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方圓》:敵/ANTI(二O二二年長夏號 總第十三期)
《方圓》文學及文化專刊由香港文學館出版,每年四期,以文學為本位,兼顧其他文化藝術範疇,致力推廣優質、長篇的創作、評論及學術論文,建立民間與學院互相溝通、彼此推動的橋樑,為文化藝術注入新活力。
二十一世紀理應是追求自由、民主與和平的時代。時代巨輪的轉動帶來的看似是進步與理性,但一直螫伏在表層之下的敵對暗流卻似乎提醒了人們存於「敵」「我」二元的複雜性。俄烏戰爭的爆發震憾世界每一個角落,但滿目瘡痍的戰亂現實同時正好提醒了我們重新思考不可規避的敵對問題。從民族國家到個人的層面,「敵人」亦彷如幽靈的存在 -- 它的意義徘徊於帶來希望與催化仇恨之間。回到當下的語境,這或有助我們重新思考今天愈演愈烈的政治正確潮流,和其中盤根錯節的政治、權力與性別關係。
今期特別收錄作家駱以軍最新長篇大作《大疫》之刪減篇章「一隻病毒的自白」,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丁珍珍的論文,細緻分析黃錦樹的馬共短篇《大象死去的河邊》。
《方圓》文學及文化專刊由香港文學館出版,每年四期,以文學為本位,兼顧其他文化藝術範疇,致力推廣優質、長篇的創作、評論及學術論文,建立民間與學院互相溝通、彼此推動的橋樑,為文化藝術注入新活力。
二十一世紀理應是追求自由、民主與和平的時代。時代巨輪的轉動帶來的看似是進步與理性,但一直螫伏在表層之下的敵對暗流卻似乎提醒了人們存於「敵」「我」二元的複雜性。俄烏戰爭的爆發震憾世界每一個角落,但滿目瘡痍的戰亂現實同時正好提醒了我們重新思考不可規避的敵對問題。從民族國家到個人的層面,「敵人」亦彷如幽靈的存在 -- 它的意義徘徊於帶來希望與催化仇恨之間。回到當下的語境,這或有助我們重新思考今天愈演愈烈的政治正確潮流,和其中盤根錯節的政治、權力與性別關係。
今期特別收錄作家駱以軍最新長篇大作《大疫》之刪減篇章「一隻病毒的自白」,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丁珍珍的論文,細緻分析黃錦樹的馬共短篇《大象死去的河邊》。
作者簡介
吳國偉,具有神學概念的公共教育者。
周思中,香港文化人,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博士畢業。
楊慧儀,香港浸會大學翻譯、傳譯及跨文化研究系副教授。
朗天,作家、編劇、文化策畫。近作包括:《行者之錯步》、《懺者其誰》、《香港有我》、《五十自述:真實的理想主義》、《反復》、《本體論易學研習錄》等。
文滴,從紐卡素回來,隨感覺而行。現為平面設計師,但更沉醉攝影和新詩。作品曾刊於《明報》、《字花》、《80後十位香港女詩人:詩性家園》和《2011香港詩選》。插圖和封面設計亦散見於《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作品集》和《小說風》。
譚詠瑜,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生,英國會考GCSE中文科考官。現於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東南亞語言研究組訪學。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研究興趣包括語言人類學、多語社會與華裔華僑語言教育。
張穎恒,文化評論人,藝術教育工作者,剛創立「細讀工作室」實踐文化藝術教育創新。
李寧,1992年生於香港,2019年畢業於香港藝術學院藝術系學士,主修繪畫。
駱以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畢業。曾獲2018第五屆聯合報文學大獎、第三屆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首獎、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等。著有小說《降生十二星座》、《遣悲懷》、《西夏旅館》等數十部作品。
鄭政恆,影評人、書評人、《聲韻詩刊》評論編輯。著有《字與光:文學改編電影談》、散文集《記憶散步》、詩集《記憶前書》、《記憶後書》及《記憶之中》。2013年獲得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藝術評論)。2015年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
丁珍珍,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文學系博士,任教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當代香港及中國文學、電影,以及文化與社會運動之間的關係。
林偉恆,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畢業生。
張軒誦,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璞社社員。現職出版社編輯。編有《璞社唱和選刊:春秋集》(單行本),詩作散見於《明藝》、《香港詩詞》、《荊山玉屑》系列等。
周思中,香港文化人,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博士畢業。
楊慧儀,香港浸會大學翻譯、傳譯及跨文化研究系副教授。
朗天,作家、編劇、文化策畫。近作包括:《行者之錯步》、《懺者其誰》、《香港有我》、《五十自述:真實的理想主義》、《反復》、《本體論易學研習錄》等。
文滴,從紐卡素回來,隨感覺而行。現為平面設計師,但更沉醉攝影和新詩。作品曾刊於《明報》、《字花》、《80後十位香港女詩人:詩性家園》和《2011香港詩選》。插圖和封面設計亦散見於《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作品集》和《小說風》。
譚詠瑜,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生,英國會考GCSE中文科考官。現於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東南亞語言研究組訪學。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研究興趣包括語言人類學、多語社會與華裔華僑語言教育。
張穎恒,文化評論人,藝術教育工作者,剛創立「細讀工作室」實踐文化藝術教育創新。
李寧,1992年生於香港,2019年畢業於香港藝術學院藝術系學士,主修繪畫。
駱以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畢業。曾獲2018第五屆聯合報文學大獎、第三屆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首獎、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等。著有小說《降生十二星座》、《遣悲懷》、《西夏旅館》等數十部作品。
鄭政恆,影評人、書評人、《聲韻詩刊》評論編輯。著有《字與光:文學改編電影談》、散文集《記憶散步》、詩集《記憶前書》、《記憶後書》及《記憶之中》。2013年獲得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藝術評論)。2015年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
丁珍珍,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文學系博士,任教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當代香港及中國文學、電影,以及文化與社會運動之間的關係。
林偉恆,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畢業生。
張軒誦,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璞社社員。現職出版社編輯。編有《璞社唱和選刊:春秋集》(單行本),詩作散見於《明藝》、《香港詩詞》、《荊山玉屑》系列等。
目次
目錄
【編者話】
【驅馳】
對談/吳國偉X 周思中 X 楊慧儀 X 朗天
Anti:「敵」「我」的捆綁或超越
創作
文滴/人類優化紀
論述
Hugo Tam/解讀烏克蘭語言:後蘇聯時期嘅語言政治
張穎恒/日本動漫文化中的敵我想像
視覺藝術/李寧
【散策】
創作
駱以軍/一隻病毒的自白
鈎沉
鄭政恆/歌德與三葉集
評論
丁珍珍/《大象死去的河邊》:革命失敗之後的遺民寫作
學術
研究紀要:張軒誦〈論舊體譯詩的歸化翻譯策略──以王力《惡之花》譯本為視點
研究論文:林偉恆〈地誌留情──從文學探討銅鑼灣的地方性格〉
【徵稿簡則】
【編者話】
【驅馳】
對談/吳國偉X 周思中 X 楊慧儀 X 朗天
Anti:「敵」「我」的捆綁或超越
創作
文滴/人類優化紀
論述
Hugo Tam/解讀烏克蘭語言:後蘇聯時期嘅語言政治
張穎恒/日本動漫文化中的敵我想像
視覺藝術/李寧
【散策】
創作
駱以軍/一隻病毒的自白
鈎沉
鄭政恆/歌德與三葉集
評論
丁珍珍/《大象死去的河邊》:革命失敗之後的遺民寫作
學術
研究紀要:張軒誦〈論舊體譯詩的歸化翻譯策略──以王力《惡之花》譯本為視點
研究論文:林偉恆〈地誌留情──從文學探討銅鑼灣的地方性格〉
【徵稿簡則】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