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漸江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漸江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98 元
定價
:NT$ 588 元
優惠價
875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漸江(1610—1663),新安畫派開創者之一。呂少卿先生《漸江研究》從六個方面對漸江進行了全方位觀照。一、漸江生平;二、漸江遺民問題;三、漸江山水畫風的成因;四、漸江山水畫風格特徵;五、漸江山水畫美學思想;六、漸江畫風對當時及後世的影響。另有附錄四種,涉及漸江年表、畫目、畫偈尺牘、傳記評論等。
其中漸江遺民問題,結合前人對遺民、逸民“廢興之際”“仕與不仕”的界定,作者進而提出“遺民和逸民在某種程度上有交集,在內涵和外延上都有重合的地方,從一定的角度看,遺民也可以歸為逸民,但逸民卻不能統以遺民稱之”,立論殊為公允。在漸江山水畫風成因部分從個性、交遊、師傳統造化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又於師傳統造化部分,重點論述傳統方面倪瓚、造化方面黃山對其之影響,殊為全面深入。且作者呂少卿先生擅長繪事,故其論述更能探得漸江之真意。此書頗多新意,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目次

章漸江的生平

第二章漸江的遺民、逸民心態轉置

一、“遺民”“逸民”論

二、漸江由“遺民”到“逸民”的心態

第三章漸江山水畫風格特徵

一、筆墨

(一)於極細弱處見蒼勁,從極瘦削處見腴潤

(二)虛實並生

(三)以書入畫

二、章法

(一)得之於自然

(二)嚴謹

(三)多變

(四)從倪瓚到漸江:寓變化於程式,蘊天機於自然

三、畫境

(一)“意境”的含義與創成

(二)“逸”的文化內涵

(三)“高逸”的畫境特徵

第四章漸江山水畫風格成因

  • “受性偏孤”的個性對漸江畫風的影響

二、交遊對漸江畫風的影響

(一)與徽商的交遊

(二)與隱逸詩人、畫家的交遊

三、師造化與師傳統對漸江山水畫風的影響

(一)黃山是我師

(二)對傳統的取法

(三)漸江對倪瓚的取法:技法承傳與心靈表達

四、正統之路:漸江與董其昌語境中的師古與師造化

(一)董其昌語境中的漸江歸歙後師法黃山的因由

(二)《黃山圖冊》中師法造化與師古的矛盾

(三)歸於造化而與古人意趣相往來的融合之法

第五章漸江山水畫美學思想

一、對“澄懷觀道”的自然體味

二、“畫寫性靈”的精神追求

三、對“孤”“靜”的強調

四、對文人畫審美理想的重視和闡發

五、“寄樂於畫”的表象與“以畫為寄”的真實

第六章漸江畫風在當時與對後世的影響

一、“新安畫派”領袖

二、身後寂寥成絕響

結語

書摘/試閱

一、“遺民”“逸民”論

要廓清漸江的遺民、逸民心態,則要對遺民和逸民先做一番界定。

關於“遺民”和“逸民”,歸莊在為朱子素所作的《歷代遺民錄序》中說:“凡懷道抱德不同於世者,皆謂之逸民;而遺民則惟在廢興之際,以為此前朝之所遺也……故遺民之稱,視其一時之去就,而不系乎終身之顯晦,所以與孔子之表逸民,皇甫謐之傳高士,微有不同也。”這個定義強調了遺民所處的時代必須是在“廢興之際”,也就是改朝換代時,作為“前朝之所遺”而存在的。因為遺民也必是一些“懷道抱德不同於世者”,不作如此界定,遺民似乎也可劃入逸民之陣營。從這個角度來看,歸說頗有道理。今人張兵先生在談及“遺民”時頗認同歸說,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嚴格界定了遺民的概念,尤其強調了遺民“內心深處必須懷有較強烈的遺民意識”,並認為何冠彪在《論遺民之出處》一文中所云的“本文所指的‘明遺民’,就廣義指明亡後不再幹謁祿位的人,而不狹義指因忠於前朝而隱退者”的外延過於寬泛,“若按這個界定,所謂‘明遺民’作為遺民的價值已不復存在,遺民實際上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此言極是。今人謝正光先生也認為歸莊之劃分遺民逸民乃“遺民史上一極重要之觀念”,並且沿用歸說:“簡言之,逸民者,殆指居清平之世而隱逸之民。而遺民者,則處江山易代之際,以忠於先朝而恥仕新朝者也。”他認為清初之人對於此義乃竟有不甚了了,而混“遺民”與“逸民”為一談。“如康熙四年(1665),華渚(1607-1675)尚輯《逸民傳》,錄二百六十二人,即將‘懷道抱德’之逸民,與‘前朝所遺’之遺民,合為一編,而統曰‘逸民’;王猷定(1598-1662)《宋遺民廣錄序》中有‘存宋者,遺民也’一語,而屈翁山文引作‘存宋者,逸民也。’”也就是說,在謝先生看來,遺民和逸民之間是判然有別,分屬兩個陣營。

現藏於日本東洋文庫的鈔本《明遺民錄》,系康熙四十二年(1703)黃容所撰,應是目前可見全文的清初《遺民錄》,其自序中有關於撰寫之目的的敘述:“大抵古今以來,一代之興,必有名臣之佐,樹偉績於當時;一代之末,必有捐軀赴義之人,揚忠烈於後世。而其守貞特立,厲苦節以終其身。或深潛巖穴,(餐)菊飲蘭;或蝸廬土室,偃仰嘯歌;或荷衣籜冠,長镵短鐮,甘作種瓜叟。亦有韋不介士,負薪拾穗,行吟野處。要皆礨砢抱志節,非茍且聊爾人也。豈可於草亡木卒,同其凋謝者哉。余既編忠烈,復搜輯砥節諸君子,表其生平,紀而傳之。……為《明遺民錄》。”這實則也就是對“遺民”這一概念的一種界定,也是符合歸莊所劃分的“廢興之際”“前朝之所遺”的標準。

但劃分遺民和逸民的標準是否就如歸莊所云的“廢興之際”“前朝之所遺”這麼呢?遺民和逸民的角色一旦歸類,是否就是一成不變呢?答案是否定的。除卻“廢興之際”“前朝之所遺”,李瑄先生認為目前為世人所認可的“遺民”身份的判斷標準是“仕”與“不仕”也包括“試”,即是否在新朝參加了科舉考試。但這個是外在的標準,我覺得,更重要的劃分遺民和逸民重要的標準恐怕還是“遺民逸民之心態”,那是內在的,也就是張兵先生所說的遺民“內心深處必須懷有較強烈的遺民意識”。因為隨著他們心態的變化,這種“強烈的遺民意識”的逐漸淡化,他們自身的角色便極有可能發生變化。每當廢興之後,隨著新王朝統治日趨穩固,有些遺民也漸漸在懷念、慨嘆先朝一去不復返之余,在心態上也漸漸趨於穩定平和,從而在心理和行為上更接近於清平之世的“懷道抱德不同於世”的逸民了。而“懷道抱德不同於世”之逸民在身處“廢興之際”時也完全有可能會成為“前朝之所遺”的遺民,二者可以互相轉化。可見“士人的心態”才是區分遺民和逸民的本質所在。而且,就我個人的看法,我覺得遺民和逸民在某種程度上有交集,在內涵和外延上都有重合的地方,從一定的角度看,遺民也可以歸為逸民,但逸民卻不能統以遺民稱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