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思想與文學:走進王陽明的精神世界》囊括了涉及王陽明心學思想研究、王陽明詩文創作研究、王陽明題材戲劇研究、王陽明題材小說研究、王陽明文學傳記研究、陽明後學研究以及陽明文化傳播研究等40篇學術論文,共分為4輯,第1輯聚焦王陽明心學思想的研究;第2輯聚焦陽明學及陽明文化傳播的研究;第3輯聚焦王陽明詩文研究。第4輯聚焦文學世界中的王陽明形象研究。書稿顯示了當代青年大學生對王陽明研究的獨特視角和獨到見解。全書聚焦了當代青年大學生眼中的王陽明形象,以及他們對王陽明心學思想與王陽明詩文的研究,並從思想和文學兩個維度深入探討了王陽明的精神世界。
目次
第一輯 王陽明心學思想研究
從意念與良知之關係看王陽明的知行合
——兼及對知識論視域下良知詮釋的反思與修正
王陽明未發已發思想研究
工夫路徑還是本體開顯?
——基於對知行合一例證的考察
“經學即心學”
——王陽明心學與其經學的互證與會通
王陽明的”未發“與”已發
——兼論與程朱一派的比較
論“知行合一”對德育的啟示
再論陽明對孝的接續性詮釋
——從儒家對“短喪”的批評及其辯駁的理由說起
王陽明《中庸》學研究
論王陽明視域下的儒家“愛有差等”原則
王陽明《拔本塞源論》思想探析
對《拔本塞源論》的考察
王陽明平定桶岡史事再探
論王陽明哲學中“知”在工夫意義上的內涵
王陽明“為學”觀探究
第二輯 陽明學及陽明文化傳播研究
王陽明心學與清代學術
馮從吾與晚明陽明心學
——以王陽明教說的理解為中心
王艮的身體觀探究
以心傳道
——林兆恩的儒家道統觀探析
仁·心·欲
——江右王學劉元卿心性論筒述
明清贛南陽明碑刻所涉書寫群體研究
島田虔次論陽明學的“自我意識”
略論神儒融合背景下的日本陽明學發展
略論陽明學在近現代東亞的傳播
21世紀以來王陽明思想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
第三輯 文學世界中的王陽明
論王陽明哀祭文的藝術特色
王陽明詩歌中“水”的情感意蘊
論王陽明詩歌中曾點形象的文化意蘊
王陽明詩歌中“風”的意象探微
論王陽明的“獄中詩”創作
論張岱《快園道古》中的王陽明形象塑造
江南文人的“自畫像”
——論趙柏田小說中的王陽明形象塑造
論楊行恭《王陽明傳奇》的敘事策略
論場景式歷史小說《王陽明》的藝術特色
論21世紀王陽明題材戲劇中的“龍場戲
從思想與文學的視域走進王陽明的精神世界
——第二屆全國大學生“知行合一傳習論壇”綜述
從意念與良知之關係看王陽明的知行合
——兼及對知識論視域下良知詮釋的反思與修正
王陽明未發已發思想研究
工夫路徑還是本體開顯?
——基於對知行合一例證的考察
“經學即心學”
——王陽明心學與其經學的互證與會通
王陽明的”未發“與”已發
——兼論與程朱一派的比較
論“知行合一”對德育的啟示
再論陽明對孝的接續性詮釋
——從儒家對“短喪”的批評及其辯駁的理由說起
王陽明《中庸》學研究
論王陽明視域下的儒家“愛有差等”原則
王陽明《拔本塞源論》思想探析
對《拔本塞源論》的考察
王陽明平定桶岡史事再探
論王陽明哲學中“知”在工夫意義上的內涵
王陽明“為學”觀探究
第二輯 陽明學及陽明文化傳播研究
王陽明心學與清代學術
馮從吾與晚明陽明心學
——以王陽明教說的理解為中心
王艮的身體觀探究
以心傳道
——林兆恩的儒家道統觀探析
仁·心·欲
——江右王學劉元卿心性論筒述
明清贛南陽明碑刻所涉書寫群體研究
島田虔次論陽明學的“自我意識”
略論神儒融合背景下的日本陽明學發展
略論陽明學在近現代東亞的傳播
21世紀以來王陽明思想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
第三輯 文學世界中的王陽明
論王陽明哀祭文的藝術特色
王陽明詩歌中“水”的情感意蘊
論王陽明詩歌中曾點形象的文化意蘊
王陽明詩歌中“風”的意象探微
論王陽明的“獄中詩”創作
論張岱《快園道古》中的王陽明形象塑造
江南文人的“自畫像”
——論趙柏田小說中的王陽明形象塑造
論楊行恭《王陽明傳奇》的敘事策略
論場景式歷史小說《王陽明》的藝術特色
論21世紀王陽明題材戲劇中的“龍場戲
從思想與文學的視域走進王陽明的精神世界
——第二屆全國大學生“知行合一傳習論壇”綜述
書摘/試閱
在神道與佛教多神信仰的共質特徵中,神佛習合的進程由於兩者主從關係的變化,先後在日本歷史上的“奈良時代(710-794)”和“平安時代(794-1192)”,形成了以佛為主以神為從的“兩部神道”“山王神道”;進入“鐮倉時代(1185-1333)”又形成以神為主以儒道佛為從的“伊勢神道”;於室町時代後期文明年間,則形成以神為主以佛為從的“吉田神道”等多個神佛融合神道。
佛教發展在鐮倉時代達到高峰後,日本的文化精英逐漸認識到由於過度推崇佛教,而致使本土神道處於附庸和末流地位,淪為佛教的護法善神的狀況。且佛教棄綱常、滅人倫的特徵與神道崇敬自然、尊崇現世的特質在本質上有不相容的地方,從而開始尋求神道與儒學的融合,以及復古神道的傾向。
儒學於5世紀經朝鮮半島傳人日本後,在日本雖然存在了1000多年之久,但一直被佛教所束縛,未得到獨立發展。直到德川幕府統治的江戶時代(1603-1868),隨著日本國家結構成熟完備,出於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儒家新思想宋明朱子學和陽明學的傳人才使得儒學興盛一時,並致使日本神道與儒學產生了融合。
為了對抗此前神佛習合的神道,擺脫佛教對神道的過度影響,新的神道家們創建了為數眾多的儒學神道流派,由為幕府服務的神道家吉川惟足獨創的吉川神道,便是其中公認的一個典型神儒習合流派。
而吉川神道的創立則為後來垂加神道的誕生,提供了必要的溫床。融合了朱子學的垂加神道創始人山崎暗齋是當時研究朱子學的大家,他不僅通讀朝鮮大儒李退溪的朱子學著作,還繼承了吉川惟足和度會延佳的神道思想,並用朱子學的“理氣說”和“五行說”來解釋世世代代離奇迷幻的神話,提倡儒神合一,反對佛教生死輪回的生死觀,創建了新的神道生死觀,宣揚日本的神國主義思想,形成對近代神道思想有重要影響且自成一派的垂加神道。
以朱子理學理論解釋神道,以神道思想統御儒學,這既是垂加神道的出發點,也是山崎暗齋思想轉變的重要理論表現。山崎暗齋思想轉變的完成標志著垂加神道的創立,此後以他的神儒合一思想為基本特徵的“崎門學派”,成為江戶時代著名學派之一,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
(二)九州學派的神儒合一傳承
如今日本儒學的學術重鎮九州學派,若追溯其歷史淵源可到江戶時代,與山崎暗齋創立的擁有神儒融合信仰傳統的垂加神道或者說崎門學派,皆有著深遠的承繼關係。
江戶時代,山崎暗齋去世後的崎門學派內部發生分化,沿著儒學和神道兩個方向發展。以三宅尚齋、佐藤直方和淺見綱齋為首的“崎門三杰”弟子,反對其師山崎暗齋的神道思想,試圖恢復崎門學派的儒學主導地位。
表面上崎門學派分化,但內在化的暗齋神儒合一思想並未被完全背棄,而是在更廣闊的思想背景下得到承繼,神儒合一思想也因此在江戶時代得到延續。梳理崎門學派的發展譜系,可以得出從山崎暗齋一三宅尚齋一久米訂齋一宇井默齋一千牛廉齋一千手旭山一月田蒙齋的承繼脈絡。①其中,月田蒙齋是一位重存養、貫知行的儒學家,在他之後並稱慕府末年“儒學雙杰”的楠本端山(1823-1883)與楠本碩水(1833-1916)兄弟繼承了道統。
年輕時楠本端山、楠本碩水兄弟二人,曾一起到江戶佐藤一齋門下就學。當時佐藤一齋門下人才輩出,他的學術“雖奉宋儒之學,實欽慕王文成”,而不太拘泥於學統學派。據當代我國著名哲學家朱謙之老先生(1899-1972)的考證:一齋早年專攻朱子理學,師從朱子學家中井竹山時,與陽明心學結緣,為王學證體啟用、明心見性的魅力所折服,從此開始研究陽明心學。⑦
博學多識的佐藤一齋,不拘泥於學統學派,而且具有不以儒學道統為一統一派的兼容並蓄的特點,信奉程朱學的同時還把宋學與明學融會貫通,對儒家“道”的傳統學問研究擁有極高的造詣。
然而就學於佐藤一齋的楠本端山,對當時國家社會所陷入的混亂,還是存有道統失傳的危機意識,於是產生重新構築道統的宏願。此後楠本端山、碩水兄弟轉而信奉崎門朱子學,崎門派傳承人月田蒙齋把具有衣缽傳承象徵意味的《榑桑儒海》和《自求錄》《中庸講義》等書傳給兄弟倆,此後兩兄弟便作為崎門朱子學者,致力於道學研究。
盡管到了楠本端山、碩水兄弟這裡,山崎暗齋的崎門學派神道思想減弱了許多,更多注重儒家朱子學說,但垂加神道神儒合一的這一思想傳統卻從未斷過,同時由於兩兄弟曾就學於“陽奉朱子實指陽明”的大儒佐藤一齋,也呈現出陽明心學的思想傳承。此後三宅尚齋的神道學統和陽明心學學統,由楠本端山、碩水的家族後人所繼承,並朝著以陽明心學為代表的儒學與神道的融合路數發展。
如果將楠本端山、楠本碩水,楠本正翼的崎門派劃分為第一期傳統朱子學時期,而從楠本正繼開始的九州大學時代的現代新朱子學和新陽明學時期為賞的人物對話藝術和歌謠氤氳的情節推動方式。都是對敘事策略的研究,林成龍則是以度陰山的《知行合一王陽明》、楊東標的《此心光明:王陽明傳》、王程強的《厲害了!王陽明》以及梅寒的《知行合一:王陽明傳》為例,對新世紀王陽明題材文學傳記的敘事策略作了一定分析。李雙燕是從紀錄片《王陽明》古今交錯、史論融合的特殊敘述視角出發,體悟王陽明的成長歷程。張士欽關注越劇《王陽明》如何在創作主題、情節設計、舞臺展示這三方面,做到在守正的基礎上創新。蘇其昉抓住原創校園話劇這一熱點,以貴州師範大學的《王陽明》、紹興文理學院的《千古一聖王陽明》以及寧波財經學院的《大儒王陽明》為例,從傳奇人生的藝術書寫、聖賢形象的舞臺塑造、心學思想的戲劇闡釋三個方面來對王陽明題材校園話劇進行了探究。
此次思想與文學:走進王陽明的精神世界——第二屆全國大學生“知行合一傳習論壇”是2021年陽明心學大會四個分論壇之一。論壇召開期間還舉辦了首屆全國大學生“陽明頌”決賽,同時還成立了大學生陽明文化傳承基地,這為今後大學生的王陽明研究與交流搭建了一個重要平臺。此次論壇活動閉幕式由貴州大學教授龔曉康做學術總結,紹興文理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梁瑜教授作閉幕式致辭。龔曉康教授指出此次論壇活動的召開不僅極大地鍛煉了青年大學生的學術研究能力,還切實地推動陽明文化在青年中的傳播。梁瑜部長指出此次論壇一大亮點是參會論文選題的豐富廣泛,涉及了王陽明心學思想研究、王陽明詩文創作研究、王陽明題材文藝創作研究、陽明後學研究以及陽明文化傳播研究等方方面面,真正做到了文、史、哲各專業的打通和覆蓋,這不僅促進了不同專業的本、碩、博大學生的交流溝通,同時也顯示了陽明心學在當代青年中的廣泛影響。相信本次活動的舉辦,一方面讓更多的青年大學生逐步走近王陽明,進而深入研習陽明心學和傳承陽明精神;另一方面也促進更多的青年學子們將陽明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佛教發展在鐮倉時代達到高峰後,日本的文化精英逐漸認識到由於過度推崇佛教,而致使本土神道處於附庸和末流地位,淪為佛教的護法善神的狀況。且佛教棄綱常、滅人倫的特徵與神道崇敬自然、尊崇現世的特質在本質上有不相容的地方,從而開始尋求神道與儒學的融合,以及復古神道的傾向。
儒學於5世紀經朝鮮半島傳人日本後,在日本雖然存在了1000多年之久,但一直被佛教所束縛,未得到獨立發展。直到德川幕府統治的江戶時代(1603-1868),隨著日本國家結構成熟完備,出於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儒家新思想宋明朱子學和陽明學的傳人才使得儒學興盛一時,並致使日本神道與儒學產生了融合。
為了對抗此前神佛習合的神道,擺脫佛教對神道的過度影響,新的神道家們創建了為數眾多的儒學神道流派,由為幕府服務的神道家吉川惟足獨創的吉川神道,便是其中公認的一個典型神儒習合流派。
而吉川神道的創立則為後來垂加神道的誕生,提供了必要的溫床。融合了朱子學的垂加神道創始人山崎暗齋是當時研究朱子學的大家,他不僅通讀朝鮮大儒李退溪的朱子學著作,還繼承了吉川惟足和度會延佳的神道思想,並用朱子學的“理氣說”和“五行說”來解釋世世代代離奇迷幻的神話,提倡儒神合一,反對佛教生死輪回的生死觀,創建了新的神道生死觀,宣揚日本的神國主義思想,形成對近代神道思想有重要影響且自成一派的垂加神道。
以朱子理學理論解釋神道,以神道思想統御儒學,這既是垂加神道的出發點,也是山崎暗齋思想轉變的重要理論表現。山崎暗齋思想轉變的完成標志著垂加神道的創立,此後以他的神儒合一思想為基本特徵的“崎門學派”,成為江戶時代著名學派之一,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
(二)九州學派的神儒合一傳承
如今日本儒學的學術重鎮九州學派,若追溯其歷史淵源可到江戶時代,與山崎暗齋創立的擁有神儒融合信仰傳統的垂加神道或者說崎門學派,皆有著深遠的承繼關係。
江戶時代,山崎暗齋去世後的崎門學派內部發生分化,沿著儒學和神道兩個方向發展。以三宅尚齋、佐藤直方和淺見綱齋為首的“崎門三杰”弟子,反對其師山崎暗齋的神道思想,試圖恢復崎門學派的儒學主導地位。
表面上崎門學派分化,但內在化的暗齋神儒合一思想並未被完全背棄,而是在更廣闊的思想背景下得到承繼,神儒合一思想也因此在江戶時代得到延續。梳理崎門學派的發展譜系,可以得出從山崎暗齋一三宅尚齋一久米訂齋一宇井默齋一千牛廉齋一千手旭山一月田蒙齋的承繼脈絡。①其中,月田蒙齋是一位重存養、貫知行的儒學家,在他之後並稱慕府末年“儒學雙杰”的楠本端山(1823-1883)與楠本碩水(1833-1916)兄弟繼承了道統。
年輕時楠本端山、楠本碩水兄弟二人,曾一起到江戶佐藤一齋門下就學。當時佐藤一齋門下人才輩出,他的學術“雖奉宋儒之學,實欽慕王文成”,而不太拘泥於學統學派。據當代我國著名哲學家朱謙之老先生(1899-1972)的考證:一齋早年專攻朱子理學,師從朱子學家中井竹山時,與陽明心學結緣,為王學證體啟用、明心見性的魅力所折服,從此開始研究陽明心學。⑦
博學多識的佐藤一齋,不拘泥於學統學派,而且具有不以儒學道統為一統一派的兼容並蓄的特點,信奉程朱學的同時還把宋學與明學融會貫通,對儒家“道”的傳統學問研究擁有極高的造詣。
然而就學於佐藤一齋的楠本端山,對當時國家社會所陷入的混亂,還是存有道統失傳的危機意識,於是產生重新構築道統的宏願。此後楠本端山、碩水兄弟轉而信奉崎門朱子學,崎門派傳承人月田蒙齋把具有衣缽傳承象徵意味的《榑桑儒海》和《自求錄》《中庸講義》等書傳給兄弟倆,此後兩兄弟便作為崎門朱子學者,致力於道學研究。
盡管到了楠本端山、碩水兄弟這裡,山崎暗齋的崎門學派神道思想減弱了許多,更多注重儒家朱子學說,但垂加神道神儒合一的這一思想傳統卻從未斷過,同時由於兩兄弟曾就學於“陽奉朱子實指陽明”的大儒佐藤一齋,也呈現出陽明心學的思想傳承。此後三宅尚齋的神道學統和陽明心學學統,由楠本端山、碩水的家族後人所繼承,並朝著以陽明心學為代表的儒學與神道的融合路數發展。
如果將楠本端山、楠本碩水,楠本正翼的崎門派劃分為第一期傳統朱子學時期,而從楠本正繼開始的九州大學時代的現代新朱子學和新陽明學時期為賞的人物對話藝術和歌謠氤氳的情節推動方式。都是對敘事策略的研究,林成龍則是以度陰山的《知行合一王陽明》、楊東標的《此心光明:王陽明傳》、王程強的《厲害了!王陽明》以及梅寒的《知行合一:王陽明傳》為例,對新世紀王陽明題材文學傳記的敘事策略作了一定分析。李雙燕是從紀錄片《王陽明》古今交錯、史論融合的特殊敘述視角出發,體悟王陽明的成長歷程。張士欽關注越劇《王陽明》如何在創作主題、情節設計、舞臺展示這三方面,做到在守正的基礎上創新。蘇其昉抓住原創校園話劇這一熱點,以貴州師範大學的《王陽明》、紹興文理學院的《千古一聖王陽明》以及寧波財經學院的《大儒王陽明》為例,從傳奇人生的藝術書寫、聖賢形象的舞臺塑造、心學思想的戲劇闡釋三個方面來對王陽明題材校園話劇進行了探究。
此次思想與文學:走進王陽明的精神世界——第二屆全國大學生“知行合一傳習論壇”是2021年陽明心學大會四個分論壇之一。論壇召開期間還舉辦了首屆全國大學生“陽明頌”決賽,同時還成立了大學生陽明文化傳承基地,這為今後大學生的王陽明研究與交流搭建了一個重要平臺。此次論壇活動閉幕式由貴州大學教授龔曉康做學術總結,紹興文理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梁瑜教授作閉幕式致辭。龔曉康教授指出此次論壇活動的召開不僅極大地鍛煉了青年大學生的學術研究能力,還切實地推動陽明文化在青年中的傳播。梁瑜部長指出此次論壇一大亮點是參會論文選題的豐富廣泛,涉及了王陽明心學思想研究、王陽明詩文創作研究、王陽明題材文藝創作研究、陽明後學研究以及陽明文化傳播研究等方方面面,真正做到了文、史、哲各專業的打通和覆蓋,這不僅促進了不同專業的本、碩、博大學生的交流溝通,同時也顯示了陽明心學在當代青年中的廣泛影響。相信本次活動的舉辦,一方面讓更多的青年大學生逐步走近王陽明,進而深入研習陽明心學和傳承陽明精神;另一方面也促進更多的青年學子們將陽明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