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滿額折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02【人生腳本】: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徹底改變命運的人際溝通心理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50 元
優惠價
9049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4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影響你一生命運的心理學經典▲
學會與內在「父母自我」和解,
擺脫「輸家腳本」、找回自主的人生道路

「每個人生來便是『王子』,
然而養育的過程,卻讓我們變成了『青蛙』……
而腳本分析,是為了讓青蛙變回王子。」
──艾瑞克‧伯恩(溝通分析、腳本分析心理學創始人)

★溝通分析、腳本分析創始者經典作品
★深深影響「家族系統排列」心理學理論、「人際關係」心理學
★了解PAC自我狀態、看見童年與內在自我,如何影響我們的人生走向

「你會上哪一所大學?」
「你會生幾個孩子?」
「你會在什麼時候死去?」
「你會是『贏家』還是『輸家』?」
這些問題的答案,早已刻在我們的命運之上,
而寫下這個命運的人,正是「年幼時期的我們」。

◆童年時期就注定了自己未來人生的道路◆
從出生那一刻起,我們就開始寫下自己的人生計畫──「努力工作直到死去」、「當個乖乖牌」、「什麼事都做不好,總是笨手笨腳」……父母的教導、教誨,甚至辱罵,不斷影響我們如何決定自己的命運;無論多麼後悔,我們依舊被隱藏在深處的自我驅使、不斷重複同樣的行為模式。而最終,我們成為了充滿悲劇性的「青蛙」,而不是有著幸福人生的「王子」或「公主」。

◆擺脫「輸家腳本」,找回人生控制權◆
溝通分析、腳本分析心理學大師艾瑞克‧伯恩帶領我們看見自己的人生腳本──看見父母養育的影響、看見歷代親屬的腳本關聯、看見內心深處不斷誘惑我們做出錯誤決定的聲音……唯有學會與「父母自我」和解,才能跳脫「悲劇性」的人生結局。

【本書特色】
1. 找回「我好,你也好」的正向心理地位
悲劇性的人生通常有著「壞」的心理地位,不論是:「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或是「我不好-你也不好」。這些心理地位影響著我們如何面對這個世界──憂鬱、不滿、傲慢、奴性、憤世嫉俗……讓我們感到痛苦與怨恨。找回「我好,你也好」的健康心理地位,跳脫「人生腳本」與「心理遊戲」的控制。

2. 想要改變命運的你,必讀經典心理學作品
深深的覺察、與內在自我和解,你也能改變注定悲傷的結局。溝通分析、腳本分析創始人艾瑞克‧伯恩,在書中帶我們一步一步深刻剖析自己的「父母自我」、「成人自我」、「兒童自我」的龐大影響,從認識自己開始,解開童年枷鎖、學會擁有更自主的人生道路。

3. 專業人士審定,最權威的內容、最專業的翻譯
本書由長期研究溝通分析心理學的周司麗老師翻譯,並且由溝通分析預備教師與督導黃珮瑛老師審定,提供讀者最具權威的心理學經典,讓翻譯貼近中文讀者的同時,也能清楚表達原文的含意,並從中了解溝通分析與腳本分析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

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 1910-1970)
心理治療師、溝通分析創始人。
1910年出生於加拿大蒙特婁,本名為艾瑞克‧伯恩斯坦(Eric L. Bernstein)。畢業於蒙特婁「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隨後移居美國進入「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接受精神科醫師訓練。
1939年,伯恩成為美國公民,並且將名字「艾瑞克‧伯恩斯坦」改為為「艾瑞克‧伯恩」。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進入美軍擔任精神科醫師,並在軍中展開許多團體治療。
首次提出「父母」、「成人」、「兒童」三種自我狀態的概念,並以「結構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命名、其建立的「溝通分析心理學」於全球各地蓬勃發展,並於1964年成立「國際溝通分析協會」(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al Analysis Association,簡稱ITAA)。

名人/編輯推薦

【審定專文推薦】
⧊ 黃珮瑛(諮商心理師、溝通分析預備教師和督導)

【專業人士推薦】
⧊ 周慕姿|心曦心理諮商所創辦人&心理師
⧊ 翁士恆|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 廖偉玲|諮商心理師
⧊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 張娟鳳|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推薦序】
「人生腳本」了解如何擁有滿足的人生,以及如何與他人和諧相處

文/湯瑪斯‧歐嘉瑞博士(Thomas Ohlsson)
2016年5月23日寫於瑞典

人生腳本,是了解人類命運的重要概念
當你認識了某個人,你會說:「你好。」對方也回應:「你好。」接下來,你會說什麼?你又會做什麼?你會匆匆離開嗎?你會主動與對方交流嗎?還是只會等待對方行動?或是做什麼呢?
好吧,在本書,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認為,無論你接下來會做什麼,都取決於你的「腳本」(Script);你現在如何回應他人,取決於你小時候做出關於自己、他人以及世界的什麼樣的情感決定。「腳本」是關於你打算如何度過一生的計畫,而這個計畫基於當時還只是個孩子的你對世界的了解所制定。早年計畫由你制定,在人生的後續階段,你也可以根據需求改變這些計畫,也就是改寫你的腳本。
腳本是了解人類命運的重要概念。腳本可以解釋為什麼一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努力,卻依舊無法感到滿足;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在人生中只是做了點小事,卻感到非常愉快。或者,為什麼一個人很會與他人打交道,而另一個人卻備感孤獨;為什麼一個人在年老時適應良好,而另一個人卻想跳下橋頭以終結生命。
腳本的內涵相當深厚。本書會成為經典著作,是因為腳本這個概念第一次在心理學及「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縮寫TA)領域被提出。本書也是艾瑞克‧伯恩所寫的最後一本書,他在1970年也就是60歲時,經歷了兩次嚴重的心臟病,最終逝世於某間醫院,而當時他剛完成本書的手稿。早逝是伯恩自己的腳本嗎?我不確定。伯恩跟他父親一樣是一名醫生,在結核病流行期間,他父親在試圖治療患者時病逝,當時的伯恩只有10歲。
艾瑞克.伯恩很欽佩自己的父親,希望能像父親一樣成為一名「真正的醫生」,也就是真正能夠治癒患者的醫生。作為一名精神科醫生,艾瑞克.伯恩希望創立一套可以治癒患者的治療方法,而不只是讓他們獲得改善。伯恩希望幫助有困擾的人從「青蛙」變成「王子和公主」,而不是「更好的青蛙」。「溝通分析」是伯恩創立的理論與方法,「腳本」則是讓溝通分析成為完整人格理論的概念,我們真的要感謝伯恩花時間寫了這本書。

改變人類命運走向以及最終命運的重要作品
《人生腳本》的觀點影響了全世界幾代人的生命。了解你的命運、知道如何改變命運會讓人生更豐盛。在我看來,本書是所有溝通分析著作中最重要的一本。閱讀時,你不會感覺像甜餅乾在舌尖自動融化,而是需要動腦思考,去咀嚼和消化,從而帶給你健康和營養。本書具備可以改變個人命運以及人類最終命運的能力。
在我小的時候,我非常喜歡一個關於火車家庭的故事。故事描述他們厭倦了在同一個軌道上來回行駛,於是某一天決定跳離軌道,開向他們從來沒有去過、沒有軌道的地方。這個故事可能就是讓我成為心理學家和心理治療師的腳本起源,因為我迎娶了一位來自馬來西亞麻六甲的華裔妻子,並在遙遠的台灣和中國,成為了溝通分析教師與督導(Teacher and Supervisor of Transactional Analysis,縮寫為TSTA)。很多年後,我又有幸受邀為本書寫序。
我對本書的推薦非常簡短:閱讀它!研究它!去了解人類的命運──它關乎每個人如何擁有滿足的人生,以及如何與他人和諧相處!
我們很幸運,因為艾瑞克.伯恩寫了這本書。除此之外,譯者周司麗真的花了幾年的時間翻譯和重新校正了伯恩這本經典著作。這是中國的第一個譯本,同時也是一個高品質的譯本,為此我要祝賀華語世界。周司麗是中國溝通分析領域的先行者,早在2005年,她就在北京參加了我第一次的「TA101溝通分析基礎認證課程」。時至今日,她依舊是我的學生、翻譯和朋友。目前,她正處於國際溝通分析師考試的最後準備階段。之前,她在香港中文大學取得了哲學博士學位,並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她是心理學領域及溝通分析領域的專家,英文也非常好。我不知道有誰比周司麗更適合翻譯這本書。

不論是腳本的積極與消極面,我們都能從中獲得改變與進步
華人有研習經典著作智慧的傳統,例如《四書》。相比之下,本書僅是一本近代才出現的現代心理學書籍。然而,伯恩用現代的語言傳達出了孟子「人性本善」的哲學假設:「我好-你也好。」我不知道伯恩是否研究過孟子,但是我認為伯恩與孟子一樣,對人類的生存狀態擁有類似的理解。心理學作為一門現代化的科學學科只有短短百年歷史。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本書實屬心理學領域的經典著作,值得每一個為了實現群體社會心理健康而努力的人仔細研讀。
作為一名溝通分析教師,看到過去十年溝通分析在中國的發展,看到溝通分析被有能力的專業人士良好運用到諸如心理治療、諮商、教育、組織發展、商業關係,以及其他包含人與人互動的領域,我深感欣慰。更重要的是,當我看到溝通分析的知識為很多人帶來了新的人生領悟時,感覺真是美好。覺察腳本中積極的部分,有助於我們珍惜和發展人格中的積極面;覺察腳本中消極的部分,有助於我們改變和進步。
謝謝你,周司麗,你為全世界華人讀者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譯者序】
最煎熬的時期,本書帶給我啟發與幫助

文/周司麗
2016年5月寫於北京

我真的很高興翻譯了這本書!對我而言,翻譯本書包含很多意義。首先,它是溝通分析理論創始人艾瑞克.伯恩出版的最後一本書,也是他最經典的著作。將溝通分析率先引入中國的歐嘉瑞博士說,無論他到哪裡講課,這本書都是必帶的兩本之一(另一本是伯恩的第一本著作《心理治療中的溝通分析》)。然而,本書一直沒有優良的中文譯本。1974年,台灣曾出版過繁體譯本,名為《語意與心理分析》,可是譯者並非溝通分析專業人士,加上年代久遠、直向排版,對簡體讀者來說,閱讀起來頗為費解與吃力。能夠將本書譯為簡體中文,供廣大溝通分析專業學習者及愛好者閱讀,也算是我為溝通分析在中國的發展做出的一點貢獻。
其次,本書見證了我的成長。我從2005年開始學習溝通分析,當時只有23歲,碩士二年級。2008年受溝通分析培訓班同學劉倢先生所託,與另外兩位碩士同學孫菲菲和陳淑芳共同將本書翻譯成中文。然而,由於聯絡不到合適的出版社,譯稿一直只為個人所用。直到2014年,「萬千心理」的閻蘭女士為本書爭取到出版機會,這份譯稿才在躺了六年之後「重見天日」。剛開始,我以為出版工作很簡單,只需要重新校對從前的譯稿即可。但是經過仔細查看,發現之前的譯稿不夠精確、用語晦澀、易讀性較低,於是毅然決定重新翻譯。現在的譯稿雖然並不完美,但是充滿了我百分之百的認真與投入,也讓我相對滿意。這份譯稿見證了幾年來我堅持心理諮商、取得了博士學位,以及成家生子對生活有了更多體悟後,在英文及心理專業方面都有所提升。
最後,這本書也大大梳理與治癒了我的心靈。我在2015年3月開始重新翻譯這本書,當時我的兒子「神奇」剛出生兩個月,於是那段時間是我內心最受煎熬的時期。角色、生活方式、夫妻相處模式的改變,以及與先生家庭融合時產生的衝突,讓一向喜歡自由、追求自主的我幾乎崩潰。寶寶的誕生帶給了我當媽媽的幸福感,同時現實生活的壓力也讓我苦不堪言。很長一段時間,我經常感受到過去的傷與現在的痛,同時塞滿了我的人生。
伯恩用了四百多頁英文闡述了溝通分析中最重要的概念──人生腳本。隨著一頁一頁翻譯,我看到自己如何在家庭的影響下做出了「我不好」(I’m not ok)的決定,看到自己如何堅守著「我不重要」的禁止訊息,如何秉持著「要討好」、「要堅強」的生存處方,在被漠視時如何將悲傷扭曲為不可遏止的憤怒。我看到自己如何生活在非贏家腳本裡,過著「小粉帽」 般的生活,渴望著某天像灰姑娘一樣,贏得王子的青睞……所幸,伯恩探討了如何打破腳本的方法,當我將所學應用於自身及來訪者時,我們都感到重獲了力量與自由。
除了伯恩睿智的思想,他的寫作風格也是一絕。他對童話故事的「另類」解析以及時不時冒出的幽默感,常常使我會心一笑。雖然照顧兒子十分辛苦,但是基本上,我每天都會在他睡著時堅持翻譯。半年多的時間,不論再疲勞,我每天都能花2~3小時完成兩頁的翻譯。即使在只有我自己照顧寶寶的情況下,也是如此。因為,這本書真的以快樂的方式帶給了我莫大的啟發與幫助!
關於本書,我還需要做兩點重要說明:第一,伯恩逝世於1970年,本書出版於1972年,也就是伯恩去世時手稿並未充分完成。實際上,該書最終是由他的學生整理而成。因此,書中有部分內容並不一致,特別是在區別「反腳本」(Antiscript)和「應該腳本」(Counterscript)上 。翻譯過程中,我發現書中有四個混淆了「反腳本」與「應該腳本」的地方,與歐嘉瑞老師討論後,他也同意我的看法。在翻譯中,我特別進行了標注,讀者可以自行根據本書附錄「腳本分析中所使用的術語」及書中的內容進行分析與判斷。第二,伯恩引用了大量的童話、神話典故以及其時代背景下的人物和事件等,為了方便讀者閱讀,我透過檢索資料,加上超過百個注解說明,以「譯注」的形式呈現。讀者如果有興趣,可以自行檢索更多資訊。
我非常真誠的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也能夠從閱讀本書中獲得啟示、成長與享受!
【繁體中文版審定序】
展開這本書,便點上了福爾摩斯的菸斗

文/黃珮瑛(溝通分析預備教師和督導PTSTA)

“What do you say after you say hello?” 當時跟著幾位北歐老師學習TA(「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 Psychotherapy,簡稱「TA」)時,台灣市面上TA的相關書籍很少,老師常手拿這本書跟我們談著「腳本」如何如何……我們總是稱它是「哈囉書」。當老師們教到較深奧難懂的概念時,身為學員的我們就玩笑的說:「哈囉書裡真的這麼說嗎?沒看過。」借過書來翻了翻,仍然像是霧裡看花一般。除了理論深奧與作者伯恩獨特的用字習慣之外,這本關於腳本概念的著作,可以說是伯恩TA理論的總整理了。本書的重要性與價值,可以在本書的推薦序及譯者序中看到很好的說明。
感謝小樹文化再次給我機會,參與在為TA經典書籍穿上繁體中文的過程。審閱《人生腳本》的機會,不只讓我一字不漏拜讀這本鼎鼎有名的暢銷書,也深深敬佩簡體中文版譯者周司麗老師,她的譯作真是清晰且深刻,多處譯注更見用心。拜讀之餘,為了使用台灣讀者習慣的語法,若干字句略作修改,希望能給台灣新近學習TA的讀者,對TA創始者伯恩的偉大著作更感親近些。
說到這本有名的TA著作,早在TA理論流行於歐美之際,1970年代台灣便有出版界前輩將它譯成中文。但可能因為沒有其他TA基礎理論書籍相佐,也沒有較完整的TA訓練課程,讀者若沒有涉略基礎TA理論,雖然讀來或許有趣,卻未必能深刻了解或應用。陸續幾本TA譯書問市,由於用語淺白與親切,一時也成為大眾心理作品的一員。加上近幾年,根據ITAA(國際溝通分析協會)規範的訓練課程再次在台灣推出(TA101、TA202等),故此除了市面上已有的幾本TA理論介紹及應用的參考用書,這本《人生腳本》繁體版本的問市,對所有學習與運用TA的人是很大的福音,讓學習者能對伯恩所建構的腳本理論有更深入的認識。
伯恩是個有趣的人,他在發展TA時,一來用了很多簡單的字詞,使得普羅大眾感到親切、能朗朗上口,但在譯成中文時,不同時代不同譯者可能選用不同譯詞,而使剛接觸TA的讀者產生混淆或誤解。在審定本書時,除了盡量附上英文以協助讀者了解,也以台灣教導TA的習慣用詞為主,例如談到腳本時用到的「demon」一詞,曾被譯為「魔鬼」、「調皮鬼」、「惡魔」等,我們將之一律改為「小惡魔」;也因為這些平易近人的TA用詞在理論中其實有特定用法,故也不宜為了語句流暢而換別的詞句,並避免其他字詞可能被誤會為某概念,例如「game」是「心理遊戲」,因此不會將「play」譯為「遊戲」以免混淆。二來,伯恩有時候也會挑些少見的詞語來表達某個獨特概念,使得譯成中文時,不能呈現其獨特。讀者們需要多多了解概念本身才能明白意義,而不要只從看似很簡單的中文文義就以為清楚了。哈,這時候,就像是拿起福爾摩斯的菸斗,該好好琢磨一番了。怎麼說呢?當各位讀書打開本書時,你會發現好像從伯恩手中接到一份嚴謹精細的偵探訓練手冊,一點一點教導你如何去發掘隱藏在人的行為背後的線索,而這些線索正將你帶入,去認識這個人的內在經驗與童年經歷。喜歡探險的讀者,可以想像自己披上福爾摩斯的斗篷、點上手中的菸斗,開始從各種線索裡抽絲剝繭了解「這人的腳本到底是如何形成?」「有哪些元素?」以及「一個階段接著一個階段,如何發展到如今的模樣?」伯恩的腳本理論,提供了相當完整的架構,讓人認識「人的一生如何發展至此」。
在TA的學習路上,能有一些TA基礎再來讀這本書較能領略其精妙。讀這本書不能操之過急,需要細細品味,亦可與同好共讀,或許可以減少初讀時的茫然或陌生感。很期待更多同好在這本書中體會到腳本理論的獨到用處,對你的自我成長或助人工作都能帶來助益。
最後要感謝黃怡閔諮商心理師,也是喜好TA並運用TA的助人工作者,在進行本書審閱過程中投入很多時間和我一起討論,如何措詞更適合台灣的TA讀者及諮商界。
「愛,原來是沒有名字的,在相遇之前等待的,就是它的名字。」這是席慕容美麗的詩句。在學習及應用TA的路上,一直等待這本經典作品的出版,而它終於要出版了。我相信,等讀者們拿到手了,在閱讀中,或也繼續等待著,等待與TA裡這個奧妙的「腳本」概念更深刻的相遇,和自己的腳本更深刻的覺察。相遇,開啟一段新旅行。

目次

【目錄】
【推薦序】「人生腳本」了解如何擁有滿足的人生,以及如何與他人和諧相處 文/湯瑪斯‧歐嘉瑞
【譯者序】最煎熬的時期,本書帶給我啟發與幫助 文/周司麗
【繁體中文版審定序】展開這本書,便點上了福爾摩斯的菸斗 文/黃珮瑛
【前言】

Part1
總論:溝通分析裡的腳本
General Considerations

第1章
簡介:認識腳本分析的開始
Introduction
我們說「你好」的方式,
隱藏著我們規畫人生的方式
1.說完「你好」以後,你會說什麼?
2.你如何對別人說「你好」?
3.舉例:研究「人類如何說你好」的潛在價值
4.握手:握手與問候之後,互動才開始有真實的意義
5.朋友:社交情境間,「你好」與「再見」的差異
6.理論框架:從「溝通分析」到「人生腳本」

第2章
溝通分析的基本原理
Principles of Transactional Analysis
父母、成人以及兒童自我狀態,
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溝通模式
1.結構分析:人格結構中的父母、成人與兒童自我
2.溝通分析:人類生活中有限的溝通模式
3.時間結構:多數人面對沒有安排活動的時間會感到不安
4.腳本:影響整個人生的結構化時間

Part2
父母編制的程式
Parental Programing

第3章
人類命運的決定
Human Destiny
幼年的我們,
早已決定自己將如何生活與死亡
1.人生計畫:幼年時早已決定且影響一生的重要計畫
2.台上與台下:從戲劇中,看見真實的人生腳本
3.神話和童話:看似誇張的故事,卻映照著真實的生活
4.等到死亡到來:等待沉睡
5.家庭戲劇:了解腳本情節與重要線索的方法
6.人類命運:受到腳本、應該腳本與兒童自我控制
7.歷史背景:溝通分析之前的腳本概念與研究

第4章
出生前的影響
Prenatal Influences
人類的腳本不僅可以追溯到母親懷孕期間,
甚至可以往上回溯到祖父母與更久遠的先輩
1.引言:基因、銘印、兒時的玩耍、父母與社會訓練,都是腳本的基礎
2.祖先的影響:腳本如何在世代間傳遞
3.懷孕的情景:孕期的情況,會深深影響孩子最終的命運
4.出生位置:家中的排行順序,如何影響未來的人生道路
5.出生腳本:「出生創傷」是否會影響孩子形成其腳本
6.孩子的姓名:連結了父母期待,並深刻影響孩子的內心

第5章
人生腳本的早期發展
Early Developments
童年時期建立的心理地位,
是未來玩心理遊戲與建構腳本的基礎
1.早期影響:早期養育過程如何讓孩子成為永遠的青蛙
2.信念與決定:孩子對自己與周遭人的信念會伴隨他一生
3.心理地位(代名詞):構成心理遊戲與腳本的基礎
4.腳本贏家和輸家:我們如何界定贏家和輸家?
5.三方的心理地位:牽涉到你、我、他們的八種心理地位
6.心理地位(形容詞):由言語塑造的心理地位
7.腳本選擇:孩子如何找到劇情與適當的結局

第6章
可塑的年代
The Plastic Years
受到父母灌輸的事物填滿,
我們早已在幼兒時期便規畫好未來的人生

1.父母編制的程式:影響我們行為反應的父母指令
2.火星人的思考:「真實的」理解父母的指令
3.小律師:孩子如何理解父母禁令與真實行為間的不一致
4.腳本裝置:不同的腳本與人生計畫所共有的元素

第7章
腳本裝置
The Script Apparatus
拆解腳本的組成元素,
才能理解腳本運作原理,以及如何治療
1.腳本結局:成為孤獨的人、乞討者、發瘋或猝死
2.禁止訊息:幼年時,父母所下且影響一生的禁令
3.引誘:兒童自我聽見的父母自我低語
4.電極:被植入父母自我中的自動化反應
5.袋子:限制人們「做真實自己」的牢籠
6.生存處方(應該腳本):養育型父母自我,與控制型父母自我以及瘋狂兒童自我間的衝突
7.父母榜樣或模式:父母的行為如何影響孩子的人生腳本
8.小惡魔:人類生存中的滑稽丑角
9.允許:解除父母所下的咒語、獲得自由選擇的能力
10.內部解除:去除禁止訊息,從腳本的限制中解放出來
11.腳本零件:解析組件腳本的零件,看見其影響
12.渴望與對話:腦中的對話,決定了我們的每一個行為
13.腳本中的贏家:具適應性、善意的程式
14.每個人都有腳本嗎?
15.反腳本:了解真正的自由與虛假的叛逆
16.總結:腳本是完整的生活計畫,提供了方法以及限制

第8章
童年晚期
Later Childhood
家庭文化與英雄故事,
如何影響孩子塑造並踏上自己所規畫好的人生腳本
1.腳本情節與英雄榜樣:孩子如何找到相似的腳本零件
2.扭曲:持續一生的制約反射情緒
3.點券:利用心理遊戲收集,並兌換溝通中的扭曲情緒
4.幻覺:童年時期獎懲制度所造就,對人生的虛假想像
5.心理遊戲:家庭中的心理遊戲如何影響人生腳本
6.人格面具:受到外界影響所形成的社會性人格
7.家庭文化:從相應的生理跡象與症狀,了解個案的心理遊戲與腳本

第9章
青春期
Adolescence
當父母不再告訴你該如何使用時間時,
你會怎麼做?
1.消遣:青春期的消遣,讓孩子學會與他人比較心理點券
2.新英雄:從神話或具有神力的人物,轉向更接近現實的人物
3.圖騰:了解夢中出現的圖騰隱喻
4.新的感受:新的生理衝動、同儕與老師的允許,讓個體的情緒逐漸與家庭分離
5.身體反應:青春期的壓力與改變,會呈現在個體的身體反應上
6.前屋和後室:孩子看見父母人格的多面性
7.腳本與反腳本:在兩者間搖擺的青春期
8.對世界的看法:了解個案對世界的看法,才能理解他表現出的行為
9.運動衫:個體透過行為,清楚展現出來的態度

第10章
成熟與死亡
Maturity and Death
腳本分析中的成熟,代表獨自面對外界環境的要求,
以獲得腳本決定的成功或失敗
1.成熟:界定個體成熟與否的四種方式
2.抵押:社會上的各式債務,都在為人類生活賦予意義
3.成癮:成為輸家最簡單且直接的方式
4.戲劇三角:具有戲劇特性的拯救者、迫害者與受害者
5.預期壽命:多數人的生活計畫也包含著壽命多寡
6.老年:不同的腳本類型,驅使著不同的老年生活
7.臨終情景:總結了每一個人的人生目標
8.絞架上的笑:巫婆父母早已為孩子決定了壽命的長短
9.死後的圖像:美好現實的成功腳本,或是有可悲幻想的悲劇腳本
10.墓碑:反映個案腳本的墓誌銘
11.遺囑:實現腳本結局的最後機會

Part3
腳本運作的方式
The Script in Action

第11章
腳本的類型
Types of Scripts
根據腳本指令的目標與時間,
我們可以劃分為不同的腳本類型
1.如何判斷贏家、非贏家與輸家腳本
2.腳本時間:無論贏家或輸家腳本,都是使用時間的方式
3.「性」與腳本的關聯
4.腳本指令中的「時鐘時間」與「目標時間」

第12章
典型的腳本
Some Typical Scripts
從經典的腳本類型,
了解如何在臨床診斷中使用腳本分析
1.「小粉帽」或「流浪兒」腳本
2.「薛西弗斯」或「我又這樣了」腳本
3.「瑪菲特小姐」或「你嚇不倒我」腳本
4.「老兵不死」或「誰需要我?」腳本
5.「屠龍者」或「父親知道得最多」腳本
6.「西格蒙德」或「如果這種方法行不通,就試試另一種」腳本
7.「佛羅倫斯」或「看穿一切」腳本
8.悲劇式腳本:就算悲慘,仍然是輸家最熟悉的老路

第13章
灰姑娘仙杜瑞拉的人生腳本
Cinderella
童話隱含了可以對照到現實生活中的腳本寓意,
了解童話故事,讓我們更容易理解現實中的人生腳本
1.灰姑娘的故事背景:看見故事中隱含的腳本寓意
2.童話中,灰姑娘故事的情節
3.互相關聯的腳本:灰姑娘故事中有關聯的腳本
4.現實生活中的灰姑娘:從童話故事對比真實的生活
5.舞會結束後:灰姑娘的真實人生
6.童話故事與真實人物:如何運用童話對比現實中的人物

第14章
腳本如何成為可能?
How Is the Script Possible?
腳本就像自動鋼琴,演奏著早已寫好的曲譜,
了解腳本如何在現實中成真,才能從中找回「真實的自我」
1.多變的臉龐:臉龐如何影響著人們的社交生活
2.流動的自我:對自我的真實感受是流動且可任意變換的
3.著迷與銘印:根深柢固在兒童自我,干擾著日常生活的迷戀
4.無嗅之味:持續刺激感受器官、無法察覺的化學物質
5.「後事前置」與「前事後置」:源自父母教導的恐懼
6.小法西斯:隱藏在人格最深層的虐待者
7.勇敢的思覺失調症案主:滿足於取得進步
8.腹語師的傀儡:父母自我控制著人們所說出的話語
9.小惡魔:深埋在內心,誘惑人們走向失敗
10.真實的人:能夠自由轉換自我狀態的人

第15章
腳本如何在世代間傳遞
Transmission of the Script
透過腳本矩陣、家族序列,
了解父母、祖父母,甚至曾祖父母如何影響後代的腳本
1.腳本矩陣:展示並分析父母及祖父母如何將指令傳達給子孫
2.家族序列:代代相傳的禁止訊息
3.文化傳承:文化與角色,同樣也會在世代中傳承
4.祖父母的影響:祖父母如何影響後代腳本
5.過度傳遞腳本:父母施予的指令遠超過孩子腳本所需
6.腳本指令的混合:隨著人生經歷所產生的腳本指令
7.總結:了解腳本矩陣的概念與如何應用
8.父母的責任:腳本程式如同代代相傳的基因缺陷

Part 4
臨床實踐中的腳本分析
The Script in Clinical Practice

第16章
治療前的準備階段
The Preliminary Phases
治療師難以自始至終追蹤一個人的腳本,
因此在治療前必須了解個案的個人史,才能看見個案的腳本
1.引言:臨床腳本分析的「初始階段」與「腳本分析階段」
2.選擇治療師:從個案如何選擇治療師看見他的腳本指令
3.如魔法師般的治療師:對個案的「兒童自我」而言,治療師彷彿有魔法一般
4.準備:第一次治療時盡可能收集個案的腳本草案
5.如何判斷「職業個案」
6.讓個案像個真正的人:腳本分析的治療期望

第17章
如何看見腳本徵兆
The Script Signs
腳本分析是團體治療最有效且有力的工具,
讓個案能夠走出腳本,成為自主、有活力與創造力的人
1.腳本訊號:如何從個案獨特的姿態,看見其腳本
2.生理因素:突然發作的病症與腳本的關聯
3.如何傾聽:了解個案話語中所透露的腳本訊息
4.基本的聲音訊號:四種聲音訊號所隱含的意義
5.個案選擇的字詞:字詞選擇的心理學意義
6.絞架溝通:引發「絞架上的笑」的特殊刺激與回應
7.各種類型的笑:五種類型的笑所呈現的背後含義
8.祖母:高於「父母自我」且影響個案行為的力量
9.抗議的不同類型:憤怒與哭泣
10.你的人生故事:無論多麼後悔,都會被腳本驅使而不斷重複同樣的行為模式
11.腳本轉換:腳本中的受害者、迫害者與拯救者

第18章
如何在治療中運用腳本分析
The Script in Treatment
若能在治療早期發現個案的腳本,
就愈能幫助個案走出腳本世界
1.治療師的角色:辨別個案的期待,就能愈早發現腳本類型
2.心理遊戲劑量:如何面對治療中的心理遊戲
3.治療動機:為了更舒適的生活在腳本中並推動腳本前進
4.治療師的腳本:如何避免落入個案的腳本中
5.預測結果:治療師如何避免落入前四種難題
6.腳本的對立主題:讓個案跳出腳本,進入真實的世界
7.治癒:從贏得時間開始,更深入挖掘並改變腳本決定

第19章
治療中的關鍵干預
The Decisive Intervention
從最後展現通道、腦中的聲音、允許的力度,
了解如何在治療中給予關鍵干預
1.最後展現通道:分離、排除或整合三種自我狀態
2.腦中的聲音:父母、成人與兒童自我間的對話
3.允許的力度:有效允許的三步驟
4.治癒vs.取得進步:真正「治癒個案」,而非僅是「取得進步」

第20章
三個個案史
Three Case Histories
從下列這三個經典案例,
清楚看見溝通分析如何應用在臨床治療上
1.克蘿妮:有社交困難的31歲家庭主婦
2.維克多:與上司捲入嚴重心理遊戲的男士
3.珍和比爾:要求再次加入團體治療的夫婦

Part5
從科學角度探討腳本理論
Scientific Approaches to Script Theory

第21章
反對腳本理論的聲浪
Objections to the Theory of Script
我們必須認真回覆各個層面的反對聲浪,
才能讓腳本理論更具說服力
1.精神層面的反對聲音:認為腳本理論違背了人類是自由意志生物的理念
2.哲學層面的反對聲音:關於先驗與存在兩方面的誤解
3.理性層面的反對聲音:「決定」究竟來自哪個自我狀態
4.教義層面的反對聲音:腳本分析與宗教以及傳統精神分析間的歧異
5.經驗層面的反對聲音:同一個家庭中的孩子,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腳本結局
6.發展層面的反對聲音:嬰兒的性心理危機與青少年的身分認同危機
7.臨床層面的反對聲音:只處理個案意識層面資訊,並不能實現精神分析式的治癒

第22章
方法論的問題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從三大方向來檢查腳本分析,
讓理論更客觀且具有科學價值
1.地圖和地域:了解治療中可能會犯下的錯誤
2.概念網格:溝通分析中彼此交互關聯與相容的概念
3.軟資料與硬資料:從不同資料來證明腳本分析

第23章
腳本檢核表
The Script Check List
臨床上,
如何區分腳本與非腳本
1.腳本的定義:定義腳本與非腳本的「S公式」
2.如何驗證腳本:辨別腳本必要元素的五大標準
3.什麼是「腳本檢核表」?
4.腳本檢核表:了解個案是否受到腳本影響
5.簡化版腳本檢核表:更自然的提升與個案的信任關係
6.治療檢核表:檢查個案是否已經脫離腳本

【後記】說完「你好」後,你會說什麼?
【術語表】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摘文1】簡介:認識腳本分析的開始

1. 說完「你好」以後,你會說什麼?
這個像是在問小孩的問題,表面上看起來非常質樸,也不需要深入的科學探究,但是實則涉及人類生活及社會科學中所有基本問題。這是一個嬰兒會「問」自己的問題,是人們教導兒童,卻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是青少年會彼此詢問或問指導老師的問題,是成年人接受了長輩錯誤的答案並迴避思考的問題,是年長而有智慧的哲學家書寫著作,但卻永遠無法給出答案的問題。這個問題包含了社會心理學和社會精神病學首先要回答的問題:「人們為什麼要彼此交談(社會心理學)?」以及:「人們為什麼喜歡被他人喜歡(社會精神病學)?」
「說完『你好』後,你會說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就是對天啟四騎士(Four Horseman of the Apocalypse)所提出的問題的回答:「戰爭還是和平,飢餓還是富足,疾病還是健康,死亡還是生存。」許多人終其一生都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們還無法回答在這個問題之前的另一個問題:「你是如何對別人說『你好』的?」

2. 你如何對別人說「你好」?
這是佛教、基督教、猶太教、柏拉圖主義(Platonism)、無神論主義,特別是人本主義中涉及的祕密。禪學中有一個著名的說法叫「單手掌聲」,可以被理解為「一個人向另一個人說你好的聲音」,也可以被理解為「聖經中的黃金準則」,也就是你希望別人怎樣對你,你就怎麼樣對待別人。說你好的正確方式,是你看到並意識到了另外一個人的存在,了解自己將與對方互動,並做好互動的準備。斐濟居民可能是最有能力正確說你好的人們,他們真摯的笑容堪稱世界珍寶。他們的笑容會慢慢展開,蔓延至全臉,也會保留足夠長的時間,讓別人能夠清楚看到和辨認出來,之後才會慢慢散去。只有在飽含愛意的母親與嬰兒打招呼時,以及在西方國家中某些具有開放性人格的人臉上,你才能看到這種笑容。
本書將探討四個問題:「你如何向別人說你好?」「你如何回應別人的『你好』?」「說完你好之後,你會說什麼?」以及最主要但又帶有悲涼色彩的問題「人們不互相說你好的時候,取而代之的是做什麼?」下面,我將簡要回答這幾個問題,之後會在各個章節進行詳述。作為精神病學的教材,本書首先是寫給治療師,其次是被治療的個案,最後則是對這些問題感興趣的人,都可以閱讀。
【回答1】為了說你好,你必須先丟掉腦中累積的垃圾,例如回到家中,你需要丟掉在婦產科病房工作一天腦中所累積的垃圾,並意識到你所打的這個招呼是獨一無二的,不可能再次發生。人們可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才能學會這一點。
【回答2】為了回應他人的「你好」,你也必須丟掉腦中的垃圾,看到有一個人站在那裡或走過你身邊並等待著你的回應。學會這一點可能也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回答3】說完你好之後,你需要繼續丟掉重新回到腦中的垃圾、經歷的所有委屈,以及接下來打算處理的所有繁雜事務。不過這時,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感到無話可說。經過更多年練習之後,你可能會想到一些值得訴說的話題。
【回答4】本書最主要的部分是關於「垃圾」的:那些阻礙我們彼此說你好的事情。書寫這個部分是希望受過訓練又在這方面具有天賦的人,能夠幫助自己和他人認清我稱之為「垃圾」的東西,因為如果無法分辨什麼是「垃圾」,就無法回答其他三個問題。我將正在學習說你好的人們所使用的語言稱為「火星語」,以區分我們日常使用的「地球語」。無論上至古埃及和巴比倫時期的歷史紀錄還是當下的紀錄,我們都可以看到日常地球語帶來的都是戰爭、饑荒、瘟疫和死亡。即使是那些倖存的人們,也有不同的精神困擾。我希望人們最終能恰當的教與學「火星語」,從而幫助人類減少災難。火星語是揭示事物原本面貌的語言,例如「夢的語言」就是一種火星語。

3. 舉例:研究「人類如何說你好」的潛在價值
為了說明「研究如何說你好」的潛在價值,我們一起來看一個例子:
一位生命垂危的個案得了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命不久矣。他叫莫特,30歲,患有慢性病癌症,且現有醫學知識尚無法治癒。最好的情況下,他還可以活五年,最糟的情況還可以活兩年。莫特的精神問題表現為不明原因的抽搐,包括點頭和抖腳。在團體治療小組中,莫特很快發現了原因:他的腦中會跑過一連串音樂,這串音樂彷彿一堵牆阻隔了他的恐懼,而抽搐正是他跟著這個音樂打拍子。透過仔細觀察,我們獲得了這個結論,而且順序很重要,不是音樂在為他的抽搐打拍子,而是身體抽搐在為他腦中的音樂打拍子。此時,小組中的每位組員(包括莫特在內)都可以看到,如果心理治療移除了莫特腦中的音樂,那麼他的心中將釋放出大量恐懼。除非莫特的恐懼被其他令人愉快的情緒取代,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那該怎麼辦呢?
很快,組員都意識到他們其實都知道這個事實,也就是自己遲早會死。他們對這個事實都有情緒,並且以各式各樣的方式加以壓抑。如同莫特,組員都感到死亡威脅著他們,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來掩蓋這種威脅。死亡的威脅阻礙著他們充分享受生活,不過他們依舊有二十或五十年的生活可以過,只有莫特只剩兩年到五年的壽命。最終,大家決定生命不在乎長度,品質才更重要:這不是一個驚人的發現,而是由於一個將死的人出現,對每個人產生了更深刻的影響。
其他組員(理解火星語的人,他們很樂意教莫特,也很樂意學習)都一致同意生活意味著一些簡單的事情,例如看到樹木、聽見鳥鳴、與他人說你好。這是一種充滿覺察與自然的體驗,帶著沉靜與謙遜,而無須逢場作戲或虛情假意。他們也同意,為了享受這樣的生活,所有人,包括莫特在內,都必須阻擋腦中的垃圾對他們的影響。可以這樣說,只有當他們了解到莫特的情況並沒有比自己的情況更不幸時,才不會因為莫特的出現而感到悲傷與怯懦。相反的,會為彼此的相處感到愉快,可以作為平等的人彼此交談。此時,他們可以質疑莫特的垃圾,因為莫特現在能夠理解質疑的價值以及他們為什麼要質疑;反過來,莫特也可以質疑其他組員的垃圾。其他組員和莫特都清楚莫特的情況比任何人都棘手,但是莫特已經下決心放棄癌症個案這種身分,打算作為人類群體的一員繼續生活下去。

這個案例清楚說明了「同情」對「說你好」帶來的問題,以及「說你好」的深度問題。在莫特的例子中,其他組員向莫特說你好經歷了三個階段:
當莫特剛進入這個小組時,其他人不知道莫特被醫生宣判了死刑。所以在小組中的人以自己習慣的方式與莫特說話。每位小組成員說話的方式,基本上取決於他們的成長環境──父母教他們如何與他人打招呼,後來透過學習,他們打招呼的方式有了一些調整,進入心理治療小組後,他們帶著適度的尊重和坦誠說話。莫特作為新成員,也用自己習慣的方式回應他人,假裝自己是一個雄心勃勃、充滿熱血的美國男孩,如同父母的期待。但是第三次會面時,當莫特說自己的命數已定,其他組員便感到很困擾,像是被出賣了。他們擔心自己說過的話是否讓自己、讓莫特,特別是讓治療師看起來很糟糕。事實上,他們對莫特和治療師都很憤怒,因為他們沒有更早說明事實的真相,這讓組員覺得像是被戲弄了。其實,在組員向莫特說你好時,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跟什麼人說話,只是用了一種標準化的方式。現在,組員知道莫特是個特殊人物了,他們期望能夠回到過去、重新開始,這樣就能夠用不同的方式對待莫特。
然後,組員確實重新開始了。他們柔聲細語、謹慎的與莫特交談,而不是像以前一樣用比較直接的方式,彷彿是在對莫特說:「看,我對你的不幸多麼體貼關切,是吧?」他們沒有人願意對一個將死的人大聲說話,因為這將冒著損害自己名聲的危險。但是這並不公平,因為組員這樣做,其實是將莫特置於上風位置。此時,沒有組員敢大聲笑或者笑很久的時間。直到大家發現莫特可以對他的人生做些什麼後,這種互動才被修正。
緊張消除了,他們可以第三次重新開始,將莫特作為人類群體的一員對待,而無須有所顧忌。這三個階段可以分別這樣命名──「表面的你好」、「緊張、同情的你好」以及「放鬆、真正的你好」。
組員柔伊在了解莫特前,都無法與他說你好。她對莫特的了解每過一個星期都會有所不同,甚至每過一個小時都會有所不同。每次與莫特見面,柔伊都比上次更了解莫特一點,因此,如果想維持他們的友誼,柔伊每次都需要用稍微不同的方式與莫特說你好。但是,柔伊永遠無法完全了解莫特,也無法預期所有的變化,因此她永遠無法說出完美的你好,不過可以愈來愈接近。
【摘文2】人生腳本的早期發展

1. 早期影響:早期養育過程如何讓孩子成為永遠的青蛙
最早的腳本編寫始於哺乳期,以簡短的草稿形式出現,之後會逐漸演化為一齣複雜的戲劇。此時的劇情通常只涉及兩個角色──孩子和母親,很少有旁觀者干擾。即使有,母乳餵養所涉及的主題也不外乎:「公眾表現」、「還不是時候」、「等你準備好時」、「等我準備好時」、「快一點」、「咬人的孩子會被丟掉」、「媽媽在抽煙」、「抱歉,電話響了」、「他在抱怨什麼?」、「總吃不飽」、「先吃這邊,再吃另一邊」、「他看起來臉色不好」、「讓他慢慢來」、「他太棒了!」、「愛與滿足的閃耀時刻」以及「搖籃曲」。再稍微複雜一點的,是同一個家庭中,廁所裡發生的情景:「快來看,多可愛啊」、「是時候了」、「你準備好了嗎」、「上完大號之前,你必須一直坐在這裡」、「快一點」、「淘氣,淘氣」、「媽媽在抽煙」、「媽媽在講電話」、「灌腸用肛管」、「如果你上不出來,我就給你上蓖麻油」、「這是你的通便劑」、「如果不大便,你會生病的」、「讓他按照自己的方法來」、「這是個好孩子」、「這是個超好的孩子」、「你排便時,我會唱歌給你聽」。
這個階段形成的腳本草案通常是三方的,包括:「我告訴你他還沒準備好呢」、「別放他走」、「我能讓他大出來」、「你來試試」、「你在干擾他」、「你為什麼不,好,但是⋯⋯」、「這一次,他絕對可以」。廁所中的情景,總有一天又會搬進臥室:「斯波克醫生說⋯⋯」、「那個時後,泰茜被訓練過」,以及「瑪麗姊姊才⋯⋯」等等。隨著孩子長大,這些話可能又變成:「佛洛伊德說⋯⋯」、「南西總能體驗到性高潮」以及「海倫每晚都如此」等。
其實很容易預測誰是贏家、誰又是輸家。母親在哺乳時說:「他太棒了!」兩年後又說:「真是個好孩子。」的孩子,通常比母親說:「他在抱怨什麼?」兩年後又接著用「灌腸用肛管」的孩子表現的好得多。同樣,在哺乳和排便時,母親會唱「搖籃曲」的孩子,比「媽媽在抽煙」的孩子表現的好得多。此時「好」與「不好」的感覺已經根植於孩子心裡。孩子「好」與「不好」的感覺,能夠區分現在與未來他是青蛙還是王子。青蛙和王子涉及不同的類型(對女性來說,則是用牧鵝女與公主來稱呼)。母親說:「他太棒了。」的孩子,擁有成功的腳本,是永遠的王子。他們通常是第一個出生的孩子,但是並非總是如此。母親說:「快來看,他多可愛啊。」或者:「快一點。」的孩子,是有條件的王子,因為他們只有保持可愛和快速,才是王子。有條件的青蛙是那些「咬人的」、「淘氣」、「看起來精神不好,需要通便劑」的孩子,如果他們停止咬人、淘氣或精神變好,就不再是青蛙了。還有一種孩子是注定的青蛙,無論怎麼做都很難成功。他們需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不關注「媽媽在抽煙」、「媽媽在喝酒」的行為,這很令人同情。只有發生巨大的災難,才能讓永遠的王子變成青蛙;也唯有奇蹟,才能讓注定是青蛙的人變成王子。

2. 信念與決定:孩子對自己與周遭人的信念會伴隨他一生
當孩子大到你會對他說:「親愛的,我想我最好還是開車送你。」或者:「趕快給我滾下床。」甚或是:「如果你不⋯⋯我就打爛你那該死的腦子。」時,孩子已經形成了對自己和對周圍人的信念,特別是對父母的信念。這些信念會伴隨他的一生,可以總結為以下四種:
【種類1】我好(I’m OK)。
【種類2】我不好(I’m not-OK)。
【種類3】你好(You’re OK)。
【種類4】你不好(You’re not-OK)。

他會基於這些信念,做出人生決定。「這是個美好的世界,總有一天我會把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透過科學、服務、詩歌或音樂創作;「這是個糟糕的世界,總有一天,我會自殺」──或者殺死別人、發瘋或退縮冷漠。這是一個中等的世界,處於你不得不做的事和很有趣的事之間;或者,這是一個凶險的世界,你必須成為白領階級,同時攪亂別人的牌局才能獲得成功。或者,這是一個艱難的世界,就是征服、屈服和談判;為了生存,不是退縮、就是戰鬥。或者,這是一個沉悶的世界,你只能坐在酒吧裡盼望。或者,這是一個無望的世界,在這裡你只能放棄。

6. 心理地位(形容詞):由言語塑造的心理地位
當心理地位愈簡單,就愈難處理,同時也對社會最危險。最簡單的心理地位是會對一對詞語做出好與不好的判斷:「白人-黑人」、「富有-貧窮」、「基督教-非基督教」、「聰明-愚笨」、「猶太-非猶太」、「誠實-狡詐」。每一對詞語都可以演化為四種類型,不同的家庭會強調不同的類型,並且以此為基礎從小開始訓練孩子。例如,「富有-貧窮」這對詞語,就可以基於父母的態度演化為四種類型:
【類型1】我有錢=好,你沒錢=不好(勢利、高傲的)。
【類型2】我有錢=不好,你沒錢=好(叛逆、浪漫的)。
【類型3】我沒錢=好,你有錢=不好(怨恨、革命的)。
【類型4】我沒錢=不好,你有錢=好(勢利、奴性的)。
(在不重視錢的家庭中,有或沒錢不是他們所關注的,因此不適用這四種類型。)

每一對+和-中包含愈多形容詞,心理地位就愈複雜,也愈有彈性,處理時也需要更多腦力和辨別力。有的形容詞起「加法作用」,增加描述用以強調(不但⋯⋯還⋯⋯);有的起「減法作用」,用以緩和(不過至少他也⋯⋯);有的進行「權衡」(但是哪一個更重要呢?)等等。因此,對一些黑人來說:有錢、狡詐的白人非常不好(他是全都是壞的,---);而有錢、狡詐的黑人則沒有那麼不好(至少他是黑人,所以是--+);有錢、誠實的白人也沒有那麼不好(至少他是誠實的,-+-);沒錢、狡詐的白人也沒有那麼不好(至少他跟我們一樣窮,+--)。不過,有的情況是:沒錢、狡詐的白人最受到怨恨,如果他有錢,則可以容忍。這是因為摻雜了另外一對詞語的影響:取巧而成功+,取巧卻失敗-。這樣,那些貧窮、狡詐的白人就是「---」,而那些有錢、狡詐的白人就是「+--」。還有一種情況是限定條件,作為有錢的白人是「好的」(金融機構),但是如果他詐欺,則變為「不好」(+++→++-)。
從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對代名詞的選擇(我、你、他們,+、-、?)決定了最終的命運及腳本結局,+和-中涉及的形容詞無法決定結果。因此,一個人的心理地位如果是「我+、你-、他們-」(組合2b),最有可能的結局是在修道院、監獄、醫院或太平間裡孤獨終老;而他究竟是在宗教、金錢還是種族、性別等方面目空一切,則不會影響結果。一個具有「我-、你+、他們+」(組合3a)心理地位的人,最終的結局基本上是非常痛苦的,不論在哪個方面感到沒有價值,都有可能會自殺。因此,這些代名詞決定了腳本最終結局是贏家還是輸家。而形容詞決定了腳本的內容及生活方式,例如宗教,金錢,種族,性別等,但是形容詞與結局無關。
到現在為止,我們必須承認,6歲孩子都能理解以上的內容,因為這也會發生在他們身上。「媽媽說我不能和你一起玩,因為你(髒、普通、壞、是天主教徒、是猶太人、是義大利人、是愛爾蘭人等)」,這是「我+、你-」。「我會和你玩,但是不想和他玩,因為他撒謊」,這是「我+、你+、他-」。被排斥的孩子回應:「我才不想和你們玩,你們這些娘娘腔」,這是「我+、你-、他-」。如果不深入思考,很多人難以理解心理地位的核心原則:只有代名詞及符號(+、-)起決定性作用;形容詞只是人們使用時間的方式而已。形容詞只是賦予人們說完你好後談論的話題,而不會影響之後會發生的事,或好或壞的人生,以及最終的結局。
心理地位對日常社交也很重要,人們最先感受到的就是彼此的心理地位。多數情況下,人們都是「物以類聚」。那些對自己和世界都讚賞有加的人(++),通常喜歡與有類似想法的人在一起,而不喜歡與抱怨的人在一起;那些覺得自己很出眾的人(+-),喜歡在俱樂部或會所聚會;如果是痛苦但喜歡他人陪伴的人,那一定是在「感覺不好」酒吧,與自卑的人(-+)在一起;那些很絕望的人(--),會聚集在咖啡館或街道上嘲笑一切。在西方國家,人們的穿著可能比他在社交場合的表現更能體現心理地位。「++」的人穿著整潔但是不會華而不實;「+-」的人喜歡制服、裝飾、珠寶以及一些特別的設計以顯示自己出眾;「-+」的人穿著有些破舊或隨便,但是不一定非常邋遢,或者會穿一套「下等」的制服;「--」的人則傾向於穿「去他媽的」的制服,展示出自己鄙視一切。思覺失調症病人的衣服則將破舊與優雅、粗笨與苗條、紫色與灰色、磨破的鞋子與鑽石戒指混合在一起。
我們前面已經提到,情況改變時,人們依舊會固守自己的心理地位──覺得自己很富有的女人失去金錢也不會覺得自己變成了窮人,而只是經濟上有點窘迫;更慘的是,一個覺得自己很窮的女孩,即使有了很多錢,也不會覺得自己富有。固著的心理地位在日常生活中會讓人覺得惱火和困惑:「我是好人(儘管事實上我做了壞事)」,有這種心理地位的人,希望別人永遠以好的方式對待他,如果沒有,他就會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這很容易在婚姻衝突中看見,例如:馬蒂.柯林斯堅持認為自己是一個好丈夫,儘管他每週六、喝醉酒時,都會毆打自己的妻子。更令人吃驚的是,他的妻子史考蒂卻說出這樣的話,來支持丈夫:「你怎麼可以對耶誕節送妳花的人生氣呢?」我們再說說史考蒂的情況,儘管她公然撒謊並從丈夫的錢包裡偷錢,卻堅信自己是個非常誠實的人。一週當中的其他時刻,丈夫也能夠支持她的這種心理地位。但是一到週六晚上,她就會罵丈夫是廢物,丈夫也罵她是騙子。他們的婚姻建立於一個雙方契約,也就是:忽視實際上的表現與所宣稱行為的差異。當差錯被提起時,雙方都會非常憤怒。如果「好」的心理地位遭受大過嚴重的威脅,就會導致離婚。之所以會離婚,是因為:(1)配偶中的一方無法忍受被揭發;(2)另一方無法忍受昭然若揭的假像,然而假像卻是要避免被揭發的必需品。

7. 腳本選擇:孩子如何找到劇情與適當的結局
腳本發展的下一步,是找到劇情和適當的結局,這是孩子對「跟我一樣的人,身上會發生什麼事情?」這個問題的解答。因為孩子早已努力學會這個問題的解答,無論孩子是贏家還是輸家,他都會被教導該如何看待他人,而他人將如何對待他,這就是「像我一樣的人」是什麼意思。遲早,孩子會聽到一個「跟我一樣的人」的故事,這個故事會告訴他將朝什麼方向邁進。這個故事可能來自母親唸給他聽的童話,也可能來自祖母講給他聽的非洲人南西的故事,或者來自孩子自己聽到的街頭幫派傳奇。不過,無論故事是在哪裡聽到的,當孩子聽到時都會說:「那就是我!」之後,故事就演變為他的腳本,他將花費一生的時間設法讓腳本實現。
孩子的早期經驗包括喝母乳或用奶瓶喝奶,以及在廁所、臥室、廚房和客廳裡發生的事。孩子在這些早期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信念,做出了自己的決定,並採納了某種心理地位。然後根據聽到或讀到的故事,為自己挑選了一個預言和一個計畫:他會怎麼樣著手成為贏家或輸家,情節如何、結局又如何。這是他第一個清楚且長達一生的腳本。接下來,是時候考慮建構腳本的各種動力以及元素了。為了形成腳本,人們必須有可用的腳本裝置。

【摘文3】典型的腳本

腳本是局限人類自發且具有創造性志向的人為系統,就如同心理遊戲局限了人類自發且具有創意的親密關係。腳本彷彿父母放在傑德與世界(以及他們自己)之間,一塊經過修飾、被霜覆蓋的玻璃。之後,傑德將這塊玻璃保護起來,並時時保養。他透過玻璃望著世界,世界也透過玻璃回望著他,希望能看到他哪怕只有一點點真正的人性閃現,甚或爆發。然而,世界也有被霜覆蓋的玻璃,因此能見度甚至沒有比在渾濁河底戴著汙濁面罩相望的兩位潛水者還要好。而火星人已經擦淨了自己的面罩,透過沒有被霜覆蓋的面罩,他能看得更清楚一點。以下是火星人所見的一些範例,有助於解釋不同情況下,腳本如何回答:「說完你好之後,你會說什麼?」這個問題。

2. 「薛西弗斯」或「我又這樣了」腳本
這是關於傑克和他叔叔霍默的故事。傑克的父親是戰爭英雄,他在傑克很小的時候便在一次戰鬥中陣亡。不久,傑克的母親也離世,於是他由叔叔霍默撫養。叔叔是很窮的運動員,喜歡吹牛,幾乎和欺騙差不多。他教傑克各種運動和競技遊戲,可是一旦傑克獲勝,霍默就會勃然大怒,說:「你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是嗎?」如果傑克輸了,叔叔便會以一種和緩但輕蔑的方式笑他。不久後,傑克開始故意輸掉比賽。他輸得愈多,叔叔就愈高興也愈和善。傑克想成為攝影師,但是叔叔說那是娘娘腔的工作,並告訴他應該成為運動賽事中的英雄。傑克因此成為了職業棒球運動員。其實霍默真正想要的是傑克努力成為傑出的運動員,但是最後失敗了。
有這樣的叔叔,對於傑克正值打入棒球大聯盟之際卻扭傷手臂而被迫退賽的狀況,我們絲毫不感到奇怪。後來傑克也說,很難解釋像他這樣經驗豐富的選手為什麼會在春季訓練中扭傷這麼嚴重,當時其他人都不慌不忙的訓練,以免在賽季開始前受傷。
後來,傑克成為銷售員。一開始他總是表現得很好,也簽到愈來愈大的訂單,直到成為老闆最喜歡的員工。之後,他就會有股衝動,開始對工作吊兒郎當──他會睡得很晚、忽視文書工作,以至於出貨時間延遲。他是非常好的銷售員,甚至不需要在外奔波就會有客戶打電話給他,但是他會忘記提交訂單。而這些狀況的
後果是,傑克不得不經常與老闆共進晚餐,私下長談並討論他的問題。每次談完,他都會振作一點,但是不久後狀況又開始變糟。最後的晚餐遲早都會到來,傑克會被平和的炒魷魚。然後,傑克另找工作,又開始新的一輪循環。傑克還有一個難題,就是總覺得銷售員必須撒一點謊,做出一些欺騙行為,這讓他很困擾。治療結果是,傑克擺脫了叔叔,決定重返學校讀書,成為一名社會工作者。

臨床分析薛西弗斯腳本
‧主題:薛西弗斯非常努力,幾乎馬上就要成功。就在這一刻,他放棄並停止工作,失去已經得到的一切,然後不得不從底部重新開始,重複這個循環。
‧臨床診斷:憂鬱反應。
‧神話:薛西弗斯。
‧角色:被遺棄的兒童自我、迫害者、拯救者。
‧轉換:英雄(成功)成為受害者(失敗),再成為拯救者。
‧父母訓戒:「做一個堅強的英雄,不要娘娘腔。」
‧父母榜樣:「一點點欺騙。」
‧父母禁止訊息:「不要成功。」
‧兒時格言:「我是英雄的孩子。」
‧心理地位:「我不好,因為我真的是娘娘腔。」「他們好,因為他們成功。」
‧決定:「我必須成為英雄。」
‧腳本:不要成功。
‧運動衫:「我是超級銷售員。」(正面);「但是不要跟我買東西。」(反面)
‧心理遊戲:「我又這樣了」、「笨手笨腳」。
‧點券:憂鬱和內疚。
‧最終結局:陽痿和自殺。
‧墓誌銘:「他努力了。」「我沒有成功。」
‧對立主題:停止聽叔叔的話。
‧允許訊息:重返學校、成為社工,並為被遺棄的小孩服務。

薛西弗斯的腳本分類
薛西弗斯是輸家腳本,因為每當他即將到達山頂時,石頭都會滾下來。這是「目標時間不可以」腳本,咒語是:「沒有我,你無法成功。」從時間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再腳本」──「想試多少次就試多少次 。」說「你好」和「再見」之間,他用「我又這樣了」(There I go Again)的心理遊戲來填補時間。

8. 悲劇式腳本:就算悲慘,仍然是輸家最熟悉的老路
贏家之所以成為贏家,究竟出於贏家腳本,還是擁有自主的允許,至今仍然有相當多的爭論。但是毫無疑問輸家之所以成為輸家,是因為父母程式及個人內心的小惡魔所造就。悲劇式腳本(施坦納稱之為「有缺陷」的腳本)有優質與劣質之分。優質的腳本是優質戲劇靈感的來源;而劣質腳本,則是在同樣的地點,由同樣的演員,重複同樣的劇情。為了方便輸家獲得結局,社會為他們提供了一些「服務區」:酒吧、當鋪、妓院、法庭、監獄、公立醫院和太平間。悲劇式腳本有千篇一律的結局,因此腳本元素顯而易見。精神病學和犯罪學課本中的大量案例,是研究腳本很棒的資源。
壞的腳本透過「法西斯式嘲諷」(Fascist Sneer)賦予孩子,孩子則以「慣犯」(Nostalgic Prisoner)的原則堅守腳本。「法西斯式嘲諷」歷史悠久,原理如下:人民被告知敵國國王或領袖很骯髒、語無倫次、下賤、粗野,就像一個畜生,而不是人類。被俘虜後,這個國王被衣衫襤褸的丟進籠中,沒有廁所、沒有餐具。一個多星期後,他被展示於眾,毫無疑問,他看起來確實骯髒、語無倫次、下賤、粗野,並且隨著時間推移愈發如此。這時,征服者會微笑著說:「我早就告訴過你們了。」
孩子其實就是父母的俘虜,他們可以被迫成為父母想要的任何樣子,例如父母說女兒是歇斯底里、自憐自艾的愛哭鬼。他們知道女兒的弱點,因此會在客人面前作弄她,直到她無法忍受、哭出來。因為女兒已經被貼上「愛哭」的標籤,所以她非常努力控制不哭,可是一旦沒有堅持住淚水,就會像情緒爆發一樣猛烈。這時候,父母就會說:「真是歇斯底里啊!每次有客人來,她就這樣,真是個愛哭鬼!」進行腳本分析的研究時,非常關鍵的問題是:「要怎麼養育孩子,當她長大後才會做出和這個個案一樣的反應?」回答這個問題的過程中,腳本分析師會愈來愈清楚個案的成長史,甚至在她闡述前就能了解。
許多被長期關押在監獄裡的犯人覺得外面的世界冰冷、艱難、令人恐懼,因此會再次犯罪以便被送回監獄。獄中的生活雖然悲慘,但是很熟悉,他們了解規則,因此不會惹上大麻煩,他們在裡面還有老朋友。同樣,個案試圖打破腳本的牢籠時也會發現「外面」很冷,他們無法玩早已習慣的心理遊戲、失去了舊有的朋友,而不得不結交新朋友,這常常讓人感到恐懼。因此,他們會像「慣犯」一樣走回老路。這些比喻可以讓人更容易理解腳本及其影響。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9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