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兒童的好奇心:保護早期學習的最初動力(簡體書)
滿額折

兒童的好奇心:保護早期學習的最初動力(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2 元
定價
:NT$ 312 元
優惠價
8727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好奇心,在我們的生活中真實存在,但往往被人忽視;它與生俱來,卻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它是生命初期激勵學習的關鍵動力。

為什麼兒童總是喜歡沒完沒了地聊天?

為什麼兒童有時獨自沉浸於遊戲,不理旁人?

當你大喊著讓兒童安靜下來聽你說時,是否曾懷疑自己的這一行為?

如何利用提問?成人通過提問兒童來確定是否達到教學目標,還是盡量鼓勵兒童提問?


很多看似與好奇心無關的平常事,其實與好奇心息息相關,而我們雖然知道好奇心極其重要,但常在不知不覺中忽略甚至損害了兒童的好奇心。本書將作者的成長經歷與相關研究相結合,在引發讀者回憶與反思的同時,娓娓道來好奇的本質與發展,指導教師合理介入,打造充滿好奇心的班級,建議家長成為兒童的“講解員”,共同支持兒童的對話、提問、獨處等,培養兒童成為熱情、主動的學習者。

作者簡介

蘇珊·恩格爾(Susan Engel)

美國威廉姆斯學院教學項目主任及心理學高級講師,著有多部備受關注的專業圖書。


譯者簡介


楊恩慧

臺灣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研究生,鹽城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教師,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培養物件,先後主持省廳級科研項目三項,在國內核心類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與他人合譯出版著作《幼兒園自主性區域活動:環境、課程與兒童發展》。


我對於好奇心的好奇始於課堂。在一所小型實驗學校中,我與一群教師一起工作,試圖幫助他們確定這一年的教育目標。自從《不讓一個孩子掉隊》(No Child Left Behind)法案頒布以來,教師們每每聚集在一起就會對小學生標準化考試提出異議。他們堅持認為,兒童能夠解答的除法問題的數量、正確拼寫單詞的數量並不能用以評判教師正在努力教給兒童的內容。我請教師們詳細地說一說,如果不教拼寫、除法、段落理解或歷史知識,那麼要教什麼呢?雖然他們給出的答案各式各樣,但是我發現在他們敘述的所有事情中有一條共同的線索,即“對學習的渴望”“對新知識的興趣”“對發現的渴望”以及“好奇心”。政府想要兒童了解一些事情、能夠做一些事情,而教師希望兒童充滿好奇心。但是,有個問題一直在我的腦海中盤旋:課堂上發生的事情真的會讓兒童擁有更多好奇心嗎?幾個月以後,在參加兒童發展研究協會(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兩年一次的會議期間,我漫步於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的街道。會上所有有關實驗、編碼系統以及統計的討論讓我突然明白,我們正身處這樣一個社會:我們所測試的正是我們所看重的,而我們所看重的也正是我們所測試的。例如,如果我們測試的是計算和詞匯,那麼計算和詞匯就會成為我們所要教授的內容。而如果我們重視的是計算和詞匯以外的其他東西,那麼我們最好先弄清楚如何去測試它。如果培養好奇心是教育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目標,那麼我們應該對它進行測試。我認為,我將提出一個測試好奇心的方法(鬼才相信)。

這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從那時起,各種有趣的挑戰就擺在我與那個想象中的好奇心測試之間。我需要更好地了解,兒童的哪些言行舉止可能被視為好奇的表現?我必須弄清楚,好奇心是否會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或減少?我還必須要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即好奇心到底是個體的一種內在的、穩定的特性,還是一種對每個人來說都會依情況變化而增強或減弱的特性?另外,我需要弄清楚,求知欲是否只是個體智力的一種功能,是什麼將嬰兒的好奇心與科學家及其他成人的好奇心聯繫起來的?

隨著研究的逐漸深入,我開始收集數據,一幅好奇心的發展圖像也開始浮現出來。本書展現了我對於好奇心發展的看法。然而,在我多年的研究過程中,另一幅不那麼樂觀的圖像也開始浮現出來。我發現,兒童的好奇心在學校裡受到壓制,我還發現一些人們所普遍持有的迷思和偏好默默地助長了這種壓制過程:(1)包括教師在內的大多數人,都緘默地認為有些兒童是有好奇心的,而有些兒童沒有。他們並不認為,好奇心可以通過積極培養或傳授而生發。(2)盡管大多數人都認為好奇心是一件好東西,但是當需要在好奇心與順從之間做選擇時,教育系統還是會傾向於選擇順從。(3)很多人認為,只有優秀的教師才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平庸的教師則不會。但事實上,學生的好奇心的激發與教師的優秀與否並沒有多大關係。

在講述我自己的成長故事時,我想說明的是,所有正常發育的嬰兒一開始就具有某種明顯的特徵,後來往往逐漸式微,並開始表現出兒童自身經歷的印記——與父母在一起的經歷、家庭生活的經歷以及學校生活的經歷等。換句話說,這種對於發展性的描述,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幼兒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些質量到了他們上小學的時候卻難以再被發現了。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好奇心是智力成就的關鍵,這一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明確。具有好奇心的人比不具有好奇心的人學得更多,而人在有好奇心時比沒有好奇心時學得更多。上述兩種情況是不同的,但都是正確的,它們對於弄清楚是什麼阻礙了學校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我們可以為此采取哪些措施至關重要。

與教師的談話讓我一不小心陷入了好奇心研究的“無底洞”。10年前,當我開始研究好奇心時,關於這個話題的研究還非常少,這令我既欣喜又沮喪。欣喜的是,我無意中發現了一些需要實證檢驗的東西,而且這些東西未被徹底研究過。沮喪的是,好奇心這一重要質量一直以來竟被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領域相對忽視了。我想知道,我們怎麼會對這麼重要的事情知之甚少呢?然而,隨後10年中發生的兩件事改變了這一點,其中一件發生在好奇心研究領域,另一件發生在我的腦海中。

在好奇心以及它的“近親”——興趣的發展過程中,經驗興趣(empirical interest)正在蓬勃發展。很明顯,意識到我們需要了解更多這方面信息的人不止我一個。當前,這個話題在期刊以及會議上引起了激烈的討論。

與此同時,我看到實際上有大量的資料在論述這個話題,雖然它們很少被定義為關於好奇心的研究。大量研究證明,好奇心對於兒童的發展至關重要。例如,有關依戀的研究將對環境的探索作為一個因變量;旨在確定學業成就根源的研究發現,好奇心既是學生日後學業成功的預測因素,又是學生取得學業成功的原因之一;智力研究將對新奇事物的反應作為一個關鍵組成部分。換句話說,關於兒童發展的幾個最主要的研究方向都以某種方式依賴於好奇心。有人可能會說,好奇心如此重要但幾乎又是無形的。在這裡,我的目的不是詳盡地闡述所有可能的相關研究,而在於盡力追蹤好奇心的發展。為此,我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經常調查那些可能從未考慮過自己的工作與該主題相關的人。我試圖構建一個引人注目的經驗型故事來說明好奇心是如何發展的,我希望這個故事可以引導讀者獲得一些有關如何在學校裡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的想法。

接下來,我對本書的結構進行簡要解釋。本書的每一章均包含三個相互融合的部分——一個是我自己的故事,一個是關於好奇心本質的內容,另一個則是關於兒童好奇心發展的闡述。盡管我的觀點是基於觀察和研究的,但好奇心如此吸引人,部分原因是它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真實存在且令人難忘。無論是在童年期還是在成人期,好奇的體驗都值得關注。通過書中的文字,我想傳達的是好奇心的結構和特徵,而且我想提醒讀者,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部屬於自己的好奇心歷史。因此,每一章我都會以我記憶中自己從小到大充滿渴望的心靈故事開始。雖然每一章都會涉及好奇心的不同方面(嬰兒期好奇心的普遍存在、其他人的影響、語言的作用、個體差異等),但每一章都遵循一個共同的時間發展進程——從嬰兒期開始到接近青春期結束。

我希望讀者閱讀完本書後能生發三個彼此相關的想法:一個是思考自己的好奇心的新方式,一個是對於好奇心是如何發展的理解,另一個則是對於好奇心可以是而且應該是課堂學習中心的信念。


目次

第1章 捕捉兒童的好奇心

 充滿好奇

 當感覺變為行動

 我們為什麼探究

 好奇心的發展

 個體差異


第2章 安全港和探險

 為什麼嬰兒如此好奇

 從“是什麼”到“怎麼樣”以及“為什麼”

 是什麼抑制了學步兒的好奇心

 大本營:蹣跚學步的探險家


第3章 對話者

 從手指到提問

 問題的萌芽

 如同指紋一樣的語言

 不斷擴大的範圍


第4章 邀請與禁止

 父母就是孩子的講解員

 教師的介入

 當人和物混合在一起時

 成人響應的複雜性


第5章 帶著好奇心去上學

 兒童在學校裡好奇嗎

 好奇心是什麼樣子的

 課程之外的好奇心

 教師的角色


第6章 是什麼為學習助力

 興趣的力量

 兩種興趣


第7章 八卦

 最常見的好奇心

 八卦初露端倪

 二手知識的價值

 八卦成為一種社交工具

 不是所有人都是嶄露頭角的特羅洛普


第8章 利用時間和獨處

 收藏家

 虛構的世界

 獨處

 時間的作用


第9章 培養好奇心

 擁抱不確定性

 建立在懸念之上的課程

 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好奇心

 對於打造充滿好奇心的班級的四點建議

書摘/試閱

3歲時,我喜歡吃小蟲子。那時候,我住在美國紐約長島東端一個名叫薩佳波那克的村子裡,在辛奈夸克 位於美國紐約長島東端的一個印第安部落。——譯者注(Shinnecock)語中,薩佳波那克意為“花生之鄉”。在我們住的那幢灰瓦小房子的周圍是大片大片的馬鈴薯田。

由於那時我還不會?三輪車,所以我像滑滑板車一樣騎著一輛紅色三輪車:我站在車子後面,向前彎腰握住車把,左腳踩在腳踏板上,右腳用力在地上蹬,將車往前推。那是20世紀60年代初期,與現在的兒童相比,那時的我擁有更多的自由。那時的街道上除了一些農用設備之外,一天中只有幾輛車通過,所以我可以在薩佳波那克安靜的街道上獨自玩耍。我媽媽可能也會提醒我在路上小心,但除此之外,我完全靠自己。我有一條自己喜歡的日常遊玩路線。首先,我會去拜訪尼科爾斯小姐,她住在我家灰瓦房子斜對面的一幢白色房子裡。她會請我坐在一張很大的安樂椅上,還會給我餅幹吃。那個時候,我只穿那種前面有褶的連衣裙,常常忘了穿底褲。以一個3歲孩子的邏輯來看,我會擔心自己因為沒有穿底褲而可能尿在尼科爾斯小姐的安樂椅上。接下來,我從尼科爾斯小姐家出發走過三幢房子去拜訪露絲·希爾德雷思,她是我們的電話接線員。從這裡出發,我朝海灘方向走700多米到達馬路,希望能在那裡遇到我的哥哥或姐姐。但是我很少能走那麼遠,因為當我推著三輪車沿著溫暖的柏油路向海灘走時,我總是會被沿途一望無際的馬鈴薯田吸引而停在路邊。我把三輪車停在草地上,蹲在田邊,屁股下沉,膝蓋向上彎曲到耳邊(好像只有3歲孩子可以這樣做),呼吸混合著殺蟲劑甜甜香氣的泥土氣息。在我視線所及之處,我看到小馬鈴薯甲蟲正忙碌地爬向有序排成一排的馬鈴薯葉子。馬鈴薯甲蟲雖然比瓢蟲大,但是像瓢蟲一樣,它們的背上也有一個隆起而有光澤的圓頂狀的殼,花紋是橙黑相間的條紋狀。我著迷地看著它們邁著絲線般細長的腿,仿佛每只蟲子都是一個發條玩具。然後,突然之間,馬鈴薯甲蟲的兩只半透明的翅膀不知從哪裡無緣無故地冒了出來,緊接著它就低空飛行到另一片馬鈴薯葉子上去了。果然,就像3歲孩子那樣,我會以一種近乎無意識的狀態伸手從地裡抓起一只馬鈴薯甲蟲小心翼翼地塞到嘴巴裡咬。我喜歡咬起來那種嘎吱作響的感覺,以及它臨死前在我嘴巴裡輕微顫動的感覺。回想起來,這應該是我對自然世界的第一次探索。我吃馬鈴薯甲蟲並不是因為餓,也不是因為我很殘忍,而是單純地想探究一下這些東西的表層之下是什麼。

幾乎每一個3歲孩子都會有類似的衝動,而且這種衝動也不是一時性的,而是每天都會出現很多次。在生命最初的三年裡,我們甚至是由這種探索的衝動所定義的。但是,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我在日常生活中對小學生、青少年或朋友進行的非正式觀察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好奇心越來越少。科學文獻也證明了這一點,研究表明,兒童在5—12歲時,好奇心會逐漸減弱。但是,這是一個問題嗎?

大多數人似乎都悲觀地認為,好奇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弱是不可避免的。很少有研究者追問,為什麼好奇心會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而減弱?可是,我們大多數人,當然是指本書的讀者,一定相信好奇心是極其寶貴的。我們認為,好奇心是人類文明中許多重要成就的基礎,如電的發現、抗生素的使用以及進化論的提出這三項西方世界的偉大成就就足以說明這一點。我們認為,並不是只有人類歷史上的偉人才有求知欲。我們大多數人都堅信,好奇心是學習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眾所周知,讓兒童對學校感興趣、終身學習的價值以及求知欲的好處多麼重要。大多數接受采訪的美國父母都會不由自主地提及自己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對學習的渴望,實際上他們也常常會使用“好奇”一詞描述自己的孩子,而且他們這種來自民間的觀念也是正確的。有大量實證研究證實,當人們對某件事情感到好奇時,他們才會學得更多、更好。

好奇心具有如此重要的價值,尤其是在教育過程中。但奇怪的是,我們對於好奇心是如何發展的卻知之甚少。我們不知道,在生命最初的12年裡,好奇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父母、學校以及其他兒童是如何塑造某個兒童的好奇心的?一直以來,我們對於好奇心如此漠不關心。

充滿好奇

為什麼關於好奇心發展的研究一直這麼少?原因之一可能是,好奇心是一種特別難以捕捉的現象。回到我在馬鈴薯田邊度過的那段時光,3歲的我肯定感覺到了一種對於求知的渴望,但那個時候的我還不能將這種感覺表達出來。因為好奇心常常是稍縱即逝的,甚至會被一些更具緊迫性的問題掩蓋,所以即便是成人也很少會停下來注意自己的好奇心。

好奇心始於一種感覺,一種激動人心或不安的感覺。有時候,這種感覺比其他感覺更強烈、更明顯。大多數人(雖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好奇是什麼感覺,但這種感覺常常會被其他想法、情緒和衝動掩蓋。正因為如此,我們難以確定或識別好奇這種內在體驗。即使是在好奇心表現得很強烈、很突出時,它往往也是短暫的(當然也並非總是如此,如耗時幾十年撰寫某一著作的文學家、從重大歷史事件中尋找具有重大意義的遺物的歷史學家、多年來一直努力追蹤某種疾病起源的科學家,以及用幾個月尋找罪魁禍首的偵探……他們都足以證明好奇心可以持續存在)。但是,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好奇心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在我們不知不覺中來來去去的。所以,好奇並不是一種容易被報告或被記錄的心理體驗。

讀者可能會想到自己感到好奇或者是看到別人表現出好奇的某個時刻(如問問題、拆東西、閱讀百科全書等)。但是若要對好奇心進行測量,就需要一些預感和偶然性認知以外的其他東西。為了對好奇心進行實證性檢驗,我們必須測量它。而為了測量它,我們就必須定義它,因為有了好的定義才會有準確的測量。但是,為好奇心尋找一個好的定義(以及一個好的測量方法)的歷史並不長。

丹尼爾·伯萊因 英國心理學家,對心理學的主要貢獻體現在動機與喚醒、思維與心理美學以及視覺藝術等領域。——譯者注(Daniel Berlyne)是好奇心研究領域的先驅。作為第一個用實驗方法研究人類好奇心的研究者,伯萊因將好奇心定義為一種類似於食欲或性欲的內驅力。他認為,就像饑餓感會刺激我們進食,力比多會刺激我們尋找伴侶一樣,當環境中的某些事物調動起我們的好奇心時,我們就會試圖通過尋找信息來滿足這種感覺(1960)。他還認為,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人們為了降低好奇心所做的努力來測量他們的好奇心——就好比人們可以通過測量抓痕來理解瘙癢一樣。

伯萊因最初的人類實驗是以他早期的研究成果為基礎的,即當老鼠被放置在一個陌生的迷宮或盒子裡時,它們會探索環境。對這一現象的普遍理解是,老鼠將新奇感視為一種威脅,並渴望降低這種來自未知的威脅——它們通過探索來降低危險。但伯萊因(1955:239)很快就意識到,解釋老鼠的探索行為比人們想象得要困難得多。

大多數對於老鼠探索行為的調查……將老鼠穿過迷宮通道的次數作為因變量。這些調查已經發現了許多眾所周知的觀點,但是老鼠穿過迷宮通道的行為背後可能受到眾多不同動機的激勵以及多種眾所周知的因素的影響,所以這類研究似乎只是揭示我們所謂的好奇心的一種間接的方式。此外,跑動次數多的老鼠是否就意味著比跑動次數少的老鼠更具好奇心呢?這是一個難題。哪一種動物表現出了更強的探索傾向?是在短時間內探索大量物體或區域的動物?還是在少數幾個物體或區域上花費較長時間的動物?相對來說,該問題仍處於探索階段。

如果我們對於“老鼠的探索行為表征了它的什麼經驗”這一問題都難以了解,那麼可想而知,理解人類的探索行為又將是何等困難。伯萊因對老鼠探索行為表現不足的哀嘆揭示了好奇心的一個主要特徵——探索永遠不能與引發探索的感覺完全分離開。一方面,研究人類的探索行為相對來說可能會比較容易,因為他們可以告訴你一些有關他們為什麼要以特定的方式,或在特定的時間進行探索的相關信息。但另一方面,人類又遠比老鼠複雜得多。正是人類與老鼠之間的這種差異,伯萊因發現了人類好奇心的重要特徵。我們展現出了一些其他物種很少能夠做到的事——對明顯沒有實用功能的事物的探索欲望。我們體驗到了認知層面上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將那些似乎觸發了人類對於信息的渴望的刺激、話題以及事件真正地拓展到了令人驚訝的廣度。我們不僅想要了解如何從這裡走到那裡?回家的路上可能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面前的植物是否可以食用(這是所有嚙齒動物都想知道的事)?也想要了解在我們出現在地球之前發生過什麼?與我們素未謀面的人是如何生活的?一座建築或一臺機器是如何被組合起來的?是什麼導致朋友表現出某種行為?以及為什麼某個小說家停止了寫作?我們對於知識的渴望跨越了時區和地理區域,從巨大的事物到微小的事物不斷擴大或縮小。由於能夠激發人類好奇心的事物範圍幾乎是無限的,所以我們不能從刺激物中尋找好奇心的定義。但是,在這些無止境的、動態的現象背後具有一些共同之處,即它們都出於同樣的原因驅動我們去發現——在任何給定的情況下,當我們感到驚訝時,好奇心就會被激發出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7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