禮物。露絲這才知道,原來爸爸逃出了集中營,並在已成廢墟的家裡遇到伊安,而伊安很喜歡這把銀劍,堅持索要,爸爸便送給了他。作為交換,如果伊安有一天能見到自己三個孩子中的任何一個(別人告訴他,三個孩子一定都已經死了,可是貝立克先生仍然抱持著一線希望),請伊安告訴他們,自己還活著,並且準備去瑞士找他們的媽媽,要孩子們盡快前去團聚。
當露絲得知這個令人激動的消息之後,一場尋親之旅就此展開。後來,他們還在途中先找到了艾迪。
這把銀劍就這樣將幾個重要的角色統統聯繫了起來。它的意義,就如同伊安後來所言,「成了一個家人之間的約定」,也是他們的「嚮導和生命線」,因為在命運的安排下,貝立克先生遇上伊安,伊安後來又遇見了露絲,而得以把貝立克先生重要的口信傳達給露絲。這把銀劍讓他們充滿希望,儘管困難,這夥孩子們依然備受鼓勵,如此才能咬緊牙關繼續他們的旅程。

尋親之旅好比「公路片」
在這場尋親之旅中,孩子們也有不少的體悟。其中,最令人動容的就屬艾迪的感受了。艾迪說:「我恨那些抓走爸爸媽媽的納粹,也恨那些炸我們房子和破壞我們城市的德軍,但不是每個德國人都是那樣。」
是的,雖然發動戰爭的是德國,但並不是每一個德國人都是大壞蛋。在幫助這些孩子的好心人中,就有德國人。相信《銀劍》一定能讓孩子們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希望大家在讀了這本書以後,除了反戰,以及永遠都不放棄勇氣和希望之外,也能經常提醒自己凡事不要那麼以偏概全。「以偏概全」經常帶有成見,應該極力避免。
這本書就和大多數的兒童小說和兒童電影一樣,大人不僅多半都是配角,而且幾乎都是好人。如果以電影來比喻,《銀劍》屬於頗為典型的「公路片」,主角在開場不久,就有著明確的目的地。隨著主角前進,路上會遇上一些「工具人」,為主角提供幫助,劇情也隨之不斷向前推進。這些「工具人」在完成任務之後,多半就不會再出現,除非是作者另有重用,要作為伏筆(譬如《銀劍》中那對巴伐利亞的農夫夫妻)。最後,主角到達目的地,故事便就此結束。在《銀劍》裡,幾個孩子一路上得到了很多大人的幫助,如果沒有這些大人的協助,他們恐怕很難完成從華沙出發、前往瑞士尋找父母這樣的壯舉。這是一部難得的好作品,如果非要對本書做一點挑剔,大概是整個過程似乎有些過於順利了,唯一和主角們過不去的「大BOSS」,也就是故事接近尾聲時那場令人心驚的暴風雨而已。

最後,我想向譯者趙永芬女士致敬,多虧有趙女士如此流暢的譯筆,我們才得以欣賞這麼棒的故事。

在戰爭的苦難中擁抱希望
文/黃啟清(臺北市建成國民中學校長)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史上規模最大、死傷人數最多的戰爭。戰爭牽涉到全世界絕大多數的國家, 歐洲更是整個戰爭的引爆點。 其中, 德國入侵波蘭,被史家公認為二次大戰 ( 或者是歐洲戰場 ) 的開端。《銀劍》的故事,就是從戰爭爆發的這個時候開始的。作者伊安.塞拉利爾是一位和平主義者,他倡議世界和平,反對戰爭。故事的主角設定為波蘭人,別具意義——波蘭位於歐洲中部,夾在東、西歐之間,特別是在俄國與德國環伺下,多次滅國與復國的悲與喜,突顯災難降臨的必然。
華沙,波蘭的首都,災難的城市。作者這樣形容:「到處看起來一片淒涼,連一點聲音也聽不到,簡直就跟到了滿是隕石坑的月球一樣。令人驕傲的漂亮家園沒有了,只剩下倒塌的牆壁;整齊的街道不見了,只看見一堆又一堆高得像山一樣的碎磚塊……」原本幸福美滿的一家人因為戰爭的緣故,被迫分離、流離失所。父親被抓到集中營,母親被抓到德國,三姐弟流浪街頭。故鄉,被無情的戰火摧殘, 光要在這裡活下去, 都非常不容易, 想要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無異是天方夜譚:「納粹衝鋒隊闖進校長家門的那天晚上,約瑟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克勞斯太太說的是真的嗎?納粹是不是把他妻子抓走了?他們究竟有沒有回來把房子連同三姐弟一起轟掉?」
瑞士,母親的故鄉,是家人團聚最有可能但也是機會渺茫的見面地點。作為永久中立國,瑞士是三姐弟流浪的終點,作者似乎有意使之成為華沙的典範,藉此終結災難城市的宿命。逃離華沙,遠離故鄉,為了活下去,為了尋找親人,走進瑞士才有團聚的可能。從波蘭華沙到瑞士康斯坦茨湖,從戰爭爆發到結束,從德國人到蘇聯人、美國人,敵我難分的險境下,對於從未經歷戰火蹂躪的世代而言,這戰爭場景也許難以想像,但這段歷史確確實實地考驗著彼此的人性。
歷史的仇恨,該如何化解?當弟弟艾迪遇到德國鎮長與農夫時,說出了超越這年紀該有的話:「我恨那些抓走爸爸媽媽的納粹,也恨那些炸我們房子和破壞我們城市的德軍,但不是每個德國人都是那樣。」在戰爭中沒有真正的贏家,二戰對後世的影響深遠,告誡人們勿以己身偏狹的觀念歧視非我族類,不應該以種族、膚色、階級性別、工作,有所歧視,學會多元包容,尊重不同態度,才能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發生。
小說的名稱「銀劍」源自於一把真實的拆信刀,大約十二公分長,銅製的劍柄上刻著一條噴火龍。這把銀劍在故事中是父親送給母親的禮物,不僅成為貫穿整個故事情節的重要信物,更是相信家人還活著,期待能夠團圓相聚的希望,同時賦予彼此克服重重困難的勇氣。拆信刀在過去是歐洲貴族尊榮的象徵,代表識字能力,更代表地位尊貴。父親約瑟是位小學校長,姐姐露絲在流浪過程中,除了要照顧弟弟妹妹外,還能繼承衣缽,辦起戰地學校,照顧孤兒們。
此時此刻,拆信刀,更代表著收到家人信件,或是任何訊息的希望。「每當他想在一個地方待下來的時候,只需要看那把銀劍一眼,就足以讓他打起精神繼續向前走。」隨著電子郵件、手機簡訊、通訊軟體的盛行,書信往來逐漸被新媒介取代的今天,拆信刀褪去其實用價值,但在二次大戰以前,特別是戰爭期間烽火連天足抵萬金的家書別具意義。此時拆信刀的重要,不只是傳統貴族或知識分子品味的展現,更是揭開遠方最愛的家人平安與否、作為親情連結的重要象徵。
姐姐露絲透過戰地學校講故事給流浪兒們聽,他們最喜歡聽舊約聖經的故事,特別是〈被困在獅窟裡的但以理〉。「她想到了他們三姐弟的故事。他們現在就好像在獅窟一樣的困境裡,獅子就是生活中躲不掉的寒冷、飢餓和困苦,如果他們能像但以理一樣耐心又忠心,那麼終有被解救的一天。」姐姐在戰爭中繼承爸爸衣缽變成老師,弟弟因為戰爭不得不培養了多種生活技能,在逆境中發展潛力,在苦難中淬煉靈魂,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孩子應當惜福感恩,更當用己身所學,溫暖他人,只要不放棄希望,堅持到最後,就會有奇蹟出現。
《銀劍》是一部兒童歷史小說,很兒童、很歷史,也很小說。很兒童——以充滿魅力的文字、兒童喜愛的冒險故事,娓娓述說三姐弟的成長之旅,是生命教育的最佳題材;很歷史——故事真實呈現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種種面貌,細細描繪頹敗的城市、戰亂的紛擾以及人們內心的絕望與希望,是和平教育與歷史結合的最佳範本;很小說——故事情節曲折,節奏明快,目不暇給,是文學教育的好讀本。現在,準備好,在戰爭的苦難中擁抱希望。



 

目次

導讀:在戰爭的苦難中擁抱希望
1逃亡
2空中旅程
3躲藏的地方
4銀劍
5貨運列車
6暴風來襲之夜
7冬天與夏天的家
8新夥伴
9蘇聯哨兵
10伊凡的幫助
11去波森的路上
12那隻手
13凍僵的旅程
14破敗的城市
15伊安的新朋友
16通過蘇聯占領區
17訊號燈
18葛林上尉
19巴伐利亞農夫
20鎮長
21命令
22農夫的逃亡計畫
23危險的河水
24失蹤
25喬.華士基
26終於有消息了
27暴風雨
28重逢
29新的開始
附錄:
孩子們的旅行路徑(第二次大戰時期歐洲地圖)
認識歷史城市──波蘭華沙
這本書是誰寫的?
《銀劍》閱讀思考

 

書摘/試閱

1逃亡

這個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打後不久,主角是一家姓貝立克的波蘭人。貝立克家住在靠近華沙的郊外,爸爸約瑟.貝立克是位小學校長,他和他的瑞士妻子瑪麗有三名子女。一九四〇年初的一天深夜,納粹突然來到家裡,把爸爸抓進了監牢。當時大姐露絲還不到十三歲,弟弟艾迪十一歲,一頭金髮的么妹朗妮才三歲。
華沙被納粹占領以後,變成一個非常恐怖的地方。媽媽和貝立克家三姐弟沒有了父親的保護,日子過得十分辛苦。不過更糟的還在後面,因為他們還會遭遇許多艱難困苦的狀況,逼得他們非得像大人一樣去考慮事情,碰到問題時先作打算,最後才行動。大姐露絲的責任最重,雖然有不少女孩和她一樣,也要面對各種困難的處境,但是沒有一個表現得像露絲那麼勇敢,那麼無私,又那麼足智多謀。
現在讓我們先來看看約瑟.貝立克在山基那集中營裡的情形。
納粹送他去的集中營是在波蘭南部的山區,荒涼的山腳下,只有幾間小木屋。不管白天還是晚上,冷風不斷狠狠地颳著,松樹林稀疏得無法遮蔽那些木屋,因此一年當中總有五個月,地上都堆積著厚厚的白雪,把木屋給整個蓋住了。白雪掛在集中營四周那十二英尺高的雙層鐵絲網欄杆上,若是碰上了暴風雪,就順著牆的縫隙竄進屋裡。山基那集中營裡的日子真是難過喲!
集中營裡擠滿了犯人,波蘭人占大多數,還有一些捷克斯洛伐克人、匈牙利人和俄羅斯人。每間小木屋都足足關了一百二十名犯人,其實那麼小的屋子就連關四十人也嫌擠得難受。他們消磨時間的方法不是閒晃,就是下棋、縫縫補補,有的看書,有的搶舊報紙、搶菸屁股,或是吵吵鬧鬧、大吼大叫。到了吃飯時間,大家圍擠在桌子前面,喝他們的馬鈴薯包心菜湯,每一頓都吃一模一樣的東西,永遠也別想填飽肚子。另外還有一杯溫水泡麵包屑,那些納粹警衛還為這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咖啡。每星期他們可以分到兩塊小得可憐的奶油,星期六則是一小湯匙的果醬。這些東西怎能抵擋刺骨的寒風呢?

得獎作品

★英國卡內基文學獎入圍
★英國水石書店最愛童書書單入選
★英國BBC「大閱讀」最愛小說書單入選
★英國BBC《銀劍》同名影集原著小說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53
庫存: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