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軍國前史:明治維新到大正時代(簡體書)
滿額折

軍國前史:明治維新到大正時代(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9 元
定價
:NT$ 414 元
優惠價
8736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國人看近代日本,經常是“只顧首尾”,首是明治維新,尾是軍國風云,但對於魚之中段,亦即19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末的“明治大正期”卻不太關注。這個時代,幾十名漁婦反抗,能引起內閣總辭職;這個時代,有人試圖將天皇趕下神壇,成為一個“機關”;這個時代,日本打破藩閥政治,走向政黨政治之路。那這個時代到底是怎麼形成?大正民主運動又為何成為軍國主義道路的敲門磚?本書為讀者朋友一一講述。

書摘/試閱

到底什麼叫明治維新呢?時至今日,“明治維新”四個字或許已經不單純是一個具有嚴格定義與邊界的歷史學概念,也是一個非常具有浪漫主義的國家崛起故事。但回到明治維新時期,時人卻並沒有把“維新”當做一個口號,而是有具體且實際的目標,那就是四個字:富國強兵。

“富國強兵”四個字看起來是兩個目標,是國家富裕與軍事強大的組合詞,但是從內在聯系來看,“富國”與“強兵”卻是同一個硬幣的正反兩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畢竟,在19世紀中後期那個弱肉強食的國際社會中,只有一個富裕的國家才能供養強大的軍事力量,而也只有能夠軍隊強大的國家才能對外發動侵略戰爭,進而掠奪原材料與勞動力,以極為低廉的成本再度促進國內經濟發展與體制轉型。

許多人都很奇怪,為什麼中日兩國同屬於漢字文化圈,也同樣在近代被迫結束閉關鎖國,但日本卻能夠步步成功,清代中國卻飽嘗屈辱。個中區別很多,但有一點因素卻始終為人所忽視,那就是清朝的軍事重心始終在於防範外敵入侵與平定內亂,每一次軍事行動都無法帶來實際的利益增量,反而會讓國內陷入持續的戰爭與動亂,長期無法形成一個繁榮穩定的經濟局面。而且,為了能供養足夠平定動亂的軍隊,清廷又不得不釋放地方武裝組成團練,進而形成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等勢力,再讓這些地方勢力互為掣肘,以防威脅中央安全。如此一來,清代中國的近代化發展就走入內卷,任何一個勢力都要獨立發展,卻又在清廷及其他地方勢力的限制下難以做大,這就讓他們更加無法保障貿易體系的安全,以李鴻章的淮軍為基礎的北洋水軍乃至淮海、黃海貿易體系在甲午戰爭之後遭到徹底毀壞。

然而日本卻並非如此,狹小的國土與貧瘠的資源讓他們必須找到一條軍事侵略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的嶄新道路,這條道路也充分體現在明治維新這場國家改革運動中。在1868年至1878年這個明治維新的第一個十年中,日本一方面實行“版籍奉還”與“廢藩置縣”,著手廢除封建制度而建立起中央集權體制,但另一方面,日本也在1873年、1874年先後借故出兵琉球王國與中國臺灣島。這導致琉球王國走向滅亡,導致無數臺灣無辜民眾傷亡,但同時也讓日本產業經濟的發展走向繁榮。

由於明治維新改革很不徹底,資本主義思維方式與舊有封建思想相結合,滲透進新興資產階級的價值觀中。在對更大市場與更多勞動力的需求指引下,日本官商合一的“財閥”深入東亞大陸,促使日本政府的殖民腳步不停涉足朝鮮半島、中國東北等地,最終讓軍部帶向了戰爭的無盡深淵之中。由於明治維新存在強大的妥協性,日本資本主義原生機制與西方有所不同,使得國家發展必須走對外擴張道路,這不僅是日本史的悲劇,也是世界史的悲劇。

而這份悲劇,在明治維新初年的西鄉隆盛身上便更為突出。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