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甲骨文所見商代的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變遷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甲骨文所見商代的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變遷研究(簡體書)
甲骨文所見商代的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變遷研究(簡體書)
甲骨文所見商代的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變遷研究(簡體書)
甲骨文所見商代的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變遷研究(簡體書)
甲骨文所見商代的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變遷研究(簡體書)
甲骨文所見商代的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變遷研究(簡體書)
甲骨文所見商代的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變遷研究(簡體書)
甲骨文所見商代的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變遷研究(簡體書)
甲骨文所見商代的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變遷研究(簡體書)

甲骨文所見商代的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變遷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0 元
定價
:NT$ 360 元
優惠價
8731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對商代農業的研究,集中在六個方面:商代的農作物及氣候、商代的農業土地制度與管理制度、農業生產工具與生產方式、農業生產技術與農業禮俗、農業災害、農業地名研究。

作者簡介

韓文博,男,甘肅省禮縣人。2019年6月畢業於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任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主要致力於古文字和商周青銅器的研究。目前已發表學術論文五篇,其中核心期刊三篇,並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殷墟甲骨文分類與系聯整理研究”。

丁軍偉,男,河南省駐馬店人。2018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2019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任職於鹽城師範學院文學院,研究方向為歷史文獻學及古文字學。近年來在《中國文字研究》《華夏考古》等期刊上發表文章數篇,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殷墟甲骨文分類與系聯整理研究”。

王森,男,江蘇省徐州人。2013年畢業於江蘇師範大學科文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2016年畢業於江蘇師範大學文學院,獲得文學碩士學位。現為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中國史專業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古文字學,並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殷墟甲骨文分類與系聯整理研究”。

鐘舒婷,女,1990年生。2013畢業於四川外國語大學對外漢語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2016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獲歷史學碩士學位。現為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中國史專業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古文字學,並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殷墟甲骨文分類與系聯整理研究”。

商代農業的具體情況傳世文獻缺乏翔實記載,即使有所涉及,也多是泛泛而談。而周代農業制度,傳世文獻的相關記載較多,雖然這些記載很多是戰國或秦之後的追記,而且飽含著記載者對周制的理想渲染,但總的來說,還是有一定歷史依據的。因此我們研究商代農業,更多地依賴於考古發掘及甲骨文記載。《甲骨文合集》專有“農業”一類,收錄關於農業各方面情況的直接記載。此外,“畜牧”“天文”“歷法”“氣象”“祭祀”等類也有與農業息息相關的卜辭。由此可見,商代農業關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古文獻中的記載來看,農業已經成為商代的主要生產部門。商湯伐夏,《尚書·商書·湯誓》:“我後不恤我眾,舍我穡事而割正夏。”《尚書》記載盤庚遷殷,盤庚勸誡眾人“若農服田穡,乃亦有秋”,“惰農自安,不昏作勞,不服田畝,越其罔有黍稷”。前者記載成湯起兵伐夏,不少民眾都提出質疑,埋怨成湯不顧農事而伐夏人;後者告諭民眾要勤於農事,不要貪圖安樂,這樣才會有好的收成。這些都說明農業是殷人的大事,在他們的生產生活中具有極高的地位,是殷人賴以生存的基礎,同時也直接表明了農業在商代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尚書大傳·湯誓》:“湯伐桀之後,大旱七年,史卜日:當以人為禱,湯乃翦發斷爪,自以為牲,而禱於桑林之社,而雨大至,方數千裡。”《呂氏春秋·順民》:“昔者湯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湯乃以身禱於桑林,日:余一人有罪,無及萬夫,在余一人,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於是翦其發,櫪其手,以身為犧牲,用祈福於上帝,民乃甚說,雨乃大至。”“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商湯因為旱災,能“自以為禱”。《齊民要術》記載,成湯之時有旱災,湯令伊尹作區田,教民糞種,負水灌稼。這說明當時的人不僅重視農業,而且還掌握了一定的農業技術。
《尚書·微子》也說:“我用沉酗於酒。用亂敗厥德於下。”據《酒誥》記載,殷先王成湯至帝乙,兢兢業業,不敢自暇自逸,後殷人沉湎於酒,成為其滅亡的直接原因之一。因此成王告誡民眾,不要沉湎於酒。酒由糧食釀制而成,《尚書》記載殷人沉迷於酒,且考古出土了眾多的酒器,傳世文獻與出土材料兩相印證,說明《尚書》記載不誤。這些材料都說明殷人嗜酒成風。殷人除去基本生活所需,所產糧食還能大量釀酒,說明商代糧食儲備充足,農業發達,其耕種技術可見一斑。
本書對商代農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商代的農作物及氣候;(2)商代的農業土地制度與管理制度;(3)農業生產工具與生產方式;(4)農業生產技術與農業禮俗;(5)農業災害;(6)農業地名研究。下面,分別從以上六個方面加以論述。
第一,卜辭中所見農作物大致有黍、柜、來、麥、秜等,筆者將在第二章第一節中展開詳細論述。在氣候方面,筆者通過對相關卜辭的梳理,發現商代降雨多集中在1-7月和10-11月,其余時期降雨較少。在“受年”“受禾”“禱年”“禱禾”的卜辭中,村北系賓組、出組卜辭多作“受年”,少見“禱禾”“禱年”,且多集中在1-3月和10-12月。與此相反的是,村南系歷組、無名組卜辭,“受年”“受禾”逐漸減少,大量出現“禱年”“禱禾”,歷組二類及無名組卜辭尤其明顯,而且這類卜辭中常常伴隨著向自然神靈和祖先神靈祭祀的情況。王暉、黃春長、朱彥民等先生認為,這與晚商殷墟氣候環境惡化有關。
第二,商代的土地制度與土地管理制度。商代的土地為國有,或者說是商王所有,然而與商王親近的子、婦及重要大臣也都有自己的土地。商王對所轄領域的土地擁有所有權,已形成以商王為中心的奴隸主貴族土地私有制,其生產也是以奴隸主為核心的生產制度。商王對所轄領域的土地擁有所有權,對諸侯、方國的土地擁有支配權,既可以將土地通過冊封授予貴族大臣,同時也能收回貴族大臣的土地。
土地上具體的勞動者是“眾”“眾人”,他們的身份是自由民。在“眾人”之上有具體的管理官員:尹、令尹、小耤臣、小刈臣、小臣等,再往上有貴族大臣及商王宗親,此外,卜辭中還有商王親自參與農業活動的記載。
第三,商代已經具備較多的農業生產工具,起土工具主要有石鏟、蚌鏟、骨鏟、銅鏟、石耒耜、木耒耜等,挖掘工具主要有石?、角?、銅?;耕作工具主要有石鍤、銅鍤、石犁、銅犁;除草工具主要有石鋤;收割工具主要有石刀、石鐮、骨刀、骨鐮、蚌刀、蚌鐮、銅刀、銅鐮等。就出土環境而言,商文化中心地區和周邊地區的農業生產工具都是集中成套出土的,尤以商文化中心地區最為突出。就出土數量而言,周邊地區出土的生產工具遠遠低於商文化中心地區。另外,就其材質論之,商代農業生產工具主要以石、骨、蚌、木等為主,銅質農具較為少見。而相比史前時期的刀耕火種,殷商時期的農業生產方式已有較大進步,見於甲骨文記載的生產方式主要有墾殖(壅田)、翻耕(耤田)、劦田等,這些記載以年代較早的賓組卜辭和歷組卜辭為主,三期以後的卜辭較為少見。
第四,商代的農業生產技術與農業禮俗。商代的農業生產奠定了我國古代農業的基本格局,就生產技術而言,已由粗放型農業向精耕細作農業過渡,而這種過渡,在西周達到了高峰。具體而言,殷代已經具備了溝渠灌溉、農田施肥、田間除草等農業生產技術。所謂農業禮俗,就是在長期的農業生產活動中,勞動主體與客體之間形成的一種穩定關係。卜辭中有大量的“求年”“受年”“求禾”“受禾”的卜辭,這種祈求農業收成的禮俗在我國古代社會中普遍存在。就甲骨文所見,主要的農業禮俗有祈年、祈雨、告麥、薦新、登鬯等。祈年禮俗在商代已較為普遍,就祈年物件而言,有自然神祗和祖先神靈。祈雨禮俗有包含了舞以祈雨、焚女以祈雨、作土龍以祈雨等。
第五,商代的農業災害。卜辭記載的農業災害主要有旱災(熯)、水災,且殷人已有預測、防治水災的辦法和措施;此外還有蟲災,見於甲骨卜辭的蟲災主要是蝗災。甲骨卜辭中有“害”的記載,“害”即病災,此種卜辭主要集中分布於殷商早期,卜問這種災害發生的時間有二月、三月和五月。能夠為“害”的有祖先神靈夔、高祖,自然神祗帝、岳、娥、河,而他們(除娥外)亦是祈年、告螽的主要物件。
第六,商代農業地名研究。甲骨文中的地名約有600多個,而與農業生產有關的地名約占六分之一。通過與畜牧區、田獵區的對比整理,筆者發現,商代農業用地與畜牧區、田獵區基本上是獨立成區分布的。但也有由早期的田獵區變為晚期的農業區或畜牧區的,可見在殷商時期,有一部分農業、畜牧、田獵用地是交叉分布的,三種產業之間存在著交替更迭。
本書的基本結構與主要研究內容,已如上述。本著文責自負的原則,現將本書各章的寫作分工做如下說明。第一章及第四章,由韓文博撰寫;“前言”、第二章及第三章,由鐘舒婷撰寫;第五章、第六章,由丁軍偉撰寫;第七章由王森撰寫,“參考文獻”亦由其編制。全書最後由韓文博負責統稿。

目次

第一章 研究綜述及方法
第一節 研究綜述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商代農業與自然環境
第一節 甲骨卜辭所見農作物
第二節 雨水與生態環境

第三章 商代土地制度與管理
第一節 土地制度
第二節 農業管理制度

第四章 農業生產工具、生產方式與生態環境
第一節 生產工具與生態環境
第二節 生產方式與生態環境

第五章 農業生產技術與禮俗
第一節 生產技術
第二節 農業禮俗

第六章 農業災害與生態環境
第一節 卜辭所見旱災與生態環境
第二節 卜辭所見水災與生態環境
第三節 卜辭所見蝗災與生態環境
第四節 卜辭所見作物病災與生態環境

第七章 商代農業地名研究
第一節 甲骨文中所見農業區地名略考
第二節 甲骨文中所見農業、田獵、芻牧地名組間分布
參考文獻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1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