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自古繁華:人文百態與大國氣派(簡體書)
滿額折

自古繁華:人文百態與大國氣派(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8.8 元
定價
:NT$ 473 元
優惠價
8741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自古繁華:人文百態與大國氣派》聚焦中國古代社會文化發展,通過“文脈”“世相”“絲路”“遠播”“京韻”五個篇章,將中化文化的傳承發揚、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百姓生活的豐富多彩娓娓道來。讓我們跟隨學者腳步,追憶文化源流,品讀有禮、有味的文化盛宴……

作者簡介

北京日報社理論部,主辦《北京日報·理論周刊》,多年來,理論部以文會友,邀請國內知名專家與學者“大家寫小文”,發表了眾多講述古代中國的文章,深受讀者喜愛。本書作者均為國內歷史專家學者,權威專業,頗有建樹,包括北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科院教授、文史學者……專家薈萃,各展學思。

名人/編輯推薦

北京日報出版社策劃推出的《自古繁華:人文百態與大國氣派》是“古代中國百家談”系列的第三冊(另外兩冊為《朝起朝落:一個古老大國的由來》《天下有治:長治久安,幾千年的不變追求》),將古代中國從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到生活、文化的豐富多彩,再到大國的外交與魅力一一道來,主題鮮明,可讀性強。

本書內容精選自《北京日報·理論周刊》文史版十余年來發表過的文章,是十年精粹的合集。我們始終秉持以文史普及為出發點、“有料又有趣”的原則,將名家、專家的觀點呈現,以不同的視角、通俗的語言,為讀者發掘歷史真相、講述歷史細節。

主要特點:大家寫小文,文風清正,談學術不艱澀,揭秘聞不獵奇,求新見不戲說,析事理不玄虛,有知識,有思想,有趣味,有深度,有新意。

  1. 內容豐富,通俗易懂

文章以文史普及為出發點,以專業性為基礎,通俗生動、喜聞樂見、可讀性強。一樣的歷史,不一樣的解讀,獨特的視角和觀點,常常令人耳目一新。本書既有宏觀展望,又有微觀剖析,大到國計民生,小到生活百態,包羅萬象,博采眾長,精心編排,脈絡清晰,可謂一部講述五千年中國古代史的立體書。

  1. 圖文並茂,生動有料

文章精心選配了原汁原味的古籍插圖54幅,並在文前配置了12幅古色古香的精美彩色插圖,共計66幅插圖。精打細磨,圖文並茂,盡力確保史書的權威性、專業性、準確性、完整性、豐富性,以成就一場史學盛宴。

  1. 專家薈萃,異彩紛呈

文章作者匯集了全國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大家寫小文,從不同側面、不同視角,各展學思、各抒己見,整套書如同一個百家講堂,生動鮮活,異彩紛呈。

編者的話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燦若星河,悠久的古代中國,給予了它深厚的積澱。講好中國故事,自然要講好古代中國,在這條綿長的、紛繁的、變幻的、多彩的歷史長河中,有太多影響深遠的、令人沉思的、眾說紛紜的事和人,講史者眾,求知者眾。

不妨換一種思路講歷史:擇重點、選熱點、解疑點,以點帶面、以點帶線,對重點做精準的解析,進而勾畫出古代中國的大輪廓、關鍵點;同時,從專業的視角和功力出發,以盡量通俗的講法讓廣大讀者朋友看明白、有興致、長知識、開眼界。這是我們策劃這套《古代中國百家談》(全三冊)的初衷。

如此的初衷得以實現,得益於《北京日報·理論周刊》文史版,全書的內容是文史版十余年來發表的中國古代史文章的精粹。文史版的辦刊風格很明確,內容特色也很鮮明:大家寫小文,文風清正,談學術不艱澀,揭秘聞不獵奇,求新見不戲說,析事理不玄虛,有知識,有思想,有趣味,有深度,有新意。這種風格特色,與我們換一種思路講古代中國的想法高度契合,兩者一拍即合。文史版精彩豐富的內容,使我們的想法得以實現,讓“內容為王”的道理,在這套書中得到了生動充分的展現。有一點需要特別說明,這套“百家談”中的“百家”,可不是尋常人物,全書匯集了全國近二百位歷史學家、知名學者的二百四十余篇文章,大學者寫小文章,古代中國通俗講,有權威,有分量。

古代中國的事和人浩如煙海,這套《古代中國百家談》圍繞三個主題展開:《朝起朝落:一個古老大國的由來》(冊)講中華文明的起源、朝代更替和歷史演進、大事件的來龍去脈及重要人物的功過是非。《天下有治:長治久安,幾千年的不變追求》(第二冊)講治國理政,為了長治久安,各式各樣的想法和辦法,評其成敗,析其因果。《自古繁華:人文百態與大國氣派》(第三冊)講古代中國繽紛多彩的社會文化生活,以及中華文明的廣泛影響,衣食住行、文人墨客、流行時尚、絲路古道……這些都從不同側面鮮活展現出一個生生不息的文明古國。全三冊以“古代中國”為總主題,又各持重點、相互關聯,整體、立體地回望了古代中國的大面貌。同時,全書每篇都是專題文章,是對一個個歷史話題的專講精講,史實與觀點為一體,知識點集中,說得深、講得透。“大家寫小文”面向廣大讀者,通俗不費解,易學易懂,更具普及價值。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全書所收入的篇目,出於圖書編輯體例和便於讀者閱讀的考慮,我們適當地做了一些文字上的改動。

感謝《北京日報·理論周刊》,文史版創辦二十余年,篇篇好文在眼前。感謝北京日報社理論部的編輯老師,他們為本書出版辛勤付出。換一種思路講歷史,這套《古代中國百家談》是我們做的積極嘗試,希望讀者朋友們喜歡。

北京日報出版社

目次

章.文脈

古代書院如何實施德育........................................002

古代中國怎樣避免文化失憶....................................006

中國古人的超世俗幸福觀......................................010

笑話:中國史籍中的一種文體..................................013

儒者的“憂患意識”..........................................017

燕文化為何多慷慨悲歌........................................022

謠諺入史:班固《漢書》的功力................................027

漢代銅鏡上都寫了什麼........................................031

魏晉時期的十大奇風異俗......................................035

唐人愛“出格”..............................................040

《清平樂》的“樂”字到底怎麼讀..............................043

宋代史書流傳的“名人效應”..................................048

宋代何以多筆記..............................................055

宋代為何“文章之士,特盛於江西”............................059

宋詞中的都市人文精神........................................063

北宋開封有包公,南宋永嘉有戲臺..............................067

客家人的祖先為何要南遷......................................070

明清士大夫怎樣看待“休閑”..................................074

這本康熙教子語錄都說了什麼..................................080

子路:孔門“另類”..........................................085

劉秀為什麼能帶領東漢崛起....................................088

司馬光書還未寫好,宋神宗序已完成............................093

還原一個真實的朱熹..........................................097

探訪陸遊的“鄉村世界”......................................103

王陽明如何教育子弟..........................................109

第二章.世相

古代城市是如何管理的........................................116

明清訟案為何多..............................................120

契約:古代中國維穩的一大利器................................127

古人如何看待月食............................................131

古代文人為什麼偏愛假山......................................135

清明,是節氣也是節日........................................139

古人的鄉愁尋寄..............................................143

逛街購物,古人也上癮........................................148

古代北方人真的不愛吃稻米嗎..................................151

三秦兒女的“優根性”........................................154

西漢的黃金是正式貨幣嗎......................................160

唐代城市的“街肆惡少”都是些什麼人..........................167

宋人休假花樣多..............................................172

宋朝繁榮的“鄉村旅遊”......................................180

明人也愛追“時尚”..........................................185

清代奏折:可靠的歷史憑證....................................188

清代官員能否自稱“奴才”也有官方規定........................196

清代官場上的家奴與長隨......................................201

清代官紳的退休生活..........................................206

後妃史為何頻頻被扭曲夸大....................................218

第三章.絲路

“玉石之路”:絲綢之路的前身................................222

絲綢之路背後的動能..........................................227

絲綢之路上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233

古代絲綢之路的輻射力........................................243

歷史上的第四條絲綢之路......................................247

秦商:行走絲路的“商幫之首”................................249

粟特人:絲路上的貿易擔當....................................256

趙匡胤如何將海上絲綢之路推向鼎盛............................259

鄭和七下西洋與海上絲綢之路..................................262

歷經二百年的中俄茶葉貿易之路................................267

林則徐流放路上的絲路日記....................................275

絲綢之路的三大動力源........................................280

第四章.遠播

西域·西洋·西方............................................286

西方文化視野中的北京形象....................................291

中華文化是怎樣影響日韓的....................................304

徐福東渡:是歷史還是傳說....................................311

《職貢圖》:古人眼中的世界..................................318

刻在漢唐文物上的中西文化交流................................323

“不征”:明代中國的和平外交理念............................328

明永樂朝空前活躍的對外交往..................................339

明代朝貢“厚往薄來”是得不償失嗎............................346

明儒筆下的西方文化..........................................353

《天工開物》:令歐美著迷的百科全書..........................359

次“西學東漸”衰落的真相................................364

俄國使臣眼中的紫禁城........................................368

基歇爾:漢字西傳人......................................373

法國啟蒙運動中的中國元素....................................381

中國人是從何時開始“留學”的................................388

“清朝不是中國的朝代”?“新清史”太荒謬....................395

第五章.京韻

京·師·都..................................................402

北京古都的人文之蘊..........................................407

北京中軸線:中國古代中軸線的集大成者........................415

“西山”到底指哪座山........................................420

這條文化帶從“河”而來......................................426

北京古代書院很硬核..........................................432

北京見證遼宋間的歷史真相....................................439

南海子:明清皇帝愛去的地方..................................444

明代京城百姓郊遊都去哪兒....................................449

清代北京的旗人住宅制........................................453

清代京官如何解決住房問題....................................457

“三山五園”到底有多大......................................460

圓明園的巨額經費從何而來....................................46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