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英國國家美術館:細究名畫(全九冊)(簡體書)
滿額折

英國國家美術館:細究名畫(全九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22 元
定價
:NT$ 3132 元
優惠價
87272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1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讀懂一幅畫作,是一個又一個的細節不斷湧現的過程,而藝術的故事之所以動人,便在於這些常被疏忽的細節,細究名畫系列(A Closer Look)便是這樣一套帶領讀者在細節之中探究藝術的經典書系。該叢書於2009年由英國國家美術館推出,2022年首次授權中文版,是備受全球藝術愛好者追捧的藝術進階讀本。叢書雲集了英國文博界頂級學者的深邃目光,他們在浩若煙海的偉大藝術作品中精心遴選,提煉出技巧、色彩、面孔、畫框、靜物、風景、贗品、構圖、修復九個維度,以厘清和解釋我們對這些藝術品的興趣、激動和沮喪,使讀者得以靠近藝術家的創作,感受他們的情緒,貼近藝術史中那些關鍵的時刻。

1 《贗品》:專家們是如何判斷傑出的畫作的?繪畫作品在歷史長河裡並不總是有大師的署名與文字說明,那麼人們又該如何在一幅經歷重大改動的畫作裡發掘一顆深埋在顏料之下、面目全非的“寶石”呢?科學家、文物管理員和藝術史學家採用了一系列方法,從物理性質的角度對畫作進行探究,並揭開隱藏在它們背後的歷史之謎。本書通過一系列真實的案例和清晰的解釋,引領讀者思考藝術史上的一些錯綜複雜的問題。有意思的是,這些問題並沒有完全得到解答,美術館中的專業人士仍在努力尋求答案。
2 《修復》:為後代保存藝術作品是英國國家美術館的主要職能。過往對繪畫作品的修復經常引發爭議,但正如書中所講,現代保護原則強調使用盡可能少地改變其結構的方法,使繪畫保持長期穩定的狀態。本書討論了繪畫的材質特點,描述了它們老化的過程,分析了幾種主要的保護方法和修復類型,同時回應了一些繪畫保護工作中常見的問題。
3 《畫框》:畫框與畫作之間究竟是“完美聯姻”還是“不平等的聯姻”?畫框有多少種裝裱和懸掛方式?帳幕式畫框與聖索維諾畫框是如何在文藝復興時期風靡整個歐洲的?在本書中,英國國家美術館原館長尼古拉斯·佩尼對畫框進行了一番充分的調研,闡述了畫框的歷史、設計和製作工藝,以及畫框與繪畫作品與室內環境的關係。尼古拉斯將調研的重點放在了畫框不斷變化的功能,以及不同的風格、材料與製作工藝上。本書收錄的畫框都是英國國家美術館的珍藏,體現了一個世紀以來藝術家與收藏家的獨特品位,是一本難能可貴的畫框專題研究讀物。
4 《構圖》:《室內的聖母子》 的滅點為什麼都位於畫面左側?克裡維利是如何在一幅畫中表現雙重主題的?為什麼畫家們喜歡頻繁地在繪畫中效仿雕刻的效果?本書以英國國家美術館 15 世紀到 20 世紀初的畫作為例,揭秘了繪畫大師們是如何創作出引人入勝的虛構空間的。本書結合透視法、創作背景、作品原本懸掛的位置等因素為大家解讀名作中的構圖奧秘,是一本重要的藝術研究專著。
5 《技巧》:本書以英國國家美術館收藏的13~20世紀初的西歐畫作為例,探討了藝術家在作畫時如何運用各種材料和媒介創造出不同的效果。作者展示了一幅畫是如何製作的,並揭示了技巧背後的秘密。作為本系列圖書中為數不多的繪畫技巧分析類圖書,通過清晰的文字解釋和作品特寫,幫助讀者以全新的眼光看待繪畫,使讀者對繪畫的創作過程有更深入的瞭解,同時為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的創作提供參考,是一本具有獨特價值的藝術專題研究專著。
6 《色彩》:本書以色彩為獨特視角解讀西方名畫,作者結合物理、化學、心理學等學科知識,將名作、畫派背後暗藏的用色原理剖析開來,字裡行間充滿了實用性建議。本書共分三章:第一章介紹顏料與色彩的關係,結合名作將藝術家調色板上幾種主要顏色特點進行分析,從而揭示顏料被賦予的象徵意義和情感共鳴;第二章列舉歷代關於色彩的經典論著,解釋了美學背後存在的光學效應及科學理論依據;第三章舉例分析畫家對色彩的具體運用,介紹了倫勃朗、莫奈等大師在探索過程中是如何完美呈現色彩的。
7 《面孔》:本書展示了在英國國家美術館所藏繪畫中的各種迷人面孔。不管是肖像畫還是敘事畫,寓意畫還是風俗畫中,最直接地向我們傳遞信息的往往是畫中人的面孔。畫家通過人物的面部表情交代情節,刻畫性格,而描繪面孔的手法也突出體現了繪畫者對於藝術的追求與思考。本書探討的內容包括千變萬化的面孔、對於“美”的不同定義、肖像畫家如何畫出逼真的人像同時表現出人物的性格,以及我們是怎樣對面部表情進行解讀的。
8 《風景》:“風景”是繪畫中的一個常見的題材,但鮮為人知的是,如今尋見的以風景成畫之風是17世紀以來才出現的,更早之前,風景更多的是作為宗教畫的背景而存在。本書以“風景”為小切口,引用大量該館的赫赫名跡,進而勾畫出一部風景畫小史。本書從羅馬壁畫裝飾講起,到文藝復興時期將風景轉變為傳達情感和思想的媒介,再到印象派革命及之後的發展。講述了“風景”從被當作背景,發展為一種重要的繪畫主題的歷程,通過館藏名作舉例說明了不同時期、不同繪畫大師、不同流派風景畫的創作特點,此外還闡明了真實風景中的“光學”效應及其表現形式。
9 《靜物》:靜物畫吸引著許多藝術愛好者。這種充滿技巧的繪畫主題被賦予豐富的意義並成為得以延續的傳統。它表現的可能是隨處可見的花卉、蔬菜,也可能是令人愉悅的樂器、書籍。本書艾麗卡·朗繆爾結合英國國家美術館館藏靜物畫精品,探索了靜物畫的本質、起源和歷史;在對具體藝術家如委拉斯開茲、卡拉瓦喬、塞尚和畢加索等畫作的分析和品讀過程中,帶領大家從隱喻、象徵、錯視等多元的角度,獲得專業而有趣味的欣賞靜物畫的視角和方法,並從中感受靜物畫的魅力。

作者簡介

馬喬裡·E.威斯曼(Marjorie E.Wieseman)是英國國家美術館管理荷蘭繪畫的前任館長。曾出版有《荷蘭繪畫》(Dutch Painting)與《維米爾筆下的女人:秘密與沈默》(Vermeer's Women: Secrets and Silence)。

大衛·邦福德(David Bomford),曾任英國國家美術館繪畫藏品高級修復師、洛杉磯保羅·蓋蒂博物館收藏部門的副主任、休斯頓美術館保護部門主席。

吉爾·鄧克頓(Jill Dunkerton)是英國國家美術館的修復師。她是暢銷書《從喬托到丟勒》(Giotto to Dürer)的作者之一。

馬丁·韋爾德(Martin Wyld)是世界著名的繪畫保護專家,曾擔任英國國家美術館的首席修復師及保護部門的主任。

尼古拉斯·佩尼(Nicolas Penny)是英國國家美術館原館長,現任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特聘教授。畢業於劍橋大學英國大學專業與倫敦考陶爾德藝術學院藝術史專業。他負責編寫了英國國家美術館意大利繪畫圖錄(共三卷,其中第三卷是與喬姬雅·曼奇尼合著的)等。他還是《倫敦書評》(London Review of Books)和《伯靈頓雜誌》( Burlington Magazine)的撰稿人。

喬·柯比(Jo Kirby)曾任職於英國國家美術館科學部,是世界知名的繪畫材料史專家,曾為英國國家美術館“藝術的創作過程”系列的倫勃朗、印象派和德加專題,以及《國家美術館技術期刊》撰稿。

阿肖克·羅伊(Ashok Roy):曾任英國國家美術館科學部主任和《國家美術館技術期刊》編輯。出版了大量關於老一輩大師繪畫的材料史及其技術研究的著作,目前繼續以獨立學者的身份從事這些領域的研究。

亞歷山大·斯特吉斯(Alexander Sturgis)現任英國牛津市阿什莫林博物館館長,曾擔任巴斯市霍本藝術博物館館長、倫敦市英國國家美術館的展覽與項目主管。著有《反叛者與殉道者:19世紀畫家的形象》(Rebels and Martyrs:The Image of the Artis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和《刻畫時間》 (Telling Time)等。

艾麗卡·朗繆爾(Erika Langmuir,1931~2015年)是英國官佐勳銜獲得者,她曾在蘇塞克斯大學任教,並曾擔任開放大學藝術史系主任。1988年至1995年,她擔任英國國家美術館的教育主管,是《英國國家美術館指南》(National Gallery Companion Guide),以及《英國國家美術館·細究名畫》系列《靜物》(Still Life)等多本著作的作者。

 

名人/編輯推薦

當今*傑出的鑑賞家佩尼主持的這套“細究名畫”,是引導我們觀看繪畫的一種“文本”細讀,教會我們把站在美術館的畫作前曾經丟失的珍珠一一拾回。這套小書還有一個更大的抱負,它的每一本都提供了一條研究的路徑,那些有心深入繪畫奧秘之境的人,沿著它會找到更璀璨的珊瑚碧樹。

——著名美術史學家,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範景中

英國國家美術館雖不是第一個向公眾開放的美術作品藏館,卻是世界上第一個被列入公用事業、第一個向兒童開放的美術館,藏品博涉13世紀到20世紀歐洲各流派的精品,並源源不斷地針對館藏進行學術研究,主題日益細化,為藝術史學科、大眾的美學和人文修養做出卓越的貢獻。《英國國家美術館·細究名畫》系列叢書,打破了不同時期作品之間風格上的障礙,在浩若煙海的館藏中挑選極具代表性的作品,提煉出技巧、色彩、面孔、畫框、靜物、風景、贗品、構圖、修復九個維度,通過學者天團的深入解讀,讓我們對每個維度有所領悟。這樣有所指向、信息豐富而權威的解讀方式,不但建立了具體細微的經驗秩序,也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從局部進入偉大藝術作品的路徑。

——作家、策展人祝羽捷

俗話說,神靈居於細節之中。藝術的神韻也總是通過對作品細節的“細究”(a closer look),才能被我們心領神會。讀懂一幅畫作,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是一個又一個的細節不斷湧現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喜歡待在美術館裡反復觀看原作的緣故。唯有通過一件一件的原作研讀,我們才能登堂入室,進入藝術史的神殿。現在,英國國家美術館的這一套“細究名畫”經典叢書,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組織翻譯成中文出版,印刷精美,足以引領我們讀者進入作品的大千世界,讓人理解“一圖胜千言”的美妙之境。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史教授楊振宇

寫給“英國國家美術館·細究名畫”叢書

這套叢書集中了多位專家的深邃目光,從多個角度釐清和解釋我們對這些藝術品的興趣、激動和沮喪。藝術史學者做的,是與藝術相關的事情,但不創造藝術。我們試著去理解藝術家想在作品中表達什麼;觀看者體會到什麼;為什麼有些東西在它的時代被創造出來;討論個體藝術家以及他們的目標和動機;討論贊助者的反應和行動。我們研究它們並書寫出來。通過閱讀、琢磨這些觀察和寫作,讀者得以靠近藝術家的創作,得以感受他們的情緒,也就無限地貼近了藝術史中那些關鍵的時刻。

——廣州美術學院藝術史教授樊林

書摘/試閱

《贗品》:對畫作的科學檢測

如今,在倫敦英國國家美術館展出的畫作可能大部分已經不再是它們最初的模樣。一方面,這是由材料老化等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另一方面,人為乾預也會對畫作產生影響。此外,觀眾自身的態度和期望同樣會左右觀看方式和觀畫體驗。即使面對同一幅畫作,現代人的鑑賞方式和過去也都是大不相同的。然而,系統化的科學檢測能夠超越時間的界限、觀念的變遷,客觀地呈現一幅畫的過去。

我們在對一幅畫的物理性質開展徹底而有條理的檢測時,不僅可以得知繪畫材料和創作技法,還可以了解到這幅畫在時間的推移中所發生的變化。之後,再通過結合藝術史的相關知識,重新解讀經科學分析得出的信息,將畫作與它本身所處的時代背景相結合,從而更好地理解該作品能夠進入現代畫廊、美術館館藏的真實原因。技術研究(即對畫作的物理性質的研究)需要同時運用到科學家、修復專家、策展人、藝術史學家的綜合能力;研究場所也並不固定,其中包括實驗室、工作室、圖書館、檔案室以及其他許多意想不到的地方。有時,最重大的發現就是在靈光一現中發生的,但更為常見的是,研究人員為解開一個難題,需要展開為期數年的緩慢且艱辛的研究。技術研究涉及循序漸進的檢測和發現,並且,研究人員會根據每幅作品所暴露的特殊問題與保存現狀靈活調整研究策略。例如,一些歷史悠久的作品已經破損嚴重,部分畫材也早已自然磨損;還有一些作品的內容會被創作者本人反復修改,或在流傳的過程中被後輩即興篡改。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幅畫可能會存在處於不同時期的多個創造者,每一次改動都反映了不同畫派的演進及品位變化。研究人員會採用廣泛調查、分析技術以及技術檢查,來識別畫作的物理變化,並分析其變化的成因。

我們還可以在研究中確定藝術品所屬的時期、地區以及畫派,進而了解特定的藝術家或整個藝術團體的特徵與風格。除此之外,對某一特定作品的研究有助於揭露不同時期的持有者的個人信息。誠然,對一幅偉大作品的歷史評價是對藝術家標誌性的認可;但科學檢查則更為客觀,它也是對作品的歷史評價的一次綜合考量。可見,科學檢查大大豐富了藝術品鑑賞的範疇——鑑賞不僅是合理地品評藝術創作,還需具備明辨真跡、印刷品以及贗品的能力。此外,為了更好地保存和修復畫作,透徹地知曉畫作的材料與製作工藝均不可或缺。

在對畫作進行科學檢測的過程中,儘管研究人員能從中挖掘很多相關的信息,但這些信息是無法通過其他方法得到進一步證實的,因此科學檢查也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比如,一幅畫作的材料特徵即使與研究人員的預判相吻合,也不能僅憑此就確定作品與藝術家的關係。事實上,確鑿的科學事實只能有效地判斷出那些被創作在藝術家生命週期之外的作品。綜上所述,科學檢測並無法完整取代傳統的鑑賞方法和藝術史研究,但我們可以在研究中綜合運用它們。幾十年來,科學家、修復專家、策展人之間的密切合作一直是英國國家美術館研究的基礎,其研究成果會定期發表在《國家美術館技術期刊》(The National Gallery Technical Bulletin)中。本書中的一些經典案例便直接引用自這一期刊。

在畫作的研究與保存工作中,科學的價值早在1850年就得到了認可。當時,身為化學家與物理學家的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出於對倫敦市大氣質量的擔憂,向政府提議:“我們需要召集一批既精通化學知識,又對藝史有所涉獵的專業人士”,就“大氣污染對英國國家美術館藏品的影響”這一議題展開科學研究。但直到1934年,相關的科研部門才得以建立,其初衷是為畫作的清理工作提供安全的技術建議。如今,該科研部仍在履行這一職能;在此基礎上,科研部還為藏品的歷史考證提供了一般性的技術研究。長期不斷的技術研究工作已為近750年的繪畫材料的發展和演進梳理了一套詳盡的歷史。不僅如此,該科研部還負責研究和監測環境情況,以及預測環境情況對畫作的影響;在與保護部、攝製部的通力協作下,畫作的技術成像得以出現。目前,毫不誇張地說,英國國家美術館的科研部已經成為研究老大師繪畫領域內的佼佼者。

《色彩》:引言

人類歷史中有很多色彩豐盈、令人讚嘆不已的藝術作品。它們的表現形式有很多,不僅包括繪畫,還有壁畫、壁毯、建築中的彩繪裝飾、彩色雕塑、琺瑯,以及各種精美絕倫的手工藝品。

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尤其喜歡用這些多彩的藝術品來裝飾奢華的教堂和宮殿。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在無論是在宗教還是非宗教的建築中,我們都已經很少能夠捕捉到這種藝術家對色彩的狂熱,也無法重現當年的藝術巔峰。但是,通過對這些作品的重新審視和解讀,也許我們仍然可以順著其中的蛛絲馬跡來揭秘幾個世紀以來藝術作品中色彩的發展。

當然,在漫長的歲月中,很多繪畫作品都已經損毀、流失或者出於某種原因發生了改變,但我們依然可以通過現存的那些優秀作品看到不同時期不同顏料的興起及使用情況,也可以看到歷史上的色彩理論和實踐的興衰起伏,更可以看到長久以來藝術家們對作品的不斷創新和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

本書中,英國國家美術館以時間為軸收錄了一系列繪畫作品,細緻地講述了從中世紀末期由琴尼諾·琴尼尼提出的色彩體係到喬治·修拉總結的色彩理論。我們即將踏上一段有趣的藝術旅程。在這段旅程中,我們將看到畫家們以高超的繪畫技巧和對色彩的靈活運用向世人展示了他們的內心和身處的現實世界,有時還賦予了作品深刻的意義。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72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