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制度與人情:通俗解讀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歷程(簡體書)
滿額折

制度與人情:通俗解讀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歷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2.8 元
定價
:NT$ 317 元
優惠價
8727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制度。政治制度,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
制度史乃史學之容器,瞭解中國政治制度史是學習古代史的基本功。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源遠流長,影響深遠。制度是形塑中國古代社會的重要力量,其影響波及21世紀的我們。本書圍繞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展開,包含皇帝與皇權、宮廷與朝堂、中央與地方,具體涉及錢糧賦稅制度、軍事制度、人才選拔制度等。“故紙堆裡講政治,制度史外看乾坤”,通俗解讀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歷程。

作者簡介

張程,浙江臨海人;職業編輯,業餘作家。張程是創作活躍的歷史寫作者,閱讀與寫作興趣從朝貢制度研究切入中國政治制度史,目前聚焦制度變遷與傳統社會運行。發表有《紫禁城家風與明清國運》《“中國之治”的製度史遺產》《看看當年蘇聯老大哥》等文章;出版有《故宮傳》《衙門口》《制度與人情》《清朝反腐大貪案》和“亂世三部曲”等圖書。

名人/編輯推薦

皇帝是“三無人員”?宗藩、后妃和宦官的命運由皇帝的喜怒哀樂一夕決定?皇權與相權的鬥爭衍生出怎樣的朝堂政治?中央政務和地方變遷有哪些糾葛?科舉考試原來只是萬里長征的步,古代官員如何被任免,又怎樣開展自己的工作?古代中國的軍事外交跟大不相同?本書著眼於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與里,勾勒演變軌跡,梳理出饒有趣味的非學術體簡史,既釐清了古代中國的製度架構,又找到了解讀政治的另一把鑰匙——人情。

目次

講中國政治制度史講什麼
第二講為什麼要學政治制度史
第三講皇帝制度:皇權至高無上
皇帝是什麼
皇帝是怎麼來的
皇帝是“三無”人員
第四講深宮深海:宮禁、宗藩、后妃和宦官
宮禁制度
宗藩制度
后妃制度
宦官制度
第五講君臣相防:中樞決策機構的演變
從貴族政治到賢能政治
皇權與加權的纏鬥
奏章的曲折人生
第六講天下衙門:中央政務和朝堂官制
六部是行政主體
輔助行政部門
第七講天下衙門:地方變遷和州縣官制
中國行政區劃變遷
地方官
基層官府與社會
第八講掄才大典:科舉是一項好制度
科舉的來由與利弊
科舉考試指南
萬里長征笫一步
第九講宦海沉浮:古代如何任免官員
官員人事硬槓槓
官員任免流程
古代政治的自我監察
第十講公門冷暖:古代官員如何工作
錢糧賦稅是頭等大事
冤案是如何釀成的
教化百姓與陋規氾濫
是什麼吸引他們從政
第十一講國之大事:古代軍事和外交制度
兵權無小事
天下觀念與萬國來朝
第十二講制度之力:如何看待古代政治制度
古代政治制度的若干特點
高效制度,低效制度
後記

書摘/試閱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制度。政治制度,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
史前歐洲的克羅馬農人,是自由的狩獵者。他們所處的時代離的出現,為時尚早。但是考古發現,克羅馬農人的狩獵越來越有組織、有計劃。他們在出征前,聚集在一起舉行一些儀式;有了重大收穫,也會聚集在特定的地點慶祝。這些行為的背後,就有“制度的身影”。與之遙遙相對的東方,從元謀人、北京人到山頂洞人,也有類似的行為。火的出現是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起初人類不會生火,保管火種就成了重大問題。人群中應該會專人保護火種生生不息;製造工具,也是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但是原始社會的工具,打隻野兔子還行,面對黑熊、大象、虎豹等大型動物,人群必須通力合作。誰使用標、誰使用,誰負責包抄、誰負責出擊,應該也有安排。無論是保管火種還是群體狩獵,都存在支配與服從的關係,這就是政治,同時也存在硬性的、可操作的規定,這就是製度。“原始”的政治制度出現在了原始社會之中。
原始政治制度的出現是當時人們的客觀需要。為了生存,也為了好的生活,我們的祖先必須結成組織,然後製訂製度把組織運轉起來,而且要運轉得好。這就好像現代人開車經過十字路口,必須要有一套通行規矩,否則不是發生事故就是誰也別想走。交通規則是駕駛員的客觀需要,與每個人利益休戚相關, 政治制度也是如此。但是,由生存和生活需要直接產生的政治制度畢竟是簡單的、低級的,也是原始的。人類組織誕生後,呈現出加速度發展的態勢。從部落到部落聯盟,再到初級的形式、奴隸制,然後是封建制, 是中國傳統的王朝,時間間隔越來越短,政治制度隨之加速發展。
中國早期發展得益於水,一方面黃河沖積出肥沃的平原,滋養了華夏各族, 另一方面大規模的水患逼迫先民高度組織起來治水,促進了政治發展。堯舜禹諸代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治水。夏朝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也是治水的成果。治水是集中力量去辦的大事業,需要調動巨額物力、人力(尤其是對原始社會而言),需要完備的組織和嚴密的指揮。它賦予了中國政治和政治制度一大基因: 集權。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還不是集權的,而是鬆散的封建制。週天子的天下類似於現代的聯合國,諸侯國中有大國,比如春秋五霸,也有強國, 有大多數難逃兼併厄運的小國。禮樂征伐本應出自天子,卻日漸出自諸侯強權。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亂世。亂世也有亂世的好處,那就是社會流動性強,個人比較自由,利於思想的創新。比如百家爭鳴就誕生於春秋戰國之時,為傳統中國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給養。而夏商周三代的製度遺產,一是“宗法制”,一是“貴族制”,兩者是緊密相連的。兩項製度的形式後來雖然有改變,但踪影千年猶存。
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政治制度值得大書特書的年份。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大一統的中央王朝——秦朝。秦朝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奠定了後世政制根基,“千年皆秦政”。“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郡縣制”等製度, 自不必說。秦始皇其他的許多做法,也影響深遠。比如,秦始皇設三公九卿,含有分權制衡的考慮;他動用強制力量,統一度量衡,盡收天下兵甲,建設全國交通網絡等,隱含著政府統制、強力執政的思路;他修長城,北擊匈奴,給後世有為帝王樹立了對外政策的榜樣;還有傳說中的“焚書坑儒”,思想專制的色彩顯而易見。秦政的關鍵,似乎是秦始皇開天闢地的“皇帝制度”。皇權至高無上,成為理解中國政治制度史的一大切入點。秦朝雖然速亡,但秦政不亡。
漢承秦政,稍遜於秦始皇,但足可與之比肩的是漢武帝。漢武帝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多有製度建樹。他設立內外朝,實權向內朝傾斜,啟發了後世壓制相權、獨尊皇權的思路;他強力削藩,重申中央集權,強化郡縣制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秦始皇的思想專制思路成熟化、固定化,也給後代中國了主流意識形態;出擊匈奴,鑿通西域,威服南蠻,初步確立了中國在古代東亞的朝貢體系;在爭論中推行鹽鐵專營,確立了中國傳統社會政府與市場關係的基調,等等。
秦皇漢武創新制度,無可厚非,但是其中的強製做法攪動社會、傷害百姓。制度終要落實到人頭上,政治創建的成本需要一代人去承擔,成果卻由所有時代分享。這等於是讓一代人替後世支付了製度革命的成本。秦皇漢武時代的人們就“不幸”扮演了這樣的角色。秦始皇大刀闊斧,百姓不堪重負,民怨四起。漢武帝時期也類似,民生艱難,山河動盪,可見制度與每個人的利益息息相關。漢武帝高於秦始皇的地方,在於他在晚年能夠“輪台思過”,敬畏民意。武帝之後的昭、宣二帝,及時調整政策,休養生息,制度優勢逐漸發揮作用,因此秦朝速亡,西漢能夠延續。
秦漢之後的魏晉南北朝,是一個大分裂的時代。如果說每個時代都在對製度“試錯”,都在摸索新的走向,那麼,大分裂時代加速了這個過程。制度變革在亂世中加速,好的一面、壞的一面都暴露了出來。舊勢力迅速衰退,新制度孕育其中。大分裂時代也是大變革的時代。魏晉南北朝嚴重破壞了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圍繞這兩個關鍵點展開的許多製度都頻繁破立。行政區劃、軍事制度、官制、人事制度都有變革。把握亂象的關鍵,似乎是皇權與貴族的博弈。魏晉南北朝是華麗的貴族世界,門閥制度、九品中正制等都由此而來。諷刺的是,諸多製度原本是為了保證門閥世族的特權而生,卻在實踐中扼殺了世族的生氣,導致其沒落衰亡。由此可見制度的奇妙之處,非長時間難以看清實效。
隋唐是對魏晉南北朝的總結,又創立了影響後世的製度局面,是承前啟後的階段。隋朝上馬了諸多工程、草創了不少制度,比如京杭大運河、科舉制度、三省六部等等。可惜,宏圖大業超出了國力極限,隋朝被隋煬帝的“大業” 壓垮。唐朝鞏固並發展了隋朝的製度成果,達到了一個高峰。值得一提的是,科舉考試制度化,提高了傳統社會的流動性。中國傳統社會等級森嚴,講究尊卑貴賤,同時又保持高度穩定性,科舉制度對此助力良多。
五代十國又是一個亂世,重複了皇權與地方勢力的博弈過程。結束亂世的北宋王朝,吸取教訓,在強化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方面多有建樹。它設計了一套精密、繁複的政治制度,人為增加官制的複雜和行政的損耗,其犧牲掉的是的行政效率、軍隊的戰鬥力。兩宋王朝對外辱國,但是對內,兩宋王朝對知識分子的政策相對寬鬆。皇家祖訓,不殺一個讀書人,再惹人討厭的文官,流放天涯海角就算是重的處罰了。知識分子有底線保障,加上宋朝官制繁複、待遇優渥,相比其他朝代有身處天堂之感。至今,尚有讀書人懷念的朝代,就是宋朝。可嘆的是,知識分子的寬鬆優越,並沒有轉化為忠君報國的切實言行。南宋後期士風萎靡、人心不古。國亡之日,文官幾乎逃遁一空,難怪太皇太后謝道清感嘆:我朝三百餘年,待士大夫以禮。你們在危亡之際,全不見踪影,活著有什麼面目見人,死後如何見先帝?唐宋時期,中國社會存在一個明顯的變化轉折,史學界有稱之為“唐宋變革”的。與製度有關的,一為貴族政治在科舉制度與政治鬥爭的疊加打擊之下瓦解消亡,宋朝之後無世族,平民政治開始崛起;一為伴隨世族消亡,宗法制下沉。宗族成為中國人新的強大的安身立命之因素。唐宋之前有形的人身依附消失了,新的無形的宗族因素作用於中國人及其政治。此外,市場經濟、城市發展等也構成了政治制度發展的社會基礎。宋之後政治制度頗不同於前。
與兩宋同期的遼、金兩代,以及後起的元朝,制度方面既保留了本民族的不少制度(尤其是在核心權力設計上),又大規模採納了唐宋制度(比如科舉、六部等“標配”)。本書對這三代製度涉及不多,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制度也鮮有論及,敬請讀者諒解。需要重點說明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是一大創舉,留用至今。
明清兩代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集大成者。本書主要聚焦這兩個時代,以明清兩代製度為主要講解對象。一來,明清政治制度是在繼承之前製度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保留了前朝政治制度的優劣,從中可以倒推制度的演化路徑;二來, 明清本身多有製度創新, 趨精細嚴密,將傳統政治制度推向了一個。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的諸多創舉,廢宰相權分六部、內閣制度等等,雍正皇帝創立軍機處、廢除預立太子製度等等。明清政治制度可謂傳統政治制度的集大成者。因為篇幅有限,加之一般人也沒有必要對歷朝歷代的製度都詳細了解,所以本書就以明清製度為主要對象,溯及前代製度,勾勒演變軌跡。本書按專題論述傳統政治制度的各大方面,而不是以朝代順序,一一講述歷代政治。
中國傳統政治制度終戛然而止,並沒有發展成現代的政治制度。這其中固然有近代西方列強入侵,並沒有給中國政治制度自身繼續發展演化機會的原因, 我想,根子還在傳統制度自身上面。傳統政治制度中有沒有發展出現代製度的因子,如果讓它自由發展又會是怎樣的一個局面?這是一個宏大課題,不是中國政治制度史單一領域能夠解釋的。須知,政治制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社會、文化和人心緊密相關的。
大凡一本研究專著,總免不了說明自身的研究方法、線索路徑。慚愧的是, 本書是我在大學課堂上的講課錄音基礎上整理、編輯而成的,談不上有什麼特別的研究方法,或者遵循了什麼線索。我只是希望把傳統政治制度的方方面面都講清楚。本書本身就是一種“討論”,是一種宏觀概括和事實呈現的嘗試。全書分為十二個專題,我在十二個大的框架下,常常信馬由韁地講開去,沒有嚴格的註釋,有的多是興趣,是奇聞軼事,是典故案例。況且,我們誰都沒有經歷過傳統社會,體驗過那些制度,都是水中望月、書中窺景。很多政治制度,局外人搥胸頓足,局內人樂在其中;局外人交口稱頌,局內人苦不堪言。此外,立場不同,處境不同,對同一項製度的評價就可能存在巨大差距。所以,爭論是難免的。讀者讀後,如果對某項政治制度留有印象,或者對書中某個論斷表示認可,我覺得本書就沒有浪費紙張。如果再能引發讀者的些許思考,那麼,這就是一本成功的圖書了。
說了這麼多,讀者可能對傳統政治制度產生了一些興趣,對上述的論述也有許多疑問,那就翻過這一頁,直接進入正文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7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