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帕米爾高原:穿越柴達木盆地(經典名著口碑版本)(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語文》推薦閱讀叢書
ISBN13:9787020170555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劉先平
出版日:2021/09/07
裝訂/頁數:平裝/288頁
規格:24cm*17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作者劉先平四十多年來跋涉在大自然中,曾經兩次橫穿中國,從南北兩線走進帕米爾高原。本書記敘的是作者從南線到達帕米爾高原,穿越柴達木盆地的歷程。在作品中,作者和兒子君早在地貌多樣的高原盆地中經歷了一系列驚險刺激的探險奇遇,講述了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父子二人守望普氏原羚突遇孤狼偷襲,黑頸鶴父母看著兩個孩子手足相殘卻視而不見,雄麝在被獵人追逐的過程中自毀香囊,藏羚羊帶著孩子進行生育大遷徙……進而引出主題:呼喚生態道德,呼喚人與自然的和諧。本書文筆優美,敘述流暢,引人入勝,是對青少年進行生態文明教育的上佳讀本。榮獲第十一屆“五個一工程”獎。
作者簡介
劉先平,中國作協名譽委員、安徽省人民政府參事、安徽省作協常務副主席、編審。被譽為我國當代“大自然文學之父”。已出版50多部作品。其作品獲**級獎項獎9項。2010年,他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2011年、2012年,連續兩年被列為林格倫紀念文學獎候選人。2010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並授牌“劉先平大自然文學工作室”。
序
呼喚生態道德(代序)
生態道德的缺失,是造成生存環境危機的肇因之一。
感謝大自然!在三十多年的山野跋涉中,大自然給予了我最生動最深刻的生態道德教育。因而無論是我創作的描寫在大熊貓世界、相思鳥世界探險的長篇小說,還是我描寫的在野生動植物世界探險的奇遇,都在努力宣揚生態道德,呼喚生態道德在人們的心間生根、發芽。
環境危機重壓著這個世界,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人們紛紛追究其原因,並尋找濟世的良方。實際上,環境危機就是生態危機。
建設生態文明可以讓中國為世界樹立榜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生態文明建設必然呼喚著生態法律的完善、生態道德的樹立,以從根本上消解環境危機,保護、營造良好的生態。
法律和道德是一切文明的兩大支柱,也是人類文明的標志。幾千年來,我們已擁有處理人與人之間和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準則、法律及道德規範,卻缺少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行為規範。《辭海》對“道德”的釋義是:“道德是以善惡評價的方式調節人際關係的行為規範和人類自我完善的一種社會價值形態。”這足以說明: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根本未納入“道德”的範疇,生態道德缺位;抑或可以說,生態道德根本沒有進入我們的觀念。這是認識的失誤。
“生態”一詞至今不過二百來年的歷史,而對生態與人、與生存環境的緊密關聯的討論,在時間上則是更近的事情。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人類在認識自然、認識人與自然、認識人與環境方面的重大失誤,更加說明了樹立生態道德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如果不能在全社會牢固地樹立生態道德的觀念,就無法建設生態文明及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
正是生態道德的缺失帶來了環境危機。長期以來,我們在處理人與自然關係方面,根本沒有建立系統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法律也嚴重滯後。因而,人們對大自然進行無情的掠奪,無視其他生命的權利,任意傾倒垃圾;沒有預後評估、監測的科技濫用造成環境污染、資源枯竭,讓生態失去了平衡。這些行為招來了大自然的嚴厲懲罰,直到危及人類本身的生存時,人類才迫不得已地去重新審視其與自然的關係,規範人與自然關係的法律和生態道德的重要性才得以凸顯。生態道德與其他道德相比,有著鮮明的特點——它強調、突出人與自然的關係。我們亟須建立人類針對自然的行為規範,以調節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從而消解環境危機,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這是時代向我們提出的重大命題之一。
相比較而言,樹立生態道德比制定、完善生態法律,有其更為艱巨的一面。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執行的行為規則”,而道德則是公民應具有的修養和質量,是自覺的自我約束。當然,對法律的遵守,也是完善修養和道德的表現。法律可以明令從哪一天開始執行或終止,但同樣的方法並不適用於道德。例如,有的行為違背了道德,卻並不違背法律。這大概也就是媒體紛紛設立“道德法庭”的原因。生態道德在全社會的樹立,是一個艱難而長期的任務,需要經歷啟蒙和培養的過程,對一個人來說,甚至可能是終生的。它需要全體公民的參與和努力。
三十多年來在大自然的考察,六十多年的人生經歷,讓我逐漸深刻地認識到樹立生態道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三十多年前我所描寫的青山綠水,現在已有不少變得面目全非:大片原始森林被砍伐了,很多小溪小河都已退化或幹涸,有些物種消亡了……
記得1981年我第一次到西部去,云南的滇池,四川的岷江、大渡河、若爾蓋濕地所具有的美麗而壯闊的景象,讓我心潮澎湃。現在,滇池早已被污染,變臭。2007年10月,我再去川西,走過岷江、大渡河流域,看到到處在建水電站,層層攔江壘壩。在一個山村水電站工地,村民憂心忡忡地訴說:“大壩建成後,村前的小河就會幹涸,到哪裡去找吃的水啊?”這種只顧眼前的利益,無序、愚蠢地“改造自然”的行為對整個生態系統的破壞,早有顯現。我國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澤濕地若爾蓋,泥炭層最深達9米,它在雨季吸水,枯季溢水,1千克幹泥炭可吸蓄8千克至12千克的水。它是黃河上遊的蓄水庫,蓄水量相當於三個葛洲壩。枯水季節,黃河水的30%(一說40%)由這裡補給。但在20世紀人類曾挖溝瀝水采掘泥炭,現在濕地已大面積退化為草原,沙化、鼠害嚴重。最具諷刺意味的是,有攝制組在這裡拍攝紅軍戰士過草地的場景時,竟然無法找到可以讓演員深陷其中的沼澤,只好人工製造。如此,黃河屢屢斷流,當然不足為怪了!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污染給整個生物鏈帶來災難性的影響,讓人類的健康、生命處於極不安全的狀態。中國五大淡水湖是長江中下遊湖泊群的代表,是人口最為密集地區的生命線,號稱“魚米之鄉”。但只經歷了短短的二十多年,其中的太湖、巢湖已是一湖臭水,根本無法飲用。其他的也都面臨著湖面縮小、水質被污染等生態惡化問題。在經濟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水污染更是觸目驚心。
大自然養育了人類,可我們缺失了感恩之心,缺失了對其他生命的尊重,妄自尊大,胡作非為。當人類對自然缺失了道德,自然也會還之以十倍的懲罰!
我曾立志要為祖國秀麗的山河譜寫壯美的詩篇,但只是短短的二三十年,我所描寫的山川河流不少都已成為“歷史”和“老照片”。
我曾冒著種種的危險和艱難,在野生動植物世界探險,無論是描寫滇金絲猴、梅花鹿、黑葉猴,還是紅樹林、大樹杜鵑,都是為了歌頌生命的美麗,但總是見證著生命的悲壯——它們在人類的獵殺和砍伐下苦苦掙扎。就連每年要進行一次宏偉生育大遷徙的藏羚羊,或是給人類帶來福祉的麝,或是山野中呼喚愛的黑麂,都無可避免地遭受著厄運。它們生存的空間正被人類蠶食、掠奪。
這使我產生了無限的憂傷和憤怒,也促使我更加努力地呼喚生態道德的樹立,也更寄希望於孩子——他們是人類的未來。
正是大自然的生存狀態,激起我決心在一些作品之後寫下後記,為過去,為未來,立此存照。
三十多年來,大自然以真摯、淳樸和無比的熱情,接納了我這個跋涉者,傾聽我的訴說,撫慰我的心靈,與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無論是山川湖澤,還是野生動植物世界的生靈,都是我的朋友。
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熱愛自然,保護自然,保護環境,是生態道德最基本的範疇。
我們來自於自然,與自然有著血肉相連的關係。早期的人類對自然是頂禮膜拜的。很多的部落,將動物的形象作為圖騰。我們的祖先,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認識,曾有過很多智能的表述,如“天人合一”、盤古開天地的創世傳說等,至今仍是經典。
從世界教育史考察,對自然的認識,一直是教育的最基本、最經典的內容,它為我們講述天體、氣象、山川、森林、環境和資源等。我們的祖先曾以人類生存的環境、人類在自然中的位置作為人生的啟蒙,在人生的啟蒙階段培植對生命的熱愛,對自然的感恩。但這種優良的傳統,隨著人類社會、經濟,尤其是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淡化或消失。城市鋼筋水泥的建築,活生生地切斷了人們與自然的聯繫。生活在現代都市裡的人們不知稻、麥為何物已不是怪事。缺失生態道德的社會,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使自然失去了“自然”,更為可怕的是使人類失去了自然。
我希望用大自然探險奇遇,還給人們一個真實的大自然世界,激活人類曾有的記憶,接通人類與大自然相連的血脈,讓人們接受生態道德的洗禮、啟蒙,同時啟迪人們對人類自身的未來予以思考。請千萬不要忘記,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大自然也是知識之源,人類正是在不斷探索自然奧秘的過程中,才使得科學技術發展到輝煌燦爛。即使到今天,生命的起源仍是最難解的命題。
道德是一個人的質量、修養、不朽的精神;道德力量的偉大,猶如日月星辰。我一直堅信,只有人們以生態道德修身濟國,人與自然的和諧之花才會遍地開放。
劉先平
2008年4月
書摘/試閱
大漠在召喚
歷史學家、地理學家、人類學家、文化學家……都說河流是民族的源流、文化的源流……
沒有高山,哪有河流?喜馬拉雅、莽莽昆侖自西向東,奔祁連、岷山、秦嶺,走大別山……如巨龍飛騰,風起雷動,江河奔流,繁育了眾多的民族、多彩的文化,譜寫出生命的華章!
追尋生命的奧妙,我們走向帕米爾高原。
2004年8月,在蒙蒙細雨中,我和君早到達了西寧。這是我在五年中第三次到青海。我是在探尋江河之源後,激發起了仰視大山神秘的渴望。
選擇穿越柴達木盆地,翻越阿爾金山,沿昆侖山北、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南緣至帕米爾高原,是我對於大漠呼喚的響應。
大漠,有著太多太多的神奇,蘊含著太多太多的奧妙,它是我跋涉途中無數起點的一個。
這次大漠之行,在我潛意識中是對童年、少年時代的追索。一提到柴達木,我的耳邊總是響起《勘探隊員之歌》,腦海中浮現出20世紀50年代,一群群年輕人高唱著“是那山谷的風,吹動了我們的紅旗……”走進柴達木探寶的景象。
它在我心靈上的巨大反響,或許正應了外婆常說的故事:在西方有座聚寶山,金銀所壘,寶石遍地,但有惡魔把守。有位少年苦練本領,決心尋寶。他闖了九十九道關,斬殺了九十九個惡魔,終於將聚寶山變成了鄉親們的財富……
人的童年,總是有個尋寶的美夢。
“柴達木”是蒙古語的音譯,大多意譯為“鹽澤”,史料中也有譯為“寬廣”的。精通蒙古語的蒙古族兄弟也將其譯為“一片淺緩傾斜的、有著鵝卵石的大漫坡”。在我穿越柴達木盆地之後,我感到這三種譯法都異常形象地描繪了它的一個側面。
盆地是個特殊的地理單元。平原一望無邊,坦坦蕩蕩;盆地總是有著懸念,看清它的欲望,能激發起探索的熱情。
柴達木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在其西北有新疆的準噶爾、塔裡木,在其東有四川盆地。我們對盆地的認識也有誤區,認為盆地少、平原多。但據地理學家統計,我國盆地的面積大於平原的面積。
柴達木盆地是我國海拔最高的內陸盆地,四周為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所環繞。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底部海拔為2600—3000米。盆地東西長800千米,南北最寬處為350千米,面積約25.5萬平方千米(也有24萬平方千米或25萬平方千米之說),比羅馬尼亞整個國家(23萬多平方千米)還要大。古人曾說,“南昆侖,北祁連,山下瀚海八百裡,八百裡瀚海無人煙”,其實這也是一種認識的誤區。
四川盆地是綠色的魚米之鄉,富庶、肥美,而西部的三個盆地,卻是沙漠、戈壁。柴達木盆地內有名的鹽湖有20多個,最為著名的是察爾汗鹽湖,面積有4704.8平方千米。其鹽的儲量夠全世界人食用2000年,或供中國人食用7000年。真是名副其實的“鹽澤”。
盆地中有沙漠、巍峨的雪山、無邊無際的草原、一川礫石的戈壁、星羅棋布的湖泊、千奇百怪的雅丹地貌、泥漠、鹽漠……地貌多樣,生態多樣,是一座豐富多彩的地質公園。
它是七彩聚寶盆,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等50多種礦藏,有30多種的儲量位居全國的前十位,其中鉀、鈉、鎂、鋰的儲量為全國第一。1983年在這裡曾采到一塊重達3500克的天然金塊!這裡有目前全國已知的最大的鉛、鋅礦——鐵錫山。
最令我心動的是,柴達木還是高原動物野驢、野牦牛、麝、野駱駝等的樂園,是東西向的悠長的生物走廊——生命的走廊。
這裡的原始人曾創造了極其燦爛輝煌的文化,這裡是中國的彩陶故鄉,是世界的藝術殿堂。
這裡還是一條南遷的絲綢之路,即“羌中道”,更是鮮為人知的通向中亞、歐洲的香料之路。
傳說,玉皇大帝失落了七彩藏寶圖,落在昆侖山下……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