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虛弱的反攻:開禧北伐(簡體書)
滿額折

虛弱的反攻:開禧北伐(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價
:NT$ 348 元
優惠價
8730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一部社科類歷史讀物。開禧北伐,是1206年(南宋開禧二年、金泰和六年),南宋為收復失地之舉。這樣的國家大事,非止一件事情而已,而是可以上溯,可以下追,可以左右尋源。可以對戰爭的來龍去脈,遠因近程,後果影響,作出分析。本書便是從紹興和議談起,順著歷史之河,順流而下,讀者觀看當時人事物,從宋高宗到宋甯宗,從朱熹到韓侂胄,從孟太後到李皇後,金國複去又旋來,南宋和議又北伐,良臣將相、寵臣佞幸,換了一批又一批,政局波濤洶湧,暗潮明流,一併具現。 本書便是以“開禧北伐”為中心點,輻射出南宋當時政壇動盪、朋黨之爭、外交路線、蕭牆之內、接班人選的諸多問題。

作者簡介

劉芝慶,1980年生於臺北,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臺灣大學歷史所碩士,輔仁大學歷史系學士,2015年9月,至湖北經濟學院工作。中文系副教授,中國傳統文化與哲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出版著作:《江城潛研:中國學術思潮叢論》(臺北:萬卷樓出版社,2021年7月)、《解釋世界與改變世界:中國思想史的知識信仰與人間情懷》(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9年8月)、《從指南山到湯遜湖:中國的知識、思想與宗教研究》(臺北:萬卷樓出版社,2019年3月)、《自適與修持-公安三袁的死生情切》(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經世與安身:中國近世思想史論衡》(臺北:萬卷樓出版社,2017年2月)、《修身與治國——從先秦諸子到西漢前期身體政治論的嬗變》(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14),並發表論文近五十篇。

後周顯德七年,歲在庚申,西元紀年則曰960年。這一年的“春節”,就在西曆1月31日。經過了數十年的各方勢力混戰,天下還在大亂,百姓生活仍在苦難之中(當然,傳統王朝盛世,百姓也在苦難之中,亂世倍增而已)。不過,古今一例,百姓們大過年的,假裝也要假裝一下,麻醉也要麻醉一下,大戶小家都歡天喜地,撤舊符,換新桃,祭祖懸影,張燈結綵,宴飲歡唱。無論內憂外患如何,生活總要繼續下去。可是,就在中原大地一片祥和氣氛之中,突然——可以說非常非常突然,大年初一,北境傳報緊急軍情!北漢勾搭遼軍,攻打過來!開封城內,驚慌失措的百姓,驚慌失措的大臣,還有驚慌失措的小皇帝,焦急一迭聲:怎麼辦?怎麼辦?

“大周”,說起來總是中原正朔,且蓬勃之際,豈能坐以待斃!必須抵抗,必須派最富軍事指揮才能的大將率軍抵抗!不過,誰是具有這樣能力的大將呢?當然,朝廷知道,百姓知道,只有趙匡胤一人而已。趙匡胤成竹在胸,也不推辭,安排妥當,於初三日帶兵北征。走了一天,來到陳橋驛,夜色降臨,駐紮下來。接下來的故事,三尺孩童以上,便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黃袍加身”的“陳橋兵變”成為古今耳熟能詳的“往事”。顯德七年,飛速變成了建隆元年,開啟了一個全新朝代:宋朝。由此,也就進入了我們這套叢書的主題:“宋朝往事”。

在中國歷史上,“宋”之魅力,獨樹一幟,讓人不停地想起它。提起宋朝往事,很多人都感覺歷歷如在目。那麼,以後見者之明,再觀察宋代,到底該如何認識宋呢?陳寅恪先生講“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就已經為它定性定向,成為我們認知宋朝的一個基底性敘述了。不過晚清民國以來,學者與世人在外敵入侵的背景下,看待宋朝總是覺得它“積貧積弱”,幾乎只有陳先生獨具慧眼,但是隨著世界的變化,研究逐步深入,觀念多輪更新,世人越發理解陳先生的先見之明,發現宋朝既不貧也不弱,乃至更多強調“宋朝”有趣又有生機的那一面了。在當代中國人看來,這是一個有意思、有故事的風雅時代。

宋朝文化,偏於“雅致”一路的氣象,已經有無數學者指出過了。雖然“西園雅集”其事本身未必完全符合史實,但是“雅集”精神卻是宋代真實的“文化心理”。他們吟詩詞而唱和,他們撫琴聽音,他們繪山水而問禪風,“宋型”的文人風貌就顯現於其中。從“西園雅集”的千年反復闡釋與模仿當中,足見其影響之深遠。而“雅集”所體現出來的“極簡”美學,是宋代高雅文化的全部核心所在。揚之水先生說:“撫琴、調香、賞花、觀畫、弈棋、烹茶、聽風、飲酒、觀瀑、采菊、詩歌和繪畫,攜手傳播著宋人躬身實踐和付諸想像的種種生活情趣。”當然,這種風雅文化,也深深影響到市井文化,推動了市井文化與風雅文化同步大放異彩。甚至或者可以說,在宋人那裡,市井文化就是風雅文化的變身。

宋朝經濟,由以工商流轉增值為主的經濟運行模式,初步邁向了現代經濟的門檻。又因為總掌控區域大幅度縮小,外部軍事壓力過大,財政供給壓力倍增,不得不開拓在傳統農業經濟之外的財政來源,竟有意外收穫,也就是發現了一條新經濟之路:由工商業繁榮,進而推動生產力的提高。手工業和商業貿易,對比前朝,都有了大幅度的進步。作為衡量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宋朝常年銅錢鑄造數量,比唐代鼎盛高峰還多出數倍,更不用提出現“交子”這樣具有現代化性質的純信用貨幣。當然,受限於諸多因素,並未能或者說完全沒可能實現從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的驚險一躍。

宋朝政治,在傳統時代的政治大勢中,堪稱特例。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不因政治鬥爭因素隨意誅殺大臣,都是宋朝的獨有特殊之處,因而建立了一種相對開明的政治局面。雖然我們完全瞭解,宋代的政治也有諸多問題,黨同伐異,文字獄,爭執與整肅似乎也都沒少過,但是在整體上觀察帝制時代的政治,完全可以確認,宋朝相對偏於寬鬆。從整個王朝政治史上觀察,兩宋還都可以說是獨特的存在。而科舉取士,更是奠定了讀書人在政治上的進取之心,社會流動開了一個雖不寬鬆但也綿綿不絕的上下交通管道。有志者,可以通過考試進入統治階層,自認對天下有責任,亦有擔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宋朝都是奠定中華文化最終形成的重要一環,無宋則不足以言中華文化。不過,普通讀者對宋朝的印象,在經歷了長期的看低之後,則有近似180度的大轉彎。最近數年,欣賞宋朝,研讀宋朝,描繪宋朝的生活則成為影視、閱讀、遊戲等各類市場上的新寵。各類時新或傳統媒體,時不時地就出整本的宋代專題,製作了各種各樣的音訊課、視頻課,坊間也在學術著作大批出版的同時,出現了無數種關於宋朝的通俗著述。在關於宋朝的敘述大繁榮之時,在這無數種關於宋代的講述中,為什麼我們還要再增加新的一種呢?這大概就是因為,宋的魅力勢不可當。雖然名家大作,珠玉在前,但是我們還是想試圖提供更多的維度給讀者進行參考和對讀。

如何提供這更多的維度?孟浩然的詩句“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最能代表我們的心情和緣起之思。就是想通過人和事的兩方面,與讀者諸君討論宋朝的獨特之處。宋之風雅、政事、富庶,都體現在人和事之中了。沒有那些獨特的人,風雅不可見;沒有那些風雅之士的行動,政事不可知;沒有那些百姓的努力創造,富庶無可求。想要全方位地觀察宋、瞭解宋,欣賞大宋之美,就請和我們一起來回首宋朝往事吧。

當然,宋代人物紛繁,我們首先選擇了趙匡胤、範仲淹、寇準、沈括、岳飛這五位代表性人物。相信以讀者諸君的敏銳,已經明瞭了我們選擇的用意。趙匡胤,開國之君,沒有他的佈局和冒險一搏,不會有大宋的建立;沒有他所奠定的基礎,宋朝也許就是那個“第六代”了。範仲淹,相信沒有人不知道他的名言名句,幾乎每個當代中國人都會反復學習那千古名篇,沒有他,宋朝就缺失了一點什麼。寇準,評書演義當中的最佳人物,一句“寇老西”牽動了多少我輩凡夫俗子的心!可以說,他就是那個有棱角有缺點的最佳演員。沈括,我們瞭解他的大書《夢溪筆談》,更瞭解他記述下來的活字印刷術。他是那個時代的文人典範,雖然後人未必贊同他的為官為人之道,但是都欣賞他作為文人士大夫而能關注於下裡巴人技術進步的開放心態。岳飛,更是無數傳奇小說當中的最優榜樣,千百年來,不知道影響了多少英雄豪傑!宋朝有沒有比他們這五位更出色的“人物”?當然有,一定是無窮無盡。司馬光、蘇軾、王安石……這個名單可以列出來一長串,也都是一代名臣名家,甚至有著更加巨大的影響力。不過他們得到的關注更多,已撰成的論述也更多。所以,我們設想,關於其他“人”的進一步闡發,就留待本叢書的第二輯乃至更多輯。

因人而成事,宋代歷史上,幾乎每天都有大事發生。這些大事如何走向,以後見之明來看,在歷史上就更有關鍵節點的作用了。我們同樣選擇了五件大事,作為代表,算是嘗一臠而知一鼎之味。東封西祀、熙豐新法、靖康之難、三朝內禪、開禧北伐是我們選定的第一批“大事”。讀者諸君,聰明如你,當然也更明瞭這五件事情在宋代歷史上的關鍵性作用。宋真宗不甘平淡,又缺雄才大略,導演了一場天書降臨的鬧劇,東封西祀,營造太平盛世,將宋朝引到了一條歧路上,帶壞了政治風氣,無謂地消耗財富積累,導致社會出現重大的方向調整。宋神宗繼位之後,夢想成為一個大有為君主,有著強烈的改變現狀的想法。與王安石一遇即合,君臣相得,開啟了一條“改革之路”。不過這改革既艱難,又複雜,在宋人眼裡更如亂來。千載之下,評說仍未有完結之期。靖康之難,更是一個朝代的傷心之史。在繁華富足當中,突然崩潰,亦是千年少見之事。再建南宋,久居錢江之畔,臨安臨安,已再無臨意。不過相對長期穩定的政治局面之下,皇位繼承這個中國傳統政治的大難題,在南宋前半期又成為難上加難的超級難題。南宋前四帝,總共見過了四次內禪(高宗為皇子時,見徽欽之禪)。王朝體系下,就沒有真正的家事與國事的分別,這一國事家事大難題,攪得政局翻覆,影響極大。再到開禧北伐,只好說它是虛假的反攻。韓侂胄的大冒險,最終把屠刀留給了自己。而由此導致的政局動盪,讓後人感覺平添了幾分蕭瑟。更不幸的是,蒙古崛起,應對失當,為最終沒落埋下了失敗的種子。以此五事,可見宋朝歷史脈絡的大關節之處。除此之外,大事當然更多,不過叢書容量有限,只能留待今後繼續講述。

以上五人五事,共同構成了我們設想中的“宋朝往事”。知人論世,讀人讀事,把“人”和“事”立體組合起來,這是我們設想的一種新嘗試,成功與否,還需要留待時間來驗證。但是希望讀者諸君,能看到我們11個人的共同努力,期待您與我們攜手,一起走進宋朝,欣賞大宋往事,感慨世事變遷,回到大宋場景中,感受歷史長河的孤獨前行。

本人供職於坐落在千年古都的河南大學,日常所居之處,每日教學相長之所,就在開封的東北角,宋代遺存“鐵塔”之下。這個位置,大概也是王詵的“西園”附近。無論雅集是不是真的存在,作為宋文化的象徵,早已經名垂千古。在西園與寶繪堂旁,走在千年鐵塔之下,不由得就會生髮出思宋之情,懸想宋人生活之景之情,與二三同志研讀宋史,更體悟得“雅集”之趣。也就是在這個宋文化與文明萌生的一處所在,在遼寧人民出版社蔡偉先生的盛情邀請下,本人雖不敏,但勇於任事,擔下了組織撰寫“宋朝往事”的工作,希望我們11個人的努力,以“輕學術”的方式,既有學術上的嚴謹厚重,又去掉嚴格註腳帶來的束縛與閱讀限制,能帶給大家一點不一樣的閱讀體會。感謝陳俊達(吉林大學)、黃敏捷(廣州南方學院)、蔣金玲(吉林大學)、劉廣豐(湖北大學)、劉雲軍(河北大學)、劉芝慶(湖北經濟學院)、王淳航(鳳凰出版社)、王浩禹(雲南師範大學)、張吉寅(山西大學)、趙龍(上海師範大學)等一眾優秀青年學者(以上按姓名拼音排序)的鼎力支援,加盟此系列的撰述。

我們也知道,坊間已經有很多種宋史普及讀物,我們新增這一叢小草,希望它也有同樣的生命力。我們貢獻全力,雖然通俗,但不媚俗,文字儘量有趣,但是絕不流於戲說,希望能為您的讀書生活增添一點真正的趣味。當然,高人雅士,亦望教導指出書中不當之處。您開卷展讀之時,希望我們11人沒有辜負您,也沒有浪費您的寶貴時間,更願讀者諸君與我們一起走進宋朝,知宋,談宋,理解宋。


目次

總 序 / 001

引 子 / 001

一、為了聚焦而分散 / 001

二、讀史為何 / 003

三、本書的寫法 / 011


第一章

蕭牆之內:那些皇帝間的事兒 / 015

一、相安無事40年 / 015

二、第二個40年 / 018

三、宋高宗與宋孝宗 / 021

四、孝宗晚年的部署 / 029

五、父子人倫,福禍之間 / 039

六、終登大位,四十更惑? / 045






第二章

走向權臣之路:韓侂胄升職記 / 056

一、紹熙內禪,強迫退位 / 056

二、看準目標,投資獨到 / 063

三、善未亦察,理未亦明 / 069

四、大手一揮,慶元黨禁 / 079

五、從朋友到朋黨 / 088


第三章

“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北伐的準備 / 098

一、宋金外交問題 / 098

二、有權真好,說話大聲:韓侂胄掌權史 / 103

三、權力傾軋,天人感應:問題外部化 / 107

四、解黨禁、尋岳飛:當“北伐”成為一種需要 / 113


第四章

“一家哭何如一路哭”:戰爭不是兒戲 / 123

一、陳亮與葉適:北伐戰略以及學術之爭 / 123

二、初期勝利,辛棄疾的心情 / 132

三、終局之戰,全面崩潰 / 141

四、本欲北伐,反被南征 / 151




第五章

“一出塗地,不可收拾”: 韓侂胄之死 / 155

一、金朝權力更替 / 155

二、“欲得太師頭”:嘉定和議 / 164

三、你方唱罷我登場:史彌遠登臺記 / 171


第六章

宋理宗與史彌遠 / 175

一、玉津園之變,政壇動盪 / 175

二、史彌遠登場記,宋理宗上臺記 / 179

三、皇帝的默許,行政的違規 / 196


第七章

蒙古崛起,南宋沒落 / 206

一、宋朝的選擇 / 206

二、潛龍在淵的宋理宗 / 210

三、端平入洛 / 217

四、再論端平更化 / 227


尾 聲 / 229

後 記 / 232


書摘/試閱

一、為了聚焦而分散

這本書,名稱是《虛弱的反攻:開禧北伐》。眾所皆知,“開禧北伐”“嘉定和議”是南宋時期的兩個重要事件,它們之間密切相關。表面來看,前者是因,後者為果,不過因果關係並非簡單的直線連接,所以我們不打算僅止於此,更要上溯下訴,要左右逢源。

從上,由宋高宗談起,經過開禧北伐、嘉定和議,下啟史彌遠、端平更化,直至賈似道,這是上下之際。而牽涉當時的整個狀況,則是橫向面,左右包圍之下,社會氛圍 、政治場景以及人物心理等,都屬其中。

這樣做的用意,除了增加本書的廣度,更在於聚焦於主題——是的,讀者們,您沒看錯,分散是為了聚焦,擴充是為了更集中。此等看似相反,卻是相成的思維,其實頗為常見。《老子》第四十二章:“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越絕書》:“進有退之義,存有亡之機,得有喪之理。”西諺亦雲:“後退所以前躍(Reculer pour mieux sauter)。”正反相成,盈缺相生,皆可見其中奧妙。

葛兆光在《思想史的寫法——中國思想史導論》中說明,沒有精彩思想的時代,本身也有思想史的意義,可以說是“無畫處皆是畫”。葛兆光用了生動的比喻:“所有的眼睛看東西,都是焦點凸顯而背景含糊。可是,世界上其實本來無所謂焦點和背景,只是觀看者有了立場,有了視角,有了當下的興趣,再回頭看去,就有了焦點和背景,有了中心與邊緣,面前的世界於是產生了清晰的和模糊的差異。”

就如魯迅所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依著路走,有指引、有方向,人多的地方也比較安全,當然是一種清晰的角度與理解。只是我們不能覺得這條路、那條路就是一切,就是所有,就是全世界。結合葛兆光先生的意思,是後設性地解構研究的角度以及我們走的路。意味著我們要有自覺:看事情,有了焦點就有了背景。每當關注轉移,清晰的和模糊的、差異與界限,是極有可能改變的。所以擴充、增加、分散的目的,是希望在長時間的視野中,更能凸顯、聚焦、集中,也更精確地判斷事件的內涵與價值。

順著這樣的思路,本書的重點不在於解構,也不在於指出路上有何危險,反而是反其道而行:正因為有了立場與視角,焦點才能更清楚,表述才能更清晰;正因為焦點明確,在背景浮現的過程中,在歷史的脈絡中,我們更能發掘“開禧北伐”“嘉定和議”的意義。

這樣子讀歷史,或許也是用處之一。

讀歷史的用處?莫非又是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等老套的話語?黑格爾在他的《歷史哲學》中就指出:“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東西,也沒有依據歷史上演繹出來的法則行事。”原因何在?簡要地說,每個事情都有自己獨特的事理,各受其社會、環境、人事、意識形態等制約,你的經驗未必是我的經驗、古未必全同於今,此一時,彼一時,時勢不同故也,所謂重演者,名同實不同,“重演”雲乎哉?歷史不可能完全相同,若然如此,讀史學教訓,可能嗎?有意義嗎?

其實,正好就是這個老說法,讓我們讀歷史,才能學到更多。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