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海外漢學概論(簡體書)
滿額折

海外漢學概論(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在總結分析了海外多國數百年來對我國語言、文學、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等研究的內容、方法、側重點的基礎上,梳理了東北亞、西歐、俄羅斯、美國等國對中國文化研究的歷史。本書以國別為主線,對海外漢學研究的重點人物、主要成果進行了闡述。在此基礎上,讓讀者瞭解中國文化在世界的研究歷史和現狀。

作者簡介

王碩豐,漢族,1985年生於陜西省西安市,西安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漢語國際教育、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什麼是“漢學”
1.1 “漢學”與“漢學家”
1.2 “漢學”與“漢學家”
1.3 “漢學”與“國學”
1.4 “漢學”與“海外漢學研究”
第二節 漢學發展概況
2.1 漢學的萌芽(16世紀前)
2.2 漢學的積累(16-18世紀)
2.3 漢學的確立(19世紀)
2.4 漢學的發展(20世紀以來)
第三節 漢學重鎮
3.1 朝鮮半島
3.2 日本
3.3 義大利
3.4 法國
3.5 英國
3.6 德國
3.7 瑞典
3.8 荷蘭
3.9 葡萄牙
3.10 西班牙
3.11 俄羅斯
3.12 美國
第四節 “海外漢學研究”的發展歷程和意義
4.1 “海外漢學研究”的發展歷程
4.2 “海外漢學研究”的意義

第二章 朝鮮半島的漢學
第一節 箕子時期(公元前1066-公元前58)
第二節 三國時期(公元前57-公元668)
第三節 統一新羅時期(669-917)
第四節 高麗時期(918-1391)
第五節 朝鮮王朝時期(1392-1910)
5.1 哲學
5.2 文學
5.3 文字
5.4 燕行錄
第六節 韓國中國學
……
第三章 日本漢學
第四章 義大利漢學
第五章 法國漢學
第六章 德國漢學
第七章 葡萄牙、西班牙漢學
第八章 英國漢學
第九章 瑞典、荷蘭漢學
第十章 俄羅斯漢學
第十一章 美國漢學

書摘/試閱

文藝復興以來,德意志民族處於政治動蕩、民族分裂中,一直到1871年德國統一,政局穩定,中德官方正式交往,德國才正式確立漢學學科。
19世紀中葉開始,德國外交部將一些受過學術和軍事訓練的德國年輕人送到亞洲各國的首都,以便於他們掌握這些國家的語言。1884年12月12日,漢學、滿族學研究家格羅貝向教育部提出在柏林開設中文課程的請求,他建議成立東方語言學院。1886年,由帝國總理府、教育部、稅務部與財政部共同組成的委員會遞交了一份呈文,建議在柏林大學建立這樣一個學院,當時是作為外交上的考慮,目的是加強和亞洲世界的聯繫。1887年,德國頒布了一項帝國法令,決定成立東方語言學院,同年10月開始運作,在1887-1888年第一個學期設立了6種語言:漢語、日語、印地語、阿拉伯語、波斯語、斯瓦西裡語。除了語言方面的必要訓練之外,東方語言學院更把如何理解亞洲國家的國情作為重點,特別是對相關國家的宗教、風俗、地理以及近代史的介紹。任課老師都是具有多年國外生活經驗的專業人士,如有的人在北京德國使館任過翻譯,在中國生活了20多年。在前幾批學生當中,有一些後來成了德國東方學的巨頭,如福蘭閣。東方語言學院創辦了一份雜志,叫《東方語言學院通訊》,1898年開始發行,這是第一份在德國出版的有關東亞領域的漢學專業雜志。
1909年,漢學第一次作為一門正式學科,在德國漢堡殖民學院(今天的漢堡大學)誕生,學院還專門設立了漢學講座。隨後,柏林大學於1912年開設漢學講座,1922年萊比錫大學設立漢學講座,1924年法蘭克福大學建立中國研究所,相關的刊物也陸續創辦,如《中國檔案》《東亞雜志》《中國學報》等。
20世紀最初的幾年,德國大學依然沒有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從東方學系分離出來的漢學系,也沒有能夠獨立從事漢學學術研究的教授,在東方語言學院或是在普通語言學專業教授漢語的人也非常少,而這個時期其他的歐美國家已經紛紛建立了漢學系。鑒於這種情況,許多德國漢學家也到這些國家的漢學系去任職。早期美國學院派漢學的創立也得益於德國漢學家的鼎力相助,可以說是歐美大陸漢學在北美的延伸,當時美國的漢學基本上是德國漢學的移植。二戰導致德國各方面遭到慘重損失,德國漢學界也在劫難逃,法西斯驅逐了一大批很有成就的漢學家,他們不得不離開德國,移居美國、英國、法國和中國,但同時也促進了世界其他國家的漢學發展。
19-20世紀的德國誕生了一批有世界影響的漢學家,他們在高校任職,培養了一批新一代德國漢學家,引領著世界漢學的發展。
克拉普洛特(Klaproth,Julius Heinrich,1783-1835)被看作是德國最早的專業漢學家。1822年,他和雷慕沙在巴黎創辦了亞細亞協會。1825年,他創辦了以亞洲語言文化為研究物件的專業刊物《亞細亞學報》,他的中文和滿文是通過自學掌握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道教和漢語。1822年,他在巴黎出版了柏林皇家圖書館所藏的漢語和滿語圖書目錄《漢滿手稿目錄》;1828年,他用法文翻譯了《太上感應篇》;1833年,他以法文發表論文《關於中國道士的宗教》,成為德國研究道教第一人;1832年,他寫了《亞洲的各種語言》-書,提出了漢語、藏語和緬甸語同屬藏緬語系的觀點,這個提法在當時為學界恥笑,直到一個半世紀之後才被語言學界所重視,至今已成為語言學界的定論。
由於克拉普洛特一直在法國從事漢學工作,他的研究成果對德國的漢學發展沒有直接的推動作用,但是對歐洲漢學的建立和發展有巨大貢獻。
帕拉特(Plath,1802-1874)在19世紀德國的漢學和滿族學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中文和滿文都是自學的。1830年,他完成了漢學巨著《滿族地區的各民族》第一卷,這是一部有關中國北部各民族的著作,20世紀為滿族學在德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之後為了研究中國古代宗教,他從中國采購儒家經典原典,注重分析中文文獻資料,1862年出版《古代中國人的崇拜和宗教》,1868年出版《古代中國人的衣、食、住》,1869年出版《古代中國人所從事的活動》。當時主流歷史學認為中國是停滯不前的帝國,帕拉特對這種成見予以了抨擊,他說要把中國歷史納入到世界歷史的敘述中去,涵蓋中國的所有區域,體現中國發展的豐厚成果。
夏德(Friedrich Hirth,1845-1927)曾經在柏林大學學習西方古典語言學,1870年考入中國海關,在重慶、宜昌等口岸任稅務司等職,一直致力於中國的繪畫、陶器、中西交通方面的研究。1881年,他代表皇家亞洲文會北中國支會在柏林參加東方學大會,介紹中國的漢學,之後擔任亞洲文會的主席。1902年,夏德擔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第一任中國語言文學講座教授,他曾經為胡適在哥大的博士論文進行指導,還參加了胡適的論文口試。夏德的學術貢獻主要有1885年出版的《大秦全錄》及以1896年出版的《論中國藝術的外來影響》。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