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中醫特色外治372法(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當代中醫外治臨床叢書
ISBN13:9787521423273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作者:龐國明
出版日:2024/04/08
裝訂/頁數:平裝/219頁
規格:24cm*17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脾胃病中醫特色外治372法/當代中醫外治臨床叢書》搜集了近幾十年來脾胃病中醫外治方法並結合現代臨床實踐和近年來的新研究發展編撰而成。
《脾胃病中醫特色外治372法/當代中醫外治臨床叢書》分為概論和臨床應用兩部分。概論部分概述了脾胃病中醫外治法的發展歷程、脾胃病常用外治法、中醫外治法作用機制、注意事項以及如何提升中醫外治治療脾胃病的臨床療效。臨床應用部分詳論三十四種脾胃疾病,實用性強的中醫外治法,特別是每種疾病都有中醫外治法的綜合評案,是《脾胃病中醫特色外治372法/當代中醫外治臨床叢書》的亮點之一。
《脾胃病中醫特色外治372法/當代中醫外治臨床叢書》內容系統全面,薈萃了當今脾胃病中常見病臨床外治方法,對從事中醫、西醫及中西醫結合消化專業的臨床醫師、教師及科研工作者有較高的指導作用。
作者簡介
龐國明,男,主任醫師,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任河南省開封市中醫院院長兼黨委書記。2004年獲河南省勞模稱號,2006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7年獲全國中醫院優秀院長稱號,2008年獲全國醫院優秀院長稱號。先後發表學術與管理論文100餘篇,主編學術專著136部,已培養碩士研究生8名,2009年獲河南省首批名中醫稱號。
目次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脾胃病外治法的發展歷程
第二節 脾胃病的常用外治法
第三節 外治法的作用機制
第四節 提高臨床療效的思路與方法
第五節 脾胃病應用外治法注意事項
第二章 臨床應用
第一節 食管炎
第二節 食管癌
第三節 呃逆
第四節 急性胃炎
第五節 慢性胃炎
第六節 胃、十二指腸潰瘍
第七節 胃癌
第八節 上消化道出血
第九節 功能性消化不良
第十節 胃下垂
第十一節 嘔吐
第十二節 腹脹
第十三節 厭食癥
第十四節 腸易激綜合征
第十五節 潰瘍性結腸炎
第十六節 克羅恩病
第十七節 急性腸炎
第十八節 慢性腸炎
第十九節 便秘
第二十節 不完全性腸梗阻
第二十一節 闌尾炎
第二十二節 結腸癌、直腸癌
第二十三節 病毒性胃腸炎
第二十四節 腸道寄生蟲病
第二十五節 幽門螺桿菌感染
第二十六節 痢疾(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第二十七節 霍亂
第二十八節 急性胰腺炎
第二十九節 慢性胰腺炎
第三十節 胰腺癌
第三十一節 腹膜炎
第三十二節 腹腔膿腫
第三十三節 腹膜惡性間皮瘤
第三十四節 腸系膜原發性腫瘤
第一節 脾胃病外治法的發展歷程
第二節 脾胃病的常用外治法
第三節 外治法的作用機制
第四節 提高臨床療效的思路與方法
第五節 脾胃病應用外治法注意事項
第二章 臨床應用
第一節 食管炎
第二節 食管癌
第三節 呃逆
第四節 急性胃炎
第五節 慢性胃炎
第六節 胃、十二指腸潰瘍
第七節 胃癌
第八節 上消化道出血
第九節 功能性消化不良
第十節 胃下垂
第十一節 嘔吐
第十二節 腹脹
第十三節 厭食癥
第十四節 腸易激綜合征
第十五節 潰瘍性結腸炎
第十六節 克羅恩病
第十七節 急性腸炎
第十八節 慢性腸炎
第十九節 便秘
第二十節 不完全性腸梗阻
第二十一節 闌尾炎
第二十二節 結腸癌、直腸癌
第二十三節 病毒性胃腸炎
第二十四節 腸道寄生蟲病
第二十五節 幽門螺桿菌感染
第二十六節 痢疾(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第二十七節 霍亂
第二十八節 急性胰腺炎
第二十九節 慢性胰腺炎
第三十節 胰腺癌
第三十一節 腹膜炎
第三十二節 腹腔膿腫
第三十三節 腹膜惡性間皮瘤
第三十四節 腸系膜原發性腫瘤
書摘/試閱
三、促進藥物經皮膚吸收
藥物經皮膚吸收在中醫外治法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舉凡敷、貼、熨、搽、擦、洗浴、粉撲等法,皆是藥物通過皮膚的吸收而發揮治療作用。吳尚先認為:“人身八萬四千毫孔,皆氣之所由出入,非僅口鼻之謂。”吳氏所言,道出了中醫外治法藥物經皮膚吸收的理論根據和實踐驗證。藥物經皮膚吸收的途徑有三:即角質層、毛囊皮脂腺、汗管口。由於作為皮膚附屬器的毛囊皮脂腺及汗管口的表面積僅占皮表面積的1%,所以角質層就成為藥物經皮吸收的重要途徑。角質層就是皮膚表面的一個完整的半通透膜,又是一種限制擴散作用的障礙(因皮膚的屏障功能幾乎全在角質層)。因此,如何增大皮膚的通透性,提高藥物的經皮透人率,是使其更好地發揮藥效的關鍵。從現有中醫外治法的資料分析,增大皮膚通透性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幾種。
1.增加用藥部位皮膚的溫度
凡中醫外治法之熱熨法,如用白芥子、生川草烏、制乳沒、獨活等,共研細末,以醋炒熱,布包熱熨患處治療腹痛等,皆可增加用藥部位的溫度,還到提高療效的目的。據西醫學研究表明,當外界溫度升高時,皮膚的吸收能力增強。這主要是由於溫度升高後,皮膚血管擴張,血流加快,已透人到組織內的藥物擴散速度也加快,藥物被不斷地滲透到血液循環中的緣故。
2.選擇適當的用藥部位
人體的皮膚由於角質層的厚度、毛囊密度等不同,其藥物的透過率也有差異。中醫外治法較常選用的用藥部位為臍部,稱為臍療。臍是胎兒血液供應、營養輸送的唯一通路,也是新生兒臍帶脫落後遺留下來的一個生命根蒂組織,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為腹壁的最後閉合處,與全身結構比較,其角質層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藥物易於穿透吸收。臍療被吳尚先譽為治療中焦之病的第一捷法,並記載“治黃疸用百部根放臍上,酒和糯米飯蓋之,以口中有酒氣為度;用幹姜、白芥子敷臍者,以口辣去之”。說明藥物經臍部的穿透力還是很強的。
3.選擇特定的藥物造成表皮的輕度損傷
中醫的發泡療法,即是選用具有一定發泡作用的藥物如斑蝥、白芥子、赤皮蒜等,造成表皮的輕度破損(引赤或發泡),並配合相應的藥物局部貼敷而發揮治療作用。如用白芥子、炒玄胡、甘遂、肉桂、淡附片等藥物貼敷治療寒性泄瀉等。皮膚損傷時,破壞了角質層的屏障作用,使其通透性大大增加。
4.賦形劑及皮膚滲透促進劑的應用
賦形劑及皮膚滲透促進劑在中醫外治法中具有重要作用。單純的藥物外用滲透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加入賦形劑及皮膚滲透促進劑後,能促使藥物加速透過皮膚屏障。常用的賦形劑有動植物油、蜂蜜、酒、醋等。動植物油具有良好的塗展性和穿透性,蜂蜜具有“天然的吸附劑”之稱;醋能軟堅散結,祛疾止痛;酒能活血散結,宣通經絡,二者外用,可使人體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均有利於藥物的滲透吸收。
四、精究劑型作用特點,合理選用外治劑型
中藥外治劑型繁多,除傳統的丸、散、膏、丹等外,近年來又開發出了氣霧劑、灌腸劑、膜劑、乳劑、熨劑、注射劑等。各類劑型由於制法不同,作用特點各異。因而臨床使用時必須合理選用,才能充分發揮劑型的療效特點。如對虛寒性胃痛和腹痛,則宜用熱熨劑或艾灸法以溫經止痛;對慢性消化功能障礙、內臟功能減退等則宜肚兜劑或臍療劑長期用之,緩圖其效。再如配劑,由於酒精塗在皮膚上容易揮發,溶於酒精內的藥物不易滲透到深部肌肉組織,故只適用於治療皮膚體表疾患;又由於酒精有刺激性,故凡潰破後的瘡瘍及皮膚糜爛者均不宜用。
……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