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本書收錄了來自美國、德國、法國、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知名朱子學者近作14篇,內容涉及朱子的道統論、禮學、氣論、詩論、格物致知論、人心道心、家國天下等問題,時間上從南宋跨越到現代,空間上從中國走向東亞世界,以點帶面,簡單勾勒了朱子思想的多元面向,介紹了朱子學的思想理念、政治實踐及其當代價值。
作者簡介
朱人求,廈門大學哲學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國學研究院副院長,國家重大招標項目“東亞朱子學的承傳與創新研究”首席專家,兼任中華朱子學會副會長、中國朱子學會秘書長。主要從事宋明理學尤其是朱子學研究。
蘇費翔,德國著名漢學家,現任德國特裡爾大學漢學系主任,兼任德國漢學協會(DVCS)會長、德國儒學學會(DKG)副會長。主要從事宋代儒學史、經學史、朱子學、20世紀儒學史研究。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收錄了來自美國、德國、法國、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知名朱子學者的14篇論文,從多角度對“朱子學和朱子後學”進行研究,介紹了朱子學的思想理念、政治實踐及其當代價值。
目次
宋人道統論——以朱熹為中心…………………………………〔德〕蘇費翔
朱子道統譜系中的韓愈 …………………………………… …………朱杰人
朱熹與宋代的鄉飲酒禮變革——兼論禮制對宋代地方官僚政治的
響應 ………………………………………………………………… 楊 華
理性的浪漫——朱子理學的詩酒情懷………………………朱人求 和 溪
錢鍾書論朱熹 ……………………………………………………〔德〕於 宏
從家族轉天下:《朱子家訓》的歷史背景與全球化
………………………………………………… 〔美〕田 浩 〔美〕田 梅
論朱熹在《〈大學〉或問》中對“格物致知”的補傳及其
對門人後學的影響 …………………………〔法〕戴鶴白 著 李國強 譯
精微之境:李栗谷對人心、道心的詮釋 …………………………… 謝曉東
禮理雙彰:朱熹論禮、理關係 ……………………………………… 殷 慧
朱子詩學與元末明初詩學 …………………………………………… 丁威仁
朱子論氣運之不齊 …………………………………………………… 趙金剛
氣化的世界 …………………………………………………………… 趙金剛
朱子《家禮》婚服考 ………………………………………………… 和 溪
社交姿態和朱熹地位的上升:陳朱書信中的“抱膝”和《抱膝吟》
………………………………………………………………………… 黎江南
書摘/試閱
朱子治經學最重禮經,其所定《四書》中的《大學》《中庸》均出自《禮記》,朱子晚年尤其重視對禮儀的系統整理及教化實踐,著有《儀禮經傳通解》《朱子家禮》等書。在其諸多的禮學著述中,《朱子家禮》影響最大、傳播最廣。在傳統中國社會,家是社會文化的根基,齊家是連接修身和治國平天下的橋梁與紐帶。朱子將原屬上層社會的儒家禮儀時代化、世俗化、庶民化,編成《朱子家禮》,規定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含通禮、冠禮、婚禮、喪禮、祭禮等),成為後世最簡明的居家禮儀實用手冊。《朱子家禮》中的內容在元代被引為國禮,成為宋元以降中國及東亞社會的基本禮儀規範,對整個東亞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朱子家禮》作為朱子“全體大用”思想的現實體現,使朱子學真正應用於庶民,落實到民間,並且深入到社會的最基本細胞——家庭,落實為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
有子云:“禮之用,和為貴。”朱子注云:“禮者,天理之節文,人事之儀則也。”此即朱子對於“禮”最完整的理解。“禮”為天理與人事的統一,體用兼備,本末一貫。所謂“節文”,“節謂等差,文謂文采。等差不同,必有文以行之”。可見,禮是天理的等級差別並加以文飾,是人事的儀禮規則。“禮”源於天地自然之“理”,“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無論經禮、曲禮,其中種種繁文縟節、千頭萬緒均為“天理”之體現。“禮是那天地自然之理。理會得時,繁文末節皆在其中。‘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卻只是這個道理。”朱子提倡“以理釋禮”,“蓋言理則隱而無形,言禮則實而有據。禮者,理之顯設而有節文者也,言禮則理在其中矣。故聖人之言,體用兼備,本末一貫”。一方面賦予“禮”以“天理”的內涵;另一方面又成功地將形而上的“理”融於可憑據的實踐形態——“禮”之中,使“禮”成為天理的外在表現形式與規範,從循“禮”進而循“理”,為溝通天人之際提供橋梁,實踐天人合一。
禮是人事的禮儀規則,囊括了人生的方方面面。其具有神聖性與超越性,因此無論是家禮、鄉禮、學禮還是邦國禮、王朝禮,一切禮儀活動都離不開祭祀,祭祀的物品中都離不開酒。宋代朱翼中《北山酒經》曰:“大哉,酒之於世也。禮天地,事鬼神,射鄉之飲,鹿鳴之歌,賓主拜,左右秩秩,上至縉紳,下逮閭裡,詩人墨客,漁夫樵婦,無一可以缺此。”酒本身即為禮器,人用酒醴敬神謂之禮。據《周禮·天官·酒正》載:“凡祭祀,以法共五齊三酒,以實八尊,大祭三貳,中祭再貳,小祭壹貳,皆有酌數。唯齊酒不貳,皆有器量。”這就是說,凡有祭祀,根據常法供五齊三酒,裝在八個樽裡。祭天地等大祭祀,可以增添三次酒;祭宗廟等中祭,可以增添兩次酒;祭五祀等小祭,可以增添一次酒,用勺盛酒於樽,都有一定數量。三酒(指的是事酒、昔酒、清酒三種。事酒是因有事需用而新釀的酒;昔酒是久釀而成的酒;清酒是更加久釀而成的酒)可以增添,但供祭祀的五齊(五種清濁厚薄不同的酒:泛齊、醴齊、盎齊、緹齊、沉齊)不可以增添,用勺注灑於樽亦有一定的數量。用酒祭祀,是因為酒不僅非常珍貴,而且能溝通人我、協暢眾神。《禮記》言堯時有酒尊稱為“泰”,則可證明堯時已流行飲酒。飲酒既久,酒種遂多,周時已有酎、醪、醇、醴、醑、醹等。但當時之酒,基本上是釀造酒,以谷稷及蔬果制成。直至金元之間,才因道士煉丹,無意中發現了蒸餾酒。《朱子家禮》冠、昏、喪、祭四禮中醮子、合巹、禮婦、降神、送神等環節皆需用酒。關於用酒的品種,《儀禮》與《大唐開元禮》均記載為“醴”,其冠禮中祝詞亦云“甘醴維厚”。賈公彥曰:“醴,則五齊之中醴齊之類也。”故,醴即“醴齊”。陳選云:“酒二宿熟者曰醴,醴酒味薄。”同時朱子在其《儀禮經傳通解》解釋說:“士冠禮、子婚禮、禮賓贊、禮婦、聘禮、禮賓,此等用醴,皆無冪是也。” 然而《家禮》中這些環節,皆只言用“酒”,不言用“醴”,《司馬氏書儀》與《政和五禮新儀》中相關環節亦如是。司馬光云:“古者冠用醴,或用酒。醴則一獻,酒則三醮。今私家無醴,以酒代之,但改醴辭‘甘醴維厚’為‘旨酒既清’耳,所以從簡。”由此可知,當時私家無醴,故以酒代醴,以從簡便。而因何“私家無醴”,則與宋代的榷酒制度相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