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宋濂以繼承和光大婺學為己任,以《六經》為學術根柢,構建了一個心本體論思想體系,在歷史、政治、文學、宗教等領域均有獨特的理論建樹。
本書以宋濂哲學及其與浙東學術的關係為研究物件,剖析了宋濂哲學對浙東學術的傳承和影響,重新審視了宋濂的理學地位以及元明清時期浙東學術發展的邏輯性與合理性。
本書以宋濂哲學及其與浙東學術的關係為研究物件,剖析了宋濂哲學對浙東學術的傳承和影響,重新審視了宋濂的理學地位以及元明清時期浙東學術發展的邏輯性與合理性。
作者簡介
劉玉敏(1974一),吉林白山人。哲學博士,2007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浙江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2016—2017年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訪問學者。自2004年以來一直從事宋明理學和浙東學術的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出版專著有《心學源流:張九成心學與浙東學派》《理性的高揚:理學的產生、發展和式微》等,在《中國哲學史》《孔子研究》《浙江社會科學》等核心和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近40篇,並有多篇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心《中國哲學》全文轉載。
名人/編輯推薦
宋濂受浙東傳統學術影響,其心學上承張九成、呂祖謙、甬上心學,下啟明中葉陽明心學;其史學成就承自婺學,多被《宋元學案》、章學誠等吸收;其“文道合一”的文學理論和文學實踐得到黃宗羲等人的充分肯定,體現了浙東學術重“文”傳統的一脈相承。《六經皆心學(宋濂哲學與浙東學術)》就是對這一學術的詳細闡述。
目次
導言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二、主要研究內容
第一章 宋濂的生平事跡與交遊
第一節 宋濂的生平述略
第二節 宋濂的部分交遊
一、戴表元
二、吳師道
三、虞集
四、鄭玉
五、趙汸
六、陶宗儀和孫作
七、汪克寬和張以寧
八、汪廣洋和章溢
第三節 宋濂生活的時代背景
一、元明政治生態
二、學術上的反思
三、元明民間社會的自治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宋濂的學問宗旨與學術淵源
第一節 學問宗旨與原則
一、予學孔子也
二、求為用世之學
三、隱非本心也
四、“會通”原則
第二節 學術淵源
一、儒學
二、佛學
三、道教思想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宋濂哲學的本體論
第一節 心本論
一、心者,萬理之原
二、理氣相須
三、六經皆心學
四、“吾心即太極”思想辨析
五、宋濂心本論的意義
第二節 心性論
一、性原於天,根於心
二、仁說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宋濂哲學的工夫論
第一節 致知為進學之方
一、以道德為師
二、讀經
三、敢於懷疑,獨立思考
第二節 持敬為涵養之地
一、養心七術
二、死生有定命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宋濂的歷史觀
第一節 國可滅,史不可滅
一、史職·史法·史識
二、歷史的分類
三、修史的重要性
第二節 道德史觀
一、國之興衰在君德
二、世家者,世其德焉
三、命付於天,道責於己
第三節 占無經史之異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宋濂的經世哲學
一、學為聖賢有用之學
二、法天與重民
三、德治與重農
四、“五矩”與?產彝”
五、多為而治
本章小g
第七章 宋濂的文道觀
第一節 文道胥失——宋元時期的文學現狀
一、從“文以明道”到“作文害道”
二、葉適“洛學興而文字壞”辨析
三、宋元學者對文道關係的彌合
第二節 文道合一——宋濂對“文道胥失”的拯救
一、文、道內涵的界定
二、文外無道,道外無文
三、《諸子辨》的意義
第三節 為文與養氣
一、為文必在養氣
二、道積而氣充
三、宋濂的文學實踐
本章小結
第八章 宋濂的三教觀
第一節 元明時期的三教概況
一、元明以前的三教關係
二、元明時期的宗教政策
三、宋濂三教觀形成的內外因
第二節 佛教觀
一、誓以文辭為佛事
二、為佛教辯護
三、佛教之“會通”
第三節 道教觀
一、宋濂的道教交遊
二、辨析道家與道教
三、記錄道教各派
四、性命雙修,不分先後
第四節 三教關係論
一、儒佛相通
二、儒道一致
三、“空有相資,真俗並用”的三教平行觀
本章小結
第九章 宋濂與浙東學術
第一節 後人對宋濂的評價
一、明人眼中的宋濂
二、黃宗羲眼中的宋濂
三、清人對宋濂的評價
第二節 宋濂與浙江心學
一、心學之“道統”觀
二、浙江心學的特征
三、重新審視浙江心學
四、“六經皆心學”在浙東學術史上的意義
第三節 宋濂與浙東史學
一、宋濂與《宋元學案》
二、宋濂與章學誠
三、宋濂與鄉賢傳的興起
第四節 宋濂與浙東“經史文合一”的學術特點
一、宋濂對浙東“經史文合一”傳統的繼承
二、黃宗羲對“經史文合一”傳統的總結
本章小結
結語
一、婺學的傳承與發展
二、經·史·文:浙東學術的再認識
參考文獻
後記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二、主要研究內容
第一章 宋濂的生平事跡與交遊
第一節 宋濂的生平述略
第二節 宋濂的部分交遊
一、戴表元
二、吳師道
三、虞集
四、鄭玉
五、趙汸
六、陶宗儀和孫作
七、汪克寬和張以寧
八、汪廣洋和章溢
第三節 宋濂生活的時代背景
一、元明政治生態
二、學術上的反思
三、元明民間社會的自治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宋濂的學問宗旨與學術淵源
第一節 學問宗旨與原則
一、予學孔子也
二、求為用世之學
三、隱非本心也
四、“會通”原則
第二節 學術淵源
一、儒學
二、佛學
三、道教思想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宋濂哲學的本體論
第一節 心本論
一、心者,萬理之原
二、理氣相須
三、六經皆心學
四、“吾心即太極”思想辨析
五、宋濂心本論的意義
第二節 心性論
一、性原於天,根於心
二、仁說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宋濂哲學的工夫論
第一節 致知為進學之方
一、以道德為師
二、讀經
三、敢於懷疑,獨立思考
第二節 持敬為涵養之地
一、養心七術
二、死生有定命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宋濂的歷史觀
第一節 國可滅,史不可滅
一、史職·史法·史識
二、歷史的分類
三、修史的重要性
第二節 道德史觀
一、國之興衰在君德
二、世家者,世其德焉
三、命付於天,道責於己
第三節 占無經史之異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宋濂的經世哲學
一、學為聖賢有用之學
二、法天與重民
三、德治與重農
四、“五矩”與?產彝”
五、多為而治
本章小g
第七章 宋濂的文道觀
第一節 文道胥失——宋元時期的文學現狀
一、從“文以明道”到“作文害道”
二、葉適“洛學興而文字壞”辨析
三、宋元學者對文道關係的彌合
第二節 文道合一——宋濂對“文道胥失”的拯救
一、文、道內涵的界定
二、文外無道,道外無文
三、《諸子辨》的意義
第三節 為文與養氣
一、為文必在養氣
二、道積而氣充
三、宋濂的文學實踐
本章小結
第八章 宋濂的三教觀
第一節 元明時期的三教概況
一、元明以前的三教關係
二、元明時期的宗教政策
三、宋濂三教觀形成的內外因
第二節 佛教觀
一、誓以文辭為佛事
二、為佛教辯護
三、佛教之“會通”
第三節 道教觀
一、宋濂的道教交遊
二、辨析道家與道教
三、記錄道教各派
四、性命雙修,不分先後
第四節 三教關係論
一、儒佛相通
二、儒道一致
三、“空有相資,真俗並用”的三教平行觀
本章小結
第九章 宋濂與浙東學術
第一節 後人對宋濂的評價
一、明人眼中的宋濂
二、黃宗羲眼中的宋濂
三、清人對宋濂的評價
第二節 宋濂與浙江心學
一、心學之“道統”觀
二、浙江心學的特征
三、重新審視浙江心學
四、“六經皆心學”在浙東學術史上的意義
第三節 宋濂與浙東史學
一、宋濂與《宋元學案》
二、宋濂與章學誠
三、宋濂與鄉賢傳的興起
第四節 宋濂與浙東“經史文合一”的學術特點
一、宋濂對浙東“經史文合一”傳統的繼承
二、黃宗羲對“經史文合一”傳統的總結
本章小結
結語
一、婺學的傳承與發展
二、經·史·文:浙東學術的再認識
參考文獻
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