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15(三)凌晨網頁進行維護,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詩裡的大唐:由詩人的命運與詩作交織成的大唐史(共二冊)
滿額折

詩裡的大唐:由詩人的命運與詩作交織成的大唐史(共二冊)

商品資訊

定價
:NT$ 750 元
優惠價
90675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2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詩以言史,史以入詩。

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白居易、李商隱、薛濤……
詩人的命運與詩作,暗藏了大唐歷史的縮影。
貞觀之治、安史之亂、遣唐使……長安、洛陽、揚州、大理、西域……
唐詩中所勾畫的大唐歷史事件與地理風貌。

歷史在詩歌裡流轉,詩歌是一面鏡子,映照出唐人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
以詩證史,繪出一幅唐代詩歌的春秋畫卷。

 誰寫下了大唐第一詩?
 絕版月色──十首唐詩就有一首寫到月亮,由月亮構成的另類唐詩極簡史。
 初唐四傑──帝國在上升,而天才在沉淪。
 很多人想學李白,卻活得像杜甫,最後變成了高適?──唐詩三大佬的命運分野。
 安史之亂──杜甫的詩,比歷史還真實
 科舉簡史──帝國上升通道,擠滿頂流詩人
 寒冷、乾旱與蝗災:極端氣候摧毀的帝國
 永王之亂──李白的最後五年,以及被遮蔽的真相
 「仙丹帝國」──唐朝五個皇帝,死於長生不老藥

!推薦!
Cheap(歷史YouTuber)、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所長)

現今流傳的四萬多首唐詩中,飽含著大量的唐代史內容,其中涉及到大唐的歷史與地理、承平歌舞與戰亂塗炭、宗教的影響、部族的關係、社會變遷與經濟民生等眾多唐代史實和故事。
《詩裡的大唐》分為三部,分別以詩人、事件與地理為線,講述唐朝重要詩人的生平故事與詩作分析,詩人的命運與唐朝主要歷史事件的牽動,以及唐代的城市、環境、地理版圖等宏觀的視野勾勒。本書參考大量文獻,從詩人的角度來瞭解唐詩、瞭解大唐史。

 

作者簡介

最愛君
微信公眾號「最愛歷史」創作團隊的集體筆名。兩位主創者鄭煥堅、吳潤凱均為《南方都市報》原高級記者,鄭煥堅係華中科技大學文學碩士,吳潤凱為南京大學歷史學碩士。最愛君曾參與編著、合著有《南京大屠殺史料集》、《洪流:中國農民工30年遷徙史》等著作。由最愛君獨立原創著作《一看就停不下來的中國史》系列叢書,為歷史文學類暢銷書。

 

把「唐詩」反過來,講給你聽

唐代中期有個詩人叫李涉,在我們今天看來不是大詩人,在當時卻很有名氣。李涉曾任國子博士,人稱「李博士」。
有一次,李涉經過九江,遇上了一夥強盜。
強盜們手執刀槍,喝問:「船上何人?」
僕人回答:「是李博士。」
「是不是李涉博士?」
僕人又答,是的。
強盜們說:「如果真是李博士,我們不要他的錢財了。久聞詩名,希望他能給我們寫一首詩。」
李涉聽罷,鋪紙磨墨,當場寫了一首絕句:

井欄砂宿遇夜客
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他時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強盜們拿到詩,忘記了打劫的本行,拜謝告辭而去。
這樣的「奇遇」放在哪個朝代都不可能發生,除了唐朝。
聞一多先生曾經說過:「一般人愛說唐詩,我卻要講『詩唐』,詩唐者,詩的唐朝也,懂得了詩的唐朝,才能欣賞唐朝的詩。」
唐詩──唐朝的詩,是每個中國人都會背幾首的,但詩唐──詩的唐朝,卻不是所有人都瞭解的。
究其原因,唐詩太美,使得誦讀它的人純粹陶醉於它的美,而忘記了它產生的時代和背景。那些穿越千年仍然閃閃發光的詩行,在歷史的流轉中獲得了普遍的意義,同時也丟失了特定的場域。
您現在打開的這本書,正是為了還原唐詩產生的特定場域而作。有別於市面上從文學視角講唐詩的書籍,我們希望響應聞一多先生多年前的號召,寫作一本從歷史角度講「詩唐」的書。
詩以紀史,史以入詩。《全唐詩》保存的四萬九千多首唐詩中,滲透著大量的唐代歷史資訊,涉及詩人命運、政治生活、經濟發展、歷史地理、戰爭、宗教、民族關係、社會變遷、環境保護等眾多史實領域。
以晚唐詩人皮日休的《汴河懷古》為例:「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詩中講述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改變了中國此後歷代的漕運格局、都城遷移、經濟重心等豐富的史實和細節。
大詩人杜牧的《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代時,秦嶺山脈仍然覆蓋大量的原始森林,四川地區氣候溫暖,可以出產荔枝(唐代以後氣候趨冷,已無法再種植),所以唐玄宗為楊貴妃快遞的荔枝,是從四川經蜀道運輸到關中地區的。這裡就涉及了氣候、古蜀道等環境與地理問題。
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杜甫的《春望》中「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以及《石壕吏》中「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這些唐詩則描述了安史之亂對君王愛情的終結,對長安城的毀壞以及對民間造成的深沉苦難等一系列廣闊的社會歷史圖景。
元稹的《縛戎人》:「萬里虛勞肉食費,連頭盡被氈裘暍。華裀重席臥腥臊,病犬愁鴣聲咽嗢。中有一人能漢語,自言家本長城窟。少年隨父戍安西,河渭瓜沙眼看沒……」此詩則講述唐帝國在西域地區與吐蕃、阿拉伯帝國的爭霸,安史之亂後河西走廊陷落,大唐孤軍駐守西域,部分士兵被俘虜後留下了慘痛的回憶,中間涉及唐代民族關係及中亞國際歷史。
而晚唐詩人韋莊的名詩《秦婦吟》:「華軒繡轂皆銷散,甲第朱門無一半。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樓前荊棘滿。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淒涼無故物。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表現了唐末黃巢起義後,在黃巢起義軍和朝廷官軍的反覆爭奪下,長安城遭遇了毀滅性打擊,整個貴族階層面臨滅頂之災。在詩歌哀痛的亂世中,唐朝的悲劇性走向,正滲透在一行行詩史相契的文字裡面。
……
我們在這本書中採用新聞特稿式的寫法,參考大量基本文獻,希望從一個新的角度引領讀者瞭解「詩唐」,從而讀懂唐詩。
在中華文明的長河中,為什麼唐詩的生命力如此旺盛?我想,歷史的詩意若隱若現,無疑增添了它的魅力與傳播力。唐詩被中國所塑造,同時也塑造了中國。
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無論古今,人類的情感是共通的。我們相信,若能深入古人的情境與內心,歷史自然就活了起來。
本書的三名作者分別是鄭煥堅、吳潤凱和陳恩發。其中,鄭煥堅和吳潤凱都是《南方都市報》原高級記者。本書的絕大部分文章,初稿首發在微信公眾號「最愛歷史」。承蒙八十餘萬粉絲和讀者的厚愛,多數文章均擁有了不俗的閱讀量,並獲得了一些不錯的評價。同時,部分文章被《同舟共進》、《青年文摘》、《廉政瞭望》、《南方雜誌》等刊物轉載刊發,謹致謝忱。至於書中的謬誤,還望諸位多寬容,多批評,多指正。
人比任何概念都重要。那麼,請跟隨大唐詩人們的腳步,開啟這趟歷史的旅程吧。

最愛君
二○二○年月三十日於廣州

 

目次

開篇
絕版月色:另類唐詩極簡史
唐詩的不凡,是從西元六七六年的一場溺水事故開始的。

第一部 詩人

唐詩創世記:誰寫下了大唐第一詩?
在唐詩的光輝旅程中,魏徵、虞世南和王績默默無言。

初唐四傑:帝國在上升,而天才在沉淪
那些天縱之才,一個個活成了天妒英才。

千年孤獨陳子昂: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他給自己算了一卦,隨後仰天長歎,「我命絕矣」!

賀知章:大唐最幸福的詩人
平心靜氣,快意人生,方能福壽綿長。

張九齡:提前二十年預言了安史之亂
他是開元時期最後一位賢相,也是盛唐文壇老大哥。

「七絕聖手」王昌齡,死於一場謀殺
青山一道同雲雨,正義何曾缺席過。

王維:一個「佛系詩人」的平凡與偉大
塵世被過濾掉之後,他把靈魂釋放出來。

孟浩然:盛唐第一朋友圈
他死的時候,半個盛唐心碎了。

西元七四四年:唐詩三大佬的命運分野
很多人想學李白,卻活得像杜甫,最後變成了高適。

岑參:大唐唯一的西域詩人
他還是沒能趕上一個好時代。

元結:一個不該被遺忘的完美人物
妖孽當道,他罵得痛快。

孟郊:詩紅了,人沒紅
生命中的最後四、五年,孟郊基本處於絕望的狀態。

元白:千年來最感人的生死之交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李賀:我在大唐國家司儀館寫詩
在那兒工作,你也會成為「詩鬼」。

杜牧:大唐最鬱悶的詩人
政治的殘酷是,永遠必須站隊。

一生無題李商隱:政治、婚姻與詩歌
時代辜負了他,他並未辜負時代。

大唐女詩人之死
李冶、薛濤和魚玄機,三個悲哀的背影。

唐詩的最後六十年:一個時代遠去,來不及告別
下一個王朝,是屬於詞的時代。

第二部 事件

貞觀之治:一個被反覆追憶的時代
晚年的李世民失去了一面鏡子。

永王之亂:李白的最後五年,以及被遮蔽的真相
他的詩沒有了仙氣。

安史之亂:杜甫的詩,比歷史還真實
世間已無杜子美。

二王八司馬事件:政治風潮中的柳宗元與劉禹錫
什麼是永恆的,什麼是速朽的,他們知道。我們也知道。

八一五年,宰相被刺殺以後
帝國在刺殺中新生,又在刺殺中走向滅亡。

甘露之變:天降祥瑞之後,一千多顆人頭落地
大唐,冬日長安城,一個看似平常的上午。

「仙丹帝國」:唐朝五個皇帝,死於長生不老藥
歷史給人唯一的教訓,就是人們不曾吸取任何歷史教訓。

為權力祈禱:唐朝的佛教與政治
李世民決定拿不聽話的老和尚法琳開刀。

白馬之禍:唐朝三十多名大臣被投進了黃河
全天下都知道,朱溫這是要篡位了。

帝國糧食魔咒:唐朝為什麼會被餓死?
因為吃飯問題,唐中宗李顯非常惱火。

科舉簡史:帝國上升通道,擠滿了頂流詩人
唐朝人為什麼那麼能寫詩?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遣唐使往事:日本,大唐最好的學生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但唐詩的優美,世人皆可領略。

第三部 地理

長江之詩:文明、經濟與生態變遷
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大運河:中原王朝興衰起落的生命線
大運河不失,大唐就還有復興的希望。

巔峰即隕落:中國歷史第一城,「死」於九○七年
從此,長安王氣喪盡。

大唐神都的興衰:區位、政治與歷史大勢
你死後想去哪?洛陽邙山!

大唐有座「魔都」,悄悄火了一千年
這裡,是隋唐時期中國交通的十字路口。

成都:帝國最後的烏托邦
成都與唐朝皇帝的故事,大多是事故。

高句麗:一個東北亞霸主的消亡
一個曾經帶甲數十萬的「戰鬥民族」,怎麼說沒就沒了呢?

大唐滅亡前五年,南詔先說了再見
西南地區的歷史總是那麼神秘,白居易也很感興趣。

大唐是如何丟掉西域的?
盛唐夢已遠,西域今仍在。

西出陽關無故人:陽關到底是個什麼關?
被王維捧紅的打卡勝地。

寒冷、乾旱與蝗災:被極端氣候摧毀的帝國
西元七四一年的第一場雪,來得有點早。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開篇
絕版月色:另類唐詩極簡史

西元六一八年,當李淵奪下表弟楊廣的江山時,他估計想都想不到,自己會是開啟一個偉大朝代的高祖。
唐朝的偉大,在於開放、包容和自信。但要沒有詩歌,這種偉大,至少要打個五折。
請記住,是兩千多個留名至今的詩人,托起這個值得膜拜的朝代。
沒有一個朝代像唐朝一樣,留下這麼多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詩篇。你能想到的任何古典意境、傳統事物,以及人的所有情感,都被唐朝人寫盡寫絕了。
以天上的那輪明月為例,它至少被唐朝人寫了五千多次。統計《全唐詩》,總共四萬九千多首詩裡,寫到月亮的有五千三百七十七首,占了約百分之十一。流行的《唐詩三百首》中,涉及月亮的詩八十一首,占比高達百分之二十七。
一個當紅的詩人,沒有一首寫月的詩流傳下來,就好比當下的明星不上一檔爆款綜藝節目,不算真的流量明星。
有人說,唐詩的不凡,大約是從六七六年的一場溺水事故開始的。在此之前,開國五十多年,出過不少詩人,但,都是長長的鋪墊。

王勃
那一年的冬天,長安城裡的文化人都在給一篇文章點讚。唐高宗命人取來一閱,讀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不禁連拍大腿:「千古絕唱,此乃天才!」
越讀越過癮,唐高宗接著問道:「現在,王勃在何處?朕要召他入朝!」
底下人吞吞吐吐:「王勃,已落水而亡。」
這篇讓皇帝癡迷不已的文章,叫《滕王閣序》,是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寫的「命題作文」,結果一炮而紅,紅到現在。
以至於人們似乎忘記,他不僅作文一流,寫詩也是一絕,排行「初唐四傑」之首。
他寫過月亮,有好幾首。最有味道的是《山扉夜坐》。

山扉夜坐
抱琴開野室,攜酒對情人。
林塘花月下,別似一家春。

明月下,有花,有樹,有琴,有酒,還有情人。這樣的春夜,不僅是王勃個人青春的寫照,也象徵了唐詩的青春飛揚。
但他寫下《滕王閣序》的次年夏季,探望完父親,返程渡海途中,遇上大風,不幸溺水,驚悸而死。
時年僅二十七歲。
唐詩的青春正在逐步綻放。比起英年早逝的王勃,我們對另一個詩人的記憶,更加短暫和絢爛。

張若虛
這個叫張若虛的詩人,生平比他的名字還虛。他就像大唐詩壇的一場煙花表演,美呆了,之後,沒有留下任何冗餘資訊,除了他的兩首詩作。
我們只知道,他大概活躍在七世紀中期到八世紀前期,可能是揚州人,曾經出任過一個較為卑微的武職。
和他一起並稱「吳中四士」的其他三人——賀知章、張旭、包融,留下的個人資訊都比他豐富多彩。
但是,到頭來我們記住的,不是詩人的虛名,而是他的作品。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擣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聞一多說,《春江花月夜》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唐詩寫月的起點,被張若虛拉得太高太高了,堪稱孤篇壓倒全唐,以至於後來者一寫起月亮,就恍如活在無盡的焦慮裡。
很多詩人終其一生,都想擺脫張若虛的影響,結果都不自覺地成為他的模仿者。成功脫離模仿、不走尋常路的,一定是另一個偉大的詩人誕生了。
六八二年左右,長安城舉行了一場個人「音樂會」,表演者是個來自四川的富二代。

陳子昂
陳子昂起初在長安默默寫詩,默默地,果然沒人關注。
不知道怎麼回事,有一天突然開竅,花天價去街頭買了一把胡琴,就跟幾年前某富豪拍下雞缸杯一樣,一下子就上了頭條。
他趁熱打鐵,廣發請柬,說明兒就開個音樂會。把社會名流都「騙」過來之後,他當場行為藝術了一把,把天價琴一摔,來了段freestyle:今天來的人不少,我不彈琴寫離騷,我的詩莫名地好,但你們就不知道,不是我心高氣傲,陳子昂絕對會爆!
於是,現場分發資料,推廣自己的詩。
經過這場表演,陳子昂「一日之內,聲華溢都」。

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當所有詩人說明月見證了團圓的時候,陳子昂說,明月見證了朋友間的別離。無論做人還是寫詩,他總是這麼特立獨行,不入流俗。
只有不按常規出牌的人,才會相互欣賞。武則天在位時期,很欣賞陳子昂的才華,授予其右拾遺官職。
然而,直言敢諫的陳子昂,總是受到排擠和打擊,三十八歲就辭職還鄉。
三年後,他被奸人所害,冤死獄中。後人尊稱他為「詩骨」。
陳子昂死後十八年,西元七一八年,四十歲的張九齡應詔入京。這一年,是開元六年,盛唐氣象漸入佳境。

張九齡
在唐朝詩壇上,張九齡是繼陳子昂之後,力排齊梁頹風,追宗漢魏風骨,打開盛唐局面的重要一人。
張九齡後來成為開元盛世的最後一個名相。他被李林甫排擠後,大唐政事就開始變壞了。
據說,張九齡的風度無人能及,這讓唐玄宗念念不忘。在他去世後,每逢有人舉薦人才,唐玄宗總要追問一句:「風度得如九齡否?」

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如果說,把「江月」寫得最絕的是張若虛,那麼,寫絕了「海月」的,正是張九齡。
張九齡被貶荊州時,招了個年近半百的當地人做幕僚。此人當時詩名已經很盛,連李白都很膜拜,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孟浩然
孟浩然一生與山水田園為伴,但並非沒有用世之心。他曾兩次入長安求取功名,名動公卿,卻仕途困頓。
在宰相張說(一說是朋友王維)的府中,他偶遇唐玄宗,當場朗誦自己的詩,讀到「不才明主棄」一句時,唐玄宗龍顏大怒,打斷他說:朕從不知道你,談何拋棄你,為何汙衊朕?
這對孟浩然是一次巨大的打擊,此後,他的功名心漸漸淡了下來。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這種近乎白描的詩歌寫作,是孟浩然的拿手好戲。
聞一多評價說:「淡到看不見詩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詩;與其說是孟浩然的詩,倒不如說是詩的孟浩然。」
西元七四一年,王維經過襄陽,發現孟浩然已經過世,傷心不已,寫下了「故人不可見,漢水日東流」的悲情詩句。

王維
人世間有太多的事情,不是美好的意願所能左右。
孟浩然大半生歸隱田園,卻拼命想做官;而王維一生都在做官,卻拼命想歸隱田園。造化弄人,大抵如斯!
王維的父親早逝,長子代父,他早早就擔負起家庭重擔。這逼得他只能小心翼翼地藏起田園夢,謹小慎微地在帝國中做一個小官,養家餬口。
對他來說,生活不僅有田園與詩,還有眼前的苟且。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所有唐朝人的詩中,可以說王維寫的月亮,最能抓住人心。
除了「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他還寫過「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等美好的句子,頗能慰藉和淨化人心。
他自己就想從無聊的官場生活中逃離,本身就有這種心理需求,所以總能擊中人的內心,產生共鳴。
不得不說,在唐詩歷史上,七○一年是一個偉大的年分。它不僅誕生了「詩佛」王維,還誕生了「詩仙」李白。

李白
有意思的是,這一對同齡人,均為當時的詩壇大咖,擁有孟浩然、王昌齡等共同的朋友,彼此卻並不認識。很讓人懷疑,他們之間是否有什麼過節。
不說別的,性格差異就十分明顯。
王維一生處在自我懷疑之中,李白則始終自我感覺棒極了。給他一根棍子,他就有自信撬動整個帝國。
據說有一次李白奉詔入宮,在唐玄宗面前,讓高力士幫他脫靴,因此得罪了高力士。
但李白壓根不在乎這些。
哪怕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天,他也要寫出一首最好的詩。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筆下的這輪明月,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廣為人知的明月。上至八十老嫗,下至三歲幼童,幾乎人人能背。
他與明月的淵源頗深,以至於人們都寧願相信,他是酒後捉月,溺水而死。
現代詩人余光中這樣說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有人會問,另外半個盛唐呢?答案是,在杜甫那裡。

杜甫
如同硬幣的兩面,盛唐有了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李白,也有了現實主義詩人的最佳典範杜甫。
苦難出詩人。杜甫的一生,實在太苦。他的饑餓記憶,催人淚下。
安史之亂爆發那一年,即將顛沛流離的他,路過故鄉,順便回家看看,尚未進家門就聽到哭聲。原來,是他的小兒子餓死了。
多年後,饑餓難當的他,對著地方官員送來的白酒、牛肉,「甫飲過多,一夕而卒」,撐死了(此事見於《明皇雜錄》,新、舊唐書皆採用此說法,有爭議,現多認為是病死)。
這是他個人的不幸,但更是時代不幸的寫照。
唐朝由盛而衰,杜甫作為親歷者,以詩代史,如實記錄了下來。後人稱他的詩為「詩史」。

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

這是杜甫的柔情細膩之作,明明是自己想念妻兒,卻說妻子想念自己。譴責戰爭,最有力的方式不是聲嘶力竭地喊口號,而是把一個家庭的離亂展示出來。
有一句話: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杜甫就是這樣的英雄。
年長杜甫十來歲的王昌齡,歌頌的卻是另一種英雄主義。

王昌齡
就文人而言,唐朝是個人口流動性很大的朝代。由於疆域廣闊,他們會主動或被動地天南海北去旅行遷徙。
邊塞詩,就是這樣一個特定時代的產物。
當然,朝廷希望詩人們透過邊塞詩反映「盛唐之音」,但詩人們總會看到維持廣闊疆域背後的極大代價。

出塞二首(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首詩被譽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寫「秦時明月」,其實是在借古時月色,寫當下問題。
邊疆戰亂的平息,急需朝廷起用真正的英雄,言下之意,是否意味著當時戍邊的將領都是狗熊呢?
借古諷今,王昌齡絕對爐火純青。

高適
高適與王昌齡、岑參、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當時有一股軍旅熱,文人多愛往邊疆跑,想在戰場上建功立業。
結果,高適沒以赫赫戰功名垂青史,反倒寫了不少邊塞詩。名氣越來越響。

塞上聽吹笛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有評論稱,高適的邊塞詩,在冰寒之中包含著熱力,在荒涼之中蘊含著活力。這與他積極樂觀的心性有關。
要知道,高適可是連送別詩都可以寫出霸氣的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儘管他一直到四十六歲才正式進入仕途,但此後人生就跟開了掛一樣,無人能敵,曾平定永王李璘之亂。
在他六十二歲死後,更獲贈禮部尚書銜。
唐朝底層逆襲的所有案例中,應該說,沒有比高適更成功的了。

張繼
大唐的張繼,留給歷史的身影相當模糊,模糊到幾乎只剩下一夜的記憶。
每個詩人只能陪我們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而張繼,陪我們失眠了一個夜晚,然後不見蹤影。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如果沒有《楓橋夜泊》留下來,張繼跟歷史上的任何過客沒區別,在世界上活過,卻沒人在意。畢竟任何時候,都不缺失眠人。
但現在不一樣,一千多年來,整個華人文化圈的人,都在念叨他經歷的那個失眠之夜。

王建
作為安史之亂後出生的「戰後寶寶」,王建從小就感受到時代沉淪在個體身上的悲摧。
貧窮與生俱來,以至於他「終日憂衣食」。四十歲後,他才有了一些底層為官的機會,做個縣丞、司馬之類的小官。
這也使得王建的詩,很「親民」。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中秋之夜的月亮不難寫,難的是,寫出共鳴與同理心。《唐才子傳》說王建的厲害在於,能夠「感動神思,道人所不能道」。
他帶著最微薄的行李和最豐盛的才華,以夢為馬,隨處可棲。
中唐的詩人,好詩不少,但詩人本身的存在感不強。偶爾有名字滿天飛的,那大抵是鬧出大緋聞了。

李益
唐代傳奇《霍小玉傳》面世的時候,李益還活在世上。這個唐傳奇名篇,寫的正是李益的八卦,說他負心薄倖,拋棄了妓女霍小玉。
在他們約定相愛的期限內,李益攀上了一門貴族親事,遂躲避霍小玉不肯相見。霍小玉相思成疾而死。
這件事被曝光後,李益承受了巨大的輿論壓力。
史書記載,李益因此留下心理陰影,對自己的妻子非常不放心,出門前都要把妻子綁起來,甚至脫光了用浴盆蓋住才放心。
當然,僅僅有八卦,或許能名噪一時,卻不足以流傳後世,李益還有詩。

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這首詩是李益的代表作之一,寫出來後,傳誦很廣。《唐詩紀事》說,此詩當時便被度曲入畫,天下傳唱。
看來,只有八卦和詩,才能撩動唐朝人的心。

白居易
作為中唐最偉大的詩人,白居易也難逃八卦纏身。
據不完全統計,他一生擁有家妓三十多人,還有傳言他曾寫詩「逼死」名妓關盼盼。那叫一個殺人於無形。
但事實上,在唐代詩人排行榜前三名中,白居易是最有從政條件和能力的一個。他不應只屬於娛樂八卦週刊。
正如許多學者所論,李白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和過人的文學才華,但不諳封建體制之規則,且志傲性絕,無法適應統治集團的運行規則;杜甫同樣具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且有奉儒守官的家世背景,但性情敦厚,不夠圓滑,又「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因此在官場不受待見。
白居易的政治理想和識器,跟李杜很接近,而政治能力高出李杜一大截。按照正常的路徑設計,白居易應當屬於政治,屬於朝廷,完全有條件以匡時濟世為終生職志。
但是,因直言進諫而被貶江州司馬後,他逐步修正自己的人生軌道,從一個奮發進取的中青年官員,變成了油膩的老幹部。

效陶潛體詩十六首(其七)
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軒。
臨觴忽不飲,憶我平生歡。
我有同心人,邈邈崔與錢。
我有忘形友,迢迢李與元。
或飛青雲上,或落江湖間。
與我不相見,於今四五年。
我無縮地術,君非馭風仙。
安得明月下,四人來晤言。
良夜信難得,佳期杳無緣。
明月又不駐,漸下西南天。
豈無他時會,惜此清景前。

白居易的失敗與退化,實際上不應當認為是他的錯誤,而是時代的錯誤。
他縱情聲色,懷念友人,都埋著深刻的無可奈何。
詩中寫他懷念的四個好友,其中就有元稹。

元稹
元稹聰明機智過人,少時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宣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
跟白居易一樣,元稹在政治上並不得意。雖然一度官至宰相,卻在覬覦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劃下被貶往外地。

使東川‧江樓月
嘉陵江岸驛樓中,江在樓前月在空。
月色滿床兼滿地,江聲如鼓復如風。
誠知遠近皆三五,但恐陰晴有異同。
萬一帝鄉還潔白,幾人潛傍杏園東。

唐人有在牆壁上題詩的習慣。白居易曾一路在各地驛館尋找元稹的題詩,找到了就很開心地和上一首。
這首詩,白居易也和過。說他們是唐朝詩壇上最出名的CP,一點兒也不誇張。
元稹一生情史豐富,薛濤是他的緋聞女友。

薛濤
才貌雙絕的薛濤,後來被稱為唐朝四大女詩人之一。
薛濤比元稹大十一歲。他們第一次相遇,薛濤四十二歲,元稹三十一歲。
這段瘋狂的姐弟戀,大約僅維持了三個月。
一次道別後,元稹再沒回來。薛濤從此脫下紅裙,換上了道袍。

送友人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薛濤以女詩人的細膩,為男性詩壇平添了幾抹溫情。然後,她便獨自吞咽痛苦去了。
然而在男權世界裡,她終歸只是一種陪襯。
當薛濤早已對感情心灰意冷的時候,在長安,她的同齡人韓愈對政治也感到心灰意冷。

韓愈
西元八一九年,在唐憲宗的帶動下,長安掀起信佛狂潮。
韓愈沒有迎合皇帝的信仰,而是不顧個人安危,諫迎佛骨。唐憲宗大怒,要處死韓愈。
皇親國戚為韓愈求情,最終,他被貶為潮州刺史。到藍關時,覺得這輩子再也無法回長安了,要他的侄孫來收屍骨。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纖雲四卷天無河,清風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聲影絕,一杯相屬君當歌。
君歌聲酸辭且苦,不能聽終淚如雨:
「洞庭連天九疑高,蛟龍出沒猩鼯號。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藥,海氣濕蟄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繼聖登夔皋。
赦書一日行萬里,罪從大辟皆除死。
遷者追回流者還,滌瑕蕩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軻只得移荊蠻。
判司卑官不堪說,未免捶楚塵埃間。
同時輩流多上道,天路幽險難追攀。」
君歌且休聽我歌,我歌今與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飲奈明何!」

這篇七言古詩,八○五年中秋時韓愈寫於郴州。人生由命,無可奈何的心情,流露無遺。
可見,宦途險惡,韓愈早就領教過了。但他仍然能夠保持初心,仗義執言,這樣的傲骨,著實難得。
唐詩發展到這時,已經有了一些輪迴的意味。
最明顯的表現,是又一個天才詩人在二十七歲早逝,猶如當年王勃之死。

李賀
李賀的詩,大多是慨歎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他的想像力極為豐富,後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
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多了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

綠水詞
今宵好風月,阿侯在何處?
為有傾人色,翻成足愁苦。
東湖採蓮葉,南湖拔蒲根。
未持寄小姑,且持感愁魂。

這樣溫情的小調,在李賀的詩中,實不多見。正如王勃的青春無敵,李賀也在最好的年紀去世。
唐詩開始走向迴光返照式的最後輝煌。「小李杜」的出場,就是一個句號。

杜牧
杜牧出生在政治家庭,是官三代,他爺爺是宰相。他表面是個情聖、風流才子,骨子裡則是個憂國憂民的戰略家。
他的政論文,連北宋名相司馬光都佩服不已。
但他一生英雄,卻幾無用武之地。原因是,他從政的時期恰是牛李黨爭最激烈之時,而他在其中,做了一個矛盾的超然派,非牛非李,亦牛亦李。
可憐的杜牧,縱有經天緯地之才,也永遠走不進權力的核心圈層。

長安夜月
寒光垂靜夜,皓彩滿重城。
萬國盡分照,誰家無此明。
古槐疏影薄,仙桂動秋聲。
獨有長門裡,蛾眉對曉晴。

杜牧自己就是一首詩。這首詩悲淒滄桑,從才華橫溢的少年寫到老氣橫秋的晚年。這首詩蕩氣迴腸,從意氣風發的鬥志昂揚,寫到兩鬢寒霜的酒醉心涼。
和杜牧堪稱難兄難弟的,便是李商隱了。

李商隱
幾乎是杜牧命運的複寫,李商隱一生也無奈地捲入牛李黨爭之中,成為政治犧牲品。
他的恩師令狐楚非常欣賞他,連遺囑都讓他寫,而不是讓兒子寫。
與此同時,邊疆大吏王茂元也非常欣賞他,將女兒嫁給他。
然而,令狐楚是牛黨,王茂元是李黨。牛李兩黨,勢不兩立,悲劇於是發生。
李商隱在黨爭夾縫中,痛苦徘徊,付出了一生的代價。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是「朦朧詩」的鼻祖。一千多年來,無人解得他詩中的真正含意。只能以晦澀難懂來搪塞和解讀,殊不知,越是難懂,越藏著深刻的苦痛。
八五八年,李商隱鬱鬱而終。此時,杜牧已死去六年。
到九○七年唐朝落幕,這個朝代還有半個世紀的苟活。但對唐詩來說,最後的大咖雙雙隕落,一個偉大的時代已然凋零。
明月還是同一輪月,整整一個朝代的悲喜,卻這樣輕輕翻過去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675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