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餘翔GRE330+的Verbal全科解題思維》的讀者物件是參加海外研究生入學考試的考生。作為在這個領域深耕多年的老師,作者將GRE教學積累的豐富經驗付諸《餘翔GRE330+的Verbal全科解題思維》,旨在幫助考生提升GRE邏輯部分的分數。
《餘翔GRE330+的Verbal全科解題思維》共包含5部分:首部分“GRE邏輯”,這一部分共分六章:首章GRE邏輯總論,第二章歸納題,第三章假設題,第四章解釋矛盾題,第五章評價題,第六章句子作用題,第七章混合邏輯題練習;第二部分“GRE閱讀”包含四章,分別是:第八章閱讀的整體解題思維,第九章閱讀中的題型介紹與詳細解法,第十章短文章和長文章的實戰練習&易錯題和難題匯總練習,第十一章補充文章練習與講解;第三部分“GRE填空”共三章,分別是:第十二章填空解題思維,第十三章考前必看機經詞匯,第十四章考前必練20道經典機經題。從整體來看,作者對GRE語言部分的考試題型都進行了相應講解,指出了考生常犯的錯誤,並告訴考生如何識別考點,如果避開考試中的陷阱。這對考生提高語言部分的應試能力,提升GRE的總體得分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餘翔GRE330+的Verbal全科解題思維》共包含5部分:首部分“GRE邏輯”,這一部分共分六章:首章GRE邏輯總論,第二章歸納題,第三章假設題,第四章解釋矛盾題,第五章評價題,第六章句子作用題,第七章混合邏輯題練習;第二部分“GRE閱讀”包含四章,分別是:第八章閱讀的整體解題思維,第九章閱讀中的題型介紹與詳細解法,第十章短文章和長文章的實戰練習&易錯題和難題匯總練習,第十一章補充文章練習與講解;第三部分“GRE填空”共三章,分別是:第十二章填空解題思維,第十三章考前必看機經詞匯,第十四章考前必練20道經典機經題。從整體來看,作者對GRE語言部分的考試題型都進行了相應講解,指出了考生常犯的錯誤,並告訴考生如何識別考點,如果避開考試中的陷阱。這對考生提高語言部分的應試能力,提升GRE的總體得分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作者簡介
餘翔,EMBA學位,上海外語頻道留學類節目數次特邀嘉賓;原上海新東方VIP部GMAT/GRE教研組長(2012年);被福布斯中國(Forbes China)國際教育特刊采訪的中國GMAT/GRE教師;全國範圍內較早研究GRE/GMAT並依然處於教學一線的極少數教師之一(此處“極少數”定義為:全國範圍內不超過8人);所教授的學生每年進美國排名前30大學讀研究生的比例超過80%。
序
2005年我第一次接觸到GRE是剛考完托福(取得了637分)。當時考GRE的考生大多是名校中的精英,GRE課堂上學習氣氛非常濃厚。時間一晃,從接觸GRE到一線教授GRE,我和GRE的“緣分”已經超過了16年,有14年的一線GRE教學經驗(真正在一線專攻GRE教學且教齡12年以上的GRE老師,全國目前不超過8人)。在本書中,我詳細講解了GREVerbal(語文部分)中的邏輯題、閱讀題、填空題的核心考法和解題思維與步驟,希望這些內容能幫助中國考生獲取足以申請美國排名前30高校的GRE分數。
從我第一次教授GRE到現在,解題切入點和系統性方法已迭代了很多次。拿閱讀舉例,逐句讀並翻譯成中文再講題不適合衝刺GRE高分的學生。因為在實際考試中,學生面臨時間壓力和心理壓力,不可能把文章和題目讀得很透徹。所以在教學後期,我模擬考生在真實考場中的狀態,思考如何通過一些思考方式和解題切入點來找到答案。學無止境,教研更無止境。在教學的第11年我才漸漸摸索到了GRE的解題精髓,並將其傳授學生,之後,又思考如何以托福90分考生的能力水平為出發點,幫助他們在GRE考試中考到高分,比如330分。此書講解的解題思維,正是我的教研成果,望各位考生好好體會這些被無數考生驗證過切實有效的解題技巧。
最後,由衷希望各位考生通過學習此書能夠獲取GRE高分,入讀名校,實現人生理想。
從我第一次教授GRE到現在,解題切入點和系統性方法已迭代了很多次。拿閱讀舉例,逐句讀並翻譯成中文再講題不適合衝刺GRE高分的學生。因為在實際考試中,學生面臨時間壓力和心理壓力,不可能把文章和題目讀得很透徹。所以在教學後期,我模擬考生在真實考場中的狀態,思考如何通過一些思考方式和解題切入點來找到答案。學無止境,教研更無止境。在教學的第11年我才漸漸摸索到了GRE的解題精髓,並將其傳授學生,之後,又思考如何以托福90分考生的能力水平為出發點,幫助他們在GRE考試中考到高分,比如330分。此書講解的解題思維,正是我的教研成果,望各位考生好好體會這些被無數考生驗證過切實有效的解題技巧。
最後,由衷希望各位考生通過學習此書能夠獲取GRE高分,入讀名校,實現人生理想。
目次
第一部分 GRE 邏輯
第一章 GRE邏輯總論
第二章 歸納題
第三章 假設題
第四章 解釋矛盾題
第五章 評價題
第六章 句子作用題(黑體題)·
第七章 混合邏輯題練習
第二部分 GRE 閱讀
第八章 閱讀的整體解題思維
第九章 閱讀中的題型介紹與詳細解法
第十章 短文章和長文章的實戰練習&易錯題和難題匯總練習
第十一章 補充文章練習與講解
第三部分 GRE 填空
第十二章 填空解題思維
第十三章 考前必看機經詞匯
第十四章 考前必練20道經典機經題
第一章 GRE邏輯總論
第二章 歸納題
第三章 假設題
第四章 解釋矛盾題
第五章 評價題
第六章 句子作用題(黑體題)·
第七章 混合邏輯題練習
第二部分 GRE 閱讀
第八章 閱讀的整體解題思維
第九章 閱讀中的題型介紹與詳細解法
第十章 短文章和長文章的實戰練習&易錯題和難題匯總練習
第十一章 補充文章練習與講解
第三部分 GRE 填空
第十二章 填空解題思維
第十三章 考前必看機經詞匯
第十四章 考前必練20道經典機經題
書摘/試閱
二、GRE 邏輯原文元素羅列和題型分類
邏輯題可按結構、內容、邏輯實質三個角度大致分類為四種題型:推理鏈題,歸納題,句子作用題(黑體題)和其他類。
(一)推理鏈題
邏輯鏈(argument)可以理解為前提推出結論的過程。GRE 邏輯題中圍繞推理鏈出題的考題就稱為推理鏈題,其又可以細分為以下六種考題:
(1)增加前提能夠推導出結論可能性的考題 ——支持題。
(2)減少前提能夠推出結論成立可能性的考題——削弱題。
(3)認為前提和結論間缺少某些補充性的必要因素——假設題。
(4)認為前提不能推出結論,結論由其他原因(他因)導致——解釋題。
(5)測試通過前提推出結論的過程是否成立——評價題。
(6)用填空的方式考查之前五種題型——填空題。
考試中,最常見的題型就是推理鏈題,歸納題、句子作用題(黑體題)、其他類題基本在一次考試中各自出現 1~2 道。
何為前提,何為結論呢?
邏輯原文可以由六個元素組成:前提(premise)、結論(conclusion)、中間性結論(intermediate conclusion)、背景(background)、與結論方向相反的前提(counter-premise)、與結論方向相反的結論(counter-conclusion)。在做題時,不是所有元素都需要被概括進推理鏈,但前提和結論兩個元素必須被概括進推理鏈。
1. 前提(premise)的特征
(1)必須概括進推理鏈。
(2)用於支持結論(conclusion)。
(3)每一份邏輯原文都存在至少一個前提。
(4)可以被理解為得出結論(conclusion)的理由,故常接在表示原因的接續詞(例如because, due to , for, the reason is that... 等)之後。
(5)呈現方式可以是歷史事件、統計數據、觀點、事實等。
2. 結論(conclusion)的特征
(1)不是所有邏輯文章都有結論。
(2)必須被概括進推理鏈。
(3)主要呈現方式是描述作者的主要觀點,或預測,或是能解釋文中現象的說法等。
(4)至少被一個前提(premise)所支持。
上述兩個元素必須概括進推理鏈,需要注意的是前提可以不止一個,結論可以被多個理由(就是“前提”)所支持,而答案可以針對與理由相關的任何一個事件進行設置。
下面是四個不需要被概括進推理鏈的元素:
3. 背景(background)
(1)不需要被概括進推理鏈。
(2)出現的目的是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前提如何推出結論。
(3)呈現的方式可以是以客觀事實、統計數據、某個術語的解釋或定義等。
(4)並不是所有邏輯原文都存在背景。
4. 中間性結論(intermediate conclusion)
(1)不需要被概括進推理鏈。
(2)是比較長的文章中的一個過渡性(先期性)結論,其邏輯方向和結論(conclusion)一致;結論就是中間性結論的一個進階推理。
(3)中間性結論被某個前提所支持。
(4)中間性結論其本身又作為前提,支持最終的結論。
5. 與結論方向相反的前提(counter-premise)
(1)不需要被概括進推理鏈。
(2)支持和結論態度相反的結論(counter-conclusion)。
(3)起到讓考生混淆,增加找到正確推理鏈困難的作用。
6. 與結論方向相反的結論(counter-conclusion)
(1)不需要被概括進推理鏈。
(2)態度方向和結論相反。
(3)被與結論方向相反的前提(counter-premise)所支持。
(4)和與結論方向相反的前提(counter-premise)一樣,增加考生找到正確推理鏈的困難。
邏輯題可按結構、內容、邏輯實質三個角度大致分類為四種題型:推理鏈題,歸納題,句子作用題(黑體題)和其他類。
(一)推理鏈題
邏輯鏈(argument)可以理解為前提推出結論的過程。GRE 邏輯題中圍繞推理鏈出題的考題就稱為推理鏈題,其又可以細分為以下六種考題:
(1)增加前提能夠推導出結論可能性的考題 ——支持題。
(2)減少前提能夠推出結論成立可能性的考題——削弱題。
(3)認為前提和結論間缺少某些補充性的必要因素——假設題。
(4)認為前提不能推出結論,結論由其他原因(他因)導致——解釋題。
(5)測試通過前提推出結論的過程是否成立——評價題。
(6)用填空的方式考查之前五種題型——填空題。
考試中,最常見的題型就是推理鏈題,歸納題、句子作用題(黑體題)、其他類題基本在一次考試中各自出現 1~2 道。
何為前提,何為結論呢?
邏輯原文可以由六個元素組成:前提(premise)、結論(conclusion)、中間性結論(intermediate conclusion)、背景(background)、與結論方向相反的前提(counter-premise)、與結論方向相反的結論(counter-conclusion)。在做題時,不是所有元素都需要被概括進推理鏈,但前提和結論兩個元素必須被概括進推理鏈。
1. 前提(premise)的特征
(1)必須概括進推理鏈。
(2)用於支持結論(conclusion)。
(3)每一份邏輯原文都存在至少一個前提。
(4)可以被理解為得出結論(conclusion)的理由,故常接在表示原因的接續詞(例如because, due to , for, the reason is that... 等)之後。
(5)呈現方式可以是歷史事件、統計數據、觀點、事實等。
2. 結論(conclusion)的特征
(1)不是所有邏輯文章都有結論。
(2)必須被概括進推理鏈。
(3)主要呈現方式是描述作者的主要觀點,或預測,或是能解釋文中現象的說法等。
(4)至少被一個前提(premise)所支持。
上述兩個元素必須概括進推理鏈,需要注意的是前提可以不止一個,結論可以被多個理由(就是“前提”)所支持,而答案可以針對與理由相關的任何一個事件進行設置。
下面是四個不需要被概括進推理鏈的元素:
3. 背景(background)
(1)不需要被概括進推理鏈。
(2)出現的目的是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前提如何推出結論。
(3)呈現的方式可以是以客觀事實、統計數據、某個術語的解釋或定義等。
(4)並不是所有邏輯原文都存在背景。
4. 中間性結論(intermediate conclusion)
(1)不需要被概括進推理鏈。
(2)是比較長的文章中的一個過渡性(先期性)結論,其邏輯方向和結論(conclusion)一致;結論就是中間性結論的一個進階推理。
(3)中間性結論被某個前提所支持。
(4)中間性結論其本身又作為前提,支持最終的結論。
5. 與結論方向相反的前提(counter-premise)
(1)不需要被概括進推理鏈。
(2)支持和結論態度相反的結論(counter-conclusion)。
(3)起到讓考生混淆,增加找到正確推理鏈困難的作用。
6. 與結論方向相反的結論(counter-conclusion)
(1)不需要被概括進推理鏈。
(2)態度方向和結論相反。
(3)被與結論方向相反的前提(counter-premise)所支持。
(4)和與結論方向相反的前提(counter-premise)一樣,增加考生找到正確推理鏈的困難。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