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會講故事的大腦(簡體書)
79折

會講故事的大腦(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79 元
定價
:NT$ 474 元
優惠價
79374
促銷優惠
簡體新到貨
簡體新到貨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自出現生命以來,還沒有過像人類這樣的巨變,我們剪接基因,分裂原子,發射火箭;我們凝視蒼穹,探索宇宙大爆炸的中心;我們也凝視內心,嘗試理解人類獨特而神奇的大腦之謎:我們如何感知世界?什麼是所謂的身心相通?什麼決定了性別身份?什麼是自我意識?社會能力和情緒由什麼決定?如何解釋人類特有的能力,比如藝術、語言、隱喻、創造力? 在《會講故事的大腦》中,作者V.S.拉馬錢德蘭將目光投向了人類的獨特性之謎,他把我們帶到了神經學的前沿領域,透過神經科學中的複雜症狀和諸多爭議性話題,揭示了大腦的諸多重要功能以及人類心智的進化歷程。本書匯集了拉馬錢德蘭一生中大部分研究的精華,循序漸進地為讀者揭開大腦、心智與身體之間的神秘聯繫。通過研究大腦不同部位損傷或有基因異常的患者,作者為我們揭秘了關於內在自我如何與世界互動的秘密。 作者V.S.拉馬錢德蘭一直處於學術前沿,人們常常將他的名字與科學史上的不朽人物相提並論。《自私的基因》作者理乍得·道金斯稱他為“神經科學界的馬可·波羅”,悉尼大學神經科學家艾倫·斯奈德稱他為“伽利略般重要的先驅”。

作者簡介

[美]V.S.拉馬錢德蘭(V. S. Ramachandran)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腦和認知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也是拉霍亞(La Jolla)索爾克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他被《新聞周刊》(Newsweek)提名為21世紀最值得關注的100名重要人物之一,2011年《時代》(Time)雜志在其“時代100精英(Time 100)”中把他列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獲得過許多獎項,其中包括荷蘭的阿裡恩斯-卡珀斯(Ariens-Kappers)獎章、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金質獎章,牛津萬靈學院(All Souls College, Oxford)董事,並受到許多媒體的專訪。他和他的家人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德爾馬(Del Mar)。

審校

趙思家

牛津大學神經科學博士後,科普作者,知乎神經科學領域大V,46萬關注,擅長為充滿好奇的讀者提供新鮮、有趣又不失嚴謹的神經科學知識。著有科普暢銷書《大腦通信員》,被《人民日報》推薦為中國好書。


名人/編輯推薦

“神經科學界的福爾摩斯”,帶來一場驚心動魄的心智探奇。
用讀偵探小說的姿勢,一口氣讀完波瀾壯闊的人類認知發展史。

【1】一部神經科學界的《人類簡史》,探尋人類心智起源的燒腦之作,科學大師拉馬錢德蘭以懸疑電影般的高概念手法,潛入你的大腦,解碼隱藏其中的心智意識之謎。

自地球擁有生命以來,從未有過像人類這樣的巨變:《人類簡史》中的認知革命,《槍炮、病菌與鋼鐵》中的“偉大的飛躍”,《人類的由來》中從猿到人的演化之路,有關心智突變的“華萊士悖論”,語言如何誕生,文明如何傳承……人類文明的躍升映證著人類具有的非凡潛能。
成人大腦中擁有約1000億個神經元,其活動的排列組合已經遠超宇宙基本粒子的數量。大腦結構的特質讓我們成為複雜而深刻的物種:我們剪接基因,分裂原子,發射火箭;我們向上凝視蒼穹,探索宇宙大爆炸的中心;也許最引人注目的是,我們凝視內心,嘗試理解人類獨特而神奇的大腦之謎:

我們如何感知世界?
什麼是所謂的身心相通?
什麼決定了你的性別身份?
什麼是自我意識?
人類大腦如何發展出高度複雜的心智理論?
我們如何解釋人類特有的能力,比如藝術、語言、抽象思維、隱喻能力和創造力?


【2】每一種症狀都是一把意想不到的鑰匙,開啟人類心智的獨特性之門。透過有關大腦的複雜症狀和爭議性話題,帶我們一窺人類大腦的運作機制,追蹤“特異”行為與腦神經系統間的神秘聯繫。

拉馬錢德蘭喜歡另辟蹊徑,通過與那些有趣或奇特的腦損傷患者合作,他有了諸多重要的發現:
? 截肢的人通過鏡像就能實現“幻肢按摩”與“幻肢截肢”,佐證了人類大腦具有超強可塑性;
? 成人大腦缺乏重塑性的說法完全是謬誤,人類大腦具有終身可塑的特質;
? 擁有聯覺能力的人能夠品嘗顏色,看到聲音,聽到形狀,觸摸情感,聯覺在藝術家、詩人、作家身上發生的概率是普通人的8倍,這為人類創造力的來源提供了線索;
? 一些自閉症兒童天生擁有高超的藝術技能,是因為他們大腦中的空閑區域具備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強度注意力,但隨著自閉症的緩解,這種天賦也會逐漸喪失;
? 還有被稱為“替身綜合征”的妄想症、虛構症、盲視現象、病感失認症、柯立芝效應的症狀;
? 人類有著特定的審美偏好,比如畢加索畫的鴿子比鴿子全彩照片更“吸睛”,男性的大腦更喜歡金發女郎勝過黑發女郎,我們的大腦不僅偏愛對稱的臉,還偏好漫畫這樣的夸張刺激;
? 大腦的各個區域以一種非凡的方式共同工作。它們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一些區域甚至可以接管受損區域的功能。


【3】一部關於神經科學過去與未來的開創性作品,一部生動立體的“大腦X檔案”。拉馬錢德蘭不僅將我們帶到了神經科學的前沿領域,更從大的演化框架審視了人類大腦,梳理了人類文明產生的神經學機制。書中同時總結並引用了不同名家的觀點,充滿智能的火花:

全書分為9個部分,為讀者系統揭示了大腦運作的重要機制以及人類心智的進化歷程。依循每個章節的主要線索,從趣聞逸事、機智對白,到著名實驗和已被證實學說,再到當下熱門的推論和假說,呈現了翔實的一手研究資料,以幽默的敘事娓娓道來。
書中不僅金句頻出,更融合了無數偉大頭腦的思想和觀點:達爾文、赫胥黎、華萊士、理乍得·道金斯、賈雷德·戴蒙德、安東尼奧·達馬西奧、丹尼爾·丹尼特、斯蒂芬·杰·古爾德、斯蒂芬·平克……他們關於人類心智意識起源的理論均交匯於此。


【4】關於人類大腦,每一個未解的謎團都通向人類的演化歷程。本書深入探究了大腦如何促進人類進化和文化發展,我們如何將感官信息處理機制提升至高超水平。拉馬錢德蘭詳盡地闡述了自我意識發生的機制,還深入人類極富創造力的根本性原因和人類獨有的神經美學問題。

大約在15萬年,人類經歷了一種心智相變,大腦的某些關鍵結構和功能迅猛發展,這些結構和功能偶然組合產生了我們所探討的獨特心智能力。
? 相比於漫長的生物進化,文化進化相比之下快得驚人。模仿是人類進化的關鍵步驟之一。模仿使我們能夠以身作則,實現了從達爾文進化(需要數百萬年)到文化進化(可以迅速傳播思想和技能)的巨大轉變。
? 這些進化過程導致了鏡像神經元的發展,而鏡像神經元對我們非凡的創造力、雄心、溝通能力做出了貢獻。鏡像神經元可能是社會學習、模仿以及技能和態度的文化傳播的核心,是語言的進化基礎。
? 終身可塑性(而不僅僅是基因決定一切)是人類進化獨特性中的核心角色之一。人類是唯一一個將神經可塑性發揮到極致的物種。這使得人類能夠在一兩代人的時間內學習新的技能,而不是像基因進化那樣需要幾百或幾千代人。
? 自我由許多部分組成,統一的自我概念可能是一種幻覺。主觀感受和自我是不同的東西,但沒有自我就無法得到主觀感受。現代大腦在很大程度上是無意識的,有意識的自我只是我們整個世界的一小部分。自我似乎是從一個相對較小的大腦區域集群中出現的。


【5】本書作者V.S.拉馬錢德蘭一直處於學術前沿,人們常常將他的名字與科學史上的不朽人物相提並論。《自私的基因》作者理乍得·道金斯稱他為“神經科學界的馬可·波羅”,悉尼大學神經科學家艾倫·斯奈德稱他為“伽利略般重要的先驅”。

拉馬錢德蘭極富洞察力的開創性實驗,加上他將複雜事物抽絲剝繭的能力和見微知著的系統性思維,使他成為神經科學領域的科學大師。他是神經美學與鏡像神經元理論的倡導者,在行為神經學與視覺心理物理學等領域有杰出貢獻,他做過多次TED演講,並受邀在英國皇家學會發表歷史性演講。
拉馬錢德蘭現任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大腦與認知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學系及神經科學項目的特聘教授,他還是《時代》雜志評選的“時代100精英”之一,也是暢銷書《腦中魅影》和《人類意識之旅》(A Brief Tour of Human Consciousness)的作者。



目次

導 讀 自人類誕生…… 1

第一章 幻肢:看不見的手 25

第二章 認知:錯覺是如何產生的45

第三章 聯覺:喧鬧色彩與火辣美女81

第四章 鏡像神經元:塑造文明的模仿遊戲 129

第五章 泄秘的心:情緒與社交149

第六章 信息:人類語言與眾不同169

第七章 美:誰來決定庸俗和高雅 211

第八章 藝術:9條普遍法則 239

第九章 何以為人:內省如何進化 269


書摘/試閱

【推薦序】

趙思家
科普作者,著有《大腦通信員》和《我的大腦好厲害》
“所以,最後這本書的書名是什麼?”
“《會講故事的大腦》。”
“咦?”
我叫趙思家,是這本書的審校。大家在閱讀時可能很少注意到這個工作。我的工作很簡單,就是確認內容的專業性和譯文的準確性,並對直譯無法解釋的內容進行一些補充和調整。這本書的譯者非常專業,需要我的地方不多,但唯一有個“錯誤”,明晃晃地印在了書的封面上,我卻不知該如何調整。
容我解釋一番。這本書的英文名是The Tell-Tale Brain。如果直譯的話,tell-tale其實並不是“會講故事的”,而是指“泄露秘密的”。在英語裡,telltale是指告密者,特別是指向老師打小報告的小孩。換言之,這本書的原名其實是“泄露秘密的大腦”。
還沒開始看這本書的你可能會覺得莫名其妙,為什麼大腦會泄露秘密?

大腦——特別是人類大腦——是一個絕佳的保密者。它明明掌握了我們的一切——所有的感知、情感、思考,卻在人類社會中徹底隱形。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疑惑:既然大腦對我們的生活如此重要,作為大腦使用者的我們,為什麼對大腦並不是很“在意”呢?
學習神經科學之後,我才恍然大悟。人類對大腦的“不在意”並非缺陷,恰恰相反,這正是一條令人細思極恐的線索——我們都被深深地困在自己一直所相信的“現實”裡面了。大腦展現給我們的這個“現實”太真實、太無瑕了,讓人很難意識到,實際上我們一直都被困於
其中。
正因如此,神經科學相關的科普書有一個常見的書名套路,就是要故意點出大腦是有秘密的,比如《大腦解密手冊》《大腦的奧秘》等。既然如此,這本書為什麼叫《會講故事的大腦》呢?
等看完這本書,你就會發現這是個絕妙的書名。這本書有點兒像神經科學版的《一千零一夜》,講述了20余個與眾不同的大腦故事。這些大腦的使用者或多或少都在經歷一場不凡的感知體驗:有人失去了左手,但當醫生摸他的左臉時,他卻覺得醫生在摸他的左手大拇指;有人在得腦卒中之後無法辨認自己的臉,即使站在鏡子面前還是不認識自己的臉;還有人看到數字會感受到色彩……這些大腦都是在感知(perception)上出了問題。這些故事聽起來就夠奇怪了,但還有更奇怪的!譬如,當大腦負責感知身體的連接遭受損傷時,人可能會想截掉自己的手臂(戀殘癖),覺得自己的手臂是母親的(假肢妄想症),甚至認為自己的身體不是自己的(易性癖)。當大腦對社交世界的理解出現問題時,它就可能會認為每個人都一樣,有彌漫性的熟悉感(弗雷戈利綜合征)。當大腦的自我意識出現問題時,那就更奇怪了,有人會覺得自己不存在(科塔爾綜合征),或是體驗到1分鐘末日降臨的感覺(驚恐發作),等等。
這本書描述的那些大腦都是告密者,它們在不經意間泄露了所有大腦保守的秘密。

大多數時候,我們會稱這些大腦的所有者為病人,但我不喜歡稱他們為病人。我當下在牛津大學做博士後研究,我的導師不僅是一名神經科學家,同時也是一名神經內科醫生。沾他的光,我有幸接觸了一些神奇的病例。我越來越覺得,他們得的不是病,而是我們幾十億人的大腦都太平凡了,他們只不過不小心跳出了平凡的大腦預設的框架而已。
我一直是V. S.拉馬錢德蘭的忠實讀者,他的另一本書《腦中魅影》(Phantoms in the Brain)我也很喜歡。因為他寫的案例十分有趣、引人入勝,像偵探故事,所以他被稱為神經科學界的福爾摩斯。我倒是要唱唱反調:我認為稱他為福爾摩斯有些片面。福爾摩斯偵探把案件當作遊戲看待,甚至置生死於度外。而從拉馬錢德蘭的文字就能感覺到,他非常關心他的病人,真心地希望能夠幫助他們,盡全力讓他們和他們的親友的生活得到改善。話又說回來,正是拉馬錢德蘭這樣既會做科研,又會講故事的好醫生,讓我們神經科學界變得好“卷”!他在這本書中描述的病人很少見,他這樣的全才更少見。特別是在21世紀的當下,神經科學已經踏上新的道路,極少有機會能像拉馬錢德蘭在這本書裡所做的那樣再做一對一的研究了。
我認為這本書並不適合只是想獵奇的人,畢竟20世紀初去馬戲團圍觀奇人異事的消遣方式已經不適合當下。這本書提醒我們,每一個案例中的患者都是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這本書還提醒每一個人,我們的大腦是多麼不凡,而擁有一個平凡的大腦是多麼幸運。


【前言】
在廣泛的哲學探究範圍內,人類在等級上高於其他動物,因為我們有重要的心智功能優勢。對渴求知識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比探究這心智功能本質更有趣的了。
—愛德華·布萊思
在過去的25年間,我十分有幸能夠在認知神經科學這個新興領域工作。本書匯集了我一生中大部分研究的精華,我會循序漸進地為你揭開大腦、心智與身體之間的神秘聯繫。在前面的幾章中,我將講述我對人類生來便感到好奇的內在精神生活不同方面的研究。我們如何感知世界?什麼是所謂的身心相通?什麼決定了你的性別身份?什麼是意識?孤獨症是哪兒出現了問題?我們如何解釋人類特有的神秘能力,如藝術、語言、隱喻、創造力、自我意識甚至宗教情感?作為一名科學家,我受到強烈的好奇心驅使,去探索猿類大腦是如何成功進化成擁有神一般心智能力的人類大腦的。
研究這些問題的方法,是研究大腦不同部位受到損傷或有基因異常的患者,這些損傷或異常對他們的心智及行為產生了奇怪的影響。這些年我同數百名患者打過交道(有些人因此覺得自己很幸運),這些患者患有各種不同尋常的神經系統疾病。例如,有人能夠“看到”音樂的聲調,有人能夠“嘗到”他們接觸到的任何材質物品的味道,有人能夠感覺自己靈魂出竅,並從天花板俯視自己的身體。在本書中,我將分享這些案例的研究結果。起初,這些疾病總是令人百思不
得其解,但通過恰當的實驗,我們將複雜的概念變得通俗易懂,這正是科學方法的魅力所在。我曾困惑如何將自己的推想表述清楚,所以在詳述每一個案例時,我將帶你經歷我腦中的一步步推想過程,有時我還會用大膽的直覺假想幫助你補齊知識短板。通常,當一個臨床謎團被解開之時,其解釋總會揭示一些正常、健康的大腦如何運作的新知識,並對我們最珍視的心智能力提出意想不到的見解。我希望身為讀者的你,能夠同我一樣享受這有趣的旅程。
多年來一直關注我的作品的讀者將會在本書中發現《腦中魅影》和《人類意識之旅》(A Brief Tour of Human Consciousness)兩本書中提到的一些案例,同時你們也會欣然看到我對之前的發現和觀察有了新的見解。在過去的15年裡,大腦科學以驚人的速度發展,為幾乎所有事物提供了全新的解讀視角。在“硬”科學的陰影下掙扎幾十年後,神經科學的時代真正到來了,其飛速發展指引並豐富了我的
研究。
在過去的200年間,許多科學領域都取得了驚人的進步。在物理學領域,就在19世紀晚期的知識界宣稱物理理論體系幾乎完全形成的時候,愛因斯坦告訴我們,空間和時間比我們已知的哲學更加陌生;海森伯則指出,在亞原子層面,即便是我們最基本的因果概念也會崩塌。當我們從迷惘中走出時,有幸發現了黑洞、量子糾纏和其他100多個謎團,這些謎團將在未來的幾個世紀裡繼續激發我們的好奇心。有誰會想到宇宙是由一根根弦組成,同“上帝的音樂”一起振動演奏呢?其他領域中類似的例子也有很多。宇宙學讓我們看到不斷膨脹的宇宙、暗物質以及無數星系等令人瞠目結舌的景象。化學用元素周期表解釋世界,這給我們帶來了塑料產品和大量的神奇良藥。數學為我們帶來了計算機,盡管許多“純”數學家不願看到他們的學科被這種實際用途所“玷污”。在生物學方面,人體的解剖學和生理學得到了細致的研究,驅動人類進化的機制終於開始變得清晰。自古以來困擾著人類的疾病終於揭開面紗,讓我們看到了它的本來面目(而不是巫術或神的懲罰)。外科、藥理學和公共衛生領域發生的革命,使得發達國家的人類壽命在短短四五代人的時間裡翻了一番。20世紀50年代破譯遺傳基因密碼這場終極革命,標志著現代生物學的
誕生。
相比之下,關於神經科學的研究,例如精神病學、神經病學、心理學,在過去的幾個世紀幾乎毫無進展。事實上,直到20世紀的最後25年,關於知覺、情感、認知和智力的嚴謹理論還是空白的(色覺理論是一個例外)。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我們在解釋人類行為時依據的只是兩座理論大廈—弗洛伊德主義和行為主義,而這兩座理論大廈卻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戲劇性地“倒塌”,因為彼時的神經科學終於設法跨越了青銅時代。在歷史的長河裡,這並不是很長的時間。與物理學和化學相比,神經科學仍然是一個年輕的新貴。但發展就是進步,這是一個多麼“茁壯成長”的時期啊!從基因到細胞到神經回路再到認知,今天的神經科學的深度和廣度,雖遠不及最終的大統一理論,卻比我剛開始在這個領域工作時有了光速般的發展。在過去的10年裡,我們甚至看到神經科學變得足夠自信,開始為傳統上具有話語權的人文學科提供見解。例如,我們現在有神經經濟學、神經營銷學、神經建築學、神經考古學、神經法學、神經政治學、神經美學(見第四章和第八章),甚至神經神學。雖然其中一些只是神經科學的炒作,但總的來說,它們正在為許多領域做出真正且急需的貢獻。
這些進步令人興奮,但我們不能自欺,必須承認目前我們對人類大腦還知之甚少。即便如此,這些發現也足以創造一個比任何福爾摩斯小說都要精彩的故事。我確信,在未來的幾十年裡,隨著神經科學的進步,我們所經歷的概念扭曲和技術轉變會變得更加古怪離奇、令人費解,或者直覺上會更加震撼,也會像一個世紀前顛覆經典物理學的概念革命一樣,對人類精神感到謙卑而又興奮不已。有句格言說,“事實比小說更加精彩”,這句話用來形容大腦運作似乎尤為貼切。這些年我和同事們耐心地揭開了大腦的一些奧秘,我希望通過本書向讀者傳遞我們所感受到的驚奇與敬畏。神經外科先驅懷爾德·彭菲爾德(Wilder Penfield)稱大腦為“命運的器官”,伍迪·艾倫可能沒有那麼虔誠,但亦稱大腦為人類“第二喜愛的器官”,希望本書能夠激發你對大腦的興趣。
概述
盡管本書涵蓋的主題廣泛,但你會發現,幾個重要的主題貫穿始終。其中一個主題便是,人類是真正特別的存在,而不僅僅是“另一種靈長類動物”。讓我感到有些驚訝的是,這一觀點居然需要辯論—不僅要駁斥反進化論者的胡言亂語,還要反駁我的不少同行,他們用一種漫不經心、不屑一顧的語氣,心安理得地說我們“僅僅是猿類”,似乎陶醉於這般卑微。我有時會想,這難道就是世俗人文主義者對原罪的看法嗎?
另一個主題是普遍進化論觀點。如果不了解大腦是如何進化的,就無法理解大腦的工作機制。正如偉大的生物學家西奧多修斯·杜布贊斯基(Theodosius Dobzhansky)所說,“如果生物學沒有進化論做支撐,那麼一切將變得沒有意義”。這與其他大多數逆向工程問題形成了鮮明對比。例如,當偉大的英國數學家阿蘭·圖靈破解納粹的恩尼格瑪密碼機(一種用來加密和解密文件的設備)時,他既不需要了解設備的研發歷史,也不需要了解設備原型及早期產品模型。他需要的只有這臺設備的工作樣本、一本記事本,還有他聰明的大腦。但在生物系統中,結構、功能和起源之間存在著深層的統一性。若僅理解其中一個方面,你的研究不會取得進展,除非你同時密切關注另外兩個方面。
我在書中論證了另一觀點,即人類許多獨特的心理特徵似乎是由大腦結構的新奇布局進化而來的,而大腦結構起初是由於其他原因進化而來的。這在進化過程中常有發生,比如:羽毛由鱗片進化而來,而鱗片最初的功能是隔熱而不是飛行;蝙蝠和翼手龍的翅膀由前肢進化而來,而前肢最初是用於行走;肺由魚鰾進化而來,而魚鰾最初是為了控制浮力。有許多作家主張進化的本質是機會主義和“偶然性”,其中最著名的是史蒂芬·杰伊·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及其在自然史方面的著作。我認為,同樣的原則也非常適用於人類大腦的進化。人類大腦進化是從根本上重新構建猿類大腦的諸多功能,以創造全新的功能。其中的一些功能是如此強大,例如語言,以至我甚至認為這些功能創造了一個超越猿類的物種,其程度就好比生命超越了平凡的化學和物理學。
因此,本書是我為破解人類大腦密碼這一偉大嘗試做出的微薄貢獻,大腦中有數不清的聯繫與模塊,這讓它比任何恩尼格瑪密碼機都更加神秘。導讀介紹了關於人類大腦獨特性的不同觀點及其歷史發展,同時也是人類大腦解剖基礎知識的入門部分。第一章借鑒早期許多截肢患者幻肢體驗的實驗,重點介紹人類大腦驚人的變化能力,並揭示一種更廣泛的可塑性是如何塑造我們的進化和文化發展歷程的。第二章解釋大腦如何處理傳入的感官信息,特別是視覺信息。在這裡,我關注的仍是人類的獨特性:盡管人類的大腦採用與其他哺乳動物相同的基礎感官處理機制,但我們已經將這些機制提升到全新的水平。第三章討論一個有趣的現象:聯覺。這是一種奇怪的感覺混合,有人曾有此體驗,這是由大腦連接異常造成的。聯覺為我們打開了一扇了解基因和大腦連接的窗,正是這些基因和大腦的連接讓一些人富有創造力,也為我們探索究竟是什麼讓我們成為極富創造力的物種提供了線索。
接下來的三章研究的是一種神經細胞,我認為它對我們成為人類至關重要。第四章介紹這種特殊的細胞,叫作鏡像神經元,它是我們接納彼此觀點、共感能力的核心。人類的鏡像神經元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任何低等靈長類動物,它似乎是一把進化的鑰匙,打開了人類成熟文化之門。第五章探討鏡像神經元系統產生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為孤獨症埋下隱患,孤獨症是一種以極度精神孤獨和嚴重社交分離為特徵的發育障礙。第六章探討鏡像神經元如何在人類的最高成就—語言(更嚴格地說,是原生語,也就是語言減去語法)中發揮作用。
第七章和第八章講述人類對美的獨特感知。一方面,我認為美學法則是普適的,跨越了文化甚至物種的界限;另一方面,藝術本身可能是人類獨有的。
在最後一章中,我將嘗試對所有問題中最具挑戰性的問題做出回答,即自我意識的本質,它毫無疑問是人類獨有的。我不想假裝我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而是會分享一些有趣的見解,這些見解是我多年來根據一些真實症狀總結出來的,這些症狀處於精神病學和神經學之間的邊緣地帶。例如,人們會暫時離開自己的身體,在疾病發作時看到上帝,或者否認自己的存在。怎麼會有人否認自己的存在呢?否認本身不就意味著存在嗎?他能從哥德爾的噩夢中逃脫嗎?神經精神病學充滿了這樣的悖論,這些悖論好像對20歲出頭的我施了魔咒,那時我還是在醫院的走廊裡徘徊的醫學院學生。我能看到這些患者的煩惱,這些煩惱一方面令人悲傷,另一方面卻又能為人類理解自身的非凡獨特能力提供豐富見解。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74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