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回家路上的心理學:東、西方文織的心理治療講堂
滿額折

回家路上的心理學:東、西方文織的心理治療講堂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9034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這不只是一本純粹的心理學,而是帶著佛法、儒家的眼光介紹心理學的書。

你可能好奇,東方文化習以為常的定義在心理學中如何被詮釋;又或是我們慣常接受的心理科學概念,曾如何蘊藏於佛陀、聖賢所留下的典籍、思潮中。

當全世界快速的交會,不斷擴大各領域向度的可能性,我們是否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從何而來,又往何處去?

於是從翻書的這一刻起回到生命的最根本--最早的記憶、語言、文化乃至腦、意識、情感、壓力;再從佛洛伊德、榮格、阿德勒拜訪到佛陀、道家、孔子;
從發展成熟的心理治療,到帶著情懷、神秘色彩的宗教協談、民間信仰……

被譽為「一代佛儒」的周勳男以其真摯博聞的演說,帶你同時探索自己,也一窺人類文明、智慧發展的脈絡。

▋本書特色:
1.視角多元:帶讀者從不同角度縱觀已蓬勃發展兩百年的學派-心理學,並且融入佛教、儒家、道家等多個領域,對一些關鍵概念進行比對,區別東/西方在宗教信仰、語言用字與文化上的差異。

2.大師風采:作者周勳男是國內著名心理學講師,同時又是一位佛學研究者與禪修者,曾於多所大學教授心理學、哲學、中國思想史、教育學,亦長時間關注青少年潛能開發,深受學生歡迎,開卷如蒙大師親炙。

3.好讀易懂:作者極富教育熱忱,將艱深的學理轉化成淺顯易懂的文字,不同年齡層閱讀都能得到啟發。

▋適合閱讀對象:
1.想回顧自身生命歷程者。
2.對未來感到迷惘的青少年與成人。
3.想認識心理學、心理治療法,或想選填心理相關科系者。
4.對於東方文化(儒、釋、道)與西方心理科學的差異感興趣者。

作者簡介

一代佛儒周勳男
周勳男,1944年生於雲林西螺,自幼好學,夙慧早發。初中便樂佛書,練習靜坐、參疑人生。高中時,對中華文化及史哲學術迸發熱情,廣閱東西諸家學說典籍。臺大哲學系畢業後,赴美獲印第安那州立博爾大學哲學碩士、心理學碩士。

其人心廣、骨厚、形正,課堂發言中和淳厚,述理條脈分明;待人親和大度,沉穩任緣,逢謗逆不出惡口、亦無怨言,似得寂味;一生行誼可師,在儒為謙謙君子,於法則佛道參同並修,節骨自持堪受大浪沖擊。

他學兼中西,畢生思濟人文教化,多年來在海內外四處講學、講演,返台後除了在實踐大學、世新大學、文化大學等大學學府教授心理學、哲學、中國思想史、教育學等,並主持青少年身心成長與潛能開發講座、於電台身心靈專欄主講、至監獄輔導受刑人、參加國際會議發表論文等,更擔任幼獅月刊主編、中央月刊總編輯、老古書局總編輯、十方人文書院院長等。

生前出版著作《老人心理學概要》、《了凡四訓新解》、《我們一起讀阿含-長阿含部》等,翻譯作品《佛洛伊德傳》、《西方的智慧》、《心靈的哲學》等,編輯校定《金剛經宗通》、《楞嚴經宗通》、《普庵禪師全集》、《南懷瑾禪學講座》等,而所遺尚未發表成書之文稿積案成丘。

《回家路上的心理學》,是周勳男老師融攝東、西方文化,對心理學的詮解,尤其對於佛法與心理學的交涉,他更提出了獨到的見地,讓人十分欽佩,心中亦浮現周老師的儒雅風采。欣喜於本書出版之際,謹以此短文,作為對一代佛儒周勳男老師的永恆懷念!
——推薦序∣南玥基金會創辦人 洪啟嵩

周老師外表魁偉粗壯,頭髮捲曲,皮膚有點黑,但是擧手投足,溫雅有節,言詞淳厚平和,是謙謙君子的儒生,亦是溫良恭儉讓的長者,更是尊師重道的典範他長期在十方禪林授課,很受學生歡迎。閲讀本書必然會有所啟發,且在字裡行間,讀者也定會感受到周老師真摯博聞的講學風采。
——推薦序∣十方禪林文教基金會董事 楊光祚

與勳男結為夫妻,是我人生的一大轉捩點。剛開始我仍一如過去,為了許多小事生氣,感到挫折、沮喪,接著就產生了焦慮等負面的心態。通常夫妻的情緒是會影響對方的,但是勳男總是慈和柔軟,耐心的循循善誘,教導我要放鬆,學習小孩的自然微笑;透過心理探索、訓練情緒,淨化自己的心;用內觀、正念去終結生氣、悲傷的情緒。
——推薦序∣郭曉梅女士

 

目次

目錄

推薦序-回到自心的家 林蒼生
推薦序-佛心,道骨,儒表的行者 楊光祚
推薦序-緬懷一代佛儒:周勳男老師 洪啟嵩
推薦序-無盡的追思-亦師亦友的菩提道? 郭曉梅

大腦心智的誕生
一、揭開人類心靈的世界
二、心腦與情智-從心理學到認知科學
三、大腦深處-探訪潛意識

人格成長與教育
一、生命價值的探索
二、從心理學談到早期母子關係
三、人格成長的泉源
四、從資優生談到智力
五、佛陀的教育方法
六、我們需要哪一種愛

挫折與壓力調適
一、漫談挫折與焦慮
二、如何運用佛法消除壓力與焦慮

東西方的多面向心理治療法
一、哲學哺育出的心理治療-猶有餘力抱子孫
二、以認知為主的心理療法-往事如夢了無痕
三、關於幾種身心整合療法-別把身心分家
四、直接療法述介-要見山就打開門
五、催眠的心理治療法-恍兮忽兮現真情
六、家庭心理療法-家家有本難念經
七、談幾種社會心理治療-我們原是一家人
八、受人本主義影響的人類潛能運動-自我成長與實現
九、走進潛意識的自我療法、前世治療法-淨化自我有多途
十、彩色呼吸療法-包羅萬象的宇宙奧秘
十一、舞蹈治療-極富創造性與力量的藝術治療
十二、談基督教心理療法與教牧協談-神愛迷

書摘/試閱

一﹑ 揭開人類心靈的世界
自己的路要自己來走
第一次上邏輯課,老師以專業的語氣說道:「每個人都只有這一生;而這一生是去了就永不再回來。」這些話耳熟能詳,道理也淺顯地無人不知。
幾十年過去了,但還印象鮮明地記得當年十八歲的我,初聽到時,是那麼震撼,呆呆地望著雙鬢銀白的老師那講話時的嚴肅,以及望向遠方的深邃眼光。
而今自己也滿頭白髮,更想起一位長者經常感嘆的話:「人類的智慧永遠只有二十歲,就像蘋果熟了,就要掉下來。」這話固然未免誇張,但其中確有滄然的深義。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摸索人生的道路前進,等到走夠了迴旋路,嘗夠了錯誤的教訓,卻已發現夕陽逼在眼前,去日已無多。於是一代又一代的從頭走同樣的路。
雖然人類的道路因此走得很慢,但縱橫來看人類發展的史實,畢竟還是緩緩前進。雖然走得很艱辛,雖然總會有一時的挫敗與後退,而灰心喪志,但整體看來,人類畢竟是樂觀的積極向前邁進。
滄海一粟的我,回顧來時路,有得有失,有成有敗。雖然這些得失成敗,已煙消雲散,不再縈繫心頭,但卻願將所見所聞,提出來與各位分享,披露些有助身心發展的見聞,以及如何開創每個人與生俱有的創造力。如果文中有談到人性的黑暗面,那也是為了建立人生的光明面。
首先希望各位有個理解,世上不可能有人具有完全一樣的成長背景與人格。而這裡所寫的絕不是最後的定論,只能作為參考,盻望有助於大家的路走得更康莊,成長得更茁壯。
我是否比動物高尚?
我們常聽到罵人品格或行為卑劣為「禽獸不如」,台語中也有句罵人的話「豬狗禽獸」,自封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理所當然地把禽獸作為批判卑鄙人渣的尺度。
但禽獸真的那麼低劣嗎?人類固然可以為了口腹之慾振振有辭編列各種理由,諸如為了生存、營養,以及天生萬物為我用等等藉口,隨意宰割早已退居劣勢,無還手之力的禽獸,但動物的行為,就一定比人類低下?
縱觀亙古以來即生存於地球上的各種動物,以及後來才出現在的新動物品種——人類,可以發現,別的動物以非常緩慢的演化方式,生存於弱肉強食的生物環鏈上,而人類後來居上,以最快的速度反客為主,早已宰制整個生物界。
從種類繁雜的動物中,可以看到有很多動物也天生具有相當「人性化」的行為,諸如為了延續繼起生命而以身相殉的鮭魚;為了保護小雞而膽敢與蒼鷹相抗的母雞;為了互惠而互相抓對方身上蚤子的猿猴;分工合作甚至為了保護女王蜂而禦敵致死的蜜蜂等,都讓我深受感動。而牠們在弱肉強食,一物剋一物的生存環境中,也讓我感到殘忍,以及老子「天地不仁」的無奈感嘆。
但是與人類的行為比較,動物只為充飢而殺死對方,或為了防衛、鞏固其生存空間,驅趕或殺死入侵的外敵,幾乎看不到無緣無故「反社會行為」的濫殺。然而人類在早已不需偷搶即能溫飽的時代,卻常有人肆無忌憚地搶劫殺人,連無辜的婦孺老幼也難逃慘死,不但綁票撕票,滅絕人性,為了名利情仇,甚至無意的瞄人一眼,也遭殺害。這些動物想不到的瘋狂變態行為,人類卻在每一時刻不停地進行著。
當然,人類也具有許多動物所沒有的優點,不然,人類文明何以能夠繼續往前推動?這裡所述,不過是讓我們警惕「人心微危」,一念之差,便是天堂地獄之別。
那麼,到底人與動物有何差別,以致人類能從「哺乳類動物」中有一躍而出,成為地球,甚至宇宙中的主宰?請您好好地想想,先把自己的觀點寫下來,然後再看下文,這也是一種腦力激盪!
什麼動物的頭「最大」
您是否已思考了人與動物在生理上有何不同?如果還沒想過,請先暫時停下來,等自己動過腦筋了,再接著讀下去。因為,只有自己願意思考,一切的學習才更有效,才更彰顯出意義來。
看過公視「動物奇觀」的朋友,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形形色色的動物誕生後,經過一段或長或短的成長,就能脫離父母而獨立生活,為什麼人類需要十多年的時間才能自立?而且文明愈發達,依賴父母的時間愈長。的確,從宏觀的觀點來看,人生來是脆弱無助的,不但沒有尖牙利爪來保護自己,更沒有能力防止風寒的侵襲,衣食疾病等也都要依賴父母妥善照顧才能生存下來。
固然童稚期的人類就像龜兔賽跑中的龜,爬呀爬呀,跌得鼻青臉腫,好不容易學會了走路。但在進入上學階段後,心智的成長卻又像兔子。透過有效的學習工具|語言文字,從具體思考發展到抽象思考。其神速地進步,早已把其他動物遠遠地拋在後面。
也就是說,人類所獨具的生理特性,已逐漸發揮其巨大無比的潛力。這些特性可以簡單地歸納為下列三點:
一、不像其他動物要靠四肢來移動,人能夠站起來,而空出雙手自由探索與運用,視野因而開闊起來,視覺的功能更是愈來愈重要,但嗅覺卻退化了。人類因能夠直立,所以便於發展文明,但文明的代價,也就是其負作用,卻隨之而來,此是後話,以後伺機再來討論。
二、人類具有伸屈自如、易於彎曲的手指,以及拇指和其他四指相對,並且具有發達得很好的鎖骨。這些生理結構的特性,使人類容易握緊各種東西,而且手臂的迴轉,遠比很多動物具有更大的自由與彎曲程度。因此,早期人類即能由操作各項工具,進而改良或製造、發明新的器具,產生今天各項精密複雜的機器。
三、從頭腦與身體的比例來說,人類是所有動物中比例最高的。即使與最似人類的無尾猿的平均頭蓋骨容積相比,人類都要比牠大三倍。尤其是人類具有較高級組織、精密複雜的神經系統。所有的專家都同意,若把人腦比喻成電腦,要使最進步的電腦發揮到一個人腦的功能,那麼這具電腦的「容積」起碼要像美國的帝國大廈,甚至像地球這麼大才辦得到。而且人腦還具有與環境自動產生互動與回饋的開放系統,這是目前的電腦還達不到的。
由這些生理特性,人類在漫長社會化過程中,又是如何演進為深奧無比的精神世界?請您先再想一想,下文再來揭開這個神祕的面紗。
人居然有了語言文字
人類既擁有了其他動物所沒有的生理特性,在漫長的生物演進史上,最明顯的分水嶺,是人類開始產生了形形色色的宗教活動與行為,而直到今天,我們還看不出任何其他動物,有類似的宗教活動或行為。宗教的信仰早在有文字記載以前就產生了,而且也是藝術、哲學、科學的起源。有關宗教的起源、演進及功能等,也許以後有機會一談,在此暫時略而不論。
如果把已有宗教活動的人類再往前追溯,也許我們可以這樣問了:人類是如何發展出意識?而這意識所形成的內心世界,隨著文明的發展與社會化的程度,愈來愈複雜,以至今天,我們是那麼不容易瞭解別人,甚至時常感到不瞭解自己。即使兩千多年前,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就大聲疾呼「知你自己」的重要性,我們卻時感無能為力。
而其他動物呢?年輕的您可曾去注意過?我們看成群結隊的螞蟻在辛勞地搬運食物,牠們是否會想到「為誰辛苦為誰忙」?是否會有「不為五斗米折腰」而高唱「歸去來兮」?看到蛹化成蝶而不久於世,牠們是否會有「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的「無語問蒼天」?即使牛、狗等所謂較有「靈性」的動物,偶見牠們被宰時流淚的報導,是否也像人類面對死亡(不管是病危、自殺或被殺)那樣充滿內心掙扎與複雜的變化?這些我們都不易知道,因為沒有溝通的有效工具:語言文字。
這時,您就知道語言文字是人類多麼奇特的發明了。沒有語言文字,人類難以溝通,就談不到有效的分工合作,以及各種經驗的傳承,人類也就很難有效的發展文明了。而更重要的是,您不妨想想看,沒有了語言文字,我們又如何形成自我的概念?如何進一步擴展我們內心的世界?說來這也是強您所難,既沒有語言文字,就無法形成概念,您又如何去想呢?
聰明的您,也許會進一步問道:人類又怎麼能把具體的萬事萬物,抽象化為符號的語言文字?這問題研究起來很複雜,以後再談。現在,我想請您先回憶一下,前面所講人類異於其他動物的生理特性,然後簡單地先勾畫出輪廓來。
我們說過人頭與人體的比例,遠比其他動物為大。但我們從考古上發現,原始人的前額是那麼狹小而沒有現代人這麼寬大。據研究,他們只擁有舊腦,而舊腦外面包著一層厚厚的腦皮質,在漫長人類發展史上,它是相當「新生代」的,而主宰語言文字功能的就存在腦皮質裡。看到這裡,您是否感到頭大?但至少以後若有人說您「大頭」,您就大可不必感到那一定是個壞字眼了。
如何瞭解自己?
我們面對一隻貓、狗等動物時,實在很難知道牠們在想些什麼。但年輕的您,已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了。雖然您不很清楚,自己為什麼去想這些,甚至感到迷惑:自己到底是什樣的人?
前面談過,人類所以能夠思想,決定於腦皮質及語言的運用。但人類為何能在舊腦上衍生出新的腦皮質?為何能發展出日益精密的語言文字?又如何透過生化作用而使思想得以進行等等問題,雖然在今天的科學研究,已有驚人的成果,但神祕待解的盲點還很多。這些問題,留待以後再談。
現在先來談談如何瞭解自己。自己當然很難瞭解,且不說您現在所瞭解的自己,與童年時所瞭解的自己有多大的差距與變化,就這一個月,甚至這一天裡,您都會感到自己是多麼難以捉摸,尤其處於青春期中的讀者,心情的起伏變化,更使自己置身盧山雲霧中,不識自己的真面目。
其實,大部份的成年人也不見得很瞭解自己。除了情感的波動以及一廂情願的想法,影響我們對自己的認知外,奠基在頭腦之上的人格世界,也隨著周遭人、事與各種資訊的互動,而隨時充實或調整。雖然如此,但除了極少數人有「今是而昨非」的重大改變外,我們的人格世界畢竟有相當的穩定性,因此得以窺探其輪廓來。
因為人不是座孤島,人一生下來就無可避免的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等各種大小團體的社會文化影響,而使我們的人格世界,逐漸充實、擴大與複雜。因此,要充分瞭解自己的前提是:對人性有相當的瞭解。
但人性更是那麼不容易瞭解的,幸好人性是所有偉大作品,尤其是文學作品所關懷的主題,你可從古往今來的名著中去瞭解人性,或直接從其反映人性當中,照亮了你以前所未瞭解的自己。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所寫的文學名著《約翰.克里斯朵夫》可帶給各位很多啟示。
要瞭解自己,每天可撥個一、二十分鐘,什麼事都不要做,只靜靜地反觀自己。然後把所瞭解的自己,不管瞭解了多少,都忠實地寫在日記裡。那麼過一段時間,就一定可以瞭解這一階段的您,是個什麼樣的人了。雖然您還會因成長而有所改變,但起碼現在的您,不再那麼徬徨了。
最後,我們來做個小小的遊戲。請您現在就寫下您出生以來,所記得的最早的一件事。不管是拍照、跌倒或過新年、被父母責罵等,都可以,寫得愈詳細愈好,包括您當時的感受等等。下文再為您解說。
最早的一件記憶
您是否已寫下了自己最早的一件記憶?如果還沒寫,請現在就動筆,寫完了再讀下去。不然,你會失掉這種有趣又有意議的事。
您寫完了吧?好,現在您可以讀下去了。
前面談到認識自己的不易,很多心理學家也都曾提出不同的途徑,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其中有位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就主張從我們最早的一件記憶中,可以瞭解我們人格的「原型」。
前面也曾談到語言文字使我們得以有效學習、發展思想,進而塑造、充實自我。當我們有了自我的概念,也許多少會興起「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的疑問,這是很多哲學家關懷的主題,答案卻有很大的不同;這更是所有宗教要面對的問題,答案即使不盡相同,但卻幾乎肯定靈魂或神識的不死。
如果從前世今生的觀點來看,我們的自我,是「其來有自」的,我們為何此時此地做父母的子女,就都變得不是偶然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宗教不易驗證,卻依然為不少人從中找到安身立命的原因。
但是,目前的科學卻還無法接受這種觀點。從科學立場來看,我們的生命源自父母精細胞、卵細胞的結合。我們誕生下來,並沒有與生俱來的自我。作為一門科學的心理學,雖然承認嬰兒一出世,即有不同的趨向,諸如對光與熱的不同反應,以及對某些反射動作的反應遲速等不同,但一般心理學家大都認為二歲左右以後,才逐漸從混沌狀態中,有了「我」與「非我」的區別,進而有了你、我、他的概念。
從理論上講,嬰兒一生下來,腦細胞都已發展完成,視覺、聽覺等感官,也在出生後很快就能運作,因此就應有所記憶。但依近十年來,我對學生做這項最早記憶的遊戲統計來看,絕大部分的人所能記住最早的回憶,都在四、五歲之間,只有極少數人能追溯到二、三歲時發生的事。
不管您最早的記憶是發生在幾歲的時候,依據阿德勒的理論,在此以前發生的事您記不起來,您卻能記住這件事,這代表這件事給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為什麼不是別件事,而是這件事使您今天依然記憶猶新?那就意味著這件事對您的人格產生重大的感應。由此感應中,可以反映您人格的「原型」,也就是您還沒有受到太多社會化以前的人格雛型,那就是您生來與人不同的自我。
您現在是否已從自己寫下的最早記憶中,看出了端倪?運用您的想像力,好好把它與現在的您仔細參照,就會恍然了解您的自我了。
關鍵在您自己
最後僅就前面所寫的,簡單提出幾點,作為告一段落:
一、我們以人的生命形態出現在這時空,不管是命定或偶然,總是值得珍惜。不論是否有前世、來世,這一生的道路要如何去走,雖然有些客觀條件的影響,但主要的還是操縱在自己手裡。我們沒有怨天尤人的權利,我們要為自所走的每一路程,負起責任,因為這是我們自己所做的選擇。
二、我們不要固步自封,只看到自己。我們的生命來自歷代祖先生命的延續,因此不只要展望未來,也要從過去的歷史文化中汲取經驗與智慧。我們不是座孤島,我們有自己的家人朋友、社會國家,甚至我們與其他的生物一樣,都是這個地球的一份子。我們只有放開胸懷,去關愛周遭的一切,才不會自私自利、自怨自艾,而活得更充實、更快樂、更有意義。
三、我們人類具備了其他動物所沒有的生理特性與精神世界,這些無比的潛能,絕大部分人用不到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就隨著生命的消逝,而一起埋沒掉了。因此,沒有理由以秉賦不夠作為失敗的藉口。
只要我們瞭解自己,盡力去挖掘、發揮自己的潛能,就得以自我肯定,作一個既愉快又有成就感的人。而潛能的有效開發,就要注意知、情、意的平均發展,隨時充實與磨練自己不足的層面。
四、此外,也要注意身心互動關係。有人說健全精神寓於健康的身體,反過來說,健康的身體又何嘗不寓於健全的精神?長期的自卑、沮喪、憂勞等負面因素,會把身體拖垮,如果要扭轉過來,可以在睡前及起床前,強列地自我暗示:「我從現在起,就是一個自信、奮發、快樂的人。」如此一來,相信不久,您就是個截然不同的人。
如果老覺得精神不濟,您可以找機會多用那只不常用的左手(對左撇子的人來說,就是右手),以使左右腦半部球均衡發展。你也可以學貓、狗等在地板上爬行、翻滾,以增強腦橋的功能。中國的五禽戲與印度的瑜伽術等,就採用了很多動物的動作,這些都是有助於精神的發展。
最後,我想說的是,透過反省、夢的解析或追溯人格原型等方法所瞭解的自己,不管「是」什麼樣的人,重要的是人不只是「存在」,而且是「變成」。也就是說,您想要「做」什麼樣的人,才是決定您一生最重要的力量泉源。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