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思想史視野下先秦儒家歷史觀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思想史視野下先秦儒家歷史觀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9 元
定價
:NT$ 534 元
優惠價
8746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歷史觀是儒家的理論基石之一,也是儒家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往學界對先秦儒家歷史觀的研究,多從史學史的角度闡釋儒家歷史觀及其與先秦史學的關係,較少將歷史觀作為儒家思想體系的重要一環,論證歷史觀與儒家思想的內在關聯,且注重個體研究和定性分析,較少對先秦儒家歷史觀做整體的探討。本書在充分借鑒和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傳世文獻與出土資料,從思想史的角度,運用思想體系分析法以及思想與社會互動的方法,主要從兩個層面展開論述:一是從歷時的角度,全方位、多角度地論述了先秦儒家歷史觀生成、演變與發展的歷程,指出儒家歷史觀濫觴於西周春秋時期的人文化思潮之中,經過孔子的初步建構,由孟子和荀子從不同角度深化,逐步成熟,成為在古代中國占主導地位的歷史觀念。二是從思想史視角探討歷史觀在儒家思想體系中的地位與功能,著重分析歷史觀與先秦儒家天命觀、人性論、政治思想、倫理道德觀念等方面的學術關聯,凸顯歷史觀在先秦儒家理論體系中的作用。

作者簡介

王丁,1986年生,河南平頂山人,南開大學博士,日本愛知大學博士,現為南昌大學國學研究院講師,贛江青年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先秦兩漢思想與文化,在《史學理論研究》《孔子研究》《諸子學刊》等刊物上發表論文數篇,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項,主持省級課題兩項。

王丁博士的著作《思想史視野下先秦儒家歷史觀研究》即將出版,邀我為之做序。這部書稿是以他的博士論文為基礎逐漸修改增補而成的。作為他的導師,我很樂意為其做序,並向學界介紹和推薦。
王丁從碩士階段就開始跟隨我攻讀先秦史方向的研究生,因為學習成績優異,他又被保送繼續跟隨我攻讀博士研究生,於2016年獲得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在讀博期間,他還入選南開大學一日本愛知大學雙博士學位項目,並赴日本留學一年,修習了人類學、社會學、政治學等課程,並在工作後撰寫了另一部博士學位論文,於今年獲得日本愛知大學中國研究的博士學位。這樣他就擁有了雙博士學位,很是難得。
就我對王丁的瞭解,他是一個理論思辨能力較強的年輕學者,適合做思想史研究。在碩士階段,他就以《春秋戰國之際鬼神觀念的轉型——以孔、墨為中心的考察》為題撰寫了碩士論文,以孔子和墨子的鬼神觀念為基礎,探討春秋戰國之際鬼神觀念的變化。讀博後,他又提出以先秦儒家的歷史觀作為博士論文的選題。針對這個選題,一開始我是有些猶豫的,因為歷史觀是一個看起來似乎有些陳舊的題目,前輩學者,特別是老一輩學者,多多少少都會涉及到,對於儒家特別是孑L、孟、茍等人的歷史觀也有不少學者專文闡釋,關於他們的歷史觀是歷史進化觀還是歷史倒退論,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學術界亦有不少爭論。然而通過梳理學術史卻發現,這麼重要的問題,學術界卻只有單篇論文予以闡述,至今尚未有一部系統論述整個先秦儒家歷史觀的專著。因此,經過我們商討,最終確定這個選題,力圖全面完整地論述先秦儒家歷史觀發展演變的歷程,揭示歷史觀在儒家思想體系中的地位與功能。王丁經過努力,撰寫成了題為《先秦儒家歷史觀研究》的博士學位論文,得到外審專家的認可和答辯委員的好評,順利通過了答辯。畢業工作後,王丁根據答辯委員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又對論文加以修訂,並增加了兩篇附錄,使論文更加完善,最終形成了現在這部書稿的規模。
《思想史視野下先秦儒家歷史觀研究》一書,除緒論、結語和附錄外,主要包括五章,第一章探討儒家產生之前商周時期歷史意識的萌發、自覺與發展的歷程,分析其中所蘊含的儒家歷史觀賴以生成的思想資源,強調儒家的歷史觀是商周歷史觀念自然發展的結果。第二章主要研究春秋時期儒家歷史觀的形成與初步建構,考察孔子歷史觀的社會背景、基本內涵與理論特質,並著重分析其歷史觀與天命觀、人性論以及政治思想等方面的關聯。第三章主要借助郭店簡、上博簡等新時期發現的出土文獻,復原戰國前期孔孟之間儒家歷史觀念的發展軌跡。第四章著重闡論孟子的歷史觀念,特別是他所建構的道統與歷史的譜系,探究其歷史觀念的獨特體系和理論意義。第五章則論述荀子在天人之分觀念影響下歷史觀念的發展,總結其歷史觀的核心內容與思想價值。
正如修改後的書名所顯示的,這部書稿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從思想史的視角分析和研究儒家的歷史觀。以往歷史觀的研究主要是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界的學者在做,他們主要是從史學史的角度,關注歷史觀與古代史學的關係,這樣的研究自然有其重要價值,但在王丁看來,包括儒家在內的先秦諸子,主要是思想家,而非史學家,其歷史觀關注的重點也主要不是史學,而是政治與社會,具有鮮明的政治思想屬性,因此在思想史的視野下研究先秦儒家歷史觀,更能深刻認知和理解歷史觀的基本內涵、理論特質和歷史作用。

目次

緒論
第一節 選題緣由及意義
第二節 學術史回顧
第三節 研究視角與方法
第四節 本書章節安排

第一章 商周歷史意識與儒家歷史觀的思想來源
第一節 祖先的追述:殷商歷史意識的萌芽
一 原始思維與歷史記憶
二 追述祖先與歷史意識的萌芽
三 宗教意識壓倒歷史意識
第二節 殷亡的警示:商周之際歷史表達的自覺
一 歷史物件的自覺認識
二 歷史秩序的自覺建構
三 歷史動因的自覺探索
第三節 理性的張揚:西周春秋時期歷史觀念的發展
一 自然與歷史:從自然角度解讀歷史變動的嘗試
二 人與歷史:人在歷史中地位的進一步提升
三 歷史觀中理性因素的增長
第四節 小結

第二章 孔子與儒家歷史觀的初步建構
第一節 “禮崩樂壞”:孔子之際的時代格
第二節 孔子歷史觀的理論結構
一 天命:歷史主導因素的探索
二 道統:歷史發展主線的探尋
三 損益:歷史演進方式的探究
四 仁義:歷史評價標準的探討
第三節 孔子思想體系中人與歷史的關聯
一 成人:歷史主體地位的確立
二 學習:銜接傳統的基本方式
三 行道:進入歷史的主要途徑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出土文獻所見戰國前期儒家歷史觀的發展
第一節 究天人之際:歷史觀中的天與人
一 天命與時勢:歷史發展的制約因素
二 合天與人:人在歷史中地位的論述
第二節 通古今之變:歷史治亂的經驗總結
一 君主為治國之本
二 君主需以道治民
三 君主應尚賢使能
第三節 成一家之言:出土簡帛的歷史敘事
……

第四章 孟子與戰國中期儒家的歷史觀
第五章 荀子與戰國後期儒家的歷史觀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書摘/試閱

一 歷史物件的自覺認識
與殷商時期不自覺的歷史意識萌芽相比,周人在歷史意識方面有了很大的發展,可以說直到周初,在殷周之際政治變革的背景下,歷史意識才真正覺醒。而這種覺醒主要表現在周人開始將歷史納入理性認識的範疇,試圖自覺地反思和運用歷史,並逐漸形成了一整套自覺的歷史表達,即“殷鑒”思想。因此可以說,周人歷史觀的自覺,是殷周之際觀念變革的邏輯起點。
當然,就歷史意識而言,周人與殷人還是有不少一致的地方,而這些方面正體現了歷史意識發展的延續性與繼承性。與殷人對鬼神特別是祖先神的崇拜相一致,周人並沒有否定鬼神,更沒有將鬼神從歷史觀念中剔除。雖然周人所信奉的鬼神與殷人並不一樣,很多神的性質與職能均發生了變化,但是他們也認可鬼神會對歷史的發展和現在的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周人對鬼神的祭祀以及由此形成的諸多禮儀規範,不少於殷商,甚至比殷商更加完善。
以周人最重要的崇拜物件——“天”為例,我們可以看到,“事實上,在篤信天命,盡力探求天意方面,周人與殷人是一致的”。他們深信以“天”為首的諸神會主導歷史進程,影響社會興衰。
首先,天終結殷商之命。周人在滅掉殷商之後,一直在反思和探討“大邑商”何以被“小邦周”打敗,提出了包括敬德、保民等在內的帶有人文色彩的新觀念。但是他們始終強調終結殷商之命是天的意志,換言之,滅商的主體是天。這一點,他們在《尚書》中反復提及。如《大誥》:“天惟喪殷”,《酒誥》:“天降喪於殷”,《召誥》:“皇天上帝,改厥元子,茲大國殷之命”,“天既遐終大邦殷之命”,《多士》:“弗吊曼天大降喪於殷”,《君奭》:“弗吊天降喪於殷”,《康王之誥》:“皇天改大邦殷之命”。這些材料很清晰地說明,周人認為在殷商滅亡這個重大事件上,主導者是天。
同時,在周人看來,天不僅可以終結一個王朝的統治,還會主動選擇新的繼承者。在《尚書》中他們反復說明周能夠代商而立,即是受命於天。如《大誥》:“天休於甯王,興我小邦周”,《康誥》:“天乃大命文王”,《酒誥》:“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梓材》:“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懌先後迷民,用懌先王受命”,《召誥》:“惟王受命,無疆惟休,亦無疆惟恤”,“我受天命,丕若有夏曆年,式勿替有殷歷年”。成王時期的何尊銘文(《集成》6014)中也有“肆文王受茲命”的說法。同時他們還認識到,不僅自己是承受天命而有天下,夏殷兩代亦是如此。《召誥》中即說“有夏服天命”,“有殷受天命”。《多士》雲:“惟時天罔念聞,厥惟廢元命,降致罰。乃命爾先祖成湯革夏,俊民甸四方。”《多方》亦雲:“天惟時求民主,乃大降顯休命於成湯,刑殄有夏。”
另外,天還會降福或者降災,即通過“命吉兇”對現實社會產生影響。特別是降災的情況,文獻中多有記載。如《尚書》很多篇章都有相關記述:《大誥》“弗吊天降割於我家”,《多方》“天降時喪”,《顧命》“今天降疾”,等等。《詩經》中也有不少,如《大雅·雲漢》“天降喪亂,饑饉薦臻”。正因此,《詩經》中後來還出現不少怨天之詩,即是怨恨天降災給人間帶來的災難。
正因為周人相信以天為首的諸神,能夠對社會歷史產生重大影響,因此他們對天十分敬重,不斷對天祭祀,以期“祈天永命”。其中最重要的儀式就是郊天之祭。《史記·封禪書》雲:“周公既相成王,郊祀後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漢書·郊祀志》也說:“周公相成王,王道大洽,制禮作樂,天子日明堂辟雍,諸侯日泮官。郊祀後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兩者的記述相差不多,應該說還是比較可信的。從中也可看出郊天之祭對周人的重要性,所以《禮記·禮器》中說:“祀帝於郊,敬之至也。”
不過,從現有的材料來看,殷人雖然也在不斷追述祖先,但是這種追述並非歷史性的認識,他們對祖先譜系的排列、祭祀次序的規定,並非是探尋祖先的歷史發展源流,而是為了祭祀的需要,即為了宗教,所以說這種意識更多體現為宗教意識,而非歷史意識。
對於殷人而言,他們並未將歷史納入自覺的認識範疇,他們關注的是永恆的鬼神以及鬼神的需求。因此我們會發現,殷商時期雖然有史官,但是史官的主要任務不是記事和保存歷史記錄,他們的職責與宗教密切相關。在殷商時期,鬼神的世界與人的世界並不遙遠,人(即他們的祖先)死後成為鬼神,鬼神也可以通過各種媒介與人進行溝通,鬼神左右著人與社會的命運,因此殷人幾乎將全部的精力用在祭祀鬼神上。對於歷史,他們則無暇關注,也沒有興趣瞭解,因此歷史沒能進入殷人的視野,成為他們認識的物件,自覺的歷史意識也就無從談起。
被鬼神籠罩的世界,在殷周之際出現了裂痕。被認為受到鬼神庇佑的“大邑商”,敗給了曾經臣服於他的“小邦周”。這樣的歷史巨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從表面上看,這只是民族的代興、朝代的更替,但其背後卻有更深刻的制度與觀念的革新。而這種革新,就是以對這場歷史巨變的反思為前提的。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6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