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比較文學研究入門(簡體書)
滿額折

比較文學研究入門(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6 元
定  價:NT$ 336 元
優惠價:87292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作者力求在眼光和能力可以達到的範圍和程度上,為研究生和對比較文學有興趣的讀者們,探索研究的途徑。第一章引論首先回顧比較文學自19世紀在歐洲產生以來的歷史,尤其要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整個歷史狀況和思想文化環境的改變,以及這種改變對比較文學研究的影響。第二章專論中西比較文學,說明我們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又特別強調文學理論對中西比較文學的意義。學習研究途徑和方法*有效的辦法,莫過於觀察和分析一些成功的範例,通過觀摩典範來學習。因此,第三章討論西方比較文學研究中有影響的著作,第四章則專論中西比較研究成功的範例。第五章為讀者提供一個比較文學研究的基本書目,包括中文和英文兩個部分及簡要介紹。

名人/編輯推薦

國際著名比較文學大家張隆溪教授寫給青年學子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入門指南圖書

前 言

在我們的高等教育裡,比較文學已經成為一門重要學科,在許多大學裡開設了比較文學課程,有不少研究生攻讀相關課題,有好幾種以比較文學為題的書籍和刊物出版,而各個地區和全國性的比較文學學會,也已成立了很多年。然而,就學科發展的情形看來,比較文學與傳統的歷史研究和中國文學研究相比,似乎還沒有在人文學科中取得同等重要的地位。就教學和研究的基礎準備看來,我們似乎還沒有一本真正是研究入門性質的書,沒有特別考慮到比較文學專業研究生的需要而寫的參考書。目前這本《比較文學研究入門》就是有鑒於此,希望能為攻讀比較文學的研究生以及對此有興趣的其他讀者,提供一部切實有用的參考書。本書尤其注重介紹比較文學的學科歷史和研究方法,注意把我們的研究與國際比較文學的歷史和現狀結合起來。本書作者力求在眼光和能力可以達到的範圍和程度上,為研究生和對比較文學有興趣的讀者們,探索研究的途徑。

內地比較文學真正興起是在1981年,那一年由季羨林先生發起,成立了北京大學比較文學研究小組。當時筆者剛在北大西語系獲得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就參加了由季羨林、李賦寧、楊周翰、樂黛云和我一共五人組成的研究小組,並由我出面聯繫,聘請錢鍾書先生擔任我們的顧問。我們辦了一份十分簡陋的刊物,是一份油印的《通訊》,寄發給一些大學裡的研究者。同時由我負責,出版一套北京大學比較文學研究叢書,由北大出版社印行,其中最早的兩本,就是我主編的《比較文學譯文集》(1982)和由我與溫儒敏先生共同主編的《比較文學論文集》(1984)。那時候我們雖然剛剛起步,卻充滿了激情。比較文學在那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曾被視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產物而遭冷落。在20世紀初的蘇聯,有學者曾通過研究歐洲19世紀的各國文學,指出俄國詩人普希金曾受英國詩人拜倫的影響,但那一研究立即受到政治上嚴厲的批判,其結果是在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比較文學根本無法作為一門學科而存在。然而“文化大革命”後的中國,學術界和其他領域一樣,到處是一片思想解放的呼聲,大家有撥亂反正的銳氣,而且有百廢待興的急迫感。就是在那樣一種令人振奮的氛圍中,我們開始了在國內重建比較文學的工作。

在長期的封閉之後,我們一開始自然以介紹國外的文學研究為主,所以從1983年4月到1984年初,我在《讀書》雜志上連續發表了十多篇評介西方文學理論的文章,後來結集為《二十世紀西方文論述評》(1986)出版,在國內算是比較早的對西方文論的介紹和評論。在那之後的二十多年間,比較文學在中國發展迅速,有很多學者進入這一研究領域,成立了學會,取得了不少成績,與國外學術界也建立起了越來越密切的聯繫。現在回想起來,實在不能忘記當年季羨林先生首倡之功,以及後來樂黛云先生鼓吹推動之力。我自己則在1983年離開北大去美國,在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系學習。1989年獲得博士學位後,我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任比較文學教授,努力使東西方比較成為加大河濱分校比較文學研究的一個特色。在加州大學任教差不多十年後,我又在1998年從美國到香港城市大學任教,繼續做跨越東西方文化的比較研究。所以在我數十年的學習和教學生涯中,我先是做比較文學研究生,後來擔任比較文學教授。在這本《比較文學研究入門》裡,我希望把自己多年來在學習、教學和研究中的一點心得寫成文字,奉獻給學習比較文學的研究生們和讀者朋友們。

什麼是比較文學?這問題看來簡單,但要能準確回答,卻需要對比較文學的歷史有一點了解,要知道目前國際上研究的現狀;尤其是中西比較文學,我們更需要有深入的了解,明白我們面臨的挑戰,並且知道研究的途徑和方法。本書內容正是按照這樣一些問題來組織安排的。第一章引論首先回顧比較文學自19世紀在歐洲產生以來的歷史,尤其要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整個歷史狀況和思想文化環境的改變,以及這種改變對比較文學研究的影響。第二章專論中西比較文學,說明我們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又特別強調文學理論對中西比較文學的意義。西方文學理論在20世紀發展迅速,但也造成文學研究中一些新的問題,所以在第一、第二兩章,我都分出一些篇幅來討論文學理論的興衰,以及文學理論與中西比較文學的關係。對於剛入門的研究生們說來,學習研究途徑和方法最有效的辦法,莫過於觀察和分析一些成功的範例,通過觀摩典範來學習。本書第三和第四兩章就介紹一些具有典範意義的研究著作。第三章討論西方比較文學研究中有影響的著作,第四章則專論中西比較研究成功的範例。學習範例當然先要有一定的基礎,所以本書在討論範例之前,也簡略討論比較文學研究需要怎樣的知識準備,包括外語條件和文學與文化的知識及修養。本書最後一章為讀者提供一個比較文學研究的基本書目,因為對於研究者說來,把握基本的研究材料至為重要。這個書目包括中文和英文兩個部分,不只是列出一份書單,而且對每一本書都作一點簡單說明,以便讀者對這些參考著作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寫《比較文學研究入門》這樣一部參考書,作者本人首先就須參考在比較文學領域已經出版而且有影響的著作,所以對國內外許多文學研究中的前輩和同行,我也在此表示深切感激之情。至於書中可能存在的錯誤和局限,當然由我負責,並希望這些錯誤和局限能得到學界朋友和讀者們的指正。


目次

目錄

前 言 /1

1 引 論 /1

一、何謂比較文學? /1

二、審美歷史主義、法國影響研究和美國平行研究 /5

三、文學理論的興衰 /19

四、全球眼光與多元視野 /34

2 中西比較文學的挑戰和機遇 /43

一、從邊緣走向中心 /43

二、中西比較面臨的挑戰 /57

三、文學理論與中西比較 /64

四、中西比較方法淺論 /72

3 比較文學研究典範舉例 /87

一、知識準備與範例的意義 /87

二、終結、意義和敘事 /91

三、多元的世界文學新概念 /114

4 中西比較研究典範舉例 /135

一、理論的理解和表述 /135

二、中西詩論的融合 /139

三、外國文學與比較文學 /156

四、中西會通的典範 /172

五、結束語 /201

5 參考書目 /206

一、中文書目 /207

二、英文書目 /215


書摘/試閱

樣章試讀

一、何謂比較文學?

比較是認識事物的一種基本方式,並非比較文學所獨有。我們認識一個事物,總是把這個事物與其他事物相比較,在二者的差異之中界定和認識此事物。例如桌子之為桌子,就在其功用不同於椅子或凳子,人之為人,也往往是在與其他動物比較中區之以別來定義。哲學家斯賓諾莎(Benedict de Spinoza)說,一切認定都是否定(determinatio est negatio),就是這個意思。20世紀文論中結構主義的奠基者索緒爾(Ferdinand deSaussure)認為,語言系統正是在對立和差異中來確定任何一個詞語的意義,講的也是同樣的道理。不過,作為一門學科的比較文學產生在19世紀的歐洲,又有其特別的含義。當時達爾文進化論影響甚巨,在進化論理論基礎上,歐洲產生了比較動物學、比較解剖學等學科,通過比較不同動物的骨骼和生理結構來研究物種變遷的過程。自然科學中使用這種比較方法,也啟發了人文研究,例如比較語言學把歐洲語言,包括希臘語和拉丁語,和古印度的梵文以及古波斯語相比較,發現在詞源上有許多關聯,於是建構起“印歐語系”這個概念。在這樣一種學術環境和氛圍中,文學研究也打破語言傳統的局限,在不同語言和文化的廣闊範圍內,探討不同文學之間的關係,於是比較文學就在歐洲產生。由此可見,比較作為研究方法並不是比較文學獨具的特點,而在一切學術研究中得到普遍的運用;因此,比較文學區別於其他文學研究的特點,也就不在比較,而在其研究範圍超出在語言上和政治上統一的民族文學。

我們如果給比較文學下一個定義,那就是不同語言而又可以互相溝通的文學作品之比較。換句話說,相對於民族文學而言,比較文學是跨越民族和語言的界限來研究文學。19世紀浪漫主義時代一個占據主導地位的觀念,是把自然視為由不同物種構成的一個有機統一體。

這一觀念也啟發了文學研究者把不同語言、不同民族的文學作品視為文學表現和審美意識的統一體,具有可比的主題和特徵,就好像一叢盛開的鮮花,姹紫嫣紅,儀態萬千,雖各具特色,卻又能互相映襯,構成色彩繽紛的花團錦簇。如果說一朵花代表一種民族文學,那麼比較文學就是色彩繽紛的花卉,是不同語言和不同文化傳統的文學研究。

比較文學既然有這樣一個基本特徵,就要求比較學者懂多種語言,對不同文學傳統有廣泛興趣和相當程度的了解。不懂外文,完全靠翻譯來研究不同語言和不同傳統的文學,就難免會產生一些誤解,而把握兩種或多種語言和文學,可以說是比較學者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由於比較文學最早產生在歐洲,而歐洲各國在地理、語言和文化傳統方面都相互關聯,有一些相似或相近之處,所以比較文學在發展初期,很自然地集中研究歐洲各國語言文學之間的相互關係。盡管自19世紀發端以來,比較文學已經有了許多變化發展,但直到目前為止,西方的比較文學研究基本上仍然是以歐美為主導。說這句話的意思,與其說是批評所謂歐洲中心主義,毋寧說是承認一個事實,也就是承認比較文學迄今最出色的研究成果,即一些內容豐富而且影響深遠的經典式著作,例如埃裡希·奧爾巴赫(Erich Auerbach)著《摹仿論》、羅伯特·恩斯特·庫爾提烏斯(Robert ErnstCurtius)著《歐洲文學與拉丁中世紀》、諾思羅普·弗萊(Northrop Frye)著《批評的解剖》、弗蘭克·凱慕德(Frank Kermode)著《終結的意識》,以及其他一些有類似學術地位和廣泛影響的著作,其討論所及都只是西方文學。這種情形,近年來才稍微有所改變。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西方大部分學者越來越不滿意純粹以歐洲或西方為中心的學術研究,比較學者們看出傳統意義上的比較文學好像已經沒有什麼新的出路,於是開始紛紛走出西方範圍的局限。現在已經出現了一些超越西方傳統、從全球視野來研究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的著作,這類著作雖然數量還很少,卻為比較文學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機會。不過,東西方的比較,或者更縮小也更具體一點,對中國學者說來尤其重要的中西文學和文化的比較,都還處於初步階段。就國際比較文學的範圍而言,東西方比較還只是剛剛開始,還遠遠不是學術研究的中心或主流。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9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