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之謎:解開比特幣、狗狗幣及以太幣的秘辛
商品資訊
系列名:i生活
ISBN13:9786269597239
替代書名:Cryptoassets: The Innovative Investor's Guide to Bitcoin and Beyond
出版社:好人出版
作者:克里斯‧布尼斯克; 傑克‧塔塔爾
譯者:謝宛庭;江芳吟;楊玲萱
出版日:2022/06/08
裝訂/頁數:平裝/416頁
規格:21cm*14.8cm*2.4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想踏入NFT的世界前,你必須先從加密貨幣起步。
連伊隆.馬斯克也加入投資的未來貨幣趨勢──
關於「它」──加密貨幣的一切細節,你不能啥都不知道!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利.馬可維茲力推!
亞馬遜百則盛讚──關於加密貨幣前世今生、一路走來的所有風波與辛勞的「幣生」之書。
最完善,最簡要,一本讀通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種類、交易方式及投資歷史的全能手冊。
就算是只會買0050的投資新手,讀完也能開始規劃入坑以太幣、狗狗幣!
兩位作者以最早關注加密貨幣市場至今的創新投資人身分,親身傳授面對「它們」時的心態、投資邏輯及避險要點。
※即上市日起至2022/10/31前購書並剪下書內截角寄回本社,即有機會抽中全球第一個為行動裝置設計的冷錢包「CoolWallet」。
台灣幣圈領域人士誠摯推薦──
「《加密貨幣之謎》可稱上是區塊鏈教科書,不僅淺顯易懂、完整地講述了區塊鏈知識與加密貨幣的價值,同時還回顧 Mt.Gox與Bitfinex交易所被駭的歷史、提倡讀者們都將加密資產保管在硬體冷錢包內。不論你是加密貨幣初學者、或是在區塊鏈產業工作的幣圈人,強力推薦2022 必讀書籍!」──歐仕邁 Michael Ou(庫幣科技執行長)
「新加入幣圈者一定想知道加密貨幣投資價值,而本書作者由傳統投資角度出發,分析區塊鏈領域投資價值,適合初學者加深加密投資的理解。」──鄭光泰 Titan Cheng(幣託創辦人暨執行長)
關於區塊鏈的起始與打開未來的「鑰匙」
超越紙幣的交易媒介在二十一世紀誕生,跟隨著區塊鏈技術一步一步走入你的生活。去中心化、沒有央行及經過細思極恐的評估後,首種加密貨幣於中本聰的提倡下發行。如今成為你看盤、投資APP多出的一欄,僅僅十年之內改變了全世界投資市場的生態。
曾有不少投資者,預估比特幣將會以失敗收場──而且是慘敗。但是比特幣在這數年內以完全無法預期的級數成長,最終成長到飽和。市場也並未因此收縮,而是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自於區塊鏈技術的加密貨幣,在某一個瞬間成為投資界的新寵兒。現在,早已不是富豪投資人的專利,而是所有投資人的亮眼標的之一。
它不只是比特幣,還是以太幣、狗狗幣及門羅幣──一群改變世界、更加難以預測的個性的貨幣依然還在成長中,它們將會是未來經濟的支柱?還是曇花一現?沒有實體,不能繳稅。簡直比股票還難以預測的虛擬貨幣,為何能從一個區塊鏈發展至現今?此書將從二十一世紀前的相關概念提出至近十年的蓬勃發展,鉅細靡遺地介紹每種貨幣的「幣生」。
祖克伯、馬斯克……多位世界知名人物早已投入加密貨幣市場,看準了「它們」的未來
2018年比特幣有如神助般,每枚比特幣價格水漲船高了幾十倍
2022年4月「神鬼駭客」史諾登終於公開承認自己為大零幣的創始六人之一
2022年5月,LUNA幣跌至毫無價值,牽連幣圈所有加密貨幣;連拋售比特幣都無法救回落至深谷的幣值
這些事件,代表世界早已驅動了加密貨幣;但在書的背後,其實是加密貨幣隨時在驅動全世界
搞得RAP一樣長的加密貨幣一字排開,到底有什麼魅力吸引投資者進駐?
馬斯克、祖克伯又為何早早就看上眼?
比特幣(BTC)、以太坊(ETH)、瑞波幣(XRP)、比特幣現金(BCH)、泰達幣(USDT)、萊特幣(LTC)……諸如此類的各式加密貨幣,擁有自己的名稱、特性及持有市場。這不僅是一個大型的投資,也是讓所有人投資人錯得離譜,開始無限蓬勃發展的超級錢坑!
所以,從中本聰發表比特幣白皮書的那一刻──已經徹底改變了這個世界!
連伊隆.馬斯克也加入投資的未來貨幣趨勢──
關於「它」──加密貨幣的一切細節,你不能啥都不知道!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利.馬可維茲力推!
亞馬遜百則盛讚──關於加密貨幣前世今生、一路走來的所有風波與辛勞的「幣生」之書。
最完善,最簡要,一本讀通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種類、交易方式及投資歷史的全能手冊。
就算是只會買0050的投資新手,讀完也能開始規劃入坑以太幣、狗狗幣!
兩位作者以最早關注加密貨幣市場至今的創新投資人身分,親身傳授面對「它們」時的心態、投資邏輯及避險要點。
※即上市日起至2022/10/31前購書並剪下書內截角寄回本社,即有機會抽中全球第一個為行動裝置設計的冷錢包「CoolWallet」。
台灣幣圈領域人士誠摯推薦──
「《加密貨幣之謎》可稱上是區塊鏈教科書,不僅淺顯易懂、完整地講述了區塊鏈知識與加密貨幣的價值,同時還回顧 Mt.Gox與Bitfinex交易所被駭的歷史、提倡讀者們都將加密資產保管在硬體冷錢包內。不論你是加密貨幣初學者、或是在區塊鏈產業工作的幣圈人,強力推薦2022 必讀書籍!」──歐仕邁 Michael Ou(庫幣科技執行長)
「新加入幣圈者一定想知道加密貨幣投資價值,而本書作者由傳統投資角度出發,分析區塊鏈領域投資價值,適合初學者加深加密投資的理解。」──鄭光泰 Titan Cheng(幣託創辦人暨執行長)
關於區塊鏈的起始與打開未來的「鑰匙」
超越紙幣的交易媒介在二十一世紀誕生,跟隨著區塊鏈技術一步一步走入你的生活。去中心化、沒有央行及經過細思極恐的評估後,首種加密貨幣於中本聰的提倡下發行。如今成為你看盤、投資APP多出的一欄,僅僅十年之內改變了全世界投資市場的生態。
曾有不少投資者,預估比特幣將會以失敗收場──而且是慘敗。但是比特幣在這數年內以完全無法預期的級數成長,最終成長到飽和。市場也並未因此收縮,而是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自於區塊鏈技術的加密貨幣,在某一個瞬間成為投資界的新寵兒。現在,早已不是富豪投資人的專利,而是所有投資人的亮眼標的之一。
它不只是比特幣,還是以太幣、狗狗幣及門羅幣──一群改變世界、更加難以預測的個性的貨幣依然還在成長中,它們將會是未來經濟的支柱?還是曇花一現?沒有實體,不能繳稅。簡直比股票還難以預測的虛擬貨幣,為何能從一個區塊鏈發展至現今?此書將從二十一世紀前的相關概念提出至近十年的蓬勃發展,鉅細靡遺地介紹每種貨幣的「幣生」。
祖克伯、馬斯克……多位世界知名人物早已投入加密貨幣市場,看準了「它們」的未來
2018年比特幣有如神助般,每枚比特幣價格水漲船高了幾十倍
2022年4月「神鬼駭客」史諾登終於公開承認自己為大零幣的創始六人之一
2022年5月,LUNA幣跌至毫無價值,牽連幣圈所有加密貨幣;連拋售比特幣都無法救回落至深谷的幣值
這些事件,代表世界早已驅動了加密貨幣;但在書的背後,其實是加密貨幣隨時在驅動全世界
搞得RAP一樣長的加密貨幣一字排開,到底有什麼魅力吸引投資者進駐?
馬斯克、祖克伯又為何早早就看上眼?
比特幣(BTC)、以太坊(ETH)、瑞波幣(XRP)、比特幣現金(BCH)、泰達幣(USDT)、萊特幣(LTC)……諸如此類的各式加密貨幣,擁有自己的名稱、特性及持有市場。這不僅是一個大型的投資,也是讓所有人投資人錯得離譜,開始無限蓬勃發展的超級錢坑!
所以,從中本聰發表比特幣白皮書的那一刻──已經徹底改變了這個世界!
作者簡介
克里斯‧布尼斯克(Chris Burniske)
卡位創投公司(Placeholder Ventures)的創辦人之一,這是間位於紐約,主打加密資產投資的公司。在創辦本公司前,布尼斯克在方舟投資公司主導下一代(Next Generation)網路策略,帶領公司成為世上第一個投資比特幣的公共基金經理人。接著,他潛心鑽研加密資產,成功讓華爾街承認其為一新興資產類型。他的相關評論文章也時常刊登於美國各大報章媒體,包括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以及《富比士》雜誌。
傑克‧塔塔爾(Jack Tatar)
天使投資人,也是加密資產社群中的新創公司顧問,更經常針對此議題進行發言和撰文。有著超過二十年的金融服務經驗,塔塔爾是獲得數位貨幣委員會(Digital Currency Council)證照的頭幾位金融專家之一。他也是《比特幣是怎麼回事?》(What’s the Deal with Bitcoins?)的共同作者,該書為比特幣最早的專書之一。
卡位創投公司(Placeholder Ventures)的創辦人之一,這是間位於紐約,主打加密資產投資的公司。在創辦本公司前,布尼斯克在方舟投資公司主導下一代(Next Generation)網路策略,帶領公司成為世上第一個投資比特幣的公共基金經理人。接著,他潛心鑽研加密資產,成功讓華爾街承認其為一新興資產類型。他的相關評論文章也時常刊登於美國各大報章媒體,包括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以及《富比士》雜誌。
傑克‧塔塔爾(Jack Tatar)
天使投資人,也是加密資產社群中的新創公司顧問,更經常針對此議題進行發言和撰文。有著超過二十年的金融服務經驗,塔塔爾是獲得數位貨幣委員會(Digital Currency Council)證照的頭幾位金融專家之一。他也是《比特幣是怎麼回事?》(What’s the Deal with Bitcoins?)的共同作者,該書為比特幣最早的專書之一。
名人/編輯推薦
歐仕邁 Michael Ou(庫幣科技執行長)
鄭光泰 Titan Cheng(幣託創辦人暨執行長)
動區動趨BlockTempo(區塊鏈媒體)
懶錢包LazyWallet(理財系YouTuber)
一開始知道比特幣的時候,我深深相信它會以失敗收場。根據當時閱讀的幾篇文章,以及身為二十年的懷疑論投資人經驗,我在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的「快錢論壇」節目上,大聲地斷定比特幣絕對活不下去(但現在非常懊悔)。它怎麼可能活得下去?比特幣沒有任何實體,沒有中央銀行,不能用來繳稅,也沒有一支軍隊為它撐腰。除此之外,它的波動性極高,而且名聲不佳。以上各項看來都只會加速比特幣的滅亡。我從業一輩子,從沒有錯得這麼離譜過。
在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的檔案庫深處,藏著一支丟人現眼的影片,裡面有我大聲抱怨這個「神奇網路貨幣」的片段。如果你現在剛好讀到這段文字,而且也正巧有辦法取得這支影片的話,請你以正確的態度處理它,那就是銷毀!經過那段愚昧駑鈍的日子後,我漸漸了解到,比特幣及其背後的區塊鏈技術—事實上是科技的一大進展,且其對金融服務產業帶來的革命創舉,有潛力能和當初電子郵件對郵政系統帶來的衝擊相提並論。
一旦意識到區塊鏈技術事實上具有顛覆的能力之後,我就開始尋找並接觸和我有志一同的人士。我在華爾街區塊鏈聯盟(Wall Street Blockchain Alliance)第一屆交流派對上,認識了克里斯.布尼斯克,而且馬上發現我們有個共同興趣,那就是讓以區塊鏈為基礎的資產,也就是加密資產,變成投資人的新興資產類別。那個時候,只有極少數人看出了比特幣的潛能,而克里斯就是其中之一,而對我來說,他無疑擁有相當少見的領袖風範和遠見。
傑克.塔塔爾是退休規劃的專家,投身金融業超過二十年,且能為加密資產領域,帶來目前急需的金融觀點和投資知識。新興科技容易讓人感到困惑和害怕,但透過他引人入勝的寫作手法,可以從一個複雜的主題中,萃取出容易消化的內容給讀者。這兩人攜手創作的《加密貨幣之謎》一書,不僅可以滿足最求知若渴的好奇寶寶,也可以給初次接觸這個主題的讀者帶來許多幫助。
讀者不僅能受益於兩位作者的遠見,更能從他們對這個主題的廣泛知識中獲益良多。身為專門投資加密資產的對沖基金經理,我總是不斷鑽研這個資產類別的投資潛力,而當我遇到困難時,第一通求救電話往往就是打給克里斯。儘管我很高興克里斯能在本書中分享他的獨到見解,我的私心告訴我,我不願意失去他這位秘密武器。此外,傑克是第一波參與比特幣報導的金融記者之一,這兩人的組合力量不容小覷。不如,就讓他們成為你的知識來源吧。
而本書的美妙之處在於能帶著讀者踏上旅程,看著比特幣從金融危機的灰燼中孕育而生,甚至發展成為傳統投資組合的選項之一。想一探區塊鏈技術真面目的人,一定會對他們描述此技術背後的精緻架構時所展現的高超技巧感到驚豔,而像我這樣的金融歷史學家,則會在他們討論投資泡沫的章節時深受啟發。克里斯和傑克巧妙地將金融歷史課程應用在加密資產的投資領域。劇透一下—儘管區塊鏈技術將顛覆傳統金融市場結構,「恐懼」和「貪婪」這兩個人類獨有的特性,仍無可避免地出現於加密資產的領域中。幸好,克里斯和傑克也為讀者準備好了所需的工具和知識,以便在泡沫來臨之時,能知道該注意些什麼。
有了這些知識,讀者便能利用第十二和十三章中提到的評估架構,來選定最有發展潛力的加密資產。加密資產的評估方式和傳統投資評估不同,由於加密資產沒有收入或現金流等資訊,因此,要如何評估其績效就是一大難題。本書中,克里斯和傑克提出了創新的方法,利用網路效應和去中心化的開發者團隊,來進行正確的資產評估。曾經想過要投資加密資產的人,都應該好好閱讀一下這些內容。
區塊鏈革命最有趣的一個結果,就是觀察加密資產如何顛覆所謂的「顛覆者」。克里斯和傑克解釋道,創業投資的商業模式,已經被包括首次加密資產發行(initial cryptoasse toffering),也就是「ICO」的群眾募資所顛覆了。所謂加密資產,實際上是由一系列的代碼所組成的,而其易於追蹤和表示所有權的特性能用來做為新創公司的募資手段。過去兩年,就出現了一波創業家捨棄創投的路線,選擇直接用這個方式來募集創業資金。
所有新興商業模式都會遇到法規和永續性的問題,但是,矽谷那一套「先破壞,再道歉」的風氣,似乎也悄悄來到了華爾街。凡是在募資相關環節工作的從業人員,上至創業投資下至資本市場,都對這些新募資方法的討論感到饒富興味,甚至有些駭人。
在我的書《比特幣大爆炸》(The Bitcoin Big Bang)中,將最後一章題為「就商業來說,你所知的一切都是錯的」,其中就預告了克里斯和傑克提到的,為資金募集和分配方式開創新局。自籌資金、去中心化的組織,成為了全球經濟體中的新物種,而這一物種正在改變我們對商業行為所知的一切。加密資產作為去中心化組織的燃料,不只改變了組織圖,也打亂了原本的獎勵架構。
新組織也改變了軟體開發的方式。加密資產顛覆了網路發展過程中,一直很受用的價值創造結構。所謂的「胖協議」(fat protocol)就是指自籌資金的開發平台—藉由吸引應用程式建置於該處來創造及獲取價值。這是一種全新的先例,讓開源(open-source)專案能吸引開發者去開發有利於社會大眾的專案。
我一開始進入華爾街工作時,網路只是個存在於交易桌那端的電腦裡的玩意兒。Amazon、eBay、Google都還沒出現,但不到五年的時間,這幾間公司改變了全世界。當時還只是菜鳥交易員的我,年紀太輕,經驗也不足,沒有意識到網路是這世代難得一見的投資機會。我深深相信,在自己退休之前不可能再見到另一個成指數成長的投資標的—直到我發現了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是金融歷史上最重要的創新發明之一,它改變了我們進行交易、分配資金、組織企業的方式。如果你和我一樣,錯過了投資網路的機會,趕快讀一讀這本書,把握機會投入繼網際網路之後最棒的投資機會。
──布萊恩.凱利
CNBC客座來賓及BKCM數位資產基金經理
鄭光泰 Titan Cheng(幣託創辦人暨執行長)
動區動趨BlockTempo(區塊鏈媒體)
懶錢包LazyWallet(理財系YouTuber)
一開始知道比特幣的時候,我深深相信它會以失敗收場。根據當時閱讀的幾篇文章,以及身為二十年的懷疑論投資人經驗,我在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的「快錢論壇」節目上,大聲地斷定比特幣絕對活不下去(但現在非常懊悔)。它怎麼可能活得下去?比特幣沒有任何實體,沒有中央銀行,不能用來繳稅,也沒有一支軍隊為它撐腰。除此之外,它的波動性極高,而且名聲不佳。以上各項看來都只會加速比特幣的滅亡。我從業一輩子,從沒有錯得這麼離譜過。
在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的檔案庫深處,藏著一支丟人現眼的影片,裡面有我大聲抱怨這個「神奇網路貨幣」的片段。如果你現在剛好讀到這段文字,而且也正巧有辦法取得這支影片的話,請你以正確的態度處理它,那就是銷毀!經過那段愚昧駑鈍的日子後,我漸漸了解到,比特幣及其背後的區塊鏈技術—事實上是科技的一大進展,且其對金融服務產業帶來的革命創舉,有潛力能和當初電子郵件對郵政系統帶來的衝擊相提並論。
一旦意識到區塊鏈技術事實上具有顛覆的能力之後,我就開始尋找並接觸和我有志一同的人士。我在華爾街區塊鏈聯盟(Wall Street Blockchain Alliance)第一屆交流派對上,認識了克里斯.布尼斯克,而且馬上發現我們有個共同興趣,那就是讓以區塊鏈為基礎的資產,也就是加密資產,變成投資人的新興資產類別。那個時候,只有極少數人看出了比特幣的潛能,而克里斯就是其中之一,而對我來說,他無疑擁有相當少見的領袖風範和遠見。
傑克.塔塔爾是退休規劃的專家,投身金融業超過二十年,且能為加密資產領域,帶來目前急需的金融觀點和投資知識。新興科技容易讓人感到困惑和害怕,但透過他引人入勝的寫作手法,可以從一個複雜的主題中,萃取出容易消化的內容給讀者。這兩人攜手創作的《加密貨幣之謎》一書,不僅可以滿足最求知若渴的好奇寶寶,也可以給初次接觸這個主題的讀者帶來許多幫助。
讀者不僅能受益於兩位作者的遠見,更能從他們對這個主題的廣泛知識中獲益良多。身為專門投資加密資產的對沖基金經理,我總是不斷鑽研這個資產類別的投資潛力,而當我遇到困難時,第一通求救電話往往就是打給克里斯。儘管我很高興克里斯能在本書中分享他的獨到見解,我的私心告訴我,我不願意失去他這位秘密武器。此外,傑克是第一波參與比特幣報導的金融記者之一,這兩人的組合力量不容小覷。不如,就讓他們成為你的知識來源吧。
而本書的美妙之處在於能帶著讀者踏上旅程,看著比特幣從金融危機的灰燼中孕育而生,甚至發展成為傳統投資組合的選項之一。想一探區塊鏈技術真面目的人,一定會對他們描述此技術背後的精緻架構時所展現的高超技巧感到驚豔,而像我這樣的金融歷史學家,則會在他們討論投資泡沫的章節時深受啟發。克里斯和傑克巧妙地將金融歷史課程應用在加密資產的投資領域。劇透一下—儘管區塊鏈技術將顛覆傳統金融市場結構,「恐懼」和「貪婪」這兩個人類獨有的特性,仍無可避免地出現於加密資產的領域中。幸好,克里斯和傑克也為讀者準備好了所需的工具和知識,以便在泡沫來臨之時,能知道該注意些什麼。
有了這些知識,讀者便能利用第十二和十三章中提到的評估架構,來選定最有發展潛力的加密資產。加密資產的評估方式和傳統投資評估不同,由於加密資產沒有收入或現金流等資訊,因此,要如何評估其績效就是一大難題。本書中,克里斯和傑克提出了創新的方法,利用網路效應和去中心化的開發者團隊,來進行正確的資產評估。曾經想過要投資加密資產的人,都應該好好閱讀一下這些內容。
區塊鏈革命最有趣的一個結果,就是觀察加密資產如何顛覆所謂的「顛覆者」。克里斯和傑克解釋道,創業投資的商業模式,已經被包括首次加密資產發行(initial cryptoasse toffering),也就是「ICO」的群眾募資所顛覆了。所謂加密資產,實際上是由一系列的代碼所組成的,而其易於追蹤和表示所有權的特性能用來做為新創公司的募資手段。過去兩年,就出現了一波創業家捨棄創投的路線,選擇直接用這個方式來募集創業資金。
所有新興商業模式都會遇到法規和永續性的問題,但是,矽谷那一套「先破壞,再道歉」的風氣,似乎也悄悄來到了華爾街。凡是在募資相關環節工作的從業人員,上至創業投資下至資本市場,都對這些新募資方法的討論感到饒富興味,甚至有些駭人。
在我的書《比特幣大爆炸》(The Bitcoin Big Bang)中,將最後一章題為「就商業來說,你所知的一切都是錯的」,其中就預告了克里斯和傑克提到的,為資金募集和分配方式開創新局。自籌資金、去中心化的組織,成為了全球經濟體中的新物種,而這一物種正在改變我們對商業行為所知的一切。加密資產作為去中心化組織的燃料,不只改變了組織圖,也打亂了原本的獎勵架構。
新組織也改變了軟體開發的方式。加密資產顛覆了網路發展過程中,一直很受用的價值創造結構。所謂的「胖協議」(fat protocol)就是指自籌資金的開發平台—藉由吸引應用程式建置於該處來創造及獲取價值。這是一種全新的先例,讓開源(open-source)專案能吸引開發者去開發有利於社會大眾的專案。
我一開始進入華爾街工作時,網路只是個存在於交易桌那端的電腦裡的玩意兒。Amazon、eBay、Google都還沒出現,但不到五年的時間,這幾間公司改變了全世界。當時還只是菜鳥交易員的我,年紀太輕,經驗也不足,沒有意識到網路是這世代難得一見的投資機會。我深深相信,在自己退休之前不可能再見到另一個成指數成長的投資標的—直到我發現了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是金融歷史上最重要的創新發明之一,它改變了我們進行交易、分配資金、組織企業的方式。如果你和我一樣,錯過了投資網路的機會,趕快讀一讀這本書,把握機會投入繼網際網路之後最棒的投資機會。
──布萊恩.凱利
CNBC客座來賓及BKCM數位資產基金經理
目次
目錄
導讀──布萊恩‧凱利,數位資產經理
序言
PART 1 加密資產是什麼?
第一章 比特幣與二○○八年金融危機
第二章 比特幣與區塊鏈技術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 「區塊鏈,不是比特幣?」
第四章 加密貨幣的種類
第五章 加密商品及加密代幣
PART 2 為什麼要投資加密資產?
第六章 投資組合管理和另類資產的重要性
第七章 二十一世紀最引人注目的另類資產
第八章 加密資產定義為新的資產類別
第九章 加密資產市場行為的演變
第十章 群眾投機現象及常見迷思:「這次不一樣」
第十一章 「這就是場龐氏騙局,不是嗎?」
PART 3 如何投資加密資產?
第十二章 加密資產的基本面分析與估值模型
第十三章 加密資產的系統運作健全度與技術分析
第十四章 如何投資加密資產:關於挖礦、交易所及加密資產錢包
第十五章 「比特幣指數股票型基金在哪裡?」
第十六章 變動劇烈的加密資產投資市場:首次加密資產發行
第十七章 為現有投資組合做好面對區塊鏈顛覆的準備
第十八章 投資的未來就是現在
附錄
作者的話
中英譯名索引
導讀──布萊恩‧凱利,數位資產經理
序言
PART 1 加密資產是什麼?
第一章 比特幣與二○○八年金融危機
第二章 比特幣與區塊鏈技術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 「區塊鏈,不是比特幣?」
第四章 加密貨幣的種類
第五章 加密商品及加密代幣
PART 2 為什麼要投資加密資產?
第六章 投資組合管理和另類資產的重要性
第七章 二十一世紀最引人注目的另類資產
第八章 加密資產定義為新的資產類別
第九章 加密資產市場行為的演變
第十章 群眾投機現象及常見迷思:「這次不一樣」
第十一章 「這就是場龐氏騙局,不是嗎?」
PART 3 如何投資加密資產?
第十二章 加密資產的基本面分析與估值模型
第十三章 加密資產的系統運作健全度與技術分析
第十四章 如何投資加密資產:關於挖礦、交易所及加密資產錢包
第十五章 「比特幣指數股票型基金在哪裡?」
第十六章 變動劇烈的加密資產投資市場:首次加密資產發行
第十七章 為現有投資組合做好面對區塊鏈顛覆的準備
第十八章 投資的未來就是現在
附錄
作者的話
中英譯名索引
書摘/試閱
第一章 比特幣與二○○八年金融危機
二○○八年,在華爾街瀕臨崩潰煙滅之際,比特幣猶如鳳凰般浴火而生。那 一年,從八月開始一路到十月,發生了一連串意想不到的改變:Bitcoin.org正式註冊;雷曼兄弟申請破產,創下美國史上最大金額破產案;美國銀行以五百億美金併購了美林證券;美國政府投入七千億美元,成立問題資產救助計畫(Trouble Asset Relief Program, TARP);中本聰發表了一篇論文,奠定了比特幣軟體與區塊鏈技術的基礎。
金融體系的崩潰與比特幣崛起紛沓而至,兩者在時間點上之緊湊,令人難以忽視。金融危機讓全球經濟蒙受了好幾兆美金的損失,也摧毀了眾多金融龍頭公司與社會之間的互信。另一方面,比特幣提供了一個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不再仰賴人類道德、轉向一翻兩瞪眼的電腦計算,隱然標誌著華爾街很快地即將失去用武之地。
中本聰是誰?
用「他」來代表中本聰只是一個權宜的稱呼,因為至今仍無人知道中本聰的真身是誰、或是哪個集團。中本聰到底是「他」、「她」還是「他們」,依舊是個謎。在P2P基金會的個人資料中,中本聰自稱是一位住在日本的37歲男性,他經常在網站上與外界互動,寫文章闡述自己開發比特幣的想法。
但根據各種蛛絲馬跡,外界認為中本聰可能住在英國、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甚至是加勒比海地區。他的英文書寫純熟流暢,偶爾還使用英式英語,因此有人認為他可能是英國人。也有人根據他上線發文的時間,推測他可能住在美國東部時區或中部時區。由於媒體對於他的身分之謎太過好奇、窮追不捨,甚至有些人出面自稱是中本聰,但後來都證實是假的。二○一六年五月,一個澳洲人克雷格・懷特(Craig Wright)聲稱自己就是中本聰,引起了不小的注意,但他的說法很快就被拆穿了。
世界各地都流傳著關於中本聰真實身分的不同說法―甚至有一種可能,中本聰根本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中本聰才華洋溢、侃侃而談,言論中流露對不同知識跨領域的涉獵、,例如密碼學、電腦科學、經濟學、心理學,在在顯示了他可能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但他們到底是誰?這個問題也許無人能夠回答,但可以確定的是,中本聰已預見了華爾街的暗潮洶湧、搖搖欲墜。
二○○八年金融危機
二○○八年對金融業諸多巨頭公司來說,是一場逐漸展開的惡夢。當年三月,貝爾斯登公司面臨崩解;它在成立之初,可是華爾街第一個大型的交易機構。自成立以來,貝爾斯登跨越了85個年頭、經歷過各式各樣的市場考驗,卻在二○○八年終於被暴跌崩落的房地產市場拖垮。當年三月十六日,摩根大通集團以每股2美元收購了貝爾斯登,約為前一年同期價格的1%―當時貝爾斯登的股價是每股170美元。為了促成這筆收購交易,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同意為貝爾斯登的不良資產,提供29億美元資金。但依舊令人不安的是,在這場收購案的一個月後,摩根史坦利執行長麥晉桁、與高盛集團執行長勞爾德・布蘭克梵都前後向股東們示警,說房地產市場已命不久矣,很快就要日落西山。
這場危機大部分要歸咎於次級貸款,意即不負責任地貸款給沒有能力清償的人。以前銀行只要核發貸款,也必須同時確保貸款人具備清償能力;但次貸案中,金融機構核發貸款之後,又把這些貸款打包組合、證券化成為組合複雜的金融商品,稱為擔保抵押債券(CMO),出售給其他投資人。這些債券標榜分散投資、低風險且高報酬,因此許多投資人都頗受吸引。金融機構透過這種方式轉嫁風險,就如同把燙手山芋丟給別人。
但是,包含華爾街眾多金融高層在內,大家都忽略了擔保抵押債券潛藏著種種巨大又互相牽連的風險。擔保抵押債券的問題,一部分肇因於複雜型金融商品是靠著一套老舊過時、混雜使用類比訊號與數位訊號的金融架構在運作。由於缺乏周嚴縝密的數位紀錄,因此也就難以量化風險、了解擔保抵押債券的組成為何。此外,由於擔保抵押債券發行遍及全世界,因此全球投資人一時之間突然全都被捲進了美國的次貸危機。二○○八年夏天,儘管財務透明度相當不足,但在美聯儲承諾會注入資金伸援的壯膽之下,雷曼兄弟執行長理查・傅德還是宣稱「雷曼兄弟不可能會倒閉」,他的說法在當下其實顯得有些突兀。
當風暴正在醞釀、而華爾街高層們還懵然不覺之際,中本聰則是緊鑼密鼓地不斷充實比特幣相關概念。二○○八年八月十八日,Bitcoin.org網站正式註冊成立,也就是日後用來傳達比特幣軟體資訊的主要網站。中本聰是一個人也好、是一個群體也好,重點是他所構思的技術倘若能付諸實踐,或許能夠改善擔保抵押債券組成不透明的惡劣特質。由於區塊鏈具有分散式透明化與數據軌跡不可更改的特性,每一筆核發的貸款、或打包組合出去的擔保抵押債券,都可以在單一一個區塊鏈上,詳實地記錄下來。如此一來,每一位買主都能透過記錄,得知該筆債券全部的轉手過程、與其中每一筆貸款的現況。可惜,儘管二○○八年夏季時傅德還信心滿滿的宣稱公司無恙,但到了同年九月十日星期三早上,他和雷曼的其他高階管理人員都不得不面對事實不如預期。管理階層努力回覆分析師們的質疑,試圖解釋何以會出現53億美金的不良資產減記、而且一季損失了39億美元。會議後來草草結束,分析師們都很不滿意雷曼兄弟採取的應對措施。市場其實已經懲罰了雷曼,因為會議的前一天他們的股價已掉了45%、週三會議當天又再掉了7%。
兩天後的週五下午,美林證券、摩根史坦利和高盛證券的執行長,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碰面了;同場的還有聯準會主席、美國財政部長及紐約聯儲總裁。當天下午會議的主題是「到底該拿雷曼兄弟公司怎麼辦」,情況顯然已經相當險峻。一開始,巴克萊銀行或美國銀行似乎願意出手相救雷曼兄弟,但這個可能性很快就告吹了。
隔天週六,同一群人又再次在紐約聯儲碰頭開會,此時美林證券執行長約翰塞恩心裡開始隱約感到不安。他一邊聽著會中對雷曼情況的簡報,一邊意識到自己的公司恐怕也很快要步上後塵。他對大家說「下個禮拜五坐在這邊的,搞不好會換成我。」塞恩馬上決定要為美林證券找個買家,而最可能有興趣的是美國銀行,他們當時已經在和雷曼兄弟探詢收購。隨著美林證券和美國銀行開始暗中進行談判,雷曼兄弟只剩下巴克萊銀行這個最後的指望了。
到了九月十四日週日,巴克萊銀行已經準備好要批准雷曼兄弟收購案,只差美國政府或英國政府願意伸援,幫忙維持帳目幾天就好,讓巴克萊有時間召開股東會,做最後的投票同意。但兩國政府都不願意介入,收購案於是便泡湯了。眼看離亞洲市場開市交易只剩幾小時,美國政府開口詢問雷曼兄弟所剩的最後一個選擇:申請破產。
威嘉律師事務所久負盛名的破產律師哈維米勒(Harvey Miller),已預見了破產這個最壞的情況,為此從週四晚間就開始秘密做準備。有一位高階聯邦官員詢問米勒對於雷曼兄弟申請破產的看法,他回答「倘若成真,那會是金融末日」。一旦雷曼兄弟申請破產,那麼與他們有生意往來的金融機構,也將遭受鉅額損失,恐怕會引發一連串破產骨牌效應。
當天晚間,美國銀行拍板定案,以500億美元併購美林證券;又過幾個小時的週一清晨,雷曼兄弟依照美國破產法第十一章所規定的程序申請破產保護,創下美國史上最大金額破產案。這間有164年歷史的公司,從最初販售乾貨的一家小店,走過大風大浪、一路發展成美國第四大的投資銀行,就此宣告走到盡頭,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雷曼兄弟破產與美林證券被併購,只是一系列事件的開端而已。隔天週二,紐約聯儲被授權出借850億美元給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因為連這位企業巨人也開始出現不穩的跡象,搖搖欲墜。
比特幣誕生
一個多月後的二○○八年十月三十一日,中本聰發表了比特幣白皮書,揭開了時代新頁,成為日後各種區塊鏈技術應用的開端。論文的最後,中本聰寫道「我們所提出的,是一種不需要仰賴買賣雙方互信的電子交易系統。」
中本聰發表論文的時候,已經把整個系統都先完成了。他自述「我得先把程式全部寫好,才有信心認為我能解決問題,接著才動手寫的這篇論文。」細加推究,中本聰大約是在二○○六年底確立了比特幣的想法,並在二○○七年五月開始著手開發系統。這段期間中,不少金融監管機構已經開始察覺,美國房地產市場實已過度擴張,恐怕即將要面臨危機。中本聰見識極廣,因此在他進行比特幣系統開發的期間,不太可能對當時全球金融市場所遭遇的問題一無所知。
發表白皮書後的隔天,中本聰向《密碼學郵寄清單》(The Cryptography Mailing List)寄了一封電子郵件,信裡附上白皮書的連結。這是一個郵件討論群,參與者都是對密碼學及其應用有研究的人。中本聰的信引發了一連串的迴響。
眼看大家對比特幣的興趣益發熱切,二○○八年十一月七日週五,中本聰寫信回覆:「政治問題無法用密碼學來解決。但是,我們可以在軍備競賽中贏得重大勝利,在自由的新領土中享受幾年。各國政府老是喜歡扼殺集中受控網路(centrally controlled network),Napster被關閉就是一例;但完全的點對點(P2P)網路例如 Gnutella和Tor,似乎就好端端的安然無恙。」從這番話看得出,中本聰開發比特幣,並非是為了與現行的政府與金融體系無縫接軌,而是要掙脫與反抗由上而下的管制型態,提供一種去中心化、由眾人共同管理的替代體系。這種去中心化、高度自主的精神,正是網際網路誕生初期的核心概念,每一個網路節點都是一個獨立的代理人,透過共享協定與其他代理人通訊。
十一月九日,比特幣計畫在SourceForge.net上正式註冊,這個是一個以促進開放原始碼軟體發展為目的的網站。面對《密碼學郵寄清單》上關於比特幣軟體的提問不斷湧入,中本聰在十一月十七日回覆道:「我會努力加快腳步、儘快釋出原始碼,希望有助於解決這些實作上的問題。」
之後中本聰沉寂了好幾個月,與此同時華爾街的金融體系仍在持續解體潰散。二○○八年頒布的《經濟穩定緊急法》未能發揮作用,無法緩解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後引發的一連串金融崩潰。十月三日,這部緊急法在國會通過、由小布希總統簽署完成立法,依此法成立了7000億美元的《問題資產救助計畫》(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 TARP)。美國政府按照此計畫,取得了數百家銀行與大型公司(例如:AIG、通用汽車、克萊斯勒集團)的優先股。但這些股票可不是平白得來的;政府投資了5500億美元,來穩住這些岌岌可危的大企業。比特幣區塊鏈網絡剛出現時,中本聰就表現過自己對於全球金融體系弱點的深刻了解。他在有關比特幣區塊鏈的第一條註記中,留下一項訊息:「二○○九年一月三日,泰晤士報,財政部對銀行二次紓困在望」,這是英國《泰晤士報》在二○○九年一月三日的頭版標題,報導了英國可能加碼伸援,幫助多家銀行度過危機。在此多年之後大家或許會了解到,區塊鏈技術發揮最大的使用案例,便是寫入透明且不能更改的資訊,這道數位紀錄任何人都無法刪去、而且每個人都可以查看。中本聰選擇首先利用區塊鏈這項功能、又寫了有關銀行紓困的註記,在在顯示他希望大家永遠不要忘記二○○八年金融危機所暴露的缺失。
另一種金融體系
這項註記出現的九天後,中本聰與哈爾・芬尼(Hal Finney)進行了比特幣的交易處女秀。芬尼很早就開始大力支持中本聰的構想、也有參與開發比特幣平台的開發。九個月後,比特幣首度確立匯率為0.08美分兌一枚比特幣價值,相當於1,309枚比特幣兌1美元。比特幣價值水漲船高,當年若投資1美元買比特幣,到了二○一七年初價格已衝破100萬美元,可見這項新型貨幣驚人的成長潛力。
細究中本村這個時期的文章,可以看出他堅定地追求打造另一種金融體系、以供替代使用,即便這個體系並不會完全取代現行體系。比特幣平台設立運作一個多月之後,中本聰寫道:「比特幣平台完全去中心化,沒有中央伺服器、也不需要可信任方,因為一切都是靠加密證明而非信任來運作。我想,這是世界上頭一次嘗試使用去中心化、非以信任為基礎的體系。」
二○一○年十二月五日,中本聰罕見地展露出電腦技術以外人性化的一面。當時,許多信用卡發行機構都拒絕支援讓卡戶刷卡支持維基解密,而中本聰也要求維基解密不要接受比特幣捐款。「別說『來啊,誰怕誰啊﹗』比特幣需要空間,慢慢成長茁壯。我想呼籲維基解密,不要接受比特幣。比特幣還在發展初期,禁不起衝突;維基解密就算獲得捐款也沒幾個錢,但帶來的爭議卻足以讓我們毀滅夭折。」
不久之後,中本聰便逐漸消聲匿跡。有些人猜測是他為了比特幣平台著想;畢竟,他發明的技術有可能取代既有的金融體系,這可是會惹毛政府與私人企業的事情。人間蒸發正好讓比特幣平台無人可找,猶如形成一個單點故障;但承繼其後的則是其他成千上萬的存取點、與好幾百萬用戶。
二○○八年,在華爾街瀕臨崩潰煙滅之際,比特幣猶如鳳凰般浴火而生。那 一年,從八月開始一路到十月,發生了一連串意想不到的改變:Bitcoin.org正式註冊;雷曼兄弟申請破產,創下美國史上最大金額破產案;美國銀行以五百億美金併購了美林證券;美國政府投入七千億美元,成立問題資產救助計畫(Trouble Asset Relief Program, TARP);中本聰發表了一篇論文,奠定了比特幣軟體與區塊鏈技術的基礎。
金融體系的崩潰與比特幣崛起紛沓而至,兩者在時間點上之緊湊,令人難以忽視。金融危機讓全球經濟蒙受了好幾兆美金的損失,也摧毀了眾多金融龍頭公司與社會之間的互信。另一方面,比特幣提供了一個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不再仰賴人類道德、轉向一翻兩瞪眼的電腦計算,隱然標誌著華爾街很快地即將失去用武之地。
中本聰是誰?
用「他」來代表中本聰只是一個權宜的稱呼,因為至今仍無人知道中本聰的真身是誰、或是哪個集團。中本聰到底是「他」、「她」還是「他們」,依舊是個謎。在P2P基金會的個人資料中,中本聰自稱是一位住在日本的37歲男性,他經常在網站上與外界互動,寫文章闡述自己開發比特幣的想法。
但根據各種蛛絲馬跡,外界認為中本聰可能住在英國、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甚至是加勒比海地區。他的英文書寫純熟流暢,偶爾還使用英式英語,因此有人認為他可能是英國人。也有人根據他上線發文的時間,推測他可能住在美國東部時區或中部時區。由於媒體對於他的身分之謎太過好奇、窮追不捨,甚至有些人出面自稱是中本聰,但後來都證實是假的。二○一六年五月,一個澳洲人克雷格・懷特(Craig Wright)聲稱自己就是中本聰,引起了不小的注意,但他的說法很快就被拆穿了。
世界各地都流傳著關於中本聰真實身分的不同說法―甚至有一種可能,中本聰根本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中本聰才華洋溢、侃侃而談,言論中流露對不同知識跨領域的涉獵、,例如密碼學、電腦科學、經濟學、心理學,在在顯示了他可能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但他們到底是誰?這個問題也許無人能夠回答,但可以確定的是,中本聰已預見了華爾街的暗潮洶湧、搖搖欲墜。
二○○八年金融危機
二○○八年對金融業諸多巨頭公司來說,是一場逐漸展開的惡夢。當年三月,貝爾斯登公司面臨崩解;它在成立之初,可是華爾街第一個大型的交易機構。自成立以來,貝爾斯登跨越了85個年頭、經歷過各式各樣的市場考驗,卻在二○○八年終於被暴跌崩落的房地產市場拖垮。當年三月十六日,摩根大通集團以每股2美元收購了貝爾斯登,約為前一年同期價格的1%―當時貝爾斯登的股價是每股170美元。為了促成這筆收購交易,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同意為貝爾斯登的不良資產,提供29億美元資金。但依舊令人不安的是,在這場收購案的一個月後,摩根史坦利執行長麥晉桁、與高盛集團執行長勞爾德・布蘭克梵都前後向股東們示警,說房地產市場已命不久矣,很快就要日落西山。
這場危機大部分要歸咎於次級貸款,意即不負責任地貸款給沒有能力清償的人。以前銀行只要核發貸款,也必須同時確保貸款人具備清償能力;但次貸案中,金融機構核發貸款之後,又把這些貸款打包組合、證券化成為組合複雜的金融商品,稱為擔保抵押債券(CMO),出售給其他投資人。這些債券標榜分散投資、低風險且高報酬,因此許多投資人都頗受吸引。金融機構透過這種方式轉嫁風險,就如同把燙手山芋丟給別人。
但是,包含華爾街眾多金融高層在內,大家都忽略了擔保抵押債券潛藏著種種巨大又互相牽連的風險。擔保抵押債券的問題,一部分肇因於複雜型金融商品是靠著一套老舊過時、混雜使用類比訊號與數位訊號的金融架構在運作。由於缺乏周嚴縝密的數位紀錄,因此也就難以量化風險、了解擔保抵押債券的組成為何。此外,由於擔保抵押債券發行遍及全世界,因此全球投資人一時之間突然全都被捲進了美國的次貸危機。二○○八年夏天,儘管財務透明度相當不足,但在美聯儲承諾會注入資金伸援的壯膽之下,雷曼兄弟執行長理查・傅德還是宣稱「雷曼兄弟不可能會倒閉」,他的說法在當下其實顯得有些突兀。
當風暴正在醞釀、而華爾街高層們還懵然不覺之際,中本聰則是緊鑼密鼓地不斷充實比特幣相關概念。二○○八年八月十八日,Bitcoin.org網站正式註冊成立,也就是日後用來傳達比特幣軟體資訊的主要網站。中本聰是一個人也好、是一個群體也好,重點是他所構思的技術倘若能付諸實踐,或許能夠改善擔保抵押債券組成不透明的惡劣特質。由於區塊鏈具有分散式透明化與數據軌跡不可更改的特性,每一筆核發的貸款、或打包組合出去的擔保抵押債券,都可以在單一一個區塊鏈上,詳實地記錄下來。如此一來,每一位買主都能透過記錄,得知該筆債券全部的轉手過程、與其中每一筆貸款的現況。可惜,儘管二○○八年夏季時傅德還信心滿滿的宣稱公司無恙,但到了同年九月十日星期三早上,他和雷曼的其他高階管理人員都不得不面對事實不如預期。管理階層努力回覆分析師們的質疑,試圖解釋何以會出現53億美金的不良資產減記、而且一季損失了39億美元。會議後來草草結束,分析師們都很不滿意雷曼兄弟採取的應對措施。市場其實已經懲罰了雷曼,因為會議的前一天他們的股價已掉了45%、週三會議當天又再掉了7%。
兩天後的週五下午,美林證券、摩根史坦利和高盛證券的執行長,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碰面了;同場的還有聯準會主席、美國財政部長及紐約聯儲總裁。當天下午會議的主題是「到底該拿雷曼兄弟公司怎麼辦」,情況顯然已經相當險峻。一開始,巴克萊銀行或美國銀行似乎願意出手相救雷曼兄弟,但這個可能性很快就告吹了。
隔天週六,同一群人又再次在紐約聯儲碰頭開會,此時美林證券執行長約翰塞恩心裡開始隱約感到不安。他一邊聽著會中對雷曼情況的簡報,一邊意識到自己的公司恐怕也很快要步上後塵。他對大家說「下個禮拜五坐在這邊的,搞不好會換成我。」塞恩馬上決定要為美林證券找個買家,而最可能有興趣的是美國銀行,他們當時已經在和雷曼兄弟探詢收購。隨著美林證券和美國銀行開始暗中進行談判,雷曼兄弟只剩下巴克萊銀行這個最後的指望了。
到了九月十四日週日,巴克萊銀行已經準備好要批准雷曼兄弟收購案,只差美國政府或英國政府願意伸援,幫忙維持帳目幾天就好,讓巴克萊有時間召開股東會,做最後的投票同意。但兩國政府都不願意介入,收購案於是便泡湯了。眼看離亞洲市場開市交易只剩幾小時,美國政府開口詢問雷曼兄弟所剩的最後一個選擇:申請破產。
威嘉律師事務所久負盛名的破產律師哈維米勒(Harvey Miller),已預見了破產這個最壞的情況,為此從週四晚間就開始秘密做準備。有一位高階聯邦官員詢問米勒對於雷曼兄弟申請破產的看法,他回答「倘若成真,那會是金融末日」。一旦雷曼兄弟申請破產,那麼與他們有生意往來的金融機構,也將遭受鉅額損失,恐怕會引發一連串破產骨牌效應。
當天晚間,美國銀行拍板定案,以500億美元併購美林證券;又過幾個小時的週一清晨,雷曼兄弟依照美國破產法第十一章所規定的程序申請破產保護,創下美國史上最大金額破產案。這間有164年歷史的公司,從最初販售乾貨的一家小店,走過大風大浪、一路發展成美國第四大的投資銀行,就此宣告走到盡頭,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雷曼兄弟破產與美林證券被併購,只是一系列事件的開端而已。隔天週二,紐約聯儲被授權出借850億美元給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因為連這位企業巨人也開始出現不穩的跡象,搖搖欲墜。
比特幣誕生
一個多月後的二○○八年十月三十一日,中本聰發表了比特幣白皮書,揭開了時代新頁,成為日後各種區塊鏈技術應用的開端。論文的最後,中本聰寫道「我們所提出的,是一種不需要仰賴買賣雙方互信的電子交易系統。」
中本聰發表論文的時候,已經把整個系統都先完成了。他自述「我得先把程式全部寫好,才有信心認為我能解決問題,接著才動手寫的這篇論文。」細加推究,中本聰大約是在二○○六年底確立了比特幣的想法,並在二○○七年五月開始著手開發系統。這段期間中,不少金融監管機構已經開始察覺,美國房地產市場實已過度擴張,恐怕即將要面臨危機。中本聰見識極廣,因此在他進行比特幣系統開發的期間,不太可能對當時全球金融市場所遭遇的問題一無所知。
發表白皮書後的隔天,中本聰向《密碼學郵寄清單》(The Cryptography Mailing List)寄了一封電子郵件,信裡附上白皮書的連結。這是一個郵件討論群,參與者都是對密碼學及其應用有研究的人。中本聰的信引發了一連串的迴響。
眼看大家對比特幣的興趣益發熱切,二○○八年十一月七日週五,中本聰寫信回覆:「政治問題無法用密碼學來解決。但是,我們可以在軍備競賽中贏得重大勝利,在自由的新領土中享受幾年。各國政府老是喜歡扼殺集中受控網路(centrally controlled network),Napster被關閉就是一例;但完全的點對點(P2P)網路例如 Gnutella和Tor,似乎就好端端的安然無恙。」從這番話看得出,中本聰開發比特幣,並非是為了與現行的政府與金融體系無縫接軌,而是要掙脫與反抗由上而下的管制型態,提供一種去中心化、由眾人共同管理的替代體系。這種去中心化、高度自主的精神,正是網際網路誕生初期的核心概念,每一個網路節點都是一個獨立的代理人,透過共享協定與其他代理人通訊。
十一月九日,比特幣計畫在SourceForge.net上正式註冊,這個是一個以促進開放原始碼軟體發展為目的的網站。面對《密碼學郵寄清單》上關於比特幣軟體的提問不斷湧入,中本聰在十一月十七日回覆道:「我會努力加快腳步、儘快釋出原始碼,希望有助於解決這些實作上的問題。」
之後中本聰沉寂了好幾個月,與此同時華爾街的金融體系仍在持續解體潰散。二○○八年頒布的《經濟穩定緊急法》未能發揮作用,無法緩解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後引發的一連串金融崩潰。十月三日,這部緊急法在國會通過、由小布希總統簽署完成立法,依此法成立了7000億美元的《問題資產救助計畫》(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 TARP)。美國政府按照此計畫,取得了數百家銀行與大型公司(例如:AIG、通用汽車、克萊斯勒集團)的優先股。但這些股票可不是平白得來的;政府投資了5500億美元,來穩住這些岌岌可危的大企業。比特幣區塊鏈網絡剛出現時,中本聰就表現過自己對於全球金融體系弱點的深刻了解。他在有關比特幣區塊鏈的第一條註記中,留下一項訊息:「二○○九年一月三日,泰晤士報,財政部對銀行二次紓困在望」,這是英國《泰晤士報》在二○○九年一月三日的頭版標題,報導了英國可能加碼伸援,幫助多家銀行度過危機。在此多年之後大家或許會了解到,區塊鏈技術發揮最大的使用案例,便是寫入透明且不能更改的資訊,這道數位紀錄任何人都無法刪去、而且每個人都可以查看。中本聰選擇首先利用區塊鏈這項功能、又寫了有關銀行紓困的註記,在在顯示他希望大家永遠不要忘記二○○八年金融危機所暴露的缺失。
另一種金融體系
這項註記出現的九天後,中本聰與哈爾・芬尼(Hal Finney)進行了比特幣的交易處女秀。芬尼很早就開始大力支持中本聰的構想、也有參與開發比特幣平台的開發。九個月後,比特幣首度確立匯率為0.08美分兌一枚比特幣價值,相當於1,309枚比特幣兌1美元。比特幣價值水漲船高,當年若投資1美元買比特幣,到了二○一七年初價格已衝破100萬美元,可見這項新型貨幣驚人的成長潛力。
細究中本村這個時期的文章,可以看出他堅定地追求打造另一種金融體系、以供替代使用,即便這個體系並不會完全取代現行體系。比特幣平台設立運作一個多月之後,中本聰寫道:「比特幣平台完全去中心化,沒有中央伺服器、也不需要可信任方,因為一切都是靠加密證明而非信任來運作。我想,這是世界上頭一次嘗試使用去中心化、非以信任為基礎的體系。」
二○一○年十二月五日,中本聰罕見地展露出電腦技術以外人性化的一面。當時,許多信用卡發行機構都拒絕支援讓卡戶刷卡支持維基解密,而中本聰也要求維基解密不要接受比特幣捐款。「別說『來啊,誰怕誰啊﹗』比特幣需要空間,慢慢成長茁壯。我想呼籲維基解密,不要接受比特幣。比特幣還在發展初期,禁不起衝突;維基解密就算獲得捐款也沒幾個錢,但帶來的爭議卻足以讓我們毀滅夭折。」
不久之後,中本聰便逐漸消聲匿跡。有些人猜測是他為了比特幣平台著想;畢竟,他發明的技術有可能取代既有的金融體系,這可是會惹毛政府與私人企業的事情。人間蒸發正好讓比特幣平台無人可找,猶如形成一個單點故障;但承繼其後的則是其他成千上萬的存取點、與好幾百萬用戶。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