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中國人的禮儀文化(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人的禮儀文化(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9.8 元
定價
:NT$ 359 元
優惠價
873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中國是禮儀之邦,在五千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形成了一套宏大的內在的“禮”的思想和外在的“儀”的規範,是中國人處理家國關係、社會關係、人際關係的實踐結晶,形成特色的禮儀文化。本書引用大量文獻史料,分六章介紹中華禮儀的發端、演成,從禮儀的釋義到儒家的仁禮,從周公制禮到孔子克己復禮,從古代禮儀到人生禮儀,從民俗禮儀到現代禮儀,多方面展現了源遠流長的禮儀文化。本書圖文並茂,娓娓道來,既富於知識性,又注重趣味性,是有關中華禮儀文化知識的國民讀本。

作者簡介

單銘磊,教授,任教於山東青年政治學院,主要從事旅遊、酒店管理及禮儀專業的教學和理論研究,並長期進行禮儀培訓及實踐教學。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專著多部。

名人/編輯推薦

1禮儀:立身處世的行為之道。
2禮儀文化的知識讀本,從禮的起源到傳統五禮,從人生禮儀到民俗禮儀,一本書全面了解中華禮儀文化。
3內容豐富,語言通俗、風趣,圖文並茂,既注重知識性,又注重趣味性,讀者輕鬆閱讀同時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十多年從教過程中,禮儀教學與研究始終是離不開的內容,無論是基礎禮儀課還是其他專業課程,都覺得“她”一直伴隨在我身邊。繼2014年出版的《禮儀文化》之後,今年又應邀著手編寫《中國人的禮儀文化》一書。這些都讓我一直不斷地思考:“禮”到底是什麼?
說到底,禮者,敬人也。這裡的“人”既是指別人,更是指自己。
由此,所謂“禮儀”,就是用一定的儀式或方式來對待別人和自己。這種方式是在不斷變化的,既需要傳承,更需要發展。
就這一點來看,中國禮儀最為奇妙,她傳承數千年而不斷,兼容並蓄,繼往開來。經過幾年的積累,我將對禮儀的新得和思考重新整理,聚焦到《中國人的禮儀文化》上來。在編寫過程中我始終覺得與其說這是一本禮儀文化書籍,不如說是中國禮儀風俗知識的普及讀本。在這本書裡,您可以看到我們用樸素的語言,跟您講一個個禮儀故事,在您眼前展開一幅幅風俗畫卷,既有官的也有民的,既有古的也有今的,既有傳說也有史實,趣味橫生,百讀不厭。
古人云: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
這是“識禮”後的境界,在這之前首先要“知禮”。無論是教學還是編書,我都主張寓教於樂,但凡與人相關的事總有一些有意思的地方可以拿來講一講,有些不同的地方可以說一說,目的是讓讀者興趣盎然地閱讀,不知不覺地“知禮”“識禮”,從而讓“禮”變成自己的一部分,做到“懂禮”才能“行禮”。
假如一個人真正了解了“禮”的內涵,將其融進意識中去,他就不會被周圍的浮躁所感染,他就能安心地對待自己,靜心地接觸別人,微笑著對待生活。堅持做一個有“禮”的人,做一個被自己和別人都接納的人,這才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目次

“禮”其實是種境界

第一章 不學禮,無以立
004 結識“禮儀”
011 認識“禮儀”

第二章 禮之源,天地始
020 天經地義的禮
022 從神到人的禮
024 龍鳳天子的禮
027 文身與巖畫的禮
029 巫術與占術的禮
032 倉頡造字與周公制禮
036 《周禮》《儀禮》與《禮記》
040 孔子“從周”與克己復禮
043 人性善惡之禮
046 雅樂歌舞之禮
052 冠冕章服之禮

第三章 古之禮,承千載
060 影響深遠的禮
070 魅力獨特的禮
079 異彩紛呈的禮

第四章 傳統禮,伴一生
106 生命開端——誕辰禮
113 長大成人——成人禮
116 合巹而飲——婚嫁禮
122 禮俗相交——社交禮
127 尊敬師長——教育禮
131 慎終追遠——喪葬禮

第五章 民俗禮,具情趣
152 骨子裡的顏色——禮尚紅、黃
156 過年節的風俗——禮尚團圓
174 餐桌上的講究——禮尚規矩
182 婚嫁中的典故——禮尚姻緣

第六章 現代禮,重實用
194 見面禮儀
201 交往禮儀
207 饋贈禮儀
210 儀容禮儀
213 服飾禮儀
222 言語禮儀
226 體態禮儀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結識“禮儀”

禮儀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雖然它表面上更多地表現為外在的行為規範,卻是一種以道德為內在基礎的文化,是理性行為人的文化修養的外在體現。中國古代的禮儀歷來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禮儀是“禮”的同名詞,包括典章制度、朝廷法規、生活方式、倫理風範、治國根本、做人本分等。狹義的禮儀主要指人際交往中為了維護正常社會秩序而逐漸形成的一系列行為規範。
禮儀在協調人際關係、推動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積極作用。它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事業成功的必備條件。

“禮”的界定
在古漢字中,禮寫成“禮”,右邊的“豊”是由祭祀的器物與祭品構成的,左邊的“示”表示神靈。
禮儀是一個復合詞語,包括“禮”和“儀”兩部分。“禮”即禮貌、禮節、禮儀。“儀”即儀表、儀容、儀態、儀式、儀則等意思。
許慎《說文解字》:“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禮的最初含義是供神的儀式,或者說,禮起源於祭祀神靈以求致福的活動。後來,尤指為表示敬意或隆重而舉行的祈福求福活動。發展到現代,禮主要是指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集體之間、社會集體與社會集體之間表示敬意、友善和情感的行為規範和儀式程序等的總和,是禮貌、禮節等的辯證統一。
古代的“儀”字寫作“儀”,是人的一種活動,右邊的一個人,戴著羊頭,舉著戈矛,載歌載舞,實際上也是一種儺戲形式,是一種祭祀時的娛神活動。所以,儀也成為祭祀的一種形式。

禮貌的表現
禮貌是禮的重要表現,有廣義與狹義兩種含義。狹義的禮貌特指人與人相處時所表現出來的符合禮的要求的臉色容貌。常言道“進屋觀臉色”,即指此含義。廣義的禮貌泛指人與人交往時所表現出來的合乎禮的規定和要求的音容笑貌、言行舉止及其所顯示出來的氣度、形象和風範。因此,禮貌通常表現為兩個方面,即禮貌行為和禮貌語言。
禮貌一詞,就中國而言,最先出於《孟子·告子章句下》。陳子問孟子:“古之君子何如則仕?”孟子答道:“所就三,所去三。”孟子在此講的是關於君子做官的去就之道。說國君來迎接你,能盡恭敬之心,又有禮貌,實行其言,則可以去做官。如果國君對你的禮貌雖然還與從前一樣尚未衰薄,但其言不能實行,就不能做官了。其次,雖然國君言不能實行,但還是能來迎接你,能盡恭敬之心,對你有禮貌,還可以去做官。如果禮貌衰薄了,那你就不能做官了。最差的,是你早晚都沒有東西吃,餓得不能走出自己的住
屋,國君知道了,便說:“我上者不能實行他的學說,又不聽從他的言論,使他在我國土上餓著肚皮,我引以為恥辱。”於是國君救濟你,這也可以接受,只是免於死亡罷了。孟子在這裡已經表達了禮貌的基本意思即待人時友好、恭敬的面色及其舉止。
總之,禮貌是指人際交往中表示尊重、友好的道德準則和言行規範。它是人們的道德質量、文化素質、文明修養的集中體現。

禮節的體現
禮節是禮貌的具體表現形式,是指人們在交際過程和日常生活中,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祝願、慰問以及給予必要的協助與照料的慣用形式。它是禮貌在言語、行為、儀態等方面更為具體而明確的規定和節度,是社會交往習俗和行為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禮記·儒行》中說:“禮節者,仁之貌也。”即“仁儒之外貌”。任何社會單位,都有由法規維持和實施的公認的行為準則,也都有為習慣和社團壓力所強迫實行的行為規範。不論社會的物質文化水平如何,任何一個有高度層次結構的社會,都有它的禮節。根據這種禮節,每個人都知道應該怎樣對待別人,也知道別人會怎樣對待自己。由此可見,禮節雖然不同於法律,但它是人與人之間約定俗成的“法”。在世界範圍內,禮節有共性,更有特殊性,不同地區都有自己的禮節。如中國古代的作揖、跪拜,南亞諸國的雙手合十,歐美國家的擁抱、親吻等,都是不同地區禮節的表現形式。

“儀”的界定
《荀子·君道》指出:“君者儀也,民者景也,儀正而景正。”即人君好比豎立的木柱,只有木柱正影子才會正。儀,本義指豎立的木柱,引申為姿容、容貌、外表,意指表率、標準、準則,概括地說,指儀表、儀態、儀容、儀式和儀則等多重意思。具體說,在我國,“儀”的概念在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的春秋時期才提到,意即儀式、儀文。到了封建社會,“儀”又具有了容貌和外表、儀式和禮節、區分尊卑的準則和法度等含義,延至今日,“儀”作為人際交往中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具體形式,主要包括儀表、儀容、儀態、儀式和禮器。
儀表、儀容、儀態均指人的外表。儀表更注重服飾、裝扮和風度;儀容側重於姿容相貌;儀態主要指人的姿態,包括身體各部位特別是頭、眼、臉、手、臂、足等的動作所表達的意義。儀表、儀容、儀態表現出個人的精神風貌和文明程度。
儀式則是禮的秩序形式,即為表示敬意或表示隆重而在一定場合舉行的、具有專門程序的規範化的活動,如古代祭祀儀式、現代迎賓及商務活動中的簽字儀式等。
禮器即禮儀器物,一般認為是古代貴族在祭祀、喪葬、朝聘、征伐、宴享和婚冠等活動時舉行禮儀所使用的器皿,最早指青銅器中的鼎、簋、觚、豆、鐘、镈等。此外,還有更廣義的一種理解,即把原始部落酋長直至封建帝王用於上列禮儀的器物,均視為禮器。廣義的禮器,在用途上不僅限於祭祀使用的器物,有的也把表達敬意、寄托情意的一些物品列為其中,如哈達、錦旗、獎杯、紀念勛章等。

“禮儀”的界定
禮儀含義較為廣泛,人們對之也有多種界定。有人認為,禮儀是待人接物的準則。有人認為,禮儀是指人們在各種社會交往中,用以美化自身、敬重他人的約定俗成的行為規範和程序。還有人認為,禮儀是較隆重的場合為表示重視、尊重、敬意等所舉行的合乎社交規範和道德規範的禮節和儀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禮是禮貌、禮節,是一種交往行為的內在要求和倫理原則,儀是儀容、儀表、儀態、儀式,是一種適應交往、深化交往並為交往所規定的行為方式及其秩序,二者結合起來,即是禮儀。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形成的,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共同遵守的表達相互尊重、敬意和友善,並以建立和諧關係為目的的行為規範、程序方式及各種要求的總和。禮儀是禮貌、禮節和儀式的總稱。
對於禮儀的概念,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禮儀是一種行為準則或規範,即以相互表示敬重、親善友和為特定內容。孔子強調“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即突出了禮儀的規範性。在現實生活中,按照禮儀要求行事,是被人們所認可的;反之則是不認可、不好的。講究禮儀是為了實現社會交往各方的相互尊重,促進彼此之間的相互友善,從而達到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睦融洽與交誼深厚。一個人只有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自己才有可能被他人所尊重。
第二,禮儀是禮貌、禮節和儀式的總稱。禮貌,是指一個人在言語、行動上表現出來的謙虛、恭敬和涵養。禮節,是人們在社交場合中表現出的尊敬、祝送、迎來送往、問候、致意、慰問、哀悼等所慣用的規則和形式,是禮貌的具體體現。儀式,是指在一定場合舉行的、具有專門程序、規範化的活動。禮儀是對禮貌、禮節和儀式的概括。
第三,禮儀是約定俗成的,它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在社會實踐中,禮儀往往首先表現為一些不成文的風俗、習慣、規矩和傳統方式,然後逐漸上升為人們所共同認可的,可以用語言、文字、動作進行準確描述和規定的行為準則,並成為人們有章可循、可以自覺學習和遵守的規範或程序。
第四,禮儀是人們社會交往的產物,始終同交往、交際、應酬、接待密切相關。禮儀反映著人需要交往也離不開交往的社會屬性,並以自己特有的功能維系、深化和推動著交往,使人與人的交往日趨進步、文明。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