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摩洛哥流謫
滿額折

摩洛哥流謫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60 元
優惠價
90324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四方田犬彥對魂牽夢縈數十年的神秘國度的往復踏查
走出《北非諜影》的浪漫甜美神話
穿越東方主義、存在主義、新殖民主義的迷霧
書寫摩洛哥這塊交糅感官、禁忌、殘酷、狡詐的北非大地的想像與真實

既是狂熱旅人,也是完美說書人
四章遊記、四篇補遺
透過雙性戀作家、作曲家保羅鮑爾斯和女同志妻子珍的傳奇人生
連結葛楚史坦、惹內、卡繆、波赫士、馬諦斯、賈木許與貝托魯奇
在世界盡頭反芻文學、藝術與人生的執迷與解悟

伊藤整文學賞、講談社散文賞受賞作品

【系列叢書介紹】
四方田犬彥作品選集
四方田犬彥是當代比較文學、電影史、漫畫論、符號學重鎮,薩伊德、達維希和巴索里尼的日譯者,也是旅行之王,跨領域的雜食家,觀點精闢入微,著作超過百本,在各個領域都具有深遠影響。前此中文出版包括《可愛力量大》、《心悅台灣》、《守望香港》(與也斯合著)等。黑眼睛文化精選他各方位的代表作,呈現這位文藝復興人的精彩人生與精闢觀點。

革命青春──高校一九六八(自傳)
高達的女人們(電影)
摩滅之賦(文化散文)
天才的餐桌(飲食文學)
感恩日本書物(古典文學評介)
人生的乞食(詩集)
李香蘭與原節子(電影)
摩洛哥流謫(旅行文學)

作者簡介

四方田犬彥
一九五三年生於日本兵庫縣西宮。畢業於東京教育大學農學部附屬中學、高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主修宗教學、研究所學習比較文學。現於明治學院大學教授電影史。《月島物語》(集英社文庫)榮獲齊藤綠雨文學獎,《歡迎來到電影史》(岩波書店)獲三得利學藝獎,《摩洛哥流謫》(新潮社)獲伊藤整文學獎。發表著作逾百本,中譯本者有中譯本者有《革命青春-高校1968》、《高達的女人們》、《摩滅之賦》、《天才的餐桌》(以上均為黑眼睛文化出版)、《可愛力量大》、《心悅台灣》、《守望香港》(與也斯合著)等等。

黃毓婷
生於基隆,東京大學比較文學比較文化研究博士。
譯有三島由紀夫《文章讀本》、翁鬧作品集《破曉集》、四方田犬彥《摩滅之賦》及史料《葉盛吉日記》(合譯)等。

文庫版後記

 我夢見了自己回到摩洛哥。
 夢裡,我在強烈的日照下正在朝著明薩飯店走去。海濱不知不覺變成了坡道,爬上坡有個鮮魚餐廳的招牌。我和某個人約好了在這裡相見。
 「巴席爾在找你哦!」有人對我說。在我走進餐廳之前,我心想,我得先和巴席爾見個面才行。可是巴席爾究竟是誰,長得什麼樣子,我卻一概不知。
 進了餐廳,服務生建議我坐在二樓看得到風景的座位。可是,到處都沒有上樓的梯子。寬敞的店裡瀰漫著幾服的煙,光是從桌子與桌子之間穿越已令我暈眩。鮑爾斯站在遠遠的地方,似乎是發現了我,向我揮著手。「李維史陀才剛走哦!」他心情愉快地說。我不知道你們還是舊識啊,我答道。別擔心,巴席爾一會兒就來了,鮑爾斯說。但我知道鮑爾斯其實也沒見過巴席爾⋯⋯

 夢醒後,我恍然猶有人在丹吉爾的錯覺。躺在床上努力地回想巴席爾這個名字,卻一點頭緒也沒有,但就在這個讓人掛心的夢之後幾天,我突然想了起來。
 巴席爾就是我第一次造訪丹吉爾時,在廣場上偶然遇見的一位年輕人,我記得他說自己正在撫育領養來的孤兒。當我在尋找鮑爾斯的家,他也親切地到處詢問街上的人,幫助我蒐集資訊。可是,在我二度造訪丹吉爾時,沒能再見到他。我在廣場上大喊「巴席爾」,有好幾位年輕人同時回頭看我,說他們就是巴席爾。從此以後,我就放棄了與他再會的念頭。
 長久以來早已忘了的這個名字,到底為什麼會出現在我的夢裡?摩洛哥有時會有這種不可思議的惡作劇。就算在我的意識中已經遺忘,在那個世界裡體驗過的一切仍然儲存在無意識,待一個偶然的機會,就像間歇泉般噴湧而出。

 《摩洛哥流謫》於二○○○年由新潮社出版。這本書很幸運地同時得到了那一年的伊藤整文學獎與講談社散文獎。之後不久,我接到巴黎的阿拉伯世界研究所的聯絡,表示為了記念〈摩洛哥的魅惑〉展覽,他們正在編選全世界作家曾寫過的摩洛哥作品集,希望能夠收錄我的一部份文章;另外,研究所也想選錄幾篇日本人曾經寫過的摩洛哥作品。因為這個緣故,我的《摩洛哥流謫》的部份文章連同石川三四郎的自傳一起被譯成了法文刊出。
 我想把這些愉快的消息分享給住在丹吉爾的保羅・鮑爾斯,但就在這本書發行前、正當我準備要撰寫後記的前一天,鮑爾斯結束了他八十八歲的人生。雖然居住在異國,但他比兩次世界大戰間在紐約認識的同世代藝術家們都還要長壽了。我相信他在日語裡也是個幸福的作家,因為他的所有長篇小說以及幾乎全數的短篇小說,還有自傳、評傳甚至朋友們的回憶錄,都已經有日文翻譯出版,剩下的只有少年時代寫的短篇和厚重的書簡集了。前者我可找機會翻譯出來,後者就讓學者直接讀原文吧。然後,自從鮑爾斯逝後又過了十五年左右的歲月,我要為本書撰寫文庫版的後記。

 我最後一次造訪摩洛哥是在一九九八年。在那之後,與摩洛哥的關係越來越淡,記憶中的馬拉喀什的紅色廣場、菲斯如蟻螄陷阱般的舊市街,拉臘什的海邊墓園卻越來越鮮明,成為純化的體驗留在心中。為摩洛哥著迷的十數年在我的生命中應該也是一段最閃亮的幸福歲月。之所以感到幸福,也許是因為在二○○○年後我到了巴勒斯坦與科索沃,在當地見聞的悲慘超過了我的認知能力所能容許的界限。關於我在這兩地的體驗與思索,請閱讀我的另外兩本書《所見之鹽》與《巴勒斯坦,當下》(皆為作品社出版)。讀者應該會從這兩本書中看到與《摩洛哥流謫》截然不同的音階與旋律奏出的旅行回想。
 離開摩洛哥之後不久,我讀了勒.克萊喬(Jean-Marie Gustave Le Clezio)的長篇小說《沙漠》,對於小說中描寫二十世紀初期的柏柏人族長瑪・艾爾・艾寧如何對抗法國侵略者有深刻的共鳴。我也興奮地讀完了同一位作家描寫自己如何艱辛地抵達妻子娘家的西撒哈拉沙漠這一路的旅行記錄。二○○六年,勒・克萊喬來到日本,在一場以他為主的研討會上,我很幸運地能夠在作者面前發表我對這兩部作品的心得。綠洲裡的每一道泉水都有聖者的存在,這是勒・克萊喬的教誨。如果我在一九九○年代有機會和他相遇,我一定會在《摩洛哥流謫》裡另闢一章來寫他吧。或許我也會多補充一些在巴黎的馬格里布街巴貝斯遇到的人們。

 後記寫到這裡,最後我想簡述本書登場的幾位人物後來的命運。
 辛辣批評鮑爾斯毫不留情的穆罕默德・肖克利,在他的「宿敵」死後四年的二〇〇三年過世,卒年六十八歲。他是在哪裡去世的呢?那張據說和三千個妓女睡過的髒亂床褟?還是救濟院的大房間一角?我不知道。後來我曾試著要在日本翻譯他的短篇小說,但因為肖克利的家屬希望他所有的著作都不要出版,翻譯未能實現。我覺得遺憾,同時也驚訝原來肖克利竟然還有「家屬」存在。
 哈蒂佳後來在波隆那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如今在波隆那大學擔任阿拉伯文學的副教授。就在幾年前,我去到久違的波隆那,受邀到她家吃了一頓飯。哈蒂佳現正致力將九世紀的破戒詩人阿卜・奴瓦斯的作品翻譯成義大利文。我們與她年齡相隔三十歲的丈夫一起,一邊暢談一邊享用了晚餐。
 貝托魯奇在拍完《遮蔽的天空》之後又拍了幾部電影,二〇〇〇年後他成了半身不遂的人。即便如此,貝托魯奇仍努力不懈地復健,坐著輪椅出現在二〇一三年的坎城電影節上發表了新作品。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站起來為他鼓掌。本・傑隆在巴黎出版了關於惹內的回憶錄,我買了,還沒讀。
 摩洛哥是個我快要遺忘它時會突然來到我夢裡顯現、令我驚訝的地方。人到摩洛哥,會在不知不覺間讓精靈或妖魔住進了身體裡,帶回自己的家。那妖魔不時從無意識中現身,攪亂我的夢境。仔細想想不只是我,曾經造訪過這日落之地的許多人應該都能感同身受。本書若能成為這現象的解毒劑稍解這個症候,就是作者再高興不過的事了。

二〇一四年四月十日
作者

目次

序 
第一章 彷若海市蜃樓的海港丹吉爾
第二章 蜘蛛的迷途──菲斯
第三章 沙與書冊:橫越阿特拉斯山脈
第四章 地中海的餘白丹吉爾、拉臘什
終章 115
補遺
天蓋與王國──鮑爾斯與卡繆 
沙漠/蜘蛛 鮑爾斯與波赫士 
鮑爾斯的短篇小說與音樂
珍・鮑爾斯的榮光與悲慘
參考引用文獻 
後記
文庫版後記

 

書摘/試閱

終章
我在畫冊上細細玩味馬諦斯的兩張油畫。
第一張油畫,是他在一九一二年春、四十三歲時第一次到丹吉爾,從法蘭西別墅大飯店(Grand Hotel Villa de France)住房窗口眺望的風景。第二張油畫是畫家回到巴黎後,不到一年又迫不及待地回到丹吉爾,畫下了同一個窗口的景色。
題為「窗外的景色」(Window at Tangier)的第一張油畫,以一扇打開的玻璃窗窗框作為畫框,樹林與全白的建築、坡道上走著的兩頭驢子和白衣的摩洛哥人,在濃烈的藍色和姿態的垂直性基調中描繪而成。窗前有兩只小花瓶,右邊那只的暖色花朵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油畫的正中央是英國教會,背後是舊城,右方是丹吉爾港最前方的堤防和塔樓;左方依約可見的城堡則是當時的蘇丹宮殿(Dar al Makhzen)。
第二張畫作「丹吉爾的窗外」(Open window at Tangier)則有了顯著的變化。憂鬱深沉的色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以柔和的黃色為中心的朦朧景致──不,也許更準確描述的話,莫不如說是個別的建築和樹林、天上的浮雲都已經無法識別、還元成了純粹的色彩,只彷彿一道煙沿著水平軸飄過。英國教會消失了,只留下遠方延展成一片的蘇丹宮殿和舊城區。不僅如此,第一張油畫裡猶認真勾勒出的窗框和蕾絲窗簾也消失不見,只有近前方的幾只花瓶提示出窗子的存在,然而插在瓶中的花塗成了藍色,以某種與窗外的色彩相連的形態登場。如果不作說明,恐怕沒人相信這兩張畫是在同一處空間、同一個視角下繪出的風景。雖然不太符合法文的規則,但我忍不住想把這幅畫的題名「Fenêtre ouverte à Tanger」譯為「開向丹吉爾的窗」。
馬諦斯總令我驚嘆。這位天才畫家嚮往著能像印象派那般把畫布搬到戶外去作畫,卻總為了天候而懊惱,因為他對大自然中實際的色彩變化敏感萬分。當他結束俄羅斯之旅疲憊地回到巴黎,立刻為了追尋恒常的陽光而到了丹吉爾。此時他心中想的應該是八十年前造訪過此地的德拉克洛瓦。到丹吉爾去接受異國情調的洗禮,這在當時的法國畫家當中蔚為風潮,馬諦斯投宿的旅館裡也有多位畫家住在這裡(他們如今都已經沉到遺忘的河裡),卻無人如馬諦斯一般在丹吉爾成就了可說是視線之危機的體驗。相差短短幾個月內所畫的兩張油畫之間橫亙的決定性差異,如實地透露出他已能不受限於事物的形態、全心投入於色彩當中的境地。這是名副其實「開放」的光景、「開放」的繪畫──我不禁想要這樣表達。
同時,我不可能不去思考催生出這件作品的時代。馬諦斯從眼前的風景當中抹除了能夠讓人感受到歐洲近代或殖民地的一切要素,驅逐了一切形態當中的意義。製作這兩張油畫的時間是一九一二年到一三年,正值摩洛哥成為法國保護地、利歐堤將軍執掌全權的時刻,想必不是偶然。利歐堤不允許歐洲的近代時間隨意侵入摩洛哥的舊城,試圖將舊城保留、成為它永遠的模樣。
城堡的宮殿如今成了主要展出考古出土品的博物館,與英國教會相隣的建築成了摩洛哥現代美術館,我曾經在那裡參觀阿罕梅得・雅沽比晚年的作品。教會附屬的墓園埋葬著在此地過世的英國人,這裡無人聞問,有次我一時興起走進了這裡,只見雜草叢生,莊嚴的墓碑凋敝殘破,已經沒有一處能夠令人懷想起英國的地方,只有馬諦斯第一張油畫裡驢子緩步走著的坡道還留著「盎格魯街」的名字。這裡很早就設立了巴士轉運站,帶來了熱絡的人潮。我在市場為哈蒂佳買了調理古斯古斯的蒸鍋和特別的奶油。

一九五六年獨立的摩洛哥接管了丹吉爾,列強的共同統治結束後不久,這個城市便急遽地阿拉伯化;與此同時,與利歐堤畢生理念背道而馳地,丹吉爾徹底接受了歐洲的近代化,整個城市朝著混亂的模仿加速前進。因為受到丹吉爾世界一家般的魅力吸引而來的許多西方人離開了這裡,只有喪妻的鮑爾斯留了下來。正因為執意置身事外、從俯瞰城市的尖塔最高處達觀看著一切,才有可能作到吧。事態何以致此,不清楚,到如今已經沒有人知道了──鮑爾斯這麼喃喃自語,對他來說,在眼前的摩洛哥社會所發生的一切並不會令他心底生起半點波瀾。借藤原定家的話來說,就是「非我事」。我有時不禁覺得,就算鮑爾斯不到摩洛哥,他也能從想像中汲取他的摩洛哥編成故事。
接著,惹內來到已經變得混亂猥瑣的丹吉爾。他既無心正視摩洛哥的現狀,也全然無意想要彰顯歐洲的文明,因為他很早以前就已經是歐洲世界的局外人了。如果鮑爾斯是刻意面向世界的外部,當一個享受隱士般生活的作家,那麼惹內相對地就是個不管是不是出於自願,從生下來就被判處了流放之刑、排除在世界之外的人。他對摩洛哥過往的歷史經緯漠不關係,只是被友愛和喜捨的想法牽引著渡過了人生最後的一段歲月。鮑爾斯雖然說要遁世,卻與造訪丹吉爾的藝術家們維持著浮華的社交;至於惹內,除了巴勒斯坦的「同志們」以外,沒有人追踪得到他,他在摩洛哥也不想被人找到。就在他以零星的阿拉伯語和身邊圍繞的孩子們聊天當中,惹內得到了世俗看來平庸至極的幸福,即便如此,他的生涯整體而言極具歷史性,旁人無法輕易複製。

我為這冊散文集的書題給了「流謫」一詞。流謫的人自然不是我,而是鮑爾斯、是惹內,或是布萊恩・瓊斯,換個角度看的話,也是平岡千之與利歐堤將軍,或者是石川三四郎。他們都在自身所屬的都市或國家當中,有的看破了人生,有的嘗盡逃脫不了的疲憊,然後在某個偶然的機會下來到摩洛哥,在這裡等候著自身獲得解放的那一個瞬間。另一方面,這裡有著等候這些流謫之人的到來,以款待或敵意迎接他們的摩洛哥人,以鮑爾斯而言的話是雅沽比、木拉貝和肖克利;以我短暫的旅程而言,就是拉希德一家、是安德烈亞斯教授。
在種情形下,區別款待和敵待、善意或惡意自然沒有太大意義,因為無論是軍事上的侵略或天真的觀光,當一個人造訪別人的社會並且留在當地,這個行為本身在當地人的眼裡看來往往就是無來由的暴力,與之對應的反作用所產生的當地人的回應,不應當以造訪者所揮舞的單方面的道德標準來論斷。我在摩洛哥所到之處都對那些自稱導遊的人的糾纏而困擾不已,然而或許有機會的話,他們的行為也可能轉而促成我在菲斯的家庭所受到的招待。就以我在丹吉爾遇到的那位自稱是教授的謎樣人物為例,已經饒富深意地證明了接納一位異鄉人、或者被接納的行為必然會孕含的雙義性。
因為與鮑爾斯這位流謫之人的相遇,我踏上了追尋鮑爾斯足跡的旅程。半路尋找失踪的人因而展開另一段新的旅程,聽起來簡直就是安東尼奧尼式的主題。我在追尋的路途上知道了其他不少流謫之人的存在,最後便轉換了探求的視角,試著從流謫之人的接納者方的角度談論。我刻意想要倣效的是如《一千零一夜》的敍述者,在敍述當中加入另一段敍述,讓好幾段敍述相互呼應,體現追尋的多元樣態。而我對摩洛哥的關注雖然因為鮑爾斯所啓發,經過十數年之後,也已緩慢但確實地逐步轉向了惹內。
這部長篇的散文集是目前為止第四部我為某片土地所寫的書。這二十年來,我在日本和世界各地到處移動,也持續為所到之地撰寫因地而設的故事。首爾、紐約、月島,還有波隆那。在為第一個造訪的首爾所寫的書裡,貫穿全書的是一種對峙的、勇敢注視不逃躲的基本姿態;第二本是為紐約寫的書,構成全書基調的想法是這個世界已經不可能存在所謂的「中心」,只有移動的人群;第三部的月島論,我抹去關於這片土地的刻板印象和神話,以這片成形不過百年的市鎮為跳板,有心想重新檢討日本的現代化之路。將來可能會寫的關於義大利的書,我想主題會是事物的蒐集與時間的經過和懷舊。
摩洛哥在我一系列的書寫當中占有極為異質、特殊的地位。它是少年時透過電影和音樂給我無限憧憬的對象,即便當時從未到過摩洛哥,不管我在地上的任何地方都在我心底的一個角落深信不疑。本書第三章提到的十三世紀哲學家伊本・阿拉比曾經在《旅行的效用解析》寫道:「你是永遠的旅人,不在任何地方落地生根」。我曾住過紐約、波隆那、巴黎和東京,不管我住在哪個城市,當心念一動,我就搭了飛機轉乘到丹吉爾。這部散文集是十多年來這些旅程累積下的成果。
書的終點好似旅行的終點──這句話出自我的文學起點《格列佛遊記》的作者強納森.史威夫特。這部以現在式書寫的文本,到了這裡急遽失速,所有的一切都在過去式中娓娓道來。我最近收到了哈蒂佳的來信,信上寫著她近來在貝克特《等待果陀》的舞台劇裡演出了少年小丑的角色。關於鮑爾斯,有位曾經針對他的妻子珍寫過一本詳盡傳記的女性學者,出版了富於同情而優美的鮑爾斯傳。安德烈亞斯教授還是渺無消息,我曾經將照片寄到他給的住址,卻沒有回音。下一次,不知道何時才能再回到摩洛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24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