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精選了作者多年來備受歡迎的16節寫作教學經典案例,將心理學原理、元認知策略、學生生活、名家經典、思維圖示、寫作情境、交際語境、遊戲活動等多種寫作材料資源整合到日常寫作教學中,指導學生觀察記錄、愛上寫作,對中小學語文教師及寫作愛好者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
作者簡介
陳芳,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現任深圳市南山區荔香學校初中語文科組長及語文教師。本科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深圳大學語文教育碩士。深圳市南山區首批骨幹教師,深圳市南山區首批閱讀點燈人,深圳市南山區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語文中考命題人,深圳市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培訓教師,廣東省義務教育統編教材三科骨幹教師。
主持並完成多個國家級、市區級課題。多篇教學案例及教研論文發表在《語文教學通訊》《語文教學與研究》《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中學作文教學研究》《語文報》等刊物上。多篇教研論文、教學實錄、教學案例、教學錄像課、微課獲國家級、省級、市區級一等獎。
以“守正務本 守正循道 守正育心 守正用奇”為語文教學主張,“守正語文”首創者。中學語文“一字立骨教學法”首創者,寫作材料資源開發“心”法教學策略首創者,“語文讀寫力提升”單元整體設計圖示教學法首創者,“巧做筆記勤讀書”教程首創者。
主持並完成多個國家級、市區級課題。多篇教學案例及教研論文發表在《語文教學通訊》《語文教學與研究》《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中學作文教學研究》《語文報》等刊物上。多篇教研論文、教學實錄、教學案例、教學錄像課、微課獲國家級、省級、市區級一等獎。
以“守正務本 守正循道 守正育心 守正用奇”為語文教學主張,“守正語文”首創者。中學語文“一字立骨教學法”首創者,寫作材料資源開發“心”法教學策略首創者,“語文讀寫力提升”單元整體設計圖示教學法首創者,“巧做筆記勤讀書”教程首創者。
名人/編輯推薦
1.作者近20年來作文教學智慧的結晶,從200多節現場作文課中萃取16個經典作文教學案列,貼近教學一線,內容扎實。
2.本書將心理學理論運用于作文教學之中,設計精巧,創新性強,消除了學生寫作的不良情緒,點燃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激活了學生的寫作動力。
3.文字流暢、教學板書設計優美、語言真摯,對廣大語文教師實施作文教學有極好的實操性。
2.本書將心理學理論運用于作文教學之中,設計精巧,創新性強,消除了學生寫作的不良情緒,點燃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激活了學生的寫作動力。
3.文字流暢、教學板書設計優美、語言真摯,對廣大語文教師實施作文教學有極好的實操性。
序
序一
有一種教學創新叫“整合”
這本《16節創意寫作課——作文教學中的心理學智慧》,是陳芳老師從2004年至今近20年的作文教學研究成果。這種在實踐中學習思考、堅持研究、精心提煉、奮進創新的優秀教學素養,是我一直強調和推崇的。
在我看來,這本書的鮮明個性和獨到發現,源於教學科研理念和教學實踐能力上的一種創新——整合。
因為整合,零碎的語文素材能夠建立彼此之間的聯繫;因為整合,看似散亂的教學資源可以相互勾連;因為整合,從同類的教學材料之中可以發現規律;因為整合,既為教師提升科研水平助力,又能讓教師的視野開闊。
所以,整合是靈活運用語文素材的一種教學能力,是篩選、優化課程資源的一種教學智慧,是發展、提升教研水平的一種教學素養。
作文教學中,如何實現這種“整合”創新?
在這16節創意寫作課中,陳芳老師進行了既實又新、既美又活、既豐又簡的闡說。歸納起來,有如下幾種基本路徑。
一、整合有用材料
整合有用材料,是指圍繞教學中要解決的“主問題”,有意識地將能解決這一問題的材料篩選出來。這些材料可以是課內的,如課文、必讀名著的相關選段;也可以是課外的,如與教學中的“主問題”相關的故事、名言等。
課例《一切從觀察開始》中,陳芳老師以“如何觀察”為“主問題”,用朱自清、法布爾、牛頓等勤於觀察的人物故事引入課題。
整合有用材料,能豐富課內知識,也能拓展課外知識。
二、整合課程資源
“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陳芳老師在“前言”中將這些課程資源分為六類:課堂教學資源、課外學習資源、語文活動資源、文化生活資源、社會環境資源、寫作人力資源等。
課例《“古城新貌”新聞訪談》中,陳芳老師帶領學生先學習擬定訪談提綱及訪談注意事項;學生週末實地探訪學校附近的南頭古城;週一到校分組彙報訪談實況。
整合課程資源,有學用合一的訓練功效,有增強集體訓練的教學奇效。
三、整合相關情境
整合相關情境,是指在作文教學中適時引入當堂遊戲、現場活動等。這種有利於寫作的情境創設,是將抽象的寫作知識與學生的寫作實踐建立聯繫的重要途徑。
課例《懸念法,讓故事引人入勝》中,陳芳老師巧用“蒙眼猜物”,將問題法、巧合法、誤會法、省略法、倒敘法等設置懸念方法,滲透在現場活動當中。之後,學生立能超乎尋常地運用這些設置懸念的方法,寫出妙趣橫生的“蒙眼猜物”場景。
整合相關情境,寫作知識能在情境促發下順利轉為寫作能力,提升教學效果。
四、整合跨界知識
整合跨界知識,是這本書的一大創新,彌補了作文教學領域的一項空白。
這本書以與作文教學相關的學習心理學為抓手,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情緒,引發寫作內驅力,教會學生文體寫作圖式,發展寫作元認知調整策略,架起教與學的同步表徵橋樑,逐步引導學生通過寫作形成勤於記錄、自省自新的成長內生力。
課例《一抑一揚,尺水興波》中,陳芳老師帶領學生們複述熟悉的寓言故事,運用心理學“同步表徵”原理,順利開啟“抑揚法”的寫作機關。
心理學知識的跨界運用,讓教師高水準的教藝與學生現有的學情找到聯絡暗號,實現高能教法與實際學情的同頻共振。
五、整合圖文教學
整合圖文教學,是指用特定圖示或可視化思維工具(思維導圖、流程圖等)作為板書,呈現當堂教學的主內容,這是圖示教學法與普通作文教學的整合創新。
比如課例《調動感官寫細節》的板書是一幅“心形圖”,“‘食賞會’象徵法寫作”的板書是一幅“樹狀圖”。
圖示化板書,一圖多用,既將寫作思維可視化呈現,還能成為寫後作文的評價量表。這是此書在作文教學研究領域的又一個創新。
我想,在這本書的整理和寫作過程中,陳芳老師已經找到不斷進步的方法——堅持研究,整合創新。這也是追求終身發展的教師們擁有創新力的關鍵。希望老師們都能開啟這種“專項突破式”研究,從課堂觀察開始,記錄反思,評點交流,歸納整理,持續探究,最終形成自己的教學特例和美例。
讓我們在研究中發現,領悟,整合,創新,成長。
餘映潮
2022年3月於武漢映日齋
序二
小作文,大智慧
作文,是學生學習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學生不想作文、不會作文、作文不佳是不爭的事實。與此同時,作文教學也始終是語文教師們爭相突破的老大難問題,時間投入多,收效甚微。
然而,有一位年輕的“老教師”,卻樂於攻堅克難,數年磨一劍,在一次次小小的作文教學中,積累了令人稱讚的大智慧。她,就是荔香學校的陳芳老師。
2008年3月,作為南山區研究生課程班學員,她曾在深圳大學師範學院上課。我給這個班教授教育科研方法,課時不多,但對她的印象很是深刻。她從不遲到早退,認真聽講之餘,總不時地提些問題,課間也樂於和同伴討論這些問題。沒承想,2008年10月,她報考了深圳大學2009年春季教育碩士,專業為語文學科教學,總成績是2009年深圳大學語文學科教育碩士的第一名。面試時,得知她本科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她談吐自然暢達,被選為學生代表,在2009年新生入學典禮上做了感人至深的發言。
2010年年初,研究生畢業論文選題階段,她選擇我做她的碩士畢業論文導師。記得她當時的論文題目是“初中寫作材料資源開發行動研究”。她特別在意這篇論文,寫得很認真,扎扎實實地進行了三輪行動研究,並多次修改。畢業論文答辯時,導師們的評價都很高。獲得碩士學位後,陳芳老師仍孜孜不倦地在作文教研路上廣泛閱讀、勤於鑽研、善於積累、大膽實踐,以耐心與韌性總結提升。現終將多年點滴作文教學經驗,化作眼前這部書稿《16節創意寫作課——作文教學中的心理學智慧》,實在可喜可賀!
這部書稿,是陳芳老師在親歷的200多節現場作文指導課的基礎上,凝心聚力而成,不僅充分體現出她對作文教學的熱情與定力,也展現出她厚實的教育學、心理學、語文教學等專業知識。陳芳老師對書中16節作文教學案例進行了系統化的編排處理,與部編版教材語文7—9年級“寫作”相關章節高度一致。這16節經典作文教學案例,將心理學相關理論由表及裡、由易到難層層推進,也是16次作文教與學的心路歷程的真實寫照,並清晰闡明教師“教的設計”對學生“寫的過程”的潛在影響,有外顯的優良教學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作文教學也是如此。無效、低效甚至負效的作文教學,大多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東拼西湊、缺乏個性、鼓噪乏味等因素密切相關。事實上,作文教學非得要基於學生這個“人”。如能將“作”“文”“人”三者深度關聯,當能有效避免有“文”無“人”、“人”“文”脫節的現象。作文過程也必將成為學生揮灑自我、張揚個性、釋放想像的創造性活動。陳芳老師的這16節典型作文教學課例,充分關注了這三個影響作文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這些課例有效地將學生“經歷過的生活”轉換為“書面語篇”,注重將學生的“想法、看法、思想”轉換為“語詞、句子、段落、篇章”,實現了寫作“從構想到演練”“從意到文”的二次轉換。
總體而言,這本書的創新點在於:將深層心理學理論滲透在現場作文教學的精妙設計中,用成功的現場作文教學實錄逐一闡明其隱含的心理學原理及策略,對廣大語文教師依學情靈活運用心理學知識、實施有效作文教學有極好的實操性和推廣價值。
我一直相信,教師是在教學研究中不斷成長的。陳芳老師就是這樣的典型個案。在日常語文教學中,她積極探索、實踐反思、不斷改進,不僅創造性提出自己“守正語文”的教學主張,還首創了“中學語文一字立骨教學法”,研發出“巧做筆記勤讀書”微課教程,更率先將“圖示教學法”運用于語文單元整體教學中。在多年作文教學實踐中,她披沙揀金、集腋成裘,彙聚昇華成這本極具前瞻性、引領性、以心理學策略原理指導作文教學的專著。
衷心祝福陳芳老師在作文教學及語文各類教學的研究道路上,越走越寬!
李臣之
2022年3月於廣東深圳
(作者為深圳大學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廣東省督學)
序三
寓深於淺,貴在用“心”
十多年作文教學研究,200多節現場作文課,1000多篇學生習作,從中萃取16個經典作文教學案例,全書十多萬字她一人手寫筆錄……陳芳老師發給我的這部書稿,光看開頭就被深深打動。這本書是實踐的積累,是光陰的沉澱,更是她心血的凝結。讀過去,漸漸看到的是路徑、山巒與田野,時間與生命融合在每一個字的筆劃中。
“這本書是你的心血。”我忍不住發給她這樣一句話。她回復說“是的”,後面還帶著一個淺淺的笑。這淺淺笑意,讓我眼前投影出這樣的畫面:每兩週一次的作文課;每課一結的反思記錄;每月一篇的作文教學案例總結;每學期兩本厚厚的學生作文檔案夾,每頁文檔都用彩色標簽寫上優秀習作的學生姓名,裡面裝著一學期裡所有好習作的複印件……
正如書名所擬“作文教學中的心理學智慧”,這本書,相較于其他作文教學書而言,最大的特點在於投入心力、運用心理學智慧。看過不少作文教學技法、寫作教學高招、高分作文套路等方面的書,但以心理學原理和策略為內核,巧妙設計作文教學,並在教學過程中逐一闡說心理學相關知識的智慧運用的,卻不多。武俠小說中一些武功招式厲害的人,若沒有強大的內功助力,僅憑花拳繡腿至多是當個二三流武師。真正的武林高手都需通過修煉內功心法,才能成為頂級宗師。這本書用16個典型的現場教學案例生動而清晰地闡明了作文教學的內功“心法”——多種心理學智慧,可謂課由“心法”生,水到渠自成!
寓深於淺,貴在用“心”。陳老師的這本書,處處見心。
◎ 編排雙線並行,巧用匠心。16個課例以學段為明線,按部編版教材7—9年級“寫作”相關教學內容依次組接。同時,16個課例又以心理學相關理論為暗線,每個課例闡明一個心理學相關理論。這些心理學相關知識還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順序排兵佈陣。讀起來,既有閒庭信步的悠然,也有小徑通幽的尋奇,還有柳暗花明的欣喜,更有豁然開朗的頓悟!原本陌生疏遠的心理學原理、策略,就這樣隨課潛入心地走近讀者,也能潤心細無聲地讓讀者通曉。
◎ 課例生成俯仰生姿,智用惠心。第3個課例《金牌推銷員》中,陳芳老師用幾幅人物漫畫,瞬間擦亮學生對“人物描寫”的關注之眼;再用課文名著中的經典人物描寫片段,為學生搭建“人物描寫”的表達之階。而後,用旺旺仙貝推銷員招聘活動,徹底點燃學生競相表達的“寫作動機”之火。師生間的互動交流總是和諧生成,每每還有讓人熱血沸騰的燃燒感。陳老師就這樣智慧地將學生生活、課文經典、心理學原理、寫作情境、遊戲活動、圖示化板書等多種元素嚴絲合縫地整合到她的作文課堂裡,順利開啟學生敢於言說、樂於表達的寫作之門。不僅這節課如此,16個課例的每一課無一不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通盤考慮,惠心施法,力爭讓讀者無論跳讀還是通讀,都能有“新”的發現和“心”的了悟。
◎ 情境活動趣味盎然,妙用童心。作家王小波說:“我時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來思考問題,很多煩惱的問題就變得易解。”從第1課《一切從觀察開始》到第16課《以文為證,青春留痕》,陳老師總是蹲下身子,從學習心理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克服寫作的懼怕心理,如何消除寫作時的消極情緒,如何激發寫作的成就動機,如何走出寫作的迷宮,如何樹立寫作的信心,拿什麼照亮寫作的天空之城……陳老師總是從生命體的角度去體察:作文課如何上才能真正靠近和喚醒學生、如何化為生命火摺子點燃學生、如何成為生命的養分滋養學生……於是,在“童心”的觀照之下,喜愛工藝品的循序觀察、養成教育的體驗活動、旺旺仙貝的現場推銷、古城新貌的實地採訪、暢銷書包的當堂設計、蒙眼猜物、“食賞會”等豐富有趣的活動,如春筍般茂騰騰地在課堂中拔節。翻看每一節課例,都好像在開盲盒,充滿未知的期待與獲得的驚喜。
當然,最重要的是陳老師對教育的愛心。這個世界,一切都有它們的振動頻率,所有的美好都會與愛、與純粹的心共振,教育也這樣。有愛、有思想的教育,才能真正感悟教育、理解教育、踐行教育。這個浮躁的年代,我們都在解構和重建中折騰,在懷疑與堅定間搖曳。唯有愛,才讓我們在喧囂紛擾前堅守住精神的家園,把寂寞和孤獨釀成生命的美酒。不因浮華而盲從,不為浮躁而跟風,不放棄平凡的理想和信仰,陳老師真實地把自己的心全部沉浸在所愛的課堂和學生中,最終完成了對自己靈魂和時光的重塑,用這樣一本書為自己開掘教育的精神礦脈。
晚明文學家張岱曾說:“人無癖不可與之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之交,以其無真氣也。”陳芳老師用她對作文教學的一往情深,在歲月淺淺中,留下真誠的印記,讓我們欣喜地看到在她前面無限延伸的大地。
有心,她會做得更好。
因為美好的寫作沒有時間期限,一直寫,明天,永遠。與心靈相融的教學也是這樣。
祝福陳芳老師。
肖培東
2022年3月於浙江永嘉
前言
生活•教材•經典•活動
——心理學指導下的寫作材料資源開發教學策略研究
寫作是人們通過語言文字溝通交流、表達思想見解的重要活動。普通學校的日常寫作教學卻長期處於低效、無趣、不得法的狀態。傳統寫作教學多以文體、知識、能力為序,因設計繁雜、耗時過多、缺乏對各類寫作材料資源的整合等因素不能被廣泛使用。
我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多年,通過對作文教學的長期關注,發現初中生寫作時存在的普遍問題有:對寫作心存畏懼,沒有寫作興趣,沒有持續的寫作動機;對特定作文題目,不能順暢聯繫已有的寫作材料準確、生動地表達;選材、組材能力弱,難以結合題目選擇有個性的材料、有序得法地組織材料;不能自如運用常見寫作手法恰當地表現某一中心……
針對學生實際寫作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從2004年起,我以“教與學的心理學”“學習心理學”等相關心理學原理和策略為指導,多渠道地開展寫作材料資源開發研究。近幾年,我又以元認知策略為內在調控機制,更新設計當堂作文指導課,不斷培養學生勤于觀察、善於表達、巧妙構思、反復修改等與寫作密切相關的多種能力,力求幫助學生在寫作中能快速找到切合題意的寫作材料,靈活選材組材,理清寫作思路,提升寫作能力。
《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義務教育語文學科教學)》“寫作學習活動設計與過程指導”中“能力診斷水平四”的內容為:“寫作(習作)教學,針對學生習作中較為普遍的某些問題。一般是先提出一個情境性的寫作任務,學生嘗試寫作,適時組織學生展示和交流已初步完成的部分,在展示和交流中引導學生發現習作的主要問題。然後一起尋求解決的辦法,或由老師結合具體樣例講解要領,或由學生小組討論改進措施。學生根據要領和學習心得,對習作加以修改或重寫,再次進行展示和交流,繼續修改並完成整篇習作。”
在十多年作文教學研發中,我不斷在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家庭生活、街頭見聞、語文教材、經典名篇、課內外活動等領域發掘多種寫作材料資源,匠心設計作文指導課,著力解決學生寫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整體實現了“寫作學習活動設計與過程指導”的最高級別——“能力診斷水平四”的指標。
我以“激發寫作興趣、發掘生活素材、借鑒經典篇目、開展體驗活動、引導寫作思路、提升生命境界”為作文教學理念,以發展寫作能力、提升生命境界為最終目的,在200多節現場作文指導課的基礎上,極富整合力、創新力地萃取出寫作材料資源開發的16節經典課例,歸納出作文教學指導課的常式與變式,形成寫作材料資源開發的多種有效策略。現陳述如下。
一、什麼是寫作材料資源
寫作材料資源,是能為特定寫作目的提供材料的語文課程資源。語文課程標準這樣闡釋“語文課程資源”:“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我將能成為寫作材料的語文課程資源分為以下幾類:
1.課堂教學資源:教科書。
2.課外學習資源:其他書籍、報刊、電影等。
3.語文活動資源:報告會、演講會、語文實踐活動等。
4.文化生活資源:自然風光、文物古跡、日常生活等。
5.社會環境資源:學校周邊環境、學生家鄉環境、家庭環境等。
6.寫作人力資源:學生、教師、家長等。
二、初中寫作材料資源開發原則
初中寫作材料資源開發原則,是在作文教學中開發初中生熟悉的寫作材料資源的基本法則和行為標準。主要有以下內容:
(一)寫作材料資源開發與心理學原理、策略結合的原則
隨著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普及,學生上課注意力越來越分散、學習興趣也越來越低。單憑老師的人格魅力和完備的語文學科知識,很難在課堂上吸引學生注意力、引發學生對寫作的積極情緒,更難讓學生產生持續而強烈的寫作興趣和動機。
普通學校的語文課堂,如何與電子產品抗爭,奪回學生寶貴的注意力和寫作積極性?
語文教師能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相關知識進行有效干預是關鍵。
以作文教學為例,教師如能合理運用心理學原理和策略實施教學,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情緒,還能形成學生強大的寫作內驅力。如果教師還教會了學生自覺運用元認知策略,就能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形成自我督促、自我掌控、自我評價和自我修正能力。
《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義務教育語文學科教學)》在“寫作知識與寫作教學知識更新”中闡述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時達到“能力診斷水平四”的指標為:“當學生寫作碰到一個具體寫法困難時,為幫助學生學會這種寫法,會調整課文的教學計劃。比如:提前學習一篇原計劃在後面教的課文;再回顧某篇以前教過的課文;組織學生複讀以前學過的某幾篇課文等。”在這一章節“理論課程專題”——“寫作學習支架”的“內容要點”中特別提到:“(4)元認知支架:支持個體管理自己的思維和學習過程,引導學習者進行反思。具體形式有:範例、提示、建議、嚮導、圖表、解釋等。”
作文教學中,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建立寫作元認知支架?
馬立麗老師、金洪源教授編著的《提高學科學習能力的元認知策略與培養》一書中這樣闡述“技術化幫助學生建立學科學習的元認知策略”:“1.對學生進行學科智力診斷(自我診斷、父母或輔導老師的診斷);2.自我或在父母、老師輔導下修補自身學科知識結構缺陷;3.塑造優秀學生的學科知識結構;4.培養學科學習的元認知策略。”
基於此,在作文教學中,我積極運用心理學相關原理及元認知策略中的知識表徵、同化學習、知識上位化、文體圖式、創新思維等對學生寫作興趣、寫作障礙等問題進行有效干預和疏導。課例《一抑一揚,尺水興波》中,我借助寓言故事,打開“抑揚法”的寫作密碼,實現“教”與“學”的同步表徵。其他心理學原理、元認知策略在相應作文教學案例的“教學緣起”“設計意圖”“教者自述”裡有詳細闡述。
(二)寫作材料資源開發與遊戲、活動結合的原則
上海大學李白堅教授在《21世紀我們怎樣教作文》中提出:“把遊戲的觀念納入教育的範疇,應該是教育學的一個重大課題。”在寫作材料資源開發中,如何實施寫作材料資源與遊戲、活動結合的原則呢?
1.備課時,結合學情,教師需有意識思考用何種遊戲或活動解決寫作材料不足的問題。
在七年級上“寫人要抓住特點”的備課中,我設計了“你演我猜”遊戲。課前需準備三組成語,每組十個成語,均為含面部表情和行為動作的成語。課上,同班好友展示一組成語,一人演,一人猜。其他同學要仔細觀察展示者、猜謎者的表情動作。
2.在實際作文指導過程中,通過多種遊戲、活動,有序指導學生運用寫作材料資源。
在《“食賞會”象徵法寫作》課例中,我用8種小零食作為“象徵法”本體。學生各小組拿到零食後,依照象徵法樹形圖示,先現場觀察、品嘗、聯想,挖掘出本體與象徵體的相似點,討論出口頭作文提綱,然後向全班展示本組食物特徵及其象徵義。小組展示時,對照象徵法樹形圖示,我分步、有序地指導學生學習象徵法需具備的寫作元素及寫作要領。
(三)寫作材料資源開發注重學生體驗參與的原則
初中寫作材料資源開發充分運用多種遊戲、課內外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發現自己參與過的、感興趣的、符合特定要求的寫作材料資源。
在寫作材料資源開發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體驗的策略如下:
1.寫作材料資源開發中選取社交場景作為寫作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書中相關社交場景有:成為“書包設計師”、爭當“金牌推銷員”、以記者身份探訪“古城”等。這些含社交功能的情境任務,既讓多數學生參與到寫作活動中,也能很好地鍛煉學生口語交際等多方面的能力,極大激發了學生們的寫作熱情。
2.寫作材料資源開發運用“當堂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積極體驗寫作過程。
課例《一切從觀察開始》中,我從視、聽、味、嗅、觸等多個感官調動學生參與現場觀察、體驗等。體驗式學習,能讓抽象的寫作知識變得具體可感,有效消除學生寫作障礙。
(四)寫作材料資源開發注重生生、師生、家長互動合作的原則
寫作材料資源開發中,形成學生間、師生間及學生家長互動合作的策略有以下兩種:
1.寫作材料資源開發基於課堂教學需要,積極調動學生及家長參與課內外寫作活動。
指導“象徵法”寫作時,我通知家長週末和孩子一起去水果店、花店等觀摩考察;“古城新貌訪談活動”中,學生需要週末組團前往南頭古城採訪……充分發掘和運用這些與寫作相關的人力、物力資源,能使學生群體形成較強的寫作動力。
2.寫作材料資源開發不斷在課堂教學中融洽、加強學生間、師生間的合作互動。
在寫作材料資源開發過程中,我積極運用遊戲、課內外活動等增強教與學的交流互動。遊戲、活動結束後,我一般先讓學生獨立寫出提綱或片段作文;然後小組討論,派代表讀出最佳寫作提綱或片段作文;之後,師生一起研討所擬提綱或習作的優缺點及改進方案等。學生間的合作互動,能產生思維碰撞、取長補短的學習效果;師生間的合作互動,能生成教學相長、共同提升的美好境界。
三、初中寫作材料資源開發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實施建議關於“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談到:“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從大量作文教學案例中,我歸納出以下五種初中寫作材料資源開發的方法。
(一)讀寫結合法
讀寫結合法,充分關注課本資源和必讀名著資源,樹立“讀以致用”的意識,將課文、名著等作為範例,指導學生有意義地學習範例在語用、思路、表現手法等方面的寫作特色。
(二)圖示板演法
圖示板演法,運用特色圖示或可視化思維工具(流程圖、思維導圖等),板書當堂作文指導的核心內容。如,《抓住矛盾衝突,寫好一件事》中的流程圖;《調動感官寫細節》中的心形圖等。在作文教學中,這種圖示化板書不僅能讓學生明確文體寫作思路,使寫作思維可視化;還能在寫後成為學生自評、互評、修改的評價量表,有一圖多用的功效。
(三)情境體驗法
情境體驗法,將教材、生活等多種寫作材料資源,通過猜謎、競賽、交際語境活動(當導遊、設計師、新聞採訪員)等方式,在課堂中營造特殊情境,以此調動學生多種體驗,引發寫作興趣,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發現思考、恰當得體地表達寫作材料。情境體驗法,將有利於寫作的情境與寫作知識技能、學生活動相結合,實現了寫作學習的趣味性與知識性統一、體驗性與過程性結合。
(四)實物演示法
實物演示法,是按特定寫作目的選擇相應實物;演示時,配合教師或學生的講解,儘量讓全班學生看到。如第1課《一切從觀察開始》中的工藝品,第8課《“食賞會”象徵法寫作》中的零食等。實物演示法,能通過多感官參與活動,讓學生獲得更直觀、真實的寫作材料。
(五)討論參與法
討論參與法,依據一定寫作目的和要求,教師組織學生就已有寫作材料(如學生範文、病文、壓縮語段、中考滿分作文等)展開研討,完善寫作材料,調整寫作思路。運用討論參與法,討論前要明確寫作目標,以便確定寫作材料的增減和詳略。討論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角度討論,不要急於公佈結果。討論後,師生一起總結使用什麼寫作材料,如何處理材料詳略,明確寫作思路等。
四、初中寫作材料資源開發教學設計思路
在十多年作文教學研究、200多節現場作文指導課、1000多篇學生作文(均為我任教幾屆學生原創)的基礎上,結合學與教的心理學、智育心理學、元認知策略等內容,我創造性地歸納出初中寫作材料資源開發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具體如下:
學習階段 教學階段
動機產生階段 1.引發動機、呈現目標。
領會習得階段 2.提供刺激物,指導學習。
歸納概括階段 3.促進學習遷移。
作文反饋階段 4.佈置、互改、講評、張貼、發表作文。
以上為初中寫作材料資源開發教學設計的常式,變式主要產生在教與學的第一、二階段,如下所示。
1.變式一——目標在於解決學生作文中的問題。
學習階段 教學階段
動機產生階段 1.
領會習得階段 2.以實物、謎語、課堂遊戲活動等為刺激物,指導作文學習。
歸納概括階段 3.歸納活動中所隱含的寫作思路、寫作手法促進學習遷移。
作文反饋階段 4.佈置、互改、講評、張貼、發表作文。
2.變式二——目標在於將課文作為學生模仿寫作的例子。
學習階段 教學階段
動機產生階段 1.
領會習得階段 2.以畫圖、辯論、角色扮演等為刺激手段,引導學習。
歸納概括階段 3.歸納文章思路、寫作手法、寫作語言特點促進學習遷移。
作文反饋階段 4.佈置、互改、講評、張貼、發表作文。
總之,初中寫作材料資源開發教學策略,從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情緒入手,在多種寫作材料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做出大膽嘗試,首創性地將心理學原理、元認知策略、學生生活、名家經典、可視化思維圖示、遊戲活動等多種元素整合到作文教學中。
初中寫作材料資源開發策略研究,不僅使學生寫作材料資源不斷擴大、寫作內容更為真實生動,還讓學生在構思立意、選材組材、修改完善等方面的寫作能力不斷提升。
初中寫作材料資源開發策略研究,不僅消除了學生寫作的不良情緒,還點燃了學生個體的寫作興趣,更激活了學生群體的寫作動力。最終,打開寫作“心”門,讓學生作文煥發出絢麗的生命光彩!
陳 芳
有一種教學創新叫“整合”
這本《16節創意寫作課——作文教學中的心理學智慧》,是陳芳老師從2004年至今近20年的作文教學研究成果。這種在實踐中學習思考、堅持研究、精心提煉、奮進創新的優秀教學素養,是我一直強調和推崇的。
在我看來,這本書的鮮明個性和獨到發現,源於教學科研理念和教學實踐能力上的一種創新——整合。
因為整合,零碎的語文素材能夠建立彼此之間的聯繫;因為整合,看似散亂的教學資源可以相互勾連;因為整合,從同類的教學材料之中可以發現規律;因為整合,既為教師提升科研水平助力,又能讓教師的視野開闊。
所以,整合是靈活運用語文素材的一種教學能力,是篩選、優化課程資源的一種教學智慧,是發展、提升教研水平的一種教學素養。
作文教學中,如何實現這種“整合”創新?
在這16節創意寫作課中,陳芳老師進行了既實又新、既美又活、既豐又簡的闡說。歸納起來,有如下幾種基本路徑。
一、整合有用材料
整合有用材料,是指圍繞教學中要解決的“主問題”,有意識地將能解決這一問題的材料篩選出來。這些材料可以是課內的,如課文、必讀名著的相關選段;也可以是課外的,如與教學中的“主問題”相關的故事、名言等。
課例《一切從觀察開始》中,陳芳老師以“如何觀察”為“主問題”,用朱自清、法布爾、牛頓等勤於觀察的人物故事引入課題。
整合有用材料,能豐富課內知識,也能拓展課外知識。
二、整合課程資源
“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陳芳老師在“前言”中將這些課程資源分為六類:課堂教學資源、課外學習資源、語文活動資源、文化生活資源、社會環境資源、寫作人力資源等。
課例《“古城新貌”新聞訪談》中,陳芳老師帶領學生先學習擬定訪談提綱及訪談注意事項;學生週末實地探訪學校附近的南頭古城;週一到校分組彙報訪談實況。
整合課程資源,有學用合一的訓練功效,有增強集體訓練的教學奇效。
三、整合相關情境
整合相關情境,是指在作文教學中適時引入當堂遊戲、現場活動等。這種有利於寫作的情境創設,是將抽象的寫作知識與學生的寫作實踐建立聯繫的重要途徑。
課例《懸念法,讓故事引人入勝》中,陳芳老師巧用“蒙眼猜物”,將問題法、巧合法、誤會法、省略法、倒敘法等設置懸念方法,滲透在現場活動當中。之後,學生立能超乎尋常地運用這些設置懸念的方法,寫出妙趣橫生的“蒙眼猜物”場景。
整合相關情境,寫作知識能在情境促發下順利轉為寫作能力,提升教學效果。
四、整合跨界知識
整合跨界知識,是這本書的一大創新,彌補了作文教學領域的一項空白。
這本書以與作文教學相關的學習心理學為抓手,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情緒,引發寫作內驅力,教會學生文體寫作圖式,發展寫作元認知調整策略,架起教與學的同步表徵橋樑,逐步引導學生通過寫作形成勤於記錄、自省自新的成長內生力。
課例《一抑一揚,尺水興波》中,陳芳老師帶領學生們複述熟悉的寓言故事,運用心理學“同步表徵”原理,順利開啟“抑揚法”的寫作機關。
心理學知識的跨界運用,讓教師高水準的教藝與學生現有的學情找到聯絡暗號,實現高能教法與實際學情的同頻共振。
五、整合圖文教學
整合圖文教學,是指用特定圖示或可視化思維工具(思維導圖、流程圖等)作為板書,呈現當堂教學的主內容,這是圖示教學法與普通作文教學的整合創新。
比如課例《調動感官寫細節》的板書是一幅“心形圖”,“‘食賞會’象徵法寫作”的板書是一幅“樹狀圖”。
圖示化板書,一圖多用,既將寫作思維可視化呈現,還能成為寫後作文的評價量表。這是此書在作文教學研究領域的又一個創新。
我想,在這本書的整理和寫作過程中,陳芳老師已經找到不斷進步的方法——堅持研究,整合創新。這也是追求終身發展的教師們擁有創新力的關鍵。希望老師們都能開啟這種“專項突破式”研究,從課堂觀察開始,記錄反思,評點交流,歸納整理,持續探究,最終形成自己的教學特例和美例。
讓我們在研究中發現,領悟,整合,創新,成長。
餘映潮
2022年3月於武漢映日齋
序二
小作文,大智慧
作文,是學生學習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學生不想作文、不會作文、作文不佳是不爭的事實。與此同時,作文教學也始終是語文教師們爭相突破的老大難問題,時間投入多,收效甚微。
然而,有一位年輕的“老教師”,卻樂於攻堅克難,數年磨一劍,在一次次小小的作文教學中,積累了令人稱讚的大智慧。她,就是荔香學校的陳芳老師。
2008年3月,作為南山區研究生課程班學員,她曾在深圳大學師範學院上課。我給這個班教授教育科研方法,課時不多,但對她的印象很是深刻。她從不遲到早退,認真聽講之餘,總不時地提些問題,課間也樂於和同伴討論這些問題。沒承想,2008年10月,她報考了深圳大學2009年春季教育碩士,專業為語文學科教學,總成績是2009年深圳大學語文學科教育碩士的第一名。面試時,得知她本科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她談吐自然暢達,被選為學生代表,在2009年新生入學典禮上做了感人至深的發言。
2010年年初,研究生畢業論文選題階段,她選擇我做她的碩士畢業論文導師。記得她當時的論文題目是“初中寫作材料資源開發行動研究”。她特別在意這篇論文,寫得很認真,扎扎實實地進行了三輪行動研究,並多次修改。畢業論文答辯時,導師們的評價都很高。獲得碩士學位後,陳芳老師仍孜孜不倦地在作文教研路上廣泛閱讀、勤於鑽研、善於積累、大膽實踐,以耐心與韌性總結提升。現終將多年點滴作文教學經驗,化作眼前這部書稿《16節創意寫作課——作文教學中的心理學智慧》,實在可喜可賀!
這部書稿,是陳芳老師在親歷的200多節現場作文指導課的基礎上,凝心聚力而成,不僅充分體現出她對作文教學的熱情與定力,也展現出她厚實的教育學、心理學、語文教學等專業知識。陳芳老師對書中16節作文教學案例進行了系統化的編排處理,與部編版教材語文7—9年級“寫作”相關章節高度一致。這16節經典作文教學案例,將心理學相關理論由表及裡、由易到難層層推進,也是16次作文教與學的心路歷程的真實寫照,並清晰闡明教師“教的設計”對學生“寫的過程”的潛在影響,有外顯的優良教學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作文教學也是如此。無效、低效甚至負效的作文教學,大多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東拼西湊、缺乏個性、鼓噪乏味等因素密切相關。事實上,作文教學非得要基於學生這個“人”。如能將“作”“文”“人”三者深度關聯,當能有效避免有“文”無“人”、“人”“文”脫節的現象。作文過程也必將成為學生揮灑自我、張揚個性、釋放想像的創造性活動。陳芳老師的這16節典型作文教學課例,充分關注了這三個影響作文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這些課例有效地將學生“經歷過的生活”轉換為“書面語篇”,注重將學生的“想法、看法、思想”轉換為“語詞、句子、段落、篇章”,實現了寫作“從構想到演練”“從意到文”的二次轉換。
總體而言,這本書的創新點在於:將深層心理學理論滲透在現場作文教學的精妙設計中,用成功的現場作文教學實錄逐一闡明其隱含的心理學原理及策略,對廣大語文教師依學情靈活運用心理學知識、實施有效作文教學有極好的實操性和推廣價值。
我一直相信,教師是在教學研究中不斷成長的。陳芳老師就是這樣的典型個案。在日常語文教學中,她積極探索、實踐反思、不斷改進,不僅創造性提出自己“守正語文”的教學主張,還首創了“中學語文一字立骨教學法”,研發出“巧做筆記勤讀書”微課教程,更率先將“圖示教學法”運用于語文單元整體教學中。在多年作文教學實踐中,她披沙揀金、集腋成裘,彙聚昇華成這本極具前瞻性、引領性、以心理學策略原理指導作文教學的專著。
衷心祝福陳芳老師在作文教學及語文各類教學的研究道路上,越走越寬!
李臣之
2022年3月於廣東深圳
(作者為深圳大學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廣東省督學)
序三
寓深於淺,貴在用“心”
十多年作文教學研究,200多節現場作文課,1000多篇學生習作,從中萃取16個經典作文教學案例,全書十多萬字她一人手寫筆錄……陳芳老師發給我的這部書稿,光看開頭就被深深打動。這本書是實踐的積累,是光陰的沉澱,更是她心血的凝結。讀過去,漸漸看到的是路徑、山巒與田野,時間與生命融合在每一個字的筆劃中。
“這本書是你的心血。”我忍不住發給她這樣一句話。她回復說“是的”,後面還帶著一個淺淺的笑。這淺淺笑意,讓我眼前投影出這樣的畫面:每兩週一次的作文課;每課一結的反思記錄;每月一篇的作文教學案例總結;每學期兩本厚厚的學生作文檔案夾,每頁文檔都用彩色標簽寫上優秀習作的學生姓名,裡面裝著一學期裡所有好習作的複印件……
正如書名所擬“作文教學中的心理學智慧”,這本書,相較于其他作文教學書而言,最大的特點在於投入心力、運用心理學智慧。看過不少作文教學技法、寫作教學高招、高分作文套路等方面的書,但以心理學原理和策略為內核,巧妙設計作文教學,並在教學過程中逐一闡說心理學相關知識的智慧運用的,卻不多。武俠小說中一些武功招式厲害的人,若沒有強大的內功助力,僅憑花拳繡腿至多是當個二三流武師。真正的武林高手都需通過修煉內功心法,才能成為頂級宗師。這本書用16個典型的現場教學案例生動而清晰地闡明了作文教學的內功“心法”——多種心理學智慧,可謂課由“心法”生,水到渠自成!
寓深於淺,貴在用“心”。陳老師的這本書,處處見心。
◎ 編排雙線並行,巧用匠心。16個課例以學段為明線,按部編版教材7—9年級“寫作”相關教學內容依次組接。同時,16個課例又以心理學相關理論為暗線,每個課例闡明一個心理學相關理論。這些心理學相關知識還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順序排兵佈陣。讀起來,既有閒庭信步的悠然,也有小徑通幽的尋奇,還有柳暗花明的欣喜,更有豁然開朗的頓悟!原本陌生疏遠的心理學原理、策略,就這樣隨課潛入心地走近讀者,也能潤心細無聲地讓讀者通曉。
◎ 課例生成俯仰生姿,智用惠心。第3個課例《金牌推銷員》中,陳芳老師用幾幅人物漫畫,瞬間擦亮學生對“人物描寫”的關注之眼;再用課文名著中的經典人物描寫片段,為學生搭建“人物描寫”的表達之階。而後,用旺旺仙貝推銷員招聘活動,徹底點燃學生競相表達的“寫作動機”之火。師生間的互動交流總是和諧生成,每每還有讓人熱血沸騰的燃燒感。陳老師就這樣智慧地將學生生活、課文經典、心理學原理、寫作情境、遊戲活動、圖示化板書等多種元素嚴絲合縫地整合到她的作文課堂裡,順利開啟學生敢於言說、樂於表達的寫作之門。不僅這節課如此,16個課例的每一課無一不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通盤考慮,惠心施法,力爭讓讀者無論跳讀還是通讀,都能有“新”的發現和“心”的了悟。
◎ 情境活動趣味盎然,妙用童心。作家王小波說:“我時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來思考問題,很多煩惱的問題就變得易解。”從第1課《一切從觀察開始》到第16課《以文為證,青春留痕》,陳老師總是蹲下身子,從學習心理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克服寫作的懼怕心理,如何消除寫作時的消極情緒,如何激發寫作的成就動機,如何走出寫作的迷宮,如何樹立寫作的信心,拿什麼照亮寫作的天空之城……陳老師總是從生命體的角度去體察:作文課如何上才能真正靠近和喚醒學生、如何化為生命火摺子點燃學生、如何成為生命的養分滋養學生……於是,在“童心”的觀照之下,喜愛工藝品的循序觀察、養成教育的體驗活動、旺旺仙貝的現場推銷、古城新貌的實地採訪、暢銷書包的當堂設計、蒙眼猜物、“食賞會”等豐富有趣的活動,如春筍般茂騰騰地在課堂中拔節。翻看每一節課例,都好像在開盲盒,充滿未知的期待與獲得的驚喜。
當然,最重要的是陳老師對教育的愛心。這個世界,一切都有它們的振動頻率,所有的美好都會與愛、與純粹的心共振,教育也這樣。有愛、有思想的教育,才能真正感悟教育、理解教育、踐行教育。這個浮躁的年代,我們都在解構和重建中折騰,在懷疑與堅定間搖曳。唯有愛,才讓我們在喧囂紛擾前堅守住精神的家園,把寂寞和孤獨釀成生命的美酒。不因浮華而盲從,不為浮躁而跟風,不放棄平凡的理想和信仰,陳老師真實地把自己的心全部沉浸在所愛的課堂和學生中,最終完成了對自己靈魂和時光的重塑,用這樣一本書為自己開掘教育的精神礦脈。
晚明文學家張岱曾說:“人無癖不可與之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之交,以其無真氣也。”陳芳老師用她對作文教學的一往情深,在歲月淺淺中,留下真誠的印記,讓我們欣喜地看到在她前面無限延伸的大地。
有心,她會做得更好。
因為美好的寫作沒有時間期限,一直寫,明天,永遠。與心靈相融的教學也是這樣。
祝福陳芳老師。
肖培東
2022年3月於浙江永嘉
前言
生活•教材•經典•活動
——心理學指導下的寫作材料資源開發教學策略研究
寫作是人們通過語言文字溝通交流、表達思想見解的重要活動。普通學校的日常寫作教學卻長期處於低效、無趣、不得法的狀態。傳統寫作教學多以文體、知識、能力為序,因設計繁雜、耗時過多、缺乏對各類寫作材料資源的整合等因素不能被廣泛使用。
我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多年,通過對作文教學的長期關注,發現初中生寫作時存在的普遍問題有:對寫作心存畏懼,沒有寫作興趣,沒有持續的寫作動機;對特定作文題目,不能順暢聯繫已有的寫作材料準確、生動地表達;選材、組材能力弱,難以結合題目選擇有個性的材料、有序得法地組織材料;不能自如運用常見寫作手法恰當地表現某一中心……
針對學生實際寫作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從2004年起,我以“教與學的心理學”“學習心理學”等相關心理學原理和策略為指導,多渠道地開展寫作材料資源開發研究。近幾年,我又以元認知策略為內在調控機制,更新設計當堂作文指導課,不斷培養學生勤于觀察、善於表達、巧妙構思、反復修改等與寫作密切相關的多種能力,力求幫助學生在寫作中能快速找到切合題意的寫作材料,靈活選材組材,理清寫作思路,提升寫作能力。
《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義務教育語文學科教學)》“寫作學習活動設計與過程指導”中“能力診斷水平四”的內容為:“寫作(習作)教學,針對學生習作中較為普遍的某些問題。一般是先提出一個情境性的寫作任務,學生嘗試寫作,適時組織學生展示和交流已初步完成的部分,在展示和交流中引導學生發現習作的主要問題。然後一起尋求解決的辦法,或由老師結合具體樣例講解要領,或由學生小組討論改進措施。學生根據要領和學習心得,對習作加以修改或重寫,再次進行展示和交流,繼續修改並完成整篇習作。”
在十多年作文教學研發中,我不斷在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家庭生活、街頭見聞、語文教材、經典名篇、課內外活動等領域發掘多種寫作材料資源,匠心設計作文指導課,著力解決學生寫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整體實現了“寫作學習活動設計與過程指導”的最高級別——“能力診斷水平四”的指標。
我以“激發寫作興趣、發掘生活素材、借鑒經典篇目、開展體驗活動、引導寫作思路、提升生命境界”為作文教學理念,以發展寫作能力、提升生命境界為最終目的,在200多節現場作文指導課的基礎上,極富整合力、創新力地萃取出寫作材料資源開發的16節經典課例,歸納出作文教學指導課的常式與變式,形成寫作材料資源開發的多種有效策略。現陳述如下。
一、什麼是寫作材料資源
寫作材料資源,是能為特定寫作目的提供材料的語文課程資源。語文課程標準這樣闡釋“語文課程資源”:“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我將能成為寫作材料的語文課程資源分為以下幾類:
1.課堂教學資源:教科書。
2.課外學習資源:其他書籍、報刊、電影等。
3.語文活動資源:報告會、演講會、語文實踐活動等。
4.文化生活資源:自然風光、文物古跡、日常生活等。
5.社會環境資源:學校周邊環境、學生家鄉環境、家庭環境等。
6.寫作人力資源:學生、教師、家長等。
二、初中寫作材料資源開發原則
初中寫作材料資源開發原則,是在作文教學中開發初中生熟悉的寫作材料資源的基本法則和行為標準。主要有以下內容:
(一)寫作材料資源開發與心理學原理、策略結合的原則
隨著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普及,學生上課注意力越來越分散、學習興趣也越來越低。單憑老師的人格魅力和完備的語文學科知識,很難在課堂上吸引學生注意力、引發學生對寫作的積極情緒,更難讓學生產生持續而強烈的寫作興趣和動機。
普通學校的語文課堂,如何與電子產品抗爭,奪回學生寶貴的注意力和寫作積極性?
語文教師能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相關知識進行有效干預是關鍵。
以作文教學為例,教師如能合理運用心理學原理和策略實施教學,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情緒,還能形成學生強大的寫作內驅力。如果教師還教會了學生自覺運用元認知策略,就能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形成自我督促、自我掌控、自我評價和自我修正能力。
《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義務教育語文學科教學)》在“寫作知識與寫作教學知識更新”中闡述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時達到“能力診斷水平四”的指標為:“當學生寫作碰到一個具體寫法困難時,為幫助學生學會這種寫法,會調整課文的教學計劃。比如:提前學習一篇原計劃在後面教的課文;再回顧某篇以前教過的課文;組織學生複讀以前學過的某幾篇課文等。”在這一章節“理論課程專題”——“寫作學習支架”的“內容要點”中特別提到:“(4)元認知支架:支持個體管理自己的思維和學習過程,引導學習者進行反思。具體形式有:範例、提示、建議、嚮導、圖表、解釋等。”
作文教學中,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建立寫作元認知支架?
馬立麗老師、金洪源教授編著的《提高學科學習能力的元認知策略與培養》一書中這樣闡述“技術化幫助學生建立學科學習的元認知策略”:“1.對學生進行學科智力診斷(自我診斷、父母或輔導老師的診斷);2.自我或在父母、老師輔導下修補自身學科知識結構缺陷;3.塑造優秀學生的學科知識結構;4.培養學科學習的元認知策略。”
基於此,在作文教學中,我積極運用心理學相關原理及元認知策略中的知識表徵、同化學習、知識上位化、文體圖式、創新思維等對學生寫作興趣、寫作障礙等問題進行有效干預和疏導。課例《一抑一揚,尺水興波》中,我借助寓言故事,打開“抑揚法”的寫作密碼,實現“教”與“學”的同步表徵。其他心理學原理、元認知策略在相應作文教學案例的“教學緣起”“設計意圖”“教者自述”裡有詳細闡述。
(二)寫作材料資源開發與遊戲、活動結合的原則
上海大學李白堅教授在《21世紀我們怎樣教作文》中提出:“把遊戲的觀念納入教育的範疇,應該是教育學的一個重大課題。”在寫作材料資源開發中,如何實施寫作材料資源與遊戲、活動結合的原則呢?
1.備課時,結合學情,教師需有意識思考用何種遊戲或活動解決寫作材料不足的問題。
在七年級上“寫人要抓住特點”的備課中,我設計了“你演我猜”遊戲。課前需準備三組成語,每組十個成語,均為含面部表情和行為動作的成語。課上,同班好友展示一組成語,一人演,一人猜。其他同學要仔細觀察展示者、猜謎者的表情動作。
2.在實際作文指導過程中,通過多種遊戲、活動,有序指導學生運用寫作材料資源。
在《“食賞會”象徵法寫作》課例中,我用8種小零食作為“象徵法”本體。學生各小組拿到零食後,依照象徵法樹形圖示,先現場觀察、品嘗、聯想,挖掘出本體與象徵體的相似點,討論出口頭作文提綱,然後向全班展示本組食物特徵及其象徵義。小組展示時,對照象徵法樹形圖示,我分步、有序地指導學生學習象徵法需具備的寫作元素及寫作要領。
(三)寫作材料資源開發注重學生體驗參與的原則
初中寫作材料資源開發充分運用多種遊戲、課內外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發現自己參與過的、感興趣的、符合特定要求的寫作材料資源。
在寫作材料資源開發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體驗的策略如下:
1.寫作材料資源開發中選取社交場景作為寫作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書中相關社交場景有:成為“書包設計師”、爭當“金牌推銷員”、以記者身份探訪“古城”等。這些含社交功能的情境任務,既讓多數學生參與到寫作活動中,也能很好地鍛煉學生口語交際等多方面的能力,極大激發了學生們的寫作熱情。
2.寫作材料資源開發運用“當堂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積極體驗寫作過程。
課例《一切從觀察開始》中,我從視、聽、味、嗅、觸等多個感官調動學生參與現場觀察、體驗等。體驗式學習,能讓抽象的寫作知識變得具體可感,有效消除學生寫作障礙。
(四)寫作材料資源開發注重生生、師生、家長互動合作的原則
寫作材料資源開發中,形成學生間、師生間及學生家長互動合作的策略有以下兩種:
1.寫作材料資源開發基於課堂教學需要,積極調動學生及家長參與課內外寫作活動。
指導“象徵法”寫作時,我通知家長週末和孩子一起去水果店、花店等觀摩考察;“古城新貌訪談活動”中,學生需要週末組團前往南頭古城採訪……充分發掘和運用這些與寫作相關的人力、物力資源,能使學生群體形成較強的寫作動力。
2.寫作材料資源開發不斷在課堂教學中融洽、加強學生間、師生間的合作互動。
在寫作材料資源開發過程中,我積極運用遊戲、課內外活動等增強教與學的交流互動。遊戲、活動結束後,我一般先讓學生獨立寫出提綱或片段作文;然後小組討論,派代表讀出最佳寫作提綱或片段作文;之後,師生一起研討所擬提綱或習作的優缺點及改進方案等。學生間的合作互動,能產生思維碰撞、取長補短的學習效果;師生間的合作互動,能生成教學相長、共同提升的美好境界。
三、初中寫作材料資源開發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實施建議關於“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談到:“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從大量作文教學案例中,我歸納出以下五種初中寫作材料資源開發的方法。
(一)讀寫結合法
讀寫結合法,充分關注課本資源和必讀名著資源,樹立“讀以致用”的意識,將課文、名著等作為範例,指導學生有意義地學習範例在語用、思路、表現手法等方面的寫作特色。
(二)圖示板演法
圖示板演法,運用特色圖示或可視化思維工具(流程圖、思維導圖等),板書當堂作文指導的核心內容。如,《抓住矛盾衝突,寫好一件事》中的流程圖;《調動感官寫細節》中的心形圖等。在作文教學中,這種圖示化板書不僅能讓學生明確文體寫作思路,使寫作思維可視化;還能在寫後成為學生自評、互評、修改的評價量表,有一圖多用的功效。
(三)情境體驗法
情境體驗法,將教材、生活等多種寫作材料資源,通過猜謎、競賽、交際語境活動(當導遊、設計師、新聞採訪員)等方式,在課堂中營造特殊情境,以此調動學生多種體驗,引發寫作興趣,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發現思考、恰當得體地表達寫作材料。情境體驗法,將有利於寫作的情境與寫作知識技能、學生活動相結合,實現了寫作學習的趣味性與知識性統一、體驗性與過程性結合。
(四)實物演示法
實物演示法,是按特定寫作目的選擇相應實物;演示時,配合教師或學生的講解,儘量讓全班學生看到。如第1課《一切從觀察開始》中的工藝品,第8課《“食賞會”象徵法寫作》中的零食等。實物演示法,能通過多感官參與活動,讓學生獲得更直觀、真實的寫作材料。
(五)討論參與法
討論參與法,依據一定寫作目的和要求,教師組織學生就已有寫作材料(如學生範文、病文、壓縮語段、中考滿分作文等)展開研討,完善寫作材料,調整寫作思路。運用討論參與法,討論前要明確寫作目標,以便確定寫作材料的增減和詳略。討論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角度討論,不要急於公佈結果。討論後,師生一起總結使用什麼寫作材料,如何處理材料詳略,明確寫作思路等。
四、初中寫作材料資源開發教學設計思路
在十多年作文教學研究、200多節現場作文指導課、1000多篇學生作文(均為我任教幾屆學生原創)的基礎上,結合學與教的心理學、智育心理學、元認知策略等內容,我創造性地歸納出初中寫作材料資源開發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具體如下:
學習階段 教學階段
動機產生階段 1.引發動機、呈現目標。
領會習得階段 2.提供刺激物,指導學習。
歸納概括階段 3.促進學習遷移。
作文反饋階段 4.佈置、互改、講評、張貼、發表作文。
以上為初中寫作材料資源開發教學設計的常式,變式主要產生在教與學的第一、二階段,如下所示。
1.變式一——目標在於解決學生作文中的問題。
學習階段 教學階段
動機產生階段 1.
領會習得階段 2.以實物、謎語、課堂遊戲活動等為刺激物,指導作文學習。
歸納概括階段 3.歸納活動中所隱含的寫作思路、寫作手法促進學習遷移。
作文反饋階段 4.佈置、互改、講評、張貼、發表作文。
2.變式二——目標在於將課文作為學生模仿寫作的例子。
學習階段 教學階段
動機產生階段 1.
領會習得階段 2.以畫圖、辯論、角色扮演等為刺激手段,引導學習。
歸納概括階段 3.歸納文章思路、寫作手法、寫作語言特點促進學習遷移。
作文反饋階段 4.佈置、互改、講評、張貼、發表作文。
總之,初中寫作材料資源開發教學策略,從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情緒入手,在多種寫作材料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做出大膽嘗試,首創性地將心理學原理、元認知策略、學生生活、名家經典、可視化思維圖示、遊戲活動等多種元素整合到作文教學中。
初中寫作材料資源開發策略研究,不僅使學生寫作材料資源不斷擴大、寫作內容更為真實生動,還讓學生在構思立意、選材組材、修改完善等方面的寫作能力不斷提升。
初中寫作材料資源開發策略研究,不僅消除了學生寫作的不良情緒,還點燃了學生個體的寫作興趣,更激活了學生群體的寫作動力。最終,打開寫作“心”門,讓學生作文煥發出絢麗的生命光彩!
陳 芳
目次
目 錄
序 一 有一種教學創新叫“整合” | 001
序 二 小作文,大智慧 | 005
序 三 寓深於淺,貴在用“心” | 009
前 言 生活•教材•經典•活動
——心理學指導下的寫作材料資源開發教學策略研究 | 013
第1課 一切從觀察開始
——“認知內驅力”與七上“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寫作教學設計 | 001
第2課 抓住矛盾衝突,寫好一件事
——“積極情緒”與七上“學會記事”寫作教學設計 | 015
第3課 “金牌推銷員”
——“成就動機”與七上“寫人要抓住特點”寫作教學設計 | 029
第4課 調動感官寫細節
——“動機激發”與七下“抓住細節”寫作教學設計 | 043
第5課 “古城新貌”新聞訪談
——“三類知識”與八上新聞採訪與寫作教學設計 | 057
第6課 說書包,講方法
——“圖式原理”與八上“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徵”寫作教學設計 | 072
第7課 懸念法,讓文章引人入勝
——“頓悟理論”與八下“學寫故事”寫作教學設計1 | 086
第8課 “食賞會”象徵法寫作
——“創新思維”與八下“學寫故事”寫作教學設計2 | 105
第9課 一抑一揚,尺水興波
——“同步表徵”與八下“學寫故事”寫作教學設計3 | 121
第10課 以物起興,閒筆添趣
——“同化理論”與八下“學寫故事”寫作教學設計4 | 140
第11課 活用材料緊扣題
——“元認知策略”與九上“學習改寫”寫作教學設計1 | 153
第12課 豹尾簡潔文增力
——“概念獲得理論”與九上“學習改寫”寫作教學設計2 | 168
第13課 小標題,大乾坤
——“先行組織者”策略與九上“學習改寫”寫作教學設計3 | 185
第14課 橫若畫卷,縱如樹冠
——“信息加工理論”與九下“佈局謀篇”寫作教學設計 | 200
第15課 尋常的故事,不尋常的講法
——“遷移理論”與九下“修改潤色”寫作教學設計 | 216
第16課 以文為證,青春留痕
——“群體動力”與九下“有創意地表達”寫作教學設計 | 231
參考文獻 | 245
後 記 素心向暖 | 247
序 一 有一種教學創新叫“整合” | 001
序 二 小作文,大智慧 | 005
序 三 寓深於淺,貴在用“心” | 009
前 言 生活•教材•經典•活動
——心理學指導下的寫作材料資源開發教學策略研究 | 013
第1課 一切從觀察開始
——“認知內驅力”與七上“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寫作教學設計 | 001
第2課 抓住矛盾衝突,寫好一件事
——“積極情緒”與七上“學會記事”寫作教學設計 | 015
第3課 “金牌推銷員”
——“成就動機”與七上“寫人要抓住特點”寫作教學設計 | 029
第4課 調動感官寫細節
——“動機激發”與七下“抓住細節”寫作教學設計 | 043
第5課 “古城新貌”新聞訪談
——“三類知識”與八上新聞採訪與寫作教學設計 | 057
第6課 說書包,講方法
——“圖式原理”與八上“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徵”寫作教學設計 | 072
第7課 懸念法,讓文章引人入勝
——“頓悟理論”與八下“學寫故事”寫作教學設計1 | 086
第8課 “食賞會”象徵法寫作
——“創新思維”與八下“學寫故事”寫作教學設計2 | 105
第9課 一抑一揚,尺水興波
——“同步表徵”與八下“學寫故事”寫作教學設計3 | 121
第10課 以物起興,閒筆添趣
——“同化理論”與八下“學寫故事”寫作教學設計4 | 140
第11課 活用材料緊扣題
——“元認知策略”與九上“學習改寫”寫作教學設計1 | 153
第12課 豹尾簡潔文增力
——“概念獲得理論”與九上“學習改寫”寫作教學設計2 | 168
第13課 小標題,大乾坤
——“先行組織者”策略與九上“學習改寫”寫作教學設計3 | 185
第14課 橫若畫卷,縱如樹冠
——“信息加工理論”與九下“佈局謀篇”寫作教學設計 | 200
第15課 尋常的故事,不尋常的講法
——“遷移理論”與九下“修改潤色”寫作教學設計 | 216
第16課 以文為證,青春留痕
——“群體動力”與九下“有創意地表達”寫作教學設計 | 231
參考文獻 | 245
後 記 素心向暖 | 247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