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1年09月第45卷第09期537
95折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1年09月第45卷第09期537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00 元
優惠價
95190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95折,單本省下10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商品簡介

近期因為COVID-19疫情和全球氣候變遷等因素,大家開始思考如何與自然環境共存,早在2004年聯合國全球契約即首次提出ESG的概念,ESG包含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大面向;在聯合國發布的「Who Cares Wins」報告中,亦呼籲應該將ESG等因素納入「投資決策中」。

ESG可說是一套公司的行為標準,具有社會責任意識的投資者會將其用於篩選潛在投資標的。因此,自2015年起企業績效評選指標除了財務績效之外,也開始將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等關鍵面向納入績效評比原則,成為衡量企業永續經營的評估指標之一,掀起全球ESG浪潮。另一方面,在國際永續金融倡議的推波助瀾下,投資機構也將ESG績效納入篩選標的之關鍵要素之一,對於企業而言,導入ESG已是無可迴避的議題。

長期以來,企業在追求利潤極大化的過程中,可能犧牲社會或是國家長期利益,為了讓企業將外部成本內部化,透過經濟體系以及市場機制是絕佳的切入點。因此,2005年聯合國便發起「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 PRI),希望藉由投資方的壓力,使企業在發展時兼顧應盡的社會責任。

此時此刻,在國際上已有許多重量級企業實踐行動,並納入商業策略中,從循環經濟、能源、交通科技、食品與農業、時尚、零售,到美容科技等產業,均能找到相關的企業或新創案例,在此浪潮下,對於台灣企業的未來布局有何啟示?本期專題將帶領大家一窺ESG在各個產業的發展趨勢與經典應用案例、企業在面對ESG潮流下的因應與挑戰,以及ESG如何協助組織與利害關係人共創價值,一齊邁向永續發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5 19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